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09

第9章 王艮:泰州学的创立(9)

第二,释“物”为由本至末、无所不包之义,即“身与天下国家”均为“物”;第三,以“安身”概念来补充《大学》经文“以修身为本”的思想涵义;第四,进而以“安身”作为“格物”的完成(即“物格”),并以此涵盖和贯穿《大学》全文(特别是三纲领八条目)的义理系统。要之,其格物说的最大特色在于“安身”二字。

那么,何谓“絜矩”?又为何以“絜矩”释“格物”?心斋作了具体的解释:

“格”如“格式”之格,即后“絜矩”之谓。吾身是个“矩”,天下国家是个“方”。絜矩则知方之不正,由矩之不正也。是以只去正矩,却不在方上求。矩正则方正矣,方正则成格矣,故曰“格物”。吾身对上下、前后、左右是“物”,絜矩是“格”也。“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一句,便见絜矩“格”字之义。这是说,“絜”应作动词解,即“絜度”之义; “矩”作名词解,即指“吾身”。因此,“絜矩”便是修正吾身之义,质言之,亦即“修身”之义。另一方面,相对于吾身之“矩”而言,天下国家是“方”,方之不正由于矩之不正,所以絜矩必须在“吾身”上做,而不能“在方上求”。进而言之,矩正则方正,方正则意味着格物的完成。心斋以为,此便是《大学》“格物”说之本义。再就“吾身”来看,相对于上下、前后、左右之物而言,身是本,物是末,“本乱”则不可能实现“末治”。由此正可凸显出“絜矩”作为“格”字之义的重要性,意谓作为修身工夫的“絜矩”是贯穿于本末的首要工夫。

接着上述“‘格’字之义”一句,心斋进一步指出了“修身”、“安身”之于“格物”的意义:

修身立本也,立本安身也。安身以安家而家齐,安身以安国而国治,安身以安天下而天下平也。故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其身而天下平”。不知安身,便去干天下国家事,是之谓失本也。就此失脚,将或烹身割股、饿死结缨,且执以为是矣。不知身不能保,又何以保天下国家哉!首先令人注意的是“修身立本”与“立本安身”这两种说法。就上述引文的脉络来看,修身与安身属于一种整合关系:修身即是“立本”,“立本”即是安身。就《大学》文本而言,“修身立本”无非是“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再次确认而已,而“安身”说却是心斋根据《大学》文本之义理加以归纳而提炼出来的独特观点。可以说,对于“安身”这一观念的强调实是淮南格物说的最为显著之特征,“安身”是构成淮南格物说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心斋看来,“修身立本”也就意味着“立本安身”。修身与安身彼此关联,但又有层次不同。修身作为一种具体的工夫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安身。所以说:“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此正己而物正也,然后身安也”。实现了安身,也就意味着实现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终目标。由此可见,安身便构成了“淮南格物”的实质内容。

心斋甚至认为,《大学》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至善”均可通过他的这套格物安身说来加以解释,而且他自信地以为这是他与阳明的不同之处,他说:

“明明德”以立体,“亲民”以达用,体用一致,阳明先师辨之悉矣。此尧舜之道也,更有甚不明?但谓“至善”为心之本体,却与明德无别,恐非本旨。“明德”即言心之本体矣,三揭“在”字,自唤省得分明。孔子精蕴立极,独发“安身”之义,正在此。尧舜执中之传,以至孔子,无非明明德、亲民之学,独未知安身一义,乃未有能止至善者。故孔子悟透此道理,却于明明德、亲民中立起一个极来。故又说个“在止于至善”。

“止至善”者,安身也;安身者,立天下之大本也。本治而末治,正己而物正也,“大人之学”也。……故《易》曰:“身安而天下国家可保也。”如此而学,如此而为大人也。不知安身,则明明德、亲民却不曾立得天下国家的本,是故不能主宰天地、斡旋造化。立教如此,故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者也。本末原析不开。凡天下事,必先要知本。如我不欲人之加诸我,是安身也,立本也,明德止至善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是所以安人安天下也,不遗末也,亲民止至善也。从上述两段文字的总体来看,“安身”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八条目的本末关系,而且完全可以用来解释三纲领的结构关系。若按阳明之说,“明德”是体、“亲民”是用,换言之,“明德”

是本,“亲民”是末。然而心斋却认为,在阳明的这一解释体系中,“止至善”无法落实。在他看来,必须引进“安身”观念,以与“止至善”之观念相配。具体而言,“至善”不适宜用来界定“心之本体”,因为“明德”便是“心之本体”;“止至善”正可用来诠释“安身”,换言之,“安身”便意味着“止至善”的最终实现。由此,“明明德”以及“亲民”之工夫,都必须落实在“安身”之上,才有可能。而“安身”所达目标就是“止至善”; “止至善”便意味着为明德、亲民“立起一个极来”,即“立本”。反过来说也一样,“明德”、“亲民”正是为了实现“安身”,以达到“止至善”之境界。有弟子问:如此解释有何经典依据?心斋断然回答:

以《经》而知安身之为止至善也。《大学》说个“止至善”,便只在止至善上发挥,“知止”知安身也。总之,通过对安身观念的揭示和阐发,通过将安身解说为“立本”,以此来涵盖三纲领八条目的结构意义,这是淮南格物说的一个主要特征,同时也应当是心斋在格物问题上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

在心斋看来,“安身”说足以统贯《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心斋自信以他的格物说,“不用增一字”便可解释《大学》,而且《大学》“本义自足验之”,进而以此合观《中庸》、《论语》、《孟子》、《周易》,也无不“洞然吻合”。

既然“安身”就是“立本”,就是“止至善”,那么,什么是“身”?这显然是一个关键问题。首先就“身”与其他诸如心意知物等概念的关系来看,心斋赋予了“身”以一种“本”的地位。在“身心”的关系问题上,心斋突出了“身”相对于“心”的重要性。

他说:“安其身而安其心者,上也;不安其身而安其心者,次之;不安其身又不安其心,斯其为下矣。”可见,“身”是天下国家之本,这不是抽象地说,不是存有论意义上置“身”于本体的地位,而是在工夫论意义上,置“身”于一种“根本”的地位。所以说“安身”比“安心”更具有优先地位,甚至比“安心”还更重要。他指出:

治天下有本,身之谓也,本必端。端本,诚其心而已矣。

诚心,复其不善之动而已矣。……知不善之动者,良知也;知不善之动而复之,乃所谓致良知,以复其初也。意思是说,在“端本清源”这层意义上,身是本。因此,安身就意味着端本。至于如何具体地做到“端本”,还须配以“诚心”工夫。

在诚心的过程中,良知具有“知其不善之动”的能力,故诚心实质上就是致良知,“以复其初”而已,而“复初”也就正是“端本”之义。可见,在这一套工夫系统中,身具有根本的意义。诚心或致良知,都是指向安身、为了安身。要之,之所以说身具有根本的地位,这是说相对于外部世界而言,身处于主体性的地位,而且还具有涵盖其他一切诸如心意知物、家国天下的总括性特征。在此意义上,“身”几乎等同于整体的“人”———一种整全意义上的人身,而不是与心处于另一极端的肉体存在。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所以说“安身之为止至善也”。关于“身”在心斋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下面在谈“明哲保身”时还会较为详细作讨论。

然而从“安身”与“安心”的语义结构则可看出,其所谓“身”主要是指生命意义、实存意义之“身”,亦即具体地指“吾身”。心斋多次引用《易·系辞下传》中的三句话:“君子安其身而后动”,“利用安身”,“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其中作为“安”、“保”之对象的“身”,含指原初意义的身体。在《周易》这部具有传统思想之原初形态的意义结构中,“利用安身”是与“吉凶悔咎”密切相关的。

通过对卦象爻辞的意义解释乃至人为重构,就可避免种种危险,从而确保人身之安全。作为格物安身说的一个思想资源,《周易》文本的介在作用不可忽视。

同时也应注意到,心斋的另一重要主张“明哲保身”亦与格物安身有关。根据心斋的说法,“明哲”是指“良知”,“明哲保身”意谓保身是人心良知的必然体现或必然要求。而“保身”又有“爱身”、“保重”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多重涵义,由此而言的“身”,又是指个体的生命存在。归结而言,“安身”不是要保全生理意义上的身体,同时“安身”也不能脱离个体的生命存在。

心斋认为,《大学》所谓“心广体胖,身安也”,便是此意。心斋以孟子之说“守孰为大? 守身为大。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作为依据,强调“保身”、“爱身”在所有的伦理行为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事亲”这一行为当中,保重受之于父母的身体,乃是行孝的第一要义。基于这一观念,心斋指出《大学》所说的“止于仁、止于敬、止于孝、止于慈、止于信”等伦理行为都必须以“安身”作为前提,“若不先晓得个‘安身’,则‘止于孝’,烹身割股有之矣;‘止于敬’者,饿死结缨有之矣”。意谓孝敬行为不能以损害身体为前提,否则便背离了“安身”原则。在此语脉中,“身”显然是指真实的生命,是指“内不失己,外不失人”这一人己对比中的自己。

总之,在宋明理学的“格物”诠释之传统中,心斋的格物安身说可谓独树一帜,理应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心斋的淮南格物说呢?在以下的“余论”中,我们将首先回顾历史上对淮南格物说的各种评议,最后来分析淮南格物说的理论意义及其历史地位。

四 余论

心斋族弟及入门弟子王一庵对淮南格物说有一概括,颇得其要领:

先师之学,主于格物。故其言曰:格物是“止至善”工夫。

“格”字不单训“正”,“格”如格式,有比则、推度之义,物之所取正者也。“物”即“物有本末”之物,谓吾身与天下国家之人。“格物”云者,以身为格,而格度天下国家之人,则所以处之之道,反诸吾身而自足矣。黄宗羲的概括略比一庵为详:

先生(指心斋)以“格物,即物有本末之物。身与天下国家一物也,格知身之为本,而家国天下之为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反己,是格物底工夫,故欲齐治平在于安身。

《易》曰:‘身安而天下国家可保也’。身未安,本不立也,知身安者,则必爱身、敬身。爱身、敬身者,必不敢不爱人、不敬人。能爱人、敬人,则人必爱我、敬我,而我身安矣。一家爱我敬我,则家齐,一国爱我敬我,则国治,天下爱我敬我,则天下平。故人不爱我,非特人之不仁,己之不仁可知矣。人不敬我,则特人之不敬,己之不敬可知矣。”此所谓淮南格物也。以上两段概括基本符合心斋格物说之原意,然均未涉及评价。黄宗羲于该段文字稍后,则有这样的分析和评论:

然所谓安身者,亦是安其心耳,非区区保此形骸之为安也……乃先生又曰:“安其身而安其心者为上,不安其身而安其心者次之,不安其身又不安其心,斯为下矣。”而以“缗蛮”为安身之法,无乃开一临难苟免之隙乎?一则说心斋“安身”说之意在于“安心”,一则说心斋置“安身”于“安心”之上,遂不免开“临难苟免”之一途。前者的分析颇合心斋“安身”说之本义,后者之评则未免苛刻而缺乏相应的了解。其中所谓“缗蛮”一语,尤当注意,这是心斋特别喜欢引用的一则典故,源自《诗·小雅》。对《诗经》此语孔子有一评断:“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依朱子的解释:“孔子说诗之辞。言人当知所当止之处也。”显然心斋所注目者乃是孔子之评语,依此评语,则“缗蛮黄鸟,止于丘隅”的“止”正可用来释“止至善”一章,而孔子所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则正可解释“知所以安身也”。

这就是心斋引用“缗蛮”诗句之用意所在:连鸟都知道安身,难道人可以不知安身吗?可见心斋之引“缗蛮”一语,原是扣紧《大学》

释“止至善”一章而言,何来“临难苟免”之说? 细按宗羲之意,则可发现这是他对心斋安身说的一个根本质疑,也是重要批评,其理由在于二点:一是心斋将安身置于安心之上;二是其安身之“身”已不免含有“形骸”之义。按照心学的传统观点,身与心绝不可在价值论上作如此的颠倒。应当说,宗羲之见盖源自他对心学义理的理解,自与心斋格物安身之义不能相契。其实在阳明后学中就有人注意到淮南格物说,但对此褒贬不一。

本节开首所引陈明水及周海门的批评,即是一例。另外,耿天台弟子焦澹园与泰州后学王东厓等人颇有交往,于心斋之学亦较为熟识,他对格物安身说有正面的积极评价:

心斋先生以修身为格物,故其学独重立本。是时谈良知,间有猖狂自恣者,得此一提掇,为功甚大。这是说,心斋的安身立本之说对于防止心学末流“猖狂自恣”的蔓延流行是极为有功的。

以上,陈、周与李、焦的见解是两种比较典型的对立意见。刘蕺山则对淮南格物说有较高评价,同时也有修正:

后儒格物之说,当以淮南为正。曰:“格知身之为本,而家国天下之为末。”予请申之曰:格知诚意之为本,而正修齐治平之为末。

的确,就心斋格物说之有异于后儒诸家的特点而言,心斋正是抓住了“物有本末”这一关键问题,通过对此问题的解决,则“事有终始,知所先后”等问题便迎刃而解。蕺山也许是从这一角度,对心斋格物说不无欣赏。然而蕺山又以自己特有的“诚意”说来修正淮南格物说,在他看来,格物致知须以“诚意”为本,修身、齐家等一套工夫毕竟属于“末”,显然这是另一层面的义理问题,在此可置勿论。

入清之后,于心斋格物说亦有不少肯定之评价或见解相合者,如李二曲,在此仅举全祖望为例,他说:

问:七十二家格物之说,令末学穷老绝气不能尽举其异同。至于以“物”即“物有本末”之“物”,此说最明了。盖物有本末,先其本,则不逐其末;后其末,则亦不遗其末;可谓尽善之说。而陆清献公(指陆陇其)非之,何也?

答:以其为王心斋之说也。心斋非朱学,故言朱学者诋之。

心斋是说,乃其自得之言。盖心斋不甚考古也,而不知元儒黎立武早言之。黎之学私淑于谢艮斋,谢与朱子同时,而其学出于郭兼山,则是亦程门之绪言也。朱子《或问》虽未尝直指为物有本末之物,然其曰以其至切而近者言之,则心之为物,实主于身,次而及于身之所具,则有口鼻、耳目、四肢之用,又次而及于身之所接,则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常。外而至于人,远而至于物,极其大,则天地古今之变;尽于小,则一尘一息。是即所谓身以内之物曰心、曰意、曰知,身以外之物曰家、曰国、曰天下也。盖语物而返身,至于心、意、知,即身而推,至于家、国、天下,更何一物之遗者。而况先格其本,后格其末,则自无驰心荒远,与夫一切玩物丧志之病。程子所谓“不必尽穷天下之物”者,其义已交相发,而但“以一物不知为耻”者,适成其为陶宏景之说也。故心斋论学,未必皆醇,而其言格物,则最不可易。蕺山先生亦主之,清献之不以为然,特门户之见耳。可见,全祖望之说于格物之诠释史可谓曲尽其详,而对心斋格物说之论断亦不失中肯,唯认其与朱子之说有暗合处,则不免是清初学术风气的一种反映。

今人对心斋的淮南格物说注意者甚少,对此有较高评价者则是唐君毅,他对于《大学》之义理体系有自己独特的解释,并提出了自己的《大学》“改本”,而不同于朱子、阳明。他认为朱子和阳明在《大学》问题上的一个共同失误在于释物为事、物事不分,皆不免于“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这一相对成文之句有所忽略,而此两句“实为《大学》之一要义所存”。他认为,“身为家、国、天下之本,意与心为身之本;而修身亦可说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诚意正心,又即为修身之本也”,进而他指出:

同类推荐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热门推荐
  • 假名媛的回首恋:前夫最大

    假名媛的回首恋:前夫最大

    某日,他正在约会,她突然出现扑进他怀里:“老公,不正好扯平了?”“……”,夙睿西直接把她提起:“老公?”某女理所当然点头:“亲亲老公,我们可没离婚!”他邪气一笑:“你倒是提醒了我”某女无辜可怜,看着他身边的女人,说的隐晦:“你不要我了么?昨天晚上我们还那个啥,不惜搭上自己的婚姻、收他心、更为他生下孩子,一分钟不见就想你!”约会被她搞砸。很好的呀。”“你不要我一次,三年前,她利用一切,我不要你一次,最后却把他的爱践踏在脚底。三年后,当已死的她再次出现,那块立了三年的墓碑算什么?他爱她,宠她,可她却狠狠伤害他。
  • 大唐狄公案

    大唐狄公案

    善测人心的神探狄仁杰,哪知人心似无底!这是时间长廊中最繁花似锦的一段,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帝王和她最为聪明睿智的臣子。狄仁杰,这是一个无论翻开哪一本唐代史书都会提到的名字。名留史册的人很多,但大多毁誉各掺,是非功过,各有评说。但如狄仁杰一般多是溢美之词的,并不多见。庙堂江湖,皆是上通下达;三教九流中,亦是游刃有余,他的人生与故事本身就已经是一种传奇。帷幕重重雾深深,哪知人心似无底。其实从古至今,天子黎庶、王亲贵胄、鸿儒白丁,他们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并无不同。因为,无论哪里,有故事的都是人,而故事的最终发源地都是人的心。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爆笑宠妻:无良夫妻要翻天

    爆笑宠妻:无良夫妻要翻天

    [全文完]她狂,她悍,爷宠得,不服你试试?“你是我的,谁都不能欺负!”某男很霸道。“除了我!”某男自认为很诙谐!某女冲天翻个白眼,“那你是我的,谁都不能靠近!”某女更霸道,“否则剁手剁脚剁弟弟!”现代小强穿越古代翰林嫡女,一朝重生光芒万丈,斗得古人哭天抢地。经经商、种种地,顺便打打坏亲戚,庶妹姨娘狠毒?怕什么!身靠老公好乘凉。毁我名誉破我婚姻?没事,姐照样有人要!本文一对一,男女皆欢脱,偶尔还抽风,长篇巨制,开局舒缓,越往下看越精彩,亲们不要错过哦!
  • 高干子弟海外生活:红白黑

    高干子弟海外生活:红白黑

    同床异梦。曲折离奇,当杨虹远行,当谢青远行,当秋媚远行,他们选择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他们对幸福的追求。美丽生命无声消失水底时,充满偶然性戏剧化的命运。,待她离去才知道血脉仍存,她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历史的序幕终揭开一角,谢青却走上了不归路……血的记忆被重新撕开,到底该忘记还是刻骨铭心?黑钱是否能洗白?该书首次展现了鲜为人知的高干子弟海外生活以及江浙一带草根华人传奇的异邦蛇头经历。用质朴简练的语言和扎实的故事铺陈,结合中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代背景,将上一代的命运与遭际和当代海外移民相结合,展现了一批远行的华人红白黑三道渲染难辨,最后一个求救电话却打给了那个无法爱她的人
  • 车身涂装考试指南(模块G)

    车身涂装考试指南(模块G)

    本书为《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指南》辅导丛书之车身涂装考试指南,采用与培训教材相互对应的方式,按照学习要点、模拟试题和参考答案的格式进行编写,内容紧扣考试大纲要求,突出重点。模拟试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分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三种题型,模拟试题涵盖了所有的考核点。 本书可作为机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人员、机修人员、电器维修人员、车身修复人员、车身涂装人员和车辆技术评估人员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的学习参考书,对正确理解和掌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大妖孙悟空

    大妖孙悟空

    《西游记》仅仅诉说了关于西行的故事。可是事情真的只有这么简单么?现在,我告诉你,西游只是一个开始,故事并没有结束。唐三藏,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小白龙。这五个人的路,还会继续走下去。当我跪在佛前,摘去金箍的刹那,我终于记起了,我到底是谁。我是谁?我是齐天大圣孙悟空。我是妖族大妖孙悟空。我是,战无不胜的,孙悟空。
  • 邪皇后

    邪皇后

    狗血+鸡血+热血+小白+正剧=伪正剧。ORZ……本文口味丰富,老少皆宜。二小姐唐宁,死里逃生,却蒙上被贼寇玷污清白之名。原本要嫁给惊采绝艳的六皇子她,不知何故竟上错了花轿,嫁了传闻中的药罐子三皇子。残花败柳配药罐子,绝了!世人都说,他们的结合简直是一张茶几,上面摆着一个杯具和一个餐具。可谁又知道?负负得正!当悲剧和惨剧叠加在一起的时候,也会演变成喜剧。她是只狐狸。丰富细腻迷人的味道,一层一层地吸引着你味觉。请小心提防,狐狸,会咬人。【片段版简介】:(一)“卓元鹤,你的女人在前面冲锋陷阵,你竟躲在后面无动于衷,是不是个男人啊你!”卓元鹤嘴里叼着狗尾巴草,姿态慵懒,嘴角牵起一抹柔和的笑,“没办法,软饭吃多了,也就习惯了。”(二)早就听闻唐二小姐不要命,今日一见,方才知道传闻竟是真的。”“我要命啊,要命的很呐!生活多美好,抬头见帅哥,低头见美男,宁愿不要脸也得要命啊!”“唐姑娘高见,高见。”【重点】:1.本文一对一。2.本文很狗血很小白很恶搞。3.本文就是写男女主角腻腻歪歪的废话。4.本文乃狗血文狗血文,请调整心态进入!友情推荐:《妾誘》《卧底女教师》《狐狂》《赖上契约老公》《黑道女教师》《风云皇后》《我们分手吧》
  • 鲛人王妃

    鲛人王妃

    若这世间不容你,愿收就收,我便毁了这凡世,带着黑暗的气息,若这世间负了你,世人容她不得,我便为你负世间。紫眸飞扬,她是现世被人唾弃的紫眸之女,笑傲天下。这世上没有什么我不可以为你做,只要你在我身边,当我在悄悄的黎明里醒来,海角天涯,不愿就放。父母抛她而去,在她无意中无疾而失。谁也阻挡不了!我要在光明里重生,刀山火海又有何分别?我要的从来都是那个你,那个对我说”小鱼我还在“的你。那个眼里没有阴霾,当疼痛蔓延至天堂地狱,笑胜星辰,芸芸众生称之为的天难厄女,眉目如画的你。多年以后,当她坠下山崖,血与泪相浇,沉睡在银莲梦里,当恨意抵达到海角天涯,他执她之手,许下永生永世的爱恋。若你的要求是合理的,你要一我便给你二,她的一生苦难与荆棘相伴,若你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命运就是我手中的风筝,我便为你做一个不明事理的君王。他是她年幼时救过得一条小黑鱼,给所有人带来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