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11

第11章 王艮:泰州学的创立(11)

这可以说是儒家政治观念上一个划时代的转变,我们不妨称之为“觉民行道”,与两千年来“得君行道”的方向恰恰相反。他的眼光不再投向上面的皇帝和朝廷,而是转注于下面的社会和平民。也就是说,以唤醒民众的方式来实现“行道”的目的,构成了阳明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此说可谓发前人之所未发。余氏的论述可分两步:第一步先认定阳明已经放弃了“得君行道”的上层路线,转向于唤醒民众的下层路线,此谓“觉民”,让民众起来改变“天下无道”的局面,进而实现“天下有道”,此谓“行道”;第二步余氏又认定心斋的泰州一派崛起于下层社会,心斋的立言传教亦能立足于下层民众,因此可以认为阳明思想的“觉民行道”之精神在泰州一派中得到了真实的体现,进而便可断定泰州学派是阳明思想的“真正继承者”。余氏的这一观点也许是承自乃师钱穆之说,钱穆曾指出:“守仁的良知学,本来可说是一种社会大众的哲学。但真落到社会大众手里,自然和在士大夫阶层中不同。单从这一点讲,我们却该认泰州一派为王学唯一的真传。”应当承认,钱、余之说极具启发意义,尽管他们的论述仍属于总论性质,对于泰州学派的丰富思想资源尚未作深入的挖掘,这就有待于我们作具体的考察。

二 讲学为先

然而事实上,所谓“觉民行道”,细究其意,其重点似在“觉民”。而“觉民”说其实是有其思想来源的,我们看了孟子所引用的伊尹的一段话便可明了此说原是先秦儒家的一个重要观念: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孟子·万章上》)

这里所说的“以斯道觉斯民”,乃是先秦儒者所强调的作为“士”所应具有的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为宋明儒者所津津乐道的“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的一种政治哲学,其中的“民”是相对于“士”而言的,是指被“觉”的对象。重要的是,所谓“觉民”,究其实质却仍然是“行道”的一项内容而已,换言之,“得君”固可行道,“觉民”未尝不是“行道”。因此,是“以道觉民”还是“得君行道”,应当是同属于儒家士人的一种政治抱负,两者其实是同一性质的事业(二程所谓的“全尽得天生斯民底事业”),都可以在“行道”的意义上达成一致,在儒学的政治观念史上,这又叫做“致君泽民”。以目的与手段这对概念而论,“致君”是手段,而“泽民”才是目的,因此后世儒者又有“不能致君,亦当泽民”之论。以心斋的观点而言,就是儒家学者在抱有“尧舜其君”之政治志向的同时,也应当抱有“尧舜其民”的政治胸怀,若以龙溪的说法言之,则叫做“得君行道,泽加于民”。由此可见,“觉民行道”与“得君行道”一样,应当是自先秦古典儒家以来就有的一种政治观念,只是到了宋代以后,更为儒家士大夫所强调。在此意义上,我们就很难说“觉民行道”是阳明学的一项发明。只是就阳明而言,在“觉民”还是“得君”这一方法选择上,确有迹象表明阳明自“龙场悟道”以后开始偏向于前者,这从他自此以往开始广收门徒、大力推行讲学活动的实际行动中得以窥其一斑。究其原因,固是由于其仕途上的一时失意,以及当时政治环境的恶化,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外缘性因素,亦即如余英时所说,明初以来恶劣的政治生态环境,与宋朝时代不能同日而语,朝廷动辄对“士”的杀戮和凌辱,极大地打击了士人“得君行道”的信心,因而导致众多的士大夫在政治取向的选择上不得已而转向于“觉民行道”。这一对于明代政治生态的历史考察是颇具说服力的,明初且不说,就正德、嘉靖两朝而言,的确阳明及其后学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非常严酷(除嘉靖末年徐阶出任内阁首辅的一段时期以外),以至于阳明及其弟子们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于讲学活动。然而也须看到,他们之所以极力推动这种面向大众的讲学教化运动,一则是为了化民成俗、“以道觉民”,以为以此便可重整社会秩序,同样可以实现“行道”的目的;一则乃是由于“儒臣得君,自古为难”,不得已而作出的选择,若是“身际明圣”、天子新祚或是每当朝廷的权力结构稍有变动之际,则士人们往往又会重新燃起为道出仕、兼善天下的希望。所以,对于阳明及其弟子们来说,虽然在正德、嘉靖两朝“得君行道”的理想近乎破灭,但是似乎也不能说他们在内心深处已经彻底放弃了这一政治志向,否则的话,我们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在阳明心学的思想圈内,会出现“政学合一”之类的论调。

正是在上述的思想背景之下,王心斋才会说出“学外无政,政外无学”的观点。然而遍检心斋遗书,并没有发现“政学合一”一语,相反我们发现在政与学的关系问题上,心斋的立场毋宁是偏重于“学”的,他说:

社稷民人固莫非学,但以政为学最难,吾人莫若且做学而后入政。

或言为政莫先于讲学。先生曰:“其惟圣德乎!僚友相下为难,而当道责备尤重。《易》曰:‘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其必曰:官,先事信而后言,可也。”

可见心斋认为从重要性的角度讲,学优先于政,讲学就是为政。就“为政莫先于讲学”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而言,这一方面是说,须先把学问做好,然后从政,庶几可望有所作为;另一层意思则是说,为政离不开讲学,讲明此学亦是一种政治。当然心斋所说的“学”绝不是单纯的知识学问,而主要是指良知心学、道德性命之学。尤可注意的是,在第二段文字中心斋对于为何说“为政莫先于讲学”所阐明的一个理由,其中所谓“其惟圣德乎”,其实就是明道所说的“有天德可语王道”的意思,这里“圣德”显然就是指“君德”。然而即便如此,“僚友相下为难,而当道责备尤重”,意谓能否做好为臣的本分依然是一件难事,同时当道者的“责备”却不会因此而有任何的宽松,所以在君臣相遇之际,作为官员必须先有取信于人主的能力,这就必须依靠平时的学问素养。由于心斋的语录往往很不完整,给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心斋的真实思想及其论述理路有时会带来很多困难,不过上述一段话的基本意思是清楚的,他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讲学先于为政!应当说,“学外无政,政外无学”之类的话头只是一种原则论,若无具体的义理阐发,往往会落于空洞,然而“为政莫先于讲学”则是一句实实在在的意思鲜明的观点。如果我们结合心斋一生的学思路程来看,就会清楚地了解心斋何以会有这样鲜明的主张,从嘉靖元年京师讲学开始,中经阳明逝世后在泰州开门授徒,最后一直到他逝世为止,即便说心斋的大半生便是在讲学运动中度过的,亦非过言。关于心斋之重视讲学,还有两段资料可以作为有力的旁证,他曾说过:

六阳从地起,故经世之业,莫先于讲学,以兴起人才。古人位天地、育万物,不袭时位者也。

这里所说“经世之业莫先于讲学”,也就是“为政莫先于讲学”之意。很令我们吃惊的是,讲学优先于为政或为政莫非讲学,竟然与“不袭时位”这一观念联系在一起。这不就是心斋初见阳明之时,阳明借以批评心斋的那句话吗?亦即《易》“艮”卦“君子以思不出其位”。由此看来,阳明对心斋的警告发生了一定的效果,心斋不但对自己的喜露圭角的豪气有所收敛,而且对于阳明字之以“汝止”的苦心也已有所体会。

另一段资料是心斋在给宗尚恩(按:生平未详)的一封书信中所说的话:

所谓“欲自试”云者,古人谓“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为学”,此至当之论。吾丸斋且于师友处试之,若于人民社稷处试,恐不及救也。进修苟未精彻,便欲履此九三危地,某所未许。有疑,尚当过我讲破。这里所说的“古人谓”,未及详考。心斋的态度是明确的,虽然从原则上可以说“学外无政,政外无学”,但是却万万不能毫无原则地混同学与政的区别,尤其是“以政为学”的说法,以致有以“政”为试验之忧。如果将从政看做一种试验,不妨先在师友处“试之”,若于“人民社稷处”试之,一旦有误,恐已不及挽救;如果学问尚未有进境,便欲出仕为官,这是吾人所不能赞同的。可见心斋对于“学”的重要性实在是非常强调的。他几乎是把“学”看做为政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接着给宗尚思的第二封书信中,讨论了“为禄而仕”的问题,心斋说道:

昔者孔子为禄而仕为乘田,必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为

委吏,必曰会计当而已矣。牛羊不茁壮,会计不当,是不能尽其职,是为不及。牛羊茁壮、会计当而不已者,是为出位之思,是为过之。过与不及,皆自取其罪过。……为禄为道,无入而不自得者,有命存焉。所谓“为禄而仕”,古时称“委吏”或“禄仕”,又称“为贫而仕”,原是与“为道而仕”或“行道而仕”为相对之概念,心斋又说:

知此学,则出处进退各有其道。有为行道而仕者,行道而仕,敬焉、信焉、尊焉,可也。有为贫而仕者,为贫而仕,在乎尽职会计,当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以上两段话所讲的意思是一样的,显然心斋对于“禄仕”是持肯定态度的。这里面涉及“仕”的目的问题,质言之,可以归结为“为禄而仕”与“为道而仕”两种。其中所引“孔子为禄而仕”的典故,出自《孟子·万章下》: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依孟子的观点,为贫而仕非终极目的,这是在道之不行而又不得不“为养”家庭的情形下所作的权宜之计,孔子之为“委吏”,当属此例。朱子为此条下注时,曾以“娶妻”为例,生动说明“为贫而仕”

不过是为了“资其馈养”,而非为了“行道”,若从根本上讲,出仕的目的仍在于“行道”。可见,“为贫”或“为禄”终究只是一种“权”论。

若以上述心斋的观点与阳明的观点作一比较的话,则可看出两者的不同,阳明再三强调出仕必须是“为道”,若非为道而仕,则是一种“窃”的行为,这一判断相当严厉。关于“禄仕”,阳明认为虽古已有之,然终非自己的志愿。他于1508年在谪所龙场写下的《龙场生问答》一文中指出:

君子之仕也以行道,不以道而仕者,窃也。今吾不得行道矣。虽古之有禄仕,未尝奸其职也。曰牛羊茁壮,会计当也,今吾不无愧焉。夫禄仕,为贫也,而吾有先世之田,力耕足以供朝夕,子且以吾为道乎?以吾为贫乎?该文之作,正当阳明一生中所受最大挫折之时,然而从中仍然可以感受到阳明并没有放弃“为道而仕”的愿望。他自己对于此次被贬为龙场驿丞,以为这是“谴”而非“仕”,然而虽说是“谴”,但犹有“职守”,故终究仍是“仕”而非“役”,既然是“仕”,那么就仍须以“行道”为职志。阳明借“龙场生”之口,又设计了这样一场问答:

龙场生曰:“夫子之来也,谴也,非仕也。子于父母,惟命是从;臣之于君,同也。不曰事之如一,而可以拂之,无乃为不恭乎?”阳明子曰:“吾之来也,谴也,非仕也;吾之谴也,乃仕也,非役也。役者以力,仕者以道;力可屈也,道不可屈也。吾万里而至,以承遣也,然犹有职守焉。

不得其职而去,非以谴也。君犹父母,事之如一,固也。不曰就养有方乎? 惟命之从而不以道,是妾妇之顺,非所以为恭也。”话题是从此次赴任究竟是“谴”抑或是“仕”这一问题讲起,但在论述过程中,阳明所欲表明的中心论点无疑是:“道不可屈”。不论是“子于父母”,还是“臣之于君”,固然都必须“惟命是从”,但又必须建立在“道”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妾妇之顺”。其中,阳明既采用了荀子“从道不从君”(《荀子·臣道》)的观点,又汲取了孟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孟子·滕文公下》)的思想。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阳明在“仕”的问题上有一个明确的态度:

“为道而仕”才是最终愿望。

反观上述心斋之言,他以“孔子为禄而仕”为由,对于“禄仕”显然是取较为宽容的态度,而不像阳明那样,以之为“窃”、以之为“有愧”。事实上,古人对于“禄仕”虽不采取决然反对之态度,但只是在天下失道的情况下而不得已为然的一种“权”法,“仕本为行道”,毋宁说是儒家士人固守的一个原则。朱子便指出:“仕本为行道,而亦有家贫亲老,或道与时违,而但为禄仕者,如娶妻本为继嗣,而亦有为不能亲操井臼,而欲资其馈养者。”这里所说的“道与时违”是一个重要的表述,也就是说,“为贫而仕”是在“道既不行”的情况下的一种暂时选择而已。关于这一点,心斋亦持完全赞同的态度:

道既不行,虽出,徒出也。若为禄仕,则乘田委吏,牛羊茁壮,会计当尽其职而已矣。道在其中,而非所以行道也。不为禄仕,则莫之为矣。故吾人必须讲明此学,实有诸己,大本达道,洞然无疑。有此把柄在手,随时随处无入而非行道矣。心斋承认在“道既不行”的情况下,不妨“为禄而仕”,虽然道就在那些琐碎事物之中,但只是尽职而已,谈不上是为了“行道”,而如果可以不为禄而仕,则还是放弃为好。重要的是,人们若要把握住此处的关节,则需要在日常讲学中讲明其中的道理,如果我们在思想观念上明白了为官出仕的道理,便能做到随时随地“无入而非行道矣”。

综观上述,可以说心斋依然把“为道而仕”视作士人出仕为官的原则,与此同时,心斋也依然把讲明此学看做正确处理“为禄为道”之关系的关键。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对心斋所说的“学外无政,政外无学”有一个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三 出入为师

以上我们大致检讨了有关“为学为政”以及“为禄为道”等问题,事实上这也就是儒家士人所面对的“内圣外王”以及“经世济民”的问题,同时也必然涉及士人的“出处”问题。出,指出仕为官;处,指致仕归养或退隐不仕。这本来主要是儒家士大夫在政治去就上的基本态度问题,早在孔孟时代,儒家学说就有关出处问题定下了一个基调:“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所谓“卷而怀之”,意即收而藏之,引申为士人可以退居山林、隐而不出。这一基调的中心思想是:士人的出与处,最终取决于天下有道还是天下无道。当然按上述“禄仕”的说法,即便是在天下无道之时,也还允许采取“为禄而仕”的变通手法。然而对于士人来说,“出处大节”毕竟是一个关涉到能否成就大人君子的关节点。所以,心斋非常强调:“学术宗源,全在出处大节。”意谓学术之旨归最终必然要落在“出处大节”的问题上,换言之,在出处问题上一旦行为有误,即可证明其学术必然不正。因此随着宋代以后政治官僚体制的成熟,儒家士大夫在出处去就的问题上如何抉择成了一个非常重大而又严肃的问题。及至明代,亦莫能外。上述阳明的《龙场生问答》,其实主要就是谈了士人的出处去就这一核心问题,可以确认的是“为道而仕”依然是阳明的一个政治信念。

同类推荐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 吃透道德经

    吃透道德经

    《道德经》概念上的意义,要大过它的本质与内在。很多人在深奥、晦涩的印象前望而却步,只片面地记下 “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网恢恢,疏而不失”之类的句子,仿佛《道德经》是一本可以窥探宇宙奥秘却难以翻开的神书。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热门推荐
  • 才女爱上冰山男

    才女爱上冰山男

    她和他遇见本来是那么的不和,为什么到最后他们爱了却又不在一起?她和他遇见本来就是缘分,为什么到最后他们又受了什么激将法选择了面对。她和他遇见本来就是一见钟情,又为什么她要面对的选择会如此艰难……俩个人相爱本来就不容易,为什么命运一而再,再而三的将他们分离?难道这是天意吗?他们会迎接、面对他们的爱情吗?
  • 奥运消息

    奥运消息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神道符召

    神道符召

    人道治世,三百年一轮回。龙气镇压统治天下,同时也积压怨气无数。而大虞定鼎天下,却已经有五百年了。 此时,青阳道将起,天下大劫将生! 一个带着六道天经的小小土地,却悄悄出现在凤来山上。立志健全神道,使阴阳各归其所!正是:符召成九品神道吾独尊
  • 绝代武帝

    绝代武帝

    翻手苍穹崩,覆手乾坤灭,是为武学极致境界。人类少年传承远古神技,以神兽之躯驰骋天下,群雄争霸,谁主沉浮?这里是武者的世界,这里是强者的天下,这里有着最为神奇的武学秘技。
  • 中国冠军企业的长尾战略

    中国冠军企业的长尾战略

    世界上一位CEO、经理人、企业家、营销总监,以及每一个市场营销人员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每一位公司董事、顾问、投资人、新闻记者、商学院学生,每一个对世界最成功企业的出众物质有兴趣的人,也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我们如此斗胆声明,并非因为我们写了这本书,而是因为书中提到了长尾理论确有很多可供借鉴之处,我们做了长期研究,写出这本书,就我们所知,国内还没有人这样做过。你能从本书里得到很多东西:希望这几十个特定的事例,能够激励你在自己的组织里立即采取行动;希望这些观念和架构深植在你心底,协助指引你思考;希望你得到可以传给别人的智慧之珠。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善待生活

    善待生活

    《善待生活》融书本知识的生活经验于一体,行文旁征博引,汪洋瓷肆,语言平易流畅、形象生动。
  • 木槿花西月锦绣(1):西枫夜酿玉桂酒

    木槿花西月锦绣(1):西枫夜酿玉桂酒

    你以为你有一双美艳的紫瞳,就能慑住我魂,要我乖乖躺下献身?你以为你白衣似雪、飘飘若仙,我就会床榻起舞,蜜意柔情?你以为你红发似锦、天生萌呆,我就该温柔缱绻、抵死缠绵?错入乱世风云,面对铁血山河,万草丛中过,她只要身子不放情……虽然她FANS不少,但要不要这么受欢迎?红发萌正太扮猪吃老虎,嘴唇破了,躺地上打滚耍无赖,你肿么咬我?飘逸大冰山不靠谱!三天啵一个不过瘾,还吻到马背上,差点吻出火!再世诸葛为她命都不要!葬身崖底,还不忘与她预约来生!她千防万防,不想落入腹黑王爷怀里成榻上新宠,某紫瞳妖孽冷笑,这到嘴的肥羊怎能便宜了别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奋斗21天,考上公务员

    奋斗21天,考上公务员

    国内第一本面向公务员考试的心灵励志兼方法指导书,全书全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为什么要报考公务员;第二部分则是对公务员考试笔试《行政职业测试》和《申论》两门课的难点、特点、考试技巧进行分析,并制定为期21天的“三轮”复习方法;第三部分是针对公务员考试的面试环节,进行各类情景模拟并指导考生在不同情况下发挥出最好效果;第四部分则是指导考生在体检、政审环节要准备哪些资料、有哪些注意事项。第五部分是按具体情境分析刚刚当上公务员的年轻人如何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机遇,这一部分系作者亲身体验,其精彩程度堪比《侯卫东官场笔记》等小说;而实用性更胜一筹,曾引得百万网友疯狂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