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道教自然观研究》即将出版,兴奋欣慰之余不免有许多感叹。由于受时间和水平的限制,在借助西方哲学的思维方法对于中国传统道教哲学复杂而艰深的思想内容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时,难免"文不达意",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和错误。同时,将原文"宇宙观"、"天人观"、"生命观"、"行为观"四篇十五章近50万字取其精华分为八章,其体系和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修改和完善。但作为自己辛勤劳动的结晶,可以从内心坦然地说自己尽力了,其缺陷和不足之处只能寄希望于今后的深入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作为博士论文选题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不但因为这一选题确实有待于深入的研究,需要从新的角度对道教有关的"自然哲学"思想进行全新的审视、梳理和系统论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该选题的研究,可以为现代社会在处理天人关系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完成该题目可为以后深入研究道教自然哲学思想及内容体系奠定一定基础,我为能选择该题目而感到庆幸。卿希泰先生告诉我研究道教自然观应该首先从《老子想尔注》和《太平经》开始,当我阅读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笺》中"自然,道也"以及"自然为顺,事不逆天之义"等论述时,不觉豁然开朗,由此开始了对道教自然观的研究。然而,自己虽然在高校工作多年,也承担过多项科研课题,并已具有正高职称,但对于道教思想内容的体大思精、头绪纷繁,流派各异、观点混杂的驾驭仍感力不从心。为此,我专门购买了《道藏》和《藏外道书》等道教基本典籍,在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朱越利编著《道藏分类解题》的指引下,系统阅读摘录了大量原始材料,受益匪浅。虽然仅翻阅《道藏》就用去了一年多的时间,但自己仍然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在本文的思考和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我时时被道教先人们的睿智及富有辩证思维的伟大思想而感动,使我在无比兴奋之中去寻觅博大而精湛的道教思想宝库,采集伟大先人们极富智慧的思想花朵。三年博士生活时间虽短,受益终生。一篇博士论文的完成,预示着为中国传统道家、道教哲学思想研究而献身的开始。
非常感谢导师潘显一教授,《道教自然观研究》无论是选题的确立还是论文提纲的拟定以及全文的修改都倾注了潘老师多年的心血和才识。卿希泰先生、朱越利先生对本文提纲和内容具体的修改和指教,使论文能够得以进一步充实和提高。我也非常感谢李刚教授、陈兵教授、唐大潮教授、郭武教授、钦伟刚教授、张泽洪教授、丁培仁教授、陈霞教授等所给予我的指导和鼓励,没有他们的精心帮助和专业性的指导,本文的写作完成是不可能的。此外,香港中文大学刘笑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胡孚琛教授、厦门大学詹石窗教授、盖建民教授给予许多有益的指点。承蒙项楚先生博士生钱汝平同学从训诂学的角度对引证原典进行了校对。巴蜀书社周田青先生为本书的出版给予许多指教。导师潘显一先生在繁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山东轻工业学院的各级领导为我提供了诸多方便,香港圆玄学院给予了鼎力资助。对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杨光文、李小光、尹立、杨秀英、许吟雪、李平等老师和罗映光、雷晓鹏、汪志强、唐怡、杨军等同学,以及家人任玉冰所给予我的各种帮助和支持,在此深表感谢。道教自然观研究的其他内容,将会整理修改后另行出版。同时,鉴于篇幅所限,部分引用书刊已随文于当页下注出,而未列入参考文献,特予指出,以示不敢掠美之意。
赵芃
2007年6月于泉城济南葡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