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40

第40章 罗汝芳:泰州学的终结(8)

其说也,无甚异。但此语要得孟子口气。若论口气,则似于形色稍重。而今说者多详性而略形,更觉无意味也。大要亦自世俗同情,皆云此身是血肉之躯,不以为重。及谭性命,便更索之玄虚,以为奇崛。轲氏惜之,故曰:“吾此形色,岂容轻视也哉?即所以为天性也。”惟是生知安行,造位天德如圣人者,于此形色方能实践。实践云者,谓行到底里,毕其能事……只完全一个形躯,便浑然是个圣人;必浑然是个圣人,始可全体此个形色。首先须注意的是“得口气”一说,这是近溪再三强调的解释学方法,意谓不能盲从传统注疏,而要详细领会“圣贤语意”。应当说,近溪的“得口气”与朱子的“添语言”,表面上看似不同,其实却有一致性。因为无论是“得口气”还是“添语言”,其根本用意都在于深入抉发文本的思想意涵,反对就字解字。就此而言,近溪和朱子在经典解释的方法论上都坚持以义理解经的基本态度。问题在于在“得口气”和“添语言”的背后还存在着更为本质的东西,亦即各自的思想立场。

近溪基于他的思想立场,对“形色天性”作出了全新的解释,认为“孟子口气”重在“形色”,这一解释非常重要,可谓独树一帜。他在“轲氏惜之”的后面所引孟子的几段原话,实际上应当视作近溪对“孟子口气”的一种创造性诠释,尤其是“于此形色方能实践”一说,则完全可以看做近溪自己的观点。对照本节开头所引朱子的解释,便可看出近溪所云“而今说者多详性而略形”,显然是指朱子以来的诠释传统。朱子用“自然之理”来解释孟子“形色天性”,其“口气”重在“天性”。这在近溪看来,未免索然“无意味也”。那么近溪为何强调孟子口气重在“形色”?

其实,这与他的这一观点有关:“天性”不能脱离“形色”而存在,“形色”是展现“天性”的基础和条件,无视“形色”而只讲性命实是“玄虚”之空谈,因此在实践论上,必须将“天性”落实在“形色”之上,于“形色”上加以切身的实践,最终实现“只完全一个形躯”、“全体此个形色”的目标。近溪的这一诠释思路,亦即我们上面提到的“形著体现”的观念,或可称为“形著原则”。在此“形著原则”中,身/心作为一种结构关系,彼此互为关联,而其立足点却在“身”。虽然就近溪的心学立场而言,“心”具有绝对的价值,然而近溪同时也认为心不能孤立于身而独自存在。因此可以这么说,就价值论的角度看,心大身小,故须强调“心以宰身”;就实践论的角度看,身重心轻,故应即“形色”而“践形”,如此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须指出的是,近溪以“完全形躯”、“全体形色”来诠释孟子的“践形”观具有独特的意义,反映出近溪重视“形”及“身”在实践领域中的基础性地位。故近溪强调指出:“便须把孔子之仁者人也,孟子之形色天性,细细体认,我此个人如何却是仁,我此个形色如何却即是天性。”显然,这是将“形色天性”直接解释成形色即天性,揭示了形色问题在孔孟传统中的重要性。

由上可见,近溪通过对“孟子口气”的解读,旨在强调“形色”不仅在存在形式上构成“天性”之基础,而且在实践方法上“形色”是“天性”的“实落之处”。由此我们可以说,在近溪的“身心”观当中,“身”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从历史上看,近溪对于孟子重“形”的重新发现,当有重大的思想意义。其意义在于:近溪不唯对于宋儒以来未免详性而略形、重天命而轻气质的思想倾向提出了批评,同时,针对阳明心学以来重本体而略工夫之思想现象,近溪也以自己独特的观点主张,提出了具有切实意义的解决方案。

然而也须看到,尽管“身”在实践方法上具有重要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身”之本身就构成终极价值之主要内涵,换言之,“身”

主要具有体验意义上的价值。一方面,从身心结构来看,心性离不开身形,无身形则性命便成空谈;另一方面,在以形显性、以身显心的形著模式中,心性仍然是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道德价值之根源所在。在上一节我们曾指出在“心以宰身”抑或“心以从身”的行为抉择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无疑是“心”。“心”不仅是作为一种道德意识,具备主宰身体的能力,而且其本身在价值论上处于优先的地位。虽然近溪竭力主张身体在实现心性价值的过程中具有实践论意义,但归根结底,近溪仍然坚持“心以宰身”而反对“心以从身”。

(第六节 天心观

一 问题由来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看到“心”的问题在近溪思想中是一核心问题,这里将要考察的“天心”问题亦不例外,而这一问题又与儒学的宗教性问题有关。通过对天心问题的考察,能使我们对近溪思想的特质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我们将发现近溪思想中的中国传统宗教意识是相当浓厚的。

首先从何谓“天心”这一问题说起。从词源上说,“天心”一词可上溯到《尚书》,但其中仅出现一次,即《咸有一德》所载:“克享天心,受天明命。”若就观念史的角度看,在以《尚书》为代表的商周文化时代,作为神格的“天”是频繁出现的,如“天叙”、“天秩”、“天讨”、“天聪明” (《尚书·皋陶谟》)。甚至还有与“天心”意思大体相当的“帝心”等等。经过春秋以后儒家学说的洗礼,这些具有原始意味的宗教观念在孔孟思想体系中衍生出一套有关天命、天性、天道的思想言说,从孔子“唯天为大”的赞赏,到孟子的天赋良知说,他们相信天既是一种自然之天,又是一种意志之天。在天人感通的存在模式中,天赋予人以某种秩序、属性、本质,给予人以一种道德本性;人之于天则应采取这样的态度:敬天、畏天、知天、事天、奉天。天既是人们敬畏的对象,同时又是与人之心性相通相感的存在,所以“天之明命”也可以在存有形式上表现为人之本性,《中庸》的“天命之谓性”应当是这一观念的典型表述。事实上,在先秦儒家的理论建构中,“天命”与“人性”在存有论上紧密关联的这套观念非常突出也非常重要,成为后来儒家建构其心性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若就近溪而言,他的天心观其实与《周易》“复,其见天地之心”之观念直接有关。那么,何谓“天地之心”?二程有一个经典解释:“天地以生物为心”。这一解释几乎成了宋明儒者的共识,当然亦为近溪所接受。程伊川更有一句名言:“圣人本天,释氏本心。”

这句话的前半段则是:“《书》言‘天叙’、‘天秩’,天有是理,圣人循而行之,所谓道也。”可见,其所谓“天”乃是指“天理”、“天道”。对“天”的这一理性解释可谓是宋明理学家的共同思路,“天”是宇宙秩序乃至是社会秩序、人心秩序的存在依据。

在宋代哲学家当中,比起二程来,邵雍对“天”更是情有独钟,其言“天”者,充满了一种介乎哲人与诗人之间的丰富想象,例如:

“天心”、“天意”、“天人”、“天真”、“天道”、“天和”、“天理”、“天机”、“天时”、“天根”、“天数”、“天性”等等,不一而足。关于“天心”,他有两句名诗:“天心复处是无心,心到无时无处寻;若谓无心便无事,心中何故却生金?”“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时,万物未生时。”显然,“天心”是从“天地之心”化约而来,讲的是宇宙生化问题。朱子对邵雍《冬至吟》称赞备至:“康节此诗最好”,“可谓振古豪杰”,同时却以“年年岁岁是如此,月月日日是如此”来解释“天心无改移”,其意不甚明确,细按朱子之意,“天心”即伊川所说“天地生物之心”的意思。

除邵雍而外,对“天心”有较多论述的,要数张载。其云:

复言“天地之心”,咸、恒、大壮言“天地之情”。心、内也,其原在内时,则有形见;情则见与事也,故可得而名状。……大抵言“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大德曰生”,则以生物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地雷见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心惟是生物,天地之大德曰生也。……自有天地以来以迄于今,盖为静而动。天则无心无为,无所主宰,恒然如此,有何休歇?张载结合《周易·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来解释“天地之心”,突出了“生”及“生物”的涵义,将“天地之心”理解为“以生物为本”之“心”,这一解释与上述二程“天地以生物为心”以及邵雍“天地之心者,生万物之本也”的思路基本一致。不过相比之下,张载的论述更为明确。他用“无心无为,无所主宰”来具体解释“生物之心”,这是说天地造化是一个自然过程,其中本无人为意志参与其间,故可说天地本无心。然而天地又确有“其心”,亦即“以生物为心”,因为天地若无“其心”,则天地“生生”造化之意便无由显现。在此意义上,“天地之心”就是生物之“心”。

张载又说:“天本无心,及其生成万物,则须归功于天。曰:此天地之仁也。” “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这里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张载在天地之心———生物之心这一解释框架中,加进了“仁”的概念,二程及至朱子、张南轩在围绕“仁”的问题展开论说之际,“天地以生物为心”或“天地生物之心”的命题成为他们的一个主要分析视角,并由此产生了诸多观点不尽一致的“仁说”。另外一点是,张载强调由人心以观天心,故他主张:天本“无心”,由人心而得以见矣。这一点又与张载“大其心”说发生关联。他认为,通过“大其心”,即扩充人心的作用,最后就能达到“熟后无心如天”,亦即“无心”境地。这一“无心”境地是克服“有心”之囿限,能与“天之虚”同在的境地。故云:“无心之妙非有心所及也”。所谓“无心”,就天而言,盖指“天无意”,所谓“天不能皆生善人,正以天无意也”,亦即此意;就人而言,则是指虚其心,消除心中“意、必、固、我”的人为意识、主观成见。要之,张载强调“无心”、“无意”既是“天地之心”的根本特征,同时也是人心所必须努力达到的一种境界。

关于张载的“大其心”与“合天心”的问题,朱子有比较冷静客观的评述:

“大其心,则能遍体天下之物。”体,“犹仁体事而无不在”。言心理流行,脉络贯通,无有不到。苟一物有未体,则便有不到处,包括不尽,是心为有外。盖私意间隔而物我对立,则虽至亲且未必能无外矣。“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这段评述非常平稳,从中看不到朱子自己对“天心”的解释态度,这也反映出“天心”一说对朱子而言,并不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

不过,朱子对“大其心”说也有批评:“若便要说天大无外,则此心便瞥入虚空里去了。”这是因为对于任何企图夸大心的作用,朱子总是抱有非常敏感且强烈的反对态度。

至于阳明之言天言心,屡屡见之,不足为奇。他也曾说“天意”,但是否使用过“天心”一词,目前尚无确切答案,或许可以从他的诗中找到记录,但即便如此,“天心”一词不足以构成阳明思想的核心概念,这一点大概是可以确定的。我们知道,阳明有“心即天”、“人心是天渊”等著名命题。其所谓“天”是作为心体存在的本原性意义而被强调的,这显然与人性得之于天这一儒学观念有关。

要之,就宋明思想史来看,有关“天心”的解释基本趋于理性,原初的宗教意味已很淡薄。然而到了近溪那里,不仅“天心”成了非常关键的核心概念,而且“天”的意义在近溪的诠释中,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它既有“天地之心”的宇宙论涵义,又有天的意志这层宗教涵义。在后一层意义上,“天心”成了“天地神祇”的另一种表述,甚至是神灵意志的代名词。

二 天心人心

首先来看一段有关“天心”的简短论述:“夫子之为教,与颜子之为学,要皆不出仁礼两端。而仁礼两端,要皆本诸天心一脉。”显然,值得关注的是“天心一脉”这个提法。何谓“天心一脉”?近溪指出“仁,人心也。心之在人,体与天通,而用与物杂”,重要的是,善观仁者之心,如此便是“心即天也”,反之,则“心即物也”。要之,人心之所以能化为天心,其依据就在于人心中有一颗“仁心”,而此“仁心”在本质上与“天心”是相通相感的,原因在于人心具有“生生不已”的特征。这里又涉及“心”与“生”的关系问题。近溪指出:

殊不知天地之心以生物为心。今若独言心字,则我有心而汝亦有心,人有心而物亦有心,何啻千殊万异!善言心者,不如把个“生”字来替了他。则在天之日月星辰,在地之山川民物,在吾身之视听言动,浑然是此生生之机,则同然是此天心为复。诚然,所谓“天地之心,以生物为心”,是宋儒以来的一个普遍共识,在这一点上,近溪所见殊无新意。不过,近溪主张以“生”字来代替“心”字,意谓从“生”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心”的涵义,则是近溪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单言“心”字,人有人之心,物有物之心,千差万别、面目殊异,难以卒言,因此不若就其“心”之本质而言,“生”便是“心”之本质,也是天地之心的本质,把握了生生之机,也就意味着实现了天心之复。故云:

宇宙之间,总是乾阳统运,吾之此事无异于天地万物,而天地万物亦无异于吾之此身。其为心也,只一个心,而其为复也,亦只一个复。《经》云:“复,见天地之心。”则此个心即天心也。这是对“天心”的一个明确界定,亦即“天地之心”。具体而言,“天心”是指“乾阳”(复卦中一阳之爻)。故“天心”之“复”,实即复卦的“一阳来复”。这是就“复”卦的阳爻来解释“天心”,应当是“天心”概念的原初意义。故云复卦的“天地之心”也就是“天心”。然而近溪对天心还有两层意思的理解,一是突出了“心”的主体性意义;一是认为天心亦有“知”。先来看第一层意思:

此“心”(指“天地之心”)字与寻常心字不同。大众在此,须用个譬喻,他才明白。盖人叫做天地的心,则天地当叫做人的身,如天地没人为主,却像人睡着了时,身子完全现在,却一些无用,天地间一得个尧舜孔孟主张,便像个人睡醒了一般,耳目却何等伶俐,身体却何等快活,而家庭内外却何等齐整也耶!这里用比喻性的说法,把天地之心喻作“人心”,天地喻作“人身”,指出如果天地没有“心”为之作主,则天地之身犹如昏睡一般,不能呈现任何意义,一旦有“心”为之作主,如同天地间有个“尧舜孔孟”出来主张一番,则人人便如梦得醒一般,个个无不耳目伶俐、身体快活、家庭整齐。因此,天心须为天地作主,如同圣人之心须为人心作主一样;天地之心和圣人之心“与寻常‘心’字不同”,却有唤醒天地、赋予人身以价值意义的能力。总之,天有天心,人有人心,此“心”是决定天地之有价值、人身之有意义的依据。若无此“心”,则天地人身将永远处于昏睡状态,宇宙和人文的价值意义也将无由呈现。在此意义上,天心和人心都是一种“本心”。

问题是,人心能为人身作主,是因为人心有知,而天心要为天地作主,是否也有“知”的存在?这就引出了天心的第二层意思。

近溪的结论是:“虽乾坤亦是此个知字”,其依据是《周易·系辞上》“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他指出:

同类推荐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有情菩提

    有情菩提

    “菩提十书”之《有情菩提》: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是为人间的一切有情而写,希望从唤醒有情的觉悟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有情的圆满。佛法,是在有情人间,将一切的美串连起来,走向生命的大美。佛道,是绝美,以绝美的心跨越痛苦,绝美的心体验更深刻、广大、雄浑的生命。《有情菩提》是以情感的净化,在人间确立,以大爱与解美来澄清心性,永保明觉。“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阅读,是通往人类文明的旅程,100位先行者的心得与感悟,洒播了一路的智慧之光,像路标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沿着满径的书香走来,我们一定会收获人生最丰硕的果实……本书精心擷取了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伟人的读书心得,按编年的方式编排,分为上、中、下三卷,力求做到条分缕析,让人读之有轻松之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萌宝闹娘

    萌宝闹娘

    某女穿越时,时光隧道互转,竟然她扔到了一个奶着孩子的,并且独守空房的女人身上。某娘:娃儿,娘给你取个好听的名字吧。萌宝:啥?某娘:听说你爹叫初一,那你就叫十五吧。萌宝:十五太难听,我要叫十六。某娘:六字你会写吗?会写吗?萌宝呆傻着一张脸摇头:可是五字我也不会写啊?某娘:不怕,娘教你。某女拉一男的,边打边大哭:哇呜呜,你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我为你生儿育女,我为你操持家务,我为你费心尽力,你竟然五年未归啊,五年呐……某男:娘子,你认错人了,我才是你相公。某女:哇,帅哥……。某男:娘子,淡定,淡定……某女:相公,这俩字怎么写……萌宝站在屋内的角落,指着爹娘大吼。萌宝:娘娘,窝里风太大,好冷。某娘:家太小,你将就一下怎么了?萌宝:家小爹爹睡外面。某男:娃,你到底是不是我亲生的啊?某娘大怒:不是你亲生的,难道是树上掉下来的吗?
  • 一只狗离开了城市

    一只狗离开了城市

    本书是邓一光中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作者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创作技巧日渐娴熟,这一时期创作的《狼形成双》等获得过百花奖,作者笔力雄健,能熟练驾驭不同的题材,显示出作者在军旅文学之外的另一种风貌。
  • 桥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欲望都市

    欲望都市

    灵魂救赎,心说了算。 奇迹和痛苦其实来自同一个地方,重建信仰,实际上,,脚说了算;人幸不幸福,更需要每个人的勇气和智慧。这个地球,不要抱怨老天不公,永远是一半沐浴阳光,老天根本不认识你。《欲望都市》——两个平凡的家庭,我们的孩子在未来就会怎样对待我们。鞋舒不舒服,是道德底线与唯利是图的较量。不要艳羡他人,绝不平凡的故事。我们怎样对待社会,一半沉沦黑夜……繁华都市背后,不要输掉自己。,人没有把自己哭进痛苦里。也没有把自己笑进快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