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600000016

第16章 四川客家人的“耕读”思想和实践(4)

这些入川的前一二代移民,在力田耕作之余,鼓励子孙读书,出现许多亦耕亦读的家族,在客家移民中率先进入耕读之家的行列。即“其人大率质朴而少文,刚劲而尚气,勤苦力作,尚无纷华靡丽之习,子弟亦多令读书”。兴谷公为廖氏入川的第二代世祖,据其谱牒记载,来川时公因家贫“不谙文墨。至三十余岁为置业立契竟受人给。由是延师授业,折节读书,夜以继日,寒鸡已唱,书声尚朗朗也。如是者数年,遂通论孟及诗书,其他经史亦颇能解大义,而刚毅之性则老而弥笃”。简阳县钟淑沛妻黄氏,“率子孙自粤来川,每宵旅寓,必令孙辈读书,子妇绩麻”。典型的有简阳钟宏予家族。入川发迹后首次回广东探亲,交代长子曰:“我季子瑸来年还要读书。”信守耕读门风的钟宏予在艰难创业中鼓励后代读书应试。“宏予负耒之暇,即嘱横经,其时家业几何,即汲汲以诗书励后辈”。乾隆十年(1745)钟宏予在四川生的幼子瑸举茂才,是为入川后的24年开始发贵,家声即从此丕振,书香绵远。钟宏予81岁时,第五郎珑,授恩进士;长孙佳圣,入国子监;孙兆伸,庠生;孙兆槐,岁贡;曾孙煜,庠生;曾孙焕南,廪生;曾孙宗皓,金堂庠生;曾孙辉南,岁贡;曾孙世锜,监生。即从入川到道光年间的149年间,钟氏家族“瓜瓞绵绵,人才辈出,举茂才、食廪饩者10余人,援例授职者20余人”。原籍江西信丰的黄甲,雍正年间“裹粮入川,寄居金堂……且耕且读,应金堂试,入泮”,食饩后迁汉州,1735年中举,任汉州学正,尽心教诲士子。黄甲弟黄景,14岁跟随兄黄甲入川,“家贫苦读,凭邻家寿具为书案,籍柴坐卧,隆冬身拥破毯”,后与兄甲同入泮、食饩。1752年中举,后为进士,大力办学,“从游甚众,一时名士多出其门”。黄氏兄弟俩入川后在贫寒中坚持读书,以致入川不久都成了科举人才,这与他们自身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福建迁居璧山的陈氏家族从康熙五十七年(1718)入川以来重视子孙教育,耕读传家。6岁随父辈入川的陈维忠19岁为入学附生,乾隆十八年(1753)中进士,即陈氏家族入川后35年出现进士。

在经济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亦耕亦读更为艰辛,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但正是“亦耕亦读”使四川客家在入川后的当代就出现了科举人才,巩固了移民家族在四川的地位,从而站稳了脚跟。

(四)四川客家耕读传家的典型

1.典型人才

古语云,朱门出饿殍,茅屋出公卿。四川客家朱德和刘光第是客家耕读传家中苦读成才的典型。刘光第(1861-1898),四川富顺人,祖籍福建汀州武平县。清初先辈入川后,几代人都生活在艰难的景况中。尤其是其祖父“独丁其穷,晚年殊酷”,“隆冬犹衣败絮,寒不可支”,“饥则断莱菔叶,蘸于青椒之臼而啖之以代饭”。后来刘光第父亲经营小杂货铺,家境才稍有好转。然而好景不长,伯父及父亲先后去世,家道再次中落。未成年的光第及其弟妹依靠寡母抚养,生活艰辛。“食常不买生菜,两三月一肉,不过数两。中厨炭不续,则弟妹拾邻舍木店残杈剩屑以炊……每用三钱买豆花,举家判朝夕食以为常。”即使艰难至此,其母仍谨守丈夫生前的叮嘱:“人生何必多财,但得有勤读书儿,则乃是活宝矣!”于是,卖掉石灰溪街上的房子,为儿子筹集学费,督促光第兄弟读书上进。据光第日后回忆说:(母亲)“识字不多,而最喜儿子读书” ,“光第十四岁,从管先生读书里中,先妣命必归宿,尝夜分瞑坐榻上以待。管先生功课严,光第三更归来,鸡初鸣,必起温书,先妣尝按时呼之,无一误……是时家乃愈窘,先妣至卖屋而买书焉”。当时,亲朋戚友中有人出于同情劝其母:“不如让光第去习贾”。其母不以为然,“刘氏忠厚之日久矣,今家门当否塞,是儿颇不恶,不读书发名,其何承先志哉,儿父在日命之矣”。正是在这种家风的影响下,刘光第及其堂弟刘光筠(字南村)先后中进士。“一门二进士”在当地传为佳话。

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人。祖籍广东韶关市乳源县人。先祖朱仕耀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上川。初期落脚于广安县,后搬迁到仪陇县。朱德家世代是佃农,朱德回忆,“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候迁移到仪陇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3朱德出身时,全家10多个人的生活靠佃租10多亩土地维持生计。朱德在家中排行老四,兄弟姐妹多,朱德过继给佃农出身的伯父朱世连抚养,由此朱德兼挑两房。正因为如此朱德才有读书的机会。两房人决定共同出资培养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以应付税吏和其他地主官僚的欺负。因为农村情况太坏,“一族人宁愿倾全族所有,也要教育出个男孩子,不论是抵挡税吏、滥兵,或者帮助家里打打算盘也是好的”。于是朱德6岁便被送进私塾,拜当地名师席聘三为师,打下了旧学基础。科举废除后朱德先后到顺庆、成都去读书。1909年朱德进云南陆军讲武堂,从此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苦读成才的朱德后来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感慨万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1905年科举废除后朱德先后到顺庆、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2.典型家族

入川的客家移民白手起家,或佃耕或贸易,然后耕读传家,最后从耕读之家走向文化世家、书香门第。

陈国乔,广东梅州人,乾隆元年因四川商业发展需要,率子入川,居住荣昌。入川四世陈奕榜于嘉庆、道光时期在重庆经商,“商业极盛,名誉亦甚隆”。陈奕榜孙陈永守“幼年入学与人竞进,勤苦精研,数年不旷一日,学将有成,嗣因家业凋零,改而经商,奔走湘鄂二十年”。入川六世陈永守为家族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经商致富后的陈永守萌生耕读理念,“年五十余始置产孔家桥,与安人用耕读课子孙,又筑菊坡精舍为子国昌、国常授徒之所,每日齐风和辄携幼孙相羊门首,听儿童读书声以为乐”。

陈家此后人才辈出,成为文化世家。陈永守三子,长子昌钧,业儒;次昌平,清增生;季子陈惺吾(国常),清贡生,留学日本,历任华西大学监学教习,成都县知事分发山西省知事。陈永守有孙11人,即长安、长庚、长镇、长卿、长治、长信、长泽、长蘅、长翮、长源、长年,“或治军,或讲学,或经商,或通中外工业,皆英英美材,驰誉当世。曾孙发齐、发圣、发广、发渊、发明、发允、发笃、发诚、发忠、发肃均业儒”。陈氏第七、八代从事经济领域人才多,且名声远扬。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陈惺吾的三子,即长蘅、长翮、长源,皆为经济界文化名人。长子陈长蘅,中国人口学家、经济学家。1906年入四川游学预备学堂英文班。1911年赴美留学,1917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经济系讲师,盐务稽核所编译,南京中央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副教授。1928年任中国经济学社常务理事。次子陈长翮于1913年被四川政府派往欧洲学习冶金,驻英、德、瑞士等国十多年,回国后任四川钢铁筹备处处长、实业厅矿科科长。三子陈长源为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电气科最优等一名毕业,被派往美国电厂实习四年,后担任电气工程师。

著名英籍女作家韩素音,谱名周光瑚,又名周月宾,四川成都郫县人。韩素音的祖先商贸起家发家后,依然“耕读传家”,重视对子孙的智力投资。入川周氏从第四代开始,便代代有名人涌出。尤其是韩素音的曾祖周道鸿、叔曾祖父周道洽兄弟俩均名重一时,同为尊经书院高材生,皆被四川学政谭宗浚所赏识。谭宗浚《尊经十七少年歌》中所表彰的17位高材生中,他们兄弟就占了两席。日后,周道鸿担任锦江书院监院,周道洽担任南充教谕,均有所建树。到了韩素音的父辈,更是英才辈出。其伯父周炽,品学兼优,以拔贡游学日本,可惜英年早逝。其三叔周焯,早年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后选送至保定军官学堂深造。后曾任四川银行和美丰银行的董事长。其四叔周澧,北京高师毕业后在成都办学,成绩卓著,受到时人称赞。其父周炜(1885一1958),号映彤,早年留学比利时,专攻路矿工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路矿专家。而韩素音同辈的兄弟姐妹中,也不乏人才。其堂弟周光炯,留美博士,北京大学教授,是我国航空工程专家;另一堂弟周光地,留英博士,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员,物理专家;又一堂弟周光墉,电信工程专家,曾任四川邮电管理局总工程师。堂姐周嗣平,曾任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而韩素音本人则成为国际知名作家。由此可见,郫县周家从韩素音的曾祖父起,便成为书香门第,代有人才涌起。

乐山郭沫若,自其祖父“通籍”以来,人才辈出。郭沫若的堂伯父郭朝佐走出国门,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成为同盟会初创时的会员,是沙湾郭家第一位身居高位者。郭沫若的大哥郭开文是清末秀才,留学日本,归国后,钦赐为“法科举人”,长期在司法部任职。郭沫若的二哥郭开佐是清末留学日本的武备生。郭沫若的堂兄郭联升,年仅12岁就考中秀才,被人誉为“神童”。而郭沫若本人则更为出众,成为饮誉中外的一代文化学术大师。在四川,像陈家、周家、郭家这样代有人才涌起的文化世家并不少见。

(五)“耕读传家”的经验

1.家庭背景的影响

家庭对于学校的态度,可以影响学校教育的结果。家庭环境在教育中起重要作用。这点客家族谱中已有认识,“国由家合,教自家先,世界教育之不良,家庭教育失之也”。从前文谈到客家名人的家庭背景看,不同的家庭背景造就不同领域的人才。良好的家学渊源是人才出现的重要条件。在四川客家名人中,文化名人出身都有良好的家庭文化背景,即家庭背景基本上是文化世家。而四川客家政治军事领域的客家名人中,家庭背景多清寒。除彭家珍出身书香门第外,刘光第、朱德、廖观音、饶国华等家庭条件多贫苦。清贫的家庭环境使他们从小形成一种叛逆的心理,走上从武从军的道路,从而形成独特的人生观。

1)父母的言传身教起了关键作用

同类推荐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姓氏。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是通过姓氏这一独特的方式,牢记自己的起源,延续自己的宗族。《百家姓》是中华悠久绵长的姓氏文化的精练凝聚,传播时间长,影响深远。
  •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民族独特而富有风趣的风俗和生活习惯。这些民情,就像一颗颗光芒四射的灿烂瑰宝,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宝库,显示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在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中国名泉

    中国名泉

    这本《中国名酒》由金开诚主编,于元编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热门推荐
  • 绝色妖狐魅红尘

    绝色妖狐魅红尘

    她,银行的小职员因为一次抢劫事件穿越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里与他相遇,为了帮助他,她成为了四品中书侍郎之女,进宫为妃。在皇宫之中她与皇帝善妒的后妃们展开了一场恶斗,让皇帝与至亲的兄弟反目成仇,最终她由一个小小的才人一步一艰辛的登上了皇后的宝座,就在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之时她才发现自己心里爱着的人却是那亲手将她送入宫中的人。
  • 参加猜谜俱乐部(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参加猜谜俱乐部(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骗仙记:天才少女升级录

    骗仙记:天才少女升级录

    一次许愿池边的意外,少女苏翩紫穿越到陌生的千云大陆,成为邪道骗子世家的一员。骗的人越多,修为实力就越高?这是什么古怪的修练方法?人人以为苏翩紫是一个不能修练的废物,最后却发现她才是真正的大BOSS。正当她春风得意之时,大BOSS的天敌、正义的使者、修炼天才郑皓弈出现了!天赋实力样样不输于她就罢了,怎么可以比她还腹黑奸诈?!郑公子你不是正道第一世家的道德典范吗?怎么可以比我这个骗子世家的圣女还会骗人?!【全文完结出版】简体书名《翩紫姬》,繁体书名《千王之凰》
  • 莎蕾拉的终极男团

    莎蕾拉的终极男团

    一觉醒来就变成血精灵族“女王”殿下的莎蕾拉,被陌生的美男军团牵引着,踏上了复兴血精灵族的复仇征程……他们将乔装潜伏,进入魔法世家、海妖水城、兽使楼域三个奇异世界去惩罚叛变首领!然而一切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莎蕾拉对被告知的使命毫无记忆,而且在旅程中发生的种种神秘事件,让“女王”越来越迷茫,仿佛一切都是被美男军团操纵般,让她每往前走一步就愈加怀疑自己的真实身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意外的穿越之神偷小祖宗

    意外的穿越之神偷小祖宗

    一场无心的穿越,竟然使石冉认贼为师,做了女飞贼!说起来似乎荒唐可笑,可石冉过的心安理得,甚至乐在其中......本是为盗得宝贝,在江湖上创立名号,却不料,因太过贪玩,或许是太过贪心,竟惹恼了沧虞王朝脾气最为恐怖的王爷......因为玩心大起,戏弄了当朝至高无上的皇帝......因为嚣张狂妄,使得王城第一捕快对其猛追不舍......因为心里最初的爱恋,使得她对自己的师兄不能忘怀......看似剪不断理还乱,石冉无心盗得帅哥芳心,且看她如何一一应对......***************************************************
  •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一口气读懂经济学2

    本书以短小生动的小品文写作方式,从你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在路上、在餐厅、在电影院、在厨房、在卧室、在争吵中、在生气时、在小朋友的书包里捕捉随处可见的经济学奥秘,如下午茶一般悠闲而有趣,却又浓香醇厚,回味无穷!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洛少,离婚吧

    洛少,离婚吧

    她心脏病发作,在手术台上垂死挣扎时,他却让医生给她做绝孕手术。“离婚吧。”三朝回门,她满心的等待,却换来他的离婚协议书。她一笑:“不,我不答应。”“离婚吧。”结婚后的第三个月,她遍体鳞伤将已经签了字的离婚协议书,递给他。这次,换他愕然。她以为,人的心是肉长的,只要有一方付出,那么,婚姻是可以维持下去的,只是,结婚之后她才知道,原来,婚姻不是靠隐忍来勉强的,所以,她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