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5000000038

第38章 母亲在我身后

还是在读小学的时候就背诵过一首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背诵这首诗的时候还小,尚不懂得母亲是怎样的心,老师也不解释,只让抑扬顿挫地死背,心里有过犯疑:儿女走就走了,管他衣服什么事?若有了思念,写封信去直截了当地说,怎么要在儿女出行前,豆灯之下一针一线地缝儿女的行衣?这样的犯疑在心里生长了很久,直到长大了,自己做了游子,满世界去流浪时,才从母亲那里知道了答案。

都说母爱是这世上最可以依赖的爱了,这世上所有的爱都可以用文字来表述,唯有母爱是博大在文字之外的,欲说还休;这世上所有的爱都未必经得住时光的流逝,唯有母爱是树下泥土、苔间清泉,是终生可以牵系的;这世上所有的爱都需用条件来交换,唯有母爱是单一的奉献,不求儿女光耀孝敬,只需母爱有出之处。

我最先的经验不是这样。

长大以后,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各自成家立业,离开了父母,先是在外求发展,后来虽说都回到父母身边,和父母在一座城市里住着,却因都成了家,江南江北,各据一隅,平时很难得回一趟父母家。母亲从小把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拉扯大,待我们大了,翅膀硬了,各自择林筑巢,再不回母亲的羽翅下。母亲不止一次点了豆灯,纫了针线,在灯下默默无语地为将要远行的儿女缝行衣,她一针一线地缝,一个一个地把儿女送走,剩了她自己,还有一园的树,一庭的风,伴着八十老父亲相依为命。父母的家宅大,前院后院,空室少热血,春风也冷。我曾问过母亲。母亲笑道:“儿女总是守不住的,都这样,惯了。”我先为母亲的话感到不解,后来想想也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离家都早,我是十七岁离开家的,那时就觉得自己不像哥哥姐姐弟弟一样走得早,没有在十四五岁时就背上行囊,对母亲说:“妈,我走了。”然后就走了。我到高中毕业后才背上了行囊,对母亲说了这句话,我说这句话时还多添了一句:“我是你们的长养儿,现在我不要你们养了,我走了。”我们这样急匆匆地往莫测之处走去,一副义无反顾的样子,母亲守住谁了?母亲自然惯了。

我在报社当记者,整天五湖四海,天上地下,没根的风似的来来去去,很少能在一个地方待上两天。我整天在外跑:跑累了就找地方住下,有时候住旅店,有时候住报社暗房,有时候不想找地方,车站码头,不管什么地方,裹上一件外套就睡,第二天早上起来,抹一把脸,买票上路,继续旅程。这世界是陌生的,我只是这陌生世界里的一个生命,一个偶然的生命,我没有什么可牵挂的,我只能走。

当然也有想家的时候。有时候人在路上,触景生情了,或者什么情景也没有,只有一个念头,就会突然想起母亲来。我想母亲这时在做着什么;我想没有一个孩子在她身边,她和老父亲守着那么大一套空宅,会不会感到寂寞;我想孟浩然的《他乡七夕》:“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这么一想,就心里暗自惭愧,暗自神伤,想这一次回去,无论再忙,也要回父母家去看一看。

每次回家去,都盼着有书中电影中母亲伫立村头老槐树下、夕阳中盼儿归来的情景,却没有。走过院子前长长的小路,小路旁长满了萱草,黄花开得茂盛,黄花丛中是香椿树,香椿树上是鸟儿。推开院子的铁门,有风在身后推搡我,有风自庭前来,试探我的脸,却没有人迎出,没有人拥抱我,没有人接下我的行李嘘寒问暖。知道这家还是老家,知道老家没变,老家里的人也没变,一切全是原样。

在灯下立于母亲面前,母亲大多没有觉查。母亲无论什么时候,总是在忙碌着——忙老父亲的衣食起居;忙庭院里的梨树橘树枣树石榴树;忙鸡鸭猫狗姜葱椒蒜;忙春雨夏雷秋叶冬雪。若这些事情忙完了,就戴了老花镜在灯下缝缝补补。母亲永远都在缝缝补补,我总在想,母亲已经送走了她所有的儿女,她还有什么儿女可以送走的呢?她还需要缝补什么样的行衣呢?

我说:“妈,我回来了。”

母亲抬头看看我,说:“哦,回来了?”

母亲说完,又埋了头缝她的,并没有更多的寒暄。

母亲总是在忙。

于是便觉得这家很大,很寂凉,空空地,缺少生机,也缺少温情,扫兴得很。晚餐虽然有丰盛如过年的菜肴,却食之无味。母亲不说话,有时候刨着饭,会往我碗里拈一箸菜,再刨她的饭。我就说:“我吃好了。”心里明白那不是我回家来的欲求。

我们家的邻居养了一只猫,猫的名字叫玛丽,一到晚上,那家的老太太就站在院子里拉长了声音呼唤:“玛丽回来——玛丽回来——”我听着,就把被角拉上来,掩住脸,老想哭。

母亲只对我说:“哦,回来了?”

有一次,我回去看望父母,在我离家前住的那间屋子里空空寂寂半梦半醒地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赶回江北的汉口去。我背着行囊,走出家,穿过院子,反手闩上铁门,低着头一步一步走过鸟下的香椿树,香椿树下的黄花,走到小路的尽头。在小路尽头的拐弯处,我犹豫了一下,站下了,下意识地转过头去——

我看见了母亲。

母亲站在院子门前,隔着铺满黄花的小路默默地看着我。晨风很寒冷,绕过香椿树光光的树干,撩抚起母亲花白的头发,母亲仿佛不觉得,就那么白发缭绕,站定在院子门前,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一动不动地目送我,看我转过身去看见了她,她远远地亮了一下眸子,拍了拍干净的衣褂,无声地退回院子里去。

一刹那间,我的眼里涌满了泪水。

从此我便懂得用充满自信的脚步离家,再没有伤感。我知道,世间不会有比母亲更懂得爱的了,世间也再没有可以去分辨的母爱,无论儿女是荣归故里还是负创而回,母亲的爱都是一样的,不会改变。我从母亲身上分离下来时已经注定了,我可以勇敢地无牵无挂地走下去,因为在我走向前去的时候,母亲总在身后。

同类推荐
  • 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

    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

    讲述古代文人友情的书。讲的是友谊,更是恩义。这些在文坛上出类拔萃的文人们,在精神上常常离不开彼此。他们有了距离会互相惦念,一方遭逢战祸,另一方会辗转不寐。他们是李白与孟浩然,王维与裴秀才,韩语和孟郊,他们之间不是爱情,是友谊,却胜过人间万千可赴汤蹈火的情爱。作者倾蓝紫仍以其擅长的风格散文写就,文辞华美,取材详实,是一部内容丰富,颇具可读性的一部佳作。
  • 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

    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

    《品悟成长心灵书系》之《中学生珍藏一生的美文(第1季珍藏版)》,书中包括了:《笨小孩的成长》、《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少年哀歌》、《我为什么而活着》、《真实的高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要笑遍世界》、《人人想当别人》、《机会在敲门》、《哨子》、《爱怕什么》、《不死鸟》、《读书示小妹生日书》、《对陌生人的责任》、《回家》等作品。
  • 警路留痕

    警路留痕

    本书的作者是派出所的所长,多年的警察工作让他经历了各种类型的案件。本书即是作者从警经历的真实记录,书中不仅包含了对现实生活中真实案件的介绍,情节惊奇,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触目惊心,也有作者的文学创作,如小品剧、漫画、诗歌等,以及作者对生活、工作和人生的一些感悟。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本书从明清画集如《唐诗画谱》、《诗余画谱》、《古今名家画稿》等书中挑选出与元曲意境相合的画89幅,相互配合。收录了伯颜的《喜春来》、关汉卿的《大德歌》等三百首元曲。
  •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是一本介绍尼玛先生生平事迹 的力作之一。尼玛先生仙逝之后,较全面、系统的写先生的生平事迹 的著作主要有三 部:一是1991年,由阿坝州教委徐长富同志写的《尼 玛办学模式》;二是1997年,由先生的高足之一、藏族青年学者供秋仁 青根据先生《自 传》,按藏族传记体写法,用藏文写成的史料性专著 《尼玛传》;第三本是1993年阿来同志写的这本《草原上的太阳》,这 是一本以一个藏 族青年作家特有的眼光,运用纪实文学的表现手法, 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尼玛先生不平凡的生平和事迹的书。这三本书的 共同点是,完 全忠实于尼玛先生其人其事。
热门推荐
  • 歌剧的误会

    歌剧的误会

    《杨燕迪音乐文丛:歌剧的误会》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有关歌剧的散文和评论。歌剧作为特殊的艺术体裁,其间必然涉及音乐、文学、戏剧、景观、舞蹈等各类艺术品种的交叉与融通。就“音乐人文”的关切而论,歌剧自然是最适合这一解读视角的音乐种类之一,这也是杨燕迪教授近年持续关注歌剧并从事歌剧解读和批评的个中缘由。这些篇什中,有的属于歌剧原理性的散议,有的是具体歌剧的导赏性剖析,有的则是歌剧演出之后的评论……所涉及的歌剧作曲家和剧目基本属于在国内舞台上演过的“主流”,但也有一些针对从未在中国舞台上亮相过的现代歌剧的引介。
  • 基金之神:乔治·索罗斯基金投资忠告

    基金之神:乔治·索罗斯基金投资忠告

    乔治·索罗斯拥有着资本领域里最多的头衔,有人说他是“金融奇才”、“金钱魔术师”、“资本的舵手”、“最伟大的慈善家”、“全球最佳基金经理”,无数投资者对他崇拜,着迷,唯马首是瞻;也有人说他是“金融大鳄”、“金融杀手”等。 索罗斯从一个侥幸躲过纳粹屠刀的匈牙利犹太儿童,到带着5000美元和离奇梦想闯荡华尔街的热血青年;从安侯公司的一个不合群的普通雇员,到创立量子基金、老虎基金,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经理人”;从步步为营的投资试验到一掷亿金的资本豪赌;从小心翼翼地研究一个公司,到周旋于最上层的政治家之间并雄心勃勃地挑战一个国家甚至国家集团,索罗斯经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最终成为一个让世人瞠目结舌。
  • 威尼斯商人 吝啬鬼 死魂灵 欧也妮·葛朗台

    威尼斯商人 吝啬鬼 死魂灵 欧也妮·葛朗台

    纵观世界文学领域,汇集品目繁多的吝啬鬼形象,其中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又译《悭吝人》)里的阿巴贡,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里的普柳什金,以及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最具代表性。这四大吝啬鬼形象,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存,从一个角度概括了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的进程。
  • 玩转唐朝之魔鬼厨娘

    玩转唐朝之魔鬼厨娘

    《玩转唐朝之魔鬼厨娘》:她是一个知名大学营养学专业毕业的高级营养师工作性质:私人厨师惨遭强暴后,她纵情于声色之中,年轻,美貌,性感的化身,游走于各个多金男雇主的身边,诱惑他们,然后把他们都拖下了水.谁说只有男人才可以成为掠艳高手的?女人同样也可以!!直到有一天,后一任女雇主请来一个杀手结束了她堕落的生命。至此,她这才获得了新生灵魂飘向了地狱阎王、秦广王怎么也来了?只可惜她还有一段未了的情债打翻孟婆汤,在秦广王之女相助下来到了古老的唐朝唐穿越,变成了一个寺庙里的小尼姑?!念经,担水,劈柴,有了上顿没下顿???嘿嘿,王府贴出了广招厨娘的告示,包袱款款,姑娘我化身太监大摇大摆的走进王府大门王府的老大是一个懦弱王爷?什么?懦弱王爷说自己没有男子乞丐?妈呀,又来个个同性恋太子!还说自己长的很“水灵”,让他忍不住上下其手?杀太子?武则天的阴谋?争夺权势?好危险哪,我到底能不能保住小命呀我的妈呀,这日子这么过的这么猥琐呢?!不行,她要一定奋起反击,魔鬼厨娘来也——******************************************************《玩转唐朝之唐妩妍舞》:落梅宫中伤心舞,蓬莱殿上恩爱长深宫紧锁无人问,无欲无求事半哀美人如花宫廷转,山不就水水自来诞下麟儿为太子,量其身份不是妃她,是先皇的才人,从未受过恩宠,竟然也被列入了陪葬之列?他,是新皇,后宫佳丽三千,皇子无数,却执意立她的孩子为太子!本文架空,亲们不要深究其历史性,喜欢的话就收着看吧,梦倾力的一篇文文,会有阴谋,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温情的~~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心灵鸡汤精粹版4

    心灵鸡汤精粹版4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独自徘徊与等候。是前进还是退后?不知道未来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人生总有许多岔路口,是要为过去走过的路而懊悔?还是要为没有继续走过去而暗自庆幸?
  •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围绕自信与信任谈起,逐个分析并找出致使人们丧失自信与失去信任的几乎所有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能够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回你的自信和信任,让你在摆脱人生困境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并构筑良好的外部关系。压力之下,自信易毁;竞争之中,信任易失。然而,现实所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恰恰是压力与竞争,压力与竞争成了一种常态。正是这些无形的杀手在暗中不断地蚕食着我们的自信与信任,而我们的自信与信任又绝不会凭空产生,怎么办?我们要学会自己去拯救自己。
  • 洪水、跳蚤

    洪水、跳蚤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