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8400000039

第39章 齐俗训(1)

[题解]

所说的“齐俗”,便是用“道”的观点等同齐一地看待世间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习惯民俗。在作者看来,所有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世间不同的风俗都具有特定的时代特征与人文特征,全是必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全是在适应着那个时代的要求,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故而,无论万事万物有多大的差别,社会习俗有多么不同,都不能用高低贵贱的尺度去测定,用是非成败的标准去分别。基于这一点,作者觉得统治者应当用“道”的观点对不同的习俗兼收并蓄,不能以某一种习俗为准则去论定是非。在制定礼法时,应当遵从“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的准则,“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做到“各乐其所安,致其所巾”,使天下人都可以“体道反性”、“去末返本”,从而获得天下大治。

[原文]

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性失然后贵仁,道失然后贵义。是故仁义立而道德迁矣,礼乐饰则纯朴散矣,是非形则百姓眩矣,珠玉尊则天下争矣。凡此四者,衰世之造也,末世之用也。

夫礼者所以别尊卑,异贵贱;义者所以合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际也。今世之为礼者,恭敬而忮①。为义者,布施而德,君臣以相非,骨肉以生怨,则失礼义之本也,故构而多责。夫水积则生相食之鱼,土积则生自宂之兽,礼义饰则生伪匿之本。夫吹灰而欲无眯,涉水而欲无濡,不可得也。

古者民童蒙不知东西,貌不羡乎情,而言不溢乎行,其衣致(疑衍)暖而无文,其兵戈铢而无刃,其歌乐而无转,其哭哀而无声,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无所施其美,亦不求得,亲戚不相毁誉,朋友不相怨德。及至礼义之生,货财之贵,而诈伪萌兴,非誉相纷,怨德并行。于是乃有曾参孝己之美,而生盗跖庄之邪。故有大路龙旂,羽盖垂,结驷连骑,则必有穿揄拊楗、抽箕逾备之奸。有诡父繁绣,弱罗纨,必有跐踦,短褐不完者。故高下之相倾也,短修之相形也,亦明矣。

夫虾蟆为鹑,水虿为莣,皆生非其类,唯圣人知其化。夫胡人见,不知其可以为布也;越人见毳,不知其可以为旃也。故不通于物者,难与言化。

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鲁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故《易》曰:“履霜,坚冰至。”圣人之见终始微言!故糟丘生乎象,炮烙生乎热斗。

子路撜②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子赣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赣让而止善。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远,通于论者也。

由此观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也。故行齐于俗,可随也;事周于能,易为也。矜伪以惑世,伉行以违众,圣人不以为民俗。

[注释]

①忮(zhì):害,嫉妒。②撜:同“拯”,拯救。

[译文]

遵从本性而行称为道,持守天性就称为德。本性丧失之后才崇尚仁,道丧失之后才崇尚义。故而,仁义确立那么道德就发生蜕化了,礼乐施行那么纯朴本性就失散了,是非观念形成那么老百姓就迷惑了,珍珠玉石贵重那么天下就有争夺了。以上四个方面,全是衰世所产生的,末世所运用的。

礼,是用来区分尊与卑、贵与贱的准则;义,是拿来和合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关系的标准。现在施行礼的人,外表恭敬而心里嫉恨;施行义的人,施舍却想要感报。君臣之间相互非难,骨肉之间产生怨恨,如此就失去了礼和义的根本,故而,沉溺于礼义则多责罚。水积蓄则产生能够相互吞食的大鱼,土积蓋则出现相互残杀的猛兽,礼义修饰就出现伪诈邪恶的根源。吹灰而想不迷眼,涉水而想不湿脚,这是不可能的。

古代百姓浑沌不分东西,外表不超过内情,言语不超过行动。他们的衣服求暖而毫无文饰,他们的兵器钝而毫无锋刃,他们的歌曲抒发欢乐而毫无婉转矫作,他们的哭泣传达悲哀而毫无声音。凿井而饮水,耕田而得食,毫无使用他们的美饰的地方,也不追求得到。亲戚间不互相毁谤或赞誉,朋友间不相互怨恨或感恩戴德。到了礼义出现、注重财物,并且伪诈萌发,非难与赞誉相互错杂,怨恨与德泽一块出现,这时才有曾参、孝己此等的美德,也产生出盗跖、庄蹻这样的邪恶。故而,有大车、绣龙旗,翠羽装饰的车盖、下垂的绥章、相连的车子、成行的马骑,就必定有穿墙壁、破门户、盗墓、偷窃的奸恶行径。有奇异的花纹、复杂的刺绣、细致的葛布、精美的丝织品,就必定有脚穿草鞋都不整齐、粗陋衣服都不完整的人。故而,“高和下相互依存,短和长相互形成”,也便很清楚了。

虾蟆变为鹑,水虿变为蜻蜓,这都不是从同类中出现,只有圣人懂得它们的变化。胡人看到粗麻,不知道它能够织布。越国人看到鸟兽毛,不晓得能够用来制作毛毡。故而,不能通晓事物的人,很难跟他讲论变化。

先前,太公望和周公旦受封后会面了。太公问周公说:“用什么来管理鲁?”周公答:“尊敬尊长,亲爱亲人。”太公问:“鲁从此要衰弱了。”周公询问太公:“用什么来管理齐?”太公答:“荐举贤能,推崇功绩。”周公说:“后代必定有被篡夺弒杀的君主。”此后,齐国一天天强盛,一直到齐桓公称霸,等传至二十四代时国政便被田氏篡夺了;而鲁国也走向了衰弱,传位到三十二代时亡国。故而《易经》上讲:“走在深秋的薄霜上,就晓得结硬冰的寒冬马上就来了。”圣人便是如此从开头细微的迹象预想到事情发展的结果。故而,酒糟堆积成山的淫乱出现于用象牙筷子,炮烙之刑的罪孽出现于用熨斗烙人。

子路救起溺水者,不过却接纳主人答谢的牛,孔子对此评价说:“鲁国必定会形成助人为乐的好风气的。”子贡用钱财赎救出奴隶不过不收受官府的钱财,孔子对这事评价说:“鲁国再也不会有用自己的钱财救赎人的事了。”子路接受谢礼却能让人民爱好修养善德,子贡拒绝赏钱却把人们行善的行为阻碍了。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能从小处看到大处,从近处看到远处,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可说是通晓事理的圣人。

从这看来,廉洁有必定的适用范围,并不是能够普遍地推行的。故而圣人处事必定要同当时当地的风俗相符合,这样能够办事更为顺利;同样,圣人应依据能力把事办得更为周全,这样办事也能够更为容易了。装出一副矜持,甚至虚伪的廉耻的模样来蛊惑世人,行动上又自视清高、与风俗相违背,圣人绝不觉得这些行动是一种齐同习俗的行动。

[原文]

广厦阔屋,连闼通房,人之所安也,鸟入之而忧;高山险阻,深林丛薄,虎豹之所乐也,人入之而畏;川谷通原,积水重泉,鼋鼍之所便也,人入之而死;《咸池》、《承云》、《九韶》、《六英》,人之所乐也,鸟兽闻之而惊;深谿峭岸,峻木寻枝,猿狖之所乐也,人上之而慄。形殊性诡,所以为乐者,乃所以为哀;所以为安者,乃所以为危也。乃至天地之所覆载,日月之所照①,使各便其性,安其居,处其宜,为其能。故愚者有所修,智者有所不足。柱不可以摘齿,筐不可以持屋,马不可以服重,牛不可以追速,铅不可以为刀,铜不可以为弩,铁不可以为舟,木不可以为釜,各用之于其所适,施之于其所宜,即万物一齐,而无由相过。夫明镜便于照形,其予以函食,不如箪;牺牛粹毛,宜于庙牲,其予以致雨,不若黑蜧。由此观之,物无贵贱,因其所贵而贵之,物无不贵也;因其所贱而贱之,物无不贱也。

夫玉璞不厌厚,角不厌薄,漆不厌黑,粉不厌白,此四者相反也,所急则均,其用一也。今之裘与蓑孰急?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御。此代为常者也。譬若舟车楯肆穷庐,故有所宜也。故《老子》曰:“不上贤者。”言不致鱼于,鸟沈于渊。

故尧之治天下也,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大田师,奚仲为工。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泽皋织网,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是故离叛者寡,而听从者众。譬若播棋丸于地,员者走泽,方者处高,各从其所安,夫有何上下焉?若风之过箫,忽然感之,各以清浊应矣。夫猿狖得茂木,不舍而穴;狟狢得埵防②,弗去而缘。物莫避其所利而就其所害。

是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而足迹不接诸侯之境,车轨不接千里之外者,皆各得其所安。故乱国若盛,治国若虚,亡国若不足,存国若有馀。虚者非无人也,皆守其职也;盛者非多人也,皆徼于末也;有馀者非多财也,欲节事寡也;不足者非无货也,民躁而费多也。故先王之法籍,非所作也,其所因也;其禁诛,非所为也,其所守也。

[注释]

①照(临):在上面照耀。②埵(chuí)防:堤防。

[译文]

高大广阔的房屋,门门相连,层层相连,这是人们所安居的地方,不过飞鸟进入后便出现忧虑。高山险阻,茂密的森林,丛生的草木,是虎豹所爱好的地方,人们进入如此的处所,就十分害怕。大川深谷,深潭瀑布,是鼋鼍所放便的处所,人进入就要死去。咸池、承云、九韶、六英,是人人所爱好的,不过鸟兽听到它却非常惊恐。千丈深谿,陡峭的河岸,高大的树木,长长的枝条,是猿狖所爱好的,人要攀登而上会发抖。身体不同,天性迥别。鸟兽所用来获得快乐的,人类获得的却是悲哀;人类所用来安身的地方,才是鸟兽所觉得危险的地方。于是才有了上天覆盖、大地运载、日月光照万物,使各种生物都能获得它的天性,使它们的居处安稳,使它们生活的环境适宜,发挥他们各自的能力。故而愚者有他的长处,智者有他的短处;房屋的柱子不能用来剔牙,细小的竹枝也不能用来支撑房屋;马不能拿来负载重物,牛不能拿来奔跑,对它要求速度;铅不能拿来做刀,铜不能拿来制弩;铁不能拿来造船,木不能拿来铸釜。每件物品都用于它们适合的地方,放置在它们各自适合的地方,于是万物便会到达平等齐同,而不会在什么地方互相超过对方。明镜便于拿来照鉴事物的形体,对于用它来蒸食物,便不如箅子了。牺牛毛色纯一,适合于当作宗宙祭祀的用牲,至于用它来祈雨,便不如神蛇了。从这看来,万物并没有贵贱之分。着眼于它的贵重之处而觉得它贵重,万物没有不贵重的;着眼于它的低贱之处而觉得它低贱,万物没有不低贱的。

人们不会嫌玉璞厚,嫌刀剑鞘的饰物薄,嫌漆的颜色黑,嫌粉的颜色白。对于此四种东西,人们对它们的要求两两相反,不过它们在急人所需这一点上是一样重要的。在自己都能发挥功用这一点上是彼此一样的。如今皮衣与蓑衣哪个更急需呢?在雨地里用不上皮衣,进去屋内用不上蓑衣,这是由于它们各自在不同环境里交替发挥主要功用的原因。譬如船、丰、楯、肆、穷庐这些交通工具,它们各有宜于行走的处所。故而《老子》讲:“不崇尚贤才。”是讲不可以把鱼赶到树上去,把鸟沉到深渊里。

故而尧帝管理天下,任命舜作司徒,主管教化;契作司马,主管军务;禹作司空,主管土木工程;后稷作大田,主管农业;奚仲作工师,掌管百工。尧帝领导百姓,让住在水边的从事渔业,住山林的进行林业,住川谷的进行牧业,住平原的进行农业。各种地方均有适当的行业,各种行业又有适当的器械工具,各种器械工具又各有其适合用途,各种用途又有相合的人才。沼泽地区的人编织鱼网,抓捕鱼虾,丘陵地带的人耕种田地,生产粮食布帛,如此就可用自己所有的物品去换没有的物品,用自己生产的物品去换不会出产的物品。故而,离叛的人少而顺从的人多。就像将棋子和弹丸撒在地上,圆形的滚到低洼处,方形的停止在高处,各自有安稳的归宿,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呢?就像疾风吹过箫管,振动空气,使长短不一的竹管发出高低、清浊不同的乐音。猿猴进到茂密的树林,就不愿离去而去打洞;貉与豪猪有了堤坝上的洞穴,就不愿远离再去攀援树木筑巢。万物都不会离开对自己有利的、而去接受对自己有害的东西。

因此会有邻国居民相互张望、鸡犬之声相闻、足迹不相接触、车辆不越千里、百姓各自生活的状况。故而混乱的国家似乎很兴盛,安宁的国家似乎很空荡,要灭亡的国家总感不足,长存的国家总感到有馀。空空荡荡,并不是人烟稀少,而是人们都遵守本职;兴盛热闹,并非人丁兴旺,而是人们远离本职追求末业。感觉有馀,并不是财力雄厚,而是人们的欲望有节制,浪费的事很少出现;感觉不足,并不是说财物匮乏,而是欲望太大、无法掌握,浪费的事常常出现。故而先王的法典,并不是主观捏造的,而是遵从万物的规则制定出来的;他们的刑律禁令,也不是随意编造的,而是严格遵从客观实际而设置的。

[原文]

凡以物治物者不以物,以陆;治陆者不以睦,以人;治人者不以人,以君;治君者不以君,以欲;治欲者不以欲,以性;治性者不于性,以德;治德者不以德,以道。原人之性,芜濊①而不得清明者,物或堁之也。羌、氐、僰、翟,婴儿生皆同声,及其长也,虽重象、狄,不能通其言,教俗殊也。今三月婴儿,生而徒国,则不能知其故俗。由此观之,衣服礼俗者,非人之性也,所受于外也。

夫竹之性浮,残以为牒,束而投之水则沉,失其体也。金之性沉,托之于舟上则浮,势有所支也。夫素之质白,染之以涅则黑;缣之性黄,染之以丹则赤;人之性无邪,久湛于俗则易,易而忘本,合于若性。故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濊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惟圣人能遗物而反己。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夫性,亦人之斗极也。有以自见也,则不失物之情;无以自见,则动而惑营。譬若陇西之游,愈躁愈沈。孔子谓颜回曰:“吾服汝也忘,而汝服于我也亦忘。虽然,汝虽忘乎,吾犹有不忘者存。”孔子知其本也。

夫纵欲而失性,动未尝正也,以治身则危,以治国则乱,以入军则破。是故不闻道者,无以反性。故古之圣王能得诸己,故令行禁止,名传后世,德施四海。是故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神清意平,物乃可正。若玺之抑埴,正与之正,倾与之倾。故尧之与舜也,决之于目;桓公之取宁戚也,断之于耳而已矣。为是释术数而任耳目,其乱必甚矣。夫耳目之可以断也,反情性也。听失于诽誉,而目淫于采色,而欲得事正,则难矣。

夫载哀者闻歌声而泣,载乐者见哭者而笑。哀可乐者笑可哀者,载使然也,是故贵虚。故水激则波兴,气乱则智昏。智昏不可以为政,波水不可以为平。故圣王执一②而勿失,万物之情既矣,四夷九州服矣。夫一者至贵,无适于天下。圣人托于无适,故民命系矣。

[注释]

①濊:通“秽”,污浊。②一:指事物的根本。

[译文]

同类推荐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热门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你去什么地方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你去什么地方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凤玄星辰

    凤玄星辰

    本是宠冠后宫的风国宸妃,本是名闻天下的神算军事,却流落江湖,六年后,宸妃、风皇再相见,又能否揭开宸妃自焚于凤宸宫的秘密?朝堂局势多变,辰若琳在当上雪皇之后,又成了花国唯一的皇位继承人,夫妻两一人是一国之帝,一人是两国之皇,一统四国已是必然之势,看凤皇宸帝立于凤玄之巅!龙泉风云温柔的弟弟云溪竟是背叛者,在他的阴谋下,玄澈粉身碎骨,辰若琳夫妇和小女儿落入海中。龙泉,另一个大陆,无权无势的他们又将掀起怎样的风浪?云溪又是什么身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巫妖修仙传

    巫妖修仙传

    一个巫妖被雷劈到了拥有修仙者的元亨世界,夺舍成了一个孩童。虽然他并不会什么魔法,却天生便能操控灵魂,能吞噬别人的血液,获得血液中的灵力。虽然他的这具身躯属下下品的先天五行杂灵脉,修仙之路充满了忐忑,却又是上古巫神体突变,拥有天生神力,据说还能激活天生神通。好吧,且让我们看朱凌午是如何一步步的踏上修仙之路,成就长生之道!=======求关注========呼呼呼,新书《不死琉璃心》终于开始上传了,书号:11741253504610603,希望大家能给与支持。在新书养肥期间,求大家先给个收藏,偶尔给个推荐,加入书单啥的!
  • 邪凤虚凰:难搞倾城皇妃

    邪凤虚凰:难搞倾城皇妃

    她身为女子,却喜欢当个男人。而她的哥哥,却不得不为了她扮成女子。当他知道她是女子时,她死不承认。当他要求她与他在一起时,她萧然离去。当他们都以为幸福来临时,她却又一次的离去。她面对爱人不得不痛苦离去,她面对敬爱的人不得不痛苦的望着他离去。成婚之际,她不在身边,只能让她的哥哥替她出嫁,成为倾城皇妃。两个人的命运兜兜转转又一次回道原地,这一次的相见,爱情已变了质。她只为复仇,她只为实现承诺。这样的爱情还好持久不变吗?此次的相遇是否还如初衷那般的单纯、任时光如水,任红尘万丈。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恩爱情仇,结局又会是什么?
  • 精灵战歌

    精灵战歌

    青云天绕春风寒,蓝云雨滴水漫漫。不知此时何事错。天已旦,望空山,森林迷糊水雾漫。小时不知大时愁,不时不知愁何有。春时无悲也无伤。《精灵战歌》是作者(陈重之)继《木塔传奇》和《漫长之旅》的作品。讲述了大雨哗啦哗啦地落下,化出一层薄薄的雨雾。这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然而加肯村的烈酒客栈,却是灯火通明、一派狂欢的气氛。
  • 田园之稻花香

    田园之稻花香

    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现代穿越而来的女强人,不会做家务不会种庄稼,但是唯一的技能就是赚钱跟打架!“妙姐儿?这男子是山里的妖怪!”葛村长惊恐的对着拖着晕迷的男子葛妙说道。“是不是妖怪,我说了算!”葛妙看了看地上的男子转头对着葛村长冷冷的说道。救来的妖怪最后为葛妙付出了一生的痴情,血染了整个皇城,只为倾心一人。从反季蔬菜到葡萄园之后的房地产最后的产业联锁成就了葛妙也颠覆了时代对女性的看法也俘获了那冷冽妖异多情的男子。那场花雨,让葛妙住进了他的心里。也时常徘徊在午夜的梦里。“你是谁?”葛妙对着站在自己对面梨花树下的男子问道。“你说我是谁便是谁!”男子优雅的把扇子“哗”的一声打开,那英姿说不出的潇洒。当葛妙问出“你是谁”时注定了她被他的痴情守护,也甘愿背下那千古骂名,只为卿一场花雨的邂逅,便深藏情种!
  • 乘风蹈海

    乘风蹈海

    当宁静的生活被打破,当我们走向宏伟壮阔的世界,我们是否想过回到过去?但过去真的能回去吗?人活于世,往往生不由己。文峰、文东两兄弟生活在海边牛家村,一次兽军浩劫,让得他们安宁的生活不再,父母大劫,两兄弟也由此失散,文东被母亲保护,得以修行,文峰虽天资优越,却不知所踪。
  • 藏地密码7

    藏地密码7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揭开藏传佛教谜团: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5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我那无疾而终的师生恋

    我那无疾而终的师生恋

    为了跨越这段世人认为的不伦恋,有人决定6年后光明正大在一起;有人等不及时间的苦熬,展开地下恋情;也有人修成正果,但难逃婚姻的真相,分手离别;更有人为爱选择成全,埋藏这份青春之恋……不管是真心还是私心,能厮守下去就好好爱下去,不能爱下去,就决然离去,重新开始吧。
  • 一世盛宠美人丁香

    一世盛宠美人丁香

    他英俊而专情,是几百年世家的未来家主,家中的男人历来不许离婚;她柔媚婉约,绝世而独立,只想找到失踪的亲人,过平凡安宁的生活。四方副总:丁香,我喜欢你很久了。跟着我,我们可以去环游世界,领略不同的风情;酒店老总:丁香,我喜欢你很久了。跟着我,我们去乡下开个农家乐,我会让你过上平凡安宁的幸福生活;纨绔子弟:丁香,丁香,我爱你,我眼里心里都是你,你只能跟着我;太子爷:只有你这样的顶级绝色才配跟着我;丁俊怒了:你们都死开,丁香是我一个人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