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900000017

第17章 天人感应(3)

天人感应的生命对应性是指在天人感应过程中"天之象"与"人之象"之间一一对应所具有的相互感应之后果,这种后果表现为天之运动其相对人之器官而"应",这种"应"既具有生理生命运动形式与形态,又具有天人运动所具有的宇宙规律。"道教天人感应论的伦理神学还认为,人类生命将根据他从天地之间所感得"五常之性"的多少,形成价值、寿夭和神圣性质上的巨大差别。"姜生《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伦理论稿》,第202页。由于天与人都是"道"之运动的产物,天与人有着共同的本质本然属性,生命的运动过程既是生命个体自我运动的表现,又是天人共同具有的根本属性,并通过天人感应的生命对应性表现出来。

第一,"天有四时,人有五脏"。"天"对于人体器官及心理的感应体现了道教所具有的生命崇拜及宗教化的天人观。这种天人感应的生命对应性唐代孙思邈作了如下论述:"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为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暑失度,生乃不固。人能依时摄养,故得免其夭折也。"张世英编著《孙思邈养生长寿集要》,1994年内部出版,第9页。天之运动所表现的"寒暑燥湿风"对于人之生命运动"喜怒悲忧恐"具有感应作用。天之运动所具有的不同变化对于人之生命的影响体现于"伤"与"养",使人之生命在天之感应下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即"喜怒不节"和"依时摄养"。如果人能顺天之运动变化而"依时摄养"则"免其夭折",否则"寒暑失度"、"生乃不固",从而导致"伤"生命之"气"、"形"、"阴"、"阳",是天之运动变化与人之生命运动共同感应作用之结果。

第二,"人皮应天,人肉应地"。天人感应对于生命的对应性具体表现为对于生命机体构成、器官、在功能之影响和作用。人的机体构成及功能是多方面的,如"皮"、"肉"、"脉"、"筋"、"肝"、"声音"、"齿面"、"穴络"、"耳目"等,这些构造都会受到天之影响与感应而发生各种变化与作用,并通过这些机体构造对于器官功能产生影响和加以适调。"人体同外部自然界有着某种相同的结构,并且能相互感应。人体乃是整个宇宙的缩影,人体的身体部位及脏象、经络等同天地(宇宙)有一种相对应的关系。"郭武《道教历史百问》,第15页。对此,唐太仆令王冰编注、北宋林亿等奉敕校正的《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作了如下表述:

人皮应天,覆盖于物,天之象也。人肉应地,柔厚安静,地之象也。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脉应人者,盛衰变易,人之象也;人筋应时者,坚固贞定,时之象也。人声应音,备五音故。人阴阳合气应律,交会气通,相生无替,则律之象。人齿面目应星。人面应七星者,所谓面有七孔应之也。人出入气应风,动出往来风之象也。人九穴三百六十五络应野,身形之外,野之象也。……人心意应八风,动静不形,风之象也。人气应天,运行不息天之象也。人发齿耳目五声应五音六律,发齿生长耳目清通,五声应同,故应五音及六律也。人阴阳有交会,生成脉血,气有虚盈盛衰,故应地也。人肝目应之九,肝气通目,木生数三,三而三之则应之九也。人一以观动静,天二以候五色,七星应之以候发。《道藏》第21册,第190页。

上述天人感应的一一对应性表现在肌体、器官和心理三个方面。一是人之肌体方面,主要包括"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筋应时"、"人脉应人";二是器官方面,主要包括"人声应音"、"人齿面目应星"、"人阴阳合气应律"、"人出入气应风";三是心理方面,主要包括"人心意应八风"、"人气应天"、"五声应同"等均表现了天人之感应关系。这些一一对应关系所具有的感应效果则表现"地之象"为"柔厚安静"、"人之象"为"盛衰变易"、"时之象"为"坚固贞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律之象"、"风之象"、"天之象"等方面,是道教天人感应生命对应性所带来的影响效果。同时天人感应所带来的对于生命运动深层次的影响也是天人感应生命对应性所具有的功能。道教认为"阴阳交会"、"生成脉血"、"气有虚盈"、"盛衰故应地"等均是天人感应带来的对于人之肌体生命运动深层次的渗透,并对人生命的各个器官之功能及作用产生影响,表现在生命的运动演化上,即对于生命的生死运动变化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应。

第三,"五藏六府,自然应摄"。天人感应的生命对应性的自然本质是"法象同天地顺阴阳"。天人感应对于生命的影响是建立在宇宙运动演化"道"之本质本性基础之上的,人们对于天人感应的认识也是建立在道之本质本性之上的,天人感应的各种属性与内在规律都是道之本然属性的体现,是"道法自然"的组成部分。宋末元初鲍云龙(字景翔)编著的《天原发微》中曰:"人之四肢各一脉应四时也,一脉三部应一时。"《道藏》第27册,第609页。梁丘子,即唐人白履忠注《修真十书黄庭内景玉经注》认为:"以五藏六府各有所司,皆法象同天地顺阴阳,自然应摄之道,故运天经也。"《道藏》第4册,第849页。生命"五藏六府"之运动皆是由于"各有所司",是"自然应摄之道"所带来的结果,天人感应体现在生命深层次的渗透是人"五藏六府""皆法象"并且"同天地顺阴阳"。具体表现在人之肌体与人之器官、心理方面统一于"一脉"而应"四时",反映了道教作为传统宗教对于生命科学与天象之间所具有的神秘而自然的相应关系,具有浓厚的生命崇拜及天人对应性特点,是道教对天人关系特有的理解和认识。

二"人之骨巨而体繁,应天地之数也"

——天人感应的生命必然性

道教认为天对人体的感应是受"道"之规律所影响和支配的,这种对于人的影响和支配同样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当然是与宇宙运动演化规律相一致的,并体现在天人所共同具有的宇宙运动演化之必然性方面,从而使天人之中人之生命的运动演化与天一样表现出了生命运动演化的内在必然性。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五行阳气,应人脏也"。天人感应是应天地五行阴阳气之化的必然体现。晚唐五代《太上长文大洞灵宝幽玄上品妙经》认为:"天以五行阳气而应人脏也,地以五行阴气应人之腑也。夫金木水火土传受心肝脾肺肾,应丙申戊庚壬,此者应阴阳气之化也。"《道藏》第20册,第3页。道教的天人感应对于生命运动影响的必然性具体表现为对于生命各个器官的影响,"阳气而应人脏"、"阴气应人之腑",其原因是受"天地之气"规律的影响。人体的感应和变化最终由"天地之数"、"天地之气"、"阴阳气之化"、"人之体魄"等天与人所共同具有的内在本质规律来决定。

第二,"骨巨体繁,天地之数"。天人感应是宇宙天地运动演化之结果。北宋儒家学者邵雍撰《皇极经世》虽然是儒家之作,但其对道教内丹学及卜筮术士均有重要影响,他认为:"人之骨巨而体繁,木之干巨而叶繁,应天地之数也。"《道藏》第23册,第441页。人之巨骨与木之巨干、人之体繁与木之叶繁、"人体"与"木体"同为道之规律"天地之数"所决定,其"应"为之结果,体现了人与物之间的同根、同源、同律、同生之特点。"天地人"同样受五行阴阳之气所化,天人感应体现于人之肌体则表现为"人脏"即"心肝脾肺肾"受之于天而感应,其人之生命运动变化与天之运动变化具有同样的规律。因为这种"应"与"化"乃为天地运动对于人体的影响,是生命运动与天之运动所共同具有的内在必然性的反应。

第三,"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天人感应表现为人受于道之自然规律,并使人之行为、生命、健康等受天之支配与影响。人对于这种支配与影响如果不能较好地顺应与配合,则具有"害"的后果,可以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各种不利影响。"人的生理活动及疾病等皆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有关。"郭武《道教历史百问》,第15页。《云笈七签》中说:

天之邪气,感则害五藏也。水榖之寒温,感则害六腑也;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也。又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填满闭塞,下为餐泄,久为肠癖。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行,阴病者下行极而上行。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云笈七签》第1273页。

这里表现了在天人感应过程中生命运动的必然性,即"邪气"感"害五藏"、"寒温"感"害六腑"、"湿气"感"害皮肉筋脉"。这个过程则表现为"阴阳喜怒"对于人的"饮食居处"的作用和影响,既"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通过对于人"饮食居处"的影响而导致对于人的生命健康的影响,即"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这种影响具体表现为身体方面为"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填满闭塞,下为餐泄,久为肠癖"。天人感应在生命的运动发展中表现为身体某个具体器官之反应,如"喉主天气,咽主地气",阴阳运动在人体中的感应和表现具体为"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人身体之病变则是由于"阳病者上行极而下行","阴病者下行极而上行",是由于阴阳运动变化而带来的结果,其特点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充分显示了"天地之气"对于人体的各种影响及一一对应性和运动变化性内在的客观必然性。

第四,"一身造化,与天地等"。天人感应奠定了天人同构思想的客观基础。由于生命肌体、器官构成与天体构成之间具有一一对应性,因而为道教在认识天人之间所具有的"同构"、"同体"等天人关系奠定了客观基础。元代道士编《养生秘录》中说:"人居三才之一,一身之造化与天地等耳,故日月常行,天地之气相应,真一之精相符。"《道藏》第10册,第717页。人一身与天地同、与天地造化等耳,是天人感应的客观原因之一。人体的各种器官变化受天地之气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天人感应,其思想反映了天人之间具有共同的内在客观基础,这个基础表现为天人之间的同构、同体、同源、同生。正因为有这种种之"同",才使生命运动与天之运动相互之间表现为相感、相应。生命的运动变化是天人感应对于人之影响的必然反应,而这种感应的客观基础则是由天人之间所具有的"同构"、"同源"与"同体"、"同性"等天人关系所决定的。

三"人身中百神,皆与天灵通同"

——天人感应的生命能动性

天人感应不但是天对人的感应过程,同样也是人对天之状态施加影响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天人感应具有互动性,这种互动性既具有积极效果,又有消极影响,反映了在天人关系中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天"对于"人"的影响,而是人在这种天人感应的互动过程中,可以发挥其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或多或少地改变、加速或延缓"天"对于人体生命运动和健康状况的影响。这种主观能动性表现在生命方面称之为"生命的能动性"。

第一,"人以虚实,应天寒暑"。天人感应具有其心理、生理能动性。即生命在人的主观努力条件下可以改变、加速或者延缓其生命运动的时间和状况,并使这种生命运动朝着有利或不利于人的生命健康方向上发展。"天有寒暑,人有虚实。寒暑有盛衰之纪,虚实表多少之殊,故人以虚实应天寒暑也。"《道藏》第21册,第109页。"寒暑"、"虚实"是道教表达天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方式,其实质则是"人体虚实应天寒暑",强调人具有的生理本能效能。当然身体各器官的本能变化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其主观能动性也同样受天气变化的影响,"人气"受"天气"影响而"同虚"时,则人之主观能动性在天人感应中的作用将降低,给天人感应带来某些消极后果。"人之脏"与"天之虚"是天人感应中天人互感的一种表现,是降低人之主观能动性的生理机制,会导致人之身体的"遇惊而夺精"、"汗出于心",影响人在天人感应中的"智力"和"情商",并最终使天人感应向着不利于人发展的方向转化和延伸。

人之五脏一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其不足之脏与天气同声虚也。人忧愁思虑即伤心,又或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太阴作接间至,即谓天虚也,此即人气天气同虚也。又遇惊而夺精,汗出于心。大惊汗出于心,即心中惊脉减少,故神失守心。《道藏》第21册,第483页。

"人忧愁思虑即伤心又或遇少阴司天"等方面是天人互感的心理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其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在天人感应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人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则可以克服人在天人感应中的不利因素,使人在天人感应中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不利于人之因素为有利因素,从而使人在天人感应中并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天人感应的运动变化,而是通过自身努力将这种不利的因素吸收消化并变为有利因素,使天人感应朝着有利于人的方向发展。

第二,"天地所为,人亦能之"。天人感应具有同构、同体之能动性。道教认为:"人身中百神,皆与天灵通同久存,呼之则载入升天也。"《云笈七签》第972页。这里将人所具有的生理机能和主观能动性统称为"百神",既是道教对于人体功能所具有的崇拜,又是对人体效能功大无比的一种比喻。这种"百神"可以起到"与天灵通同"、"久存呼之",使生命产生"载入升天"的效果。这种效果可以通过天人感应而反映到人之机体,并通过人之主观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而使天人关系得到较好的改变。元牛道纯直解《文始真经注》中曰:

人即小天地,天地即大人,风雨雷电,天地所为也,人亦能之。人衣摇扇虚空得风来,人以气嘘呵物得水生,此风雨之象也。人以水灌注于水则声鸣;人以雨石相击而火光逬流,此雷电之象也。人能知此说者,呼召风雨,立兴雷电,不为难矣。故云衣摇空得风,气嘘物得水,水注水即鸣,石击石即光,知此说者,风雨雷电皆可为也。《道藏》第14册,第621页。

这里将人体"百神"的能力表现的淋漓尽致,既有生理机能上的"气嘘物得水生",又有其主观能动上"人以水灌注于水则声鸣;人以雨石相击而火光逬流"方面的内容,其主要原因是人体内在的"体魂"在发挥作用,其本质依据乃为"人即小天地","天地即大人"的天人同构思想,以及"风雨雷电","天地所为","人亦能之","人衣摇扇虚空得风来"等,表现了天人感应在人之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可以朝着有利于人之方面发展,并使人从中受益,体现了天人感应所具有的天人同能同应的属性。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热门推荐
  • 培养青少年情商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情商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能获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要获得较快的成长,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提高情商实在是很有意义的人生必修课。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许多痛苦、挫折,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青少年朋友们需要有人来指导和激励,不断丰富人生的经验,《培养青少年情商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位良师益友。
  • 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美德故事

    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美德故事

    探索的脚步才时刻充满力量;正因为有了美德的滋润,我们才永葆希望之源的常青;正因为有了美德的牵引,良好的品德决定一生。正因为我们有了对美德的盼望,我们才会在沧桑与风雨的日子里不偏离前进的航向;正因为有了美德的积淀,生命才变得如山一样不屈,如海一样博大
  • 一念成婚

    一念成婚

    某日,C市首富程安俞上了报纸,穆歌放下报纸,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笑,你们已经离婚了,难道你还对这个曾经那样折磨你的人心存幻想?对于何念来说,这世上她做的最幸福的一件事就是嫁给徐左,而她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和徐左离婚。其实就是一个心里没有女主的男主在经历过种种之后终于爱上了女主的故事。
  • 家庭生活医学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家庭生活医学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人一生总会有生病的时候,家庭常备药物是很多人都需要的。但在备药时,要明确自己得的是什么病症,应该选用哪种药,明确后再去药店购买。《家庭生活医学小常识》告诉你用药上的注意事项,更有食物中毒、急救、伤风感冒、呼吸类疾病等日常处理的小常识。
  • 异界战灵

    异界战灵

    十八岁才苏醒战灵的肖凛从被人耻笑的废物一跃变成了超级天才,为了不让天才夭折,流云宗将其秘密送下山……人类品阶:共九重,战兵,战士,战卫,战校,战将,战王,战皇,战圣,战神每一阶分九品。灵兽与之一样。灵器划分:日月星三等,上中下三品。战技划分:日月星三级,上中下三品。
  • 方与圆:左右逢源的处世之道

    方与圆:左右逢源的处世之道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愤事失机者,多执拗之人”。方和圆缺一不可,但是有一个“度”的限制。过分的方正是固执,会四处碰壁;过分的圆滑是世故,也会众叛亲离。所以做人的制高点是外圆内方,就是行欲方而智欲圆。真正的“方圆”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武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
  • 毁梦

    毁梦

    我拿着书,充满疑惑,甚是不满问道:“大圣,佛祖这是何意?”
  • 乱世猎人第六卷

    乱世猎人第六卷

    一位自幼与兽为伍的少年,凭其武功与智慧突起江湖,却被乱世的激流,一次次推向生死的边缘,而使他深明乱世的真谛——狩猎与被猎。凭其机缘运数,突破武学与智慧的极限,终成乱世之中真正的猎人,而使整个武林以至天下的局势运于掌中……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符皇

    符皇

    亲人失踪,婚约被撕……这个松烟城人人讥笑的扫把星,却获得百万年前荒古时期的一座神魔洞府传承!从此以后制神符,炼体魄,修无上剑道,家族被毁,悟法则奥义……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逆天的机缘,在这神魔纵横,妖魅潜行的大世界中,最终踏上无尽大道的巅峰,掌控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