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500000045

第45章 王学在浙西的传播与发展(4)

又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非也。”[147]无知无识,故“我只空空而已”。本体论的“空”,是为了求证知识论即工夫论的“空”;工夫之本,惟在于“空”。所以一切人为之“才能”都是多余的,若从事于才能,便非圣人之学;惟有“自然之才能”,即无知无识,才是圣人为学之根本。董澐还以“恭默”为例论证道:“《书》称高宗‘恭默思道’,愚以为凡思道者,则自然恭默,非恭默以思道也。若一时不在道,则此心放逸,而恭默之容无矣。”[148]认为只要领悟了本体自然后,便能做到凡圣合一:“学道先须细识心,细中之细妙难寻。若能寻到无寻处,方信凡心是圣心。

噫,人与尧舜初无少异者,果何在乎!”[149]应该说,这些观点都能从王阳明那里找到依据,并与王畿等人有惊人的一致性。尽管董澐与王畿直接交往的机会并不多[150],但由于他们都是阳明晚年在越讲学时的主要弟子,且都倾心于佛、道,因而使他们能在不同的区域文化背景下,并通过不同的致思路径,取得相当多的共识。在笔者看来,董、王二人在思想上的相似性,甚至超过“二王”(即王畿和王艮)和“二溪”(即王龙溪和罗近溪),董澐可谓是王畿在思想上的重要盟友,而这一点正是治阳明后学者长期以来所忽视的。

第二,关于“依得良知”。董澐言道:

今人不依良知者,即异端也。[151]

但依得良知,礼法自在其中矣。[152]

知之所在即是意,只因不肯依着良知行去,所以意中发出许多虚诈。若能依了良知,一循天理,则意岂不诚乎?[153]今人不信有悟,好以推测之心求之,愈求则愈疑耳。然疑是好消息,要在善疑,愈疑则愈进,愈进则愈退,愈退则几矣。[154]“依”之概念来源于《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起初与“据”、“游”等词一样,只作动词解,并无特殊意义,至王阳明将其与孟子的“良知”概念相融合,后经王畿等人的不断渲染,遂成为王门中非常流行的哲学概念(当然,朱子等宋儒亦使用此概念,不过不像阳明学者那样用得如此频繁)。董澐也很看重这个概念,认为是衡量异端与正统的标志。至于怎样“依”,董澐的说法是:在“此心求空”的前提下,顺其自然,不作人伪,一循天理,信而有悟。也就是说,他在强调“此心求空”的同时,并未放弃对“天理”的依循,认为“天理”即“吾心本有之良知”,所以“依良知”也就是“依天理”,或称“任理”,所谓“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即是任理”[155]是也。而这一点正是他比王畿的“高明”之处。董澐答学者问格物云:

格物者,凡事物之来,或可或否,一皆以天理正之,使得其宜也。天理在何处,即是吾心本有之良知也。今人遇事接物,只因不肯放出天理处之,不得其宜,自昧其心,即是良知不尽。

若能自家心中觉得理当如此,即便依此理去处此事,谓之正物。

物正于外,而尽于内矣,此正是合内外之道。故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也。知之所在即是意,只因不肯依着良知行去,所以意中发出许多虚诈。若能依了良知,一循天理,则意岂不诚乎?故云知至而后意诚。若夫心之本体,不拘动静,湛然常寂,盖无极之贞,元是如此,非强制也。今人无事时,千思百想,有事时,略行小善,常常挂念,亦是私意用事。殊不想心之本体,止因理上合当如此,并无别故。今若多了这些意思,则心之本体便不正了。若能未来莫迎,已往莫留,就与明镜一般,这个方是本来心体,方是大公至正。故曰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即中,身修即和。[156]

所谓“依此理去处此事”,似乎是对王阳明的“致良知”说与湛甘泉的“随处体认天理”说的折中。而且董澐也并不像王畿那样单讲“依良知”,而是把“依良知”与“循天理”结合在一起,用“天理”来规定“良知”,用“循”来化解“依”[157]。董澐的这种“加工”自有其一定的思想背景。因为“依”与“循”尽管是两个十分相近的概念,而且有共同的理论依据,即“良知本体自然流行”,故对良知的把握也应是“顺其天则自然”,所以阳明及其弟子既说“依良知”又说“循良知”[158]。但两者又略有差异: “循”尚有“行”之意,在强调良知本体的同时,尚未放弃对见成良知的实行与落实;而“依”则是在“信良知”的基础上强调易简与超悟,而且在王阳明之前,“循”一般只与“天理”发生关系,如胡居仁所谓“循乎理之自然”[159]。所以惟见时人指责“依良知” (如湛若水、孙应奎、王栋、罗洪先等[160]),而未见有抨击“循良知”者。后来更有人把“率”字与“循”字相链接,如管志道曾针对耿定向所谓“率”即“统率之率”而反驳道: “独以率性为统率之率,理趣虽深,而训字近巧,恐不如循字之训为妥。盖率由旧章之率,亦循义也。师岂以气质之性不可循,故以统率训耶?……阳明先生云无善无恶心之体,心之体即是性,循其无善无恶之本体,是谓至善。”[161]管志道所谓的“循”字,实含有“依”的意思,其目的就是要突出心体的地位和作用,这与阳明的思路是相吻合的。不过阳明讲“依良知”,但更讲“信良知”,如曰:“若信得良知,只在良知上用工,虽千经万典,无不吻合,异端曲学,一勘尽破矣。何必如此节节分解?”[162] “良知本无知,今却要有知;本无不知,今却疑有不知,只是信不及耳!”[163]其用意就在于想“做得个狂者的胸次”[164]。王畿沿着这一致思路径义无反顾地前行,而董澐则显得半遮半掩,欲持“中立”[165]。但即使如此,在董澐去世十余年后,仍有不少学者针对阳明后学中这种过分强调“依”的现象提出了尖锐批评。如湛甘泉说:

“今游先生(指阳明)之门者,乃云:‘只依良知,无非至道。’而致知之功,全不言及。至有纵情恣肆,尚自信为良知者。立教本旨,果如是乎?”钱德洪对此批评亦深表赞许。[166]从逻辑上说,“见就是性”[167]乃是与“本体自然”、“依得良知”

相辅相成、彼此互动的属于同一系列的命题,但若再作进一步分疏,其中似可分为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率意自然”,内有不涉人为、不事才能、不学智识[168]等意味。对此,董澐起初领会得并不准确,甚至还与好友法聚存在分歧。据载:

余尝疑于先儒论性,无从质问,一日与男榖论之,遂有率意之对。尝令缮写以示月泉法聚,往复数四,意皆相反,并录以呈先师。先师批曰:“二子异同之论,皆是说性,非见性也。

见性者无异同之可言矣。他日聚子(指法聚)不非董子(指董澐),董子不非聚子,则于见性也,其庶已乎?”[169]噫!知性者鲜矣。不赖先师,则梦中说梦,何时而觉乎?[170]强调“见性”乃是阳明晚年进一步走向“良知现成”说的标志,但这一概念毕竟与佛教“见性成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董澐示教于法聚亦是合情合理的。问题是,法聚的意见与董澐何以相左?

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分歧?阳明在批示中,并未指出两人异同之论的内容,而只是将其一概视为与“见性”相对的“说性”,也就是违背本体自然的“从事于才能”。据笔者推测,两人的分歧可能与“率意”还是“率性”的概念之争有关。儒家只讲“率性之谓道”,而佛家则强调“不作意”,可见“率意”一词于儒释之旨皆不符。王阳明于晚年亦明确主张:“意与良知当分别明白。凡应物起念处,皆谓之意。意则有是有非,能知得意之是与非者,则谓之良知。”[171]“性”即“良知”,“率性”即“依良知”。因此,若把“意”与“性”相混淆,用“率意”取代“率性”,无论是就儒家之立场,还是从佛家的眼光看,都是犯了性本论上的错误。[172]董澐讨论“率意”的问题,是由其子董榖引发的,而董榖的“求见本体之失”,又显然与董澐的失误有直接关联。

“见就是性”的另一层含义是“着实工夫”[173],也就是自陆象山以来的“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之说”[174]。此说亦为王阳明及其高弟钱德洪、王畿所重视。[175]董澐的观点与他们基本一致,但有自己的特色。他说:

噫!除却人情事变无用力之地矣,孰谓象山为禅学哉?[176]于事无心,于心无事,则虚而灵、空而妙矣。[177]心无体也,纲常伦理,形质器用,与心为体,拾万象无太虚,拾万事无心矣。分之为物,则合之则为心,见物便见心,离物见心,亦是见鬼。此艮背行庭之义也。[178]故先师夫子提出良知二字以示人,盖谓心之本体最善于知,欲人易识其本体,而一切依凭之以行也。所谓致者,知得如此,即须如此行之,务极其至也。[179]自行自坐自开门,饱饭熟眠秋树根。种种见成无得说,客来相见但寒温。[180]以身体之,方是解经。若依旧说,都在效验上去了。[181]按照董澐的思路,“内外合一”,故“于事无心,于心无事”; “事外无心”[182],故“离物见心,亦是见鬼”;良知“种种见成”,故当“一切依凭之以行也”; “着实工夫”,故须“以身体之”,不依旧说。

这一连串的逻辑链接,其理论预设,即“见就是性”说与“内外合一”之道;其心趣所向,即按照自己的主张解经行事,灵妙超然。

因此,董澐强调“着实工夫”所要达到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个人旨趣上的“以身体之”,虚灵空妙,率性自然;另一个是日常人伦和社会福祉上的“心无体也,纲常伦理,形质器用,与心为体”。董澐的性格中虽有不解世俗之事的一面,但这并不是对枯寂空虚的刻意追求,更不是对民生疾苦的无动于衷。如其《示孙》诗曰:“海上田园即鹿门,衙门市井不须论。五伦不失但耕种,也是吾家好子孙。”[183]所以郑端胤于《刻从吾董先生集引》中称其“为一方请命,开河渠,建梵钟,兴起百世之利,不难犯众所疑畏,毅然贾、董、房、杜之经纶也。惜不得志于时,而以嘉言微行诏诸来世”,是符合实际的。比如董澐在《与吴南溪先生论水利书》中说:

昔邵信臣所以谓之父者,以其所至兴举水利,而朱子提刑浙东,即开黄岩河道,民到于今称之。近者薛中离先生,于广中平地凿渠八十余里,数府之民免于浮海之险。诚以位高望重之贤,加志于斯民折枝而已,宁复有难事哉?[184]关于兴修澉之水利的事,自明洪武年始,就不断有当地绅士及民间人士为之请命呼吁,然终未结果,以至连年水患,一百六十余年来,黎民困苦不堪,董澐揪心如焚,于是以垂暮之年,加志于水利之事。

董澐的思想后在其子董榖所谓的“体用实学”和“本体工夫”论中得到了更完整的表述:

君子之学,用其心于万事之中,而置于其身于万事之外。

亲万事之于吾身也,犹浮云之过于太虚也;亲吾身之于万事也,犹勤予之经理其家也;此之谓体用之实学。若徒崇尚清虚,谈空说有,而无实用,在吾儒谓之死汉,在释氏谓之顽空。岂惟晋人之风流,虽宋人之理学,亦多有之矣。诚何益于事哉?又况并清谈而无之者乎![185]本体要虚,工夫要实;合着本体,方是工夫;做就工夫,无非本体。有见于虚,而无实工,谓之顽空;虽有工夫,而异于本体,谓之错用。不外于人伦日用而一毫不染,方是真空;动合乎无方无体而一物不遗,方为妙用。晋人之清虚,徒窥其体而无其用,谓之顽空,则并其体皆非矣。宋儒之格致,徒事于外而遗其内,是错用也,而亦何益之有哉?[186]不过董澐在为民办实事时,经常以道教方士的面目出现,带有一些迷信色彩。比如他为当地建造钟楼的目的就是为了“挽回风水”,丰年有余,为民治病:

盖五行之性,惟在均平,方得无事。……余恻然于此,虽以衰暮之年,欲为地方成此胜事。乃同信士胡瓒辈,礼请禅师法聚图之,积集众缘,铢积寸累,六年而始有成。[187]独耿耿于垂尽之年者,惟以民吾同胞,不忍地方生齿衰落。

戊子年建一钟楼,以挽回风水。今经六稔,果见军民稍乐,病者获痊,信非诬也。[188]而这显然是由董澐的“隐儒”性格和“道人”情趣决定的。

(第四节 附记:著述与刊本

董澐的著作现仍存于世的有《从吾道人语录》、《从吾道人诗稿》

及《湖海集》三种,现具述于下:

一、《从吾道人语录》

该书刻于董澐殁后的嘉靖十四年[189],原有单行本行于世,然现在我们所能见到却是附载于日本蓬佐文库珍藏的《王门宗旨》后的木刻本。据《名古屋市蓬佐文库汉籍分类目录》(1975年)载:

《王门宗旨》十四卷,《从吾道人语录》一卷, 《附录》(载阳明撰写的《从吾道人记》和《守岁诗序》二文)一卷,《云门录》(薛侃语录)一卷,十四册,明周汝登选,陶望龄订,万历十三年周氏自序[190],新安余懋孳校刊本。有尾阳内库印记,宽永六年(1705)买本。

但据笔者所知,现藏于国内图书馆的周汝登《王门宗旨》诸版本中,并未收录该书。而《四库全书总目》所记的《王门宗旨》亦仅为十四卷,此书“盖督学陈大绶之意,而汝登编次之。书成之后,陶望龄又为校定”[191],且每卷末尾皆录有参校者的姓名,如卷一○ 《绪山语抄》末尾记“山阴王应遴参校”几个字,而并无《从吾道人语录》、《附录》和《云门录》三卷。可见,所谓《王门宗旨》原本是十四卷、十一册,《从吾道人语录》等三卷是由后人添加上去的。

另据周汝登《东越证学录》卷六《王门宗旨序》云:

《王门宗旨》[192]者,录阳明先生语也。先生语难去取,而间有所择者,揭起要也。要语在论学,而奏疏行移等具存者,征学问之实用也。旨称宗者,明为千圣之嫡嗣也。数门人语附见,而概系之王门者,统于宗无二旨也。

然据陈大绶《王门宗旨叙》说:“首(阳明)先生语,次徐曰仁语,次王汝止、钱德洪语,而王汝中语终焉。”邹元标的《王门宗旨序》亦只提到徐爱、钱德洪、王畿和王艮四人。[193]说明《从吾道人语录》是没有被《王门宗旨》的原刻本收录的。但是若从《从吾道人语录》所记录的大量阳明语录(其中有不少语录未见于《传习录》)分析,并且再参证于周汝登序言所说的编辑方针,则可推知辑录《从吾道人语录》与汝登所言并不矛盾。后人也许正是据此才补入该书的。因《王门宗旨》由周汝登选、陶望龄订、陈大绶阅、余懋孳校梓,而《从吾道人语录》则由焦竑订,其余不变,所以估计是由对董澐相当推崇的焦竑补录的。

《四库全书》存目中仅载有浙江汪启淑家藏本《董从吾稿》一卷。提要称:

其集以诗与语录、杂文,共为一编,而附守仁和赠诸作,大抵皆暮年谈理之词也。卷末有其子榖《跋》,称尚有诗文若干卷未刻。盖讲学以后,转以早年之作,为不足存云。[194]又据宋慈抱《两浙著述考》载:

此书(指《从吾道人语录》)前卷有《从吾道人记》一篇及《守岁诗序》一篇,皆守仁所作。中分《日省录》九则、《求心录》六十则、《把卷录》六十一则。[195]后录则《题传习录序》 及古文四首。附录则阳明所和从吾道人西楼等作与邹东廓赠从吾道人诗。……见《海宁州志》,未见。[196]可知《董从吾稿》与《从吾道人语录》不是同一种书,前者似为《从吾道人语录》与下面所要叙述的《从吾道人诗稿》的合编本。然《两浙著述考》所说的《从吾道人语录》中的阳明诗和东廓诗,则并不载于蓬佐文库本,且前卷两篇记序亦被载于蓬佐文库本的附录中,后录中的古文四首,蓬佐文库本是三首。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董澐著作在当时曾有不同刊本流行于世。

二、《从吾道人诗稿》

董榖在撰于嘉靖十四年的《从吾道人语录跋》中说:

右语录一帙,不肖榖先子从吾府君手笔也。先子晚游先师阳明夫子之门,一变至道,默坐精思无间,昕夕有所得即书之,老益不倦。每语人曰: “本来面目,吾喜见之矣。”积久成数巨编,皆精神之会,性命之微也。榖甥徐来侍先子最久,与闻奥义,请捐赀入梓。顾浩繁重复,弗便检阅,因各掇数十条授之。……与四方同志者共此。又有《淘金录》、《自怡录》、《萝阴野录》并诗文若干卷,皆扶植世教者,俟续图之。[197]说明董澐所记语录原为“巨编”,数量相当之大,董榖因“顾浩繁重复,弗便检阅,因各掇数十条”,交于其外甥徐来刊行于世。

然《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六《董从吾稿》则谓:

同类推荐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热门推荐
  • 光影之歌

    光影之歌

    本书讲述了中国第一代“电影艺术家”何云的光辉革命事业。上战场,杀敌寇,洒热血,学电影……历尽艰险、磨难、挫折、生死,收获爱情、亲情、友情……在这光与火、血与泪的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何云为新中国的解放、电影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他的行动给我们展现出一颗璀璨明亮的赤子之心,表露出中国第一代“电影艺术家”敦厚大度的思想品格以及崇高光辉的革命精神。
  • 魔君的宠妃

    魔君的宠妃

    他封印千年,借助神器,破印而出,没想到……苏醒过后……魔界至尊,沦为弱小一只。愤怒至极的瞪着犹如八岁孩童的身体,以及不远处在他重击之下冒着一丝青烟的尾指大小的黑洞,耻辱,这是绝对的耻辱……“混帐,去把那个女人给我抓来!!!!”……当知道八岁孩童就是魔界至尊,她差点笑破肚皮。魔皇是吧?不过就是个蛮不讲理、阴晴不定、暴燥易怒的臭屁孩。随时用‘不解封印’威胁一下,看能把她怎么地?…………注:女主前弱后强,会渐渐强大起来滴。…………因为可歆写文较慢,为了写好文,要反复修改,所以给亲亲们说一下更新时间:正常更新两日一更,(保持)灵感不断每日一更,(尽量)灵感枯竭几日一更,(有时)人品爆发每日两更!(可能)总之——绝不弃坑!(一定)
  • 穿越:小小恶霸太子妃(完)

    穿越:小小恶霸太子妃(完)

    不就是黑帮打架也能穿越古代三岁???还是个被人到处追杀的太子妃?醒来就见到小男孩子。什么?他是太子?他要是太子能住这比普通百姓还不如的烂"茅房"?以为他是在大言不惭哼!穷就穷,娶不到老婆就算了还想骗她这心智16岁的宇宙超级无敌少女?算了,反正她在这个时代也不认识什么人他说什么便是什么吧谁知,皇帝一道圣旨下让太子搬师回朝见鬼,他还真是个太子!哈哈,那么她不就可以作威作福了?-------------------------推荐好友幕纱小说:http://m.pgsk.com/a/116854/《冷面王爷的绝色丫头》作品介绍:真是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缝!在家睡觉都能跟风来个穿越。穿就穿吧,还穿到了一个没听过的朝代。算了!我也不计较这个了,可为什么人家穿越不是公主,就是王妃。眼前我这算是个怎么回事?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异世剑修

    异世剑修

    修炼至强法诀“不死不灭无上剑体”的地球修士尹欢,穿越时空,附身仙剑门外门弟子,依靠前世强横的法诀,硬是凭一具废材之躯,成为横行天下的绝世高手!只手遮天,翻云覆雨!有些男人无论身处何方,永远光芒万丈,像一轮太阳!尹欢:“穿越之前,我是剑修最强者!穿越之后,我依然要屹立于世界之巅!”
  • 古墓之冷酷血王子

    古墓之冷酷血王子

    她,陈可心,平凡的考古系学生,却是大名鼎鼎的洛阳铲传人,在爷爷的培养下她渐渐成为一个身怀绝技,了解五行八卦的,遇事冷静的女人,虽然有时候会恶搞一下,但在每每遇到生死关头的危险时刻却总是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一次,在西藏发现的神秘古墓引发了陈可心一连串的意外,与自己有着相似面庞的墓主。不灭的光,穿过身体的古人,甚至心底涌起的熟悉感都让可心感到莫名的恐惧,就在这么多疑问堆积下的古墓里,可心不小心走失了,莫名其妙的被人口贩子卖到了古代的美索布达米娅,成为巴比伦的侧妃,打败了亚述的勇士,征服了冷酷的亚述血王子。巴比伦王子:汉姆拉比。成功的政治家,巴比伦王位的继承人。脸上始终挂着笑,高深的让人看不清楚想法。“我,汉姆拉比在此发誓,,让安努和贝尔神授予我治理苏尔美和阿尔德之权时,巴比伦的铁骑将扫平整个幼发拉底河,到那个时候,我汉姆拉比的意志便是神的意志,我汉姆拉比的灵魂便是神的灵魂。我要做的便是天理,我爱的女人就是天命。我将像头上悬挂的太阳,永世照耀着我的国度,权利于我,神力于我,永世不修。”……亚述血王子:冷酷,霸道。杀人不眨眼,外号血王子,号称杀光,抢光,烧光的男人,拥有痛苦的过去,却在决定爱人可心的那一刻,毫不犹豫的用自己整个生命去爱她,甚至不惜跳入“天之眼”。“如果你爱我,我会给你我的全部,除了爱。如果你不爱我,我依然会给你全部。除了爱。但是,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忠诚,绝对的忠诚。忠诚的爱我,忠诚的包容我的一切,忠诚的把自己献给我。那么从此刻开始,我尼普克斯的生命便属于你”这是他对可心标志性的告白。神秘女巫预言,梦中不断出现的男女,甚至还有那相似的古墓主人,这些都让纠缠的谜底一步一步的揭开,巴亚大战拉开帷幕,可心被巴比伦王子重新带回巴比伦,亚述尼普克斯发动了政变发誓要扫平美索布达米娅,惩罚她的背叛,血流成河……渐渐的历史的轨迹在三人手里发生了偏移。而她?是带领女性解放的人民英雄??是扫平美索不达米娅的战争神话?甚至还是美索不达米娅的真神阿尔瑟弥斯????水木家族群QQ21804822(满)美美的新浪博客http://m.pgsk.com/u/1082180670(新书安排,古墓随想,生活日志。。。。)还有推荐我一个好姐妹的书,很好看的,《汉武飞仙》大家可以去看看。她最近快写完结局了。大家期待吧。地址哈哈。。
  • 艺术文化论

    艺术文化论

    针对当代艺术存在的新现实,针对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艺术变相、艺术表现,试图从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的艺术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其目的是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解蔽。
  • 三嫁冷情君王

    三嫁冷情君王

    今生再遇,他们互不相识。当真相揭晓,她才知道他的深情,是对他金屋深藏的女子,于她,不过是利用而已,当她终于逃离,花三年时间才淡忘心中的伤痛,他却出现:“宫筱婼,你以为,你能逃得掉?”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1943年,参加攻占西西里和登陆意大利,1944年统率盟军进入法国,6月6日指挥盟军进攻诺曼底,取得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的胜利。后晋升陆军元帅,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