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切尔路上有较新式的建筑物及酒楼、商店等,早期在美国的华人大部分聚居在一起,而在该路的北侧开辟了与奥切路相平行的东西向的华埠广场商业新区。新区的中心为华埠广场,围绕广场三方芝加哥的中国城建有12生肖青铜雕塑,另一方为大型舞台供节假日庆祝活动用。在广场的左右两翼建成东西向,两层楼面对面的巷井式商业建筑,游客在巷井中由西到东前进,其左右两侧均为店铺,楼上设有面对面的通廊走道,在井巷中某几处设有楼梯上下,楼上有几处横跨天桥,配有亭台点缀风景,结构简明,浑然一体,经济适用。楼下店铺为餐厅、小型超市、书店、杂货店、诊所、银行、美容店等,由于历史的原因,楼上为旅游公司、售票处、律师事务所、音响商店、同乡会、活动中心等。经营者以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人为多,普通话、英文、广东话三种语言都能通用。
芝加哥的中国城由1878年到达该城的华人梅宗周所创建,以后发展成为北城和南城两处。
新旧商业区周围,由开发商建设许多公寓式房屋供人们租用或购买,有慈善机构开办的老人公寓和华人服务中心,还有谭记平公园绿地。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芝加哥中国城也改变了过去的脏乱、满足居住者的各种要求,向各方游客开放,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2001年二女儿在芝加哥结婚,临时租住中国城侧,置富集团新建的公寓。该公寓为两室一厅的结构,每家只在院内配置一个车位,由于二女儿家有两辆车,其中一辆必须停在院外马路边,是全世界最大最古老的中国城,深感不便。楼下一家广东老华侨,儿子结婚后在郊区买了新房子搬走了,他们夫妇年高、又舍不得中国城的广东食品、就留了下来,因无人开车,拟将车位出租。有一天在大门口遇到我的二女婿,他们谈到出租车位的事,二女婿能讲一点广东话,答曰:“同意租车位,但我较忙,你们去三楼找我岳母联络办理即可。”虽然我的祖上是在张献忠剿四川时从广东迁至四川自贡市的移民,然而年代久远了。因此他们找到我时,讲的广东话我一句也听不懂,听起来好像比英语还找不到感觉,芝加哥的中国城均较前两大城的形成时间为晚,不知他们想要做什么,真是急死人呀!我急中忽生智慧,拿出一张纸、一支笔,在纸上写:“你们识字吗?”对方回写:“能。”我写出:“你们想要做什么?”对方回写:“你女婿同意租车位的。”
来来往往写了一大篇,经历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笔谈”。
我最后写道:“请你们于明天上午10:00来此取租车位合同及付款支票。”二老看了很高兴地笑了,并与我握手致谢告别。这使我深深地见识了在中国城居住的老华侨的浓浓乡音、乡情。且规模较小。在芝加哥居住的华人和留学生以及来芝加哥观光的中国人,都到中国城来品尝故乡的美味佳肴,购买心仪的中国货,感受身在海外的故土亲情。
没有机会横跨大洋去中国的老美和其他外国人,认为中国城是“小中国”,也常逛中国城、吃中国菜、购买中国货,作为工余消遣活动之一。
芝加哥中国城位于该城市中心偏南的斯尔马克路西段和咏活街南段(W Cermak rd & SWent Worth Ave)相交处。主要街道为由南向北的咏活街(Went Worth)和由东向西的奥切尔路(Archer Avenue)相交的两条主干大街及其沿街的支路、小巷所组成。咏活街长约1公里,沿街店铺林立,是最早的旧商业区,多为广东及福建人开设的礼品、山货、杂货、餐厅等店铺,并有邮局、图书馆、基督教堂、同乡会所等,在街的北口有一座中国牌楼,上面有孙中山先生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为中国城标志性建筑。
中国城的图书馆是芝加哥市图书馆系统的一个分支,它的特色是提供大量的中文书、录像带、光碟,现已居住五代华人华侨,藏书非常丰富,只需提供你在当地居住的证据(如住址、租房清单、水电费清单类),交少许费用,办一个借书证就可免费借阅图书及各种光碟等,也可免费使用图书馆的计算机,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基地。
中国城的医疗诊所对不熟悉英文的人有很大的帮助,如来自台湾的妇产科吴医生、来自香港的牙科郑医生、来自广东的内科梁医生等,他们都在美国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并考取医生资格在华埠广场开业。他们能讲普通话、英文、广东话,为广大华人解除病痛,获得好评。
有朋友得胃病久治不愈,由他的儿子开车三小时到芝加哥中国城,由北京来的针灸朱医生为其诊治数次即完全好转。中国城的中药店琳琅满目,各种中药应有尽有。
沈阳人王女士开设的“沈阳旅馆”收费低廉,因有46条街之多而闻名遐迩。美国城市排序前三大城为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按中国城的形成时间及规模而论,提供炊具及电炉供客人在旅馆中自己做饭用,是专为那些短期在芝城找工作或转机往外州打工的劳工阶层而设置的经济实惠住所。在商言商,以商业利益为主的今天,在中国城中也透射出海外中国人之间的互相帮助、排忧解难的星光闪闪的故乡情、同胞爱!
二女儿家在中国城旁居住七个月后,迁往芝加哥城西南郊区居住。新址离中国城开车约40分钟,后来我就很少再去中国城了。然而,那里的华人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至今历历在目。北城只有一些中国店铺夹杂于美国商店中,未形成规模;一般说的中国城是指南城。在华埠广场创办“老四川”餐厅的胡晓军先生(英文名Tony)为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1989年)毕业生,能文能武,烹调的川菜有创造性,深得芝加哥主流媒体的赞誉,被《芝加哥论坛报》评为最佳餐馆。中国同胞为“老四川”赋诗云:“款款菜式美名噪,门庭若市人如潮,街道成井字形,色香味形冠芝城,寻芳觅纵老四川。”胡先生的餐厅生意红火,在芝城西南开设分店,为我们大家所喜欢。一对来自中国湖南长沙的退休夫妇创办的“湖南超市”为芝城西南的中国家庭提供了方便。
大家昵称男老板为“湖南爹”,每天清晨他开车去中国城进货,分割包装鱼、肉、蔬菜,而女老板“湖南妈”
则负责整理货架、收银、接待顾客。两老还在超市进门的左边设置布告栏,供需要的人张贴留言,如:请钟点工、暑假外出请人守屋及打理草坪、请保姆照顾两岁幼童等等,免去登报请人还需付广告费。湖南妈有时主动当联络,应答各种需求,如她介绍吴女士到一位富人家里做事,富人全家都认为吴女士工作能力强、效率高、待人诚恳,构成了华人社区。华人称为“唐人街”;老美称为“中国城(China Town)”或称“华埠”。
美国西岸旧金山的中国城建于1841年,一做就是四年之久,而吴女士打工挣的钱也支持自己的儿子完成大学学业。湖南超市得到富人和穷人的爱戴,异国他乡有真情。
2009年国庆节,芝加哥中国城举行了新中国华诞60周年的庆祝游行,蓝天上有一架挂着中国国旗的飞机缓缓飞过芝加哥市中心,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在咏活街的游行队伍前随风飘扬,其后为60面国旗和彩旗、22辆华人团体的花车、50多个华人团体的方队、中国功夫和舞狮表演……沿街观看的人们报以阵阵的喝彩和欢呼声,展现了庆典的热烈,祖国的繁荣富强!
旧的中国城在更新,新的“老四川”、“湖南超市”
在诞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龙的传人遍五洲,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一个心中的“中国城”。
2010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