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100000059

第59章 九变篇(4)

“有所不击”是为了“有所击”。不击的是不影响战争的整体目标,可打可不打之敌;而击的是敌军的要害,歼灭必须歼灭的敌人。孙子说:“兵以诈立,以利动”(《军争篇》)这是兵家运用“军有所不击”谋略的关键。在充满诡诈的战场,兵家只有从战争全局和战略目标出发,灵活用兵,趋利避害,主动放弃可打可不打之敌,才能集中力量打击敌人主要目标,从根本上影响战争进程。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匈奴冒顿单于带领40万人马,攻打晋阳。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抗击来犯之敌。匈奴见状,佯装败北,引诱汉军追击。刘邦派去侦察的人回来报告说:“匈奴的部下,大多是老弱残兵,实在不堪一击。”大臣刘敬不同意这种估计,认为这是匈奴施的“示弱之计”,千万不可追击。但刘邦轻敌,生怕放跑了匈奴,就急急带了一队骑兵,孤军深入追了上去。岂知刚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就遭到匈奴40万大军的围攻。这时刘邦才知中计,率军拼死杀出一条血路,退至平城的白登山上,被匈奴兵团团围住,陷入了绝境。这是刘邦不懂得“军有所不击”盲目轻敌所致。后来多亏谋臣陈平设计用黄金珠宝行贿匈奴王后,并以美人计使匈奴网开一面,才得以生还。

战场上的“军有所不击”,不仅仅对“佯北”的“饵兵”不可攻击,还包括出于战略上的需要,对有些能够击败的敌军,也暂不要去打击它。毛泽东在平津战役中,对张家口、新保安等地的国民党军队采取“围而不打”的方针,就是成功运用“军有所不击”的范例。

1948年11月,在华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已成惊弓之鸟。当时辽沈战役刚结束,淮海战役正激烈展开,蒋介石手中唯有华北部队可作机动的兵力。蒋介石见全国战局不妙,已作了收缩退兵的准备,企图用华北集团一方面阻止我军南下,另一方面退守华东,扼守长江天险。为了不让敌人逃跑,毛泽东命令我东北人民解放军于辽沈战役结束后快速入关,配合我华北部队,出敌不意将华北之敌实施战略包围。又命令我军在两星期内对张家口、新保安敌人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方针,同时,毛泽东又令华东战场我军对杜聿明集团残部暂不作最后歼灭的部署,这样就可以稳住敌军,完成对华北敌军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使华北敌人陷入收不拢、逃无路的绝境。战役发展完全和毛泽东所预料的那样。我军先是将敌人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塘沽、新保安、张家口五个孤立据点,截住其西窜或南逃的通路。而后“各个击破”,攻克新保安,解放天津,又兵临北平,迫使傅作义将军率部投诚,和平解放北平。至此平津战役结束,我军消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解放华北地区。

毛泽东巧妙运用“军有所不击”的方针,对张家口等地的敌军“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对杜聿明集团残部又延缓最后歼灭的部署,从而稳住了华北敌军,为最后歼灭和和平改编华北敌军打下了良好基础,真是棋高一着,匠心独运,将孙子“军有所不击”谋略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城有所不攻”是孙子在《九变篇》中提出的兵家应变的又一谋略。什么样的城邑不一定要攻占呢?汉简《孙子兵法》佚文有详细解释:“城之所不攻者,曰:计力足以拔之,拔之而不及利于前,得之而后弗能守。……及于前,利得而城自降,利不得而不为害于后。若此者,城虽可攻,弗攻也。”大意是说,不一定要攻占的城市是:估计我方实力足以破之,但破城以后对前进并没有好处;占领后又难以坚守(这类城市攻之无益)……若将部队开到它的前方就可以造成有利的态势,敌人会自动投降,即使形势不利,也不会危及我方的安全,对这样的城邑虽可攻取,也不要去攻占。可见,“城有所不攻”主要是从整体的战略考虑,不能见城就攻。有些城池,可能是敌人引诱我方的陷阱;有些城邑,防守严密,兵力雄厚,又据险关,难以攻占。还有一些城市即便能够将它攻克,但考虑到取之无大益,甚至有大害;弃之无大害,甚至有大利,就不如先搁置一边,暂不攻占。总之,“城有所不攻”的核心,其一是避开敌方陷阱和锐兵之势,攻其兵寡势弱之所,乘势取胜;其二是放弃不影响战略目标,取之无大益,弃之无大害之城寨,集中兵力攻克敌要害之所。

有所不攻是为了有所进攻,兵家用兵在瞬息多变战场,只有懂得应变智谋,因时、因地、因敌、因势而变,才能巧谋制敌,克敌制胜。

“地有所不争”也是孙子提出的兵家应变谋略。兵家用兵,谁都想占地夺城,扩大领区,这样物质、人力都得到了补充。然而,有些地区地旷人稀,资源贫乏,军队占领了又难以生存;有些地区不属于战略要地,对此类地区的攻击,既不能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又难以牵制敌人行动,反而使自己陷于被动;也有一些地区,敌军设防严密又有所戒备,我方难以与之正面交锋。所有此类地域,都应避免正面进攻,属于“地有所不争”之列。

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刘备、孙权为谋取荆州,上演了一场龙虎斗。先是赤壁之战后,东吴的周瑜想乘胜北进,攻取南郡、荆州,岂料吴、魏双方引起一场激战,刘备乘虚而入,兵不血刃巧夺南郡、荆州等地。为争夺荆州,孙权与周瑜又施美人计,以招亲名义欲把刘备骗至东吴幽禁,以换取荆州。可刘备、孔明早有准备,将计就计,使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当时孙权想兴兵进攻刘备,谋士张昭劝道:“主公如忍不住一时之忿,与刘备互相残杀,曹操会乘虚而入。不如我们派人到许都,推荐刘备为荆州牧,曹操以为我们两家团结,不敢贸然攻打东吴。之后,再用反间计,让刘备与曹操互相讨伐,我们坐收渔翁之利,荆州就有可能为我们所得。”孙权深以为然,派华歆带奏表前往许都。

曹操见了华歆后,听说刘备已攻占荆州,一时惊慌失措。其部属程昱看穿了孙权的用意,向曹操献策道:“丞相可施离间计,向兵帝推荐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并留华歆于朝廷重用。这样孙权为得到南郡、江夏,定会兴兵讨伐刘备,孙、刘火并,我们可乘虚谋利,将他们各个击破。”曹操依计行事,孙权、周瑜为争荆州果真与刘备兴兵征战,自此,刘、孙在赤壁之战中形成的联盟破裂,魏、蜀、吴陷入混战之中。

在这场争抢荆州的混战中,曹操棋高一着,破坏了蜀、吴联盟,可见即使如荆州等战略要地的争夺,也应审时度势,服从于更高的战略利益。

君命有所不受

君命有所不受。

《孙子兵法·九变篇》

将帅在前方挥师搏杀,其用兵布阵却受制于远在千里之遥的君主,而古代交通与通讯工具又十分落后,君主的命令往往与战场形势不符,结果难免导致兵败。所以,孙武明确提出了“君命有所不受”的观点,认为带兵将帅在作战时必须要有充分的指挥权,这种指挥权应相对独立,不应受到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干扰。

显然,孙武并不是一味主张抵制君主的命令,因为将帅是受命于国君组建军队出征的,应该听从国君命令。但是,如果君令不符合战场上的形势,将帅就不能盲目地执行。按照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四变》解释:“君令有所不行者,君令有反此四变(指以上途有所不由等)者,则弗行也。”可见,孙子所言“君令有所不受”是有条件的,这条件如他本人概括的“战道必胜,主曰无胜,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地形篇》)

要做到“君命有所不受”,必须具备三条:第一,将帅要具备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要能应敌变化,明白什么样的道路不能走,什么样的敌人不能打,哪些城池不一定要攻,哪些地方不一定要争。也就是说,要懂得战争规律,这样才能区分君命与战情是否相符,才能根据战情,通权达变,“君命有所不受”。第二,将帅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只要对战争全局有利,就要敢于违抗君命,不怕承担责任,即使招致杀身之祸也无所畏惧。孙子说,将帅必须“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地形篇》)第三,“君命有所不受”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君主在军事上的瞎指挥。这种瞎指挥有三种表现:“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谋攻篇》)如果君主不乱指挥,君与将的关系就不应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依辅,也就不必“君命有所不受”了。

战场上形势瞬息多变,善于因势利导的兵家,对于君命,需要针对战场上的具体情况,决定“受命”还是“有所不受”。

公元227年,魏国新城太守孟达秘密联结蜀吴谋反。屯军于宛城的司马懿获悉后决定平叛。按规定,司马懿发兵需上报远在洛阳的魏主奏准,但这样一来需半个多月,贻误战机。于是司马懿违抗君命,先斩后奏,用8天时间赶了1000多里,等魏主获悉孟达反叛的消息,司马懿已攻克了新城。

同类推荐
  • 军用直升机科技知识(下)(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直升机科技知识(下)(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
  • 兵王之王

    兵王之王

    我笑看鲜血,我疯狂不屈;脊骨为国而生,热血为国流淌。我为战斗而生,我是兵王之王。
  • 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下)

    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转折点。苏德战场上规模空前的决定性会战。苏德战场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 特种兵归来之铁骨军魂

    特种兵归来之铁骨军魂

    在经历生离死别后,植物人唐心怡终于醒了,为了爱人逐渐颓废的兵王何晨光也因此回来了,两人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同时,唐心怡的醒来也唤醒了何晨光的斗志,一代兵王也逐渐成熟起来了,在以后的作战任务中也越战越勇,尽显军人的铁骨军魂,若干年后何晨光之子何晨心也毅然参军,之后进入特种部队,一代更比一代强。
  • 中国海权

    中国海权

    东海争端的悬而未决,钓鱼岛主权的严重受损,南海局势的暗潮涌动,几乎中国的每一寸海疆都面临着危机。还有索马里海盗对中国商船的袭击,又从另一个方面对如何保障国家利益的海上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本书以职业军人的激情、敏感和冷静的战略思考,从以往海洋带给我们的辉煌过去和近代劫难开始,从地缘政治、民族生存和资源困境等多方因素阐述了海疆、海洋、海权对于我们这个十三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有着怎样至关重要的意义。
热门推荐
  • 捡来的狐妖小兽

    捡来的狐妖小兽

    人妖殊途,OH,NO!某女为人,某男为妖,却被月老不小心牵错线……不小心掉到地球上妖力尽失的狐妖,被某糊涂女当作狗狗捡回去圈养……圈养过程爆笑温馨!宠而不腻……可能会有人兽戏份,亲们知道的,因为某只小妖不肯一直变成人形……囧!【宠溺篇】“如果有那么一天……你绝对是栽在鸡肉上面的!”凤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抓住了童千丸,“蛋蛋,我说过,你是斗不过我滴,哇哈哈哈!”“呜呜呜……”童千丸在凤瑶的手中用力挣扎起来,却硬是挣不脱,喉咙里发出悲哀的低鸣,他怎么就相信了这个女人呢,他怎么就相信她了呢,他怎么就这么嘴馋呢!凤瑶牢牢地抱着他,捧到眼前一顿乱亲,嗯嘛嗯嘛嗯嘛!【超萌篇】童千丸(可爱):人家真的很想吃饭饭啊。凤瑶:……童千丸,你别学小孩说话行不,几百岁了,再嗲也不可爱啊!童千丸(对手指):可是……可是,不是你叫我学人怎么说话的嘛!凤瑶(翻白眼):我叫你学大人,学大人懂不懂!对手指,吃饭饭,你以为你还小啊!童千丸(委曲):你好凶……凤瑶(泄气):我……只是有点抓狂而已。【吃醋篇】童千丸拦住凤瑶:“不可以买这个。”“为什么?”“因为你的眼里只有我,你打扮也只能打扮我。”凤瑶眼睛直抽:“这只是装饰圣诞树的彩条而已。”“难道你不是想要抱着它睡觉吗?你欲求不满的时候都是抱着我的!你抱着它,这怎么可以!又冷又硬,一点也不舒服!”特别推荐此文的情侣文,小怪亲的《捡来的极品总裁》笔笔是被小怪亲拖出去XXOO了几番,才硬着头皮写了这篇情侣文,此文为都市小说带点玄幻,希望亲们喜欢!多多收藏哦!推荐好友文:厚脸皮笔笔的《夫君欺上身》漫觞的《市长小妻未成年》亦弈变的《重生之极品间谍》浅草喵的《妖孽不够了》
  • 龙域

    龙域

    《龙域》已经全本,敬请阅读新书《卓越》 豪门翘楚,天润富泽,紫虚真龙,其域之主;可惜福祸相依,造成十年白痴,却也得悟禅佛道境,修至大成;可他却愿做众生一员,但事与愿违,家族生意、权贵阀门、世家侠隐,无不一一粉墨登场,更有指腹为婚,天才老婆,他这个昔日的白痴,世人眼中的傻子,将如何面对?一次偶然,一次老土,惹艳上身,天之娇女,缠龙之凤,两女交相辉映,他又将如何面对? 正所谓:“我欲平凡龙不欲,龙之翱翔我乘风。”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诡案宓闻

    诡案宓闻

    一个生活在村庄里的放羊小青年,竟然跟失踪多年的国家至宝有关。国宝追查组的诗,诗穷追不舍,却因此牵扯出二十年前的大秘密……
  • 诗词丛谈(马乃骝诗文集)

    诗词丛谈(马乃骝诗文集)

    卷一、诗词是非谈:凡所见谈古诗之曲解者,即予以辨析,如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有辱贫农之作,说《绝句》“两个黄鹂”是“断缯裂帛,互不联属”,说《江南逢李龟年》诗是伪作,皆一一考证,予以正误。
  • 魔女全无敌:凤斗乾坤

    魔女全无敌:凤斗乾坤

    落嫣然是上古门派的绝世天才弟子,武功法术超群,几乎无敌天下,授命前往异世追寻上古异宝混沌珠!到达天元大陆,风云涌动,轰动天下!魔族、妖族人类各族暗流汹涌,且看嫣然如何惊艳天下,凤斗乾坤!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要我们天天在一起

    我要我们天天在一起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