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就是经由人际关系形成的人际脉络。人脉如同金钱一般,也需要管理、储蓄和增值。只要掌握方法,人人都可以成为善于经营人脉的人。
进入微软的第三年,唐骏迎来了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契机。微软总部里大部分员工是美国人。美国人极少和同事交朋友,唐骏决定按自己的风格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对于曾经在工作上帮助过他的同事,逢年过节,他都会发邮件表示感谢和祝福。这件事看上去简单,却在人际关系比较淡漠的公司里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劳丽·罗娜特是一位部门经理,她的团队有一百多人,唐骏的团队只有二十人。两人的团队在工作上有很多合作,劳丽·罗娜特对唐骏的部门给予过相当大的支持。唐骏因此向上级提交了一封表扬信,使她得到了应有的提升。而且,每过一段时间,唐骏都会发邮件问候她。
后来,劳丽·罗娜特一下子从经理变成了普通员工,往日众人簇拥的场面消失得无影无踪,唐骏却还跟以前一样和她交往。再后来,她又一下子升任高级副总监,围着她转的人顿时又多了起来,可唐骏对她的态度还是跟以前一样。
1997年夏,微软决定在上海建立全球第五个技术支持中心,招录总经理的告示发布后,全球有18万人报了名,唐骏没有报名应征。由于公司评委们对应聘者都不满意,作为评委之一的劳丽·罗娜特忽然想到并推荐了唐骏。
于是,唐骏顺利从一个普通部门经理成为微软海外机构的总经理。在微软工作的中国人很多,但是抓住这个机会的却只有他。
可以看到,唐骏职业生涯的大幅飞跃,是从1997年那个机会开始的,而这个机会,来源于同事的推荐。所以,唐骏感谢这个生命中的贵人,与此同时,他也感谢自己,因为正是他对人脉的用心经营与维护,帮助他获得了同事的认可与推荐。
人脉从哪里来呢?你可能会说,你现在的工作接触的人不多,或者你的工作压根没什么机会接触外面的人,根本没什么人脉可言。事实上,人脉同时来源于你所在的组织内部和外部。哪怕你的工作很少对外,但内部的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总是有的吧?你的同事、上下级、客户,以及上下游的代理商、经销商等外部各类合作伙伴,都有可能成为你的人脉。
职场是一个巨大的平台,你的岗位所代表的特定角色和身份就像一个磁石,它会自动吸引大量形形色色的人与你产生交集。当你跟这些人打交道时,请记住:每一次交道,甚至是每一个萍水相逢、擦肩而过的瞬间,都是建设和积累人脉的机会。不要以为你只是随便给客户打个电话,随便在跟同事聊天,在这些过程中,一次沟通做好了,你的人脉关系也就更进一步了。
如何开发与管理人脉?唐骏的方法是做人。“我不会根据职位的升与降来决定彼此关系的亲和疏。对他人的关心必须发自内心,这是做人的基础和根本。”这句话,道出了他经营人脉的根本之道。
首先,人际关系的维护,需要的是平常心,而不是功利心。不要因为人家升职了就天天去拍马屁,也不要因为人家失意了就刻意疏离,保持平常心。处处留心皆贵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充满了变数和可能,古语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就是这个意思。一时的戴“有色眼镜”看人,很可能就会让一个贵人与你擦肩而过。
其次,人脉需要持续地维护与经营,而这个经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投入真心、建立真情的过程。唐骏正是通过持续不断的邮件、电话、聚餐等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维持和强化了关系的持久性。试想,一个朋友和你几年不联系,连一条短信、一封电子邮件都没有,几年后和你联系,开口就要借钱,而且还不是小数目,你会借吗?我想,大多数人都是不乐意的,很明显,这样的人没有把你当朋友,最多是把你当成了提款机。
最后,人脉建设需要具备强烈的利他心。很多人讨厌被人利用,认为“被利用”会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傻,而且得不到任何好处。但恰恰相反,唐骏是一个非常懂得利他的人。大多数人想的往往都是如何为自己争取机会,于是,给别人的上司写表扬信让别人得到提升,这样的事情可能根本不会想到,但唐骏不光想到而且做到了。自然,当别人因此而得到升迁时,他也会因此记住唐骏。其实,“被利用”至少证明你在别人眼中是有用的,确立自己“被利用”的价值,多给别人利用的机会,是人际关系经营的首要基础。就像银行存款一样,只有先往别人心里存入你的价值与情感,累积到一定程度,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息与回报。
随着人脉的增加,你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那就是你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会发现自己的时间可能不够用。这么多人,到底该怎么高效率地维护呢?所以,你需要像维护客户一样,分门别类地对人际关系进行管理。我们都知道,客户是可以分类的,有VIP大客户、中等客户、小客户,不同的客户类别,维护的频率和方式是不一样的,人脉其实也一样。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三种贵人--事业贵人、心智贵人、生活贵人。
事业贵人能够非常直接地在工作与事业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给你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升职加薪的机会甚至创业的机会。
心智贵人对你的事业可能没有直接帮助,但对你的人生有着巨大的影响,他能够让你的心智变得越来越成熟,从而少走一点弯路。他们就像你的人生导师,当你困惑、迷茫、纠结时,他们的一句话可能会让你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说的就是这种人。需要注意的是,心智贵人通常跟你有“代沟”,也就是年龄差距。试想,如果他们不是比你经历更多、尝试更多、失败和成功更多,怎么可能会有足够的教训与经验来分享?可惜,很多人年轻时往往不太喜欢跟“上代人”交朋友,理由是有“代沟”“没共同语言”。很多人对朋友的选择是以所谓的“投缘、志同道合”为标准,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很多汲取宝贵经验和教训的机会,失去了很多少走弯路、加快成长的机会。
生活贵人对你的事业发展与内心成熟也许都没有直接的帮助,但同样不可或缺。比如今天你觉得很痛苦,想找人倾诉,想找人喝酒发泄,想去K歌疯狂一下,找谁合适呢?毫无疑问,事业贵人和心智贵人都无法陪伴你,只能去找生活贵人。这种人可以分担和分享你生命中的喜怒哀乐,可以充当你的回收站和垃圾筒,你可以在他们面前展现最真实的自我,不用担心出丑丢脸、不成熟、不稳重。如果你的人生中没有这样的人,一定会感到孤独。
这三种人脉,维护的方式是不同的。
维护事业贵人最好的方式,恰恰就在事业中,为别人提供更多“利用”你的机会,而不是一味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比如你要跟同事搞好关系,最有效的方式不是下班后一起去吃饭喝酒谈心,而是当你跟他共事的时候,帮助他、支持他,当你跟他交流的时候,尊重他、理解他、包容他,成就他的工作与事业,这样一来,你在他的眼中,就具备了“利用价值”,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当然,如果能在生活中再强化一下彼此的交流与交情,那就更好了。
心智贵人的维护,侧重的是思想和精神层面的深度交流,我的建议是,年轻的你其实只要扮演好一个角色--记者就可以。没错,敞开心扉,不耻下问,学会聆听,听他们讲讲过去的故事,竖起耳朵两手托腮更好。通常心智贵人都是很乐意去分享自己过往的人生体验和感受,解答你的困惑与疑虑的。
生活贵人只需要偶尔在一起聊聊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腐败腐败”,总之,在生活中一起经历、分享和关爱就足够。
看到这里,你也许要担心,不是说要保持平常心吗,这样是不是太功利?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同流合污”这个词经常被认为是贬义词,但仔细一想,它也有一定的正面道理。“同流”是过程,“合污”是结果。人和人之间,首先一定是从“同流”开始,寻求到合适的共同交流点,进而在交流中付出平常心与真心,交心到一定程度,逐步就有了交情,交情积累到一定深度,交易自然就变得水到渠成。这就是所谓的“无心插柳柳成荫”。
假如今天有两个人站在你面前,一个是多年的老朋友,一个是刚认识的新朋友,他们都需要你同样的帮助,如果只能帮一个,你会帮谁?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先帮老朋友。原因很简单,既然都是帮,帮生不如帮熟。这就是从交情到交易的本质,就像你为自己的亲人付出,会觉得是理所当然、非常自然的事情。所以,建立你与他人之间的交情,才是你要做的,至于交易,顺其自然就好了,到了那个份上,人家自然会愿意帮你,甚至盛情难却主动要帮你。
几年前,西安某四星级酒店来了两位外籍游客,是一对老夫妻。据说在来这家酒店以前,他们已经更换了好几家五星级酒店,因为他们对那些酒店的服务都不太满意。
为了服务好这对挑剔的客人,酒店总经理特意安排了行李生小王为其提供一对一贴身服务。小王文化水平不高,只是个普通的行李生,但他在酒店服务多年,经验丰富,是个忠厚老实的人。
果然,从小王接手后,这对老夫妻再也没换过酒店,甚至连眉头都没皱过一次。一个月过后,老夫妻结束旅游要回国了,他们恋恋不舍,拿了一包小费给小王,让他一定收下,但小王无论如何也不肯收,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你们来到我们酒店,这里就是你们的家,招待好家人,是我应该做的。”最后实在盛情难却,他收下了老夫妻的一个高尔夫球留作纪念。
三年后,酒店收到了一封英文律师信,总经理高度紧张和重视,结果发现是封遗产交接的律师通知函,三年前的那对老夫妻委托律师把他们所有的遗产转交给小王,因为他们没有子女,一致决定把遗产托付给一个可靠的、值得信任的人,环游世界这么多年,他们认为,小王是最合适的人选。
事情传开后,很多同事愤愤不平,有的说小王一夜暴富,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有的抱怨当初老总为什么不派自己去给那对老夫妻服务。最后还是总经理一句话平息了风波,他说:“你们在抱怨没有机会、命运不公的时候,是否想过小王为什么能得到这个机会?很简单,当初我选中他,是因为他过去的表现证明,他确实是我们酒店最可靠的、最值得信赖的服务人员。”
小王并不是第一个接触到这个机会的人,在他前面,有好几家五星级酒店,他们的服务人员都有可能得到这个机会,但最后因为他们自己没做好准备,没有满足顾客的需求,到手的机会最终擦肩而过。
小王的能力也许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会说话的,但他用发自内心的真诚服务,打动了客户,最后成功地得到了这个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的宝贵机会。
机会不会无缘无故地从天上掉下来,就像世界上不会有无缘无辜的爱与恨,每一个机会的背后,都是因为前面有“因”的存在,这就是人脉建设中的“因果关系”。人脉就像飞机的机翼,一方面加速你的飞行,另一方面,当你飞得越来越高时,帮助你保持平衡。如果平衡不好,飞得越高,摔得也越惨。你的人生中三类贵人都有吗?记住,立足内部人脉,扩展外部人脉,人脉经营,从你的通讯录分类开始,马上行动吧!
金钱以外的第三个工作动力--技能提升
学校的知识在工作中究竟能用多少?仔细思量,你可能就会发现,除非你的工作属于对口专业,否则比例实在小得可怜,甚至是零也很正常。
我们的学校教育更多提供的是理论性知识,一方面,理论知识要转化为实际技能需要实践动手的过程;另一方面,知识也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更新换代。而这样的机会,在学校里、家庭中是很少的。
因此,只有在工作中,你的技能才会得到全面的实践锻炼和提升,包括你的知识、技术、能力、经验、教训等。
狮子是动物世界中的强者,但小狮子没有长大以前,同样只能靠妈妈喂食,然后从捕捉小兔子、小羊等小动物开始,最后才是捕捉野猪等大型动物。人也一样,小孩学走路,一定是从爬开始,然后一步步慢走,再到快走,最后到奔跑。饭要一口一口吃,脑袋要一点一点充实,职场发展的路,也得一步一步走,才能走稳走踏实。
刘川风是无薪求职的一员,他的目标是做一名出色的销售人员。在人才市场转了一圈后,他的目光停在成都威特电喷有限公司。尽管销售主管一职的要求与他的专业并不符合,但刘川风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这个工作,因此他只要求有个工作机会,不要求薪水有多高。
自荐书很快递到该公司招聘负责人张武手中,“这样的学生很务实”,张武随即作出评价。现在用人单位希望招到的是马上能用的人,对于新手,公司还需要花一定的资本和时间来培训。刘川风能够作出这样的决定,说明他的心态非常端正,想先通过展示自己的能力再来获得回报。同等条件下,公司肯定会优先选择刘川风。
不求薪水,就是对薪水不提任何要求,只要用工单位能给自己一个工作机会,就有展示能力、提升能力的舞台。
每个人一生都有两个袋子相随,这两个袋子究竟在哪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伸出手来往自己身上摸一摸,感受一下。先摸到的是脑袋,再往下摸,摸到的是口袋。脑袋在上,口袋在下,没有人的口袋放到了脑袋上去吧?这就说明先有脑袋后有口袋,脑袋永远比口袋重要。有了脑袋的充实和提升,才可能会有口袋的充实和饱满。所以,那些找工作只奔着口袋去的人,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王文良是北京大学毕业生。他工作两年后从政府机关辞职,来到顶新国际集团当了一名食用油推销员。他曾经一天进过87家餐馆推销,有过连续32次被拒绝的失败记录,9个月后,王文良被提拔为科长,没过多久,就成了顶新国际集团中国七大区销售经理。之后,又先后担任多家跨国集团的销售总监。
后来,王文良写了一本《北大毕业等于零》,他并不是全盘否定学校的教育,他只是用自己的职业经历告诉我们,在社会这个大熔炉、大考场里,无论你是金字招牌、钻石招牌,还是萝卜招牌、白菜招牌,在走向社会的一刹那都已经清零了,那些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未来。因为学校的名气并不是你的名气,只有端正空杯心态,从零干起,发奋努力,才能换来美好的明天。
名校出身的人不要见了人就趾高气扬,高处不胜寒,那样你会成为别人心中的靶子,别人会对你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你干得好,他们会说:到底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有水平!如果你干得不好,他们会说:什么××大学毕业,还不是草包一个!
非名校毕业的人也不要见了人就垂头丧气,因为毕竟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只是少数,你还有很大的群众基础,对你的要求与名校毕业生也不一样,你稍微干好了,别人就会说:啊,这孩子有能力,文凭低,水平高!你干不好,别人也只是摇头:到底是师出无名,别难为他了,还是另请高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