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200000005

第5章 《资治通鉴》重要序表(1)

选文·宋神宗《资治通鉴序》(御制)

朕惟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语出《易·大畜卦》象辞“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意为君子应多多学习前贤的嘉言懿行,以蓄积自己的德行。畜(xù):积聚,储藏。又写作“蓄”。下面“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出自《易·大畜卦》彖辞。),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书》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这是殷代宰相傅说对殷王说的话,载伪古文《尚书·说命下》,意为“王,人们追求增多知识,是想要建立事业”。)。”《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戒于后世者也。

汉司马迁石室金匮之书((chōu):缀辑。石室、金匮:皆汉代藏书之所。),据左氏《国语》(左氏《国语》:相传《国语》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作。),推《世本》(《世本》:记述黄帝以来至秦代帝王公侯卿大夫世系和事迹之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十五篇,原书大约亡佚于宋代,现有清代学者的辑本多种。)、《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传,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罔:渔网,张网捕捉。这个意义后世作“网”。),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轩辕:即黄帝,姬姓,居于轩辕之丘,故名。),至于麟止(麟止:据《史记·太史公自序》,“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是说《史记》的记事下限止于汉武帝获白麟,事见《汉书·武帝纪》太始二年诏。),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才矣。

若稽古英考(稽古:考察古史。稽,考核。英考:指宋英宗赵曙,1063—1067年在位。考,指亡父。),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秘阁翻阅(秘阁:宋代皇家藏书之所,建于宋太宗时期。),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周威烈王(?—前402):名午,周考王子,前425—前402年在位。),讫于五代。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托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由也。

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敎,断之以邪正,要之于治忽(治忽:治理与忽怠,指国家政治的治乱,语出《尚书·益稷》。),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四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典刑:旧法、常规,语出《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刑”,通“型”。),册牍之渊林矣。

荀卿有言:“欲观圣人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欲观圣人之迹”句:语出《荀子·非相》。粲然,明白的样子。后王,近代之王。)。”若夫汉之文、宣,唐之太宗,孔子所谓“吾无间焉”者(吾无间焉:语出《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意为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非议。)。自余治世盛王,有惨怛之爱(惨怛(cǎndá):忧痛。),有忠利之教,或知人善任,恭俭勤畏,亦各得圣贤之一体,孟轲所谓“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武成》:伪古文《尚书》篇名。)”。至于荒坠颠危,可见前车之失;乱贼奸宄,厥有履霜之渐(履霜之渐:语出《易·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意为走在霜降的地面上,便可知凝成坚冰的寒冬时节就要来到。渐:渐进,逐渐。)。《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语出《诗经·大雅·荡》,意为商的历史借鉴不远,就在夏代(指夏桀亡国)。周人称夏朝为夏后氏。)。”故赐其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讲评

本篇选自标点本《资治通鉴》卷首。序末原附司马光一段文字:“治平四年初开经筵,奉圣旨读《资治通鉴》。其月九日,臣光初进读,面赐御制序,令候书成日写入。”

中国传统史学强调经世致用,到了宋代,随着《资治通鉴》的问世,经世致用的史学传统获得新的发展,表现在史学“垂鉴资治”思想的明确提出,以及“资治”史学在历史编纂实践上所取得的空前成就。宋神宗的这篇御制序,可以说是对《资治通鉴》一书“资治”意义的一个十分精要的阐述,其核心意旨在于史学要“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反映出传统史学经世致用的思想在以往强调“彰善瘅恶,树之风声”的伦理道德功能基础上,发展为对“垂鉴资治”的政治功能的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

这篇序文包含了“资治”史学的重要主张。首先,“资治”史学认为无论是士人道德的培养还是君王大业的建立,都需要“多识前言往行”,向前代圣贤学习,从历史中获得智慧,而经过孔子整理编定的《诗》、《书》、《春秋》等儒家经典,“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戒于后世”,故为“资治”史学的源头和典范,是“多识前言往行”的最好教材。其次,“资治”史学强调通观古今,是一种“会通”的史学。汉代司马迁《史记》130篇,“罔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上记黄帝,下至汉代,“驰骋上下数千载间”,是纪传体史书“资治”史学的“良史”之作,而司马光受诏编纂的《资治通鉴》,不仅继承了《史记》广征博采、会通古今的史学传统,而且采用了更适于通观古今的编年体通史体例,编纂思想明确,内容简明扼要,因而“垂鉴资治”的价值更为突出,可谓《春秋》之后,编年体史书最具“资治”功能的经典之作。再次,“资治”

史学不仅要求向经典学习,向前代的圣王贤人学习,同时也十分重视学习和总结近代的历史经验,即所谓“法后王”。事实上,司马迁撰著《史记》,就特别重视对秦代历史的探究和总结,表现出“法后王”的卓越史识,这是因为近代历史往往与当代社会政治息息相关,历史事实也更加真切明白,其鉴戒意义也更有针对性,如汉之于秦、唐之于隋、宋之于五代历史的总结借鉴都是如此。

传统史学强调经世致用,是与中华文化“信而好古”、崇尚传统的历史背景相联系的。从现代的观点来看,历史学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资治”史学诚然为史学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并非全部。“垂鉴资治”的编纂思想,决定了《资治通鉴》在史料选择乃至历史考据上,始终有一个政治道德原则和取舍标准。

如《资治通鉴》不载文人、高士,就与此有关。这篇书序充分体现了宋代统治者的政治意志,对《资治通鉴》的编纂具有很大影响,使《资治通鉴》的编纂意旨更加集中到治国理政的基本主题上。司马光死后,《资治通鉴》险遭当政的反对派毁版,因为有这篇御制序,当事者才不敢轻举妄动。可以说,这篇书序保护了《资治通鉴》一书,使其免遭厄运。

思问录

简论宋神宗御制序与《资治通鉴》编纂的关系。

选文·司马光《进书表》

臣光言: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

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揆(kuí):揣测,估量。),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私家力薄,无由可成。

伏遇英宗皇帝,资睿智之性,敷文明之治(敷(fū):布,施。),思历览古事,用恢张大猷(猷(yóu):计谋、谋划。),爰诏下臣,俾之编集。臣夙昔所愿,一朝获伸,踊跃奉承,惟惧不称。先帝仍命自选辟官署,于崇文院置局(崇文院:宋代皇家藏书之所,建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用以收藏三馆(昭文馆、集贤院、史馆)书籍。),许借龙图、天章阁、三馆、秘阁书籍,赐以御府笔墨缯帛及御前钱以供果饵,以内臣为承受,眷遇之荣,近臣莫及。

不幸书未进御,先帝违弃群臣。陛下绍膺大统(绍膺大统:即位为帝。绍膺:接续,承受。),钦承先志,宠以冠序,赐之嘉名,每开经筵(经筵:为皇帝研读经史而举行的御前讲席。),常令进读。臣虽顽愚,荷两朝知待如此其厚,陨身丧元,未足报塞,苟智力所及,岂敢有遗!会差知永兴军(永兴军:路名,治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以衰疾不任治剧,乞就冗官。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及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前后六任,仍听以书局自随,给之禄秩,不责职业。臣既无他事,得以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擿幽隐(抉擿(juétì):挖出,挑(tiǎo)出。),校计毫厘。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又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为《目录》三十卷。又参考群书,评其同异,俾归一途,为《考异》三十卷,合三百五十四卷。自治平开局,迨今始成,岁月淹久,其间抵牾,不敢自保,罪负之重,固无所逃。臣光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重念臣违离阙庭(阙庭:宫阙,此指朝廷。阙,古代宫殿前所立双柱。),十有五年,虽身处于外,区区之心,朝夕寤寐,何尝不在陛下之左右!顾以驽蹇(驽蹇(nújiǎn):低劣迟钝。驽,劣马。蹇,跛、迟缓。),无施而可,是以专事铅椠(铅椠(qiàn):均为古代用以书写的文具,此指文字著述。铅,铅粉笔;椠:木片。),用酬大恩,庶竭涓尘,少裨海岳。臣今骸骨癯瘁(癯(qú)瘁:瘦弱憔悴。癯,瘦。瘁:面色黄瘦。),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愿:老实。),以清闲之宴,时赐省览,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矜(jīn):注重,谨防。),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懋(mào):盛大。),跻无前之至治(跻(jī):升,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则臣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

谨奉表陈进以闻。臣光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讲评

本篇选自标点本《资治通鉴》卷末。这篇《进书表》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资治通鉴》最后修成时,与《资治通鉴》成书一同奏上。

自从司马迁开创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后,纪传体正史代有继作,到司马光时代,已经产生了17部正史,1500卷以上,又几乎都是采用班固《汉书》断代为史的体例,将一个朝代的历史,分述于纪、志、表、传等不同部分,卷帙既繁,叙事又不相连贯,对于一般士人读史造成很大的困难,于是出现史书多了,而“史学浸微”、“行将泯绝”的局面(刘恕《资治通鉴外纪》序)。这种情况引起作为一名史家的司马光的严重忧虑,于是他下决心“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为世人、为统治者提供一部主旨明确、简明实用的编年体通史。

司马光的史学实践,对于现代史学研究不无启示意义。历史学家或史学工作者,应该关心史学的社会价值,关心时代发展对史学的要求,关心“普通读者”读史、学史的需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扎实严谨的方法、生动雅致的史笔,撰写出更多有益于社会人生的历史著作。

司马光的经历还告诉我们,历史学是一项赋有理想、需要奉献精神的伟大事业。从治平三年(1066)受命编写《资治通鉴》,到元丰七年(1084)最终完成,他将自己从48岁到66岁的整整十九个年头,都投入到《资治通鉴》这部巨著的写作上,“研精极虑,穷竭所有”,长年不懈地从事写作,书成两年后病逝。表文中“臣之精力,尽于此书”,道出了他的肺腑之言,他作为历史学家所具备的高尚的责任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奉献精神,至今令人敬佩!表文最后,他真诚希望最高统治者对这部凝结着他一生心血和政治理想的史著能“时赐省览”,“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把国家治理好,让生民蒙受其福。在《资治通鉴》问世后的近千年间,历代王朝的统治者对此书无不重视有加,奉为治国的龟鉴。然而,昏君、乱主,代有其人。司马光曾说,“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看来史学“资治”功能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理想和努力,还取决于统治者的政治智识和切实的行动。

选文·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

古者国各有史以纪年书事,晋《乘》、楚《梼杌》虽不可复见(《乘》、《梼杌》(táowù):分别为晋国和楚国的史书名,见于《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春秋》经圣人笔削,周辙既东(周辙既东:指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宜臼由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沣河东岸镐京村附近)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市),重建周朝,即东周。),二百四十二年事昭如日星(二百四十二年事:《春秋》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计二百四十二年。)。秦灭诸侯,燔天下书(燔(fán):焚烧。),以国各有史,刺讥其先,疾之尤甚。《诗》、《书》所以复见者(见:即“现”,出现。),诸儒能藏之屋壁。诸国史记各藏诸其国,国灭而史从之,至汉时,独有《秦记》(《秦记》:记战国时秦国史事,已亡佚。)。

同类推荐
  •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又称《韦尔斯世界简史》)是英国著名作家H.G.威尔斯撰写的一部颇具特色的世界史,内容上溯人类文明的开端,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都有独到的叙述。对东方文化,包括儒家和道家,均有所涉及。威尔斯以作家身份著史,文采蔚然,因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 鹰扬三国

    鹰扬三国

    血与火的洗礼即将降临!战与乱的序曲已经奏响!潜伏在深渊之下的蛟龙,是为了等待时机,静候那翱翔天际的时刻!盘旋于云雾之间的雏鹰,是为了磨尖利爪,展现那雷霆一击的雄姿!一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大时代即将来临!留给后人的,将是数不尽、道不完的评述和追忆!
  • 镰刀锤子话风云

    镰刀锤子话风云

    本书以20世纪八十年历史进程脉络为文化背景,内容涉及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逸事,朴素,纯真,于细微中见精神
  • 喋血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喋血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暗角与拐点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暗角与拐点

    历史之所以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就是因为它留给我们不胜枚举的闪光点,以惊人的相似重现在历史大舞台上。这些或大或小的闪光点就是历史中风格迥异的暗角与拐点,它们至今仍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暗角是历史发展中的量变,拐点则是质变。高屋建瓴地审视历史,你就会发现:量变的能量可能很小,但日积月累之后,质变就会发生。于是,历史中的拐点总是伴随着国家的巨变,或发展、或灭亡。古人的生存轨迹无不证明着这些道理,也用亲身经历的暗角与拐点警示着后人。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个王朝覆亡,一代代帝王兴起,历史的暗角与拐点,就是盛衰往复的过程中最夺目、最令人深思的历史瞬间。
热门推荐
  • 识人用人管人

    识人用人管人

    如何察知人才的真才实学,如何让员工的知识能量得到最大的发挥,如何做到知人善任、各尽其才,如何用较简单的管理取得较大的绩效,如何驾驭员工、建立优秀的团队……这些问题都是错综复杂的,答案也不一丽足。关键是领导者要不断揣摩和总结。最终寻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识人·用人·管人(经典给力版)》借鉴了许多管理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力图从实际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洁明了的道理,阐述三大领导艺术的一般规律和知识,既有传统管理经验,也有与时俱进的领导技巧。从而为读者献上了一份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的大众读物,并期待大家在自己的实践中掌握要领、融会贯通,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促进自己的事业走向成功和辉煌。
  • 瓜坏,籽不坏

    瓜坏,籽不坏

    《瓜坏,籽不坏》所收作品,多为往事旧话。所涉猎的人物,有帝王将相,历史伟人,也有贩夫走卒,才子佳人,市井百姓。书中的故事,有些来自民间传说;有些借助于地方掌故;有些演绎了江湖段子;有些纯属于作者道听途说,做了艺术加工。但,每个故事都讲得妙趣横生,跌宕起伏,神乎其神!每个故事的背后,或正直或邪恶或清廉或贪婪或惊奇或趣然,皆不乏对生活哲理的探求与陈规陋俗的贬抑。作者以小说家的语言,把玩这些故事,其文字简约,笔法娴熟,开阖有度,节奏轻快,读来如品茶饮酒,颇具韵味。
  • 老人与海(海明威中短篇小说选)

    老人与海(海明威中短篇小说选)

    海明威的作品很多,我们这个选本,除了《老人与海》之外,还收录了另一篇“硬汉风格”作品《不败之人》,以及他的“意识流风格”代表作《乞力马扎罗的雪》,后者并不好读,但能够反映海明威文学风格的另一面。
  • 老公假正经

    老公假正经

    医院,来往的人,一个个无不是身边亲人陪伴,一个个温声絮语,好不融洽……施小小独自落寞的上前登记,快速的填好自己的姓名之后,又在后面的一栏上面填上了:孤儿。检查完毕。医生推了推鼻梁上那架大黑框眼镜,冷漠的说道:“毒素太重了,要尽快住院查看,怕是以后都没办法进行正常的夫妻生活了……”“没关系……”施小小扯了扯嘴皮子,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那会有生命危险吗……
  • 大神嫁到

    大神嫁到

    传说在情人谷躺尸的人,第一个救起自己的人就是自己的白马王子。钱晨赌注似的在那儿趟了三天三夜,为的是等那个人来救自己,结果谁都没有等来。她不知道这都是有人的蓄意阴谋。强强相遇,不是小白玩家和大神的网游爱情故事,他们一个强一个狠,如果有一个人最先妥协,永远是爱的深的那个,还好,他们彼此相爱。他们的爱情故事虽然没有一帆风顺,但是从来没有过误会的分离,他们的爱情虽然不是王子公主,但是却十分甜蜜,他们的爱情不乏第三者出现,他们总会强力出击,他们的爱情遭遇到阻挠,他们总是锲而不舍。
  • 玉颜局

    玉颜局

    大致内容是穿越来到宋末元初的一个商贾人家,作为这家人的侄女,寻找因果、寻求爱情、解析轮回、探求人生意义的一部多卷小说。小说将分骗子入宫记、逼婚重生记、智斗小三记、姐弟畸爱记等几部分卷故事来讲述小说的中心思想。第一卷故事流程穿越到大明成化年间的女子,误以为自己就是一个民间的女骗子,经过数个布局解套不小心进入皇宫,人生的意义在哪呢?爱情的根本又是什么呢?笔者以为世间讲究轮回因果,冒名顶替成为万妃,经历后宫里风雨,但一定要注意做人起码要学会谨慎和收敛,发现真正的万贵妃后,为了探求自己来到这里的根源,这就是轮回的概念。对于女主来说,见到家里的每个人的嘴脸,选择胡公子后却遭遇到异族攻击而城破,毕竟当你觉得自己风光无限的时候,自己也被二叔乐府城以保全名节为由吊死。再次重生在这个时代,化身为乐家里的庶女,本书讲述一个女子数次穿越古代,巧妙躲开亲事和各种纠葛。本部小说涵盖多种古言题材,掀开自己与爱情、男人们的溯源。与铁木真在城里偶遇,逃离开大城后,也许就将会是你最倒霉的时候,被高富帅的白丁诳进中都。她巧借令箭除掉陈记和金公子为嫣儿报仇,设计搞垮乐府城将娘亲素巧扶正;对于白丁与铁木真的爱情选择犹豫不决,为了幸福应该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生最为得意之时却未防住小人的加害而再次命丧黄泉。是笔者对于古言小说的一种尝试、或者叫创新。第二卷故事流程第三卷故事流程讲述女主变成一个没有家底、没有势力、没有样貌的三无普通女子,再同各方面都优于自己的小三争斗中,包括宫斗、宅斗、种田、攻心、阴谋、推理等各种方面的大杂烩,利用自身魅力,巧用计谋,一切结果都有其成因,取得尊严,然后摒弃渣男的故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凤凰涅槃之豪门女神医

    凤凰涅槃之豪门女神医

    她,上官筱膤,不过只是个普通人家的独女。家庭分裂,父母离婚,导致她离家出走,一脚踏错,却是走进了神奇的神农世界!五年后的强势归来,继承神农,成为神医,却带着那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不过是那被困于神农世界的魔界之主,一招错算,主仆契约已成,却是成了她的附属黑执事。从此唯她命是从,和她并肩在这个世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是不知是谁先动了心底的那根情弦;不知是谁先步步沦陷;不知是谁为她守候,为她浴血奋战,从而打开那颗冰封的心。。。。。。【诺诺还是个新人,不过诺诺保证文文不会弃坑,望亲们多多支持诺诺!】
  •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本书内容涉及供需关系、市场、经营、消费、宏观经济、国际贸易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概念,既是一本全面翔实的经济学知识普及读本,同时又是一本指导经济生活,科学实用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