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11年以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全市出租车安装了GPS.LED监控系统,在金融网点、危爆仓库、重点部位、公共场所等全部安装了技防设备,90%以上的村加入了“平安互动网”。这些得力举措,使全市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21.2%,街头犯罪率下降9.3%,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这种在管理环节上注重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灭火”为“事前防火”的举措,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方法,真正从源头上减少了矛盾的发生,防止矛盾的转化升级,降低了矛盾调处成本,使社会处于动态平衡、动态优化、有序运行的状态。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可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势在必行。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十七届五中全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升华,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新期待。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适应我国发展新特征、新变化的时代课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全面推进。
伴随这“五化”、“两转”,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产生,社会管理已经并将长期面临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概括起来,有四个层面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1.经济层面,如何妥善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比如,在经济总量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较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明显加大,容易造成社会心理失衡、产生社会矛盾。
2.社会层面,如何妥善解决由社会领域深刻变化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社会流动性和开放性显着增强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大量出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这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严峻考验。
3.思想文化层面,如何妥善解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打下牢固思想基础的问题。当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引导,更好地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统一思想舆论的难度加大。
4.工作层面,由于空前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使得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一些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理念、制度、手段、方法难以完全适应,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迫切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统筹兼顾、公平正义、和谐有序。未来十年,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意义的关键期,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必须搞好社会管理,也只有加强社会管理,才能促进科学发展。从现实情况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各社会阶层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趋于明显;社会管理体制不完善、制度机制不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存在着不少空白点和薄弱环节;城乡社区治理思路不够明晰,社会组织、基层自治与行政管理的关系不顺,社会服务需要加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协调各社会阶层、群体、成员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各类社会组织和基层社区健康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迫切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如期达成。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途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强调政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性是政党的重要属性、社会是政党的舞台,归根结底是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然而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潜在的社会矛盾凸显出来,社会矛盾和问题与新生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影响。突出表现在人民内部矛盾触点增多、燃点降低、涉及面广、关联性增强,因违法征地拆迁、企业重组和破产、司法不公、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环境污染、非法集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引发的矛盾明显增多,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问题突出。同时,“黄赌毒黑”沉渣泛起,全国刑事犯罪、社会治安事件居高不下。
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解决不好,必将影响甚至干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这就迫切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中不断增强执政能力。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举措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来谋划,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形成和完善党委总揽全局、政府负责实施、社会各方协同、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我国不能走把管理权力都集中到政府、政府包管一切社会事务的老路,也不可能走一些西方国家倡导的完全依赖民间组织发育社会的道路。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体制过程中,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建立一批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社会企业”,发展壮大承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通过加强社区建设把社区改造成新的社会管理基础。要特别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二)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处理好维权与维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