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200000007

第7章 堕落与自赎:士大夫沉浮史(上)(1)

作为古代国家的基础力量,士大夫竟然是我们一知半解的一个社会存在。为什么会这样?是这个群体本身过于芜杂,还是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极大的动荡与整合,使得本来面目与基本特点已经完全模糊?是因为我们已经对历史过于隔膜,还是历史从未将这个群体的真面目呈现出来?

“士大夫”是什么?是中国古代的官僚,还是学者?是“知识分子”,还是特权阶层?古今的很多思想家都在对这个概念进行论证,而每个人的说法都多少有些出入。

我们今天提起古人,往往会以“士大夫”作为其类概念,而这一概念,似乎已经渐渐取代了“地主阶级政治家”、“奴隶主阶级哲学家”、“小生产者的代表”或“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之类的名词。既然如此,士大夫是什么,就更应该是读史者关注的问题了。

西方学者曾经有过一个概括,认为士大夫就是兼具官僚和学者两种社会身份的人。按照这样的说法,那些隐居起来不出仕为官的人,恐怕就不能算是士大夫了。可是,如汉代的严子陵、东晋的陶渊明,却依然是我们口中的“士大夫”。

士大夫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按照一般的理解,但凡是古代有文化修养、有政治主张的人,均可称为士大夫,而衡量一个古人是否为士大夫,这两个条件也是缺一不可。比如玄奘,虽然有文化修养,但没有政治主张,因此不能称之为士大夫;再比如李自成,虽然有政治主张,但没有文化修养,而且也不大重视有文化的人提出的建议,因此也不算是士大夫。

可是,是否满足这两个条件,就能称之为士大夫呢?比如说,秦桧,有文化修养,也有政治主张,可是我们一般不会说他是南宋时期的士大夫;再比如黄巢,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也组织过反唐武装,好像也没有人说他是士大夫。是不是除了文化修养和政治主张之外,一个人是不是士大夫还有另外的标准?

有人认为,坚持儒家的道德理想和治国主张,才算是士大夫。可是,那只能用来概括汉代以后的历史现象,那是儒学独尊之后出现的意识形态,又怎么能用来作为士大夫的评判标准呢?

作为古代国家的基础力量,士大夫竟然是我们一知半解的一个社会存在。为什么会这样?

是这个群体本身过于芜杂,还是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极大的动荡与整合,使得本来面目与基本特点已经完全模糊?

是因为我们已经对历史过于隔膜,还是历史从未将这个群体的真面目呈现出来?

显然,这是个过于伤神的问题,但是,如果不按照历史的蛛丝马迹探寻下去,可能我们对传统就会一无所知。

儒与侠的混合体

谁是士大夫?士大夫又是谁?

这是个苏格拉底式的问题,也是一个众说纷纭、难以定论的问题。

按照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古代文献的记载,“士大夫”这个名词,从构词法来讲,来源于“士”和“大夫”。这两个词,代表了先秦时代的两个社会阶层,是“诸侯、卿、大夫、士”这一政治序列中的组成部分,但它们一经组合,意义便已大不相同。

“士大夫”一词的本意,应是“士人”。而关于“士”是什么,也是上古史领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很多学者根据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士”就是“事”,也就是说,士就是从事一定工作的人。那么,士究竟应该从事什么工作?是不是有一定的事情可做,就是“士”呢?如果是这样,那么“士”和“农”、“兵”等具有明确社会属性的人群是否存在交集?

换言之,士究竟是一个内涵和外延十分明确的概念,还是一个具有包容性、复杂性的概说?

也许,只有回到历史之中,我们才能把握它的真相。

谁在把士人理想化

谁最喜欢讨论士人的理想?

是儒家,孔子和他的弟子、再传弟子们。

在《论语》中,可以看到孔子对“士”的期望,那就是以实现“道”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孔子所说的“道”,自然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礼乐文明的基本原则。

孔子的弟子曾子也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在孔子和曾子的语境里,士是一个可以赋予道德责任感的阶层,它本身并不是高高在上、绝世而独立的。孔子自己就说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到了战国时代的儒家大师孟子那里,“士”就变成了完美的社会精英形象,而且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流砥柱。

以下就是孟子谈到“士”的时候所说的名言:

“贵德而尊士”。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在孟子的语境里,士人是社会的脊梁,是道义的承担者,是智慧的掌握者,更是治国安邦的践行者。如果用一句现代的学术语言来概括,士人就是孟子所生活的时代“权力话语”的掌控者。

孔子、曾子时代的士,如何变成了孟子眼中的完人?甚至没有百亩之田这样的“恒产”,也能忧国忧民,四处奔走?

有时历史总是为我们设置一些陷阱,如果按照思维定式走下去,很可能就会误入歧途。我们一般会想到是孔子、曾子的生活时代和孟子不同:孔子和曾子所处的春秋时期,贵族体制依然能够维持,因此上层贵族如卿、大夫是统治集团中的骨干;到了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由于社会分化,骨干力量变成了“士”。

是否真的可以这样解释?

其实不是的。因为在孔、曾与孟子之间,还有另外一个人的学说,恰恰也体现了重士人的观念。

这个人,就是被孟子称为“无父”、“禽兽”的墨子。

在今本的《墨子》一书中,将“士”视为国家栋梁、统治基础的言论出现过很多次,而将“士”与“君子”、“士”与“大夫”并用,出现“士君子”、“士大夫”的词组,也是墨子的发明。只要举几个例子,就能看出墨子重视“士”的思想渊源。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以上两条,出自《墨子?亲士》。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以上两条,出自《墨子?尚贤上》。

“且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尚贤之为说,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

以上一条,出自《墨子?尚贤下》。

上面的这几条墨子言论,和孟子的思想极其相近,而和孔子、曾子的说法却有一段距离。当然,有人认为墨子早年曾接受儒家的教育,因而思想中有儒家的成分,但其言论中不像孔子而像孟子的地方,似乎说明了一个问题:

在孔子、曾子时代并不明确的对士人的期许,经过墨子的改造,形成了“士人阶层中心论”,而这种理论散布极广,连对墨子之学深恶痛绝的孟子也要拿来改头换面使用一下。

那么,墨子为什么要对士人寄予如此大的期望呢?孟子又为什么借用墨子的学说呢?这一段历史公案,应当如何理清?

乱法与犯禁

在对士人的重视方面,究竟孟子和墨子之间有何因缘?

有一位睿智的思想家,将儒家和墨家联系在了一起,他就是韩非子。在他的著作《韩非子》中,《显学》篇开宗明义,认为“世之显学,儒、墨也。”

而在著名的《五蠹》篇中,他则提出了另一个有趣的话题: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

儒和侠,是韩非子眼中的“蛀虫”,这未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韩非子为什么要这样想呢?

儒学和墨学是战国时代的显学,这很大程度上与儒家、墨家的弟子人数有关。而儒家与墨家的弟子,往往以什么身份出现呢?

就像韩非子所说的,儒家弟子的形象,往往是“以文学取”的“诸先生”;墨家弟子的特点,则是“以私剑养”的“群侠”。他们人数众多,而且互相之间能够交流信息、密切联系,这两个群体的成员,构成了战国时代“士”的主体。

在法家看来,儒家和墨家一样,都是败坏国家律法、动摇国法王章的不安定因素。他们之所以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自己的社会团体,并且以这种社会团体为载体,将他们所信奉的学说和精神强行推广。

从这个角度来看,墨子和孟子还是很有共同语言的,他们都认为自己学派的信徒——“士”不但才能过人,而且还是道德标兵。从思维逻辑上来看,他们都是先预设自己学派的学说是绝对正确的,然后得出一个推论:信奉本派学说的人——“士”,无论在才学上还是道德上,也是高人一等的——尽管这些“士”有时并不是出身于贵族。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墨子和孟子才会如此充满热情地鼓吹“士”的作用。

可是,还有很多人因此而批评韩非子,说他对儒、侠的批判会带来对思想的钳制、对自由的限制和对理想的污蔑。韩非子是不是那样心理阴暗的人?从现有的各种记载里,我们看不出,相反,谋害了韩非子的李斯,反而是个心理十分阴暗,而且善于运用各种政治手腕的人。假使韩非子真的像批评他的人所说的那样凶狠、狡猾、冷酷,恐怕死在秦国监狱的就会是李斯而不是他了。

有点口吃的韩非子,擅长理性思维,而且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归纳出一些基本的线索。他对于儒和侠的批评,其实不无道理。

儒家信奉的是什么?是仁政,是王道。仁政和王道怎样实现呢?他们强调的,是内心的修炼,就是孟子所说的“吾善养我浩然之气”。

墨家信奉的是什么?是兼爱,是非攻,是天下大同的理想。他们怎样实现兼爱和非攻呢?就是以暴制暴,搞集体生活,创立一个严格的组织。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儒家讲仁,但是只讲求个人的修养,而不搞制度建设,很容易使理想成为一纸空文。修养是让人慢慢体会行善的意义,而制度则是以硬性规定来杜绝人做坏事。人是体会到行善的意义容易,还是被规定不做坏事容易?显然是后者。

墨家讲爱,但是这爱建立在以暴制暴的基础上,谁能保证墨家信徒最后不会爱上这“制暴”的暴力吗?《水浒传》中的李逵,就是最好的代表。而他们的大同、兼爱,靠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来督促,这个组织的首脑人物却拥有极大的权力,谁能够保证他以后不变成一个专制而残暴的“老大哥”吗?

很显然,儒家和墨家到处宣传他们的理想和主张,看上去十分美好,可是最后呢?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饥寒交迫时划出的火柴所产生的幻境一样,除了给人们些许的安慰之外,并没有实现的可能性——至少在韩非子生活的时代是如此。

也许,在相信了他们的学说、主张之后,人们在面对依然残酷的现实时,会感到更加难以忍受。这就是理想主义者制造的天国给人间的居民所带来的灾难。

这才是儒与侠能够制造“社会动荡”的真实原因,韩非子真正要表达的也应该是这个意思。而儒和侠违法乱纪,聚众闹事或酗酒斗殴、妨碍公务或政治欺诈的事情与此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可见,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对士人的赞美与讴歌——主要是出自墨子和孟子的,都不过是一种对同好者的过誉之词而已。

孟子之后的士人,有些着实可怕。据说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位著名的“辩士”田巴,他号称“服狙丘,议稷下,毁五帝,罪三王,服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但是当一位叫做鲁仲连的年轻人以时事作为话题与他辩论时,他不但哑口无言,而且羞愧难当。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为什么韩非子那样痛恨“乱法”之儒和“犯禁”之侠了。

但是,墨子和孟子所赞美的、那些理想化的儒和侠,又是为什么变成了韩非子所痛恨的那种样子?

先天不足的士人精神

墨子和孟子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大思想家,他们为“士”描绘出的理想图景,为什么就变成了韩非子口中的“蛀虫”?

可以说,这两位思想家言行上的不一致,导致了士人精神的先天不足。而这两位思想家自己制造出的言行悖论,不但他们自己解决不了,也成为后代的一个难题。

墨子讲的是什么?是兼爱,是大同,是反对战争、互敬互爱。但是,真的发生了战争、倾轧,他会如何做?

他的做法,是带着弟子们去游说,游说时并不是靠空洞的伦理教条,而是靠自己掌握的武装作为筹码。最为典型的,就是游说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那一幕。

据说,著名的巧匠公输盘(也就是“木匠的祖师”鲁班)为楚国设计出了攻城武器云梯,楚国打算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之后,从齐国出发,十天十夜便到达了楚国都城,和公输盘会面。他先用辩才难倒了公输盘,然后又与楚王会面,要求放弃对宋国的进攻。

楚王自然不愿意,尽管墨子又是比喻又是说理,楚王还是不肯放弃进攻的计划。墨子这时便放弃说教,直接说,我有破你云梯的办法,你要攻打宋国,我就帮宋国防御,你肯定要大败。

于是,他和公输盘就当场模拟演示了一下,果然技高一筹。

公输盘表示,他知道击败墨子防御术的办法。墨子将话挑明:“我知道你的办法,那就是杀了我嘛!你觉得杀了我,宋国不知道防御你的办法,自然就会胜利了,其实不然。我的弟子禽滑等三百人已经准备好了我刚才演示的防御工具,在宋国的城楼上等着楚军的光临呢。就算杀了我,那些会守城的人你也杀不光。”

这是十分强硬的回答,也是理直气壮的威胁。楚王见状,只能答应放弃进攻宋国的计划。

墨子的行为逻辑就是这样:要禁止暴力,就要有更强大的暴力来约束它;要避免战争,就要有更恐怖的战备威胁它;要非攻,就要主动出击。

由此,墨子的言行就形成了悖论:如果说为了禁止别人使用暴力而用自己的暴力作为惩戒工具,那么是谁赋予了你惩戒别人使用暴力的权力?你使用暴力给别人造成的伤害,又应该如何定性?

当然,墨家弟子可以说,我们是正义力量,我们反对的、惩戒的、打击的,是邪恶力量。可是,这种为自己标榜的说法,总是会引起后人的困惑与怀疑——为什么你们说自己是正义的?你们说过,正义就是兼爱、非攻,但是你们自己还要攻,这合适吗?

比起墨子来,孟子的处境可能要更加尴尬。

孟子讲的是什么?是仁政,是王道。可是,孟子讲的仁政和王道,和孔子所讲的是不一样的。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他们都能重建礼乐文明,明确等级秩序,尊奉周天子,守诸侯本分,他顶看不起为某一家诸侯称霸而劳碌奔波的大臣,因为那会有损于周天子的权威。

孟子呢?他也在周游列国,不过是在和各国国君宣讲行仁政的好处,那就是能够以德服人,拥有更多的归附民众。而他所讲的王道,也就是以仁政作为正道,而不是穷兵黩武的霸道。

如果真的要恢复仁政和王道,那就不应将自己的理论依托于那些穷兵黩武的霸主,比如梁惠王、齐宣王,而应该去辅佐周天子。可是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怎么样?儒家大师孟子,一生奔波于列国,游说诸国君主,希望他们实行仁政。如果按照孔子的出发点和底线来衡量,这不是舍本逐末、与虎谋皮吗?

同类推荐
  • 读者报·旧闻(3月)

    读者报·旧闻(3月)

    稗官野史;国家地理;国学;环球档案;旧案新读;旧知录;历史见证;历史内幕;人物;煮酒论史
  • 家园

    家园

    已经入了秋,天气却依然像盛夏般炎热。掌柜的张宝生搬了个马扎儿,坐在自家的小饭馆儿门前一边看夕阳一边伸着舌头吹凉风。这狗娘养的天气,就像狗娘养的日子一样难过。暑热一直穿到骨子里不说,连喘息的气儿都粘湿湿的,仿佛灶台边上的污渍般油腻。
  • 掌上帝国之战国时代

    掌上帝国之战国时代

    沙场点兵,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坐拥美女。教你如何逆袭高富帅,斗智斗勇变男神。一看就根本停不下来的战国时代。
  •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大慈寺虽然经历了千多年的发展,但一直没有一部完整像样的寺志,因此其寺庙诸多情形付诸阙如。一座寺庙的历史,没有很好的实物档案和地下文物相互印证,没有较为完备的寺志,那么要说清该寺庙的历史是比较困难的。由远及近,作者顺着历史的光环娓娓而谈,述说着一座寺庙的兴衰。于成都而言,大慈寺今天的地位十分重要,身处城市之心,人文厚重,就像一叶肺片一样,左边是文化新闻区,右边是现代商业区。所以被称之为“古蜀之肺”。这,也正是作者在此书中,游刃有余的表达关键所在。
热门推荐
  • 祖龙金身

    祖龙金身

    他,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他,闯出不归之路决不后悔!他是志在峰巅的攀登者,从不会因为失败而颓废,从不会因为胜利而自大。他是普通的战士,他永不放弃,终化身祖龙,成就不一样的修真之路。一切尽在祖龙金身!
  • 老婆乖乖,不准离婚!

    老婆乖乖,不准离婚!

    初见,他倒在她家门口,抓住她脚腕。她吓得大叫——鬼啊!他虚弱求救——救我!她把他捡回家,原以为多了个人劳役,结果——你这个白痴,连系鞋带都不会你穿什么鞋啊?!你这个笨蛋,谁让你把垃圾扫得满地都是的?!你这个蠢蛋,谁让你将整包洗衣粉撒进去了?!就算失忆了,也不可能不会穿衣服扣纽扣,分不清盐跟糖,洗碗打破碗,煮饭差点把厨房烧了吧?她很想问他到底会什么?!他面无表情摇头,什么都不会。她就日了,什么不好捡,竟然捡了个生活白痴回来?!当不成主人,却还要当仆人,她要哭了!★☆★但是这个白痴,在她被人欺负的时候,挡在了她的面前,在她生日那天亲自给她煮了一碗长寿面,在她孤独寂寥哭泣的时候,将她紧紧抱在怀里,可后来,她才发现,原来他什么都记得。再见,他是城堡里高高在上的王子,而她,依旧是市井里的灰姑娘。而这一次,尼玛!为什么她还是要当他的仆人?!而且还是贴身的?!不!她才不干!灰姑娘也是有尊严的,不是他说什么她就干什么!不干?他直接将她绑进民政局!光明正大的要她当他的贴身生活助理,简称老婆!
  • 公路上的鬼

    公路上的鬼

    除了一些喜欢宅的鬼魅喜欢呆在电梯、医院、殡仪馆里,还有一些爱逛街的游魂,他们穿梭在公路上,找寻能邂逅的有缘人……
  •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

    【起点女生网一组B班签约作品】废柴女穿越成土著,前脚被扫地出门,后脚遭婆家鄙夷退婚,途中又逢掳掠调戏雷劈……咬牙挺起小腰板,挥舞无敌小锄头,守贫地,打土豪,斗劣绅,安百姓,治谋略。没事串串门,得闲勾勾人,有钱逛逛街,没钱祸祸人。珍馐腹内藏,积极奔小康,朝登天子堂,暮马战沙场。纵是落尘缘,爱恨权中缠,人生何其浅?把酒笑言欢。权谋与纯真共存的故事,忠诚与背叛驰骋的故事,靡乱与坚贞纠葛的故事……=======灵惜已完结作品《宸后》,欢迎大家评鉴。灵惜读者群:81831554敲门砖是书中任意角色的名字(*^__^*)哇咔咔~~(封面由小无封面铺出品(*^__^*))新书拜求亲们收藏、推荐票、打赏、包养……
  • 贤妻良母

    贤妻良母

    {穿越}演绎虚伪变奏曲第一卷:前生她是暗黑系杀手,活的有声有色。再世她是龙家正妻,靠卑鄙手段维护自己龙家主母之位,她可以没有相公,可以没有孩子但不可以没了权势,她要当主母,谁拦路她就砍谁。第二卷:她随夫君高升,位列后宫之妃,这次她要当皇后,谁也别没事给她得瑟,要不然抄你全家。龙潜远:皇族弃子,不是他要报复是他们逼得他不得不铤而走险。王千幻:江湖闻名的幻化公子,在迎婚女主当天弃她而去。闻中尘:龙家长公子西席,龙潜远的智囊,却在不经意的瞬间扑捉道女主露出的马脚,两人纠缠不清。空致净:道家掌门,心无杂念,硬是被一个女人吵的差点自杀。儿童大人:龙归一:桀骜不驯的少年宫中善战的王子女主的宝贝儿子。“我告诉你,是藏獒给我趴着,是蒜苗给我噎着。”龙回一:体弱多病的烧钱精,后宫神秘的少爷美男,女主的宝贝儿子之一。“病了不是你的错,你爸没把你造好更不是你的错,但你生病不死就太那个啦。”龙醒一、龙素心。可爱双胞胎,顽皮的作恶小精灵“妈咪,她们说你害死了我娘亲。”“谁说的,给我把她劈了。”晒月一族:73554685(已满)鸟巢2:79049601(可加)推荐完结文:《阴毒妃嫔》《相公这是21世纪》《低调少奶奶》推荐好友文:鹦鹉晒月《笑看妃乱》*穿越类*【风之孤鸿】《狂夫刁妻》【独孤卫】《我是天山童姥【尘飞星】《弃妇何愁嫁》【夜初】《坏坏相公倒霉妻》鹦鹉的圈子:http://m.pgsk.com/今日看点《皇后》中的子墨
  •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从诺贝尔的儿时开始写起,生动地讲述了诺贝尔这位传奇人物充满了非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位发明家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伟大的人格。
  • 大宋绝恋

    大宋绝恋

    一个是雄才伟志的帝王,一个是绝世美貌的谪仙;一个是傲视天下的伟丈夫,一个是不肯屈尊的美少妇.....一样的坚强倔强,一样的智勇双全......在爱的纠缠中,希望、绝望、挣扎、快乐、疼痛、伤害......交织出一场旷世奇情.回首间,望断天涯路,荣辱兴衰,周而复始,情,亦不过如此,淡然一笑间,恩怨情仇纷飞如雨,取一抹清凉,祭我如花美颜.....一翎作品《艺校女生》全面上市,有偶照片的噢,呵呵,各大新华书店都有,网上书城还是八折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哈。
  • 闪婚总裁:笙情童话

    闪婚总裁:笙情童话

    她才知,他是新晋的房产大亨本以为是一段无爱的契约婚姻,眼前男人的斯文儒雅,那都是假象;腹黑狡诈才是真相!将她吃得干干净净,她是室内设计师,渣都不剩。婚后在他的无限宠溺中,她渐渐动了心。他就是一匹喂不饱的腹黑狼!
  • 绛珠传

    绛珠传

    救命恩人身陷囹圄,她岂能袖手旁观独善其身?为救恩人,她假冒西天来客,闯入东方天庭,与各路神仙斗智斗勇。步步为营躲过了明枪暗箭,步步惊心躲不过情网来袭……**********************************************他是三界至高无上的王,生杀予夺大权在握,却对她另眼相看情有独钟。我对你深情如海,你怎能辜恩负义做那魔界帝君?权势与爱情,他与她,谁掌握了宿命的主动权?****************新书《洛洛大方》《妾妻》求PK票、推荐票、点击、收藏、书评。《三色堇请你想念我》有兴趣地也请关注一下。谢谢。
  • 天下为聘:废材敛财记

    天下为聘:废材敛财记

    前世,她是别人手里的刀,一切只凭握着她的人的心意。结果,她被背叛,被舍弃。重活一世,她不再是刀,却依旧奋勇直前。她再不要被任何人掌握,一切由已不由人!她要做人上人!实力是她追逐的目标,敛财是她的手段和消遣!变成尼姑不怕,顶着废物的名头不怕,被家人舍弃也不怕。她有空间,可种出千年灵药。有能力,强到无人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