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目光我们爱的人、尊敬的人,离开我们走了。在很多的日子里,我们会去想,他最后的目光是怎样的呢?可是模模糊糊,记不起来。这时候我们会怅然和悔痛。我就记不住外婆最后的目光。那天,我在病着的外婆床前又陪了一整天,还喂她喝鲫鱼汤,那天晚上她喝了不少汤,精神好了很多,到了八点多钟,让我回去,说:
“早点回去,繁繁还在家里。”繁繁是我女儿。
我说:“我不回去了,要不明天看不见你了。”她说:“你这个小孩子,就瞎讲话,我都好了!”我走的时候,外婆说:“外面的大门不要忘记关。”我就取笑她:“你就是不忘记关大门!”她每天晚上都要亲自去关上走廊里的铁门,担心小偷会来偷东西。这是她很多年来晚上要做的最后一件事,关好了铁门,她就很放心。
第二天早晨,妹妹从家里打电话给我:“你赶快来,外婆人不动了!”外婆脑血栓了。一直到最后去世,眼睛都没有睁开过。
陪在医院的日子,我每天坐在她床边,摸摸她脸,摸摸她头发,在她手背上抚摩,心里老想着,她如果眼睛能睁开来多好,就能看见我坐在她的身边,就能看见病房里还有很多人。外婆喜欢热闹,人越多,她越高兴……可是这一些都只是我在想。没有了目光,我知道,外婆虽然还在呼吸,可是已经离开我了。
我用头贴着她的头,哭过很多回。可是外婆看不见。看见我哭的是其他病床上的病人,他们对来探望他们的亲友说,那是老太的外孙。
这也许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谁又能知道你爱的人、尊敬的人何时离开你?哪天晚上,哪个清晨?在那怅然和悔痛的时候,心里真正懊恼的其实是平时没有多看他们几眼,用更加平和的、亲昵的、关怀的——目光。
我们看得太少了。
我们忙得太多了。
我们的目光不总是心静如水、富有诗意、温暖而真实的。
尽管我们如果经常能够那样去看,那么真的离开的时候,仍旧不会没有苦痛的,可是会不会稍微地好一些,不很责怪自己,让记忆多一块晴空,让感觉少一份击碰,让……
重要的不是记住最后的目光,而是每一天,而是经常的日子。这每一天,这经常的日子,我们的目光是都让人喜欢的吗——让我们爱的人,尊敬的人。
用他们喜欢的目光多看看他们,我们也就能记住他们的目光。
亲热感觉当我们长大以后,往往就不再亲热自己的父母、长辈,连小时候倚在膝上、趴在背上的感觉也会忘记干净。我也再不记得长大以后,什么时候还牵过父母的手,亲过外婆的脸,什么时候呢?
那一天,接到妹妹电话,赶到家里,看见外婆躺在床上。我怎么喊她,她也没有反应。
急救中心的车来了。非常奇怪的是,他们没有带担架,让我们自己把病人背到救护车里。我当时是应该发火的,弄不懂急救中心来救人怎么会不带担架的!
但是我没有发火,心里反而安静又温馨。我想,那就让我背着外婆下楼吧。可是又怕背着,外婆会不舒服,就决定用两只手托住她,让她能舒舒服服地躺在孙子的臂膀里离开这个家。那一刻我心里很清楚,外婆这一走,不会再回来了。不会再回到这个她操劳、关怀了几十年的家,回到这张她累了以后躺下就睡着的床上。
臂弯里的外婆并不轻。正是冬天,外婆穿着棉袄。可是那一刻我有很大的力气。
我是从小由外婆带大的,在她的怀里,在她的背上,在她牵着的手心,在她白天的心思和夜晚的梦里。可是在我长大后的记忆里,和外婆什么时候这样地亲近过?
这是一种怎样少有的亲近!
可是对于我,对于我和我深爱的外婆之间,一生竟然只有这样一次。
是在送外婆最后离开的时候。
从五楼走到一楼。
有好几年了,外婆没有下过楼,年纪大了,走不动楼梯了。我一直想买一辆推车,可以推着她在马路上走,走过我小时候她一直领着我走的那些路,看看那里的老房子,也看看那里的变化。推着她到公园去,在那里晒太阳,看看很大的湖。
她是在长江边上长大的,喜欢水,讲得出很多江的故事,鱼的故事,那里的人的故事,她和外公的故事……可是推车一直没有买,使她只能常常趴在窗口,看着马路,看着走动的人,寂寞地想着老年人的心事。今天,她下楼了,可是不是去她想去的地方,不是去我想陪她去的地方,而是要离开家……
在后来的日子里,每次回家,看着外婆曾经坐着晒太阳的沙发,我会经常想象自己走过去,握住外婆的手,对她说:“外婆,我好想你!外婆,你想我吗?”想摸摸外婆的白头发,对外婆说:“外婆,你的白头发真好看!我以后头发白了,也会好看吗?”然后,挽着她,或者背着她,下楼去,推着车,领她去玩。
可是沙发上已经没有外婆,没有外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