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500000046

第46章 王学在浙西的传播与发展(5)

其集以诗与语录、杂文共为一编,而附守仁和赠诸作,大抵皆暮年谈学理之词也。卷末有其子榖跋,称尚有诗文若干卷未刻。盖讲学以后,转以早年之作为不足存云。

此言显然有强托之嫌。因董榖明确指出:未刻者“皆扶植世教者”,说明其与论“性命之微”的已刻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至于说《董从吾稿》“以诗与语录、杂文共为一编”,因蓬佐文库本不载董诗,故亦恐属另一刊本。但董澐既然以诗见知,且董榖也有愿望续刻之,加之董澐著作至崇祯年间,已使读者有如获至宝之感,故崇祯年间钟令闻(字子固,以文学见长)遂将已刻语录与未刻诗词“合付剞劂”,所谓“爰倒筐橐,取语录诗词,合付剞劂,传之有识”是也。

钟令闻的曾祖父钟韶是董澐的好友[198],两人曾“雅耽契洽,见咏诗篇”,故钟令闻刊刻的目的,乃是通过将董澐著作“传之有识”的同时,使“阳明学脉,隐隐向(海)盐下个种子;而从吾之与家先交谊,亦藉兹刻,俾天下见之矣”[199]。钟氏在刊刻时,又请表兄郑端胤[200]撰写了《刻从吾董先生集引》,文曰:

不肖谨识之,欲购其集,如宝在山而目未经见,越数十年而幸见于中表钟子固案头。读其语录,粹然濂、洛、关、闽之衣钵也;诵其诗词,烨然庐、骆、王、杨之音响也。至若为一方请命,开河渠、建梵钟,兴起百世之利,不难犯众所疑畏,毅然贾、董、房、杜之经纶也。

钟令闻的同里老友姚士粦所撰的《合刻从吾道人集跋》亦曰:

观其题《传习录》、王著作后,觉此翁究勘深至,且不自是,必阳明之与商定,岂非后来学人所当矜式者乎?

郑、姚二人的引、跋文,不仅对董澐的思想、诗文备至推崇,而且对他的事功及政治抱负也予以了较高评价。但姚氏跋文把董澐“究勘深至”、颇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一概视为与阳明商定之结果,也就是统统归功于阳明,则有失公允。

不过,钟本虽然汇入了诗集,但仍没有把董榖希望续刻的董澐的其他著作,如《淘金录》、《自怡录》、《萝阴野录》等汇辑于内。

此外,董澐的另一些著作,如《石龙集》记载的《豢龙家乘》、《五馆记》、《验修录》及《静志居诗话》记载的《山居吟》,亦未被编入。陈确曾在《再作湘冠记》一文中指出:

今年三月过黄山,许大幸出杞山先生轶稿见示,内有诗,题云:“从吾道人截湘竹诗筩,使玉芝僧作冠见赠,引以长句,依韵和答。”诗句极佳。亟搜《从吾集》,则元诗已从轶矣,为痛惜久之。古之君子,已有先得吾心者。因思余前日作《竹冠诗》,何以独用从吾韵,盖若或启之。志气之相感,于一物之微见之矣。[201]然陈确所说的“从吾道人与许杞山先生诸公《中秋游澉湖诗》”,并不见于笔者所见的《从吾道人诗稿》和《湖海集》,说明董澐诗作在清初就已有大量散佚,以至使陈确“痛惜久之”。不过陈确引自于《从吾道人集》中的几则语录,如“异端多矣,奚必西方哉”;“省言甚难,今得一法,但莫说人,则言自省”[202],却分别见于《从吾道人语录·求心录》的第57条和第22条,这又说明所散佚的大概都是董澐的诗词作品,而语录等则基本上保存了下来。

另据《海宁州志稿》记载:

《董从吾稿》一卷。《四库存目》云:“其集大抵皆暮年谈理之词也。卷末有其子谷跋,称尚有诗文若干卷未刻,盖讲学以后,转以早年之作为不足存云。”案:刊本作二卷,上卷古今体诗九十二首,下卷八十三首,歌颂十五首,附录二首,绝笔三首,作《从吾道人诗稿》。[203]海盐吴氏麟征梓行,有跋。又姚叔祥(士粦)有《合刻从吾道人集跋》。[204]《海宁志》所记载的二卷刊本,很可能就来源于崇祯十五年钟令闻刊刻的《从吾先生集》,而《诗稿》本未收原刻本的语录、杂文等,则大概是由于这部分内容已经散佚。

三、《湖海集》

笔者见到的是该书的清抄本,二册三卷,浙江省图书馆善本部藏,卷首有王阳明撰于嘉靖五年的序文(上文已录)。该书所辑皆系董澐在嘉靖五年以前所撰之诗词,而《从吾道人诗稿》的编者并未见过该书,所以该书所录的120首诗词,均不见于《从吾道人诗稿》,系完全无关的两种本子。

如今, 《从吾道人语录》已见于蓬佐文库所藏的《王门宗旨》,《从吾道人诗稿》笔者已从上海图书馆善本室找到了崇祯十五年郑端胤刻本[205]的景抄本一册二卷(原藏海盐张元济涉园),而《湖海集》的清抄本二册三卷则珍藏于浙江图书馆善本部[206],再加上同样价值很高的上海图书馆所藏的董榖《碧里后集》嘉靖四十四年董鲲刻本。至此,董澐这位被长期遗忘的浙西思想家,终于可浮出水面,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从而为我们考察阳明学在浙西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注释】

[1]《黄宗羲全集》第7册,825页。

[2]《东厓先生行状》,《王心斋全集》,209页。

[3]《澹园集》,746页。

[4]《海石先生文集》卷二五《钱绪山尊堂像赞》。

[5]《薛中离先生文集》卷一一《逸民记》。

[6]《焦氏笔乘》,79页。

[7]参见《王阳明全集》,1277页。故明儒沈佳称王艮“衣冠怪异”(《明儒言行录》卷八,《四库全书》史二一六,899页)。

[8]《王阳明全集》,248页。按:徐象梅的《两浙名贤录》则言“异其气宇”(《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一一三,139页)。“气宇”较之“气貌”更具豪杰气概。

[9]故时人称王艮是“意气太高,行事太奇”(《王心斋全集》,71页)。袁中道则谓:“盖以心斋从来气骨高迈,亢不惧祸,奋不顾身,故其儿孙都如此。所谓龙生龙子,果然非虚。”(《珂雪斋集》下,1483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0]如徐渭尝鼓励其好友高氏说:“以君之英,使遇阳明夫子于曩昔,而佐以萝石诸贤之友朋,公且将为泰州之心斋王子矣。”(《徐渭集》第2册,665页)

[11]《王阳明全集》,249页。

[12]法聚在明嘉隆时期是闻名于钱江两岸的诗僧,晚明禅学大师德清在孩童时代就已闻其大名(参见《憨山老人梦游集》卷四七《梦游诗集自序》)。法聚尝以诗为媒介而成为董澐的诗社同友(参见《云村集》卷一三《董先生墓志铭》)。董澐殁后,不仅法聚作二诗悼之: “湖光倚杖三千顷,山色开门五六峰;触目本来成现事,蒲团今不炼顽空。”“满目风光足起居,有谁平地别亲疏;纵令达磨传心诀,问着依然不识渠。”(荒木见悟: 《明代思想史》,84页)而且曾被法聚在资圣寺问过道的法舟(名道济,嘉兴人)亦撰《闻董萝石讣》曰: “数年不见寄诗篇,此夕闻君了世缘;想得去来心已断,藤萝依旧石门前。”(《天宁法舟济禅师剩语》,见蓝吉富主编:《禅宗全书》第52册,19页,台北,文殊文化有限公司,1989)可见董、聚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据《天池玉芝和尚内集·附录》载:法聚(1491—1563),号玉芝,姓富氏,嘉兴人,年十四出家海盐资圣寺(蔡汝楠记作“资宝寺”)。观阳明《传习录》,谓与禅理不殊, “乃以偈趋扣, (阳)明以偈答之”。徐渭《聚禅师传》(《徐渭集》第2册,622页)与《补续高僧传》(卷二六《玉芝聚公传》)皆谓法聚谒阳明,是与董澐一同前往的。期间,法聚问独知旨,持诗为贽,阳明器之,答以诗,此即著名的《答人问良知二首》(参见《不二斋文选》卷六《题龙南庵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一五四,461页)。后法聚将这些有关“良知”的答问诗辑成《碧霞遗佩》。据蔡汝楠《碧霞遗佩引》:“《碧霞遗佩》,禅友月泉佩阳明先生良知二偈,友人龙溪王子题以识之者也,先生之论良知备矣。” (《自知堂集》卷一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九七,641页)然法聚对阳明思想领悟不深,其学“终未脱然矣”(《补续高僧传》卷二六《玉芝聚公传》,《佛藏辑要》二八,919页,成都,巴蜀书社,1993),是故阳明亦是“恐汝未彻” (钱谦益: 《列朝诗集》闰集《玉芝聚公》),即担心法聚未能彻悟。至于“未彻”之原因,笔者认为有二:

一是“混儒释为一”;二是“苦于文而疏于道” (《徐渭集》第2册,622页)。从阳明对董澐和法聚的不同态度中,可以看出董、聚二人的差异。这恐怕也是导致两人在讨论阳明学的个别论题时产生分歧的原因之一(详见后述)。阳明殁后,法聚隐居武康(今德清市)天池,与王畿、蔡汝楠、唐枢、董澐父子“共证儒释大同之旨”,后又与徐渭“往来于镜湖之滨,时时以诗简唱酬” (《嘉兴县志》卷一六《道释》),与阳明后学者一直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13]参见钱明:《王阳明史迹论考》, 《国学研究》第11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4]此外,水野实、永富青地在《〈从吾道人语录〉の研究———王守仁の遗言〈日省录〉》(《防卫大学校纪要》(日本)第80辑,53~57页,2000)中对董澐的《从吾道人语录》有过研究;荒木见悟在《明代思想史》(83~84页)中对董澐亦略有述及。

[15]管志道是江苏吴县人,在文化地理上亦属“浙西”。董澐死时他还未出世,但两人在思想上却有点类似,尤其是牵合佛道二教之说。关于管志道的学说,荒木见悟的《明末宗教思想研究———管东溟の生涯とその思想》所论甚详,笔者在本书第2章第二节中亦有简述。

[16]姚士粦(通“麟”,诸书多作“麟”),明代著名诗人、学者。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第十六姚叟士粦: “士粦字叔祥,海盐人,与里人胡震亨孝辕同学,以奥博相尚,汇讨秦汉以来遗文秘简,撰《秘册汇函》若干卷,跋尾各为考据,具有原委。冯开之为南祭酒,较刻南北诸史,多出叔祥之手。孝辕举乡书官州守,叔祥以书生穷老,晚岁数过余,年将九十矣,剧谈至分夜不寐,兵兴后,穷饿以死。

叔祥有诗集四卷,孝辕论之以为其于唐诗能以变为复,不随人脚跟生活。”陈光《〈读书杂录〉序》:“余闻公少时与刘少彝、姚叔祥诸君子析疑赏异,以夜漏四下为率,诘旦,必举所闻以参考焉。”可知姚士粦和刘世教相善,刘世教所编《杜工部全集》之序即出于姚士粦。《欈李诗系》、《嘉兴府志》、《海盐县志》俱有姚士粦传。

[17]《王阳明全集》,790页。

[18]同上书,249页。

[19]今海盐市澉浦镇,在杭州湾北岸,古澉浦由此通过,后湮塞,又称澉水或澉湖, “昔人以澉湖比西湖” (《陈确集》诗集卷八《题永安湖社集》,772页)。

清初浙西思想家张履祥曰: “澉湖山水,百里以内胜观也,乡者许黄门、董萝石、孙太白诸公常徜徉其间,一时有‘高士湖’之目。” (《杨园先生全集》卷六《别纸》,171页)同为浙西人的陈确,亦曾于清顺治九年八月十五日集合宝纶阁社诗友,作《和从吾道人诗用原韵》二首,内有“旧德我怀萝石子,明月诗思满汀洲”(《陈确集》,771页)之句,流露出对董澐的深情怀念。这说明董澐在浙西的影响力一直延续到清初乃至更久。

[20]沈周,字启南,“诗不专仿一家”, “亦变而成方”;孙一元,字太初,别字太白山人(参见《徐文长逸稿》卷二二《孙山人考》, 《徐渭集》,1046页),为诗“不受空同(李梦阳)圈束”;郑善夫,字继之, “在弘正间,不袭李(梦阳)、何(景明)余论,别开生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232、272页)。说明三人都是在前七子复古运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此外他们还都好隐居,如沈周“不乐仕进”(陈正宏:《沈周年谱》,5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郑善夫“独立不迁”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9页),而孙一元则“意态超脱”, “善说玄虚”,乃“苕溪五隐”之一(参见李梦阳:《太白山人传》, 《乌程县志》卷一○ 《艺文》,崇祯十年刻本)。这些都与董澐的思想性格较为接近。

[21]《石龙集》卷二二《萝石翁传》。

[22]《王阳明全集》,248页。

[23]此据董澐本人之记载(参见《从吾道人诗稿》卷下《丙戌除夕》,版本情况详见本章第四节)。然《明儒学案》、《思复堂文集》、《静志居诗话》、《四库全书总目》等皆误为“六十八”,连阳明的《海湖集序》亦记为: “萝石董兄自海盐来越,年已六十有八矣。”两者相较,当以董澐本人所记为准。另据《明史》载:

“初,守仁倡道,其乡邻境从游者甚众,德洪、畿为之首。其最初守业者,则有余姚徐爱、山阴蔡宗衮、朱节及应良、庐可久、应典、董澐之属。”(第24册,7272页)把董澐说成是阳明的“最初守业者”,更属讹传。

[24]《黄宗羲全集》第7册,329页。按:综观阳明学派中较有影响力的人物,大多年少阳明二十至三十岁,他们一般都在未参与乡试前就开始接受阳明的教诲。

阳明门徒中虽有官职大于阳明者,如方叔贤(即使如此,方对阳明亦是“执弟子礼甚恭”(《小柴桑喃喃录》卷上)),但未见有在年龄上超过阳明者,董澐应是个例外,是故钱德洪在《阳明年谱》中特予明示,而刘宗周则称董澐是“垂暮之年而始从学于阳明之学,更为晚秀”(《刘宗周全集》第2册,376页)。后来阳明弟子所主持的讲会,也都遵照王畿、钱德洪的建议以年龄大小而不以官职或学识高低排序,这显然是受到阳明感染的结果。

[25]故时人视阳明接纳董澐入门为“不得已”之举措,如袾宏《竹窗随笔》初笔一《僧无为》载:“吴江流庆庵无为能公,齿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予蚤岁游苏湖间,与同堂坐禅。及予住云栖,公来受戒,求列名弟子。予谢不允,则固请曰:‘昔普慧、普贤二大菩萨尚求入匡庐莲社,我何人斯,自绝佳会。’不得已,如董萝石谒新建故事,许之。”然在笔者看来,阳明起初不接纳董澐的主要原因,乃是因为董澐刚来时,是以“独好吟咏”山川景物、草木鸟兽的诗人形象出现的,所以遭到阳明的拒绝,一点都不奇怪。

[26]《王阳明全集》,249~250页。

[27]对此,顾应祥曾作过这样的评论:“愚谓王、董二子所谓满街都是圣人,不知睹其仪容而知之乎?听其言论而知之乎?不过形容人人皆有良知,皆可以为圣人耳。而言之过高,使学者闻之必曰圣人可一蹴而至,而学问思辩、戒谨恐惧之功夫俱可置而弗讲,率天下之人而为大言不惭者,必二子之言夫。”(《静虚斋惜阴录》卷三《论学》,《续修四库全书》子一一二二,33页)

[28]《王阳明全集》,116页。

[29]《诸儒学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一二,389页。

[30]《从吾道人诗稿》卷下《哭阳明夫子》。

[31]《从吾道人语录·日省录》第1条。

[32]郑端胤:《刻从吾董先生集引》,《从吾道人诗稿》卷首。

[33]《从吾道人诗稿》卷上《嫩》。

[34]《黄宗羲全集》第7册,329页。

[35]《从吾道人诗稿》卷上《孙山人苕溪草堂成》、《天竺次白乐天》。

[36]据郑端胤《刻从吾董先生集引》:“儒隐有若从吾道人董先生,世居澉浦,慷慨慕义,孝友表重,乡闾初攻诗,从诸名口口,放浪山水间,日事啸咏,家徒壁立。”

[37]参见《从吾道人诗稿》卷上《留别邹东郭先生》。

[38]许相卿,字伯台,号黄门,海宁人,正德十二年进士。许氏“澹于宦情,居紫云山四十年,风花雪瀑,游徙遍于岩椒,而不一入城市”(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一一,295页)。《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云村文集》十四卷, 《明史·艺文志》作全集二十六卷,《嘉业堂藏书志》著《黄门集》十二卷、《附录》一卷、《年谱》一卷、《贻谋四则》一卷。

[39]据荒木见悟推测:《焦氏笔乘》所记也许来源于黄绾的《萝石翁传》(《明代思想史》,97页)。其实《焦氏笔乘》已讲得很清楚,其转载的是许黄门相卿撰的《墓志铭》。

[40]许相卿说:“予罔所知,其奚能铭?然状先生者(指法聚),其有以知先生已夫!予其终读,读之曰……”(《云村集》卷一三《董先生墓志铭》, 《四库全书》集二一一,262页)可见,许之铭来源于聚之状。说明对董澐最了解的,除了阳明,就是法聚。

[41]《云村集》卷一三《董先生墓志铭》,《四库全书》集二一○,262页。

[42]《王阳明全集》,248~249页。

[43]《云村集》卷一二,《四库全书》集二一一,254页。

[44]董澐所走的“良捷”之径,就是要么采取不可知的态度:“儒释之辨,此千载不决之疑案。以愚观之,曾无足论,古今豪杰,智不足以知此也。盖道眼不明,客气用事,代相因袭,以梦传梦,将六合内一片公共道理,割而私之,封植自固,噫小之乎,安得三代之英而与之论此哉?”(《求心录》第38条)要么采取议其同而不议其异的方针:“或有问儒释同异于余者,余答之曰:‘公参得其同,先议其异,乌乎可?苟得其同矣,以之事君父,蓄妻子,存发啖肉,乌乎不可?’……噫,异端多矣,岂必西方哉?”(《求心录》第57条。按:陈确曾谓:“吾读《从吾道人集》,至‘异端多矣,奚必西方哉’,痛斯言也至人于骨髓。”(《陈确集》,374页)对董澐的感叹和质疑,深表赞许)而这样的态度和方针乃是当时主张三教合一者所普遍采用的,所以只能说是“良捷”,而不能说是“独径”。

同类推荐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热门推荐
  • 变革风生(1980-1989)

    变革风生(1980-1989)

    本书综述了记载了自1980年至1989年以来中国近代历史大事件。
  • 听刘墉讲为人处世

    听刘墉讲为人处世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侧重分析家庭对个人成长,以及其对个性塑造的影响,令读者充分认识自己;第二章主要强调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明确肯定自己,完善自己;第三章探讨人作为社会人该如何与他人相处、维系人际关系,更好地发展自己;第四章是对第三章的进一步阐述,从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生,纵向来讲一个人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梦想、获得成功。
  • 别跟自己过不去

    别跟自己过不去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首歌,生活是一场游戏,生活是一壶陈年老酒……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享受生活,轻松而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把自己的心态摆正,用一颗平常的心,去体味人生,享受生活,去迎接大自然和灾难对人生的挑战,深刻认识到酸甜苦辣乃是人生的真谛,兴衰荣辱既是自然界赋予人类永不衰败的交响曲,同时还存在着大自然与万物之间相生相克的深奥道理。只有学会享受生活,才能做到更加珍惜生活,从而,激发你创造生活,生活才会有奇迹出现。
  • 教你学潜水·冲浪

    教你学潜水·冲浪

    水上运动是集竞争性、观赏性和刺激性于一体的、富有现代文明特征的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为了区别于陆上和空中体育项目,全部过程或主要过程都在水下、水面或水上进行的体育项目。
  • 黑色破局

    黑色破局

    《黑色破局》是一部关于中日情报战争的长篇谍战小说,讲述了一个有关我地下党情报组长陈克和他的战友当年在隐蔽战线上将黑桃A、木村等老对手所设下的迷局逐一破除的故事。小说情节曲折复杂,悬念迭起。谍影飘忽,将远逝年代里情报大战中的我党地下人员、军统特工和日本间谍之间的残酷斗争,描述得淋漓尽致。全书分为“黑箭”、“黑洞”、“黑影”三篇,将敌特秘密行动梯次展开,栩栩如生地揭示了敌我双方在谍战中的设局、做局、布局、对局、破局等过程,错综迷幻,扣人心弦。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缠绵

    缠绵

    推荐朋友刚开始写的书,绝对值得一看。《无欢》——新文《煌祭》*被死党拖去参加个什么破晚宴也就算了,她躲在角落当个隐形人就好了;可是突然跑出来个男人说要她当他情人这种事情可就不在她的忍受范围之内了。“总之从这一刻开始,你就是我的情人。”“不好意思先生,医院在那边,你过条街就到了,如果你不认路的话可以打的过去。”*呜……她不过是心情郁闷跑出去泡了一晚上吧、火起时随手把人家酒吧给砸了稀巴烂、然后和某个帅哥调调情、开玩笑说要来个一夜情而已,他他他居然就把她带回家狠狠地“虐待”了一个晚上导致她第二天连床都下不了?那还不是因为该死的他要在她面前和他家未婚妻亲热?这个恶劣的男人!简直比撒旦还撒旦!她敢保证撒旦不会这么对她!更何况和他在一起,生活总是让人心惊肉跳,一下子暗杀一下子车祸一下子绑架的,她幼小脆弱的心脏哟,可受不了这么多刺激……最重要的是……她似乎一直刻意地去忘记,告诉他自己的身份……*该死!他就这么没有魅力?这个女人就觉得承认爱上她那么丢脸?天知道有多少女人每天争着上他的床他还不让呢。惟独她!第一次,她居然敢和别的男人调情,念在她是喝醉的份上,也就不计较了。(桔子:你那样还叫不计较??)第二次,他才跟她求了婚,她又给他出状况!绑架!还差点把她自己给弄残废了!(我说...这好象不关你什么事啊?)第三次——他跟她之间的情况才刚刚有进展,结果她留下几句莫名其妙的话然后甩手走人从此音讯全无?可是,直到他开始着手找她,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她时,他才发现,她的身份居然是……*桔子建的群66184600敲门砖是桔子任意一部书名或者主角名字~~大家如果喜欢桔子的小说就加群吧~~*推荐好友采凝的文文!《罂粟情人》推荐好友倾尽天下的文文!《赤鬼》推荐好友落萧的文文!《倾天下:魅君颜》
  • 全职斗神

    全职斗神

    本书已经完本,后续若有新书,会及时发出,谢谢。
  •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