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100000014

第14章 拓展:己意与平心的诠释之路(5)

怎样理解《论语》文本中的“三月不知肉味”,有伊川等人多种说法,而朱熹接受了谢良佐的观念。谢良佐、游酢属于程门“四先生”,尹焞也师事理学程颐;二程理学对孟子以意逆志命题的方法认同与范围扩展纳入了朱熹视野。从《诗》到《孟子》、《论语》的适用对象的扩展,朱熹是在解决文辞与文意距离的理解问题中接受这种诠释。所以他强调“以意逆志,而不以辞害焉”,展开文本理解;感受声文障碍,强调:“是以凡圣贤之言《诗》,主于声者少,而发其义者多。仲尼所谓‘思无邪’,孟子所谓‘以意逆志’者,诚以《诗》之所以作,本乎其志之所存,然后《诗》可得而言也。”

关注文辞问题,朱熹诠释以意逆志命题,这是赵岐诠释的延续,也是朱熹对他人论说的认同与接受。但朱熹在对《论语》文本分析中使用以意逆志命题,提出了己意、私意,开始关注理解中的新问题。

昨承喻及“知仁”之说,极荷开晓之详。然愚意终觉未安。来喻大抵专以自知自治为说,此诚是也。然圣人之言有近有远、有缓有急,《论语》一书言知仁处亦岂少耶?大抵读书须是虚心平气,优游玩味,徐观圣贤立言本意所向如何,然后随其远近浅深、轻重缓急而为之说。如孟子所谓“以意逆志”者,庶乎可以得之,若便以吾先入之说,横于胸次而驱率圣贤之言以从己意,设使义理可通,已涉私意穿凿而不免于郢书燕说之诮,况又义理窒碍,亦有所不可行者乎?

在此,朱熹认为胡大原知仁之说是“以自知自治为说”,“亦可谓非圣贤之本意而义理亦有不通矣”。因此,他强调“读书须是虚心平气,优游玩味,徐观圣贤立言本意所向如何,然后随其远近浅深、轻重缓急而为之说。如孟子所谓以意逆志者,庶乎可以得之”,反对“以吾先入之说,横于胸次而驱率圣贤之言以从己意”的私意穿凿。在这种观念中朱熹开始了其对以意逆志命题的新理解,并在淳熙四年(1177年)的《孟子集注》中完成以意逆志命题的独特注释。

文,字也。辞,语也。逆,迎也。《云汉》,大雅篇名也。孑,独立之貌。遗,脱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若但以其辞而已,则如云汉所言,是周之民真无遗种矣。惟以意逆之,则知作诗者之志在于忧旱,而非真无遗民也。

朱熹自称“《集注》乃《集义》之精髓”,“盖至其时,朱子乃始自信能直从孔孟阐孔孟,与以前之必从二程上窥孔孟者有不同”。从《论孟精义》引用程门论说到《论孟集注》直接注释,显示了朱熹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成熟、定型。

在《孟子集注》中,朱熹一方面把文-辞-志的关系统一为字-句-志,建立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局部与整体关系中解决文辞障碍问题。另一方面,把意-志关系解释为“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强调以意逆志方法中的“迎”、“迎取”内涵。因此,此种内涵的以意逆志是朱熹实现创造性运用的基础。《朱子语类》记载有8条引用与论说以意逆志命题。

问:“如先生所言,推求经义,将来到底还别有见处否?”曰:“若说如释氏之言有他心通,则无也。但只见得合如此尔。”再问:“所说‘寻求义理,仍须虚心观之’不知如何是虚心?”曰:“须退一步思量。”次日又问退一步思量之旨。曰:“从来不曾如此做工夫,后亦自难说。今人观书,先自立了意后方观,尽率古人语言入做自家意思中来。如此,只是推广得自家意思,如何见得古人意思!须得退步者,不要自作意思,只虚此心将古人语言放前面,看他意思倒杀向何处去。如此玩心,方可得古人意,有长进处。且如孟子说《诗》,要‘以意逆志,是为得之’。逆者,等待之谓也。如前途等待一人,未来时且须耐心等待,将来自有来时候。他未来,其心急切,又要进前寻求,却不是‘以意逆志’,是以意捉志也。如此,只是牵率古人言语,入做自家意中来,终无进益。”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某注云:“盖劳心以必求,不如逊志而自得。”思,是硬要自去做底;学,是依这本子去做,便要小着心,随顺个事理去做。而今人都是硬去做,要必得,所以更做不成。须是软着心,贴就它去做。孟子所谓“以意逆志”,极好。逆,是推迎它底意思。

“以意逆志”,此句最好。逆是前去追迎之之意,盖是将自家意思去前面等候诗人之志来。又曰:“谓如等人来相似。今日等不来,明日又等,须是等得来,方自然相合。不似而今人,便将意去捉志也。”

董仁叔问“以意逆志”。曰:“此是教人读书之法:自家虚心在这里,看他书道理如何来,自家便迎接将来。而今人读书,都是去捉他,不是逆志。”

董仁叔问“以意逆志”。曰:“是以自家意去张等他。譬如有一客来,自家去迎他。他来,则接之;不来,则已。若必去捉他来,则不可。”

问为学“逊志”、“以意逆志”之分。曰:“‘逊志’是小着这心,去顺那事理,自然见得出。‘逆志’是将自家底意去推迎等候他志,不似今人硬将此意去捉那志。”

曰:“观《诗》之法,且虚心熟读寻绎之,不要被旧说粘定,看得不活。……所谓‘以意逆志’者,逆,如迎待之意。若未得其志,只得待之。如‘需于酒食’之义。后人读《诗》,便要去捉将志来,以至束缚之。”

某尝说,自孔孟灭后,诸儒不子细读得圣人之书,晓得圣人之旨,只是自说他一副当道理。说得却好看,只是非圣人之意,硬将圣人经旨说从他道理上来。孟子说“以意逆志”者,以自家之意逆圣人之志。如人去路头迎接那人相似,或今日接着不定,明日接着不定,或那人来也不定,不来也不定,或更迟数日来也不定;如此方谓之“以意逆志”。今人读书,却不去等候迎接那人,只认硬赶捉那人来,更不由他情愿;又教它莫要做声,待我与你说道理。圣贤已死,它看你如何说,他又不会出来与你争,只是非圣贤之意。他本要自说他一样道理,又恐不见信于人。偶然窥见圣人说处与己意合,便从头如此解将去,更不子细虚心,看圣人所说是如何。正如人贩私盐,担私货,恐人捉他,须用求得官员一两封书,并掩头行引,方敢过场务,偷免税钱。今之学者正是如此,只是将圣人经书拖带印证己之所说而已,何尝真实得圣人之意?却是说得新奇巧妙,可以欺惑人,只是非圣人之意。此无他,患在于不子细读圣人之书。人若能虚心下意,自莫生意见,只将圣人书玩味读诵,少间意思自从正文中迸出来,不待安排,不待杜撰,如此方谓之善读书。

朱熹在求经义、观诗、读书等论题中提倡以意逆志;在论思与学中提出与捉志相对、与逊志相通的以意逆志。在朱熹的思想结构与话语体系中,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显示的核心论题是读书之法。

《朱子语类》中不仅有“读书法”的论题,并记载了朱熹诠释以意逆志命题为“此是教人读书之法:自家虚心在这里,看他书道理如何来,自家便迎接将来。而今人读书,都是去捉他,不是逆志”,而且其关于读书法的圣书态度、专心与静心、虚心与耐心、退一步等等论说,显示的就是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内涵。

某尝见人云:“大凡心不公底人,读书不得。”今看来,是如此。如解说圣经,一向都不有自家身己,全然虚心,只把他道理自看其是非。恁地看文字,犹更自有牵于旧习,失点检处。全然把一己私意去看圣贤之书,如何看得出!

凡读书,先须晓得他底言词了,然后看其说于理当否。当于理则是,背于理则非。今人多是心下先有一个意思了,却将他人说话来说自家底意思;其有不合者,则硬穿凿之使合。

与孟子以意逆志命题的提出、赵岐“斯言欲使后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于说《诗》也”的诠释相比较,朱熹明确在读书解经的论题中诠释以意逆志命题,拓展其语义空间。读书在朱熹视野中就是读经:“今读书紧要,是要看圣人教人做工夫处是如何。”适用于《诗》之经书的“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在朱熹的视野中自然扩展到适用所有经书:“孟子说‘以意逆志’者,以自家之意逆圣人之志。”其读书论题完成了经学视野中以意逆志命题适用范围的最大扩展,建构了经学视野中以意逆志命题读书解经法则的最高价值。

在朱熹的思想结构与话语体系中,其以意逆志读书之法显示的诠释思想是平心以待。朱熹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强调的“迎”、“等待”、“迎接”、“推迎等候”、“虚心”、“耐心”、“退一步”等词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平心以待。平心以待是宋代理学立场生成的诠释观念,也是朱熹论说读书的关键术语,更是与朱熹心统性情的思想结构紧密相关的核心概念。

观书,当平心以观之。大抵看书不可穿凿,看从分明处,不可寻从隐僻处去。圣贤之言,多是与人说话。若是峣崎,却教当时人如何晓。

一章而众说丛然,若不平心明目,自有主张断入一说,则必无众说皆是之理。

今须是从头平心读那书,许多训诂名物度数,一一去理会。

所谓平心者,非直使甲操乙之见、乙守甲之说也,亦非谓都不论事之是非也,但欲两家姑暂置其是己非彼之意,然后可以据事论理,而终得是非之实。

大抵看道理,要得宽平广博,平心去理会。

平心以待是宋代理学立场生成的诠释观念;但与宋代主流在平心以待的观念基础上诠释以意逆志命题不同,朱熹不仅是在这种观念上诠释以意逆志命题,而且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本身的语义扩展呈现出这种观念。也就是说,朱熹是从文字中出来的,而不是仅仅从外来观念附加于命题的。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以逆字解释为特色,注重命题形式的语义激发,显示出与张九成、张栻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相比更明显与突出的依经立义的经学特征。

以意逆志者,谓以其意之见于辞者,而逆夫其志之存于中者。如此则其大指可得也。

孟子乃解此诗为叹独劳而言非为父子而言也。因又使学者先当明天下之理,然后以理探诗人之意。是穷理在前,明诗在后。深明天下之理然后可以识诗人之意,故有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之说。……倘非深明天下之理而以意逆志,则夫探章摘句据语求是之徒将倒行逆施矣。

立足于同样的时代观念,张九成、张栻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显示了从理学观念立场对孟子思想的重建,而忽视对其命题语义的注疏。“对作品更好的解释,不是对问题更好的讨论。前者是学术史的,后者的价值则表现在思想史或哲学史上。虽然,这种区分只是在理想类型的意义上才能进行,但是,在两极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既是思想创作的动力,也是经典发挥影响的条件。因为过分限制解释的余地,经典便不能成为思想灵感的源泉;而解释可以任意进行,经典成为玩偶,同样会丧失其固有的魅力。”朱熹显示了从以意逆志命题形式本身呈现诠释观念,把意私志公的时代观念与以意逆志的命题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他不是在命题之外设定义理,而是让义理从文字中流出。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是其“以自己之意迎取圣人之志”观念的最佳实践。在朱熹视野中,言词解释、本义追求与义理建构的追求是高度一致的。

是以圣人设教,使人默识此心之灵,而存之于端庄静一之中,以为穷理之本;使人知有众理之妙,而穷之于学问思辨之际,以致尽心之功。巨细相涵,动静交养,初未尝有内外精粗之择,及其真积力久,而豁然贯通焉,则亦有以知其浑然一致,而果无内外精粗之可言矣。今必以是为浅近支离,而欲藏形匿景,别为一种幽深恍惚、艰难阻绝之论,务使学者莽然措其心于文字言论之外,而曰道必如此然后可以得之,则是近世佛学诐淫邪遁之尤者,而欲移之以乱古人明德新民之实学,其亦误矣。

圣贤之言已是明白真实,说尽道理,读者但能虚心一意,循序致详,使其句内无一字之不通,则其道理无一毫之不察矣。切不可为人大言相诳,如九方皋相马之说者,而妄意驰逐于言语之外也。

又见得前贤读书穷理,非不精诣,而于平常文义却有牵强费力处。此犹是心有未虚,气有未平,而欲速之意胜也,可不戒哉!可不戒哉!

与孟子以意逆志命题形式以及汉代赵岐、宋代张九成等人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相比较,朱熹以意逆志命题诠释显示了在新的论题中拓展命题意义空间。其拓展了命题“以自己之意迎取圣人之志”语义,建构了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读书法。

二、以意逆志读书法与儒学

朱熹为何拓展“以自己之意迎取圣人之志”的以意逆志命题语义,建构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读书法?

首先,朱熹以语义拓展的方式诠释以意逆志命题是经学思想与经学形式的一种延续。孟子圣人化与《孟子》经典化地位的确立,使朱熹诠释孟子以意逆志命题作为读书法,完成了经学视野中适用范围的最大扩展与诠释法则的最高价值确立。这种语义拓展在观念与形式上的经学特征与赵岐以意逆志命题诠释一致。朱熹语义扩展显示平心以待的理解思想,是意私志公时代观念的产物;其以意逆志命题诠释的理学特征与张九成等理学家的诠释一致,是在理本体的视野中诠释孟子命题。进一步看,朱熹诠释以意逆志命题建构读书之法的论题,则受到了宋代佑文的政治背景,书院教育发展兴盛以及道统建构、文人阶层壮大等文化背景的影响。

无论是意私志公的观念,还是读书法的论题,都是时代的产物。整体上看,以意逆志读书是朱熹在其时代背景与知识谱系中所作的一种应对。但在现实语境与知识谱系中,朱熹之所以拓展“以自己之意迎取圣人之志”的语义,建构平心以待的以意逆志读书法,源于其儒学主题的建构。也就是说,朱熹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与知识谱系中,沿着儒学的内在理路建构以意逆志读书法。读书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现象,“在理学家中,正式明白主张教人读书,却只有朱子一个”。因为读书在朱熹的观念中意义重大。“朱子教人读书同时即是一种涵养,同时亦即是一种践履。朱子教人读书,乃是理学家修养心性一种最高境界,同时亦即是普通读书人一个最平坦的读书大道。”

朱熹以意逆志读书法诠释是其自身问题的展开,是其格物致知方法建构的组成部分。“读书是格物一事”,“若由吾儒之说,则读书而原其得失,应事而察其是非,乃所以为致知格物之事”。

“格物致知”始见于《大学》,原是作为道德伦理修养的命题。宋代理学家才把“格物致知”从原来的伦理道德修养中分离出来,赋予认识论的意义。朱熹作《大学格物补传》详细阐释了其格物致知的观念: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朱熹格物致知论把知识之追寻奉为心学主要工夫,就理学家一般意见言,其所重之理,尤在心性方面。心性之理,则贵反求自得。朱子不然,认为内外本末,须一以贯之,精粗具到,统体兼尽。此为朱子在一般理学思想中之最独特亦最伟大处。故朱子不仅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实欲自此开出理学之新趋。

同类推荐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创业之旅

    创业之旅

    萧梦龙一个农村出来二流的中专生,毕业由于改革的潮流只有自谋出路,正当他以为自己事业有些起色的时候,家庭发生巨变,让他颓废的回到了老家,这个时候他意识到了金钱的重要,于是又一头扎进了城市,开始了他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创业。同一时刻一个七十年代后期的小有成就的百万富翁因为投资失败和他一起走上了创业道路。这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但是他没有放弃!
  •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一个网名叫做“痞子蔡”的男孩与一位网名叫做“轻舞飞扬”的女孩的网恋故事。两人由网上相识、相恋,却在彼此感情日深的时候,痞子蔡忽然得知轻舞飞扬患了绝症。她终于离去。而这病情轻舞飞扬是早已得知的,她预先在网络的bolg上留下了与痞子蔡相识以来的日记,记录下对他的点点滴滴,让痞子蔡去读,去回忆。这部小说的语言非常之诙谐幽默,而情节又是非常之伤感,尤其是结局,这就造就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味道。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无上魔神

    无上魔神

    一个心中藏怨,一个腹中匿恨,因为怨恨他们走到一起。一个是五运天人,扰动人间界的血雨腥风,一个是上古兵主,妖气震动天地二界。八十一柄神兵带起浩荡妖气。炎黄二帝携带众仙神绝地反击,三界将再次陷入为炼狱。神魔起,天地动。浩劫至,枭雄现。九天十地风起云涌……
  • 修罗将军本无心

    修罗将军本无心

    要问皇城中最著名的是谁,那莫过于蓝家的废材花痴女蓝戎尘,年仅七岁的废材花痴,成为皇城中人不耻的对象;七年之后皇城中最著名的是谁?依旧是蓝戎尘,只是冠上了一个修罗将军的称号,让人们不寒而栗的名字充斥整个时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宁惹地府死阎王,不惹笑面活修罗。
  • 总裁的惩罚游戏

    总裁的惩罚游戏

    简介:我只想过正常的生活,简单平凡,恋爱结婚生子。。。直到,在一个堕落的晚上,我向撒旦交付了自己的身体,随着出现三个命运与我纠缠的男人,我的生活天翻地覆。池氏公司冷魅总裁池漠风,生着天使的面孔,却有着恶魔的本质。“没有女人可以逃出我的掌心,包括你,只要我想要的女人,就一定能得到。”这是他的自信。“你以後不许再和那个人有来往,听到没有!马上给我跟他断绝关系!不准你跟其他人不清不楚,你是我的……”这是他的霸道。莫耀风,地产界的领军人物,池漠风的姐夫,成熟英俊,待人谦和有礼,却又非和蔼可亲。“为什么总是让我看到流泪的你?许然,可以到我身边来吗?我会给你一切,你想要的。”“知道为什么你能吸引我吗?只是因为你身上偶尔散发出来的无助气质,让人想狠狠拥你入怀,莫名想要保护你。”“我不介意你的过去,有将来就够了。”凌熠煊,高官子弟,家世神秘,长着一张漂亮的脸,却有着极其任性的性格,与阴晴不定的脾气。“许然,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你吗?因为你身上没有钱味。”“对我好的女人很多,对我差的就只有你一个,可我偏偏就喜欢你,我一定是疯了。”“就算暂时得到你,我也会快乐的。”此文,痕儿悲催的发现,还是慢热,看文的亲们,需要一点点的耐心,相信会很精彩的。还有,没有留言,没有收藏,没有票票,痕儿很伤心。。。很伤心。同时,推荐好友一本书,《夫君十个不算多》轻松又搞笑的哦!再推一部后妃的新文,精彩的都市现代文哦!《奢爱》痕儿的新文,望亲们多来踩踩,《总裁的豪夺妻》
  • 盛宠大牌千金

    盛宠大牌千金

    第一次见面,他开着拉风的悍马勇士,溅了了她一身脏泥。本以为良心发现,可最后,他却丢给她一个滚字。从此,冷面战神,成了她口中的“疯狗”。再次,她怎么都没想到,他居然成了她相亲的对象!于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可到最后,居然还整出了“二女争一夫”的八卦头条。但是,她怎么都想不到,就这么一个冷面阎王似的男人,怎么就对她展开了爱情攻势,完全偏离了他以往的作风。继而,她的生活波澜起伏,被暗杀都成为了寻常小事,再没了之前的风平浪静。☆●☆卓婉觉得,她这辈子除了付以然都不会再喜欢别人,可是,三年的等待、努力与付出,到最后通通都变成了一个笑话。男朋友三年后归来跟别的女人订了婚,本以为跟自己不可能在一起的男人却对她上演各种浓情蜜意!好不容易接受现实决定重新开始,丫的!这又是什么狗血的剧情?……三年后,当红色玫瑰再度归来,身后,赫然跟着两只小拖油瓶。傲娇的女人被重新整编入伍,华丽转身之后,竟然一反常态……贯彻甭管是妖的、媚的、御姐的、萝莉的、撒娇的、不要脸的,只要是能将穆斯尘的心抓住的,那就是正确的基本原则,某个女人展开了疯狂的倒追行动。等等!不是说不接受她么?那么每天把她摁倒在首长办公室的男人,到底是谁?!【片段一】他说,“我们在一起吧。”她答,“做梦呢吧,我有男朋友!”他继续说,“我们结婚吧。”她再回答,“我男朋友对我很好,我没理由现在劈腿。”他凑近了她,“我知道他在几年前事故了,那场国际反恐行动,没有回来,就证明活的几率小之又小,你别自欺欺人了。”她咬咬牙,狠瞪他,“怎么着,我就相信他没有离开,即便他真的不在了——”微微拉长了语调,她气死人不偿命,“你,也没戏!”【片段二】某人义愤填膺,气喘吁吁的一把推开首长办公室的大门,怒瞪着办公桌前的男人。“穆斯尘!我有权控告你虐待我手底下的兵!”他勾唇,轻启薄唇,“哦?都是新兵,何来你手底下之说?”暗暗咬牙,她的气势立马被扑灭了大半儿,“他们好歹原来也在我手底下做事儿了,你变相儿体罚是什么意思!”他知道,其实是她累的受不住了。站起身,慢慢的走到她身边,将她逼到桌子边儿上,然后俯下头,在她耳边轻咬一下。“那你说,我应该怎么做?”浑身一个颤栗,她瞪大眼珠子狠狠的喘了一口气,“穆斯尘!我在跟你说正经事儿!”“我也在跟你办正经事儿……”
  • 头发

    头发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十方天帝

    十方天帝

    最后纪元混沌海中,三千宇宙跟无极深渊激战不休。混沌海内,群星璀璨,永恒不灭。一切都只为最终超脱!黑洞吞万物开天辟地,大夏天庭,万界独尊唯有证就混沌主宰,一座鼎镇压八荒六合。,一把剑横扫九天十地,筚路蓝缕,天骄如云。人族天帝萧章自微末崛起,方能长生不死,超越道主,震古烁今。混沌湮灭劫毁天灭地,让天地万物重归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