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700000017

第17章 近十年来中国佛教研究概述(1)

近十年来,中国佛教学术研究工作之活跃,研究内容之广泛,研究成果之丰硕,都是以往所不能比拟的。当前,中国佛教的研究,仍不断以可喜的收获,载入学术研究的史册。以下拟就中国佛教研究的一般概貌、新的进展和特点三个方面,分别加以概述。

一、一般概貌

中国佛学是一门具体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若干学科互相渗透,密切联系。由于广大的学术工作者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浩劫之后,从学术研究的沙漠中走了出来,整理旧稿,创制新作,使中国佛教研究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百花园中引人注目的一葩。其成果集中地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出版了一系列的专著、论文集和资料书。有关中国佛教通史的专著有吕澂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1979),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第一、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985),严北溟著《中国佛教哲学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以及研究中国佛教的重要一系西藏佛教的《西藏佛教史略》(王辅仁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研究中国佛教断代史的专著,有汤用彤的《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82),范文澜的《唐代佛教》(人民出版社,1979),郭朋的《隋唐佛教》(齐鲁书社,1980)、《宋元佛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明清佛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和《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齐鲁书社,1986)。从理论上阐述佛教思想的有方立天的《佛教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研究中国佛教代表人物的专著有方立天的《慧远及其佛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佛教专题研究方面有葛兆光的《禅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关于佛典目录方面的有吕澂的《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齐鲁书社,1980)。论文集方面,首先当推中国佛教协会编的《中国佛教》(已出一、二辑,知识出版社,1980,1982),再是方立天的《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中华书局,1982),还有汇编1980年第一次全国佛教学术讨论会论文的《中国佛教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汇编1984年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及佛教艺术讨论会的《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及佛教艺术讨论会论文选集》(《中原文物》,1985年特刊)。近几年来,由于中华书局进行了有效的组织工作,开展了对中国佛教典籍的整理校释,其成就十分突出。这主要是陆续出版两套书,一是石峻、楼宇烈、方立天、许抗生、乐寿明编的《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已出版第一卷和第二卷(四册),第三、四卷将陆续出版。其中第一卷等已为台湾蓝吉富纳入由他主编的《现代佛学大系》中。二是《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已出版方立天的《华严金师子章校释》、郭朋的《坛经校释》(郭朋另作《坛经对勘》,齐鲁书社,1981)和苏渊雷点校的《五灯会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任继愈选编、李富华校注的《佛教经籍选编》,这是一本阅读佛典的入门书。近年地方佛教研究也有蓬勃的发展,如西安市成立了陕西省"长安佛教研究组",就长安地方佛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并出版一套"长安佛教研究丛书"。目前已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畅耀编著的《青龙寺》,王亚荣编著的《大兴善寺》和陈景富编著的《香积寺》,并计划陆续出版《慈恩寺》、《荐福寺》、《草堂寺》、《华严寺》、《净业寺》、《法门寺》、《广门寺》等重点介绍佛教寺院的典籍。这些书富有地方色彩,引人入胜。此外,在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领导下,由任继愈教授主持的《中华大藏经》编辑局正在紧张地校订重编《中华大藏经》,并已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这是一部卷帙浩繁、规模巨大的佛教丛书。它采用金代刻本《赵城藏》为主要底本影印,并以《房山云居寺石经》等宋、元、明、清八种大藏经的不同官私版本进行校勘。全书拟分正、续两编,每编各有100册左右,共收录佛教典籍4200余种、23000余卷,其中包括一部分未经传世的珍贵孤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预计全书用十年时间出齐。

我国近年掀起了讨论传统文化的热潮,为了帮助广大读者通过佛教与中国文化这样一个断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能有一个更为全面透彻的理解,《文史知识》1986年第10期出版了"佛教与中国文化"专号。这期专号就什么是佛教,如何认识、评价佛教,以及佛教与中国文化诸方面的横向联系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专文。这期专号的出版对佛教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专号的《我和佛教研究》一文中所说的:"以此为契机……佛教研究的万紫千红的时期指日可待了。"

(二)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和有关文章。据粗略的统计,研究中国佛教的论文,在1977年和1978年尚属少见,1979年约有30篇,至1980年剧增一倍约为60篇,1981年约为50篇,1982年约为40篇,1983年和1984年均约为50篇,1985年约有30篇,1986年约有50篇,平均每年45篇左右。关于佛教艺术和寺庙建筑文物的文章,1977年和1978年也少见,1979年为10余篇,1980年剧增到50篇,1981年约为20篇,1982年和1983年均约为30篇,1984年约为20余篇,1985年约为50篇,1986年约为20篇,平均每年30篇上下。由此也可知,自1976年以来发表研究中国佛教的论文为300多篇,论述佛教艺术和寺庙文物等方面的文章200多篇。这些论文和文章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有的论文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三)举行佛教学术讨论会,交流研究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等单位,曾相继组织会议,专门讨论中国佛教的学术问题。1980年9月中旬,在文化古城西安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佛教学术讨论会,50余位老中青学者就研究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问题,广泛交换了看法,尤其是就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关系、历代佛教的特色、佛教的美术和艺术、西藏佛教形成的时期和特点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此次会议对于开展中国佛教的研究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985年4月中旬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举行了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及佛教艺术学术讨论会,与会者70余人。会议就魏晋南北朝佛教兴盛的社会原因、特点及其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社会依据和表现,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的特点,中国石窟艺术的中原风格,佛教音乐的华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986年11月在西安市召开隋唐佛教学术讨论会,与会者60余人。会议就隋唐佛教宗派形成的根源和特点、研究佛教的方法论以及"长安佛教研究丛书"的编写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此外在有关的会议上,也曾讨论了中国佛教的学术问题。1981年7月下旬在北京香山举行了全国宗教学学术讨论会,会上曾就过去中国佛教的形成和特点、佛教理论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1983年8月在敦煌、酒泉举行全国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会议就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的历史发展、我国因明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同年11月初,北京大学举行了纪念汤用彤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讨论会。汤用彤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佛学研究家。会议曾就魏晋玄学与中国佛教两个问题举行座谈。关于后一个问题,着重就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者强调就中国佛教对印度文化以及对日本、欧美的影响等问题开展研究的重要性。

二、新的进展,新的开拓

上述一般概貌,主要是反映中国佛教研究成果数量方面的情况,从质的方面来看,中国佛教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新进展和新开拓。这也是本文要着重介绍的。

(一)系统地阐发中国佛教的源流。著名佛教史家吕澂先生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是这方面的力作。该书是我国第一部探讨中国佛学源流的专著,具有开创意义。它强调"中国佛学,既不同于中国的传统思想,也不同于印度的思想,而是吸取了印度学说所构成的一种新说"。中国佛教并不是印度佛学单纯的"移植",而是扎根于中土的"嫁接"。"中国佛学的根子在中国而不在印度。"它指出中国佛学的内容主要是"以天台、贤首、禅宗三家为代表"。全书对于中国佛学源流的阐述,着力于探寻和区别它们体系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演变过程,在不同阶段的论述中贯穿代表人物、师说、宗派等方面的联系,并结合中国当时的有关学说以及印度的学说,综合地穷原竟委,条分缕析,从而全面地、深入地阐明了中国佛学思想发展的来龙去脉。本书还对中国佛教史史料和学术源流上的一些疑难问题,如佛学初传的时间、佛教与中国思想文化的关系、某些典籍和史实的真伪、研究各宗派应采用哪些资料等,都提出了独立的见解,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严北溟先生的《中国佛教哲学简史》是我国第一部探讨和阐述中国佛教哲学史的专著,全书系统而简明地叙述了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和不同时期的思想特点,强调佛教哲学的核心思想是"空",并揭示了佛教哲学在论"空"的思辨结构上的重要特色。

(二)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语言研究中国佛教。编写中国佛教通史是我国佛教研究工作者的夙愿,也是一项浩繁的工程。任继愈主编,杜继文、杨曾文参加编写的《中国佛教史》第一、二卷(全书拟分八卷,将陆续出版),开始填补这一空白。本书取材广泛,叙述详尽,其内容是着重系统地考察东汉、三国时期佛教传入初期与中国传统思想融合的历史过程,并论证佛教传入中国后一直处于依附地位,在传入初期更是如此;阐述西晋、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佛教,着重介绍佛经翻译,剖析译籍,并对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如道安、鸠摩罗什、僧肇、孙绰、郗超、法显、慧远等,都做了重点的介绍、论述、剖析和评论。本书的突出特点是努力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阶级与阶级斗争以及上层建筑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去寻找佛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同时通过汉译佛典与印度佛教思想的比较研究以及不同时代译文的对照分析,来把握中国佛教的特点以及各个不同时代思潮的脉搏。

(三)侧重于资料性叙述的中国佛教专题史。中国佛教协会编的《中国佛教》就是这一类专题性的著作。此套书的缘起是1955年中国佛教学者应约为斯里兰卡编写英文佛教百科全书撰写了中国部分的条目(分教史、宗派、人物、经籍、教理、仪轨制度、佛教胜迹、佛教文化、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九类)。近年来佛教协会又对中文原稿加工整理,编成此书。已出版的第一辑包括"中国佛教史略"、"中外佛教关系史略"和"中国佛教宗派源流"三部分,分别按历史朝代介绍从汉代到近代的佛教的活动和发展,分别阐述了中国与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日本、朝鲜、越南、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的佛教文化交流,论述了中国汉地佛教和西藏佛教总共二十八家学派和宗派的形成、发展、经典、理论和特点。第二辑包括"中国佛教人物"和"中国佛教仪轨制度"两部分,收入译经、义理、参禅、明律、立宗判教、传道护法方面业绩显著的佛教人物九十二人。仪轨部分对传戒、度牒、课诵、忏法等也都做了简要的阐释。本书的重要特点是对中国佛教的重要专题按时代的先后进行系统的阐述,突出资料方面的科学性的要求,并努力做到全面性与概括性相结合。

(四)中国佛教断代史研究的长足进展。近几年来出版的中国佛教著作,以断代史方面的居多,共有六本,而且各有千秋。

1.《隋唐佛教史稿》。本书原系已故汤用彤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近由汤一介同志整理出版。这是汤用彤先生继其代表作《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之后又一重要的佛教史专著。全书对隋唐佛教势力的消长、传译、典籍、师说、宗派、传播区域都做了简明扼要的说明。本书的特点是扣住隋唐佛教的宗派问题做了深入的剖析,提出:"所谓宗派者,其质有三:一、教理阐明,独辟蹊径;二、门户见深,入主出奴;三、时昧说教,自夸承继道统。"接着详尽地分析了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三阶教,从而有力地否定了中国佛教"十宗"、"十三宗"之传闻。全书资料翔实,考证缜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隋唐佛教》,系著名史学家范文澜《中国通史》一书有关部分的抽印本,着重阐述和批判唐代佛教的诸宗派,对禅宗评述尤详。作者在引言中强调从佛教社会作用方面揭示佛教的实质,认为"佛教在唐朝是社会的大祸害","佛教利用艺术做贩毒的广告,艺术性愈高,流毒也愈大"。全书附加的三分之二篇幅则为作者助手张遵骝代编的隋唐五代佛教大事年表,记录有关佛教的一些重要事件,颇富参考价值。

3.《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隋唐佛教》、《宋元佛教》和《明清佛教》,是郭朋同志长期辛勤耕耘,在近几年来陆续出版的四部中国佛教断代史著作,都有填补空白的作用。作者十分强调"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用历史来说明历史","把佛教宗派的盛衰演变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变化密切联系起来,深入揭示两者的关系,尤其是佛教与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相互利用,进而对佛教进行历史的分析,指出其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作用"。作者也重视对佛教思想的哲学分析,引用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独立见解。《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全书分三篇,分别论述汉代佛教、魏晋佛教和南北朝佛教,着重介绍佛典的翻译,论述重点人物如鸠摩罗什、道安等人的佛学思想,并对般若学、禅学和律学的内容做了系统的阐明。《隋唐佛教》着重对于三论宗、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密宗等佛教宗派的叙述介绍和分析批判。《宋元佛教》对宋代禅宗与程朱理学进行了比较,指出两者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明清佛教》着重阐述明代佛教,尤其是对明代佛教"四大家"袾宏、真可、德清、智旭的生平、著作和思想进行重点的叙述,并对他们主张的诸宗融合、会通儒佛以及三教同源的思想做了系统的评述。关于清代佛教,主要是着重介绍禅宗临济宗两大禅师通琇和道忞的佛教思想和宗教活动。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

    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

    重生汉末,赤菟画戟吕奉先;一统三国,霸绝天下唯战神!
  • 超级女战神:第一绝妃

    超级女战神:第一绝妃

    笑看浮生世态千百种,英雄背后总有美人痛。<br/>唐七七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童御夜的,在这个乱世之中,她作为一个穿越客,起初只想做一个衣食无忧,饭来张口的米虫,却不曾想在与西蜀现在的大皇童御夜几番接触下来后,她就将自己的心给深深的沦陷了。<br/>
  • 暴力皇后的驭夫术

    暴力皇后的驭夫术

    暴有个性的女主(gl小说) 她与她因率性洒脱的个性相识 她与她在一次次机缘巧合下相知严肃认真如她,在初见时便轻易吐出“我若为王,必封你为后”的戏言 聪敏灵动如她,却在心里坚信了这个誓言她胸怀大志,无视女子的身份,决意挑起一国重担;她全力相助,宁逆天下之人,助她夺得皇位。 她给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并肩共看风云激变;她常伴君左右,出谋划策无人匹敌。一场乌龙选秀,她终于看清心中情意,竟要求她空置六宫天下无妃!龙颜大怒,她将她遁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处处绝情却又处处留情! 她终于不再掩饰坦率豪气的真性情,我行我素,对君主大施暴力!她万般无奈,却心甘情愿去接受。该称赞暴力皇后驭“夫”有术呢,还是两颗早有所属的心注定要靠拢?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幽默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幽默术

    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将现代人生存立世必须具备的智慧告诉您,缓解压力,谈笑致胜的幽默宝典。
  •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名贤奇遇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名贤奇遇

    本书从三言二拍中辑录了有关名士高人题材的短篇小说22篇,其中不乏脍炙人口、被后来戏曲改编流传下来很有影响的篇目,如《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灌园叟晚逢仙女》《大树坡义虎送亲》,还有描写济公和尚的《南屏醉迹》、描写苏东坡和佛印友谊的《明悟禅师赶五戒》。这些带有神灵传说的小说想象丰富,构思巧妙,可读性强,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为后代其他的艺术形式所借鉴。
  • 无极变

    无极变

    从小被一对强大武兽收养的猿天,在养父母的教导下喜欢上修炼、领悟魔武。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感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感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