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100000038

第38章 军形篇(3)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孙子兵法·军形篇》

孙子说:“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算不上最高明;通过激烈交战而取得胜利,世人普遍称赞,也不能算是最高明的。这就像举起秋毫算不上大力士,看得清日月算不上明眼人,听得见雷响算不上耳聪一样。古代所谓善于打仗者,都是指那些在容易取胜的条件下战胜敌人的人。所以,那时善于打仗的人虽打了胜仗,却没有智谋的名声,也没有勇猛的武功,所以他们取胜又不出现任何差错,原因在于措施是放在必胜的基础上的,是战胜那些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

孙子在《军形篇》中对于战争中的攻防与胜负曾作过精彩的论述:采取防御能保存自己,但要取胜还要看怎样战胜敌人,即“可胜在敌”。防御只是自保的作战形式,要取胜就要进攻,所谓“可胜者攻也”。那么,怎么进攻呢?孙子在此提出了“胜于易胜”的观点。他说,能正确预见到战争的胜利,能够打胜仗,这当然也是好的,但不能算最好的。孙子心目中的“善战者”,是“胜于易胜”。就是说,要对容易取胜的敌人和在敌人容易被战胜的时刻取胜,也就是说,要在完全有把握取得“全胜”的情况下取胜,才真正是“善战者”。

胜于难胜,其智易彰,其名易扬,也容易得到世人的喝彩。但孙子的见解却高人一筹。他认为“无智名,无勇功”的“胜于易胜”才是善战者,才是应该倡导的。因为这样的“善战者”,事先已有周密的考虑,正确的判断,妥善的部署,正确的措施,所以他的胜利看起来容易,其实这种表面未见智勇的易胜者,恰恰是智勇超群,是大智大勇。

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胡宗南集团共34个旅25万人,向我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企图消灭我中央机关和西北野战军。

当时,我军只有2万余人,面对强敌,我军在毛泽东、彭德怀的指挥下,采用“蘑菇战术”,使敌疲于奔命,我军再集中兵力,“胜于易胜”,各个歼灭。

首战青化砭。我军先以一个营的兵力诱敌北上安塞,等敌主力向安塞追击后,我军集中6个旅在青化砭设下包围圈,仅用一个多小时,将敌三十一旅歼灭。

次战羊马河。胡宗南发现三十一旅被歼,急忙令敌军主力由安塞掉头东进。我军主力向西转移至蟠龙休整,仅以一个旅兵力牵制敌人在陕北高原兜圈子,15天内武装游行200公里,把肥的拖瘦,瘦的拖垮。我军见战机来临,以两个旅阻敌9个旅,集中4个旅的兵力,在羊马河一带将敌第一三五旅一举围歼。

三战蟠龙镇。羊马河之战后,胡宗南误以为我军准备东渡黄河,率军北犯绥德。我军又以小部分兵力诱敌北进,乘蟠龙守敌孤立无援之时,集中4个旅围攻蟠龙,全歼守敌第一六七旅。

陕北“三战三捷”。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我军采用声东击西战术,巧妙调动敌人,然后集中兵力,胜于易胜者,在局部上各个击破,共歼敌1.4万余人,粉碎了蒋介石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这次胜利还告诉我们,在运用“胜于易胜”谋略时,要把握两点。一是选用适当战术,造成易胜之敌。胡宗南进攻陕北时,气势汹汹,兵力集中。我军利用敌气盛骄狂、急欲决战的心理,以小部兵力示弱诱敌,调虎离山,而后在青化砭一举歼敌一部。次战,我军先是声东击西,指挥敌军大游行,而后在羊马河捕捉住歼敌战机。所以歼敌战术要根据敌情、我情、天时、地形等条件灵活运用。二是选准易胜的对手。所谓易胜之敌,一般是指疲劳、饥饿、骄狂、孤立之敌,但还要具体比较,在易胜者中选择更弱者。陕北三战,我都以数倍于敌兵力歼敌一个旅,每战选择的都是孤立之敌,我有绝对把握一举全歼。可见,我军在运用“胜于易胜”谋略时,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胜于易胜”在战场上被兵家推为制胜之要,而在经济领域,如果能巧妙运用这一谋略,也同样能大获成功。

香港头号船王华人包玉刚,1956年他只有一艘商船。次年埃以战争爆发,由于苏伊士运河关闭,造成货物积压。别人劝他趁此良机大捞一把,但包玉刚仔细分析了形势,为了避免与西方船主直接竞争,把船运事业仍然放在东南亚的货运上。结果,埃以休战后,西方大批商船无事可干,还要花大量费用进行维修。相反,由于包玉刚立足于东南亚,占有天时地利,很快成为世界船王。

善于选择一个“胜于易胜”的目标,避开强劲有力的对手,是包玉刚成功的主要方面。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有不少中小企业,从小处着手,选择一条“人无我有”、“胜于易胜”的经营之道,拾遗补缺,而使事业得到发展。有一位西欧地毯商人,来到阿拉伯国家后,发现许多虔诚的穆斯林教徒每日都要定时祈祷。他们在祈祷时,一定要跪拜于地毯上,且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面向圣城麦加。根据这个特点,这位商人将扁平的指南针巧妙地嵌在地毯上。指南针指的不是正南或正北,而是不论在哪里,都可以准确地指向麦加城。就因为这个小小的指南针,这种地毯一上市,就成了抢手货。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孙子兵法·军形篇》

战争一爆发,交战双方先要确定是主动进攻还是积极防御。怎么来确定这一点呢?孙武认为主要依据双方的军事实力。因此,他在《军形篇》中提出“守则不足,攻则有余”的谋略。孙武说:要使自己不被战胜,靠的是防御;要战胜敌人,就必须进攻。我采取守势,是由于取胜条件不足;我采取攻势,是由于取胜条件有余。

孙武的这段攻与守的论述,是以“不败而求胜”为前提的。它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作战首先要保证不失败,而防御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即“不可胜者,守也。”这是因为在同等条件、同样的兵力下,防守除了能以逸待劳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克劳塞维茨说:“假定使用的是同一支军队,进行防御就比较容易。”

第二,守仅仅是确保自身“不足胜”,要克敌制胜,还必须进攻,即“可胜者,攻也。”因此,仅仅立足于防守是不够的,等我方具备战胜敌人的条件时,必须毫不迟疑地展开进攻。

第三,攻与守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由客观条件而定。防守是因为兵力不足,进攻则是兵力有余,所以叫“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第四,“守则不足,攻则有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用兵艺术,如唐太宗所云:“守之法,要在示敌以不足;攻之法,要在示敌以有余。示敌以不足,则敌必来攻,此是敌不知其所守也;示敌以有余,则敌必自守,此是敌不知其所攻也。”意为:“防守的原则,关键是向敌人显示兵力不足;进攻的原则,关键是显示兵力有余。以为我兵力不足,敌人必定采取攻势,因为它不懂得怎么防御;以为我兵力有余,敌人必定采取守势,因为它不知道该怎么进攻。”此为一说,聊以备之。

战国末年,秦国老将王翦奉命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楚国则倾全国兵力抗击秦军进攻。秦军到达楚境后,王翦针对楚军兵强马壮,又急欲决战的特点,没有马上发动攻势,而是采取了避敌锋锐、坚壁不战之策。他命令秦军就地扎营,高筑营垒,修建工事。露宿于野外的楚军,一日数次到秦军营前叫阵挑战,王翦不为所动,高挂免战牌。天长日久,楚军士气低落,楚将无奈撤兵。王翦见楚军后撤,令秦军全线进攻,养精蓄锐的秦兵听到冲锋号令,锐不可当地冲向敌阵,把楚军打得大败。这是较好地体现了“不可战者,守也”谋略思想的突出一例。

秦军伐楚,本该采取攻势。但面对强楚,在不具备速战取胜的条件下,王翦一反常规战法,采取固守疲敌之计,先保持不败。等到楚军疲惫不堪被迫撤退时,又不失时机地发起进攻,终于大获全胜。

防守与进攻都要根据战场上的具体情况而确定。该守则守,该攻则攻;防守时固若金汤,进攻时势若破竹。孙权攻皖城之战,体现了孙子“可胜者,攻也”的进攻原则。

公元214年5月,曹操派遣庐江太守宋光率兵屯驻皖城。宋光屯兵皖城后,命令士卒开垦稻田,准备持久作战。

吕蒙建议孙权快速出兵,攻击魏军,因为一旦魏军屯田补充军粮,几年后兵强粮足将难以制服。孙权接受了吕蒙的建议,挥师进军,兵临皖城。在研究怎样夺取该城时,孙权部属大都建议构筑攻城土山高垒,只有吕蒙反对这一常规战法,因为等几天后土山高垒筑成,敌城内的城防已整修加固,城外的救兵也会赶到,就失去了攻城时机,不如趁敌城防不固、援兵未到以及雨季水涨未落之时,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围攻。孙权又采纳了吕蒙建议,不失时机地向皖城发起进攻。吴军士气正旺,奋勇登城,结果只花了吃顿饭的功夫,就攻克了皖城。前来增援皖城的魏将张辽,半途中听到这一消息,率军回撤。

孙权、吕蒙可谓是真正懂得了“可胜者,攻也”的奥妙。其一,善于准确判断进攻作战所应具备的条件;其二,适时把握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以上两例说的是战争中的攻与守,都要根据战场上的具体情形而定,这就是孙子所说的“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做到这一点,可称得上是善守善攻了。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孙子兵法·军形篇》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是孙子在《军形篇》中提出的进攻谋略。九天:形容极高的天。此句意为:善于进攻的军队,行动如在高不可测的云天之上,使敌方无法探知虚实,而我方则可寻机而动,出敌不意取得成功。

进攻是一种主动的作战形式,一般而言,进攻者可以自主地选择攻击的时间、地点、方式和手段,但这并不是说,进攻者就一定占据优势,如果对据山河要塞的戒备之敌也贸然进攻,则往往会不知其所攻而受挫。因此,孙子提出“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点呢?关键在于保持攻击的突然性和速度的迅疾。或集中优势兵力,先发制人;或以各种伪装佯动,欺骗蒙蔽敌军,造成敌人的错觉;或利用天时、地利、空间和新奇的战术,在敌人失去戒备的地点和时间,给敌人以突然打击。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在军事作战上的总要求是达成攻击的突然性和速度的迅疾。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中,彭德怀指挥的第一、第二次入朝作战,就是攻击战的成功范例。

1950年夏天,朝鲜爆发内战。不久,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出兵干预,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中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邀请,组成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赴朝作战。

为了达成进攻的突然性,彭德怀遵照毛泽东的指示,采取了各种伪装,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行进,于次日凌晨隐蔽休息,并避开主要交通要道。

彭德怀的这一策略成功地欺骗了美军。尽管美军频繁地出动飞机侦察,却没有发现志愿军的踪迹。担任美国陆军副参谋长的李奇微事后感叹道:“中国人没有留下一点部队运动的痕迹”,“伪装得十分巧妙的中国军队都隐蔽起来了。”美国驻远东部队总司令麦克阿瑟因此作出错误判断,认为中国军队不会在朝鲜半岛被破坏殆尽的情形下贸然出兵。

蒙在鼓里的美军在占领平壤后,耀武扬威地兵分东西两路,急速北进,造成战线拉长,东、西进击的部队间出现较大的空隙。彭德怀立即抓住战机,充分发挥我军善打近战、夜战的特点,指挥四个军对北犯的美国及韩国军队迎头痛击。由于我军进攻突然,兵如天降,使敌军猝不及防,被歼1.5万余人,狼狈南逃清川江。

初战失败后,麦克阿瑟并没有清醒过来。他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认为美军拥有世界上一流的装备,握有制空权,而志愿军装备陈旧,后勤供应困难,不足为虑,于是从1950年11月起,又命令美韩军队向志愿军发动全线进攻。彭德怀将计就计,故意示弱,让部队大踏步后撤,从而占领有利地形,待机歼敌。

麦克阿瑟以为志愿军怯战,扬言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事,让5个军20余万人马全速北进。

这正中了彭德怀的圈套。等美军孤军深入后,志愿军迅速出击,切断敌军退路,将其分割包围。敌军几个师拥挤在德川以南、三所里以北的狭长地带,被志愿军打得失魂落魄,争相溃退,一气跑了200多公里。这一仗,志愿军收复平壤,歼敌8万余人。

彭德怀指挥的第一、二次入朝作战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拥有正确的战略,更主要的是他把握战机,用兵神速,行动突然,如天兵天将,使美军无法得知我军虚实而陷于困境。这样的攻击战法,可谓是“动于九天之上”。

“动于九天之上”的善攻谋略,也可以运用到论辩或智力竞赛中。参加这一类的竞技比赛,选手们常常围绕命题展开唇枪舌剑,取胜与否,决定于参赛者精心准备及临场发挥等因素。如果在论辩中,在对方毫无戒备或料想不到的方面展开论战,往往能出奇制胜。这是“动于九天之上”在论辩竞争中的新注解。

有一位女大学生聪明伶俐,在学生会举办的一次智力竞赛中,被推为代表。不料在抢答题中因抢时间出现失误,差点败北。

主持人出的题目是: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什么?

正确的答案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位女学生一急,说成“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引起哄堂大笑。

主持人正要为她打分,自然是扣除10分。这时女大学生反而不慌不忙,冷静下来,辩解道:“我这是新‘三纲’,与古代的旧‘三纲’是两码事。”

主持人道:“从没有听说有新‘三纲’,你倒是解释解释。”

赛场一片寂静,大家洗耳恭听。

女大学生急中生智:“现在,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是主人,而领导者不管官位大小,都是人民公仆,不是‘臣为君纲’吗?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在家里成了小皇帝,不就是‘子为父纲’吗?许多家庭中,妻子的权力一般超过丈夫,所谓‘妻管严’、‘模范丈夫’不就是‘妻为夫纲’吗?”

女大学生的回答赢得了一片掌声。她的机智应变和善于发挥的创造能力,做到了“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从而在强手如林的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了比赛的胜利。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

《孙子兵法·军形篇》

孙子说:善于防守的人,把军队隐蔽起来,像藏于深不可测的地下一样,使敌人无迹可寻。九地,形容极深的地下。明代赵本学注释此句为:“善守者,示之以疑兵,不见其应;挑之以饵卒,不见其取。”意为:善于防守的人,纵然有疑兵出现,也没有反应;即使有“饵兵”引诱,也不会出击。

防守是在己方力量弱小时不得不采用的一种作战形式,但它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与进攻相比,它有两点有利因素:一是待敌之利。即能够采取各种伪装、佯动等军事行动,达到隐蔽自己的目的,使“敌不知其所攻”。二是地形之利。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地形(如陡峭的山谷、泥泞的河流,成片的灌木林等)配置军队,收到“兵因地而强,地因兵而固”之效。这也是孙武“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的确切含义。

同类推荐
  •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下)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下)

    本书讲述了二战爆发后,日本在发动珍珠港事变后,为彻底打败美国海军,发动了中途岛海战,结果阴差阳错,由于指挥失误,遭到惨败,从而使太平洋战场遭到逆转的过程。本书对海战原因、经过及最终结局均作了细致描写。
  • 最漫长的抵抗:从日方史料解读东北抗战14年

    最漫长的抵抗:从日方史料解读东北抗战14年

    这是一部军事历史类的纪实作品。本书以作者首次在日本搜集到的四百多张日方照片和地图为线索,通过对这些照片中的历史信息进行中日史料对照分析和考证,揭示了东北正规军、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地区于1931年至1945年那段艰苦不屈的抵抗经过,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 诸葛亮兵书

    诸葛亮兵书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一部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奇书”,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中国历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兵者,国之大事,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的无上利器,更是流行于商界的商战指南,更是公认的世界上伟大的军事著作。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更是一部军事哲学书,把人类生死场上的智慧较量深刻展示出来,成为中华谋略的集大成者。
  • 活学活用孙子兵法

    活学活用孙子兵法

    人类社会中原就充满了不可避免的争斗,如何在这场人性的战争中上立于不败之地?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让你快速领会《孙子兵法》的精要。该书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配以生动有趣的漫画。全书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一本军事、政治、商业、为人处事的最佳指导范本。
  • 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

    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

    美国国家安全局,简称NSA,超越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行动最神秘的情报机构。“棱镜”窃听计划,使得美国国家安全局浮出水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拥有着监控全球的网络信息系统,在国际情报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详细揭秘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背景、发展、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导人以及其在历次战争、事件中所进行的幕后操作,让人们清楚地了解了NSA在近百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热门推荐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 天命邪君

    天命邪君

    夜夜穿越神秘梦境,只因他命犯天煞邪君!从小跟随术士学法的凌天,被仇家追杀落入深谷,却意外收了灵蟒当宠物,拐了狐妖做老婆!从此他修真炼法除妖邪,踏平名门逆苍天!神秘噩梦不断纠缠,让他下定决心要揭开身世之谜!然而面对无尽的凶险和巨大的阴谋,他又能否化险为夷、突破天际,站上异世的绝对巅峰?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 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 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 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 !!!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疯言乱语

    疯言乱语

    本书主要包括《老宣供词》、《跳加官》、《妄谈》、《疯话》等内容。作者宣永光(1886-1960)是河北省滦县城内南街人。乳名和尚,学名金寿,世人常呼为“老宣”。
  • 前夫,游戏结束

    前夫,游戏结束

    她是鸢尾家不被认可的私生女,被亲生母亲利用,与原本是她姐夫的男人缠绵一夜。几日后,鸢尾家大门前,他诡异一笑,丢给她一份协议,在他的压迫下,她颤颤的签下自己的名字。一年后,她怀着身孕被他无情抛弃!再见面时,她出现在他和心爱女人的婚礼,对他道声“新婚快乐!”
  • 凤华天下:倾城太子妃

    凤华天下:倾城太子妃

    一个错误,她从九天之上纨绔无情的小殿下变成了人间不受宠的叶家大小姐。没了权势?没关系,她依旧横行。没了身体?没关系,抢个就好。只是这个长相妖孽,性格暴虐的太子殿下,到底是不是九天之上出了名的废物?和心上人一模一样的祭祀大人,又是从哪来的?还有那个性格一言难尽的武林高手,你是武林高手,不是采花高手,啊!喂——你的手。
  • 豪门冷少追爱:呆萌小妻子

    豪门冷少追爱:呆萌小妻子

    “没有你,我会疯。”“疯吧。”“你不理我,我会生病。”“生病吧。”“失去你,我会死的。”“去死吧。”他沉痛无比,“怎么样才肯原谅我?”她蹙眉指着天空,“除非天地颠倒……”瞬间天在下,地在上,擦,倒立?!呜呜,又被坏哥哥欺负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维多利亚时代的鬼故事

    维多利亚时代的鬼故事

    继承堂兄的古堡和美貌的妻子度光阴该是多么幸福的日子,情节惊险,妻子碰见了不可能存在的陌生男,最终是应验了堂兄临终前恶毒的诅咒,结局意外。继而弥留之际的爱妻忏悔词竟是爱上了堂兄的鬼魂。--情节虚构,庆幸的是海科特活了,可是恶梦却跟踪而至。文中的“我”海科特和堂兄因了同样的理由,也去决斗,人物真实,不幸的是女人不爱他,且背叛了他。不经意间被一个单纯又美丽的女孩爱上做了新娘。在堂兄的古堡里,请勿模仿,在欧洲十七。作者手法颇似希区柯克,为女人决斗,对白生动,十八世纪的上流社会不但普遍且为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