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十种矛盾的分析,都是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出了重要的处理原则,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对当时社会上广泛存在的的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等十种关系即十种矛盾进行了论述,并对如何处理这些关系和解决矛盾提出了各自的原则,如对于如何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他就提出要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而使重工业的发展能在此基础上多些快些,这样基础也更加稳固。对于如何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他指出,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不能只顾一头。毛泽东还指出,在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统一性、独立性相统一的原则,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则应反对大汉族主义,诚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对于党和非党的关系,毛泽东提出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对于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则提出要学习外国的长处。
毛泽东提出的这些重要原则和方针,正确指导了社会主义建设,贯彻这些原则,实质上是要努力协调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协调社会区域发展,协调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总之是通过协调社会之间、党派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各种关系,努力建设和谐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党关系、民族关系、人际关系和国际环境。
3.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方法论
我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社会体制,既要求统一,又要求有活力。在社会管理上,毛泽东提出了统一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他指出,在管理上个人、工厂、其他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这样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中央和地方也是一样,既要集中统一,又不能框得太死。要反对只要独立性,不要统一性和只讲统一性,不讲独立性的两种倾向。
统一性与与独立性相结合的思想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毛泽东社会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
总之,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这一论着的发表,说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条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路线。在它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社会建设理论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为中共八大做了理论准备,1956年9月召开了中共八大,明确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并确立了八大的路线,即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科学成果。
在八大后,毛泽东继续和发展了八大的正确方针,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矛盾纷繁复杂的情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思考,1957年3月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后不久,就南下在沿途演讲中阐述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目标。从1957年4月至6月的55天时间内对文章进行了13次修改,6月19日《人民日报》正式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有学者指出,这一理论是对社会主义进行理论探索的最高点。这一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及其规律进行探索并不断深化的又一个界碑。
1.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
毛泽东针对“社会主义无矛盾论”的形而上学观点,提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运动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他还提出了“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概念,并在正确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情况下,指出应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与旧社会的矛盾加以严格区别,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明确表达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思想,表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长期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建设,无疑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实践创造了良好开端。
2.指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阐明了两类不同矛盾根本不同的性质和解决方法,并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所以,从总体上说必须采用非对抗形式来处理。毛泽东指出了在解决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矛盾时应采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法,在解决不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统一战线问题、少数民族问题以及其它各项问题时,都要从全体人民统筹兼顾的观点出发,进行适当安排。
毛泽东认为统筹兼顾离不开民主的方法。他提出了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采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目标
毛泽东在研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目标的提出。在1957年3月19日,毛泽东在上海发表讲话,在阐明中央关于“放”的方针以后,他充满信心地说:“我相信,我们的文化、科学、经济、政治、我们的整个国家,一定可以繁荣发展起来,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将是一种合理的、活泼的关系。希望把我们的国家变成这样一个活泼的国家,使人们敢于批评,敢于说话,有意见敢于说,不要使人不敢说。”“采取现在这样的方针,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会繁荣发达,党会经常保持活力,人民事业会欣欣向荣,中国会变成一个大强国而又使人可亲。”合理的、活泼的关系和活泼的国家,不正是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的图景吗?在这些论述的基础上,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中完整、明确地提出了“我们的目标,是想营造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好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这里所讲的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正是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局面。
总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着作代表了当时社会主义理论的最高水平,他把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论观点贯彻到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实践中,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改造后的全国的主要任务,提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社会前进动力的观点,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并在研究人民内部矛盾过程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薄一波同志高度评价这部着作时说:“是毛主席在社会主义时期写下的最重要的着作之一。它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地提出和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三)《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的社会建设理论
1962年1月30日,中央召开了有七千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发表了《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总结了十二年的经验,对前几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作了自我批评,承担了责任,特别指出要发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深化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