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100000008

第8章 绪论(7)

南宋以后至明代中叶,道教在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下继续发展。南宋道教以符箓派为主。在诸符箓道派中,仍以传统的龙虎天师(正一)、茅山上清、阁皂灵宝等“三山符箓”为主,尤以龙虎天师的影响最大。除这些符箓道派外,南北分裂对峙局面下,北方金人统治区相继出现了太一道、真大道、全真道三个新道派。全真道在北方崛起以后,道教内丹道便出现了“北宗”与“南宗”的分立。宗奉张伯端内丹学的一派称为“南宗”,主张性命双修,先命后性,并把理学的正心诚意和佛教禅宗的明心见性说引入道教的修炼方法之中,还把神霄雷法与内丹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内丹理论,而且金丹南宗不提倡出家。而宗奉王重阳所传内丹学的一派称“北宗”,全真道以修性为首,不尚符箓,也反对黄白之术。在长生成仙问题上,提出“了达性命”的主张,以“全精、全气、全神”为成仙证真的最高境界,反对追求肉体不灭和“轻举飞升”,强调道士必须出家住庵,不准有妻室,倡导儒、释、道三教合一,从而形成了与过去那些主张符箓、烧炼、斋醮和“轻举飞升”等旧道派不尽相同的特色,这是道教在教理、教义和修炼方术等各个方面的一次重大改革。元代,道教融合形成为正一道与全真道两大派别。

这一时期,道教的教理、教义在道教内部各派互相融合以及道教与儒、释互相融合的基础上,以内丹学说为主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一时期,道教生态思想主要反映在王重阳《重阳教化集》、谭处端《云水集》、丘处机《磻溪集》、黄元吉《净明忠孝全书》、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以及王处一《西岳华山志》、张天雨《茅山志》、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等宫观山志中,呈现出不同于前代的一些特点。

首先,随着道教修道理论从追求肉体成仙到追求精神生命超越的变化,以及在修炼方法上随着外丹黄白术的衰落,晚唐以后内丹学逐渐发展兴盛,主张性命双修,并把理学的正心诚意和佛教禅宗的明心见性说纳入道教的修炼方法之中,于是“修道”成了“修心”。在这样一个主张“三教合一”的时代,道教的成仙说更加伦理化,并向道德决定论发展。人道不仅仅是修仙道的阶梯,特别是在净明道那里,对儒家伦理纲常的践履甚至成了得道成仙的唯一途径。

其次,内丹修炼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联和协调,渗透了“道法自然”的思想。

第三,道教以劝善书、功过格的形式,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伦理化是宋以后的一大特点,如《太上感应篇》劝诫人们不要“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太上感应篇》,《道藏》第27册,第59-63页。《文昌帝君阴骘文》告诫人们:“举步常看虫蚁”,“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禁火莫烧山林”袁啸波编《民间劝善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7页。把保护动植物、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作为劝善的重要内容。

(四)明后期至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道教生态思想

明中叶以后,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封建社会进入了它的衰落时期,道教失去了封建统治者的有力支持,加上道教内部没能适应时代发展而自我革新,逐渐走向衰落,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这一时期,无论是正一道,还是全真道,其内部均在不断分化,并衍生出许多小的支派。宋元时盛行的诸多新符箓派,在明中叶以后也都走向了衰落。明清之际,全真道在经过长期沉寂之后,一度出现了以龙门派为主体的复苏之势。这一时期,道教理论、教义尽管没有多少创新,但道教生态思想伦理化的色彩却有所加强,劝善书、功过格的流行即是例证。

二、历史时期基督教的生态思想

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基督教神学为基础,主要体现在《圣经》、历代基督教信条及神学家的著作中。

(一)早期基督教的生态思想

基督教源于犹太教,基督教《圣经》中的《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基督教产生后,继承了这份遗产,也将它奉为经典。戈特弗里德在其《经济、生态及西方信仰之根》一书中列举了许多犹太-基督教善待自然的传统。认为古代犹太人并没有把人与自然分离。据他研究,希伯来文的“自然”(beriah)一词是“创造”之意,人与万物都属上帝创造之物。古代犹太人相信,上帝要求人必须对其他造物负责。他们也相信,整个大地都是好的,他们的安息日和圣年都是提醒人们,土地有它自己的权利,是上帝的恩赐RobertGottfried,Economics,EcologyandtheRootsofWesternFaith,Rowan&LittlefieldPub1995,转引自徐嵩龄主编《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

《圣经》认为宇宙万物和人类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创造的世界是美丽、有序、和谐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世界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人负有管理万物的责任;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是人类犯罪的后果。正是由于人的“原罪”破坏了人与上帝、人与人、人与自然原初的和谐,引发了最早的生态危机;耶稣基督救赎的范围包括自然界。《圣经》以恢复神人关系为中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此为基础。

基督教从犹太教分离出来后,早期的信徒相信世界末日很快来临,把重点放在阐述基督复活,因此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没有新的阐述。他们对待自然的态度一方面十分强调人与上帝的关系,这在《新约》有关章节中很明显;另一方面继承了希腊的二元论思想,强调精神高于物质,灵魂高于肉体,早期的诺斯替派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代表。尽管如此,我们也不难看到,基督教实际上继承了犹太教关心自然的传统,如在古罗马时代,基督徒反对野蛮的斗牛活动,不管他们是根据《圣经》中反对残酷对待动物的规定,还是出于关心人的目的,其结果是保护了动物。有些古代教父,如伊利纳乌认为人虽然有罪,但受造物仍然是好的。因为上帝的创造并非仅造人,上帝也创造了世界万物。由此他反对诺斯替派对物质世界的否定。基督教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AAugustinus,354-430)对待自然也有两面性:一方面坚信灵魂高于肉体;但另一方面承认,上帝的造物是美好的。

奥古斯丁对天主创造的自然怀有深不可测的敬畏心情。他从自然世界中发现了许多有关圣三一的奥秘之记号,大地充满了它的创造主——独一圣三的天主的痕迹。他本人对自然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出自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解释《创世记》;二是为了证明道德秩序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奥古斯丁主张上帝从无中创造了世界。他把柏拉图主义关于“逻各斯”的哲学概念与《创世记》结合起来,建立了他的神创论。《圣经》中关于创世过程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创世记》中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世界;二是《德训篇》中天主在瞬间创造万物,“永生的天主,一举而创造了万物”《圣经·德训篇》18:1。奥古斯丁采用了“瞬间”说,认为天主创世是在“瞬间”进行的。天主创世也不用任何工具。奥古斯丁认为,天主创世是通过“道”,即言语。道不在时间中,故天主也不在时间中创世。作为天主的言语的“道”是与天主同在的,是永恒的。天主在瞬间创造的是世上一切事物的“种质”,让他们以后在时间中复制、展开,展现为各种有形物。这是一个由潜在到现实的发展过程,始终受着世代交替的种质的控制。在此意义上,天主通过种质控制了自然的进程。万物是从“虚无”中创造出来的。奥古斯丁认为天主是永恒的、至善的。天主“至高、至美、至能,无所不能,至仁、至义、至隐,无往而不在,至美、至坚、至定,但又无从执著,不变而变化一切,无新无故而更新万物;……负荷一切,充裕一切,维持一切,创造一切,孕育一切,改进一切”[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向云常译,华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页。既然天主是至善的,那么,按照它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万事万物也必定为善,否则就体现不出天主的善性了。奥古斯丁不反对为了实用的目的研究自然,但并不因此把自然看作满足人类需要的工具。

(二)中世纪基督教的生态思想

整个中世纪,基督教对自然的看法呈现出多样性。一方面,13世纪著名天主教神学家、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TAquinas,1225-1274)在其最具代表性的巨著《神学大全》中,对天主与人、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论证。他认为三位一体的天主是客观存在的。天主创造世界和人,并主宰世界。天主是至善至美的,是宇宙万物的归宿。他从事物的运动变化、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可能与必然性的关系、事物现实的等级、世界的秩序和目的五个方面论证天主的存在。

同类推荐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热门推荐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

    在我们生活的星球上,有太多诡异的现象让人无法解释,有太多匪夷所思的巧合引入深思,因为它们的神奇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和认知。比如,一个人从万丈高空跌落,竟然安然无恙。一个频繁再婚的男子,在他第53次结婚时,娶到的竟是自己的发妻。科幻作家,鬼使神差地成了著名的预言家。有人则时常可以听到常人听不到的晌动,提前感知地震、泥石流、沉船……一次次应验,一次次令人毛骨悚然。这些人、这些现象、这些可怕的巧合,就在我们周围,与我们朝夕相处……
  • 上海,不哭

    上海,不哭

    小说从单身美女炎炎的视角,用现实与回忆相交替的手法,讲述了四个年轻的外地女孩在上海的职场与情场的打拼与浮沉——她们曾经怀揣梦想、充满朝气。在懵懵懂懂地历经了人际的伤害、金钱的诱追和各式各样的男人之后,开始对幸福和人生有了自己的理解……作品以都市白领生活为缩影,描述了当下都市人的孤独、惶惑、漂泊,对爱情的追逐与理解,以及对幸福的坚持和信仰等,真实地再现了在大都市寻梦的年轻男女的情感与生活,将成长蜕变的痛楚凝结成了一轴鲜活的画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证魔道

    证魔道

    这是一个热血的舞台,这是一个强者的角逐。尤天本就嚣张,敌人却更加猖狂。噬魂殿既然骑到小天头上,那就毁灭吧。嗜血宗也欺负上门,忍了。咱打不过人家。不过,嗜血宗这三个字,我记住了。待得强势崛起……
  • 管理心智

    管理心智

    作者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编排了七个章节,共一百个话题,每个话题都是从轻松有趣,富有哲理,发人深省的故事谈起,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学习管理。
  • 神级公子

    神级公子

    不仅被陷害,还被美女暴打,不得已之下被迫跑路。为了杀回天域报仇雪恨,被偷袭不得不尸解转世的修真天才,他不择一切手段,疯狂的修炼!且看修真妖孽如何纵横都市,没想到夺舍到了一个傻子身上,美女相伴,快意恩仇!
  • 玻璃城堡

    玻璃城堡

    泰坦尼克号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船沉了。寂寞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花是寂寞花,芬芳却是热烈的,初恋之殇,热恋之变,婚姻鸟散,红杏逸墙,哦,爱是一条长长的河,漾起了多少清凄美动人的漩涡,孤独是岛,寂寞是花,美丽的永远是故事。婚姻这座玻璃城堡,无疑是容易破碎的,但它的产生并不仅仅是为了破碎。
  • 唯剑惊鸿

    唯剑惊鸿

    腰悬三尺剑,脚踏万重山。路遇不平事,一剑证肝胆。谁言匹夫勇,敢为天下先。高歌御风去,清白在人间!我心唯剑,行侠天下!
  • 绝世风华:邪王漠妃

    绝世风华:邪王漠妃

    他是魔鬼,她是修罗,却偏偏对她脸皮厚到没下限她是是高高在上的神女殿下。谁若敢惹,他是腹黑妖魅的邪王,狠辣无情,必定送去地狱免费畅游。这是一对腹黑妖孽携手天下的故事。,一朝生死,异世重生,万世轮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在话下。却偏偏每次都栽在他手中。难道说,这就是所谓的恶人自有恶人磨?
  • 旱年里的人和羊

    旱年里的人和羊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