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开始写作的时候,并没想到要整理成书正式出版,她只想把所爱所思写出,随后寄给校友级刊与学友们分享。但她做事严谨、较真,总觉得不是学文科的人描述事物难免不够生动,故不时上网与我推敲个别字句。
无意中,成了她的读者后才发现,这种担心实在多余。
因为她的行文独特流畅,言简意赅,不用华丽辞藻或时髦套话博取无意义的光彩,读来别有风味。所以我认为:文字只是表情达意的载体,只要能清晰、畅达地表述自己的感受,也就没有必要去考量自己曾学何专业,在工科、文科之间人为地画上一条线,限制自己必须按常规出牌。等读过她数篇文章后,更加证实了这一点。到她写得一发不可收时,我竟会发出如此感慨:工科文科随便转,镰刀不磨照样割,情感世界的跃然也是水到渠成的必然。
后来,学友鼓励她将文章汇集成册出书时,我自然也就成了强力支持者。我想:人总有一种活法,要么洒脱;要么艰辛。作为后者,那是即使通过努力,也无法摆脱困苦的无奈。作为前者,随时可校正自己的准星,在不同的年龄与不同的境遇中凸显进取本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心无旁骛,获得生活满足。
阿姐在重庆大学当教授的时候,出版过《工业汽轮机》、《制冷与空调》等几本书,那是传道、受业、解惑,严格地说,是职业使然;如今这本《此岸彼岸》文集,是另一层面的财富,无须评估与掂量,大可在饭后茶余轻松阅读。这种独特视角的情感释放,既有真诚,也不缺乏色彩,能让我们看到一幅幅不必装上画框的风景,不只限于挂在墙上欣赏,而是随时可走进画中分享写作乐趣。因为这些文章,除了朴实生动,不时还晰出哲理,仿佛此岸彼岸并不遥远,跨足即达,不出国门便可领略若干中西文化生活背景的异同,不仅挑战了传统,也让人摆脱了无知于世界的尴尬。
在我的心目中,阿姐的个性总是与智慧、坚毅、果敢连在一起的。
记得我还未到上学年龄的时候,家住城郊一个叫洞湾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屋后的兰花、蕙草依着山崖拾级而长,幽香扑鼻,宁静怡然。唯一的缺点是交通不便,前面是农田,后面要翻越一座山才能走到横店子小街。
寒假中的一天,父母进城未回,小住我家的外公也去横店子茶馆了。此时,阿姐暂时成了“一家之主”,时年不过11岁。突然,有个弟弟闹着要吃苕丝糖,而且哭叫得很厉害。阿姐灵机一动,马上从作业本上扯下一张纸,写成字条,叫邻居小孩跑腿去茶馆交给外公……外公回来时,不仅带回了我们想吃的苕丝糖,还有其他许多糕点。我由此明白,阿姐安抚兄弟真有两下子;文字亦有如此魔力!这比家长逼着儿童背《三字经》“书中自有黄金屋”不知要高明多少啊!莫非这是阿姐从教40载的精彩前奏?
当我上小学时,阿姐考入重庆大学,假期回家时带我与妹妹去火车站看火车,一见身边停在铁轨上的车头突然启动后退,我与妹妹都吓着了。可阿姐说,不用怕,再走近些,能看得更清楚,蒸汽机车就是这样工作的。
接着她又把车轮、曲柄、活塞等讲得头头是道,当车头与车厢哐当一声连接时又告诉我们什么是“詹天佑”……中国工程师的“牛”也被阿姐的敬业精神演绎得完美生动,我真庆幸从小就有这么优良的课外教益!
在本书中,有较多篇幅追忆了姐夫的英容笑貌,这是深爱的祭奠,也是亲情的溢流。对幸福家庭来说,过早失去亲人本是非常痛苦的事,但阿姐用真爱与坚强战胜了悲哀,没有滞留在不幸的阴霾下,而是把握了自己的现实与未来,毅然赴美,去彼岸换了一种活法。这种自强不息的大度,决非一般女性能够做到。为此,你千万别以为阿姐是所谓的“女强人”,她只是用刚毅与爱心捧起了不折不扣的贤良美德。
“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她的收入并无改善,却主动承担妹妹上医学院的部分学费,在美国做访问学者两年,省吃俭用,回国时为学校与家人均馈赠了纪念物品。
父母退休后,本有退休金,为了提高两位老人的生活质量,阿姐按期汇款,阿爸、妈妈一次次开怀笑称:咱们“平分秋色”。
当妈妈卧病不起的时候,阿姐正在美国照顾两个小外孙,她总觉得未能像弟妹们直接照顾妈妈尽好孝道,故每月写一封信,寄一笔钱,从未间断。
难怪妈妈对照顾她的阿姨说:“别关空调,让它整天开着,一出汗就难受。”
阿姨说:“婆婆,电费好贵啊!你老人家就是不吃饭,把退休金全交了也不够。”
妈妈笑笑,“你只管开,这电费是有人包了的!”
阿姨打破砂锅问到底,“哪个包了的?”
“大嬢!”妈妈无比自豪地说。
……
在父母的心里,大女儿是有学问与专长的人,也是弟妹们的表率。有次回家过年,阿爸把我叫到一边,郑重其事地说:“不能让你大姐洗碗,她不是做这种事的人。”
弟妹们都亲切称阿姐为“留学总设计师”。的确,阿姐喜欢读书,也希望下一代学位更高、能力更强。为了孩子们出国深造,阿姐做了很多细致入微的工作,甚至把走出国门的经验梳理成“老皇历”交到小侄女手上,望能在人地两生时派上用场。
在“此岸”《难忘的蜀光》一文中,我看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身影,兴奋之余又想:是自己撵路,还是宋科长的顺水人情?虽已无法考证,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吃席是一种荣耀,何况是在大名鼎鼎的华北食堂。老家有句土话:“见食不餐,必定是憨。”此次我非挂角加塞,而是堂堂正正排进成人座次,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竟可直接步入大学生们的社交场合,这经历让我回味至今,始终引以为傲。
前年夏天,阿姐全家回到四川,分居大洋两岸的亲情融为一体,手足情深、炽热感人。本书虽然没法涵盖全貌,却留下了深邃的拓展空间,丰厚的生活积淀,必定是精彩文章的源泉。灵感敲门时,阿姐:别忘动笔啊!
《此岸彼岸》的精髓是作者眼中的当今世界,其充满时代感的描绘和与众不同的文风是该书的特点。像《“候鸟”五思》、《求职趣闻》、《克里辛顿逸事》等等,既写出了上一辈人的心态,又说出了下一代想要而不敢要的东西,撕开虚荣的面纱,道出了真性的精辟,以小喻大的自如,最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我亦非常喜欢。
但愿这风景任何时候都不要装上画框,让它随意舒展地陈列在那里,使每个人都能信手翻开,想读就读。
侯岳平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