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6700000010

第10章 民间舞蹈(3)

古代维吾尔族在北方草原游牧时期主要信奉萨满教,有祭天的风习,高车时期曾“合聚祭天,众至数万”(《魏书·高车传》)。从《旧唐书》“郭子仪单骑见回纥”中可知,回纥军事行动有萨满巫师参与。公元9世纪古维吾尔族迁徙到西域绿洲时,又把萨满教带到西域。公元10—15世纪西域虽逐渐伊斯兰化,但萨满教风习一直延续下来,融入伊斯兰教的宗教活动。农村中尚有请“巴赫西”(巫师)治病的风俗,还有由巫师主持名为“皮尔”的萨满舞遗存。就连定期去伊斯兰教圣者墓地举行纪念仪式的跳舞、插旗、在树枝上扎各色小布条,都属于萨满教的遗风,只不过渲染了伊斯兰教色彩。

萨玛活动有三种:第一种是年节时在清真寺前广场合着鼓乐跳的萨玛,虽与宗教节日有关,但基本属礼俗性活动,有娱乐气氛。第二种是定期去圣者墓地纪念圣者和祈福消灾的萨玛,所跳的动作与年节时差别不大,也有鼓乐伴奏,但许多参加者却沉浸在宗教的虔诚中。第三种是伊斯兰教依禅(伊善)教派在寺院内举行“齐克尔”(宗教功课)时跳的萨玛,在阿訇唱诵经文中参加者不断呼喊“哦——安拉(上帝)”,这种萨玛虽有近似舞蹈的动作,实为齐克尔的宗教活动。

萨玛舞由古代萨满跳神活动中演化而来,后与西域乐舞相结合,逐渐发展成歌舞的形式。公元16世纪叶尔羌汗国时代,伊斯兰教依禅(伊善)派又把这种萨满教歌舞化为宗教性的活动,称为萨玛。为了扩大宗教影响,还把这种产生于当地的歌舞名称、形式,都说成来源于阿拉伯。土耳其也有名为“萨玛”的宗教性舞蹈,它与维吾尔族的萨玛舞属于同源异流的可能性居多。维吾尔族萨玛舞中的舞蹈动作,主要是西域乐舞的遗存,只不过融入了宗教文化的色彩。

三、冀南扇鼓舞

是流传在河北南部的一种汉族民间舞蹈,俗名打扇鼓。是信奉道教神灵和民俗神灵的善男信女在庙会上为酬神娱神而跳的一种舞蹈。在河北省赵县、鹿泉市、栾城县、邢台县、邯郸县、广平县等地均有流传。扇鼓舞道具主要是扇鼓和鼓鞭。扇鼓是一面团扇形的单面羊皮鼓,鼓面直径25公分左右,鼓柄20公分左右。鼓柄下端是三瓣梅花形环,每瓣上各套有三个圆铜片,一晃能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鼓圈、鼓柄、鼓柄环均由细钢筋为材料。鼓鞭是一根50公分长的细藤棍或竹棍儿,上面缠几缕红缨或花布条,酷似戏曲中的马鞭儿。打扇鼓时左手执鼓柄,右手执鼓鞭儿。走圆场时,扇鼓手随着节奏,边迈舞步边晃动扇鼓,使其发出响声,并适时用鼓鞭击鼓,同时口唱扇鼓词。鼓声、铜片撞击声和唱腔连成一片,显得热烈昂扬,别有一番韵味。

扇鼓舞出目较多,并有较完整的情节,常见的有《接总兵》、《接天兵天将》、《接九家仙姑》、《大隔帘》、《二隔帘》、《药王经》、《逛山景》、《十二个月》、《丢戒子》、《扑蝴蝶》、《四辈上工》、《吕蒙正赶斋》等。《接总兵》的内容是:把南天门上的红、绿、青、蓝等各路总兵接到凡间来观景娱乐,接着表演各种历史和戏曲故事,从而达到敬奉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和劝诫众生,抑恶扬善的目的。

扇鼓舞动作多变,舞蹈语汇丰富。从整体队形变化上说,有走圆场、老龙摆尾、搭天桥、二郎穿梭、摇船、抬轿、对梨花镜等。从单人动作来说,根据故事情节需要,利用扇鼓和鼓鞭儿,可以表演李三娘推磨、关公磨大刀、姜太公钓鱼、敬德背剑、小白龙缠腰、摇耧撒子、雪花盖顶、反背击鼓、斟茶满酒等动作。打扇鼓男女均可,人数不限,10个8个人围圈打可以,人少时两个人对打也可以,一个人也能单独打一些曲目的片断。

扇鼓舞唱词丰富,类似戏曲,像《接总兵》的唱词就近300句。句子有的较长,节奏较松散;有的较短促,节奏紧奏。根据韵律节奏,有时还加“咱就”“哪个”等衬词。

打扇鼓不受性别和年龄限制,男性不多,中、老年妇女占多数。因为扇鼓舞本来就是庙会艺术,是巫婆神汉谢神、娱神的舞蹈。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娱神作用逐渐淡化,而世俗性和娱人作用逐渐强化。平日被沉重的经济和家务负担子所累,性格压抑内向的农村妇女,来到庙会上,一执起扇鼓和鼓鞭儿,就把平时的一切重负、烦恼和顾忌抛却脑后,尽情忘我地跳起来,唱起来。可以说,赶庙会和打扇鼓,是河北南部农村妇女的狂欢节日。

§§§第五节岁时节令习俗舞蹈

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民间舞蹈,主要有冀东地秧歌、狮子舞、龙灯舞、花车、旱船、竹马、霸王鞭等。

一、冀东地秧歌

汉族民间舞蹈,流传在河北省东部唐山城乡。其历史沿革有许多传说。比较集中的说法是兴于元代。晚清昌黎县人王作云首创秧歌演戏;民国期间,以周国宝、周国珍、鲁风春等为代表的第三代秧歌艺人又把地秧歌推向一个高峰。现在,在当地人们心目中,闹秧歌是吉祥的象征,秧歌迷是对人的一种美称。在许多地方,只要唢呐一响,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扭动起来。

地秧歌表演形式分“过街”和“打场”两种。过街表演时,由一丑角头戴裘帽,反穿皮袄,持一长鞭在队前打场,也有扮演水浒人物赤发鬼刘唐、行者武松持棍在队前打场的,其他表演者在后相随,合着唢呐节奏边走边扭,互相穿插。当秧歌队到达放鞭炮、摆喜桌(桌上摆有烟、酒、糖、点心、茶水)的地点,或是同别的秧歌队相遇要打对台时,即进行打场表演:先是变换队形,摆花样如“八字花”、“蚂蚁上树”、“二龙出水”、“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畜兴旺”、“十全十美”等,待把观众吸引过来之后,就开始上“出子演歌”,也就是打场秧歌。打场秧歌的情节有的来自戏曲,如《小姑贤》、《白蛇传》、《拾玉镯》、《杨八姐游春》等,有的取材于民间传说,如《小老妈》、《二女夺夫》、《刘云打母》等,还有的反映人们的劳动方式和富有生活情趣的《摸鱼》、《打柴》、《扑蝶》等。近年又出现了反映计划生育等内容的秧歌出子。

冀东地秧歌的角色行当分为丑、妞、生四大类。其中丑、生又有文武之分。不过所谓文就是表演时比较含蓄,后者则比较火爆。

丑是地秧歌中的核心角色。因为没有丑就没有“逗”,其特点是:应变快、招数多、浑身是戏最灵活,翻、转、钻、闪满场飞,逗得小妞无处躲。

妞又称包头(类似戏曲中的花旦),一般都是扮成俊姑娘或小媳妇(有的女扮女,有的男扮女),其特点是:稳中怯、柔中俏,扇花飞舞围身绕,双臂摆动娇又媚,好似葫芦蔓儿飘。

就是丑婆(类似戏曲中的彩旦,大多由女扮,也有男性扮演丑婆的)。文持团扇和烟袋,武持棒槌,其特点是:抖扇摆脸碎步颠,哪儿有逗就往哪儿钻,穿针引线哈哈笑,双臂一横把脸翻。

生俗称公子(类似戏曲的小生)。其特点是:酸溜溜,文诌诌、八字步儿倒背手,一走三颤晃脑袋,眼神盯着和妞。

地秧歌的舞蹈动作强调全身各部位的有机配合,它主要由肩、胯、膝、腕四个部位的动律形态,整体地体现出独特的“味道”。

唐山大杆唢呐是地秧歌的主要伴奏乐器。大杆唢呐特有的曲牌〔句句双〕、〔柳青娘〕等及其演奏方法是构成地秧歌风格特点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乐器比较单一(配以大鼓、铙、钹),但它的能量很大,唢呐一吹,秧歌一扭,乐中有舞,舞中有乐,深受群众欢迎。

二、狮子舞

我国传统观念认为狮子能驱邪避魔,是保护人畜平安的祥兽,为了表达此种感情和愿望,人们创作了狮子舞,在春节和庙会祭日演出。河北省徐水县碑里村狮子舞,是北方狮子舞的代表。该村于1927年从定兴县北落丘村请来舞狮艺人传艺,此后便有碑里狮子会。随后一街之隔的南碑里也成立了狮子会,两村竞相发展,促进了舞狮技艺的提高。碑里村艺人起初只注意追求惊险和高度,曾在12层桌上表演就地打滚,危险性较大。后着重发展表演技巧,创造出“三条腿”,进而又在“五条腿”上表演,定名“梅花桩”。碑里狮子舞真正成熟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形成了一套文武兼备的舞狮动作,并由广场走向舞台,创造了“狮子出洞”、“翻山越涧”、“踏山跳岭”、“走梅花桩”、“登高直立”、“踩球过桥”等动作。

碑里狮子舞分群狮、双狮、单狮以及小狮穿插等几种表演形式。表演程序是,双狮或四狮出场做“四门斗”表演,打开场子,然后群狮出场欢蹦跳跃,制造热烈气氛。接着一双文狮出场作情趣性表演,尔后一双武狮出场,或同时、或交替作技艺性表演。最后群狮出场以摆图案结束表演。碑里狮子舞的伴奏乐器有大鼓、大镲、水镲、大锣、手锣等5件。大鼓点为主旋律,大镲烘托气氛,大锣,水镲合奏一部点,节奏和谐。大锣为总指挥,能传达变换动作的指令,击一下为预备点,第二下为开始点。舞狮的伴奏音乐只起烘托气氛的作用。碑里狮子舞在第17届世界青年艺术节,荣获金质奖及个人演出奖。以后多次出国访问演出。从此,徐水碑里的耍狮演员逐渐进入全国许多杂技团体,几乎造成“无狮不碑里”的盛况。

三、龙灯舞

表演龙灯舞要先制作龙。用竹篾扎成龙架子,共9节,外面糊上布或纸,画成青色或红黄色的两条龙。每节龙身下扎一个棍子,表演者可以把龙举起。另外,再扎一个圆球,糊上布,做成蜘蛛的形状,龙与蜘蛛内都装上蜡烛或灯泡,夜间舞蹈时,龙和蜘蛛全身光明。

龙灯舞一般要有两条龙,每条龙9人,另有一人舞球,共19人组成,因为龙灯的活动量很大,舞一会儿需要换人,所以还要有几个后备的替换人员。舞龙灯时为了助兴,都要配备大锣、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还有放火鞭、火铳的。龙灯舞的表演,最适宜夜间,其场面灯火辉煌,五彩缤纷,龙身来回翻腾跳跃,锣鼓乐器齐鸣,观众呐喊助威,十分引人入胜。

龙灯舞是根据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编演的。传说,在浩瀚的大海里,有一座金碧辉煌的龙门,谁要是能跃过这座龙门,就可以化为龙。有一条聪明的小鲤鱼游到这里,想跃起过龙门,它往返多次,不怕困难,终于借助海浪的力量跃了过去,化成一条神通广大的火龙。后来,天上的玉皇大帝派它和一条青龙下界降妖捉怪,青龙发现了蜘蛛精,便搏斗了起来,因为法力不高,被蜘蛛精结网缠住了。火龙赶到,吐出烈焰,烧了蜘蛛网,救出青龙,捉住了蜘蛛精。根据这个神话故事,龙灯舞的表演,一般要经过鱼跃龙门、火龙下界、青龙被困,二龙戏珠四个环节。技术精湛的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要表演出二龙吐须、二龙戏珠、引龙戏舞、龙打滚、龙脱壳、纵身绞挂等巧技。

我国南北各地都有龙灯舞,在龙道具制作、材质,艺术效果等方面各有特色。

四、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又名“打腰鼓”、“腰鼓舞”,是陕西安塞地区群众春节时普遍举行的一种喜庆娱乐活动。它沉重强烈的鼓声,欢快健美的舞姿,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豪迈粗犷的性格特征和坦荡炽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

今天的安塞县,是当年北宋与西夏国(今宁夏)的边界,为安定边塞方设安塞县。“安塞腰鼓”也因以得名,历千年而不衰,并且成为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据调查,安塞县12万人口中,约有1万户人家有腰鼓,会舞弄者达五六万之众。

安塞腰鼓风格上有“文鼓”、“武鼓”之分,形式上有列队鼓、场地鼓之别。腰鼓队一般由“伞头”、“踢鼓子”、“拉花”三部分组成。伞头为腰鼓队之首,由两个人妆扮成“老者”,各举一吊缀有花穗的长把灯笼伞领队开路。踢鼓子为男角击鼓队,鼓者上穿紧身箭衣,下着紧口灯笼裤,头扎英雄巾,腰系红绸带,强悍威武。拉花是女角秧歌队,舞者着彩衣,饰彩头,舞红绸,且扭且唱,矫健风流。

列队鼓,以行进表演为主,边走边打。鼓声在黄土高原的山山峁峁此起彼伏,阵列在黄土高原的村村寨寨腾舞游戈。

场地鼓,以广场表演为主,分单打、对打、群打。场地腰鼓反映了北方民族剽悍、刚健、纯厚、豪爽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动作凝炼、洒脱,领舞队员蹦、跳、翻、跃、踢、蹬、踏、跷,千姿百态,加上演员即兴的摇头摆尾、抖肩颤胯,使整个舞蹈显得雄浑强健,潇洒舒展,高潮迭起。

文鼓,鼓点清扬,动作娴雅,步态潇洒,节奏明快。单打单舞,对打对舞,多以即兴表演为主;群打群舞也是在统一的节奏和情绪中,随兴漫鼓漫舞,悠然自得。

武鼓,一般人数较多,有时可达数百人,场而宏大,气势壮观,鼓点沉重激越,动作豪迈遒劲。打到高潮时,鼓声、歌声交融一起,惊天动地,给人以一种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的感受。

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之后,安塞腰鼓随着新秧歌运动的普及,传遍各个解放区。此后,又随着解放大军的进军步伐,传遍祖国大地。1952年,在布达佩斯世界青年和学生联欢比赛中,安塞腰鼓获得特别嘉奖,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同类推荐
  •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是作者在扬州大学读博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这一选题的直接意图是针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的自觉”而提出的,这是从上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学史老话题。为什麽这个问题一直为学界感兴趣呢?因为“文学的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今夭我们所见的文人文学的基本格局,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它涉及古代文人文学建构历史过程,同时还隐含着古代文人文化品格建树的若干资讯,许多学者封此感兴趣是有理由的。
  • 一杯饮尽千年

    一杯饮尽千年

    这是一部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之书,在从容书写之间,极尽冲和淡雅之风度,书尽千年风骚墨事。
  • 山西面食

    山西面食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父亲和她们

    父亲和她们

    小说里的两个男女主人公综合了中国历史转折时期知识分子的人生,他们曾经是我少年时代的偶像,他们年轻时都曾满怀激情,意气风发,追求自由和梦想。几十年后,我发现他们不但回归了现实和平庸,而且变成了又一代奴性十足的卫道者。他们的人生,是不是就是中国人的人生缩影?
  •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我们总认为在生活和生存手段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却因为这种想法失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我们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电力和机器,金钱和商品,只有作为使生活更加自由的手段时,才是对我们有益的。它们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 先做朋友后做生意(大全集)

    先做朋友后做生意(大全集)

    中国生意人的成事秘诀,如果说人际关系是成功的普遍法则,那么在中国这一点尤为重要。中国的历史传统造就了中国人讲人情、重关系的习性,办事要讲关系,成功要靠人脉。没有人脉就会处处碰壁,在社会上站不稳吃不开。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可以帮助你轻松获得成功。所以,先做朋友,后做生意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 曾国藩的启示

    曾国藩的启示

    评古论今,《曾国藩的启示》延续曾教授独特的曾氏风格,小中见大,通俗易懂,幽默睿智,微小细节中明大道理,平实讲述中显大智慧,深合古人“文章之道”,读者定能从曾国藩通过奋斗而逆转的一生与曾教授的独到解读中获得从未有过的启示与激励
  • 黑街男友:帝景十四煞

    黑街男友:帝景十四煞

    花若QQ:702161707,加Q,聊文.十四个故事会全部写完,不加VIP,请多支持.老四--叶觉响,帝景集团的军师,有一颗极其聪明的脑袋,却被一个糊涂的小警察给打败!老十二--南非耀,电脑天才,设计各种程序和机关,却被另一个比他更厉害的女生杀掉了他在魔兽世界里的大神.老九--热情的演说家,能说会道,亦是帝景集团的财神爷(管财务的),却被一个刚毕业的酷酷职场女生所吸引.老七--以追踪调查见长的陆雁回偏偏在绑架一个小丫头的事上阴沟里翻了船,此后,那个被他误绑的丫头和他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大斗争.老二--不喜欢束缚的自由人,自诩为浪子的老二,终于下定决心要娶酷酷的大律师了,于是他天天听到大律师说"在24小时内你将收到我的律师函--"老十--赛车冠军,情陷个漂亮善良的女孩.花若自认为他是写的最好的故事.老十三---野蛮女孩总是欺负老实的老十三,轻松文.
  • 木乃伊的黄金面具

    木乃伊的黄金面具

    黄沙掩隐的死灵之城,神秘莫测的黄金面具,棺椁里的木乃伊突然复活……
  • 中国天才在韩国

    中国天才在韩国

    圣夜星,亚洲首富圣云泽的独生子,从小就开始帮父亲打理“天圣”集团,被誉为“中国天才之首”,因为韩国分公司的事,转到“银恩”高中,开始了异国校园的生活;韩优诺,出生于韩国首尔,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半工半读靠每年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银恩”高中全额奖学金一直到高三,因为圣夜星的出现,把她所有的美梦都打破了.......
  • 重生之百变杀手

    重生之百变杀手

    如果他们今晚遇到的不是颜歆,他们可能会得手。”可是……颜歆一个绝户撩阴腿狠狠的踢在男人的身体最脆弱的地方,胖子捂着下身疼得话都说不出了,我爱你!”…………话还没说完就被暴走的某人给狠狠吻了下来…,我让你断子绝孙!“颜歆,我爱你!”“亲爱的,在告白之前你能不能先照下镜子,下手干净利落。你刚才是吃的韭菜饺子吧?牙齿没弄干净。亲爱的弟弟被人掳走,脸部整个都扭曲了起来。”…………“歆儿,她是月奜国国王最宠爱最骄傲的公主,箭术高超,技冠群雄,我爱你!”却落入敌人的圈套,两人活活被烧死了。凤凰泯灭方可重生,而她……为什么这里的人是一副要把她吞进肚子里的样子?她不过是拆卸组装手枪只用了二十秒。“你眼睛那里有颗眼屎。打赢了排名第一的杀手宸西。敢非礼老娘。用得着这么眼神炙热的看着她么!※------------------------------------※【节选】对飙车很感兴趣跑得比车神快一点“美女啊!雨这么大要不要去哥哥家避避雨啊。”几个流氓满脸猥琐地堵住了她的去路。“你…”“亲爱的,她毫不犹豫地冲进火海挽救弟弟。一天内拿着枪能够百发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