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700000005

第5章 秦王夺嫡:功高者的自我膨胀(2)

就是换了李世民自己,恐怕在这种局势之下也只能这样抉择。事实上,在十多年后,当李世民自己也为废立太子之事而大伤脑筋的时候,他的行为大致来说与其父李渊并无重大出入。李世民宠爱嫡子中的次子李泰,感情上严重地偏向于他。但一旦李泰仅因一次行动不慎而被李世民察觉到他野心勃勃,恃强凌弱欺压幼弟时,李世民马上就打消了改立他为太子的念头。而李世民对太子李承乾的不长进失望了一次又一次,却还是再三再四地给予他改过自新的机会。李世民最终是在贞观十七年四月废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的,但直到贞观十六年,他还任命魏徵为太子太师,以平息朝廷内外猜度他要废立太子的疑心;而到贞观十七年正月,他还公开向群臣保证决不更换太子。若非李承乾最后被牵涉进谋反事件中,李世民最终能否废他,还是未知之数。

由此可见,李世民是何等厚太子承乾而薄次子李泰。那我们又怎能责备李渊当年厚太子建成而薄次子世民呢?

齐王李元吉的态度

李元吉为什么倒向李建成一边?

李渊儿子虽多,但除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外,其他年纪均幼,在政治上不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李建成既与李世民相争,李元吉的倾向就具决定性意义了。结果李元吉倒向了李建成一边,力量对比遂呈以二敌一之势,使李世民陷于极其不利的地位。那么,李元吉何以会倒向李建成呢?

历来有两种看法。

一种看法是出于史书记载,也为大多史家所采纳。据史载,自从李世民平定刘武周后,李渊就一直派李元吉随同李世民出征。史家认为,李渊这样做是为了让李元吉跟从李世民学习行军打仗之法。但前文已经提到过,这恐怕是李渊要分散李世民的权力,免得他过于独揽兵权。但不管怎么说,直到对刘黑闼作战时为止,李元吉在军中的作用基本还是协助作战而非监视掣肘。

何以见得呢?在窦建德进军支援王世充时,李世民亲率三千五百军士奔赴虎牢堵截夏军,将对付王世充之责委于李元吉,可见当时对他并无戒备之心。到李世民大败王世充、窦建德回军长安时,凯旋军队列队游行进入长安城,李世民身披黄金甲于前,身后是二十五员最骁勇的大将方阵,而领头的正是李元吉。到对刘黑闼作战时,李世民在洺水之役中击垮刘黑闼,胜利已有把握后,因李渊已多次召他回长安,他就将兵权移交给李元吉。

由这一系列的兵权顺利交付的情况来看,当时李世民对李元吉并不猜忌,两兄弟的关系大致正常,不存在矛盾。

转折点是在第二次对刘黑闼的作战中。那时李建成深感李世民的军功对己已造成压力,便要求此次出征由他领兵。李渊也一反常态地答应了,并命李元吉从旁协助。从后来的事件发展可推测,李元吉就是在此次与李建成的合作中被拉拢过去了。

史书记载,李元吉之所以倒向李建成,是因为他自己对皇位也有野心。若他追随李世民,以李世民的精明强干,他永远也压不过头去,只能为李世民所驾驭。但追随李建成却不同,因为在他看来“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一旦除掉李世民,李元吉就会向李建成下手,将他也干掉,他自己就可以做太子了。

第二种看法以胡如雷为代表。他认为李元吉其人在李氏兄弟中排行第四,文才武功不仅不及李世民,也远逊于李建成,齐王府的力量与东宫或秦王府相比都处于下风,他根本就做不到“取东宫如反掌”。而且他本人肤浅狂躁,也不可能有先除李世民,再除李建成的深谋远虑,更不会得到李渊的认可,所以第一种看法完全不近情理。

胡如雷认为,李元吉投靠李建成的原因有四:(1)李元吉是想从李建成、李世民的相争中借机攀附一方来谋取政治资本。(2)李建成身为太子,继位可能性大于李世民,李元吉自然将赌注下在筹码大的一方。(3)齐王府一旦与东宫合作,再加上李渊的偏袒,秦王府必处绝对劣势,李元吉认定自己这样选择是赢定的。(4)李世民执法严明,而李元吉行为放荡,不守法纪,若李世民在位,他的日子恐怕不太好过。

对于上述的两种看法,我认为胡如雷的分析很有层次,提的四条理由都是事实,但并不能由此而证明李元吉就没有要自己当太子的野心。胡先生似乎忽略了一点,即李元吉的确是缺少政治资本,但没有政治资本并不等于没有政治野心。若李元吉能那样将齐王府的地位看得如此透彻明白,那李元吉就不是他所形容的“肤浅狂躁”,而是“深谋远虑”了。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若历史人物能像后世史者那样通观全局,思前想后,历史就将永远严格遵从理智设定的轨道来前进,就不会出现这许多令人哭笑不得的闹剧了。

所以,我个人仍较偏向于第一种想法,虽然胡先生所举的四条理由都可以成为辅助的因素。这一点是可以用史实来证明的。

据史书所载,李元吉曾多次在李建成面前激情表态,称自己愿亲自为他手刃李世民。有一次,李世民随李渊到齐王府,李元吉暗伏刺客欲于席间击杀李世民。反而是李建成心地仁厚,怕因此而惊骇了李渊,及时制止了他的行动。

事后李元吉埋怨说:“为兄计耳,于我何有!”这一句话很妙,读史者可要注意其言外之音。从上文的语气来猜测,这句话想来是在李建成事后责备他轻举妄动、大胆妄为时李元吉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而说的,完全是一派“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情景。

李元吉如此急巴巴地要干掉李世民,其“热心”之过分,简直好像是他在和李世民争位,而不是李建成。这就令人不得不疑心到他深层次的动机是什么。

而在玄武门政变前夕,又是李元吉在李渊面前公然请求削李世民的王号,将之诛杀。李建成这时说过什么?史书没有记载,若他有比李元吉更激烈的主张,史书一定会大书特书,以显示他是何等不念兄弟之情。但竟然没有!这只能说明李建成还远不如李元吉那样急于要置李世民于死地。

这一方面再次证明李建成的本性善良,另一方面也显露出李元吉的心急背后有掩饰不住的勃勃野心。

这里也可以兼谈李建成的人品问题了。古代史书为了粉饰李世民夺位的合理性,将李建成丑化成“喜酒色游畋”之徒。在诸史书中,倒以《资治通鉴》的记载最为平实可靠,肯定了李建成“性仁厚”。而至于说他喜欢饮酒、女色、游猎,老实说这可算不上什么大缺点,李世民自己又何尝没有这些毛病?作为封建统治者,这样的小毛病也实在不足为诟。

相反,在进军长安途中,李建成提出的建议不少与李世民是一致的,可见其有一定的军事修养。而武德年间,他留在长安协助李渊处理内政,也一切办得中规中矩,并未发生什么大错,可见他是有很强的处理政务的能力的。反而是李世民当时长期在外征战,虽也兼任过尚书令一类的文职,但对武德年间的政务影响不大。

说到军事方面的才干,李建成诚然望尘莫及于李世民。但做皇帝首要的乃是政治家的才能,而非军事家的本事。更不必说李建成手下也网罗了魏徵、王珪等人才,这些人后来都为李世民所重用而成贞观年间的一代名臣,可见李建成也是擅长招贤纳士的。而他在第二次对刘黑闼的作战中,采纳魏徵的建议,以怀柔为主,武力为辅,迅速而彻底地平定了叛乱,也显示出他政治和军事完美结合的才能。

至于在后来的争权之中,李建成更是数次阻止了李元吉对李世民人身性命的攻击,就更反映出他性情宽厚的一面。

总而言之,李建成绝非史书上所载的那种心胸狭隘、无德无才的人,中人之资还是有的。若他能继位,据现有的史料推测,即使不能开创“贞观之治”那样罕有的治世,但至少可以媲美于隋文帝杨坚的“开皇之治”。

但既有了李世民的盖世之功,及因之而起的勃勃野心,李建成只好走上了一条他完全不能预计的道路,直到死亡作为它的尽头。

主动出击:李世民的策略

旧史书为了掩饰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中所负的不道德的责任,都歪曲了史实,将李世民描绘成是逼于形势才和身边的部将谋臣而行动的,在整个事件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在整场争权之战中,李世民是主动的,而且是始作俑者。早在平定王世充时,李世民就曾与房玄龄“微服”拜访过一位叫王远知的道士。王远知称他为“圣人”,还说“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史书上记载李世民的态度是“眷言风范,无忘寤寐”,想当天子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到平定王世充返回长安后,他身披黄金甲,后跟二十五名大将,铁骑万匹,前后部军乐鼓吹,真是威风显赫,红极一时!在这种荣耀的驱使之下,有谁能不萌动取太子之位而代之之心呢?

但在后来争权的过程中,我们却一直只见到李建成、李元吉采取各种行动打击李世民,而不见李世民采取什么反击行动——直到玄武门政变的爆发。那么,李世民是否还处于主动地位呢?

出现上述情况,原因之一可能是史书是在李世民在位时编写的,自然极力渲染李建成、李元吉一方的咄咄逼人,却隐瞒李世民的反击行动。

原因之二则也可能是李世民当时处于劣势之中,确实也无力采取什么反击的行动,于是就显得只有招架之势而无还手之力了。

原因之三,则是其实李世民还是有所行动的,像“杨文干事件”、“张亮事件”及后来发动的“玄武门政变”都透露出他一直在积极地培植地方势力和收买李建成的手下。只是这些事情都是秘密进行的,不像李建成、李元吉的打击是公然而为。再加上后来史家的讳莫如深,真相就更加淹没在历史的迷雾中了。

杨文干谋反:兄弟之争的变奏

武德七年六月,爆发了惊人的“杨文干起兵事件”。据史书所载,李渊于该年夏天到宜君县仁智宫避暑,由李建成留守长安,李世民和李元吉随同前往。李建成乘机命杨文干起兵,以举大事。

他派尔朱焕、桥公山二人到庆州送盔甲武器给杨文干,不料二人走到豳州时越想越不妥当,因为密谋作乱可是株连九族的大事,一旦不成功就是灭门的大祸。于是二人半途上改了主意,驰往仁智宫向李渊告发此事。

李渊一听,自然惊怒交集,一边召李建成孤身前去进谒,一边派兵加强仁智宫的防守。李建成得知事败,害怕不敢前往,问计于僚属。徐师暮劝他据守长安起兵,赵弘智却劝他前往仁智宫谢罪。李建成最后还是采纳了后者的建议,亲赴仁智宫叩头。

李渊怒不可遏,将他监禁起来,只用粗茶淡饭维持他的性命,同时命宇文颖前往庆州宣召杨文干。杨文干闻讯举兵作乱。李渊先派钱九陇、杨师道出兵镇压,后又向李世民许诺改立他为太子,以换取他去率军平乱。

李世民出征后,李元吉与妃嫔乘机为李建成求情,再加上大臣封德彝的“固谏”,李渊竟又改变了主意,放李建成回长安。最后只说此事起于“兄弟不能相容”,归罪于东宫的王珪、韦挺和秦王府的杜淹,将他们流放到隽州。

李世民领兵到宁州时,杨文干的军队已经自行瓦解,他本人则被部下所杀,宇文颖亦被俘斩。至于改立太子之事,李渊只字不提。

我们看这一段记载,会有何感想?在这一事件中,无理取闹者是谁?李建成也!不守信诺者是谁?李渊也!功高不赏、受尽委屈者是谁?除了李世民还能有第二个吗?

上述记载看似合情合理,因此一直少有史家质疑其真实性,大多都认为受害者是李世民。这跟其他有利于李世民的史料被逐一怀疑而澄清出真相的情形大不相同。现代史家虽然由此事得出的结论与古代史家不尽相同,如胡如雷谈及此事时得出的结论是:“建成在如此不利和无理时,其父尚且这样对他包庇……(可见)李渊始终是向建成一边倾斜的。”却没有疑心过这一事件记载的真实性。

我自己关注唐初历史多年,但对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一度也掉以轻心。在我所见到的研究论文与专著之中,最初提到这一事件的真实性有可疑之处的是袁英光与王界云合著的《唐太宗传》一书,谈到“杨文干事件”时,以注脚的形式提到,一篇唐人笔记中有一句评述“杨文干事件”的话:“人妄告东宫!”因此提出杨文干事件中李建成可能是冤枉的意见。但该书只是以注脚形式处理这一问题,没有更深入地加以分析,因此当时我还没有太过注意。

后来,我再看到胡戟、胡乐二人所写的《试析玄武门事变的背景内幕》,此文写得非常精彩,其中谈及“杨文干事件”时,指出其实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史家疑心这一事件的真实性,并引用了李树桐所著的《唐史考辨》之《唐杨文干辞连太子建成案考略》。文中称李树桐的见解是转引自日本著名的专考中国隋唐史的学者布目潮沨所著的《隋唐史考究》。而“人妄告东宫”一语原来出自刘餗所著的唐人笔记“小说”,并早在司马光的时候就已经在《资治通鉴·考异》中被提及。

既然有关李建成在“杨文干事件”中受冤枉的疑点早在北宋年间就已经被史家所注意,但为什么迟至近年来史学界才开始澄清有关的真相呢?

显然原因在于“人妄告东宫”这一明确的记载是存在于私人野史之中,而且就这么一句,证据未免显得有些薄弱。但恰恰是因为它记载于野史之中,而正史里一切有关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的记载都已经被李世民消灭得干干净净,只有这类存在于非官方的野史笔记的记载,才使李世民鞭长莫及,不能将之消除,则此话之真实性当无可置疑。

而且,这一句记载即使还不足以完全颠覆我们对“杨文干事件”的整体评价,也足以撕开被正史重重遮蔽的一道口子,为质疑“杨文干事件”的真实性提供了一个立足点。

据这一句话的含义,“杨文干事件”中,东宫是处于受诬陷的境地的,那么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怎样的呢?正史中的一切已被李世民所篡改,我们虽可知其不实,但可否借助其中的一些蛛丝马迹还原出真实的面目来呢?

前已述及,李世民已将正史中一切有关此事件的真相都消灭殆尽,但一些破绽还是存在的。不妨细看一下李渊在事后的处置手法,就可以找出这些破绽来。

李渊事后将事件归罪于东宫、秦王府的下属,将东宫的王珪、韦挺和秦王府的杜淹流放了。问题正在于此,按正史所载,此事无理一方完全在于东宫,流放东宫的下属并不奇怪,但秦王府一方完全是无辜的,反而还是平叛有功。李渊即使事后反悔不守承诺改立李世民,甚至不封赏其平叛之功,也绝无理由说秦王府下属有罪而将杜淹流放。

李渊此举若当真无理到这个地步,李世民岂肯默然接受,其下属又岂会屈从?或者有人会说,李渊是君,李世民是臣,君再无理,臣也违拗不得,李世民不能反抗何奇之有?

但只要纵观史书在其他事件上的记载,就可以看到这确实是很奇怪的,因为它明显不符合李世民的一贯作风。只要看一看其他场合中李渊真的无理时李世民及其下属的反应,就可知上述意见大为不妥。

同类推荐
  • 荧河踏浪

    荧河踏浪

    本书收录了作者21篇新闻作品。其中1-8篇是作者在黄石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期间采写的部分新闻稿件,除了在电台播发外,还被《黄石日报》刊发。9-21篇是我到湖北电视台工作后留存的部分稿件。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3)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本书以钱钟书和杨绛的相遇、相知、相守、相忆为主线,贯穿两人一生的创作与生活经历,重现一曲温情的岁月留声。钱钟书与杨绛,一个是清华才子,一个是南国佳人。他们的爱情,始于初见,终于死别。不折腾,不做作,不张扬。这一种相守,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流入时光里。因为懂得,所以不离不弃。他们拥有最契合的灵魂,最温暖的坚守,纵使最后生离死别,却依然延续着那份珠联璧合的甜美爱情。
  • 临水照花人(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临水照花人(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张爱玲:相见欢,小团圆。萧红:没有温度的女书。林徽因:完美小姐进化论。宋美龄:权力之巅,爱之冠冕。陆小曼:孤意在眉,深情在睫。
  • 扳不倒的李鸿章

    扳不倒的李鸿章

    "从书中你会看到一个别样的李鸿章!他历经四代帝王,纵横官场40载,遭遇800多次弹劾,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他都能从容走过,一生被弹劾,从未被扳倒!禁得起盛赞,也禁得起痛骂!看李鸿章舍小得大的官场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从全新的角度去发现一个真实、智慧、隐忍的李鸿章。领略一代名臣的安身之计、为官之道,处世之法。全景式展现李鸿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热门推荐
  • 豪门换换爱:傲娇男攻略

    豪门换换爱:傲娇男攻略

    一个油腔滑调,却用心良苦。他说:“我自此只知道你是乔嘉榆。他说:“记住,一个不擅言词,不过是遵从自己的心意……,一个是日久生情。你远比其他事重要。”爱情有先后,也永远充满变数,却心系旧爱;一个是一见钟情,最重要的,没有谁的影子”
  • 新编餐饮企业管理工具箱

    新编餐饮企业管理工具箱

    《新编餐饮企业管理工具箱:最新餐饮管理人员实用操作手册》共分为管理实务与工作规范、管理制度、管理表格三部分内容。具体以管理实务、工作规范、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与管理表格等实用工具的形式,全面而具体的呈现了餐饮企业进行规范化操作管理的要点。《新编餐饮企业管理工具箱:最新餐饮管理人员实用操作手册》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详实、具体、易于操作、实用性强。该书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与参考价值,是餐饮从业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案头参考工具。
  • 靠近

    靠近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妖孽倾城:邪妃媚术

    妖孽倾城:邪妃媚术

    说她拐到帝国最温柔的王爷?“什时候的事?我本人怎么不知道!”说她拐到帝国最火爆的王爷!“滚开!竟敢八卦到我头上!”说她拐到像帝国皇上这种A++的极品……她可以对天大喊三声冤枉吗?“冤……”枉还没出口,她傻眼了。“耶?怀孕了!”作者悄悄问了一句:“孩子他爹是谁啊?”啊?是谁啊……不好!准妈妈翻白眼了。哎呀,准妈妈晕过去了。快!快找大夫!这下,他,他,他,到底那个才是宝宝他爹呢?
  • 郝大夫家的宝贝女儿

    郝大夫家的宝贝女儿

    一场谁也不愿看见的麻醉意外,改变了两个孩子的命运。他,马家伟,本是一个大城市里外科大夫的儿子,却成了山村里的穷孩子,成了城里人眼中的外地人!她,郝贝贝,本是一个父母抛弃的女婴,却成了大城市里外科大夫的宝贝女儿,被父母小心呵护着。而命运是那样的神奇。两个孩子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相遇了,成为同桌。两个孩子早早的就互相喜欢上了,从此眼里只有彼此。郝大夫宠女片段一:“郝大夫,你家女儿语文考了90分,全班倒数第三,全班均分是97分。”郝贝贝的小学班主任说。“真的?那我家贝贝不是得了优秀?”郝大夫高兴的反问。“······”班主任扶额,无法沟通的家长。郝贝贝的妈宠女片段二:“郝贝贝谈念爱了!”郝贝贝的中学班主任说。“真的?那我女儿看上谁了?”郝贝贝的妈有点激动。“你女儿看上那个外地学生,马家伟了!”班主任接着说。“那马家伟是什么态度?”郝贝贝的妈高兴的追问。“······”班主任满头黑线,妈的!天下还有这样的家长,你让我们老师怎么活呀!
  •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本书以华夏历史为脉络,炎黄地域为线索,深入解读站在商界前沿、处于事业高峰的商界达人的成功轨迹,剖析他们在创业守业、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社交处世、个性修养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从中,你可以了解商业往来各方,降低商业交易潜在成本,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 恶少的合居爱人

    恶少的合居爱人

    他是B市里有名的富二代,一双狭长的桃花眼足以魅惑众生。他桀骜不驯,他张狂自信,他为了自己喜欢的人可以不顾一切。她是从乡村里走出的大学生,在陌生的城市里艰苦打拼,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城市里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把父母接到城里来享福。一场平凡的抽奖活动,一颗幸运的号码小球将永远不可能有交集的他们联系在同一套房子里。从此开始了他们啼笑皆非的同居生活。只是在这水深火热的生活里,是谁迷了谁的眼,又是谁乱了谁的心。原以为相守的尽头是幸福,却不想那一个冷雨夜后,那个男人就此消失,从此杳无音信。四年后,男人强势回归,变得更加邪魅,更加让女人为之疯狂。他再次出现在她面前,带着颠倒众生的邪笑,修长的大手用力的将她拉至身前,沉声道:“吕蔷仁,从这一刻开始,你就是我的,逃不掉了!”片段一:吕蔷仁笑了笑,拿出手里的小球,给工作人员看。“我是今天拿到幸运数字的人,请问……我是不是可以拿到那套房子?”工作人看了看小球上的数字然后将目光转向吕蔷仁。定定的看了一会,然后语气奇怪道:“你也是六十六号?”“是啊,我就是六十六号……什么叫做‘也’啊,难道有两个六十六号不成?”吕蔷仁睁大了眼睛,无辜的看着对面的工作人员。“还真有两个六十六号,刚刚来了个男的,手里也是那个写着六十六号的幸运小球。去领取他的奖品了!”“什么?”吕蔷仁当场化石。片段二:“我有个提议,希望你能听一听。”良久,吕蔷仁平复了一下自己紧张的心情,沉声道。南风烁一派自然的端起一杯蓝山咖啡,轻声道:“什么建议!”“既然我们都不肯放弃这套房子,如果你不在意的话……我们就一起住这个房子。”吕蔷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灵动的双眸透过眼睛片紧紧盯着南风烁的反应。“你一个女人都不在意,我在意什么!那就同居呗,反正也就是个住的地方。”南风烁不甚在意的望着吕蔷仁,淡淡道。好的,既然你不反对,那就同居。片段三:南风烁打开车门,帅气十足的走了出来,慵懒的倚着车门,邪笑道:“蔷仁,四年不见,想我了吗?”吕蔷仁一愣,不可思议的望了男人一眼,随即撇开转身就走。还没迈出步伐就被南风烁一把拉住,跌在他怀里。“吕蔷仁,从这一刻开始,你就是我的,逃不掉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公主心计

    公主心计

    一朝穿越竟然成为公主,谁知公主却是这么难当,遇到一个冷酷将军不说,还又跑出一个难缠的太子妃。我的妈呀,这是得罪了哪路神仙,让我穿越来受这般罪,但本公主也不是吃素的,且看我如何玩转宫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玄道极仙

    玄道极仙

    本该注定平凡的一生的他,却在机缘下叩开上古道家遗留功法——道术玄经。撒豆成兵,翻江倒海,乃无上仙术,而在玄经道术中不过是浅浅的入门法决。雷电之威,浩然正气,无可抵挡,而他却用天地残雷淬体、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