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500000042

第42章 王学在浙西的传播与发展(1)

———董澐论(附董榖)

在王阳明的诸多门人后学当中,被视为“奇人”或“奇士”者,大有人在。如方与时(湛一),“皆目之为奇士”[1];王襞(东厓),阳明谓“吾浙子无此子也”,“因奇之”,后“益奇之”[2];“泰州更有樵者朱乐斋光信、陶者韩乐吾贞……皆奇士也”[3];甚至钱绪山,亦被其挚友钱薇视为“奇男人”[4]。不过真正作为“奇人”而受到阳明敬重的却只有两位:一位是被薛侃称为“奇伟之士”、“古之逸民”[5]的淮南王艮,另一位就是被焦竑称为“真奇士”[6]的浙西董澐。阳明对王艮是异其行为[7],而对董澐则是“异其气貌”[8]。换言之,王艮“奇”的是处世方式[9],而董澐“奇”的是精神气质。因两人都以“奇”见称,故徐渭遂将董澐与王艮视为同一类型的人。[10]董澐是阳明晚年的弟子与好友,而且曾一度被阳明视为“先辈”和“吾之师”[11]。阳明与玉芝法聚禅师的交友,董澐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12]与阳明晚年论学密切相关的场所,如碧霞池、天泉桥、天泉楼等,都留有董澐的足迹。[13]但是,对董澐的生平与思想的研究,由于缺乏第一手资料,国内学者至今尚无人问津,国外学者,亦惟有山下龙二在《阳明学の终焉》一书中有过详论。[14]与浙东地区不同,董澐生活的浙西地区,一直是朱子学占主导地位,即使在明代中后期阳明学风行之际,浙西地区也仍以折中朱、陆的甘泉学为中心。明末清初的朱子学回潮,浙西地区实为风头浪尖。

如果说浙东地区所表现的思想理念是对阳明学的继承与修正,那么浙西地区则表现出鲜明的否定和批判阳明学的思想潮流。董澐虽是浙西人,但思想旨趣却应归入浙东王门的王畿之序列。因此,董澐思想在浙西地区的出现,在阳明学中实属特例。[15]通过对董澐这个人物的个案研究,将有助于深入把握阳明学在浙西的传播与发展。

(第一节 “从诗而儒”与“自友而师”

“从诗而儒,自友而师”,是海盐名士姚士粦[16]在《合刻从吾道人集跋》中对董澐学术生涯中求学王门经历的简要概括。其中“从诗而儒”是讲他从诗人到儒者的转变,所谓“看君已得忘言意,不是当年只苦吟”[17],就形象地反映了这一立场的改变;而“自友而师”则是讲他与阳明之间的关系,表现出董澐对学从阳明的坚定决心,这与阳明所谓“固辞不获,则许之以师友之间”[18]的说法稍有差异。正是由于这段经历,才使董澐成了浙西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阳明学者。

一、生平事迹

董澐(1457—1534),字复宗,一字子寿,号萝石,父乐静翁董鉴,居海宁之钱山,至澐始迁海宁澉浦。[19]董澐平生好为善,兄贫,割私产让之。为人仗义,所知邬鲁以田来质,鲁疾革,出券毁焉;鲁卒,复经纪其葬。闻高世贤达所在,不计远近寒暑,投贽纳交。

明清之浙西乃词学之渊薮,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下,董澐亦“初学为诗,不解随俗营生业,独好吟咏,遇时序之更,风物之变,古迹奇踪,幽岑远壑及夫人情世态之可叹、可哀、可骇、可愕、可慨、可庆,一于诗以寓之。家徒四壁,一毫不入于心。时名能诗者,吴下沈周、关西孙一元、闽中郑善夫[20],皆与游,往来赓倡”[21]。他还“与其乡之业诗者十数辈为诗社,旦夕操纸吟呜,相与求句字之工,至废寝食、遗生业。时俗共非笑之,不顾,以为是天下之至乐矣”。

所以在世人眼里,董澐一直是“以能诗训后进,从之游者遍于江湖,盖居然先辈矣”[22],属于浙西地区颇有名望的诗人。

嘉靖三年,董澐游会稽,闻阳明良知之说,幡然有悟,遂就弟子列,时年67岁。[23]阳明异其气貌,且年老矣,礼敬之,曰:“岂有弟子之年过于师者乎?”[24]意谓己比董年少15岁,不可为其师,又见董之勇气,而欲以董为己之师。然董强纳拜称师,阳明“固辞不获,则许之以师友之间”[25]。后董澐弟子亲友及平日之为诗社者来越招澐曰:“翁老矣,何自苦!”澐曰: “吾从吾所好而已。”因号“从吾道人”。阳明闻后遂与之论“从吾之学”,强调有“真吾之好”与“私吾之好”的区别,并提醒董澐,虽“年逾耳顺而始知从吾之学,毋自以为既晚也”[26]。然董澐后来却更多地从道教的立场出发,解读和阐释阳明思想,从而使他的“从吾之学”在吸取儒家“为己之学”的同时,更融合了道家的“真吾之学”(详见后述)。

由于董澐入王门的时间较短,所以在学识上不仅不能与阳明身边的王畿、钱德洪等人相比,而且也难以与比他早四年入门的王艮并论。阳明在回答王艮、董澐所提之相同问题“见满街人都是圣人”时,曾予两人以不同之回答。[27]时人认为,这是由于“汝止圭角未融,萝石恍见有悟”[28]之故。也就是说,王艮是尚未达到圆融彻悟之程度,而董澐则只是恍若有证悟之迹象,两人对阳明思想的把握应该说都还存在一定差距。正因为是“恍见有悟”、“初机乍解”[29],所以董澐切望向阳明多多求教,以至阳明去世后,他仍“尚思求指示,哪意服心丧”。然阳明的过早去世,使董澐的希望破灭: “哲人成萎逝,斯道堕微茫。”[30]于是不久他便复究心佛、道,且忽若有悟,遂归乡,与僧玉芝法聚纠诸缁素,结莲社于海门精庐,故又号“白塔山人”。此外,因董澐曾侍阳明于王府碧霞池旁的天泉楼,故又号“天泉绠翁”[31]。由于董澐“不得志于时”[32],一生未曾为官,所谓“老夫独与时相违……红尘要路岂吾事”[33],故黄宗羲称他是“布衣”[34]。又因他淡泊名利,放浪山水之间,所谓“功利滔滔谁得挽,野衣还藉贲林峦”;“忙处不知闲处好,红尘白浪正纷纷”[35],故郑端胤(字思孟)称他是“儒隐”[36]。阳明去世后,董澐很少参加阳明学派的集体活动,据《阳明年谱》记载,嘉靖九年,他曾与薛侃、孙应奎等人共同管理过杭州的天真精舍,其间尝师从邹东廓,时间大概有一个月。[37]此后便归隐乡里,曾借社友之力,建种楼,修水利,为民生福祉做过一些实事。殁后,由其忘年之交许相卿[38]为他撰写了祭文和墓志铭。

关于董澐的生平事迹,黄绾的《萝石翁传》(《石龙集》卷二二),许相卿的《祭董萝石文》和《董先生墓志铭》(《云村集》卷一二、一三),焦竑的《董先生》(《焦氏笔乘》卷三)[39],王阳明的《从吾道人记》(《王阳明全集》,248页),李贽的《萝石董公(附子榖)》(《续藏书》卷二二,卓吾所记皆移自《从吾道人记》),黄宗羲的《布衣董萝石先生澐》(《明儒学案》卷一四),邵廷采的《王门弟子所知传》(《思复堂文集》卷一,念鲁所记亦来源于《从吾道人记》),朱彝尊的《静志居诗话》(卷九),以及《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六), 《皇明书》(卷四四,万历刊本)和《明史》(卷二八三)等文献皆有记。此外,据许相卿《董先生墓志铭》记载,董澐的同社僧法聚曾撰有《董萝石行状》[40],然此文现已不存。从笔者目前所掌握的史料看,可以断言,后世有关董澐的资料,无不出自王阳明的《从吾道人记》与许相卿的《董先生墓志铭》。

二、为学“三变”

董澐的学术倾向一如阳明及其诸多弟子,有过“三变”。许相卿评说并引述法聚之言道:

吾见先生始专于诗,遗其家,甚难之;晚志于道,遗其诗,甚愧之;终入于佛,嗒然自遗也,予愈益怪之,莫能窥已。观乎(法)聚之言曰:“先生在先劫中,殆业豢龙,气相感召,近可远,大可小,有可无,虚实相因,动静相体。若有类焉。”盖先生学三变,归于空,而自所谓吾者,且见为妄矣。[41]“始专于诗”,因有仙家风骨,故许氏“甚难之”;“晚志于道”,是指师从阳明的一段经历,许氏甚感不及,故多“愧之”; “终入于佛”,而有“自遗” “归空”之心境,故使许氏“愈益怪之”。尽管许相卿亦属“澹于宦情”、“不入城市”的隐逸之士,但他对董澐独特的思想个性仍时不时地发出“难之”和“怪之”的不谐音符。关于董澐思想的前二变,阳明在《从吾道人记》中描述得十分形象:嘉靖三年春,董澐来游会稽时,“以杖肩其瓢、笠、诗卷来访”。闻阳明之言后,遂“辞归两月,弃其瓢、笠,持一缣而来”,于是“弃去其数十年之成业如敞屣,遂求北面而屈礼焉”[42]。瓢、笠系隐者的用品,是孤傲、洒脱的象征,有佛道之气象,而缣缕细绢则显露出亲情诚积之心,是入世、用世的象征,有儒者之风范。说明董澐抵会稽后从阳明那里受到的主要还是儒家积极用世的“致良知”说的影响。而关于“终入于佛”的第三变,许相卿在《祭董萝石文》中又评述道:

公壮僻诗,登坛建旗。公老知学,敛衽讲帷。宗事阳明,岁晏忘罢。良知用别,于佛得师。悟妙入玄,安事拘拘。二氏异同,世学聚疑。公径良捷,予路何迂。[43]这段概述的要害在于“良知用别,于佛得师。悟妙入玄,安事拘拘”,即认定董澐是假道阳明而得于佛氏,悟妙入玄而自得自乐。至于“二氏异同,世学聚疑。公径良捷,予路何迂”[44],则不仅道出了许氏在“难之”、“怪之”的同时于内心深处认同董澐的矛盾心态,而且把董澐辨析二氏、会通三教的思想穴位点得恰到好处。

不过笔者以为,“于佛得师”与“悟妙入玄”之间,董澐也许更贴近于后者即道教,这从他的三个名号——— “从吾道人”、“白塔山人”、“天泉绠翁”皆与道教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中也可窥见一斑。

此外还可举出四条理由:其一,他对庄子、林和靖、周濂溪、王、陈白沙等道家或近于道家的人均相当推崇。[45]其二,阳明与他的诗文,常涉及道教,如《从吾道人记》中的“阳明山人王守仁书于第十一洞天之碧霞池”[46]之记录。其三,尽管当时的佛、道二家难分你我,但根据董澐所撰的诸多诗篇中,写给道人、道士(如碧虚道士、石门道人、太白山人、虞道士、梅谷道人、乐阳子、灵谷道人等)的数量要明显超过僧人这点作直观分析,亦能看出其对道教的偏爱。其四,虽说董澐从学阳明后已“从诗而儒”,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仍隐含着根深蒂固的道教情结。叶权《贤博编》中记录的一则逸闻,颇能反映董澐的这一情结:

盐官诗人董罗石,晚年弃旧学,从阳明先生游,即所谓从吾道人者。一日,客为罗石召卟仙,使童子持箕,俄运箕称洞宾降。题曰:“鹤驭飘飘禹穴来,阳明夫子杏坛开。论心论性全无理,非老非儒小有才。投水屈原为孔子,欲将董氏作颜回。

考亭地下如知得,拍手长歌笑几回。”罗石意真仙降也,言于阳明先生。先生曰:“何人持箕?”罗石曰:“童子蔡其潮,渠岂能作乎?”先生曰: “可一见否?”罗石引蔡见之。先生亟称俊才,诗必出渠手,蔡亦不辩。盖罗石晚进,道学非其本色。蔡或有所指授,特戏之耳。然诗于先生刺骨矣。后蔡弱冠登进士。[47]对此,阳明在与董澐的和诗中也曾流露出赞许加忧虑的复杂心情:

“世故茫茫浑未定,且乘溪月放归蓬”;“道人不奈登山癖,日暮犹思绝栈云”[48]。因此可以说,阳明晚年对道家、道教的过分青睐,与董澐所起的作用密不可分,至少表明两人有情趣相投、互补互动之关系。[49]而董澐的道教倾向又与历史上浙西的道教传统不无关联。南北朝的道教理论家、改革家陆修静(406—477)是吴兴东迁人,他敢于创新、著述众多,为道教从民间宗教发展成为官方宗教作出了重大贡献。道教史上的另一重要理论家顾欢是海宁盐官人,是把玄学与道教融合的重要人物,所著《老子道德经义赎》是老子道教化的代表作。

顾欢的弟子吴兴人孟景翼也是南朝时期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元代道教神霄派的主要传人莫月鼎是湖州人,明代著名道士、在音乐绘画等方面有卓越成就的冷谦是钱塘或嘉兴人,明代道教龙门派的主要传人闽一得是吴兴人,等等。据此,认为浙西是道教理论形成发展的重要基地,也并不过分。董澐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文化环境中接受阳明学的。

黄绾是阳明早年的朋友和弟子,他对董澐的思想则作过这样的评论:

人各有志,品各不同,其事每不相为,然论世而考德者,必归一之其志、其为、其品始定。若萝石翁者,始嗜吟诗,习之垂老,晚乃执弟子礼于明先生之门,欲为儒学,既又逃释老,遂以殁世。吾诚不知其何志、何为、何品者也。虽然,就其所至而言,则萝石者,实可谓超然斯世,锱铢不入,乐善无求,其贤于人也何如哉?[50]尽管黄绾对董澐的道德、学问、事功略有怀疑,但他对董澐“超然斯世,锱铢不入,乐善无求”的人格品质则褒奖有加。与许相卿对董澐“晚志于道,遗其诗,甚愧之”不同,黄绾不仅抨击董澐“逃释老”,而且连其跟随阳明后立志道学的一段经历也一概表示怀疑。

说明黄绾除了对董澐“欲为儒学”的动机略有怀疑外,还对阳明教示的内容心存疑虑,甚至已流露出全方位批评王学的态势。黄绾以后,对董澐入佛归空的批评,还可从黄宗羲的评论中窥见一斑:

先生晚而始学,卒能闻道,其悟道器无两,费隐一致,从佛氏空有而入。然佛氏终沉于空,此毫厘之异,未知先生辨之否耶?[51]对董澐评价较高的是“于(李)贽之习气,沾染尤深,二人相率为狂禅”[52]的焦竑。他不仅在《国朝献徵录》卷一一六《隐士》

中收录了黄绾撰的《萝石翁传》,而且还为董澐作传、题辞,并将《从吾道人语录》补录于《王门宗旨》后(详见后述)。焦竑认为:

国朝理学开于阳明先生,从游者几遍天下,至以学世其家者,独有两人,心斋、萝石而已。心斋子五人,东厓为其仲,学尤邃。萝石子两湖,其见地具《汉阳集》中,学者盛传之。

余观两湖自得之味深,东厓弘道之力大。[53]他还在《从吾道人语录题辞》中指出:

岁戊申(万历三十六年)正月望后,倪润生自书肆得《萝石先生语录》一册以归。余少见王东厓,传先生风谊甚高。[54]得此编亟阅一过,殊为洒然。中诠释《论语》数则,颇与余悬合,盖性所本然,故不谋而同如此。古云“释氏海藏传经,千佛同说”,盖此理也夫!余喜见地与先生相印证,辄题数语而藏于家。[55]焦竑并未见过董澐,董的风谊气貌,他是从王襞那里听说的,而王襞肯定是在会稽时认识董澐的。然焦竑在读了其子焦倪润(字茂慈,见《明史》卷二九五)从书肆中购得的董澐语录后,颇有“与余悬合”、“不谋而同”、“喜……相印证”之感觉,于是便将语录珍藏于家。[56]如果说许相卿、黄绾等人只是在人格气质的层面上欣赏董澐,那么焦竑则是在思想理念的层面上赞誉董澐,而这一切又是由许、黄、焦各自的思想立场决定的。

三、其子董榖

董澐之子董榖,对阳明学在浙西的发展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董榖,邵廷采《思复堂文集》谓“名榖士”,字石甫[57],号两湖公,因居澉浦碧里山,故又号碧里山樵,全祖望称其“董布衣”

(详见后述)。嘉靖二十年进士[58], “仕至汉阳守,亦精于名理,有《四存稿》[59]行世”[60],自称“汉阳归叟”,友人沈南昆良玉谓其性情有似陶渊明,乃以“后陶”为其号。然董榖认为: “渊明之高风,岂余所敢望哉?但亦有偶相似者……但才高名重,直言无忌,为小人所嫉,九死狱中,三迁海外,屡得奇祸,似不若渊明之养晦,此亦命也。”这是董榖对自己个性及命运的最好概括。董榖以经学起家,博学洽闻,称引经传,辨析疑义,“盖服先生(指董澐)之庭训而洞阳明师之精髓也”,故人称“先生(指董澐)之学得两湖公而益显,先生之集之传,赖文学子固(钟令闻)而永存,犹醴泉之有源而传薪之无尽也”[61]。

关于董榖的“立言”宗旨,其好友法聚曾作过这样的评论:

同类推荐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问世两百多年,因此也被称作《穷理查年鉴》或《穷理查历书》。在美、英、法、德、西、日、韩等多国发行,173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智慧书》首次问世。这本书以历书形式出版,经久不衰。,成为当时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富兰克林持续25年出版此书。他们从《穷理查的智慧书》中收获智慧与成功: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人师查理·芒格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平均每年销量都超过一万册。几乎家家书架上都有一本。推销人师弗兰克·贝特格台湾人师李敖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热门推荐
  •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献礼项目 ——《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之一。按照历史地理内涵的要求,把宁夏 的地理沿革、疆域变迁、政区演化,以及长城、雄关、重要地名的出现, 还有山脉、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内容做了系统介绍。从宁夏远古地理环境 和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写起,沿着王朝兴替设章分节逐一进行介绍,注 重史料价值结合地方特色,还特别将宁夏省解放后一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 成立,以及最近几年_的行政建置与区划变动一一做了记录。
  • 新股民炒股指南

    新股民炒股指南

    股票是何物,它有那些性质和特点,它是如何发行上市的;股票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存在哪些风险并如何规避,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作为一个新股民,如何开户、申购、交易;在买卖股票时,有哪些常用股票分析理论、技术和指标来帮助判断股票的价值,挑选和买卖股票;在实际的股票操作过程中,如何选股,解读庄家,如何在不同的市场情况下采取策略获取较大的投资回报……总之,在入市的当初,如果掌握了《新股民炒股指南》所介绍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对股票、股市、股市风险、股票分析等方面哪怕只有一点肤浅的认识及了解,资金的投入可能就要谨慎得多,机会的把握就要恰当得多,其投资收益也将会高得多。
  • 盲君我疼你

    盲君我疼你

    冲动是魔鬼!当凤非鸾第九百九十九次在心中哀嚎自己嘴贱的时候,她已经坐在抬进俊王府的花轿上了。尼玛!谁说穿越就能桃花朵朵开?谁说穿越就可以过米虫的生活?她不就是嫉恶如仇了点,看不惯别人以貌取人了点,为毛老天爷要这么恶整她,让她嫁给这个腿残眼瞎脸上还带疤的“俊”王爷!好吧,既然躲不掉就嫁吧!好歹是个皇家媳妇,好歹吃穿不愁,只要那什么俊王爷跟她井水不犯河水就行了!他,原是上原国君的嫡长子,风流无暇俊美无匹被国君亲封为“俊王”,一场飞来横祸,瞎了眼,残了腿,毁了容,从此,被退婚,吓死新娘…俊王成了皇室第一个滞销品…片段一:某日,京城第一听书楼里,说书人一杯清茶,一把折扇,啧啧道:“俊王爷奇丑无比,相貌堪比魑魅魍魉…”只两句,正在听书的某女拍案而起,二话不说揪住说书人的衣襟:“放你娘的屁,老子老公丑是丑了点可是丑的有个性!”片段二:“你在干嘛?”某女看看自己腰上的爪子皱眉问道。“走路。”某男如是回答。“走路就走路,你摸我腰做什么?”“看不见。”“…”“你还在走路?”某女看看自己胸前的禄山之爪,眉头能夹死蚊子。“不,走累了,休息。”“…”片段三:某女和某男冷战,某男厚颜无耻的派人盯着某女…“王爷,王妃把后院的翠竹都砍了。”“翠竹?她要这些做什么?”某男不解。“听说是要造竹梯。”“竹梯?”某男愈加疑惑。“据说是用来爬墙…”“爬墙!!!”某男一声爆喝,不见了身影…两日后,俊王府的院墙皆增高五米,成了名符其实的“桶”,令无数梁上君子捶胸顿足不已。
  • 读懂人生,活在当下

    读懂人生,活在当下

    真实地活在当下,欣然地享受当下,就要无忧亦无悔。无忧就是不要对未来的事作无谓的想象与担心,无悔就是不要对过去已发生的事作无谓的思索与计较。人能无忧无悔地活在当下,才能不被未来与过束缚,才能自由自在、快快乐乐地过一生。
  • 阿月

    阿月

    阿月七岁前的生活一直很安稳。虽然出身寒门,可父慈母爱,日子平淡和睦。有一天,一个老人推开门扉,自称是她的祖父——当朝大将军。又有一天,亲娘告诉她:“穿越大神来寻,娘要回去了。”阿月大雾,这日子好像要翻天覆地了。简而言之,这是一篇无忧少女宅门记。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吞噬九天

    吞噬九天

    一枚蕴含战意本质的泥塑吊坠,一本可夺天命为己身的绝世功法,聚集万千气运于一身,看落魄少年白梓年为救其母,醒其父,走向那逆天修神之路。
  • 金牌相公腹黑妻

    金牌相公腹黑妻

    舒清鸾,相府嫡长女,知书达礼,温婉淑雅,是内定的太子妃人选。眼见圣旨即下大婚在际,却被人捉奸在床。“孽货!不知廉耻!让她去死,免的败了我舒家的门!”生父绝然拂袖而去。“你无情,休怪本宫无义!”曾经誓言相对的男人,欲将她杀之。“姐姐,何以你要如此不堪?”姐妹情深的妹妹言辞指责。“鸾儿,你让姨娘很失望。”疼爱有佳的姨娘恼羞成怒。三尺白绫,结束自己。再次睁眸,绝地反击。你不让我好过,我便让你生不如死!【片段一】:夜美人出浴……男子灼目相视她泰山蹦于前不惊色,一抹娇娆尽显风华绝代:“王爷可还满意所见?”他倾城一笑:“本王绝对相信自己的眼光。”【片段二】:“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王爷何须为了一件衣服而失去手足?”十足挑衅的话对着他说,十分暧昧的眼神对着她看。她星眸潋滟,嘴角微扬,露着一抹比之狐狸还要狐狸的狡黠笑容:“王爷,有人想穿你的衣服,你给穿不给穿?”他眉头不带半皱一下,杯盖轻叩杯沿,风淡云轻:“谁动我衣服,我砍他手足,谁动我手足,我让人穿他衣服!夫人若是喜欢,本王找足一队人去穿了他的衣服。”她嘴角含春,笑如桃花:“不好意思,我家王爷没有与人共穿衣服的癖好。您若有此癖好,请另寻他人。恕我们夫妻不奉陪!”
  • 豪门劫:薄情总裁的契约情人

    豪门劫:薄情总裁的契约情人

    “她怀孕了!”女孩失神地呢喃。“我的孩子呢,我的孩子怎么办……”“既然你不知道怎么办,那么,就让他给被你害死的宝宝陪葬吧!!”冰冷的话语,伴着雷声炸响……她想不到,他会如此很绝,更不想到,当她站在车子前面,他真的没有一丝犹豫的就撞过来,甚至不顾她的生死,扬长而去……心死,爱死……再次重逢,他的身边有娇妻爱子,而她也将为人妻,她看他幸福美满,他看看她幸福甜蜜,而这样的一幕,刺的是谁的眼,痛的又是谁的心……完结文《豪门劫:冷情总裁的替嫁新娘》完结文《豪门劫:错嫁嗜血总裁》完结文《豪门劫:撒旦总裁代罪妻》
  •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迅速发表了《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等大义凛然的愤激之作。他在抗战时期写的《“野有饿殍”》《从“轧”米到“踏”米》《鹈鹕与鱼》《我的邻居们》《最后一课》等文,俨然是一组抗战沦陷区的全景图。他的文字平淡而见新意,章法轻松而见严谨,既歌颂真善美,又深具学识,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翻开这些文章,感受郑振铎犹如当面倾吐般的真挚,体察其内心洋溢着的一派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