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200000031

第31章 归去来兮(3)

梁启超在北京小住12天,既有“极人生之至快”的荣耀感,也有“极人生之至苦”的受罪感。食不甘味,卧不安枕,“每日不得饱食”,因为所有请客吃饭都以为梁启超久居海外,已习惯于刀叉牛排了,“日日望得一京菜,而不可得也”。至于会客,“每夜非两点钟,客不散,每晨七点钟客已云集,在被窝中强拉起来,循傻应酬,转瞬又不能记其姓名,不知得罪几许人矣”。

梁启超归国抵京后热烈、隆重的欢迎场面,实在出于诸多原因,也是社会众生相的一次大演示。首先是梁启超自戊戌以后的威望及学术、文化成就,一个在国外艰难流亡十多年的人,没有颓废没有沉沦,而且几度成为“中国言论界之骄子”,归国时可说名满天下,著作等身,由此而言,这一切梁启超当之无愧。

其次,当总统府专为梁启超举行欢迎会之后,各部门、各团体轮番请客,则不仅是只为梁启超一个人了,也捎带着趋奉大总统袁世凯的意思在。而由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旧友,也“日日来邀”,并为他举行欢迎会,希望他加入国民党,这里却有宋教仁与梁启超私交不错的因素,也有共组统一战线的味道。梁启超在北京时,正值北大学生闹学潮,罢课的学生一听梁启超来了,便连忙提出请愿,要求梁启超到北大当校长。

在京的商会、团体,包括佛教协会、八旗生计会都来上门请客,这且不说,就连“向不请人”抠门传代的山西钱庄也把梁启超请去着实吃了一顿,一时北京人“咸以为奇闻”--为梁启超,山西人居然也花票子了!

梁启超所受到的礼遇,从他被安排在贤良寺下榻即可想而知了。贤良寺,岂是等闲之地,那是当年曾国藩、李鸿章做封疆大吏入京时住的地方,据说为此项安排,北洋政要还颇费思量,最后请袁世凯定夺,袁世凯捻动胡子说:“任公够格,住贤良寺!”

汤觉顿便把这句话传给了梁启超,并问:“贤良寺小住感慨如何?”

梁启超一笑:“房间典雅舒适,惜乎钥匙在别人手里。”

演讲自然是少不了的。梁启超擅长于写而不太善于说,尤其是一口广东话,曾经让光绪皇帝听得莫名其妙。后来跟夫人学国语,流亡十多年也没有少登台一呼,北京的旧友都说:“卓如出洋归来,嘴上功夫有大长进。”

其实,归国之后的每一次公开讲话,每一篇发表的文章,对梁启超来说都并不轻松,他必须有所解释和交待,他不能不面对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及共和政体的问题,他也无法回避改良与革命这两种不同主张的存在。他不能像康有为一样死硬,也不能一变之下就完全成了袁世凯的北洋门下或国民党的新党员。于是当检索历史从故纸堆里重新聆听梁启超的声音时,便能感觉到这是一个既识时务不甘人后,同时又巧妙地左右周旋,并适时埋下伏笔,随时准备东山再起的人物。

梁启超慷慨陈词,拥护辛亥革命..并且对自己过去的君主立宪主张巧妙地一笔带过了:不是“不慊于共和”,只是考虑到君主专制的难以改变,不得已而图权宜,‘岂有对神圣高尚的共和国体而反挟异议者?”“故在今日,拥护共和国体,实行立宪政体,此自理论上必然之结果。”

梁启超还指出要推翻一个政权,离不开“报馆鼓吹之功”,这固然是意在提醒人们对言论界从而也是对他自己的不可小视,却也道出了不少真谛,舆论之作用实芷非同小可。“去秋武汉起义,下数月而国体不变。成功之速,殆为中外古今所未有。南方尚稍烦战事,若北方更不劳一兵不折一矢矣。问其何以能如是?则报馆鼓次之功最高。”

他对革命派与改良派在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的功过评价,显然打上了自己这一派的烙印,但也不能说毫无见地,“所用手段虽有不同,然何尝不相辅相成。去事起义至今,无事不资两派人士之协力,此其明证也。……平心论之,现在之国势改局,为十余年来激烈温和两派人士之心力所协同构成。以云有功,则两俱有功,以云有罪,则两俱有罪。”

梁启超开始小心翼翼地重返中国政治舞台了。

梁启超在北京天天应酬,不仅是体面而且是荣耀之极了。袁世凯不时派人送菜来,这大约是前清遗风,皇帝一高兴就把饭桌上吃不完的菜装上盒子,赏给某个心腹大员,以示恩宠有加。

这一天傍晚,梁启超离京在即,无论如何摒退了所有的餐会,与夏穗卿、杨度约在前门外大栅栏致美斋小酌。这才是梁启超渴望的,前门外,大酒缸,当年落魄时发过狠心,如今名满天下荣归故土,能不快哉!谈政治,难免畏首畏尾,客套和应酬也更是千篇一律,只有和旧时文友把酒临风,才能稍得心安。

夏穗卿先到,还是落魄的样子更加瘦骨嶙峋,梁启超由致美斋老板陪着正在门口迎候,两个人一拱手,不觉相依在一起了,夏穗卿平时不说话,这一见面却说了一句热得火烫的话:

“国人盼君归,如梦之长,弟亦在其中。”

梁启超心头一热,眼眶里却是湿漉漉的了:

“穗卿,想你想得好苦啊!”

夏穗卿复归于沉默,梁启超:“生活如何?”

夏穗卿:“有钱沽酒足矣。”

“身体如何?”

“能饮酒便好。”

“佛经还在研究吗?”

“无聊便读书,有酒即开怀。”

“常与皙子和文友们聚聚?”

夏穗卿摇摇头:“常去菜市口,想谭嗣同的那一副眼睛,砍头而犹不瞑目,敦对复生说,‘昨日之日不可留’,便狂饮想匆匆了此残生到地下一会。”

梁启超:“复生寄望于我辈,兄当珍重。”

夏穗卿摇摇头:“世界之不可救,乃人心之不可救也,兄亡命十数年体面荣归之日,即已陷落政治之泥潭,而无分派别,从今往后弟只有一言相告,‘毋忘谭脯同’,如是则尚可保得良知清白,余皆身外之物惜它何用?”

梁启超:“弟当铭记。”

夏穗卿还正想接着说话时,杨度翩然而至,满面春风地打招呼,到雅间落座,侍者端上“一品大夫八珍香片”茶,并轻声说:“这是老板特意配制的,老板说三位先生不日就是当朝一品了!”

杨度朗声一笑。

夏穗卿把盖碗一推:“温酒来。”

梁启超知道夏穗卿的脾气,绝对只喝江南绿茶,最好是龙井、碧螺春,而且,曲是讨厌官场和政治。如今夜这样的聚会,要是没完没了地说立宪论共和,他就会只顾自个儿喝闷酒,差不多了,踉跄着扭头便走,连个招呼也不打的。于是便一边招呼侍者换茶,一边把话题引开:“皙子兄近来写什么文章?”

杨度叫苦连天,说是大总统那边时有“垂询”,国体初变,宪章典制,无不待建,累死人了,“哪还有时间写文章?”

杨度的话音刚落,夏穗卿便道:“皙子兄,今儿晚上你就不必太正规,致美斋也不是总统府,袁世凯便袁世凯,什么大总统小总统的?”

梁启超知道夏穗卿还有大不敬的话在后头,赶紧插上,说实在想吃几个家常祟,比如木须肉、锅塌豆腐之类,最好再加一碟王致和的臭豆腐。

话犹未了,老板引着大厨把菜单交给了梁启超,引见之后介绍说大厨刘九蛇是粤邦菜系的祖师爷之后,所以称为九蛇,是料理一蛇九吃炒爆烹烧羹汤外加蛇血豆腐、蛇胆泡酒、蛇皮春卷冠绝京城,从雍正爷吃起一直吃到光绪爷,没有不是吃了还想吃的。

夏穗卿看着老板问:“慈禧吃不吃?”

“不吃,老佛爷说一想蛇的样子便害怕,吃不得。”

夏穗卿开怀大笑,对梁启超说:“任公,当初你们造反,往颐和园仁寿殿弄一万条蛇就好了,想不到她也有可怕的。”

最后的菜单算是定下来了,一蛇九吃之外,加木须肉、锅塌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还得临时上街去买,好在致美斋对面就有杂货店。

老板并且不容分说地有言在先:

“三位贵客,请都请不到,小店请客,本人作东。”

夏穗卿长叹一声:“我带了钱的,怎么办?”

杨度:“沽酒去!”

夏穗卿:“尔本官场人,我乃酒中仙。”

杨度倒也不见怪:“事出无奈,以后任公大约也不会有时间陪你喝酒了。”

梁启超:“那还了得,就是不回家,也得陪穗卿喝两杯,倘不人生也太无乐趣了。”

夏穗卿举杯:“我满饮三杯,一杯为任公归来,一杯为复生等六君子,一杯为皙子兄的一篇好文章。”

夏穗卿喝酒能喝出声音来,“滋溜滋溜”的,“从舌尖上淌下成一条线,可以牵动你的心”,这是他亲口对梁启超、谭嗣同说的经验之谈。梁启超估摸着这一条线差不多已淌下了,便也一饮而尽:“穗卿,谢谢你!”

杨度却茫然地问:“还有我的一杯?”

夏穗卿:“你那折子。”指的当然是《奏请赦用梁启超折》。“你写了好文章自反而忘了,什么狗屁垂询却记得清清楚楚的。”接着,夏穗卿闭目吟哦:“臣闻处葬不以恩怨,用人不以亲疏者,人君之德也。穷达不变其通,荣辱不易其心者,臣于之义也。别嫌微明,表不白之忠以告君父者,朋友之责也。”稍顿,这雅室里却睦满目悲凉之气,杨度从侍者手中接过酒壶,默默地替夏穗卿又斟满一杯。

静极了。

梁启超入京后天天热闹,唯有此刻,是真的静极,静到像一片黑色的云一团白的雾一片秋霜之后的黄叶子。

享受这静便是享受生命。

静静地呼吸,静静地回想,静静地默视旧友,如同静静地面对历史。

这静却又总得打破,声音像雨滴穿过云穿过雾让黄叶子发出秋声。

梁启超:“总是前程渺茫!”

夏穗卿:“好文章都写完了!”

杨度:“天下谁人不识君?”

夏穗卿一挥手:“那有什么用?誉满天下必定谤满天下,任公才具举世无匹敌者,一旦从政则文坛少一主帅,政坛多一政客而已。”

杨度:“何出此言?”

梁启超:“此言不谬。然政治于我,总还是诱惑较大。”

夏穗卿:“六根未净也。”

杨度:“总得有人做事吧?”

夏穗卿:“总得有人饮酒吧?”

梁启超:“穗卿兄,今晚只是叙旧,不谈这些如何?”

夏穗卿:“怕皙子兄不允。”

杨度:“倒是真的,袁世凯问起多次,任公何日离京,是否前往告别一下?”

夏穗卿:“不去!不去!有这时间还不如跟我喝酒。”

杨度:“怕有要事相商。”

夏穗卿:“无非是给派个次官,任公几曾作过次笔却只能当个次官?”

梁启超:“烦皙子兄转告一言,说我以后再去拜访。目下政事起伏,险象环生,说话亦多有不便。”

杨度:“任公如何看目下政情时局?”

梁启超:“与前清末年相比较,不惟不进步,甚至有退步之象。”

杨度:“共和其实就是一块招牌,任公先前所提之开明专制实在是符合中国匡情的。”

夏穗卿已经按捺不住:“今晚的酒喝完了,好文章已经没有了,共和、专制教均不感兴趣,就此告辞。”梁启超知道夏穗卿的独往独来,便执手送出门外,叫了一辆人力车,付好车钱,扶着夏穗卿上车坐稳当,一握手,互道保重,夏穗卿抹一把眼泪却不回头径自去了。

重新落座,杨度小声地:“大总统于你恐有重托。”

梁启超略一思索:“毕竟归国不久,北京圈内圈外的人物俱皆浮躁,容我想想再作判断。”

杨度:“倘若社会一切皆为美妙,何苦流亡何苦著书立说呢?”

梁启超:“回国后袁世凯待我不薄,若投身政治,则组党为一途,可以聚集瓦道磨砺思想,中国社会最易消磨人物,此种污浊空气今就胜昔,如不抵抗,仍是病国病民。”

同类推荐
  • 艾森豪威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艾森豪威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美国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十大名将之一,美国第34任总统。在美国历史上,一共有过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其中之一;他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造就了战争,战争造就了艾森豪威尔。”这是美国《时代》杂志对艾森豪威尔的评价。
  •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蒙古族英雄史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点面结合,图文并茂,使读者朋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名人成长经历和成功历程,更加清楚、细致地了解名人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进而达到了解名人、学习名人,同时配以“名人名言”栏目和精美的图片。用名人的事迹激励自己,本书精选了近百位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传颂最广的名人,分为先贤圣哲、帝王风骚、治世名臣、传奇名将、科学巨匠、文学泰斗、艺术宗师、民族先驱、巾帼红颜九大类,以最精练的文字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见解、丰功伟绩等,用名人的智慧指导自己。实现成功人生的最终目的
  • 科学巨人: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科学巨人: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莫言:诺奖的荣幸

    莫言:诺奖的荣幸

    本书是国内唯一部零距离、长时间,及时而又深度解读莫言的权威读本。莫序,道出了他们同窗同道之间的深情厚谊;朱文,更见证了莫言从北京魏公村走向斯德哥尔摩红地毯的神奇道路。附录中朱寒汛的万字散文《小鼠侃象》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80后”文学青年对莫言的别样观察,前后呼应,形成了父子两代研读莫言的独特景观。代后记,全面真实地回顾了近30年前,莫言与朱向前们追逐文学梦想的小环境和大背景。
热门推荐
  • 孢子进化

    孢子进化

    随身携带孢子进化系统,一切都从单细胞开始,看陈天豪如何凭借孢子进化系统,带领自己的种族走向世界、走向那波澜壮阔的星辰大海。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人一生要注意的365个健康细节

    人一生要注意的365个健康细节

    养生有方法,保健讲原则;长寿不神秘,九成靠自己,善待自己,生命不打折;关注健康,为寿命加分;健康快乐一百岁,天天都有好心情,六十岁以前没有病,八十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一百岁,快快乐乐一辈子。
  • 逆仙

    逆仙

    男主候易是后羿的转世,现在是新蜀能源集团的总裁,还曾经做过侦查兵,这时蜀山现世,男主作为蜀山的门生,代表政府跟师门交涉,为了破毁黑洞,拯救地球,一众仙人与世人合作,然后男主前往仙宫找到了拯救地球的办法,借助政府的力量,传播仙炼诀,让普通人也能快速修炼成仙,集结灵气,然后男主几经辛苦,找到所有神器之魂,并让破天弓融合了所有神器之魂,注入收集的灵气,破开黑洞,但自己也消失了,从盘古那里的得知了一切,最后男主为打破轮回,救出了女涡,可惜轮回还是继续了,男主又重新开始了。
  • 庶女婠婠

    庶女婠婠

    前世的兆佳氏婠婠因为是庶女,所以注定要被牺牲;因为是庶女,所以注定见不得光;因为是庶女,所以连死都没有留下一个牌位,只落得草席裹尸,丢弃荒山。直到临死前,婠婠才知道所谓的亲情、家族利益都不过是个笑话。恭顺、隐忍、付出只是成全别人的借口,到头来都不过是枉做好人。所幸上天垂怜,让她有重活一世的机会,好在一切都还有改变的机会。前世她用一生证明善良、恭顺和付出不过就是一个笑话,今生她不想当什么笑话,她只想要大权在手,杀尽前世负我之狗。
  • 痞夫宠妻

    痞夫宠妻

    他是世人眼中冷酷无情的战神,是位高权重的明国三王爷,是世间公认的英雄,二十出头便名震四海,不知有多少女子挤破头想得到他的一丝眷顾。独独她不吃这一套,不仅无视他的身份地位以及赫赫战功,还骂他痞子、流氓?最可恶的是她居然不屑嫁给他……她竟然敢不屑!“哼,要是早知道那个明国三王爷就是你这下流坯子,我死也不嫁。”颜静觉得自己很委屈,为何所有人都认为是自己攀上了高枝,为何就没有人看清这道貌岸然的家伙其实是个痞子!为何偏偏这痞子还成了她的丈夫……某年某月的某天,某女人突然羡慕的对她说:“王爷对你真好,我要是有这么个丈夫,死了也甘心。”是么?他似乎对她也就有那么点宠溺,那么点包容,那么点忍让,还有那么点有求必应,再有点关心和……在某女由羡慕直接升级为嫉妒的眼神刺激下,她乖乖闭嘴,做小媳妇状装可怜博同情,同时列举男人十大罪状。“他霸道的令人发指,还色胆包天,下流,赖皮,不体贴,不厚道,简直像个痞子……”某女开始掰着手指口不择言污蔑人,越骂越顺口,越骂越开心,完全没意识到某黑脸男的靠近。旁边女人开始偷偷在心底幸灾乐祸,叫你得瑟,连老天都看不过去了吧,活该!&&&&&&她以为她这辈子都不会再爱上别的男人……可是,为什么看到他用自己的胸膛为她挡箭,她会那么心疼,眼泪突然像拧开的水龙头哗啦啦流个不停,为什么宁愿受伤的那个是自己……又为什么在听说漂亮大方的北国公主要嫁给他时,会生气的不理他,其实这又不是他的错,可是就是忍不住的要怨他,从什么时候起,她也变了…………………………………………下面介绍几本比较不错的书:《闲妻当家》西楼小楠《扶摇》天下归元《姬无心》笨米虫《逃妾难追》懒惰的馒头《丑妃无敌》夜初《赖上契约妻》竹玉儿《痞夫宠妻》龙御海(这本是自己的)《女主天下》夏日情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中“诸子百家”一般是指先秦至汉代时期出现的学术流派。西汉刘歆在《诸子略》中著录各家著作有一百八十九家,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的著作上升到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为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其著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杂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小说家等。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风起陇西

    风起陇西

    从汉中到整个雍凉大地,魏蜀两国之间的灼热战火绵延于秦岭两侧。金戈铁马,风起云涌,这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然而战争不仅有刀光剑影,亦不只是血肉搏杀。围绕着蜀汉新型弩机的诞生,一场无声的战争爆发于不为人知的角落。他们战斗在敌人腹心,活跃于危机四伏的暗面,或者蛰伏在己方内部,从事清道夫的工作。史书不会记录这些事件,也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甚至同时代的人都不会觉察到这些人的存在,但他们确实在悄然推动着历史,并且不可或缺,因为这是涌动于时代阴影中的壮阔波澜,三国时代秘密情报战线上的生死角逐。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