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000000004

第4章 汉晋时期《庄子》接受概况(2)

以往的研究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但又往往流于表面化。比如,人们总是首先列举出庄子所处的时代处境与魏晋的时代环境的相似之处,就说魏晋士人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不得不选择《庄子》以逃离苦难的现实。如:李建中论及魏晋士人接受《庄子》的原因时就认为庄子所处的时代与后来魏晋人所处的时代,有一个共同之处:战乱频繁,天无宁日,用《庄子·骈拇》中的话说,是“天下何其嚣嚣也”,这种共同造成了《庄子》的被接受李建中:《〈庄子〉人格理想与魏晋文学的人格起点》,《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这种研究似乎不够全面,没有深入事物的内里。这里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否乱世中人都无一例外地选择接受《庄子》思想?二、为何乱世中人倾向于接受《庄子》?乱世思想家很多,且都提出了应对方案,如与《庄子》同时的《孟子》,为何乱世之人倾向于学庄而不学孟呢?三、是否乱世中人接受《庄子》都是为了逃避现实?学界在论及这个问题时,多指玄学(实际上主要指老庄)为一种“关于远离‘世务’和‘事物’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问题” 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页。的哲学思潮,似乎人们接受玄学(庄学)就是为了“逃世”或“避世”,是否果真如此呢?

笔者认为,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要搞清楚魏晋的社会、政治、制度、学术状况究竟给当时的人们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而庄子精神又是怎样与当时人们的内在精神需要相契合的。

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汉晋文人接受《庄子》的原因。

第一,缓解运命忧虑和确定独立人格价值的需要。

士阶层在自我定位时,总是以道自命,以义自居。作为知识的掌握者,他们深信知识本身的力量足以使自己充当帝王之师。这几乎是一种天然的自我认同感和使命感(关于这一点,余英时先生《士与中国文化》书中有精辟的论述)。然而,知识的权力与政治的权力总是有着某种矛盾,因此,士人注定要与政治结缘——他们需要不遗余力地积极进取,以争取政治权力来替天行道。

从表面看来,儒道两家在对待政治的问题上,有着不同的思路,总的来说,儒家是积极的、阳刚的、进取的,而道家则是消极的、阴柔的、退避的。因此,士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似乎总是循着达则儒、穷则道的路子在走。但究其实,儒道二家在对待现实政治的问题上,并非截然对立。孔子发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但紧接着又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 孔子还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孔子还有着隐者情怀,以暮春之游咏为理想境界,有“道不行,则乘桴游于海”的念头。孔子以尧为心目中的“圣人”,而理想之“圣人”的人格形象和人格境界是“无能名焉” 《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见其与道家无为、无名的人格境界是有着共通之处的;而道家老子哲学完全可以视作是一种政治哲学对于这一点,学界多有所论,兹不赘述。其柔弱是为了胜刚强,退避亦是以退为进。而庄子,人们通常认为的弃世的典型代表,亦有着“应帝王”的种种政治主张,有着“道不行”则为“惫”的感叹,有着对于一代不如一代的统治的痛心疾首,可见其心中还是有着一定的政治抱负的。而庄子深刻批判现实政治,并苦苦劝导世人远离政治,也说明他其实对于政治有着深切的关注和热切的希望,只是在希望变作绝望之后,才选择疏离与退避关于这一点,明代陈子龙已有所见:“庄子,乱世之民也,……夫乱世之民,情懑怨毒,无所聊赖,其怨既深,则于当世反若无所见者。”(《庄周论》)。因此,我们说,不管是儒还是道,其最为内在的、根本的精神是相通的,那就是上文所说的士阶层作为知识、道义的掌握者替天行道的天然的使命感。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过分地去追究老子是不是孔子的老师、儒家思想是否融合了道家思想而形成之类的问题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而且也是追究不到完全有说服力的答案的。我们只能说,春秋战国的乱世之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的理论基点其实都是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与否定,只是二家的侧重点不同:一是强调“为”,怀抱理想努力奋争,即使知其不可为也还是为之;一是强调“无为”,或希望通过无为而至无不为(老子),或干脆知其不可为而去之(庄子)。究其根本是,比较而言,儒家对现实政治尚抱有拯救的希望,而道家则认为世道已经无可救药《论语》和《庄子》中都有楚狂接舆批评孔子的细节,但在《论语·微子》中还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在《庄子·人间世》中则成了“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前者还对将来抱有希望,后者则认为来世也是靠不住的,没有希望的了。可见,由孔子的时代到庄子的时代,世道是无可救药地衰微黯淡下去了,而人们的希望终于化作了绝望。这就导致它们一以道德生命的成就为最高人生价值,一以自然生命的成全为重中之重。

因此,我们在考察政治因素与汉晋庄学复兴之关系时,就不打算用达儒穷道一言以蔽之,而准备仔细梳理此期士人人格、生命价值观的选择过程。

在诸侯纷争的年代,士人的奋争可以在比较广阔的范围内进行。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颇具流动性,道之不行,则从一国游向他国,“游”成为他们身份的特征。而由战国到秦汉,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权力由分散走向集中,他们理想的实现就越来越系于一个统治集团甚至是一个统治者身上,道能不能行,完全依赖于统治者对其思想主张是否重视。因此,士人的命运处境及其人格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皇权政治相关的。

西汉前期,因为历经秦末大乱,无论是士人百姓还是统治者都盼望着能休养生息、养精蓄锐,“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史记·吕太后本纪》)。这时学术界、思想界盛行黄老,而统治阶级也采取无为之治的方略,因此,士人与政治之间基本上是和谐的。虽说这一时期儒术一派与道家黄老之学之间的斗争并没有止歇,有时甚至还很激烈,但总的来说,黄老之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形成了朝野上下好黄老之术的局面,思想学术与政治权力之间由此达成了一种平衡。对于一部分抗争的儒生,统治者也没有采取强力打击措施,儒生辕固生鄙弃《老子》一书而激怒偏好黄老的窦太后,窦太后也没有将其赶尽杀绝事见《史记·儒林列传》。

然而,这种相对和谐的状况渐渐被打破了。汉初几十年无为之治,给社会带来了繁荣和富强,大一统的社会政治让士大夫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盛世情怀,让他们的说话和行事都于不经意间流露出泱泱大国的气概,这在汉代文人洋洋洒洒的赋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但另一方面,汉初社会政治也已积弊良多。“无为”政策导致政治权力的分散,地方势力不断扩张,其势头直接威胁到皇权的稳固。为了维护大一统的政治,就必然要加强皇权,以免社会重又走向分裂割据。因此,汉景帝始即有意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削藩之举即是明证。到汉武帝时期,君主专权更甚,士人的理想命运完全系于一人之手。一般认为,这时期士人与政治的关系是和谐的,学而优则仕,士人的人生道路似乎是比较规范化的、平稳的。但是,要注意的是,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并非出于一种对于学术和知识分子的尊重,而是出于统一思想、规范思想的需要,而且,汉武帝本人唯我独尊,只是将知识分子当成能为我所用的工具,对于他们所存的道义真理并不措意。他将天下之才当做“有用之器”,随杀随施,士人能否成就其理想,几乎多靠时机和运气。因此,士人一方面因为欣逢盛世,很有一番理想抱负;另一方面,他们又无奈地意识到了政治遭际的无常,因此格外关注人生命运的问题。在文学领域中,他们一方面用大赋的形式满怀激情地描绘盛世景象,不无真诚地称圣颂上,一方面又在小赋中抒写个人境遇,抒发个人的人生感怀。这一时期兴起的对于屈原、楚辞的探讨,尽管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但大都围绕屈原的人格和命运问题展开。这时期文人还创作了大量的拟骚之作,旨在通过审视屈原的人生来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依据。这都表明士人正为反复无常的命运所困扰,这时期文学中士不遇主题的形成与兴盛如董仲舒有《士不遇赋》、司马迁有《悲士不遇赋》,更早有贾谊《吊屈原赋》和《鸟赋》表现不遇主题。也正源于此。

此期淮南王的钟情老庄,恐怕即与这样的政治背景有关,他深深地感觉到了来自政治的压力,祸福消息就成了他最为忧心的问题。贾谊、司马迁的情况亦如此。

但是,这一时期的士人与政治的不和谐只是社会大交响曲中一个潜隐的旋律,和谐才是主旋律,士人依附皇权,皇权组织、网罗和利用士人,两者之间基本上是平衡的。在不和谐的声音中,庄学的声音也是微弱的,士人大多将他们的不满以一种离骚式的抱怨、哀叹发泄出来,或者是寄心于《老》、《易》的祸福转换思想,如上文所说,这时期的庄学是老庄老庄之称,如前文所论,是指老庄并列,而以老为主导。而究其实,此时期对庄子思想的接受,也多取其中与老子思想接近的成分。如,以“齐物论”来消解祸福之忧。带有更多的老子思想的特点。

而王莽专权及篡政打破了这种相对平衡,导致了士人的分化。钱志熙先生说:“论东汉时代士人精神的发展历程不能不注意到王莽篡政乃至两汉之际的大战乱,它摧垮了士人依附皇权政治的被动精神,同时也使得新精神在痛苦的抉择中新生,这也是老庄思想再次出现的一个契机。”王莽专政以前,士人与政治之间的平衡的维系是因为士人能通过对皇权的依附而实现其忠君、济天下理想,而王莽篡政则冲击了士人关于忠、义的理想和行为准则,外在的和谐被打破,也影响了士人内在的和谐,天下易姓给士人心理带来的震动是巨大的,他们不免惶惶然,“无论是重气节还是气节有亏的人,都不可避免地经历了思想上的矛盾”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7-18页。矛盾中,一部分士人以名节为尚,开始游离于新的皇权之外,他们需要一种理论来作为这种游离行为的支持,为此他们转向了老庄。可见,与此前的士人主要以老庄来消解祸福忧患不同,这一时期士人已经开始自觉地用庄子的价值观来支持自己的人格取向。如扬雄、王充、班嗣、冯衍等人的庄子接受都带有人格选择的意味:扬雄用老庄安时顺命的思想“反离骚”;冯衍《显志赋》亦云“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而班嗣更倾向于接受老庄自然之道,他曾讥刺桓谭系挛于世教,不肯借给桓谭《庄子》一书。这时期的庄子接受还开始落实到了行为层面,扬雄“为人简易佚荡”、“清静无为”,桓谭“性嗜倡乐,简易不修威仪,而喜非毁俗儒”。

《庄子》思想在士人的精神世界中,已由潜隐走向显现,它昭示了士大夫人格选择的另外一途。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汉魏新思潮肇生于两汉之际。

然而,东汉前期,游离于皇权之外毕竟只是少数人的选择,老庄思想也还没有形成普遍的气候。依儒学致仕之路没有因为王莽的篡政而断裂,还因为东汉前期统治者如汉明帝对儒学的提倡、对儒者的尊重而有所发展。如前文所说,老庄思想的真正泛滥是在阉戚弄权、民不聊生的东汉末年。这是真正的乱世。乱世之中,士人高自标举,有澄清天下之志,《世说新语·德行》载:“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在这样的环境逼迫之下,士大夫对于自己的身份使命有着更为强烈的意识。他们积极地通过清议等方式参与时政,希望依靠强大的舆论力量来与当政势力抗衡,所谓三君、八俊、八顾、八及等名号,不仅是他们对于自身人格的标榜,也是他们希望依靠群体的力量来抗争的表现。余英时先生谓这时期士人达到了一种“群体自觉”参见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其实这种自觉不仅是一种身份认同,也是士人与政治对抗的一种方式和策略。

这种抗争遭到了无情的打击。两次党锢之祸在士人心灵上留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认识到,在强大的政治势力面前,这种抗争是徒劳的,只会白白送了身家性命。他们意识到世界已经无可救药,天已无法再补,于是只好放弃正面的、群体的、激烈的抗争。但这种放弃并不意味着妥协,士人以一种离弃的姿态来表明对于社会政治的对抗,于是隐逸蔚然成风。葛兆光先生说,“以群体理想主义来对抗政治的取向与以个体超越对抗社会认同的取向看似相反其实相通,而且后者可能恰恰是前者的最终归宿”,因为“那种群体的对抗终究缺乏空间,唯一还能被权力容忍甚至鼓励的只是个人的逃逸与躲避,是个人坚持理想主义的立场”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34-435页。群体反抗走向个体反抗,使士人再次选择了老庄。群体反抗是体制内的反抗,而个体对政权的疏离与逃避,正是对体制的否定,它必然是超出体制之外而对体制进行审视与批驳。这需要有更广阔的参照系统,老庄的宇宙自然观正可以提供参照。而从另一方面说,由体制内走向体制外,又使得士人有机会反观自身——其生命价值是否必须依靠外在的因素来确立,还是生命本身即具有不言而喻的价值?隐逸优游的生活给了他们感性的答案,而庄子自宇宙本体思考而来的人生思想更给了他们理性的支持。

然而,究竟是士人选择老庄而走向逃避,即消极对抗(比照正面抗争,这种离弃现实政治的姿态可谓是一种消极对抗),还是士人因逃避而靠近老庄?这是一个不甚明了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庄学从此呈蔓延之势,渗入士人的精神世界,成为其人格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前面已经列举了后汉文人接受庄子的情况,类似材料还有许多,从略。庄子达生任性的思想受到青睐,士人开始讲求“身心两全”。如经学大师马融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家之节” (《马融传》)。而士林典范郭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不为危言骇论” (《郭泰传》)。另一方面,士人也开始通过总结反思的方式怀疑、否弃原有的秩序、价值体系,并开始自觉追求独立的人格。王充、王符、仲长统等以卓然特立的人格形象,批判社会现实,追求个性价值和精神解放。王充“问孔”、“刺孟”,以“疾虚妄”为己任。仲长统则公开宣称:“叛散《五经》,灭弃《风》《雅》,百家杂碎,请用从火。”(《仲长统传》)显示出“逍遥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的风范。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开始重新确立人生的价值和人格构建的方向。

至此,历史上庄子思想精神接受的基本思路也得到了确立,那就是以之缓解运命忧虑和以之确定独立人格价值。

同类推荐
  • 把心放在世界最温暖的角落

    把心放在世界最温暖的角落

    属于每个人成长中的瑰丽岁月、迷茫和感动。治愈系暖文,具有疗伤效果的文字,划破冷冬的阴霾,带来灿烂的春日暖阳。
  •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刈麦集

    刈麦集

    四年前,我应某旅行社征稿写了第一篇游记,这第一次小小的尝试,使我感到用写作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抒发情怀不仅很奏效,而且也很有意义,然后又写了关于离开北京十年的游子生活的回忆文章,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在写作中我发现,自己不但表达能力还可以,而且记忆力也比较强,尤其是看到作家麦家的一句话:“作家就是和记忆打交道。”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既然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加之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我决心从六十岁关键的收获季节开始收割自己人生这块土地上的庄稼,这也是书名《刈麦集》的来历。
  •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人生何处不离人

    人生何处不离人

    穿过多情的雨季,寻觅江南繁华的旧梦;是谁品一盏清茶,倚栏静静地远眺,等待那朵寂寞的莲开;是谁乘一叶小舟,在明月如水的霜天,打捞匆匆流逝的华年;又是谁折一枝寒梅,是谁撑一把油纸伞,书写俊逸风流的诗章?全书收录39篇清新美文,江南婉约派实力作者白落梅全新角度解读唐诗。共分成六辑,每一辑主题不同,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灵享受。在一场文化与历史的盛宴里洗涤心灵,倾注热情,修磨心性,超越美学。在新颖的唐诗与散文完美的交融里,让读者品尝文字的韵味,体悟人生的真理,探索自然的永恒
热门推荐
  •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一个效应就是一把钥匙,开启你尘封已久的生存智慧;一个效应就是一股不息的力量,帮助你不断地修正从前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一个法则就是一根魔杖,点开你成功人生的洞天,让你窥见其间的奥妙;一个定律就是一条花香小径,让你从此开始梦想的实现之旅……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重生之军神嫡妃

    重生之军神嫡妃

    玉馨,玉家年轻一代中的最强者,继承了玉家的传世宝物——玉剑。但是她没有想到自己却在一次阴谋算计中殒命绝境天涯。重生战国,玉馨只想平平静静的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她没有想到,那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师兄竟然是未来的军神!她更没有想到,一群山贼妄自打乱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好吧,那是玉剑出鞘,生灵涂炭!他,赫赫军神,征南伐北,未尝败绩!一柄镇秦剑更是让六国闻风丧胆!而便是这样将整个天下掌控在手中的强者,却无法掌控这一副天真烂漫的笑容……他宠她,只要是玉馨想要的,就是我白起要得到的东西!。他宠她,只要是伤害玉馨的,无论是不是人,就要死在我白起的剑下!她爱他,无论黄泉碧落,只要白起在,我玉馨便在!她爱他,为了白起不至身死,我玉馨宁愿逆天改命!强强联手,在六国之内掀起一场血雨腥风,而在长平古战场,阔别了两千多年的恩怨,也该做个了结了……
  • 阳光的心态

    阳光的心态

    本书教导学生要以阳光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 蜀山

    蜀山

    嗯!简单说,这是一本网游,玩家驾驭了法宝,飞剑……互相pk人品贱格度的故事
  • 楠木幽生

    楠木幽生

    他和她的相遇,只因一场祭祀只是,从两人开始相爱,慢慢深爱了,最后,却得他冷剑相对!直至心窝!而她,血泪轻垂:你说过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他凝视着她,握剑的手,止不住的颤抖!再见之时!她嗜血成性!一幅浓妆全然失了当初的模样,她说:我是魔,生性散漫,必要爱及我所喜!杀尽我所恶!那时,她没说,她已生命垂危!灵魂临近湮灭!她没说,她爱他!永生永世,药石无医!人魔大战。时过一月,她在魂魄散尽之际,躺在他怀中:“下辈子!记得要找到我!”他拭去她嘴角血迹,将怀中的女人抱紧“——这句话,你上辈子说过了!”
  • 恶魔总裁的妻子

    恶魔总裁的妻子

    复婚系列:有没有搞错,为了不让侦探社倒闭,竟然让她去拿那男人红杏出墙的证据?没想到他这么帅,可惜了那张帅脸。不过现在可不是感叹的时候,HoHo!她很成功,接下来就是拍照。咦?好奇怪啊!怎么头晕晕的,为什么不是他晕而是她晕呢?她要彻底把他从记忆里清除,可是真的会如她所愿吗?
  • 怒放的青春

    怒放的青春

    无恒大学的下午天空,晴朗如洗。在无恒市无数大楼下看无恒大学,无恒大学显得多多少少有点沧桑感。校园因为中午下过一场阵雨后,安静的校园显得湿漉漉的,雾气缠绕,少有学生出来玩。一个声音从无恒大学一楼的一个教室传来:“老大,下课后到哪里去玩啊?”问话之人是一个瘦瘦的小伙子,他笑嘻嘻的向一旁的一个同样瘦瘦的小伙子问道。很久那个被问的小伙子终于从沉睡之中抬起头来,眼光迷糊的望了望一旁的兄弟。
  • 银灯笼

    银灯笼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