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500000018

第18章 东晋:文坛的凄凉 凋落与变异(2)

进一步,假如我们据相关的东晋条目作一统计,即一个条目中,人名出现一次,算作参加一次清谈;那么,能得到以下的一个数据:王导2次,谢安5次,庾亮1次,殷浩17次,殷仲堪5次,刘惔5次,孙绰2次,王蒙5次,王修2次,王珣1次,王述1次,桓玄1次,桓温2次,谢玄3次,许询4次,支道林3次,康僧渊2次。这些人,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东晋时的士族:王导、王蒙、王修、王述、谢安、谢尚出自当日一流高门王、谢家族,自不用多言;庾亮出自颍川庾氏,殷仲堪出自陈郡殷氏,桓温出自谯郡桓氏。支道林、康僧渊属有德高僧。“(清谈)至东晋时代,则成口头虚语,纸上空文,仅为名士之装饰品而已。”由上面《世说新语?文学》中清谈的分析也能看出,东晋时的清谈与西晋的委实不一样,确实已沦为“成口头虚语,纸上空文”,义理上并没有更多的发展或特出的见解,仅是一种名士身份的标识。但正是这一点,恰为时人所需、看重。我们知道,“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封建门阀制度高度发展的时期,门阀专政的史实大概从汉末开始暴露,发展于魏晋而凝固于晋宋之间,以后渐趋衰落。”“东晋以后门阀的形式已经形成,士庶以血缘的理论业已建立,这种反对议论(指反对士族独占上品)就不见了”。就是说,东晋时士族的地位还没凝固,还需要努力,以跻入士流,维持或增进家族地位,这中间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由儒入玄。也能想见,并不是所有的西晋士族都决心过江,只是“(司马)越府聚集的名士,构成了以后江左门阀士族的基础”;而过江的士族,也需要夤缘附会,借一定的政治机遇,才有可能维持或增进家族的士族地位。而由儒入玄是促进家族地位上升的一个必要条件。这样,陈先生所论的“成口头虚语,纸上空文,仅为名士之装饰品”,难免不够确切。因为作为名士标识的清谈,赢得时人认可的同时,无形中就加强了家族的地位和声望;这难道不是一种更切实的政治。否则,就不能更准确地解说东晋玄风更炽的根本原因。正是这种心态,玄风在东晋弥漫一时,甚至引得人人自效,“士咸爱慕之”;但时过境迁,这种玄谈与西晋是大不一样了:东晋人不仅脱去了西晋人“去巾帻,脱衣服,露丑恶,同禽兽”等放旷、纵欲的情形,更多的已雅化,追求一种“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才藻新奇,花烂映发”、“叙致精丽,才藻奇拔”等清雅淡朗的韵致;甚至“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这种高旷、放达、闲适、淡雅等风神确乎是西晋人所不多有。此种心态反映在文学中,就是清丽文风的呈现,前面所举刘勰、沈约“辞意夷泰”,“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单乎此”,“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评价,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夷”即是平,“遒”即是遒劲,有骨力;而没了“遒劲”,没了壮怀激烈、万干波澜,心态内敛,在玄学高旷、傲俗的映衬下,剩下的只是清,是雅,是淡。所以,东晋文中,除少数的篇章外,多是以清丽、韵致见长。但是,玄谈以“清通简要”、“辞约旨达”为贵,其习用的语辞,如“骨气”、“简秀”、“思致”、“旷澹”、“清虚”等,既是人物品鉴的范畴,也是品鉴者审美能力的展现。这虽能使谈者的语言技巧提高,但却会极大地减弱文章铺陈、骈俪的气息。从玄谈的角度看,“因谈余气,流成文体”,“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创作沦于义疏的地步,也只能是干巴巴的条目,“平典似《道德论》”。这样,东晋无文实际上正有其不可逾越的时代限制。这也直接导致了藻饰、骈俪的衰减。钟嵘《诗品序》: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这种评价并非钟嵘一家私评,刘勰、沈约都有类似的评价(见前)。这就不能不看出,东晋骈俪、藻饰文风的衰减,很大程度上是玄风弥漫所致。这是不争的事实。这里只就东晋的一些文章,具体看一下情形。

前已论,章表奏疏作为上行文体,其藻饰、骈俪的倾向,汉末以来就是比较浓的。揆之常理,再经过魏、西晋,甚至东晋漫长时间的蕴育、发展,其藻饰、骈俪应当加强,或至少维持先前的水平;但东晋一代的章表奏疏,其文采不扬,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东晋一代的章表,刘勰最为推崇庾亮,不仅说“庾以笔才逾亲”,因文采受到晋明帝的倚重;还说“庾公之《让中书》,信美于往载。序志显类,有文雅焉”。此“信美”之文,即庾亮《让中书监表》。“表当作于明帝初即位之太宁元年(323)”,这是一个特殊的时节:江东草创仅有五年,外有强胡石勒等的侵逼,内有权臣王敦的觊觎;这种情形下,明帝需要作为元舅的庾亮执掌中书监来平衡权力。但是庾亮深知,以外戚执掌大权,往往会成为谈论者、阴谋者的口实,会置形势于更加不利的境地,后来王敦以讨伐庾亮的名义起兵反叛就说明了这一点。审时度势、再三权衡之下,庾亮坚决固辞。“是以前后二汉,咸以抑后党安,进婚族危”,庾亮以汉代史实为鉴戒,直言外戚担任要职的弊端,之后,归结到一点,“冒亲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自然而然,为国家安稳计,辞去故是其宜。很明显,庾亮的表文陈说情理,细细道来,言语一片赤诚,毫无矫揉、做作之态。刘勰称为“序志显类,有文雅焉”,强调思想的“雅”、纯正,确实当之无愧;可能也正是这一点上,表文亦被《文选》卷三十八选入。但这篇表文,文辞委实称不上绮丽,对句少,语辞也不假雕琢,与《文选》“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有明显背离,可能是出于对其“雅”、“正”的认可而选入。总之,此表确实不尚华辞,甚至连一些偶对都没有,但以淡淡语、深切语出之,别有一番情致。非独庾亮如此,当时文章与庾亮齐名的温峤,其奏疏也都以散体行文,如《晋书》卷六十七《温峤传》所载的《奏军国要务七事》:

其一曰:“祖约退舍寿阳,有将来之难。今二方守御,为功尚易。淮泗都督,宜竭力以资之。选名重之士,配征兵五千人,又择一偏将,将二千兵,以益寿阳,可以保固徐、豫,援助司土。”

其四曰:“建官以理世,不以私人也。如此则官寡而材精。周制六卿莅事,春秋之时,入作卿辅,出将三军。后代建官渐多,诚由事有烦简耳。然今江南六州之土,尚又荒残,方之平日,数十分之一耳。三省军校无兵者,九府寺署可有并相领者,可有省半者,粗计闲剧,随事减之。荒残之县,或同在一城,可并合之。如此选既可精,禄俸可优,令足代耕,然后可责以清公耳。”

淡淡道来,心闲气定,文章也是不尚华辞、藻饰。这类上行文体,如若西晋人写,必定多方藻饰、骋辞。这一点,从《文心雕龙?奏启》“温峤恳切于费役,并体国之忠规矣”的评语也能看出,刘勰强调的是“体国之忠规”的思想内涵,不是华辞、丽藻。庾、温都是东晋初年人,到了东晋中后期,这种追求淡雅深致的散行文风,还依旧存在。王羲之、袁宏、曹毗等都是这样,东晋李充《翰林论》评论“表”文体时就说:“表宜以远大为本,不以华藻为先。若曹子建之表,可谓成文矣。诸葛亮之表刘主,裴公之辞侍中,羊公之让开府,可谓德音矣。”李充强调表文“不以华藻为先”,这显然迥然有异于魏、西晋时章表的文风。而李充所推崇的章表,也都以“德音”著称,如其所举的曹植《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诸葛亮《出师表》、羊祜《让开府表》等。这也只能是东晋清雅风神下的产物,说明了东晋一代章表文风的普遍追求。

章表如此,这一时期的书信,尤显东晋士人的风神。本来,书信在魏晋时就不乏藻饰、骈俪,如前所举的曹丕《与钟大理书》、吴质《答东阿王书》、刘琨《答卢湛书》等;但在东晋,几乎找不到这种骈俪色彩较浓的文章了,尤其是王羲之的书信,更见其无心经营、心曲随意流淌的高情远致,用字也比较简易,如《与会稽王笺》、《遗殷浩书》:

今功未可期,而遗黎歼尽,万不余一。且千里馈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西输许洛,北入黄河。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而十室之忧,便以交至。今运无还期,征求日重,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而不度德量力,不弊不已,此封内所痛心叹悼而莫敢吐诚。(《与会稽王笺》)

自寇乱以来,处内外之任者,未有深谋远虑,括囊至计,而疲竭根本,各从所志,竟无一功可论,一事可记。……莫过还保长江,都督将各复旧镇,自长江以外,羁縻而已。任国钧者,引咎责躬,深自贬降以谢百姓,更与朝贤思布平正,除其烦苛,省其赋役,与百姓更始,庶可以允塞群望,救倒悬之急。(《遗殷浩书》)

穆帝永和八年(352),殷浩北伐,结果丢弃辎重,狼狈逃回。北伐前夕,王羲之分别致信会稽王司马道子和殷浩进行劝说。按照常理,殷浩是当日重臣,会稽王又手握实权,修辞立诚,如果让曹魏时吴质、杨修等人来写,藻采、偶对肯定不凡;但在王羲之的笔下,吐辞一任自然,坦率、诚恳,又因其“抗怀物外,不为人役”,“操履识见,当世亦少其比”的浸润,纯以散体行文,确乎别具高格,体现出东晋清丽、淡雅的文风。这也博得张溥极度的赞誉:

此数札者,诚东晋君臣之良药,非同平原《辨亡》、令升《论晋》,追览既往,奋其纵横也。兰亭咏诗,韵胜金谷。誓墓不出,义取老氏。与谢万书,言山水弋钓,拊掌开怀。

张溥所说的“此数札者”,即指《与殷浩书》、《与会稽王笺》、《与谢万书》。其“东晋君臣之良药”的评价是否确切,可暂不置论;但其所评的书札迥异于陆机《辨亡论》、干宝《晋纪总论》,却不失为一种深见,王羲之书札淡雅、清丽的文风确实迥异于二文藻饰、骋辞的风格。

在这个意义上,陶渊明清虚恬淡、自然真朴的诗风,固有其地域、个人志尚的影响,但其受东晋淡雅、清丽文风的影响,却也不可忽视;或者说,是时风下的一个产物。钟嵘《诗品》卷下《王济等》:“永嘉以来,清虚在俗。王武子辈诗,贵道家之言。爰洎江表,玄风尚备。真长(刘惔)、仲祖(王濛)、桓、庾诸公犹相袭。世称孙(绰)、许(询),弥善恬淡之词。”这虽是评诗,挪移过来评价东晋文的创作,也颇为恰切、精当。不过,延续西晋余续,一些人如郭璞、庾阐等永嘉南渡时的人,骋辞大赋还一度散发出一些光彩,这又让我们看到了藻饰、骈俪文风的延续。

第三节 学术文化的缓慢蕴育

同类推荐
  • 寂寞烟花梦一朵

    寂寞烟花梦一朵

    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本书就为你全景展现陆小曼烟花般灿烂辉煌的爱情诗篇和充满争议的一生。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1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1

    催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最朴实的心灵鸡汤。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妈妈我找了你好久》《有一种爱是不能被猜疑的》《一张生命的车票》《知道我多么爱你》《世界上最纯洁的灵魂》等等最为打动人心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 我和端端

    我和端端

    冰心图书奖、金麻雀图书奖得主,儿童文学作家于德北讲述了一个真实动人的父爱故事。这是一本叫人动情的书。一个年轻父亲与儿子一同成长的真实记录。与众多的亲子书完全不同的是,它没有一点点说教,通篇都溢满了一个字——爱:初为人父的亲情与柔情、责任与担忧、养家糊口柴米油盐之上的爱情与拳拳真情,普通而又热烈,开卷就扑面而来。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特色莲藕

    特色莲藕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讲述了种植特色莲藕的一些基本知识。
  • 储备军校中的少女

    储备军校中的少女

    竹马护短,学院佩枪,梦与怪物,铁与硝烟的蒸气魔幻。储备军官学校里,流浪军团的出身,护短的竹马,与老式贵族势力暗处的较劲、及明处的互殴,昆诺帝国斗师学院校训:不互掐枉少年。她的梦里总有诡谲齿轮门扉与烟囱,夜间通红的炼铁城市,笼罩浓雾一般的纺织工厂,还有挥之不去的硝烟粉尘气息,而维拉此生从没想过,自己有日竟会这样生出犄角尖爪与羽翼,鲜艳夺目更甚那些梦魇怪物,就像她从没想过,自己竟会与那些身穿凛凛漆黑长大衣的军官们,这样牵扯不清。
  • 混沌逆天诀

    混沌逆天诀

    盘古开天地,混沌化五行,天地法则定,虚无道执行;极品小子张浩天的YY之旅。一道金光入体,开启他那逆天的修炼悟性,修行路上众女相伴,豪侠追随,神挡杀神,佛挡弑佛……
  • 幸福源于心态

    幸福源于心态

    幸福是由心态决定的,我们要想获得幸福其实很简单:就看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生活。学会对生活中发生的事,用幸福的心态和对身心有利的心态去思索,就会时时有幸福感觉。世界上并不缺乏幸福,而是缺乏一颗体味幸福的心。只要我们放平心态,用一种平常心来看待生活,我们就会拥有幸福;只要我们拥有美丽的心情、阳光的心境,我们每天都会享受到幸福!本书是适合所有社会人士阅读,特别是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里,更是一本抚慰大家心灵的一本贴心读物。
  • 盛世女皇:紫霄迷梦

    盛世女皇:紫霄迷梦

    【本文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一颗焰珀的出现,令她灵魂穿越到一个架空的世界,重生在一具十二岁的躯壳。一位仙君的出现,令她的人生翻天覆地。一次入世的旅程,她是否还能抗拒成皇的命运?一块天霆玉,一份怪异的名单,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胭脂七楼中,邂逅崧沧国帝君,为胭脂楼带来怎样的命运。是覆灭?还是繁盛?一次逃亡,她身受重伤,却意外被泓央国帝君所救。然而,再遇之时,却见他沦为亡国帝君受尽百般荣辱。看尽时间炎凉,她最终将会如何选择,且看《盛世女皇:紫霄迷梦》为你一一解答……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

    保加利亚现代文学大家,阿尔巴尼亚现代文学大家,塞尔维亚和黑山现代文学大家,意大利现代文学大家等南北欧现代文学大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庆余年

    庆余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而谁可知,人生于世,上承余庆,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正是所谓岔枝发:东风携云雨,幼藤吐新芽。急催如颦鼓,洗尽茸与华。且待朝阳至,绿遍庭中架。更盼黄叶时,采得数枚瓜。…………《庆余年》同名影视剧由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等主演,现已杀青。
  • 绾青丝

    绾青丝

    绾青丝,挽情思,任风雨飘摇,人生不惧。浮生一梦醉眼看,海如波,心如皓月,雪似天赐。你自妖娆,我自伴。永不相弃!——借书友“东方如梦”赠词以代文案。叶落江秋孤舟蔚,海烟长空一色蓝。花落人去空落雪,楚楚凄凄弄停云。殇酒无味画声峥,且看离人绾青丝。——《绾青丝》
  • 错为王宠:一等王爷二手妃

    错为王宠:一等王爷二手妃

    她,生的一副俏皮样,职业却是令人钦佩的特工,官方称之为间谍,窃密是她的专长......他,朝中王爷一枚,有时潇洒俊逸、气宇不凡,有时眼神凌厉、不屑一顾,任谁看了都止不住议论一番,却只得养鸟、练字的喜好,让人大跌眼镜梦中穿越掉进王爷的寝室中,一觉醒后,经过一轮仔细的侦查,情报收集、整理,才知道自己俨然穿越成了一个十五岁、二次待嫁的异国小公主而那个一天就知道养鸟,遛鸟,读书,练字的文质彬彬年轻王爷竟是她要嫁的夫君,拜托,气场就不同,女强男弱最后的归属都是杯具好不好?难道嫁过去让她保护他吗?不可能他看起来对她不屑一顾,只知道她是个他的未来小媳妇,还不如一只整天叽喳个没完的八哥重要,这样她情何以堪啊?好吧,她气愤了,后果会是相当严重她知道,现代中有一种东西可以让其穿越到古代,将那东西古代化,自然可以回到现代,才不要跟那个小男人在一起呢,她决定了可......可......发生了什么?他怎么突然变的强势了?强到她已经快受不了了,看来只好拿出她的看家本领,他不知道,间谍可是个非常厉害的工作不会点什么十八般武艺,怎么能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她跟他杠行了,以后的日子一定越来越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