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对天文地理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知道不日之内必有浓雾。曹操人生地不熟,又不熟悉水性,不敢在浓雾中出战。如果以船只逼近,伪装进攻,曹操必定箭如雨发,不敢停息。于是不用费力,便能够借得十万支箭。但是,这样一来,周瑜必然更加气愤,也更为嫉忌,很可能不择手段,非置孔明于死地不可。孔明并不是故意卖弄才华,使自己更陷入险境。只是周瑜这样的人,不能让他看不起,否则无法合作。不得不承担风险,采取如此措施来换取共同的利益。应该做的,绝对不推辞;不应该做的,再有利也不能做,这才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工作有很多人会做,不一定样样要自己亲自去做。外包给别人做,并不代表自己偷懒,而是分散风险,由大家共同承担。孔明借箭,说明一个问题可以有好几种解决方案。自己做十万支箭,费时费力又费神。不如向有箭的人借,一下子就凑齐了。问题是怎么借?向谁借?什么时候借?有没有把握?这些才是我们要学的。
7诸葛亮七星坛祭风:故弄神通巧脱身
七星坛诸葛亮设祭坛借东南风的故事,如果换成现代的科学语言,应该改写为:孔明知道周瑜想用火攻烧毁曹操的船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心中非常焦急。因为时届隆冬,刮的是西风、北风,很少有东南风出现。程昱就向曹操报告,把船只连锁起来,固然平稳,但是东吴如果采取火攻,实在难以回避。曹操凭着丰富的常识,马上回答: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弄得程昱十分难堪。周瑜为了这件事情急得卧病在床,连药都吃不下。孔明对天文气象,有很深入的研究。他知道天有不测风云,气候随时在变化。即使隆冬时节,也很可能偶尔出现东南风,时间可能不会太长,但是短暂的时候,若是把握得准确,对于火攻,已经够用了。所以他建议周瑜,在江边南屏山设置气象观测站,指派若干士兵轮流值班,一旦东南风起,立即向周瑜报告,以便及时行动。周瑜欣然接受,指定最可靠的鲁肃陪同孔明负责办理,周瑜和程普等将领在帐中伺候,只等东南风起便调兵遣将。由黄盖的二十只火船,到曹营点火。孔明小心翼翼,丝毫不敢怠慢。终于在十一月二十日午夜,测得东南风。周瑜大喜,一方面派丁奉、徐盛二位将领,各带一百人,分由水陆两路,到南屏山气象观测台,擒住孔明便行斩首。一方面全体官兵总动员,把曹操杀得片甲不留。
当时科学尚未发达,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可以彼此沟通。孔明若是如实地保证,周瑜根本不肯相信,必须适度地装神弄鬼搞一些神秘色彩,才能够让周瑜和其他将领相信。但是,孔明也料到,周瑜必然以“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为理由,做出“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的决定。于是,他事先安排赵云及时前来救援。
鲁肃的老实人角色,最适合穿针引线,充当沟通的桥梁。孔明并非存心整他,或者看他的笑话,而是有些事情直接和周瑜说,还不如通过鲁肃更为有效。
周瑜当然也不是存心捉弄鲁肃,他实际上和孔明也没有什么私人的恩怨。他这样做,完全是对东吴的一片忠心。他自幼聪敏过人,24岁便出任建威中郎将,先随孙策,后事孙权,与孙策又是连襟,难怪特别忠诚。
对孔明来说,如果联吴不成,或者东吴向曹操低头,他们的隆中决策,便没有实现的可能。这一次过江来到东吴,在他们生涯规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如何,要和东吴联手打败曹操,以后的计划才能够逐步进行,因此冒再大的风险也是势在必行。他一方面冒险,一方面预先留好安全的退路,充分显示他的神机妙算。实际上他所做的,是对未来的预测,而不是真的如周瑜所言有那么高的法术。预测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只是当时民智未开,不得不借用一些神通之类的说法。什么沐浴斋戒,不过是表示诚心诚意。身披道衣,跣足散发,也只是吓唬大家,不要分心,做自己的事情,以免东南风来时,耽误了宝贵的时刻。如此而已,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以为孔明真的具有神通的法力。
8赤壁之战的重要性:促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孔明过江东,舌战群儒,对孙权和周瑜,费尽了心机。因为赤壁之战,对刘备实在太重要了。倘若孙权降曹,刘备很快就被曹操消灭。就算孙、刘联合起来,要战胜曹操,也谈何容易?因此逼得孔明装神弄鬼,竭尽所能,务求联吴成功。赤壁胜曹,奠定了今后发展的基础。
实际上,当时的刘备,由于关羽斩颜良,不得不借故离开袁绍,向袁绍献计南连刘表,赶忙投靠荆州。刘表对刘备,表面上很客气,还说要把荆州让给刘备,内心则十分猜疑,对刘备很不放心。曹操听说刘备出屯新野,便出师南征。这时候刘表已死,次子刘琮继位,索性归顺曹操。刘备且战且退,兵微将寡,已经是十分危急。可以说生死存亡,就在赤壁这一战役。
果然不出孔明所料,曹操一再上当,百万雄兵,顷刻化为灰烬。刘备趁机占领南郡、长沙、零陵、桂阳等地,总算有了一些地盘,勉强称得上鼎足而立,三分天下。但是,和曹操、孙权相比,仍然是最为弱小的势力。就算如此,毕竟顺利完成隆中对策的第一步。对刘备来说,可以说是有生以来首次站稳脚跟。
如果说官渡之战,使曹操以寡胜众,气势大增。那么赤壁之战,刘备同样以寡胜众,大增气势。从此天下三分,比官渡之战的作用尤为重大。我们常说人有旦夕祸福,刘备这次喜出望外,更能充分体会这种感觉。不过事在人为,如果不是孔明竭尽心力,岂能有这样的成果?以人为本的中华文化,可贵处即在有人才有事。
9孔明点将激关羽:还了人情又欠了人情
对有能力的人,请将往往不如激将。孔明知道,不给关羽任务,他会气得不得了。因此指派赵云取乌林小路,要张飞到葫芦谷口埋伏;又唤糜竺、糜芳、刘封三人,绕江缴擒败军,请公子刘琦回守武昌;刘备则屯兵樊口,静候周瑜大破曹军,以缴获战利品。各人皆有任务,而关羽独无。关羽忍耐不住,大声询问是什么原因?孔明这才笑着对他说:“本来要请你把守一个最为紧要的隘口,不过有一些顾虑。”关羽追问下去,孔明说曹操兵败必走华容道,如关羽去守,必然放他一马。关羽再三保证,不可能放他。孔明要他先立下军令状,关羽心中不服。反问若是曹操不从那里经过,又该如何?于是,双方都立下军令状,违犯的人,定依军法处置。刘备看到两人如此认真,急得要命。任何一方有闪失,对刘备都不利。
孔明向刘备说明,曹操一定走华容道,但是他命不该绝。所以特别让关羽去守,把这个人情,留给关羽去做。刘备这才放下心来,大叹先生神算,世所罕及。
请关羽去守华容道,把曹操放走了,不过是平常事一桩,得不到什么教训,也收不到任何效果。现在改用激将法,就会全不一样。关羽起先不相信自己会放走曹操,如今立下军令状,居然还放他走,岂不十分严重?回来后乖乖认罪,孔明也毫不留情,要斩关羽。刘备也默契配合,以三结义誓同生死为由,孔明这才罢手。君臣两人,合演一出收心大戏,使关羽永远亏欠两人天大的人情,不得不诚意交心。从此三人愈同心,力量也愈为强大。
10孔明算准曹操的逃亡路径:潜心苦修者的大智慧
历来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孔明能精算到这种地步,简直太神了。实际上孔明下山前,在卧龙岗潜修,至少十余年。他既然自比管仲、乐毅,有安天下的抱负,对彼时的重要人物,必然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初见刘备时,便能够掌握刘备的个性,说得他心里痒痒的,非礼聘孔明下山不可。见孙权时,不顾鲁肃的事先提示,一再惹孙权生气,弄得鲁肃心急如焚。便是孙权其人,也早已成为孔明研究的个案。甚至于江东群儒,他也摸得一清二楚,所以舌战时能逐一击破,各有令人折服的对策。
曹操在当时,无论如何,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孔明的研究档案中,曹操的相关资讯必然很多。曹操的一举一动,孔明不但了如指掌,而且能够明察其看不见的动机。所以曹操兵败,逃亡时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孔明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预先详尽地沙盘推演,算得十分精准,这才调兵遣将。
我们常说皇天不负苦心人,意思是用心再用心,变成苦心的时候,上天就会如愿以偿,让我们心想事成。问题是用心和苦心之间,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一般人认为用心就好了,殊不知力道不足,仍然是不行的。必须用心再用心,也就是潜心苦修,才够力度。
孔明准备了十几年,刚刚下山,精气神都十分充足,当然料事如神。从博望坡开始,一直到料定曹操必然败走华容道,无不精准如神。从这种角度来看,关羽和他打赌,简直必输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