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100000016

第16章 中观学的根本论题(1)

(第一节)缘起与实相

缘起,梵语pratītya-samutpāda,巴利语patīcca-samuppāda之意译,音译钵剌衣帝夜参牟播头。一切诸法(有为法),皆因种种条件(即因缘)和合而成立,此理称为缘起。即任何事物皆因各种条件之互相依存而有变化(无常),为佛陀对于现象界各种生起消灭之原因、条件,所证悟之法则,如《阿舍经》多处所阐明之十二支缘起,谓“无明”为“行”之缘,“行”为“识”之缘,乃至“生”为“老死”之缘,“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以明亦生死相续之理,同时亦由“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之理,断除无明,以证涅槃。此缘起之理乃佛陀成道之证悟,为佛教之基本原理。盖佛陀对印度诸外道所主张“个我”及诸法具有实在之自性等论点,均予否定之,而谓万有皆系相互依存,非有独立之自性,以此解释世界、社会、人生及各种精神现象产生之根源,建立特殊之人生观与世界观,成为佛教异于其他宗教、哲学、思想之最大特征。

据《大毗婆沙论》卷二十四载,佛陀为摄受众机,所施设之缘起法有一缘起、二缘起、三缘起、四缘起乃至十一缘起、十二缘起等数种之多。其中,一缘起系指一切之有为法总名为缘起者;二缘起指因果;三缘起指三世之别,或烦恼、业、事等三者;四缘起指无名、行、生、老死等。如前所述,各种由因缘所成立之有为法,皆可称为缘起、缘生法、缘己生法。然据《俱舍论》卷九及尊者望满(梵语pūrn·ās′na)之说,“缘起”与“缘生”之法,两者互有所别,即若就其“因”而立名者,即为“缘起”;若就其所生起之“果”而立名者,则为“缘生”。自教理史观之,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之佛教宗派,莫不以缘起思想为其根本教教理。

缘起理论是以“法印”为基础,以十二因缘、四圣谛、八正道为中心思想。法印之内容,一般最常见者为“三法印”,即:(1)诸行无常,谓自时间上观之,一切现象(有为法)皆属迁流变化而刹那生灭,无固定不变坏之物存在。(2)诸法无我,谓自空间上观之,诸法(包括有为、无为法)依缘起之法则,互相依存,而无“我”之实体可言。(3)涅槃寂静,谓有情众生颠倒诸法实相,妄执有“我”、“我所”,因而起惑造业,流转不息;如能悟解“无我”,则惑乱不起,当下即能正觉诸法实相,深彻法性寂灭,获得无碍自在,而证一切皆寂静涅槃。

十二缘起又称十二因缘,共由十二支前后刹那无间续之法所成,即:(1)老死,包括老、死、忧、悲、苦、恼等人生所不能免除之痛苦事实,以此为观察之起点。(2)生,为老死之源。(3)有,即所谓之“存”在,为“生”之源,具体言之,即指欲有、色有、无色有等三有;经此三有之依报、正报、始有人之“生”。(4)取,即执著之意;由于执著妄心之故,人方堕于三有之境界。(5)爱,为执著之本源,亦为现实之根源。(6)受,即是感情,然感情不起于自起,而系由刺激之反应而生者。(7)触,即感情(受)之所依。(8)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入,又称六根,为触所依之感觉器官,亦为一切爱欲缘起之条件。(9)名色,即心身,为生命组织之全体,亦为五蕴之有机复合体,乃六入所赖以成立者。(10)识,为统一心、身之认识作用。(11)行,即业,乃造作、行为之义。(12)无明,即无知之意;行为之根源乃无始以来之一种盲目意志。此十二支所成之十二缘起有顺观(称为流转缘起)、逆观(称为还一灭缘起)两种。顺观系自“苦”开始,探索其原因所推求出之十二项具体条件;逆观则就逐一之条件倒次第而审谛、彻悟,以灭除老、死、忧、悲、苦、恼等众苦。

四谛指苦、集、灭、道四种真实不虚之谛理,系根据三法印与十二因缘之思想,而组成之教纲。(1)苦谛,审实世间有三苦、四苦、八苦等相,乃实苦而不虚之真谛。(2)集谛,审实关于苦之生起或根源之真谛。(3)灭谛,审实人所从相续不断之苦获得解脱自在之真谛。(4)道谛,即依照正见等八种正确之方法(八正道)以灭除众苦,证得涅槃之真谛。

八正道为四谛法之第四道谛之解脱方法,即:(1)正见,即确认苦、集、灭、道四谛及三世因果为唯一正确之知识。(2)正思惟,即过出世生活,不瞋恨、不中伤。(3)正语,即说话荘重、真实、亲切、仁慈。(4)正业,如戒杀、戒偷、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等五戒。(5)正命,即以正当之方法维持生活,维系生命。(6)正精进,消除旧有恶习,防止新业产生。(7)正念,思量身体、感官、心灵等均非我、我所,故无我可得。(8)正定,分四次第,由沉静、轻安、无分别心至解脱。

上述缘起,乃佛陀证悟之独特思想,为其他各种宗教、哲学、思想所未曾有者,其完整之理论体系于原始佛教时代即已具备,后世之论师乃以此为根本教理,而逐渐发展出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六大缘起等一系列之缘起论系统教说:

业感缘起 如《俱舍论》所说。谓诸法之缘起系由业力所感之故,即由善恶之业力可招感善恶果报,此果报亦为业,故亦必再招感一次之果报,如是相因果相依而循环不尽。

赖耶缘起 为瑜伽行学派基于《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唯识论》等所说,谓业力系来自于众生心识之阿赖耶识中所执持之种子,此种子遇缘则生起“现行”,复由现行熏染种子(称新熏种子),其后再遇缘则更生现行,自现行又熏种子,如是辗转依存、互为因果而无穷无尽,故知阿赖耶识乃一切万法开发之本源。

真如缘起 主要系依据《大乘起信论》而说者。谓众生心识之阿赖耶虽为发动宇宙一切现象之本源,然溯其根源,则为含藏真如之如来藏心;诸法系真如由无明之缘而起动,犹如海水本自湛然,然由风之缘而产生千波万浪,翻腾不已。

法界缘起 此系我国华严宗基于《华严经》所说。谓万法相互融通,以一法成一切法,以一切法起一法,主伴具足,相入相即,并存无碍而重重无尽。

六大缘起 此系密宗所说。谓一切诸法皆由地、水、火、风、风、识等六大遇缘而生起者。

所谓实相,原义为本体、实体、真相、本性等;引起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不变之理、法性等。此系佛陀觉悟之内容,意即本然之真实,举凡一如、实性、实际、真性、涅槃、无为、无相等,皆为实相之异名。以世俗认识之一切现象均为假相,唯有摆脱世俗认识本能显示诸法常住不变之真实相状,故称实相。据《南本大槃涅槃经》卷三十六、《大智度论》卷三十二之意,一切诸法之各别相(如地之坚相、水之显相、火之热相)皆为虚妄,一一皆可破坏;相对于此,无漏智可证之实相,则离虚妄之诸相而平等一如,在妄情之中,实相悉皆不可得。在鸠摩罗什之翻译中,“实相”亦包含空之意义,龙树以来强调为佛教真谛之内容。而“诸法实相”之说,为大乘佛教之标帜(即法印),亦即相对于小乘佛教所立之“三法印”,大乘佛教所立者称为“实相印”。其内容虽依各宗派而异,然自其各宗之立场判断,凡被视为最后而究竟者,俱以此语表示之。此实相之相状,一般认为不得以言语或心推测之。在此一立场发展之下,我国天台宗则以最完全的自我发现,谓之诸法实相,亦即消除本质(理)与现实(事)之差别,一切诸法完全调和之世界,于迷妄之凡夫中,亦可体现崇高之佛境界,表现出现象即实在、差别即平等之精神。禅宗以为诸法实相乃佛祖之现成本来面目;净土宗以阿弥陀佛之名号为实相法;密宗则以有声字实相之说。

以实相为主,阐明一切诸法本体之思考方法,即为“实现论”。此乃针对以前所述之缘起为主之“缘起论”而言,而与缘起论并为佛教两大系统。以“空”、“有”之观点而言,实相论属于“空”论,主张“真空俗有”,谓诸法皆空、不可得,及“三谛圆融”等极致之说。于诸经论中,属于缘起论系统者有《华严》、《解深密》、《楞伽》、《胜鬘》等经,及《起信》、《宝性》、《瑜伽师地》、《唯识》、《俱舍》等论;属于实相系统者有《法华》、《般若》、《维摩》等经,及《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成实论》等论。缘起论以诸法由因缘生起为其主旨,从而探索诸法展开之本源,故其研究方向为时间性(纵),而倾向于论理性之阐释态度;实相论以诸法之本体实相为其论旨,故研究方向为空间性(横),而倾向于直觉性之实践主义态度。此二大教系之相对并存,若以“空”、“有”相对之观点而言,缘起论即“有”论,主张为“真有俗空”,是为表德门之说;实相论为“空”论,主张“真空俗有”,是为遮情门之说。

缘起论次第发展出前述之业感、赖耶、真如、法界、六大等缘起论旨。于实相论,则有(1)《成实论》判立万法为假有、实有、真空三方面,而以真空为究竟第一义。(2)中观学派即中国之三论宗基于《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及《般若经》之说,主张诸法皆空、不可得,乃属绝对之空论。(3)以《法华经》为主之天台宗,揭出即空、即假、即中之“三谛圆融”之说,谓诸法之存在之原本即是真如实相,而名之为“空”者,并非如我人所存在于情想概念中者,而系诸法之宛然存在者,故谓柳绿花红,一一悉皆实相真如之妙相,此即“中道”之“现象即实在论”。此二大教系之教理构成要点虽各自不同,而宜以“一掌之两面”融通之,使其相资相成,若以重新整合之立场观之,则法界缘起、六大缘起、三谛圆融等教说亦可视为缘起、实相二大教系之全面调和,此亦为教理思想发展上之特殊旨趣。

(第二节)自性与空

缘起是无自性的,什么是自性呢?是指诸法各自具有真实不变,清纯无杂之个性,称为自性。部派佛教之一切有部以自性为构成诸法的单一本质、实体,说五蕴虽空假而诸法自性实有。中观学派以自性为不依因缘而存在的固有自体,《大智度论》卷三十一云:“性名自有,不待因缘,若待因缘,则是作法,不名为性。”然诸法无不依因缘而生,故说诸法无自性,无自性即是“空”,亦称“自性空”、“性空”、“无性”。关于自性之义,《十八空论》谓:“自性有两义,一无始,二因。”《显识论》亦举出不杂、不变二义。

《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八说:“如说自性,我物自体,相分本性,应知亦尔。”把自性、物、我、自体、相、分、本性看成同一意义。尤其是“分”,最值得注意,此分就是事物的最后原素,也就是所谓的“点”,即“其小无内”不可再分割的东西。萨婆多部的学者认为,一切法不外两种:一是假有,二是实有。假有的如《正顺理论》卷十三说:“是假有法,宁求自性?”假有法即不能追求其自性,依其所说,假有的必依于真实的。依于实有,均成前后的前继相,同时的和合相。此和合及相续,即是假有的,可以说没有自性。而相续与和合的现象中,分析到内在不可再分析的点,即是自性实的。如在色法的和集中,分析至极微,以极微的物质点,为集成粗显色相的实质。对于精神作用,也分析到心、心所的单元,此分析的单元,是自性,也称为“我”(我即自在义)。如《大毗婆沙论》卷九说:“善说法者,唯说实有法我,有性实有,如实见故”。人无我(补特伽罗我)是五蕴和合有的,所以是假;假的所依是自性实有,所以说“有性实有,如实见故。”这种思想,即是假定世间事,有实在的根本的自性物,而后才有世间的一切。从这“析假见实”的方法,分析到不可再分析的质素——心、物、非心非物,即是事物的实体,也就是所谓的自性,有性即是万有的本源。如《顺正理论》卷十三所说:“未知何法为假所依?非离假依可有假法。”“假必依实”(自性有),是最根本的见解。萨婆多部主张有自性的,于是佛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照其他的意见,追求诸法的实在,相续与和合假所依的自性法,即是三世常如其性的、不变的、无能有的,甚至可以称为“法我”了。

假有无自性说,被经量部论师扩大了。但自性有基本原,并未改变。三世常如其性的一切法,在经量部的现在实有论中,转化为潜在于现在的种子或旧随界。此种与界,虽不断的从种子转化为现行,现行转化为种子,但依旧是不变的。这点,瑜伽行学派的学者说得明白,名为“自性缘起”,即色生色,眼生眼,贪生贪,有漏生有漏,无漏生无漏。这样的因缘论,是从说一切有部析假见实得的自性有,不过从三世常如而使之现在化而已。自性有的原则,完全吻合。依经量部论师,蕴,处是假的,而十八界是真的。相续和合的现行,都依于真实的界性。《瑜伽论》在批评性空时说:“譬如要有色等诸蕴,方有假立補特伽罗,非实事而有假立補特伽罗。如是要有色等诸法实有唯事,方可得有色等诸法假说所表,非无唯事而有色等假说所表。若有假而无实事,既无依处,假亦无有。”经量部与《瑜伽论》禀承“假必依实”的理论,所以不能说一切无自性空,而必须说“自性有”,假有而可空的自性有的不可空。《解深密经》也说:“云何诸法遍计所执相?谓一切名假安立(假名),自性差别乃随起言说。云何诸法依他起性?谓一切法缘生自性。”在论到有自性与无自性时,说:“此由假名安立为相,是故说名相无自性性。”这分为假名安立与自相事物中的根元,看作实在的,依此而成立出世一切,都是“自性”论者。《楞严经》说:“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无自体?”在万化中,终必有一个真实自性而不是假的,这即是“自性”的意义。一般的宗教与哲学,无不从此自性的老路而变。

《中论·观有无品》说:“众缘中有法,是事则不然,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性若是作者,云何有此义?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这是中观论对自性的具体说明。中观学派的看法,自性与缘起,是不容并存的,有自性即不是缘起的,缘起的就不能说是自性有的。因为,若法要由众缘和合而现起,即依众缘而存在与生起;承认由众缘现起,即等于承认是作法。“作”,就是“所作性故”的作,有新新非故的意义。若主张有自性的,即不能是所作。因为自性有即自有的、自成的,自己规定若自己的,这如何所说是作法?缘起是所作的,待它的;自性是非作的,不待它的。二者是彻底相反的,说自性有而又说缘起,可说是根本不通。佛说无常,即显示缘起是作法,否定了自性的非作性;凡是缘起即是和合的,如補特伽罗是依五蕴等而假立的,所以佛说诸法无我,即否定了自性的不待它性。无常无我的缘起论,即说明了诸法的无自性。

同类推荐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热门推荐
  • 疯狂的硬盘

    疯狂的硬盘

    菜鸟那啼笑皆非的黑客之路。本是电脑小白的胡一飞,无意间淘到块二手硬盘,从此走上了猥琐的黑客之路,想看胡哥如何网络潇洒,还请点开本文细读。2010最爆笑的黑客小说,2010最残酷的黑客江湖。敬告书友:切勿因本文而大量网淘硬盘,如遇歪货,后果自负!
  • 逍遥儿子拜金娘

    逍遥儿子拜金娘

    她蓝馨儿是世界顶尖杀手,因为有消息说野人山有宝物,她一时兴起就去了,结果穿了。天啊,不得不说她今天出门没看黄历,别人穿过了都没事,她一穿过来直接死了,原因?因为她是身穿,直接从天上掉下来摔死了。摔死了更好,她可不想在这个什么都没有的地方过一辈子,可是黑白无常为什么没来勾她的魂,怎么办?咦,怎么有两个尸体,这个是我的,一身运动衣;呀,这个怎么和我长得一样,算了不管了我还是先回我的身体里,怎么进不去?试试这个,呀,进来了。原来是个不受宠的王妃,而且肚子里居然还带了个球。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南宫逸,凰玄国的六王爷,一张没有挑剔的俊脸,却笼罩着一层寒气,充分体现了冷酷一词,而且文韬武略,心思谋略都是上上之人。他原本是要与有婚约的丞相府三小姐蓝馨儿成婚的,就算世人都传那个三小姐胆小如鼠、胸无点墨他也认了,不就是个正妃之位吗,反正他也没有喜欢的人,给了她又如何。只是半路杀出来一个肖晴晴,为了这个重要的奸细,他与皇兄设下一计,但是牺牲蓝馨儿却是无奈的也是必须。可是这个时候她居然怀上了孩子?可是看见她泪眼朦胧的样子,一向心狠手辣的他居然不想牺牲她了,那就用孩子保大人吧,打掉孩子,休了她,总比让她和孩子一起死要好。可是这个女人居然偷了钱、伤了人、带着孩子跑了……罢了罢了,她爱怎样就怎样吧。。。。。。。。。。。。。。。。多年以后再次相遇情景一“你告诉他的。”南宫逸咬牙切齿的问道。“没有,我告诉的是他爹是混蛋,没说你是混蛋。”蓝馨儿一本正经的说道。“我不就是他爹吗?”南宫逸说道。“那你是混蛋吗?”蓝馨儿问道。“当然不是。”南宫逸恨不得吃了蓝馨儿。“所以你不是混蛋,也就是说你不是他爹。”蓝馨儿解释道。“我明明就是他爹。”南宫逸说道。“那你明明就是混蛋。”蓝羽寒冲着南宫逸无辜的说道。情景二蓝羽寒阴沉的脸立刻变得阳光起来:“大哥哥是在笑我?”神经大条的某人并没有觉察到这句话有什么问题:“一时没忍住。”“没忍住?那下一次大哥哥一定要忍住哦,万一要是出恭的话,这没忍住可是丢死脸了。”蓝羽寒一脸天真的说道。那人一听脸一下子就红了,看着蓝羽寒一脸天真的样子实在是没有办法和一个孩子计较。“大哥哥你脸红了?不会、不会真出现过这种情况吧。”说着蓝羽寒就怪异的看着那人,一脸嫌弃的样子。情景三
  • 谁为爱情来买单

    谁为爱情来买单

    冷秋语都市情感力作《谁为爱情来买单》!《谁为爱情来买单》讲述:看着周周离去的背影,董一想起了电影《苏州河》里那个叫美美的女孩。美美问,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找我吗? 他说,会。美美问,你会一直找到死吗? 他说,我会的。美美说,你骗人,这样的事情只有爱情故事里才会有。最后美美走了,她在墙上留下几个字:你来找我吧!也许她只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童话。董—想,也许美美就是这样期待着童话。也许他就如同他一样,辜负的不仅仅是爱情。
  • 金牌独宠:盛世小魔妃

    金牌独宠:盛世小魔妃

    (完结)她,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王牌特工,一朝穿越,成为相府废材庶女三小姐。嫡姐笑面藏刀,主母狡诈欺辱,渣男未婚夫对其更是厌之,辱之,弃之。她云淡风轻,婉然一笑,古语有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咱怕啥,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见招拆你的招。他,邪魅风华的世子爷,强势霸道,传闻患有严重洁癖,却独独只让她近身。某女,伸出纤细的手指挑起某爷尖挺的下巴,“爷,妞看上你了。”某爷从怀里掏出一摞银票,挑眉说道,“这是彩礼,今个咱们就洞房吧。”某女“……”
  • 热血首席:宝宝去盗墓

    热血首席:宝宝去盗墓

    读者群:253654054看那粉嘟嘟的小脸,就让人忍不住吧嗒的亲一口。唐小雨刚把嘴凑过去,就听见娃娃音。“你这个女人想干什么?我可不是你外甥……”刚出生的孩子怎么就会说话了呢?“我是来自大明朝的盗墓师,你不能通过亲我吸取我的灵魂力量……”阿姨我才懒得吸取你的灵魂力量呢,不过我倒是对盗墓感兴趣,快点儿说,怎么才能盗宝藏啊?
  • 僵尸问道

    僵尸问道

    僵尸出没!小心!!!宅男张洋在机缘巧合之下穿越到修真界,成为一头最低级的小僵尸,凭借着一本《太阴炼形》混得风生水起、霸气凛然,留下了一段“僵尸会法术,谁也挡不住”的传奇。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沙床

    沙床

    一夜情?裴紫的年龄比我想象的要大,大概30出头,头发盘在头顶上,连衣裙开胸很低,露出颈脖和锁骨,脖子上戴着项链,看得出来,那件项链出身名贵,款式和做工都非常精致。她的肩膀和胸非常夺目,纯净的雪白,精致高贵,有大理石般的质感,那温润的线条美,让人产生抚摸的冲动。
  • 大龄皇后

    大龄皇后

    啪啪啪…一连十巴掌,醒来第一次,她把他的淑妃打成猪头;啪啪…喝!第二次,她把他的贵妃两巴掌外加一脚放倒在地;嘿!哈!…第三次,她把他的德妃贤妃一人一脚送进荷花池;至于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想她鼎鼎大名风扬国际连锁饭店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享誉国际的超级名模,却被一盏从天而降的水晶大吊灯送到这里。摇身一变,她成了当朝太师的嫡出长女,母仪天下的皇后,更是当今皇帝仅有的一双儿女的母亲。却也是——独守空闺三年余的黄脸婆,年龄比当朝帝王还要长两岁。身居冷宫?独守空房?没关系!!!她干脆无视皇帝,勾结当朝六王爷。以冷宫为根据地,成日穿梭在皇宫和皇城之间,开舞坊,赚银两,欺男霸女,拥女逗儿,歌舞升平。顺便——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邻国皇子做助理,生活好不悠哉!等等!后妃来挑衅?你没长耳朵吗?老娘早说了没心情和你共用一个男人你还纠缠着我不放?两巴掌伺候!男人来调戏?你没长眼睛吗?老娘再长几岁都能做你妈了,你还调戏得下去?一拳打飞你!皇帝来问罪?你没长脑子吗?是你把老娘送进冷宫的,现在你爬上我的床算什么意思?一脚踹出去!在她的字典里,只要能靠武力解决的问题,那她就绝对不会动口!问她为什么这么暴力?靠,不知道老娘年纪大了吗?我这是更年期综合症!没药可治的!####精彩片段:其一,——娘娘,您又要去哪里?——闲得无聊,去看看我儿子!——娘娘,不可啊!皇上要是知道您又私出冷宫,他一定会…一定会…——增加我在冷宫的停留时间是不是?没关系,随便他加吧!——娘娘啊!时至今日,您在冷宫面壁思过的时间都延长到一百年后了,再加,您是想下辈子都在这里过吗?其二,——来人,淑妃对皇后不敬,把她打入冷宫!——慢着!——皇后,何事?——你把她打入冷宫了,那我住哪里?我不和人共用一间房子。——你回你原来的寝宫。——不干!我在冷宫里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其三,——贱人!你竟然想把朕的太子和公主带出宫去?——有什么问题吗?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跟我走,天经地义。反正你的女人这么多,随便抓几个都能给你再生出一大堆来,这两个你就给我好了。——你想的美!皇族血脉,岂容外流?——靠,你这个死面瘫,你到底给不给?不给是吧?看老娘把你打倒,然后照样大摇大摆把他们带走!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