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200000008

第8章 堕落与自赎:士大夫沉浮史(上)(2)

他所要追求的理想,和他的亲身实践,恰恰是自相矛盾的,如此一来,儒家的学说又怎能不陷入实践与思辨层面的两难境地?

儒与侠的两位大宗师,都将自身的矛盾与悖论留给了后人,士人的精神世界,就此先天不足。

夭折的“独立精神”

士人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有实力的社会阶层,换言之,要成为古代中国的知识、智慧精英与“意见领袖”,最应该具备什么?

是一种严密的组织和制度吗?显然不是。此前“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已经相对而言比较完善而且有控制力了,但还是没能逃脱分崩离析的命运。

士人阶层究竟最应该具备什么?

应该是独立精神。无论是“士大夫”,还是“知识分子”,如果真的想要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对思想、文化、政治起到极大作用的那么一部分人,就必须有一种独立的精神和一种不依附于任何权力与财势的立场。

但是,中国古代的士人,却是缺乏这种独立精神的,所以毛泽东在评价他们时,用了“皮之不存,毛之焉附”这句古语来形容他们依托于权势阶层而生存的状况。

不过,无论是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还是孟子与墨子对士人力量的讴歌,都意味着他们想要以一种独立的、独特的文化与思想状态影响这个国度。可是,从历史的现实来看,这种精神独立的理想最后还是没能实现,或者说刚刚萌芽就被扼杀了。

原则冲突与立场选择

那么,是什么扼杀了士人的“独立精神”呢?

是中国的政治文化。

在中国的政治文化里面,有两个特别有意思的词:“组织原则”与“政治原则”。

“组织原则”,就是你的政治取向和政治活动,要以你所在的派系或者组织的共同意见为基础,不能违反组织的决定,一切以组织的团结为出发点;“政治原则”就是以实际遇到的政治情况作为首要的出发点,所有的政策和主张必须是为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政治问题。

两者比较起来,如果用理性的政治观念去考虑,自然应该是政治原则第一,而组织原则只能作为一个补充,甚至是很小的补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政治上永远处于一个有效率的应对者的地位,才不会陷入政治困境之中。

实际上却远非如此。中国式的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理性原则根本无法衡量错综复杂而又变化无定的现实。在中国古代,根本没有哪个时代是能够让政治原则超出组织原则之上的,春秋战国是这样,秦汉隋唐是这样,宋元明清也是这样。

“站队”成了中国古代政治中一个最重要的命题,屁股坐在哪条板凳上,嘴里说着哪个阵线的话,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在确定了自己站在哪个队伍之后,才能统一用这个队伍的腔调表态,否则,就会被清除出政治队伍。

在这个组织原则横行的古代中国,造就了许多特殊类型的人,比如弃妇、忠臣和异端。

在中国古代,弃妇、忠臣和异端,是几个连结在一起的存在,本质上来说,他们并无不同,只不过表现出的外在形式有所差别而已。

在那样的社会中,做忠臣的,只要抱定了“政治原则必将胜过组织原则”的信念,执着地坚持自己的操守,就可以流芳百世,大不了咬咬牙,自沉以明志;做异端的,实际上是忠臣的变态,只是咬牙的时间更长一些,而且敢于采取激烈的态度把自己的立场宣扬出来,公开反抗组织原则;做“弃妇”的,什么都不需要,只等着被一脚踢开之后,便可以用一副软弱、可怜的样子出现在世人面前,告诉大家,我是被组织原则(在家庭里面,丈夫就是这个基层的社会组织的领袖)抛弃的,但是我本身是无辜的。

在组织原则一统天下的时代,家庭中可以有弃妇,社会上可以有异端,朝廷里可以有忠臣,但是他们都是组织原则的陪衬。所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是异端和忠臣的结合,或者弃妇与忠臣的结合,因为这两种状态恰恰证明了组织原则的约束力——你违反了组织中的秩序,就要被惩罚,而你却忠于这个处罚你的人或者组织,这本身就是一种可笑的现实。

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很多都曾经含冤受屈,这个现象是正常的,不过有人因此就认为中国文人的命运自古多舛,这就基本属于借题发挥了。要知道,这些文人们之所以被冤屈,并不因为他们是以文章而知名的文人,而是因为他们是在政治上“有问题”的臣子。

这些文人在政治上出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组织原则”的问题,这可以说是文人的性格(简称“文人性”)和臣子的性格(简称“臣子性”)之间的一种碰撞。

文人的性格,生活在理想世界里面,自己是一切的主宰,而臣子的性格,则是在现实的环境中循规蹈矩服从上级的命令。这两种性格之间是有冲突的,当然,不能说谁对谁错,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的领域。

一个领域有一个领域的原则,如果在文人的领域内像政治领域一样发号施令或者循规蹈矩,肯定不会是一个好的文人;同样,如果在政治领域里面像文人的领域一样信马由缰或者信口开河,也不会成为一个好臣子。

所谓文人性和臣子性的冲突,简言之,就是一个自我角色定位的失误。如果抱住一种角色定位不放,在任何场合下都认为自己应该是那样一副模样,必定会受到挫折甚至遭遇失败。而后人又往往不能持公允之论,反而认为他们的挫折与失败都是因为小人的暗算、旁人的嫉妒,将这些事实上的失败者推上了神坛。其中最有偶像意味的,就是屈原。

“不识时务”的重臣

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根据史书的记载,屈原是一个翩翩公子的形象,容貌出众,举止优雅,谈吐不凡,而且喜欢穿着与众不同的衣服,他的招牌式打扮就是高高的帽子、显眼的腰带——这就是后世所说的“峨冠博带”。

屈原出身于楚国的王室贵族,曾经受到楚王的重用,在楚国的中央政府担任重要的职务。可是他后来的仕途经历却十分坎坷,一再被贬黜,最后因为看到国家即将倾覆,他抱着大石自沉汨罗江。从这个简单的履历上面看,他确实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一位不受君主信任而再三被贬,可至死都怀着一颗爱国之心的忠臣。

被君主疏远甚至抛弃但是仍然满怀忠诚,这正是“弃妇”与“忠臣”的结合。可是,为什么忠臣会变成弃妇呢?是单纯因为楚王昏庸无道吗?以往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恰恰是把问题都推在楚王身上,说楚王昏庸无能而且轻信谣言,才让屈原受到冷落最终悲愤地自尽。可是,是否事实真的这么简单?

历史不是靠一条线索就能决定最终的结果的,楚王自然有他的昏庸和软弱之处,但从屈原的个人经历来看,正是因为他一步一步背弃了自己的出身并且违背了自己所在组织的原则,才逐渐成为众矢之的,最后成为整个楚国中央政府的对立面。

屈原所活动的舞台——楚国,在政治上是十分重视门第出身的,所以许多王族子弟都做到很高的官职,而这个国家也靠着牢固的贵族势力,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霸主,并且可以和西方崛起的秦国抗衡。而且,从王权的继承性来看,只有楚国和秦国是从春秋时代一直发展下来并且没有经过江山易主的国家。

所以,楚国要维持国家的稳定,首要的任务就是保证王族与中央权力的牢不可破,而且鉴于齐、晋的教训,楚国更要注重内部上层统治集团在政治上的一致性,才不会有祸起萧墙的危险。

因而,在战国时代各国轰轰烈烈地进行变法的同时,楚国看不到什么大刀阔斧的改革行动,即便是流亡到楚国的军事家、改革家吴起进行的改革,也是昙花一现,并且在贵族们的合力反抗下以失败告终。

有人认为,这是楚国的保守势力太强,其实,这是因为楚国有既定的国策,就是要保证上层集团地位不能动摇,以此保证国家的稳定。

而屈原,恰恰违背了这样的立国方针,才让自己变成了政治上的被遗弃者。从出身来讲,他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属于王室的贵族;从地位来讲,他在楚怀王在位期间担任的是地位十分重要的左徒。

屈原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个官职,一方面因为他确实是有真才实学,对治理国家的道理、存亡兴衰的规律有过人的见解;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出身于贵族阶层,符合楚国政治上用人的一贯原则。所以,他如果想要有所作为,就要恪守这两方面的守则:一方面在自己的职位上最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另一方面在大局上要维护最高层集团的利益。

对屈原来说,前一条守则他恪守得十分好。他任左徒期间,兢兢业业,一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的发展大计,帮助楚王制定各种可以富国强兵的法令;他还特别擅长外交工作,负责对外接待各国使节,处理和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外交事务。由于他出色的政治才干,他赢得了楚怀王的信任,楚怀王把他当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国家的政事基本都依赖他来处理。

可是,屈原这个人,又恰恰是把国家的发展和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甚至凌驾于君主和最高统治层利益之上的一个爱国者。他一再强调用人要先重视才能和德行,而不能任用那些只有贵族出身却没有真才实学的公子哥;而且,他还提出改革的政策,希望楚怀王能够励精图治,限制贵族的权力和利益,把富国、富民放在第一位。这样的主张,等于否定了楚国上层统治者们执政和获利的合法性,于是,他们想方设法想要让屈原的改革计划流产,对于正受楚怀王信任的屈原来说,疏远他和怀王之间的关系自然是最佳的办法。

贵族们要怎样反击呢?从理论上、改革可行性上与屈原论战,他们是占不到便宜的,因此,他们所做的,就是诋毁和污蔑屈原。其中,和屈原职位相当的上官大夫阴差阳错地成了这个阴谋的执行者。

上官大夫因为怀王亲近屈原而冷落自己,对屈原的才能十分嫉妒。有一次,怀王任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刚写完草稿,还没有作最后的修订,上官大夫就想把功劳据为己有,希望屈原把草稿给他,被屈原严辞拒绝。上官大夫恼羞成怒,就向楚怀王报告说:“大王您把为国家制定法令的任务交给屈原,全国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可是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洋洋自得地夸耀自己的功劳,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制定不出这样的法令来’。”

按说,上官大夫的这个诬告,是十分容易被识破的,只要调查一下,就可以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可是楚怀王却没有这样做,他听了上官大夫的报告之后非常生气,没有作任何调查,就开始怀疑屈原,马上和屈原疏远了。如果仅仅说这是因为楚王的昏庸,似乎过于简单,因为再昏庸的君主对于自己十分信任的大臣都不会说疏远就马上疏远的,而且从楚怀王一生的表现来看,他是个十分顾念旧情而且优柔寡断的君主,那么,到底是什么触动了他的神经,让他不加调查就马上疏远屈原呢?

答案就是:组织原则。

首先,上官大夫对楚王所进的谗言,虽然意在诬陷屈原目中无人而且功高震主,但是却有意无意地触及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君主的权威和上层集团的稳定。上官大夫的话,楚怀王完全可以理解成,屈原把自己的功劳和成就摆在君主之上,认为自己才是国家的立法者和政治权威,这和那些篡国的权臣有什么不同呢?君主对于自己的权力向来是最敏感的,哪怕是再懦弱的君主也是一样。作为一国之君,楚怀王绝对不能允许权臣把持朝政架空自己,哪怕这个权臣是自己再信任的人也不行。

其次,屈原在之前的任职期间,一直强调要进行改革,革除弊政。他的想法自然是好的,那些改革措施也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楚国的政治环境下,这种改革,将得罪大多数的当权者,他们肯定会群起反对。而楚王的统治,很大程度上就依靠这些当权者的拥护,所以得罪了他们,就相当于得罪了楚王。楚怀王虽然十分器重屈原,但是为了一个屈原而得罪所有的大臣,他肯定会有所顾虑,甚至会寻找一个机会牺牲屈原来保全自己。

以往,人们因为喜欢屈原的诗歌,敬佩他为国捐躯的气节,所以在看屈原一生的经历时,完全站在屈原的角度,去指责楚怀王是如何昏庸。但是,如果站在楚怀王的立场上,就可以看出,他如果支持屈原,将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包括他的王位和生命,这是很多政治家都无法具有的勇气,何况是处在楚国日落西山时代的楚怀王呢?更何况,即使楚怀王真的去支持屈原,坚持让屈原进行改革,那谁又能保证那些贵族们不会进行大规模地反抗呢?谁又能保证屈原的命运不会像吴起、商鞅一样被贵族们清算而身首异处呢?

屈原所面对的反对派,不是一个贪婪的上官大夫,也不是一个昏庸的楚怀王,而是整个楚国的贵族。屈原作为贵族的一员,违背了贵族们的利益,所以,作为异端的屈原,是注定要被贵族们从朝廷中清除的,因为,他已经不再是一两个当权者的敌人,而是整个政坛的敌人。

与政坛为敌的独立精神

屈原被贬之后,楚国发生了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就是张仪诓骗楚怀王撕毁和齐国的盟约,间接使楚国在战争中失利。

当时,秦国想发兵攻打齐国,可是齐国与楚国有合纵的盟约,秦惠文王对此十分担忧,就派张仪去游说楚怀王,并且提出,如果楚国能和齐国断交,秦国愿意献出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作为报答。

楚怀王贪图土地,轻信了张仪,与齐国断绝往来。可是张仪出尔反尔,说根本没有承诺什么割让土地。怀王勃然大怒,大规模起兵攻打秦国,结果大败,楚国汉中一带的地盘也被秦国占领。后来怀王再次派兵攻打秦国,结果又被魏国偷袭。这两次失败,令楚国的处境非常艰难。在这之后,各国又共同发兵攻打楚国,原本可以和秦国抗衡的楚国,就这样江河日下了。

后来,秦昭王以与楚国联姻的名义,提出和楚怀王见面。楚怀王贸然入秦,结果被扣留,在秦国去世,尸体运回楚国安葬。楚怀王死后,长子即位,就是楚顷襄王。顷襄王依然沿袭楚国的政治传统,任命兄弟子兰为令尹。

当时,因为子兰劝怀王入秦,导致怀王的暴死,楚国人都将责任归罪于他。但是,这只是百姓的意见而已,在统治集团内部,因为贵族政治的传统,谁都不会公开去提出反对子兰,因为一旦反对子兰,就相当于向整个楚国的统治集团宣战,这是每个既得利益者都不愿意冒的风险。

这个时候,屈原以他的诗作再次挑战了统治集团的组织原则。他虽然被放逐,却依然眷恋楚国,怀念怀王,总是希望国君突然觉悟,统治风气也能为之改变。这些情绪,在他的作品中多次委婉地流露出来。

作为一个文人,屈原这样做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作为一个贵族出身、曾经担任高官的人来说,他这样做无疑是破坏了楚国的政治习惯,说得严重一些,简直就是公然和政府对抗。而且屈原的作品里面,明显表露出对当政者的鄙视和失望,并且表现出天下只有他一个人才有高洁的情怀。

同类推荐
  • 庆余年

    庆余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而谁可知,人生于世,上承余庆,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正是所谓岔枝发:东风携云雨,幼藤吐新芽。急催如颦鼓,洗尽茸与华。且待朝阳至,绿遍庭中架。更盼黄叶时,采得数枚瓜。…………《庆余年》同名影视剧由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等主演,11月26日起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开播。
  • 明朝时代 上卷

    明朝时代 上卷

    明朝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王朝,这里有成熟完备的政治体制——内阁,这里有颠覆农业文明的商业文明,这里有空前繁华的市井文化,这里有意志决绝的士大夫,这里有激烈辩论开放式的儒学思想,这里有孤独无助的君主,这里有为了命运抗争的底层人物。
  • 密十三

    密十三

    四个朝代,三位皇帝,天地巨变。空前绝后!,宫廷内外的政治阴谋,塞北中原的战场厮杀,天地人鬼之间的恩怨纠葛,惊心动魄的演绎了一段旷古未有的大明传奇
  • 锦衣笑傲行

    锦衣笑傲行

    新书《好风青云路》发布,请广大书友支持。
  • 神话2三国绝恋

    神话2三国绝恋

    主人公易小川通吃三国名将,赵云、吕布、关羽、张飞、许褚、典韦、太史慈、孙策全都不在话下。不仅单挑名将,更勇闯数十万大军,统帅百万军队战斗,打斗精彩,场面宏大,不容错过。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之凡女破苍穹

    重生之凡女破苍穹

    ◆◆◆◆◆多年前,灵界与魔界的一场大战,使得灵界最为重要的鸿蒙本源不见踪迹。多年后,她携被封的鸿蒙本源归来,却悲催的穿越成灵界的农家凡女。二十八岁的妇产科医生穿越成异界农家凡女。没有最悲催,只有更悲催。连唯一护着她的爷爷也因病上了天堂。她不但成了孤女,还光荣的当上了传说中的童养媳。◆◆◆◆◆贼老天,不给她牛叉的身份,不给她牛叉的过去……额,她修仙练级,打怪闯关,戳破这苍穹,自创一个牛叉烘烘的未来。冰凤出,天下谁人敢挡。狂风起,风云涌,煞气漫天……幸好,一路有他相随。他狂,他傲,他腹黑,他狡诈,他无情,他冷咧……但是在她面前,他却永远只有一腔柔情,“有一天,我一定会踩着五彩祥云来迎你过门。”信念动摇时,他说:“一切有我,你只管勇往直前,去追寻你心中的梦。”误会来临时,他又说:“你是我的,只能是我的。这天下,没人能分开我们,就算是误会,也不能。”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不管她的心里是否有他,此生,他只认准她一人。只要是她想得到的,他都会想尽办法拿来给她……如此深情不移,怎能不铭感于五内?◆◆◆◆◆本文修仙升级类爽文,有随身空间,还有可爱萌宠来报到,爱情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喜欢玄幻修仙的妹纸们,快快来勾搭吧,点击【加入书架】支持猫儿,谢谢!
  • 凤府选婿

    凤府选婿

    什么?与学长阳台接吻,竟然摔回古代?好吧!横竖都是活,那她继续玩强的生存吧!活一次也不容易,据说古代流行三妻四妾。那。。。那她一女多夫可不可以啊!某女一脸色相贪婪的问老天。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努力就是一定有收获,事实证明这句话是真理,通过吭蒙拐骗色诱俱全,加上软磨硬泡带粘性,美男是一定逃不掉的。。。不管你是王室贵族,还是江湖杀手,管你是黑白两道,或是武林剑客,她通杀。吃干抹尽的下场一般很惨,当九个出色男人摸上她家时,只有一个要求,负责。可怜的她只有泪流满面,乖乖将九男送入后宫,今后,慢慢侍奉。。
  • 弃夫难甩

    弃夫难甩

    梧桐新文《总裁的代育禁宠》颜曼蝶,现代女子,婚礼前夕,她无意间撞见继母与未婚夫偷情而被推进大海致命一劫,她在赫连堡刚死的新娘身上重生然而等待她的却是万劫不复他说:“你最好祈祷浅唱能活过来,否则我要你陪葬!”他说:“你不过是一棵棋子而已。在百里山庄是,在赫连堡亦是!”他说:“我要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失身、失心、失子…让她再一次尝透爱情的苦当殷红的血从下身不断洇出,她才明白,她于他而言,永远只是棋子前世今生,古代现代,两段婚姻背后都是阴谋她,要如何逃出棋子的宿命?眼看她绝望的纵身跃下悬崖,他才彻底醒悟,她才是他生命之重仰天长啸,却悔之已晚逃妻难追,穿越时空来寻你站在车来车往的大街,汽车喇叭声不绝于耳迷茫的仰望她的世界,他态度坚决:“蝶儿,不管是前世今生,还是上天入地,我都要找到你!”★花絮★:某幢雄伟的大楼前,颜曼蝶在众多保安、职员的拥护下走出,他冲上去急切的呼唤:“蝶儿…”她回头,片刻的怔忡之后,勾唇冷笑:“先生,请问你哪位?”“我是你的夫…”“夫?不好意思,我未婚夫在这里!”随手一指,他看到一张和百里熙一模一样的脸孔,瞬间苍白了脸,“你到底,还是和他在一起了…”“我已经是你的人了,你要对我负责!”莫名其妙的一夜春宵后,床上古典美的男人腆着脸赖皮道。某女满头黑线:“赫连先生,你N百年前就不是处了,我负什么责啊?”“那,你的处是我破的,换我对你负责好了!”某男嘿嘿一笑,再次把她扑倒,心里暗暗发誓,“小女人,这辈子你休想再甩掉我!”《浅唱篇》——苏浅唱和百里熙的故事。江南苏家曾名盛一时。用父亲的话来说,平生得意之事,一是娶了个如花似玉的母亲,二是收着一部祖传的剑谱——虽然他没学成功,但在江湖上提起来,也是挺骄傲的。谁能想到,就这是两桩,成了苏家灭门的原因。五岁的苏浅唱,眼睁的看见着母亲被奸杀,那一刻,仇恨的火就燃烧了她。辗转多年,一场居心叵测的南北联姻,成全她复仇的心愿。可是,也毁了心上人的一生。悬崖边上,她抱着昏迷不醒的他,慢慢落下泪来。如果时光可以重来,她会不会还选择伤害他?郑重推荐梧桐的另一个文文《总裁的嚣张弃妇》(已完结)他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是王子与公主的完美结合然而婚姻不是童话的结尾,却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谁人知道,这天作之合背后竟然是相敬如“冰”
  • 曾国藩大智慧

    曾国藩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曾国藩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曾国藩的大智慧了然于胸。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恶魔养女

    恶魔养女

    住在蓝宫里的,不是王子和公主。而是,木木和蓝修。十七岁的女儿和三十三岁的父亲。天使般的女儿和恶魔般的父亲。绝美却残酷的蓝修收养了仇人的人儿木木,为了复仇?还是为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X蓝修觉得自己的血液,沸腾了!这是因为愤怒!这是因为仇恨!蓝修告诉自己,仅此而已。他尝到了血腥的气味,但是,没有停下。木木觉得自己瞬间从天堂跌至了地狱,眼泪顺着脸颊滚滚滑落,呜咽无法发出,她尝到了血腥的,她知道,那是自己!屈辱,愤怒,木木狠狠的朝着口中的狂兽咬了下去。蓝修,吃痛的抽离。那野兽般灼红的眸子,狠狠的盯住木木。双目红肿,嘴唇破裂,发丝凌乱,颤抖着的木木!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答应我的条件,不然!我情愿摔死!”木木艰难昂着头,对着蓝修喊。“该死的!你竟然敢威胁我!”蓝修额头青筋暴跳!“是……啊!”木木的尖叫声中,蓝修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该死的!别动!”蓝帮主咬了牙,第一次被女儿成功的威胁了!“该死的!你在干什么!”蓝修的视线触及木木卷至腰际的裙子,脸色黑了大半,烦躁的怒吼!XXXXXXXXXXXX强烈推荐鹿鹿新文《你骗婚我外遇》《笨女人》推荐鹿鹿暗夜门系列文:完结文《狂魔宠女》主角:蓝殿焰新文《至尊弃妃》主角:蓝冰焰【推荐】好友独孤卫超好看的文文《疯女三夫》《总裁别爱我》好友叶清欢好看的文文《契约情人》好友紫樱的超好看的文文《夫君们,有礼了》不好看你砸我!看完包你发花痴,流口水,呵呵。《总裁酷爱黑道妻》
  • 狂夫

    狂夫

    “我不需要你为我负责。”水敛心微微的眯起眼睛,一脸的骄傲。“就算我不为你负责,你也必须为我负责。”他笑得一脸的邪恶。水敛心,殷鹭国元帅府的三小姐,四岁那年,母亲死了,他第一次出现在她的视线里,伸出手:“起来吧!我带你离开!”七岁那年,他抚摸着她,柔声的说道:“心儿,我会永远在你的身边。”那一年,全国人都知道,她水敛心,是他君子颜的妻子。十四岁那年,他对她情意绵绵:“心儿,当我的妻子。”他说:“心儿,我不会让人伤害你的。”可是,却没有想到,这个守护了她整整十四年的守护神,却是伤她最深的那个人。因为最爱,所以伤得最深吗?新婚夜,他狂野一笑着:“水敛心,你注定是我的!”“你卑鄙!”昔日的爱,成为她眼里的痛。“心儿,你的心,只能是我的。”不顾一切的威胁,就算她不愿意,也逃不了他君子颜的手掌心。小月圈子http://m.pgsk.com,呵呵!亲们赏脸的话就进来吧!推荐好友的文文《第二十房男妾》漫沙罗《误惹黑心王爷》敛心《买来的弃妇》青颜《妖帝》诸葛云清《杀神王妃》东走西顾《狂爱》烁梦《千金小混混》七色《朱雀天下》糖糖宝贝《尧天女帝(女尊)无心娇娃《挑战总裁爹地》筱静梦《偷拐小鬼当儿子》梦幻的色彩《三个宝宝一个爹》六月穆水《凤御九龙》懒离婚《三嫁极品夫君》落叶孤单《魅毒》影霜《坏总裁的偷心娇妻》影霜《弑君夺凰》心灵的雨滴本文原名《狂魅相公娇柔妻》因为特殊原因所以改名了亲们请见谅
  • 丑女重生:嫡女毒医,道长别无礼

    丑女重生:嫡女毒医,道长别无礼

    她是天下闻名的丑女,却在十八岁时殿前一舞惊艳天下,转头她选择嫁给一个六根不清净的无赖妖道,自那日起,她跟随他将这天下闹腾得翻天覆地。“夫君,裴大人刚才说我是妖妃。”“你常说我是妖道,妖妃妖道,岂不绝配?待会为夫找人砍了他。”“他说我戾气太重。”“待会为夫让人【温柔】地砍了他。”……
  • 人生学会随缘才能活得自在

    人生学会随缘才能活得自在

    所谓“随缘自适,平淡从容,烦恼即去”,随心,何为随?不是跟随,福缘、人缘、喜缘、机缘、财缘、善缘、恶缘等。万事随缘,而是顺其自然,也不追念于后,不抱怨、不急躁、不强求;不是随便,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是把握机缘,豁达乐观,不消极、不偏执、不忘形。凡事既不妄求于前,才能活得自在。随是一种豁达,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一份洒脱和一份人情的练达。随性,随情,可谓有事必有缘,随理,随顺自然,人生学会随缘,更是我们活得自在所需要的一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