登陆注册
1434700000035

第35章 弥勒信仰在中国(2)

支道林盛赞弥勒上生兜率天为众说法,传遍了三千大千世界。经过漫长岁月后又下降世间在龙华林园说法济度众生。对弥勒的慈心和济人精神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可见弥勒的形象是如何深入人心!在道安及其弟子等人的影响下,北方地区和江南一带,相继出现了不少追随者。刘宋沮渠京声译出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并广为流传,进一步推动了弥勒上生信仰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北魏太武帝灭佛以后,随着文成帝下诏恢复佛教,弥勒上生信仰成为北魏中期佛教的主要信仰。敦煌、云冈、龙门等北朝佛教石窟中,普遍开凿的是交脚弥勒像,还凿有弥勒龛。人们信奉弥勒兜率净土极为热情、虔诚。在南北朝时,整个北方地区,凿造弥勒像相当普遍,其数量之多,仅次于释迦牟尼像。有的学者根据云冈、龙门、巩县诸石窟和所知的传世金铜像加以分类统计,北朝有纪年的诸尊造像分别是,释迦牟尼178尊,弥勒150尊,阿弥陀佛33尊,观世音菩萨171尊,后者是在北魏分裂后迅速增加的。(参见唐长儒:《北朝的弥勒信仰及其衰落》,见《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196~19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人们造像的动机虽各有不同,但有的方面又是相同的。如,北魏神龟三年(520)四月十三日翟蛮造弥勒像记云:"佛弟子翟蛮为亡父母、洛难弟造弥勒像一(躯),

愿使亡者上生天上,托生西方,侍佛左右,供养三宝。"(《陶斋藏石记》卷6《后魏》。)又,东魏武定六年(548)五月三日广武将军奉车都尉唐小虎造像记残石云:"仰为皇帝、大丞相,右为七世亡父母,见(现)存眷属造弥勒像一区(躯),愿国祚永隆万代,有愿先亡生天,离苦受乐,见存德福,生生世世值佛闻法,含生之类,同登正觉。"(《陶斋藏石记》卷9《东魏二》。)这是说,造像的目的:一是为皇上祝福,祈求国祚永隆;二是为父母祖先、兄弟姐妹等亲人祈福,祝愿死者上生天上,托生西方,欢乐幸福;三是祝愿一切众生同登正觉,成就正果。前两项目的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忠、孝观念,后者则表现了佛教普度众生的慈悲胸怀。在中国人看来,儒家的伦理与佛教的义理是统一的,并不矛盾。在南方,如史载:道矫,高陆人也。……住龙华寺……造夹苎弥勒倚像一躯。……释法祥,精进有志节。以元嘉九年立弥勒精舍。(宝唱:《名僧传抄》,见《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7套第1册,13~14页。)慧玉,长安人也。……元嘉十四年十月为苦行斋七日,乃立誓曰:"若诚斋有感,舍身之后必见诸佛者,愿于七日之内见佛光明。"五日中宵,寺东林树灵火赫然,即以告众。众皆欣敬,加悦服焉。寺主法弘后于光处起立禅室。初,玉在长安,于薛尚书寺见红白色光,烛曜左右,十日小歇。后六重寺沙门四月八日于光处得金弥勒像,高一尺云。(宝唱:《比丘尼传·江陵牛牧寺慧玉传》,见《大正藏》卷50,937~938页。)

这表明在南方建造弥勒寺像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同时也说明修持弥勒净土的佛教徒已不在少数。又如陈代名僧释慧思也是奉持弥勒净土的。《续高僧传》卷17《陈南岳衡山释慧思传》载:"释慧思……又梦弥勒、弥陀说法开悟,故造二像,并同供养。又梦随从弥勒与诸眷属同会龙华。"(《大正藏》卷50,562页。)从释道安大弟子释慧远信奉弥陀净土以来,弥陀净土信仰开始兴盛,信奉弥勒净土的人也同时信奉弥陀净土。隋代和唐朝初年,弥勒上生信仰继续流行。据《慧日道场僧惠云墓铭》云:法师俗姓贾氏,河南洛阳人。……以开皇十四年,岁次甲寅三月十二日辰时,端坐正色,称弥勒佛名,愿生兜率天上。舍于内侍省。《八琼宝金石文字补正》卷25,160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这也是说,隋代惠云法师是一位弥勒上生兜率净土的信奉者。又如,天台宗著名学者灌顶和智晞等人也都是奉持弥勒净土信仰的。《续高僧传》卷19《唐天台山国清寺释灌顶传》云:释灌顶,

字法云,俗姓吴氏,常州义兴人也。……忽以贞观六年八月七日终于国清寺房,春秋七十有二。初,薄示轻疾,无论药疗,而室有异香。临终命弟子曰:"《弥勒经》说:佛入灭日,香烟若云。汝多烧香,吾将去矣!"因伸遗诫,词理妙切。门人众侣,瞻仰涕零。忽自起合掌,如有所敬,发口三称"阿弥陀佛"。低身就卧,累手当心,色貌欢愉,奄然而逝。举体柔软,顶暖经日。尝有同学智晞,之亲度,清亮有名,先以贞观元年卒。临终云:"吾生兜率矣,见先师智者(智)。宝座行列皆悉有人,惟一座独空,云却后六年,灌顶法师升此说法。"梵香验旨,即慈尊降迎,计岁论期,审晞不谬矣。(《大正藏》卷50,584~585页。)

由此可见,灌顶临终前虽然口称阿弥陀佛,但死后还是愿生兜率天宫。这段引文足以表明,他们追求的不是到兜率天求弥勒菩萨决疑,而是想荣登宝座为人说法。这就扩展了弥勒上生信仰的含义和目的,并反映出中国僧人学识的提高和民族主体意识的增强。事实上,隋唐时代,弥勒上生信仰已超越了宗派的分野。除了提倡弥陀净土信仰的净土宗外,崇奉弥勒也成为其他一些重要宗派创始者的共同信仰。与天台宗灌顶等人一样,法相唯识宗的奠基人、著名的唐三藏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法师,对弥勒上生信仰也都是十分虔诚的。《续高僧传》卷4《唐京师大慈县寺释玄奘传》云:又东南行二千余里,经于四国,顺殑伽河侧,忽被秋贼须人祭天。同舟八十许人,悉被执缚,唯选奘公堪充天食。因结坛河上,置奘坛中。初便生飨,将加鼎镬。当斯时也,取救无缘,注想慈尊弥陀如来及东夏住持三室,私发誓曰:"余运未绝,会蒙放免;必其无遇,命也如何?"同舟一时悲啼号哭,忽恶风四起,贼船而覆没,飞沙折木,咸怀恐怖。诸人又告贼曰:"此人可愍,不辞危难。专心为法,利益边陲。君若杀之,罪莫大也。宁杀我等,不得损他。"众贼闻之,投刃礼愧,受戒悔失,放随所往。(《大正藏》卷50,449页。)

这是说,玄奘在西行取经途中遇贼,在将被充作祭天供品的生死关头之际,他就专心注想弥勒如来的保佑,祈求放免。这一记载也表明玄奘是一向信奉弥勒的。玄奘回国以后,也热心提倡弥勒信仰,他说:西方道俗并作弥勒业,为同欲界,其行易成。大小乘师皆许此法。弥陀净土恐凡鄙秽,修行难成,如旧经论,十地以上菩萨随分见报佛净土;依新论意,三地菩萨始可得见报佛净土,岂容下品凡夫即得往生?此是别时之意,未可为定。所以西方大乘许,小乘不许。(《敬佛篇·弥勒部·发愿部》,见《法苑珠林》卷16,见《大正藏》卷53,406页。)

这是说,印度佛教大小乘和佛教在家信徒普遍信奉弥勒净土,其修行方法比较简易。玄奘一生力主修持弥勒净土,一生常作弥勒业,直至临终时,乃一如既往满怀信心地发愿上生兜率天,觐见弥勒菩萨。《续高僧传》卷4《唐京师大恩慈寺释玄奘传》云:奘生常以来愿生弥勒,及游西域,又闻无著兄弟皆生彼天,又频祈请,咸有显证。怀此专志,并增翘励。后至玉华,但有隙次,无不发愿生睹史多(兜率陀)天,见弥勒佛。……总召门人、有缘并集,云:"无常将及,急来相见。"于嘉寿殿以香木树菩提像骨对寺僧门人辞诀,并遗表讫。便默念弥勒,令傍人称曰:"南谟弥勒如来应正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南谟弥勒如来所居内众,愿舍命已必生其中。"至(麟德元年)二月四日,右胁累足,右手支头,左手臂上,铿然不动。有问何相,报曰:"勿问,妨吾正念。"至五日中夜,弟子问曰:"和尚定生弥勒前不?"答曰:"决定得生。"言已,气绝神逝。(《大正藏》卷50,458页。)

玄奘以上生兜率天为归宿,他的大弟子窥基也是弥勒上生净土的热情信奉者,《宋高僧传》卷4《唐京兆大慈恩寺释窥基传》云:释窥基,字洪道,姓尉迟氏,京兆长安人也。……年十七,遂预缁林,及乎入法,奉敕为奘师弟子。……后躬游五台山,登太行,至西河古佛宇中宿。梦身在半山,岩下有无量人唱苦声。冥昧之间,初不忍闻。徙步陟彼层峰,皆琉璃色,尽见诸国土。仰望一城,城中有声曰:"住!住!咄!基公未合到此。"斯须,二天童自城出,问曰:"汝见山下罪苦众生否?"答曰:"我闻声而不见形。"童子遂投与一剑一镡曰:"剖腹当见矣。"基自剖之,腹开,有光两道,晖映山下,见无数人受其极苦。时童子入城,持纸二轴及笔投之,捧得而去。及旦,惊异未已。过信夜寺中有光,久而不灭。寻视之,数轴发光者,探之得《弥勒上生经》。乃忆前梦,必慈氏令我造疏,通畅厥理耳。遂援毫次,笔锋有舍利二七粒而陨,如吴含桃许大,红色可爱;次零然而下者,状如黄梁粟粒。……基常生勇进,造弥勒像,对其像日诵《菩萨戒》一遍,愿生兜率,求其志也。乃发通身光瑞,烂然可观。(《同上书,725~726页。)

窥基作有《弥勒上生经疏》,阐发了上生经的思想。传中所说作疏时笔锋上有舍利多粒,以示系神来之笔,非同寻常。他还造弥勒像,发愿往生兜率天宫。这一系列活动都表明弥勒净土仍是唐初佛教的重要信仰。唐代一些在家的佛教信徒也信仰弥勒净土。众所周知,晚年号称香山居士的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就是一位信奉弥勒上生信仰的突出代表。他积极参加发愿"一时上生"弥勒净土的法会,《画弥勒上生帧赞并序》记叙了法会的盛大情况。南瞻部洲大唐国东都城长寿寺大比丘道嵩、存一、惠恭等六十人,与优婆塞士良、维俭等八十人,以大和八年夏,受八戒,修十善,设法供,舍净财,画兜率陀天宫弥勒上生内众一铺,眷属围绕,相好庄严。于是嵩等曲躬合掌,焚香作礼,发大誓愿:愿生内宫,劫劫生生,亲近供养。按本经云:可以除九十九亿劫生死之罪也。有弥勒弟子乐天同是愿,遇是缘,尔时稽首,当来下生慈氏世尊足下,致敬无量,而说赞曰:百四十心,合为一诚;百四十口,发同一声。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生。(《白居易集》卷70,1475~1476页,北京,中华书局,1979。)

这里叙述的是一个佛教僧侣和在家信徒的社团的活动,颇具规模。在以崇奉弥勒净土为宗旨举行的法会上,大家发愿在下一世时上生兜率天宫内院,亲近供养弥勒。这说明直到唐代中叶弥勒上生信仰还是相当流行的。白居易在所作《画弥勒上生帧记》中,还记叙了信仰弥勒的内在动机和强烈愿望:南瞻部洲大唐国东都香山寺居士、太原人白乐天,年老病风,因身有苦,遍念一切恶趣众生,愿同我身离苦得乐。由是命绘事,按经文,仰兜率天宫,想弥勒内众,以丹素金碧形容之,以香火花果供养之。一礼一赞,所生功德,若我老病苦者,皆得如本愿焉。本愿云何?先是,乐天归三宝,持十斋,受八戒者有年岁矣。常日日焚香佛前,稽首发愿,愿当来世,与一切众生,同弥勒上生,随慈氏下降:生生劫劫,与慈氏俱,永离生死流,终成无上道。今因老病,重此证明,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慈氏在上,实闻斯言。言讫作礼,自为此记。时开成五年,三月三日记。(《白居易集》卷71,1497~1498页。)《白居易集》卷71,1497~1498页。)

这段记载,表现了白氏深感老病之苦、来日不多时,追求永远超越生死的解脱境界,发愿上生兜率净土并随同弥勒下降人间净土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人类不可避免的生命的痛苦与幸福、短暂与永恒的深刻矛盾,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幸福与永恒的热烈追求。

(二)下生信仰早在

同类推荐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故事

    每一位天仙都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吉布利里天仙是真主专门派往先知们那儿的使者;伊斯拉非来天仙专门负责末日来临时对人们进行清算;米卡伊来天仙专门负责宇宙万物;阿兹拉伊来天仙是专门负责掌管死者灵魂的。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热门推荐
  • 悍妃无双:王爷给跪了

    悍妃无双:王爷给跪了

    不甘被渣男利用,薛黎选择同归于尽!谁知,睁开眼来却发现自己没死!没死苦啊!王爷好腹黑!国公好阴险!庶母庶妹好卑鄙!不怕,不怕,姐有异能,姐知前世了今生,武将下马问生死,文官下轿问前程!腹黑、阴险、卑鄙……来吧,来吧,统统滚到我的碗里来!
  • 餐桌上的生活智慧

    餐桌上的生活智慧

    “衣”、“食”、“住”、“行”这是生活的全部。其中“民以食为天”,这个“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作为22世纪的新新人类,聚餐、请客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那在吃餐的时候的礼仪你都知道吗?你有没有引起别人的不屑,或者别人的夸赞呢?什么是餐桌上的智慧?如何做个成功的人士?就请进来看看吧。
  • 西厢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西厢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西厢记》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在宋金时代流传甚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将其改编成说唱和戏剧。《西厢记》就是在这些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缠绵悱恻、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 丘吉尔大传

    丘吉尔大传

    没人怀疑丘吉尔是20世纪英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超群的政治家、雄辩的演说家、杰出的外交家、天才的画家、“现代坦克”的发明家、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费油传奇色彩的战争英雄。一生傲视群雄的斯大林由衷地这样评价他的盟友兼对手丘吉尔:“他是人类一百年才会诞生的一位大人物!”美国总统肯尼迪更是把丘吉尔视为心中的英雄,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效仿丘吉尔。本书不仅介绍了丘吉尔一生的传奇经历,更有他为人处世、领军治国的技巧和谋略,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评价客观,值得一读。
  • 玛雅封印

    玛雅封印

    在西方,流传着这样一个预言:已经消亡的玛雅文明留下十三个具有特殊能量的神秘物件,里面隐藏着人类一切的智慧和大自然的能量,把它们聚集在一起,既能改变这个世界,也能毁灭这个世界。据说这是与2012年齐名的古老预言,它是那么的神秘,也是那么的可怕!职业为前世催眠师的黑尚莲,好朋友贝拉在一夜之间失踪,为了找回好友,她和贝拉的男友风天扬展开一系列的追查,一段无比曲折且充满艰险的旅程就这样开始了。中国西南边陲的鬼村,加勒比海的海盗岛,另一个时空的玛雅神殿,还有沉睡在亚马逊雨林深处的印加黄金湖……当神秘物件全部集齐,消失千年的玛雅文明重返人间!谁能拯救黑暗笼罩下的这个世界?
  • 重生三国之战神传奇

    重生三国之战神传奇

    死后遇到神龙。于是带上了由几款游戏融合变异后的游戏系统,来到了汉末,一名龙组成员,在一次任务中被叛徒出卖,这次任务中的所有队友全部牺牲,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郑峰,于是引爆了那个基地中的炸弹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青少年必读的心灵美文(大全集)

    青少年必读的心灵美文(大全集)

    所选文章精辟深刻,内容隽永,文字优美,且都是出自名家之手,除了文字的清新深邃外,还能从字里行间看出名家当时的影子。《家庭珍藏经典畅销书系:青少年必读的心灵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是笔者的用心之作。用心去读,你会发现每天的阳光都是那么温暖,平淡的生活也会充满新奇与感动。《家庭珍藏经典畅销书系:青少年必读的心灵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会告诉你,生活中你要学会适时地放松,放慢步伐、松开紧绷的心。有时候,领悟生命的意义只需要换一种心情。谨以《家庭珍藏经典畅销书系:青少年必读的心灵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献给所有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人,愿所有人青春无悔!
  • 回声

    回声

    电视连续剧《回声》写于八年以前,是根据我十六年以前写的长篇小说《女囚徒》改编而成的。电影《长征》是从宏观上反映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电视连续剧《回声》是从微观上再现这一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换言之,电影主要写长征中的上层领袖人物,电视连续剧则应着墨于长征路上普通的红军指战员。
  • 二区到六区

    二区到六区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