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一生,桃园三结义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现在九死一生,惊魂未定,遇见水镜先生,受到很大的影响,从此改变观念,这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们一生当中,总有某些转折点,表示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如果能够把握时机,调整方向,做好合理的调整,那就叫做幸运。
1刘备跃马檀溪之启示(一):神救自救者
刘备接获情报,知道蔡瑁设计害他,东南北三处都有军马把守,只有西门可以逃走。他赶紧拉着的卢,飞身上马,快马加鞭,单独一个人闯出西门。行不多远,一条大溪拦住去路,而蔡瑁已经引军从后面赶来。在前有檀溪、后有追兵的危急情况下,所有潜力都可能忽然爆发出来。相信过后再来一次,任凭刘备怎么鞭策、呼唤,的卢也跃不过去。这种只能一次、无法重复的事情,我们通常把它称为如有神助,意思不可能再有第二次同样的情况发生。人们骑自行车,忽然路变得十分狭小,好像是独木桥似的,两旁又是烂泥巴,眼看着根本过不去,非跌倒不可。结果身子一晃,手脚一阵忙乱,居然安全通过,真是如有神助,觉得很庆幸。刘备当年飞跃檀溪,同样是如有神助,只不过比骑自行车更神一些,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过分惊奇。
一个人只要决心坚定,不达成预期使命,绝不罢休,往往会有这样的遭遇。刘备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今番死矣!如果因此而下马受擒,或者游泳逃生,大概已经天从人愿,让他心想事成,果然就死掉了。刘备马上想起,自己的任务尚未完成,今天怎么能够就这样死掉?所以加鞭大呼“的卢不要妨碍我的大事”。他这时产生的强烈求生欲望,感染到的卢。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的卢从水中跃起,竟然一跃三丈,真是不可思议。最要紧的,是刘备的强烈求生意愿,救了他自己。这种意愿,如果是大公无私,完全为了公事,往往更加灵验,产生想象不到的结果。
2刘备跃马檀溪之启示(二):人不可缺乏敬天之心
刘备听说蔡瑁设计害他,急解的卢马,开后园门牵出,飞身上马,加鞭而出。不久遇见檀溪拦住去路,溪阔数丈,波浪甚急。刘备大叹今番死矣!回头一看,追兵已近。不得不急纵马下溪,加鞭大呼:“的卢!的卢!今日妨吾!”以上所述,都属于显秩序的范围。大家在这种情况下,所能做出的反应,大致上都是如此。至于那马忽从水中跃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对岸,则是隐秩序的功能,我们称为如有神助。科学至今无法证实,所以不方便置评。
有了这种神奇的力量,刘备惊魂甫定,似醉如痴。想此阔溪一跃而过,岂非天意?这就是刘备的高明处。如果缺乏这种敬天的素养,立刻赶忙寻找赵云,和关羽、张飞在一起,那就坐失良机,再也遇不见孔明了。
幸亏他隐隐约约知道,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引导他走向料想不到的新境界。这才定下心来,看得见牧童,也听得到短笛的声音。若非如此,什么景色都不在乎,一心一意想赶路,把所有隐秩序给他的警讯,全都忽略掉。就算隐秩序想帮忙,也无从帮起,只好无可奈何了!我们常说天助己助者,刘备先帮助自己,上天才有办法助他一臂之力。蔡瑁是坏人,隐秩序借用他的坏心眼,将刘备逼到南漳。又使的卢马跃过檀溪,使奸计不能得逞,可惜蔡瑁只知道“是何神助也”,却不能自省自己,改变自己,枉费了隐秩序给他的善意提示。
3刘备深信水镜先生:转变观念才能转变命运
刘备的一生,桃园三结义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现在九死一生,惊魂未定,遇见水镜先生,受到很大的影响,从此改变观念,这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们一生当中,总有某些转折点,表示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如果能够把握时机,调整方向,做好合理的调整,那就叫做幸运。
有了如有神助的经验,而且记忆犹新,这时候把原来平常的状态,看成非常的神奇,实在是意料中的事情。
牧童骑牛吹笛子,在乡村是常态,刘备却感叹吾不如也,这是他自己的心情产生这样的反应。牧童认识刘备,使他大为吃惊,不过是自己在受惊状态下,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水镜先生忽然停止弹琴,出来看见刘备,说是从琴声中知道英雄来访,是不是故弄玄虚?谁也不知道。水镜先生当然有很高的修养,能够未卜先知。但是此时此地的刘备,更容易相信水镜先生的话,也是心理上的期待。
水镜先生把握难得的机会,告诉刘备,赶快向奇才求助,才能成就大业。并且推荐卧龙、凤雏,使刘备一改以往的观念,诚心诚意地寻求辅助的高人。刘备这一改变,终于请出了诸葛亮,所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
如果刘备一开始就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发展得十分顺利,不但没有机会遇见水镜先生,就算遇见也不一定肯听他的劝告。刘备走投无路,反而有幸遇见水镜先生,也可以说是一种巧妙的安排。可见天无绝人之路,只要确定方向,一路走下去,自然会绝处逢生,化凶为吉。
4水镜不肯出山相助刘备:各尽所能,各守其分
世间事有阴就有阳,同样是高人,都能够神机妙算,具备治国济世的才能。但是有人见时机不对,出来也不过白忙一场,因此决心归隐,坚持不出山。有人则明知时机不对,却愿意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遇到明主诚意相求,便下山相助。水镜先生属于隐士这一类,宁可举荐别人,自己从不蹚浑水。诸葛亮则属于明知不可为而为的一类。人各有志,不必勉强。我们最好尊重各人的选择,不加置评。
水镜自己不下山,却极力举荐卧龙、凤雏、徐庶、诸葛瑾等人,是不是己所不欲而施于人?不是。他既然神机妙算,自然算得出这几位朋友的未来,谁和刘备有缘,理应下山相助,而且需要他的举荐。所以才把握机会,向刘备介绍。至于双方是否有意,他也会预先考量,不至于冒昧。
刘备是实事求是的人,心想水镜高才,就在眼前,何必舍近求远?于是拜请水镜出山相助。水镜谦称山野闲散之人,不堪世用,并且告诉刘备,自有更高明的人,会来相助。一方面拒绝,一方面也给予希望,使刘备求贤的心更为坚定。水镜自己不出山,却承担举荐他人的责任。既然有自知之明,当然要尽力促成,以完成共同的使命。
人生在世,各有不同的志向,代表各不一样的任务。站在不同的立场,各有不一样的表现。既然没有对或不对、善或不善的分别,就应该各尽所能,各守其分才好。
5徐庶试刘备:厚道的老板吸引高人
徐庶,字元直,曾经为了替人报仇而杀人,因而化名为单福。他听说刘表是明主,特别前往拜见,发现徒有其名。旅途中路过水镜的住处,水镜告诉他刘备也在此地。两人商量,安排比较自然的情境,来吸引刘备。
徐庶知道刘备喜欢听歌,并能从中悟出一些事情,所以故意高歌一曲,说明自己选择明主的意愿。刘备正在寻访高人,对此十分敏感,当然一听就十分着迷,以为此人就是心中念念不忘的卧龙或凤雏。既然已经心存好感,所以单福用的卢来考验他,他也能够承受。否则求职的人,一见面就要考验主人,相信多数主人受不了,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人。单福呢?他自认并非等闲之辈,不是明主绝不轻易扶助,而且也有这方面的能耐,所以才敢见面就说的卢会妨害主人的事,出坏点子来试试刘备,是不是像传闻中那样仁义厚道。这种面谈的过程,现在恐怕是看不到了。求职的人没有这么大的本事,用人的人也没有这么大的度量。现代人不如古人,应该惭愧才是。单福知道机不可失,所以不放过机会。但是急于求职,却不能不慎选明主,以免害了自己。所以急是一回事,考验也是重要的一回事。这一松一紧,使刘备格外看重单福,也显得单福真的有本事。刘备拜单福为军师,实际上是水镜的安排。这一切都做得不露痕迹,好像刘、徐两人的事情与水镜无关,这实在是举荐人的最佳的方式。可惜现代人不喜欢动脑筋,不懂得拐弯抹角的妙处。
6单福大败曹军:不可忽视人才的力量
我们已经说过,第一次表现非常重要,非成功不可。否则众人失去信心,想要挽回,就实在困难。单福就任军师,恰巧赶上曹操派曹仁来打新野。他献出计策,一举大败曹仁,使刘备对其更加刮目相看。
但是天下事有利即有弊,单福的表现,同时引起曹操的注意。想方设法要招揽单福,使单福有志难伸。虽然遇到明主,却不得不万般无奈地离开刘备,这要如何是好?
按理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曹仁新败,根本不敢向曹操报告,只是报仇心切,出动大军踏平新野。单福再献计策,大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曹仁又气又急,夜间前来劫寨,又被单福预先算定,并且派关羽攻占曹仁的根据地樊城,逼得曹仁无处可退。曹仁只好硬着头皮,败回许昌,不得不哭着跪下请罪,并且细说单福用计,单福这才引起曹操的注意。
一个人不表现,大家把他当病猫;一个人有好的表现,四方八面的打击就紧随而来,万一招架不住,也就真的成为病猫。单福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他一生的表现,尽在于此。以后便无所展现,是不是命也运也?但是事实如此,聪明如单福,也难以改变。他这一生的任务,好像只是把场子热一热,让诸葛孔明登场发挥。如果没有单福这一场戏,刘备会不会三顾茅庐、信任孔明、放心让他施展才能,恐怕谁也没有把握。单福的贡献,实际上已经全部完成,如果他继续担任军师,孔明不会下山,刘备有没有后来的成果,则谁也不敢料定!
7刘备以崇敬之心求贤:开创人才接踵而至的局面
水镜集团人才济济,共推诸葛孔明下山辅佐刘备。重量级人物出现之前,当然要有很多动作,把场子搞热。
首先是牧童介绍水镜出场,接着水镜弹琴,见面就说刘备逃难落魄,指出刘备的缺失,在左右不得其人。很快就引出卧龙、凤雏,以吸引刘备的注意。最高明的地方,是让刘备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为将来三顾茅庐埋下伏笔。接着出现的人物,居然是徐庶,登场表演,让刘备叹为观止,认为天下高贤,以徐庶为第一。徐母的一封信,使刘备痛失左右手。要留不敢留,伤心死了。徐庶这时候推荐孔明,即使刘备想要也不便明白表示出来,以免徐庶认为有了孔明便可以取代徐庶,岂非笑话?徐庶知道刘备的个性,所以含悲离去,又走马返回,表示非去不可,但不荐不能安心。刘备转悲为喜,愿闻其详。徐庶好好推介一番,刘备对孔明终于有了深刻的认识。
现代人喜欢自我推销,抓住机会,便要吹捧自己,把自己推销出去。这种做法,是自己作践,只能贱卖,不能提高地位。徐庶高歌一曲,好像是自我推销,其实不然。如果不是水镜先生先在刘备脑海当中打下一个印记,徐庶再怎么唱歌,恐怕刘备也不会在意。因为他们的心目当中,文有孙乾、糜竺、简雍,武有关羽、张飞、赵云,哪里还需要什么山野间人?水镜推荐卧龙、凤雏,先给刘备一个模糊的概念。然后逐步具体,真人还是不出现,增加一些神秘感,让刘备觉得可望不可即,起了崇敬之心,乃决意讨贤。
8刘备隆中拜孔明:求大贤要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