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700000016

第16章 佛教与中国社会(2)

记:您刚谈到的第三条戒律具体针对哪些人?因为出家人本身是不结婚的。

方:那是针对在家的男女佛教徒而言的。它是佛教居士终身应当遵守的戒条。

记:随着当前政治气氛的宽松,求神拜佛的人数增加很快,这是什么原因?有哪些社会根源?

方:这恐怕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还有待于周密的调查和深入的探讨。初步考虑,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人们长期处于压抑、困惑的状态。拨乱反正之后,大家有了轻松感,对"文革"中的种种倒行逆施深恶痛绝。有的人开始重新确立自己的信仰,转向追求无争、容忍、安宁、超脱的心境,有的人更是皈依了宗教。可以说,"文革"后宗教有所发展是对"文革"的一种历史惩罚。

记:这是否说明人们渴望从心灵的压抑中解脱出来,以求得某种心理平衡?

方:是的。可以这么说。因为在"文革"中很多人的心灵遭到凌辱和摧残,伤痕累累,他们需要医治创伤,调整心灵。现在接下去谈。

(二)我们现在重视发展商品经济,政府鼓励和支持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劳动方式较以前有很大变化。因此,某些人的命运更多地要依靠他自身的能力、条件和机遇。以前依靠国家、集体,吃大锅饭,有困难等政府救济。现在情况变了,难免有的人命运变幻,起伏很大,吉凶祸福好像难以预测和把握。这样,有的人为了希图免除遇祸遭灾,有的人则为了永保眼下的美好境况,即出于各种不同的动机而去求神拜佛,乞求神灵的保佑,以求得好运,建立勇气、信心、希望和期待,这也许是原因之一吧。

(三)此外还有这样一些原因:如旧的传统思想的作用,国际宗教势力的影响。也有人不是出于信仰而是寻求个人的出路或作为解决自身某种问题的一种途径而暂时信教的;还有人是为了获取宗教团体和其他教友的实际帮助,作为克服困难的依靠而投身教门的。

(四)我还想强调宗教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根源和心理根源的问题。我们(包括我本人在内)过去往往只注意从社会的、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宗教产生的根源,这当然是对的、必要的,但也是不够的。所谓自然根源主要指自然现象,例如地震等天灾,霎时间就改变了人们的命运,往往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灾祸、苦难,使人感到异常恐惧又神秘莫测,这是宗教之所以产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虽然人类在不断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科学在日益揭示、征服自然,但自然界是无限的存在,是永恒地变化发展的存在,人类对无限变化的自然力量的征服永无止境,人类难以完全摆脱自然的压迫和未知的自然力量的摆布。这将是宗教长期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根源。

前面讲第二个原因时已经涉及了宗教的心理根源问题,我以为这更是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人们在特定的情况下往往会感到一种宗教的需要。人是万物之灵,与动物不同,不仅有物质的需求,也需要有感情的满足、精神的寄托、心理的平衡。有些人由于各种原因,对个人的不幸、对前途的失望和社会境遇(包括家庭、周围人事关系)的不如愿,也就是由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个体内在的矛盾所带来的不和谐、不愉快、不幸福,此时就会感到无法掌握自己的生活方向和命运而产生一种无力感、失落感和厌倦感等心态。为了减轻和缓和这种心理压力,人们往往要进行自我调整,自发或自觉地采取某种观念、方法、行动来改变和消除认知的不和谐,使之一致,以求寻找和谐的归宿,求得心理的宁静、精神的寄托。否则就可能精神崩溃,很难支撑和生活下去。而宗教恰恰以虚幻的形式适应了这种心理需要。如贫富悬殊、家庭生活不美满、人际关系不和谐,乃至政治上的不平等等,宗教把这一切的原因都归结于上世,又把幸福移至下世,给人以宽慰和满足、幻想和希望,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宗教快感,愉悦、舒畅、静谧。因此可以说,宗教是不幸者的伴侣。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始终困扰着人类的死亡问题,即人的死亡感问题。人人都有一死,越到老年,就越会感到死亡的迫近。死亡是人的生命的终结,它意味着永恒的沉寂。人类是最能自觉地考察、思索自身的生死问题的。人能设法延长寿命,但难以战胜死亡。人类在抗拒死亡,而死亡又是必然的。如何理解生命这个谜,如何对待死亡,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也是对每个人的严峻的考验。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乐观、正确的生死观,就会产生人生苦短之感,就容易呼唤"天命"、"上帝"或"菩萨",从而皈依不同的宗教。佛教宣扬生和死都是痛苦,人们应当超脱生死,以求来世的幸福,这对有些人来说确是极有吸引力的。

最后还有一个与上述问题密切相关的人与宇宙的关系问题,即人的有限感问题。作为个体的人,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可谓是沧海之一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与历史长河相比,真可谓是弹指一瞬间。人在意志力、认识能力、行为能力各个方面也是有限的。人的理性思维一旦意识到人自身的种种有限性,即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也就是古人讲的所谓"小我"与"大我"之间的矛盾),就可能产生一种难以遏制的情感冲动,即对无限、永恒、终极的追求,对瞬间与永恒、有限与无限的统一的把握。这种冲动在不同的场合、机会可转化为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内心需求。比如,面临大自然灾害或社会大动荡时,人们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此时有些人就会产生敬畏感,转向信奉冥冥中主宰命运的神,向神祈求保佑;当遭到种种意外的不幸时,有些人就以为是神灵的惩罚,就会产生恐惧感,去向神灵赎罪,乞求宽恕;当得到意外幸运时,也有人会以为是神灵的恩赐,会产生感恩的需要,感谢和赞美神恩浩荡。当人们思索大自然的和谐、有序、变迁和异态时,就会感到不可思议和惊愕等等。这一切敬畏、恐惧、感恩、惊愕的情感冲动的进一步强化,就是对威力无比、法力无边的无限神力——神灵的崇拜和迷信。在这种崇拜中,在虚幻的想象中,人就信以为得到神的庇佑,有限获得了无限的依恃,有限与无限相互交通,瞬间与永恒相互统一。也就是说,有限的人获得了虚幻的超越,人的心灵得到虚幻的慰藉。这也许就是宗教产生的极为深刻的心理根源。总之,我们应当重视和研究宗教的心理根源,应该做好工作,创造条件,根绝社会疾患,改善大小环境,以便逐渐缩小以至消除产生宗教心理的土壤。

记:过去有一种说法:"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我个人认为这种看法有些太绝对化,至少有些片面性。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的一些最优秀的科学家也虔诚地信仰宗教,成为与大自然搏斗的卓有成效的清醒的被麻醉者,这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因此我认为,"鸦片说"从一定政治意义上讲也许不错,在其他方面就不一定合适。"文化大革命"横扫一切,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消灭自我,一时看去够干净彻底吧。其结果,"文革"后不少人对社会主义一度失去了信心,人际关系紧张,信教人数反而不正常地剧增。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方:"文化大革命"搞什么斗斗斗,批批批,破破破,横扫一切,打倒一切,破坏一切,令人十分厌倦。一些人转向宗教就是和我们过去的许多失误有关。"文化大革命"一方面把人与人之间的同志式的美好感情破坏了;另一方面,由于派性泛滥以及其他因素,又出现了关系学盛行的不正常状态,人与人之间出现了互相利用的庸俗关系,对国家危害很大。佛教和"文化大革命"不好做比较,佛教起码还教人们行善去恶,慈悲博爱,而"文化大革命"那套惨无人道的做法,连起码的人道主义都不讲了,更谈不上什么良心、道德和觉悟了。

诚然,过去统治阶级曾利用宗教来麻痹人民,扑灭革命的火焰。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宗教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不相容的。例如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佛国地狱"等说教,否定人的价值,抹杀人的尊严,消磨人的意志,使人悲观消沉,自卑驯服,自甘屈辱,教人逃避现实的矛盾,专心追求来世的幸福。"鸦片说"形象而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阶级利用宗教麻醉劳动人民的实质。但是,宗教的本质和作用完全用鸦片这个比喻来概括和说明,现在看来是不够的。这点我本人过去的认识也是不全面的。宗教的作用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它在历史上也曾起过积极的或进步的作用。例如,统治者也曾利用宗教来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国际往来、文化交流,这些都是众人皆知的历史事实。至于历史上劳动人民起义领袖以宗教为旗帜(例如我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号召动员人民群众奋起反抗暴虐的统治者,也不乏其例。在一定的背景和条件下,宗教也可以成为广大劳动人民与反动统治者进行斗争的武器,这一点在菲律宾人民反对马科斯独裁政府、南非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中也表现得很突出。总之,对于宗教的本质和作用的缜密确切的阐述,不是一两句简单的否定或肯定的话就能概括得透彻的,还需要进一步展开科学研究,从总体上把握宗教发展史的大量史实,全面分析宗教的现状和作用,然后再做出更加全面和科学的论断。

记:您是否能谈谈当代中国佛教的存在有哪些突出的社会意义?

方:佛教在中国当代存在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从积极方面看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为共同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贡献力量。佛教徒当然也是我国人民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支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事实上大多数佛教徒的劳动、工作表现是很不错的,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佛教作为加强人民或民族团结的纽带之一,有利于实现整个国家政治上的安定团结。这一点当前对西藏等地区的各民族大团结以及和睦相处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三)有利于保护和整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比如对古刹、佛塔等佛教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和重建,对佛教文献资料和文物考古资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对佛教圣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拓展、改善和利用等,佛教徒都有用武之地,都能贡献力量。

(四)对于加强国际友好往来和国际文化交流,对于巩固世界和平也都可以起推进作用。

记:当前佛教研究中都有哪些薄弱环节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方:目前,我国的佛教研究在人员、经费、机构、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专题研究、专著出版等方面与近邻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迄今为止,我国有关方面对佛教的学术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宗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注意晚了是要吃大亏的。世界上已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有这方面的教训。

从学术角度看,我以为以下一些问题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

(一)研究当代佛教存在的社会心理根源。我们要认真地分析佛教教义对某些人的心灵深处有什么触动?它是怎样适应了某些人的心理需要?我们对这些问题应当努力做出科学的说明,并加以疏导。我们还应认真分析诱发人们信仰佛教的情感冲动的动因和环境。比如有人感到他所在单位的风气不好,矛盾重重,没有集体的温暖、友爱和互助,那么我们就应当重视,多做思想工作,调节人际关系,改善那儿的环境。只要我们工作做好了,有的人自然也就不至于萌发遁入空门的动机和念头了。我认为,加强对宗教的社会心理根源的研究十分重要,它不但有助于防止我们简单粗暴地对待宗教,而且也有助于从根本上搞好我们的宗教工作和其他工作。否则,我们的一些良好主观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佛教作为一种巨大的文化积累,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极为密切。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究竟怎样?有哪些积极因素和消极影响?这些问题都应当认真地加以分析研究,以求做出科学的说明,以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

(三)要加强有关佛教现实问题的研究。比如当前正在争论宗教的本质和作用、佛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佛教的现实作用和未来前景等问题,都应当花大力气、下工夫进行深入的研究。

(四)要重视培养新生力量,加强横向联系。佛教学术研究工作者、佛教实际工作者和佛教学者是佛教研究的三股力量,他们各有优势和长处,应当加强协作。这次我来西安,看到"长安佛教研究组"联合西安市上述三类研究佛教的人员,通力合作,编写了"长安佛教研究丛书",硕果累累,令人刮目相看。这是一个创举,很值得我们学习。

记:好,今晚就谈到这儿吧。谢谢您!

方:谢谢,再见。

同类推荐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大风起兮(上)

    大风起兮(上)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农家子弟,他和他的一帮哥们弟兄们,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旋风,搅起了一股股漫天的历史尘沙,将喧赫一时的大秦帝国刮得片甲不存。从此,我们的华夏民族被叫做“大汉民族”。这位农家出身的草莽皇帝,就是大汉的开国君王刘邦!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被弃小宫女:天价皇妃

    被弃小宫女:天价皇妃

    “你只能是本王的!”他看着身下哭的梨花带雨,不断颤抖的黎昕,发狠道,“他已经用一百两把你卖给本王了。”她默默的承受着他给的痛,想起那个忘恩负义的男人,嘴边咧开一个苦涩的笑意,既然他以贱价一百两把自己卖了,那么自己就要做最最高贵的女人。他日登帝,她是他捧在手心的天价皇妃,他再想要挽回,而她莞尔一笑,“本宫无价。”
  • 激萌谈判队

    激萌谈判队

    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洛彩言吃惊的发现,因为几年前的一场意外,谈判队已经到了解散的地步,在这个校园冷暴力和升学压力不断上升的时代,而学生的心里素质却还没有那么坚强,谈判队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赶到,去想办法制止当人事做出不可挽回的错误。这是林正锡曾经一手创立发生的的谈判队,洛彩言决定,一定要把谈判队重新组建起来。在这个时候,洛彩言遇到了同班的夏琛,这个带着好看慵懒笑容的男生。他们解决一起解决了某个女生因为在女厕被迫拍裸照并受其勒索而走投无路想要跳楼的事件。和家境良好外貌甜美性格开朗的洛彩言比起来。亚西满却显得平凡了很多,虽然有全校第一的头衔,但是女生比任何人都清楚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中国血

    中国血

    本书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作者将人物命运放在战争、原始丛林、蛮荒部落等一切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空间,使人性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得到张扬和反省;因为战争,生与死、存亡与毁灭成为一瞬间的现象,这个命题对于今天处于和平时代的人们,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