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8100000014

第14章 政府关系:建立好,也要用好(1)

一、建立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政府级关系[1]

1.了解宏观政策,不干垃圾事业

如果你不幸从事着的产业是一项危险产业,那就太可怕了;当然,更可怕的是,你居然还不知道。

近几年来,仅仅是食品行业,就发生了好几起这样的案件。

(1)保健食品行业死而复生

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颁布实行。食品安全这个烂摊子终于有了个管理的依据和说法。

与大多数人静等这个法律出台的过程不同,有一批人却白天吃不香,晚上睡不着。这就是保健品行业。

2008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在官方网站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公开征集意见稿,其中明确了一条:《食品安全法》就是用来替代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

代替就代替,不就换两字嘛,从食品卫生到食品安全,也无所谓。大家也都这么想。但问题是,《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其产品及说明书必须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其卫生标准和生产经营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虽说字不多,但保健食品就名正言顺了,并因此产生了1996年卫生部发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和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

有了这些法律法规,不管保健食品行业多遭人恨,不管有多少老鼠屎,行业总是可以骄傲地说:我们行业,也是有身份证的行业。

这下可好,《食品安全法》将这一条删了,这么多年来在行业里打拼的人,全都成了黑户。最不干的是谁呀?一是保健协会,这不是砸人饭碗吗?还有谁?安利。一年卖那么多钱,那么多直销人,这怎么消化?

这变故一出,用当时媒体的说法:引发了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的巨大震荡。

安利坐不住了,拉了黄金搭档和养生堂等一百多个难兄难弟,联名上书国务院总理和全国人大立法机构,要求在《食品安全法》中加入保健食品内容。

5月11日,中国保健协会主办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座谈会也在保利大厦召开。笔者也有幸参会,并奉命负责媒体传播。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最终发布的《食品安全法》中,终于还了保健食品一个身份。第五十一条规定:“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

虽说是严管吧,也比没命强啊。

在这个事件中,行业企业做对了几件事情:

第一,大难临头,牵手应对。这时候,平时因为市场纠纷,你扯一下我后腿、我骂一句娘的恩怨情仇,全都得放下了,不放下,结果肯定是,都得死。

第二,行业的事,高个的出头。天塌下来,得高个子的顶着。

第三,行业龙头企业平时的政府关系功课做得还是不错的,能在这决定生死关头,找得到人,说得上话。

(2)保健食品的去审批化

《食品安全法》最后给保健食品行业留了一条命,行业里一派繁荣景象。但是,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作为《食品安全法》的配套办法,《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本来也是要与《食品安全法》一起出台的,但因为争议过多,工作进度缓慢,没有赶上。这一没赶上,就至少落后了两年。但在对新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的关切中,有一个核心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审批还是不审批(备案)?这是个问题。

客观地讲,在我们国家现阶段,保健食品完全去审批化,不仅不现实,还会有管理上的极大风险。但反过来讲,如果一味死守审批,那么又会造成行业一如既往的僵死和不敢创新。

用一些强烈反对审批的专家的话来说,审批就是一个劳民伤财的形式,既占用大量的行政资源,进行大量的重复检测,又动用大量的专家资源,进行重复或非专业的审评。对企业来说,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更大了:一是时间成本,批一个号下来,最快也得一年以上;二是资金投入,几十万元一个号,即使能顺利批下来,如果产品多,批个百儿八十个号,也得好几千万的投入(当然,能不能批得下来,还是个问题)。

对消费者来说,其实也暗藏极大风险。

企业为减少风险,大家都拿“容易过”的产品去审批,给消费者带来的第一个风险是:产品不创新,说是批了一万多个产品,吃来吃去一回事。更大的风险是,拿去审批的是一个产品,回来生产的是另一个产品。

一句话,有的产品,比如大豆蛋白、磷脂、异黄酮等,已经研究得很透彻很明白了,如果是单方,你还批了一个又一个,有什么意义?

说这些都没用,《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严格管理保健食品。

但是,企业在行动。

NBTY是美国最大的膳食补充剂企业。它的两大招牌产品,一是给专业健身运动员补充能量的“美瑞克斯”,一是给普通人补充营养的“自然之宝”。因为来中国比较晚,所以知道这个品牌的人还比较少。

NBTY引以为豪的一件事,跑到中国来后却变成了最大的痛苦:它有数千种产品系列,引入中国的已经达到300种以上,还在继续大量地引入,但现实是它得一种种地去审批,批完时钱也花光了,岁月也老了。

它有强烈的改变的欲望。当然,与它有相同或类似欲望的企业,不在少数,包括安利、天狮等国内或外资的大批直销企业。基本上,凡是产品线长的企业,都有此欲望。

有行动的欲望才是欲望。

受NBTY委托,我们尝试与相关机构沟通。

长话短说,我们一共做了三件事:

第一,向支持逐渐从审批向备案制过渡的专家陈情,特别是参与保健食品评审的核心机构的权威专家,争取他们同情,并召开小型沙龙,收集有利信息和证据。

第二,振臂一呼,联合相关行业机构,约请三十余家企业联名上书,呼吁有条件的品种,部分改为备案制。

第三,向影响力大的媒体提出有理、有利、有节的呼吁,争取媒体理解和同情。

事情的结果是,据可靠的乡间小道消息,尚未出台的《保健食品监管条例》里,已经吸纳了三级跳(审批、过渡、备案)的部分产品只须备案的思路。

这件事情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启示是:多难的事情都不可怕,只要你想干。

(3)过氧化氢被食品添加剂除名

过氧化氢大家可能不熟悉,但它的小名大家都比较熟悉,而且不喜欢:双氧水。

大家可能还不知道的一件事是:在2011年6月20日前,过氧化氢是货真价实的食品添加剂(助剂)。而在此之后,不再是了。

在这里,我不想花宝贵的时间去替双氧水正名,但我想说的是,双氧水被一些人用于漂白,并不是双氧水的本意。就像有人拿菜刀砍人,也不能把罪过全算在刀身上一样。作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消毒类产品,在高温灭菌奶的利乐包装消毒中,双氧水几乎是必不可少的。

从1996年开始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里,过氧化氢就一直没有缺席。但这一下,说没就没了,一个行业傻掉了。

没有最傻,只有更傻。更傻的是,在此之前,行业的几个龙头企业,根本就不知道。2011年5月13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11)正式颁布,6月20日起就要执行,几个生产过氧化氢的企业随便翻了翻,本以为在熟悉的地方,照例会出现过氧化氢的名字,结果:没有。

不会是弄错了吧?他们这才想起,去看看之前的征求意见稿。什么?也没有。那就是说,真没有了。不会吧?真会。

2011年5月18日,我在上海参加一个行业峰会,下午有一个演讲。17日下午,我刚到上海,在从机场到会场的路上,双氧水行业的龙头企业、国内唯一的食品级双氧水生产企业--浙江精欣化工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汪永超辗转打来电话,说:“董总啊,不得了了,行业灭顶之灾呀。”

汪总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非得18日上午从杭州过来拜访我。

一听之下,其实汪总是个思路很清晰的人,可惜眼界不够开阔。

简单概括起来,过氧化氢跟食品添加剂的缘分如下:1996年《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颁布时,过氧化氢作为助剂被列入,但一直是工业级;1999年,国内研发生产食品级双氧水成功;2005年提出制定《食品添加剂过氧化氢》(GB 22216-2008),2008年颁行,2009年开始实施;2011年5月13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11)中,过氧化氢已被从助剂名单中删除。

在这个过程中,汪总和他的精欣化工充当了什么角色呢?

第一,食品级过氧化氢是汪总牵头的精欣化工公司团队研制的。

第二,《食品添加剂过氧化氢》(GB 22216-2008)国家标准制定中,精欣化工公司是第一起草单位。

简单点说吧,汪总和精欣化工公司代表行业的科研和标准水平,成为食品级过氧化氢的代名词。用汪总自己的话说:我们几乎没有专职的销售人员,客户都是冲着我们的江湖地位来的。

可是,这下,全玩完了。食品级过氧化氢不仅不再成为客户选择的依据,而且成为绊脚石。一些客户听说马上不能用了,纷纷要求退货。汪总满脸就写着一个字:愁。

其实,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到了2011年4月,精欣化工才刚拿到省质监部门的生产许可证。本以为万事大吉了呢,结果又杀出这么个变数。

痛苦是挡不住的,但痛苦不解决问题,所以能忍则忍吧。我们讨论一个上午,汪总完全同意了我提供的思路:

第一,根据高温灭菌奶包装不可能不使用过氧化氢的客观实际,进一步了解新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11)标准实施情况,看有没有可能争取设置过渡期。

第二,了解行业其他企业,看看它们是怎么应对的--这些企业不太能沾上食品级过氧化氢的光,因此可能受的损失也没这么大。

第三,看清产品序列被取消而且恢复可能性微乎其微的客观实际,积极和各方沟通,探寻新的最简便易行的思路。

第四,即使被迫转向其他领域,标准引导市场的思路是绝对没错的,该坚持还必须坚持。

第五,学有余力的时候,了解一下为什么会被取消。

通过回京后走访相关部门和专家,以及汪总后来也来京了解的情况,我们及时安排了“做好过渡期的工作衔接,全面向消毒领域转型”的工作安排。如今,精欣化工已经在市场和客户基本没有损失的情况下,在新的消毒领域,阔步前进。

最后汪总欣慰地说:“经过这一折腾,我们反倒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汪总走出了一条很好的企业经营之路、蓝海战略之路、标准之路,很生动地诠释了“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的道理,他甚至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的精髓。可惜,他做得还不够好,他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工作:政府关系。

政府关系不是和政府吃吃喝喝,不是请客送礼,也不是拍马屁。政府关系是通过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长期、及时、有效的沟通,获得各种信息和服务的公共关系工作。注意这里的一些要素,没有约定沟通的方式,有条件的企业,尽可能设置相关的机构和专人负责,才可能达到“长期”、特别是“及时”、“有效”沟通的目的。

政府关系的目的就是信息和服务,当然包括各种政策信息、项目信息,特别是像管理条例、法规、政策、标准这样事关企业产品生死的信息。

可以说,对于政府关系的公关,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间产品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做得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完全忽略。只是,它们可能还没赶上这无妄之灾。

【总结】以上三个事例,深刻地教育着我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总经理们:

第一,不重视政府关系,就可能受损失,而且可能还是不能承受的重大损失。因此,省吃俭用也得关注政府关系,至少要参加个行业协会,定期获得一些信息通报,这总比两眼一抹黑强。

第二,总体上说起来,国际品牌更有行业公益精神,对涉及行业整体利益的事,更关心、更敏感、更愿意投入,这可能是因为它们在行业里的“股份”比较大,受益更多。并且,谁主张,谁举证,谁付出,谁获得,它们做得多,肯定也更合算。因此,国内企业一定要争取更多地参与到行业中去,不要以为投入都是白扔,话语权值钱,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也值钱。

第三,没有一劳永逸的工作,政府关系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持续公关。这是因为,政策是随时变化的,而信息变得更快,说不定哪块信息板砖掉下来就会砸到自己。

第四,要找对门路。政府部门很多,包括国家级的、省级的、市级的,不可能相不相关都去跑,要分清主次,自己实在搞不懂或跑不过来,可以委托专业人士代管,这可能比自己跑来跑去还省钱。

2要争当行业的班干部

三聚氰胺事件以后,乳业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史无前例地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也责成卫生部牵头,全面清理、修订乳品行业标准体系。

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却充满了乳品行业企业的努力。因为,能参与标准的制定,特别是关键标准的制定,将让企业在竞争中占有先机,至少不吃亏。

结果是,蒙牛参与起草了《巴氏杀菌乳安全标准》和《灭菌乳安全标准》,而伊利参与起草了《生鲜乳安全标准》,光明参与了《酸奶安全标准》。

说起来,按行业的排名,三巨头参与标准的制定,也名正言顺。但是,再想想三聚氰胺时的优等生们,包括三元和黑龙江系的企业,都靠了边,所以还是觉得,政府公关用心做,才会有收获。

同类推荐
  • 做最棒的店长

    做最棒的店长

    本书针对目前加盟连锁门店的现状,结合作者多年的培训及实战经验,总结提炼出卓越店长的个人修炼方法、门店经营中的实战技术、标准化销售模式、店务流程的精细化运作模式及门店人员管理技巧等实战技能,是专为企业组织培训及店长、经理个人提升量身定制的实用教材。
  • 跟德鲁克学管理

    跟德鲁克学管理

    跟德鲁克学管理,让自己成为下一个CEO。本书以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为中心,运用大量案例来说明,并结合中国企业管理实际,进行了深度解剖,试图借此来激发企业家和经理人去思考中国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优化管理,提高管理者的绩效能力。
  • 人人都能当老板

    人人都能当老板

    为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当老板?一个决定将改变你的一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要想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就必须拥有胆识和魄力。本书展示打开财富之门的创业历程,为你解密从打工仔到当老板的成功诀窍,它是创业者的指南,成功路上的帮手,助你早日实现老板梦。
  • 管人用人有心计

    管人用人有心计

    本书正是一本讲解如何用人管人的参考书,从以下六个方面介绍了用人管人的重要心法。一、把人才看作企业的无价之宝,立足于企业的根本,选择适用的人才。二、全面考察人才的能力,将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力。三、主动与下属交流,通过积极的交流方式达到高效沟通,进而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四、员工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报酬,还需要一定的精神食粮。
  • 执行力的80个黄金法则

    执行力的80个黄金法则

    什么是真正的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的能力。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和个人是否能尽快地实现自身价值。现代社会中,公司、企业的成功是团队的成功,而他们的成功与较强的执行力是分不开的。工作中,团队执行比个人执行更加重要,更加有效。任何团队中都由各类人才构成,如果这些人中的每个人执行力很高,但是不善于和其他同事配合,那么团队的执行力将十分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团队中没有合作精神。在成功的团队中,领导将团队执行能力的高低看得比团队成员是否拥有专业知识更重要,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很多工作不再是仅仅靠一两个能力超群的员工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有团队的配合。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平淡生活

    平淡生活

    十八岁的优优婷婷玉立,不可方物,为摆脱地痞无赖的纠缠,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拳击台上一个并不强壮的男孩深深吸引了优优的目光,交错而过开始了优优漫漫的暗恋心旅!情杀、他杀、自杀、步步杀机,命如草芥;美色、权力、财富、贪婪,纯洁初恋奢华介入其中,你的人性是否泯灭!二零零肆年的夏天,海岩把一个花季少女变成一个如蛇如蝎,亦善亦恶的漂亮女人,是对是错,是喜是悲,独自体会。
  • 一错再婚:腹黑老公太缠人

    一错再婚:腹黑老公太缠人

    这年头小三神马的都弱爆了,被闺蜜陷害让自己发现自己变成了小三才更雷人。一场闹剧,让我从高高的云端摔倒地面,我一时成了失恋,失业,失去友情的三失青年,更可怕的是婚期早就宣扬了出去,不想父母伤心,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三个月内把自己嫁出去。好吧,那就相亲吧。好吧,那就闪婚吧!原本以为婚后的生活会一番风顺,谁知家庭的琐事,夫妻之间的矛盾接踵而来,更年期的公公,有洁癖婆婆,遭遇婚变的大姑,还有一个住在同一屋檐下暗恋我的表小叔……天啊,让一切都来得更猛烈些吧。看新时代的女性如何入的厅堂,下的厨房,斗的小三,打的流氓,最后变成公公婆婆的防火墙!
  • 致命毒爱:冷漠首席戒不掉

    致命毒爱:冷漠首席戒不掉

    韩以诺说,顾珉宇这男人就像是毒药,一旦沾上,便再也戒不掉了。法国初次相遇,韩以诺便迷上了这个冷漠的男人,缠着他,她渐渐习惯了他的陪伴。结婚后,韩以诺更是对这个男人上了瘾,她戒不掉也不想戒掉。打打闹闹的生活,她沉溺其中,却不想身世曝光。韩以诺一夜成为杀人犯的女儿!雪上加霜的是,正牌小姐竟是已经怀孕的情敌!父母的抛弃,世人的嘲笑,让韩以诺濒临奔溃,好在她的身边还有顾珉宇。可是一次意外,命运竟连顾珉宇也夺走了……
  • 曙光初现(1940-1949)

    曙光初现(1940-194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之前这一段时期的历史。从国共共同抗日为起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蒋介石父子最后逃离大陆。
  • 我的疯狂游戏史

    我的疯狂游戏史

    本人98年开始接触电脑,并被这神奇的电脑给吸引住,先后学会了上QQ,玩红警,打星际。电脑游戏简直就是精神鸦片,之前年年拿三好学生,曾经是班主任看好考一中的头好苗子就这样堕落了。游戏要玩,书也不能不念,既然考不上好的大学,那咱就上个大专吧。
  • 青春小礼

    青春小礼

    我叫木小男,土生土长的一个小城市的小女生。我住的小城有个很美的名字,它叫木香,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又小又精致。这里所有的建筑,房屋,树木都仿佛一个个袖珍的小礼物,一个上帝放在人间的小礼物。
  •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本书回忆中国大学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整个进程,包括那时的大学、大学教师、大学生们,包括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流芳青史的运动,那些意义非凡的事件,那些艰难、曲折、复杂、漫长的办学历程,那些或快乐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校园小插曲,那些振聋发聩、空谷足音的思想和言语,那些山水秀丽、楼宇精致、书声朗朗的校园。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关于1949年以前中国大学的百科全书;是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史的“民间版”、“通俗版”、“故事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朝圣之路。因为,那正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啊!
  • 最后一个道士1

    最后一个道士1

    查文斌——茅山派祖印持有者,正天道最后一代掌教传人。他救人于阴阳之间,却引业火烧身,遭天罚阴遣;仗侠肝义胆与一身道术,救活人于阴阳罅隙,渡死人于无间鬼道!诡异古村中,阴差煞言七个村民必死无疑。查文斌却一人逆天而行,将军庙里大战百年邪道,奈何桥上对决阴差,然而,七个村民还是……
  • 童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童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