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800000001

第1章 宫廷社会 (1)

对清代宫廷物质文化的研究揭示了许多有关统治者自我形象和治权政治的内容。清代宫廷社会是数种文化传统的折中融合体 ,并非出于偶然。大清帝国是以多民族联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其统治者试图通过用清朝统治下的各民族自己的文化语汇与他们打交道 ,从而使这些联盟长久存在。在决心保持满族 ———金代女真统治传统的继承者 ———特性的同时 ,清朝统治者努力在他们视之为主要臣民的汉族和内亚民族文化模式中突出其统治形象。他们最初和最强有力的联盟是与蒙古人的结盟。他们用儒学的语言取悦汉族文人士子。把满族统治者塑造为藏传佛教传统中的法王以迎合蒙古族和藏族。征服塔里木盆地后 ,他们资助穆斯林的清真寺,力图 (尽管不太成功 )充当伊斯兰教信仰的保护者。所有这些因素都在清代宫廷物质文化中得到了体现。

都城北京不仅是前朝 ———明朝 (1368—1644)———帝都 ,而且是辽、金和元朝的首都。满族人还把盛京当做故乡满洲的象征 ,至少在清朝前半期把热河 (1824年以后改称承德 )当做非正式的避暑之都。与早先的内亚征服者政权一样 ,满族人也采取了让征服者精英集团单独居住的政策。在语言、服饰和其他文化政策方面,统治者竭力使其独特的民族认同保持久远 ,这延续了 16世纪末期开始的自我界定历程。努尔哈赤让人创造了满文。他的继承人于 1635年下旨采用 “满洲 ”之名 ,详细说明了统治集团的历史渊源 ,以尚武传统强化了满族认同。本章集中探讨清代宫廷有意识地展现其统治者的非汉族文化渊源的许多标志的方式 ,以及促进满族政权的大都市政权和多民族政权之代表性的方式。

多个都城

清朝多个都城的体制是模仿 10—14世纪统治华北的契丹辽朝 (907—1115)、女真金朝 (1115—1234)和蒙古元朝 (1272— 1368)这几个非汉族政权而建立的。傅海波对这种模式的意义做了如下总结 :“与一般只有一个首都的汉人朝代不同 ,辽朝有五个都城 ,清朝也有五个。二者皆可被解释为统治者居无定所时代的遗存 ,但也是随季节而迁徙的仪式化制度的遗存。在更实际的层面上来说 ,多都城制也提供了在不止一个地方建立中央集权机构的手段。”

都城随着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而迁移 ,以加强军事进攻和巩固对新占领地区的控制。辽朝和金朝的都城史为这些政策做了很好的注解 ,其都城均随着军队向华北的推进而不断南移。一旦这些政权的政治中心被统治者及其军队所选定 ,都城的名称 (采用汉人的主要词汇 )就会发生变化 ,这在汉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所以 ,金朝的 “上京 ”最初为林东 (1138—1150),继而是宁城 (1153—1215);“中京 ”最初为宁城 (1120—1153),继而是北京 (1153—1215),蒙古人占领北京后则为洛阳 (1215—1233)。与宁城和北京一样 ,原为辽朝都城的辽阳 ,在不同时期是金朝的 南京(1132—1153)和 “东京 ”(1117—1132、1153—1212);辽朝的 “西京 ”大同也是金朝的 “西京 ”。

更靠近未来战场的欲望 ,促使满洲政权的创建人努尔哈赤在用武力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七次迁移其大本营所在地。这些早期的政治中心中只有两个在 1644年以后受到纪念。第一个是赫图阿拉城 ,1603—1619年是努尔哈赤的都城 ,他在该城宣布成立后金国 (1616年)。终清一代 ,他的继承人一直保持着对赫图阿拉的行政管理 (1636年改名为兴京)。沈阳 (1634年改名为盛京 )是努尔哈赤的最后一个都城 ,也是 1644年之前大清的都城。顺治皇帝 (1644—1661)迁都北京后 ,盛京仍被保留为陪都。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就葬在附近的陵墓中 ,所以清朝统治者定期前往盛京 ,盛京的宫殿在乾隆时期 (1736—1795)被翻修一新。

承德

如果说北京是首都 ,盛京是象征清朝 “龙兴 ”的都城 ,承德则是出于象征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原因而被选为避暑之都的。承德位于长城以北 ,处在华北平原和蒙古草原的交界线上。辽、金和元都在这个地区建立过都城 ,当康熙皇帝决定在此建立避暑之都时,他是有意识地仿效前人的。菲利普 ·弗雷特认为 ,清帝同时承担起汉族臣民的皇帝、满蒙居民的大汗和喇嘛教徒的菩萨的责任 ,这导致了三个首都体制的形成 :一个在满洲 (盛京 ),一个在中原 (北京 ),一个在内蒙古 (承德 ),承德也是 西藏宗教之都。

在北方寻找一个避暑胜地的工作甚至在征服战争结束之前就开始了。在去世前不久 ,年幼的顺治皇帝的摄政王多尔衮援引以前的非汉族朝代帝王离开北京 “避暑 ”的成例 ,下令在承德建一个小型的避暑山庄。他死后 ,修建避暑山庄的工作停了下来 ,直到镇压了三藩之乱后才予以恢复。

承德和木兰是被康熙皇帝 (1662—1722)选为皇家场所的 ,当中国南方完全被平定以后 ,他把注意力转向俄国对大清帝国北部边疆的入侵上。玄烨喜欢从军事战略出发亲自巡视帝国领土 , 1675年察哈尔领袖林丹汗的孙子布尔尼的反叛 ,凸显了培养蒙古盟友的重要性。1681年,在第二次巡视长城以北地区途中 ,康熙皇帝冒险进入卓索图盟喀喇沁旗 ,狩猎于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带———科尔沁、敖汉、翁牛特蒙古人的领地。这个地方变成了木兰———清朝的皇家围场。玄烨还巡幸了位于吉林的都统治所 ,构筑这个要塞是为了更密切地监控东北边疆地区。朝廷还修建了一条官道 (沿途有驿站 ),以加快东北各要塞、盛京 (奉天 )巡抚衙门与北京之间的官方联络速度。

木兰皇家围场位于承德以北 117公里处。其名称源于满族词语 “木兰 ”(对鹿的称呼 ),意指满族人模仿雄鹿的求偶鸣叫声猎鹿的方法。历史上的先例把这个巨大的狩猎场与辽、金时期的皇家围场联系在了一起。起初木兰是由蒙古亲王管理的 ,1706年后由隶属于理藩院的一位总理大臣管理。围场是普通官民的禁地 ,四周环绕着柳条边 ,共有 800名 (后来增至 1400名)满洲和蒙古旗兵分屯于 40个哨所 ,在四周巡逻。这个广袤的围场被分成 67个 (后来增至 72个)狩猎场 ,每个场都有一个蒙古名。

从 1681年到去世为止 ,康熙皇帝几乎每年秋天都到木兰狩猎,只有两年除外 ,当时他正忙于重大的军事行动。因容易感染天花而免于到北京朝觐的蒙古贵族被轮流邀请到木兰陪皇帝进行每年一次的秋狝 :这是 “围班 ”,与之相对的是到北京的 “年班 ”。围猎活动平均持续 30天时间 ,在此期间 ,皇帝及其扈从会猎杀鹿、野鸡和老虎。狩猎时采用的方法有若干种 ,但最具特色的是满族的行围 :骑手包围一块地方 ,将猎物从山上驱赶至山谷 ,以供等候在山谷中的皇帝和蒙古贵族猎杀。

1702年之前 ,康熙皇帝及其扈从在往来于承德的途中都住帐篷。后来 ,随行的皇室成员 ,包括后妃、皇子和公主逐渐有了休息的房屋。在北京经古北口 (出走中原的一个关口 )至木兰的官道上建起了 “行宫 ”,从仅供小憩和饮茶的简易建筑 (茶宫)、供中途吃饭的简易建筑 (尖宫 )到供夜晚住宿的大型建筑 (住宫),不一而足。这些建筑可能只供皇室成员用 ,其他人仍用帐篷。

玄烨及其扈从打猎时也住帐篷。围绕他的大帐形成的帐篷城的空间分布与都城的情况相仿。“其行营之制 ,中为黄幔宫城 (黄色为皇帝专用色 ),外加网城 ,外为内城 ,设连帐 75座,设旌门三 ;次为外城 ,设连帐 254座。外城东旁设内阁、六部、都察院、提督等衙门官帐 ”。

雍正皇帝从未巡幸木兰 ,但乾隆皇帝重新开始秋狝。弘历在木兰停留的时间比祖父少 (平均每次 20天),但他在位期间举行秋狝仍达 40次之多。他从 1755年开始在围场内修建行宫 ,并使围场的面积最大化。虽然嘉庆皇帝 (1796—1820)在木兰举行了 12次秋狝 ,但他每次停留的时间甚至少于他的父亲。颙琰是举行秋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以后的几位皇帝统治时期 ,围场渐趋萎缩,而他们巡幸承德避暑山庄的次数却越来越多。

康熙朝和乾隆朝的大型狩猎活动需要在机动性、粮草和住房等方面做精确协调和计划 ,与军事行动非常相似。据说与弘历一起在木兰狩猎的王公、大臣、旗主 ,以及蒙古、哈萨克和维吾尔贵族有时超过 3万人。狩猎规则体现了正式的和礼仪化的办事次序:展示皇帝、皇子和皇孙的皇家弓箭 ;满洲和蒙古贵族分别统领的队伍之间进行战斗演习 ;向皇帝进呈每年一次的蒙古贡品 “九白 ”(九匹白骆驼或九匹白马 );互相宴请 ,伴之以蒙古歌舞和赛马 ;摔跤比赛 ;皇帝赏赐蒙古贵族丝绸和金银等。

承德避暑山庄的修建始于 1702年,一直持续到 1792年。热河行宫 (最初的名称 )位于武烈河西南岸 ,占地约 5.64平方公里 ,面积超过北京城郊构成圆明园的三个园子的总和。山庄内有一系列复杂的人工湖和人工岛 ,为修建宫殿 (以北京的宫殿为蓝本 )和湖泊 (以江南园林中的湖泊为样板 )提供了合适的场所。山庄内还有山 ,与蒙古草原相似的草地 ,以及举行宴会和展示军威的场所。整个山庄被菲利普 ·弗雷特称之为一处 “皇家景观 ”:在佛陀显灵之地 ,高墙环绕的行宫与河对岸的几座大庙相映成趣。

康熙和乾隆皇帝还在避暑山庄外面修建了外八庙 (最初是十二座)。最初的两座是溥仁寺和溥善寺 ,都是藏传佛教寺庙 ,是宫廷支持和资助藏传佛教的具体行动的一部分 (参阅第七章)。乾隆皇帝在山庄外的山坡上修建了九座大庙 ,其中不少是为纪念特殊的时刻而建造的。普宁寺是有意识地仿照西藏的第一个寺庙桑耶寺修建的 ,为的是纪念清朝成功地平定了准噶尔叛乱 (1755年);安远庙是仿照被准噶尔首领阿睦尔撒纳发动反清叛乱时毁坏的一座寺庙而建的。

菲利普 ·弗雷特和贾宁都指出 ,承德实际上是大清帝国的第三个都城 ,尽管它没有得到正式命名。18世纪 20年代 ,皇家山庄周围的地区在行政上被设为一个厅 (热河厅 ),1733年被升格为承德州 ,隶属于直隶总督。虽然它在 1742年被降为厅 ,但1778年又被升格为府。从象征的意义上来说 ,它是塞外之都 ,在理藩院的掌管下 ,蒙古人、维吾尔人和藏族人在这里实践宫廷礼仪。贾宁认为 ,朝觐皇帝的礼仪来源于穆斯林的朝圣传统 ,因此包含着 宗教意义。虽然藏族人不用朝觐皇帝 ,内亚的其他贵族每年都得分批前往清宫朝觐皇帝。朝觐常常被安排在承德的夏宫进行 ,正如另外一个宫廷礼仪 ———围猎 ———被安排在木兰一样。贾宁指出 ,西藏喇嘛、蒙古贵族和穆斯林阿訇 (伯克 )参加的围猎是源于蒙古族和满族传统的一种礼仪。围猎活动给头衔较低的内亚精英集团成员提供了在参加一种强化满洲和内亚联系的活动的同时 ,更亲密地接触皇帝的机会。

乾隆时期承德是一个繁华之地。皇帝的生日庆典 (超过 40次)使这里宴席成林 ,歌舞升平。正是在避暑山庄 ,乾隆皇帝庆贺了杜尔伯特蒙古人的归顺 (1754年),接见了六世班禅 (1780年)和马嘎尔尼勋爵率领的英国使团 (1793年)。

皇家山庄

明朝的皇帝一直待在紫禁城 ,而清朝最高统治者却经常离开北京 ,在郊外的避暑胜地处理政务。1667年亲政以后 ,康熙皇帝开始很好地利用明朝统治者在紫禁城外的各个花园。1682年,他在北京西南 6英里处的围场 ———南苑修建了一个行宫。1683年三藩之乱的最终平定 ,使他能够在北京西北的山上大兴土木 ,他可在那儿的胜景中休养歇息。1690年,畅春园竣工 ,金、元、明三朝统治者也曾在该地建园。畅春园成了康熙皇帝最喜欢的居所。由于他经常驻跸该园 ,中央政府所有重要的衙门都在园中开设办事处 ,以使政务能够照常处理。畅春园也是 1712年玄烨公开斥责太子允礽的地方。1722年疾病缠身的皇帝被抬进该园 ,并病逝于此。康熙皇帝去世以后 ,该园成为皇太后的居所。

1709年,胤禛在畅春园以北得到了一块地修建王府花园。他的园子名为圆明园。1716年和 1722年,康熙皇帝两度巡幸该园中的牡丹园。1725年以后 ,已成为雍正皇帝的胤禛增建园中房屋 ,以使各个衙门能随他入园。他广泛使用圆明园 ,并于 1735年逝世于该园中。他的继承者乾隆皇帝也很喜欢圆明园 ,在他青少年时代,这里一直是他的家 (他父亲活着时 ,他住在长春仙馆)。

弘历增建了更多的御园 :静宜园 (1745年)和紧挨着圆明园东墙的长春园 (1749—1770)。郎世宁在长春园北部设计并建造了欧洲风格的喷泉和宫殿。到 1772年,圆明园、畅春园和绮春园 (后改名为万寿园 )已成为帝都西北郊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为庆贺母亲六十大寿 ,乾隆皇帝疏浚了园中湖泊 ,改名为昆明湖。他还翻修了清漪园 ———1749年建成的一个园子 ,位于昆明湖东岸。这些园林于 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毁掉以后 ,清漪园得到重建和扩展 ,并被慈禧太后改名为颐和园。

北京

北京城主要的空间布局和建筑在清朝占领北京之前很久就形 成了。作为辽、元、明各朝的都城 ,北京城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 ,有宽阔的街道通往城中央的宏大宫殿群。北京被划分为棋盘一样的若干 “方”,更细分为无数条小胡同。甚至城墙内的湖也各具特色,700年后仍保持不变。

不过 ,大清为北京增加的东西并不是无足轻重的。著名清史专家戴逸把北京城的重修归功于乾隆皇帝。明清两代的其他帝王对北京城的影响都不及乾隆皇帝。大清帝国国泰民安 ,国库的盈余被用于资助公共事务。1738年后的 30年里 ,弘历实施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建设计划。他改善了京城的水利控制系统 ,整修了京城的道路和城墙,翻修了宫殿和御园 ,并修建宁寿宫作为自己退位后的颐养之所。1736年,坍毁的太庙得到重建 ;18世纪 40年代和 50年代初,北京建成了许多寺院 ,并重建了重要的国家级祭祀场所。

满族人保留了北京的儒家符号体系。北京是一座圣城 ,与皇天上帝之都一样神圣。由于国家的两项主要职能是祭祀 (例如宗教礼拜 )和战争 ,国家宗教中的重要祭坛就成为都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初这些祭坛都被建在城墙之外的郊野。从后汉 (公元25—220)开始 ,冬至日可在城南祭天 ,夏至日可在城北祭地 。北京的天坛坐落在内城最南边的一个有围墙的大园子中 ,地坛则位于内城以北。它们与位于内城城墙东西外侧的日坛和月坛构成了皇家在四个方向的祭拜场所。

同类推荐
  •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人以祝融为始祖,其历史的起点,原本在神话与传说之中。历经筚路蓝缕的岁月之后,楚国得以崛起于南方。楚人有着“蜚将冲天”、“鸣将惊人”的雄心,“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气魄,终于在春秋中期跻身五霸之列。然而在取得这样的成就后,政变与内乱让楚国招致了吴师入郢的巨大外患,实力大损。战国时代,楚国用吴起变法以求打破困局,为国家带来起色,楚国一度达到了强大和繁荣的顶点。但在怀王时代,遭遇连番挫折,势力顿衰。此后,郢都沦陷,半壁河山被秦人占领。楚人虽亡羊补牢,但已经无法改变“六王毕,四海一”的趋势。秦末起义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又给八百余年的楚国史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尾声。
  • 三国之铁骑无双

    三国之铁骑无双

    得谋士,铁血三国,娶美人,颖川陈玉,一揽众美在三国,从傻X成为绝顶聪明之人,建至强骑兵,战骑无双,铁骑所向,收猛将,扬威无敌!,生于世家
  •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以辛亥革命为核心事件,讲述从1908年到1912年间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本书开始于宣统皇帝登基,结束于南京临时政府北迁。这段时间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人物和事件错综复杂的时期。本书生动通俗的描述了这段严肃、深沉的历史,吸收运用当前史学界发掘掌握的最新资料,抓住其中的主要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华章,其中穿插了重要人物的介绍,点缀着有趣的历史细节。
  • 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

    中国帝王后妃陵墓之谜

    本书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以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为佐证,综合前人研究,对历代帝王陵墓的体制特点及其发生、发展和盛衰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力图将本书写成融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历史知识读本。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本书叙述了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
热门推荐
  • 沉住气,成大器:领导者做人做事的5项修炼

    沉住气,成大器:领导者做人做事的5项修炼

    “沉住气,成大器”,这句话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聪明。它并非是老于世故、老谋深算者的处世哲学,而是对任何普通人尤其是身处要职的领导者都适用的生存智慧,是现代生活在人性丛林中的人必须遵守的法则。《沉住气·成大器:领导者做人做事的5项修炼》围绕这个主题,提炼出成功的领导者做人做事的5项修炼,比如行为得体,言谈到位,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得心应手等,赢得了人心便赢得了一切。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自然养生法

    自然养生法

    治病不如防病。对于中老年人自身来说,在晚年患上的疾病基本上都是会留下后遗症的,它会使原本美好的夕阳蒙上一层阴影。所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是对中老年人十分重要的事情。
  •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同时,这些作品几乎都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他的创作方向开始转向了散文与散文诗,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的卡里·纪伯伦,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形成了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纪伯伦的创作以小说为主。青年时代,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和散文诗集《先驱者》、《沙与沫》、《先知》等,上世纪20年代起,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引领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 故土

    故土

    小说描写了中西结合的新华医院以院长接班人选为中心的改革斗争,以白天明为主角的爱情纠葛,试图以白天明同吴珍的婚姻为依托的爱国主义。小说通过一系列人物的刻画和事件的描述,表现了改革斗争的复杂性和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具有意味深长的警示作用……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斛珠(下)

    一斛珠(下)

    抱皇上的大腿?!罢了,为了脱掉“俏寡妇”的美名,她豁出去了!谁知道龙床不好爬,后宫不好混!没来得及祸国殃民,她竟然被传闻和公公有染!她不过想找个活命的护身符,却得来这种下场!难道她看起来有这么的饥不择食?
  • 责任胜于能力

    责任胜于能力

    企业界、培训界、咨询界知名人士联袂推荐。让你成为企业优秀员工的密码法则。不负责任,一切都是空谈。不负责任是对企业的最大伤害,强烈的责任心就是企业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唯有责任,才能生存。责任心就是战斗力,责任心才是企业真正的竞争力,关注责任就是关注企业和个人的成功。领先别人一步,从阅读本书开始。
  • 宅门毒妻

    宅门毒妻

    穿越回到刚嫁入白府的第一年,一切惨剧还没有发生,这等天下掉馅饼的好事竟砸中了冤死的她,势必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贯彻到底!一代贤妻在黑化的道路上狂奔,渣男,保重!
  • 世界上最美的人生哲理书

    世界上最美的人生哲理书

    人生总是充满了想象,展示着千姿百态。人生是琐碎的,也是深刻的。我们总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寻找指导人生的哲理,而寻找的往往就在身边。寓意深远、文辞优美的小故事体现了诸多人生感悟:看似简单,却独到精辟;看似平常,却真切动人……像一杯佳酿,不管是浅尝。还是细品,都别有一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