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500000017

第17章 东晋:文坛的凄凉 凋落与变异(1)

建武元年(317),司马睿在建邺称制,是为元帝,历史上的东晋由此开始。以往的文史学家往往西晋、东晋并称,但实有分开的必要:不仅是因东晋偏安江南一隅;更重要的是两晋在政治格局、士人心态及文学创作方面都有不小的差异。与其并称,倒不如分开,更能凸显骈文的特质。整体上看,“两晋年代,东晋恰倍于西晋;而以文学论,渡江以后,百年之间,可述之作家寥寥无几,尤以骈文为微,几于很少新变可言。所异于西晋者,惟玄风益炽,复加以释家之教耳。”姜先生“骈文为微”的概述精当,惜未能深论原因,不免有遗珠之憾;且在具体问题上,也有待于进一步钩沉、梳理。

$第一节 东晋品格

显然,文人的生成、蕴育与当日的政治、社会密切相关。曹魏时,邺下文人集团的繁兴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历经“魏之三祖”的悉心经营,建安七子、祢衡、杨修、应璩、向秀、刘伶、何晏等一代代才学之士渐次孕育、脱颖而出。如果没有大的政局变动,这些人足以构成一代盛世文学的主干;但是,这一代代文士,却一次次受到政治无情、残酷的扼杀:仅举其大者,就有三个时期:一,正始时期:盛名一时的嵇康被杀,阮籍不久也郁郁而死,一时间,“名士少有全者”。二,八王之乱:猛一看,直接被杀的文士不是很多;但其最恶劣的影响,莫过于连续的混战、杀戮,足以使京师——这文人的集聚地受到严重的破坏,撕裂、毁掉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也就从根本上剥夺了文人安身立命的信念和凭借。这在文学发展史上,其巨大的破坏性并不亚于对文人肉体的直接摧残、消灭。三,惠怀之乱:这场民族的巨大灾难,使得太康、元康文坛的大批精英身首异处,或死于非命,几乎零落殆尽。张华、潘岳、石崇、欧阳建、左思、陆机、陆云、束皙、嵇含、曹摅、张载、张协、江统、挚虞、潘尼等一大批文人都死于变难之中,人才的延续产生了严重的断层。

客观上说,永嘉南渡确实是一件极为艰难、坎坷的事:

永嘉四年(310),江统“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阮修“避乱南行,至西阳期思县,为贼所害,时年四十二”;

约永嘉四年,张协“永嘉初,复征为黄门侍郎,托疾不就,终于家”;

张载“见世方乱,无复进仕意,遂称疾笃告归,卒于家”;

永嘉五年(311),“虞善观玄象,尝谓友人曰:‘今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其唯凉土乎!’……及洛京荒乱,盗窃纵横,人饥相食。(挚)虞素清贫,遂以馁卒。”

虞敳“见王室多难,终知婴祸,乃著《意赋》以豁情,犹贾谊之《鸟》也。……石勒之乱,与衍俱被害,时年五十”;

“洛阳将没,(潘尼)携家属东出成皋,欲还乡里。道遇贼,不得前,病卒于坞壁,年六十余”。

据此能看出,预感到天下大乱,挚虞想逃奔凉州,未得行,遂饿死在洛阳;虞敳跟随王衍(主力部队),命丧在石勒手下,这是滞留在洛阳的。那么,避乱南行的呢?江统避难奔于成皋,可能是体力不支,或幽愤、惊恐,途中病卒;阮修避乱南行,到西阳期思县(今河南淮滨县),为贼所害;潘尼携家属东出成皋,欲还乡里。道路遇贼,不得前,病卒于坞壁,江、阮、潘都是南奔途中遇害或病卒。这还只是史有明载的,史书没记载的还不知凡几。这也足以看出,避乱南行的路确实时时刻刻充满着不可测知的危险,单个的、少数的南奔,是很难到达江南的;也只有聚族迁徙,才可能安全到达江南。当时迁徙的方向,大致有三个:一、逃奔江左:“南渡人户中以侨在江苏者为最多,约二十六万;山东约二十一万,安徽约十七万,四川约十万,湖北约六万,陕西约五万,河南约三万,又次之,江西、湖南各一万余,最少。以是足知此次民族播徙,其主要目的地乃在江域下游,而与中上游关系较浅。”这以京口为中心,也即后来谢玄训练、组建北府兵的基地。二、流徙湖北北部、四川,即襄阳一带,这也是北府兵以后梁武帝夺权、梁元帝灭侯景的兵力根基。三、西走凉州,挚虞、虞敳见天下方乱,挚虞想逃奔凉州就是一个例证。曾是刘琨姻亲的卢谌,在317年刘琨被害后,因南路阻绝,只得投奔辽西的段末波,后在襄国被冉闵所害——一叶小舟就这样被汪洋大海所吞噬。到辽西的凉州一带,相对还安全一些:

中原的士大夫们在洛阳被匈奴刘聪攻陷后,纷纷逃往江南。但一部分人不愿放弃北方的大片土地,就在长安拥立愍帝司马邺。然而长安政权并没有维持多久,又被匈奴刘曜所灭,这时关中的士大夫要想逃亡江南已不可能了。因为潼关以东早已陷入刘聪、石勒之手,而取道四川也不可能,因为四川当时被李氏政权所据。因此这部分人只能逃亡凉州,投奔张氏。

也正是人才的严重断层,尽管东晋初年,明帝“有文武才略,钦贤爱客,雅好文辞。当时名臣,自王导、庾亮、温峤、桓彝、阮放等,咸见亲待”,王导、元帝等倾赏文咏,《文心雕龙?时序》也说:“元皇中兴,披文建学,刘刁礼吏而宠荣,景纯文敏而优擢,逮明帝秉哲,雅好文会,升储御极,孳孳讲艺,练情于诰策,振采于辞赋,庾以笔才逾亲,温以文思益厚,揄扬风流,亦彼时之汉武也。”甚至还把明帝与汉武帝并提。但元气大伤的文坛终究难以复振,世积乱离刻下了深刻的印记。

为此,东晋政坛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往往是家族势力强盛的,其所得的政治利益就越大。如琅邪王氏,因祖居地临近江南,迁徙较易,且过江又早;为此过江后族人强盛,尽管一度受到王敦叛乱的消极影响,但其家势依旧岿然不动。再者,聚族南渡早的,较易占据朝廷空缺的职位,也容易立稳脚跟;相反,过江迟的,不仅很难占据职位,还往往被人以“荒伧”目之。这样,因东晋政权的门阀性质,它对东晋一代文学的深远影响,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东晋初期,在戎马倥偬、立根未稳之际,国家虽然重视学术文化,王导在“军旅不息,学校未修”时,也上书兴言建学,但国学一直处在一种有名无实的状态,教育的重任下移到家族承担。这一时期家族教育的兴盛,如谢安“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为佳”,谢氏“乌衣之游”等,就是国学衰落后的一个必然结果。也可想见,这种家族培养的士子,其显露头角必然会滞后一个时期。东晋时的著名文士,如庾亮、温峤、庾阐、郭璞、葛洪、孙绰、许询、王羲之、袁宏、干宝、曹毗、谢混、殷仲文、湛方生等,除去西晋过江的孑遗温、庾、郭、葛外,其余的都基本上成长于明丽的江南。也正因家族地位的急遽上升和凸显,南渡后成长的一代,因政治地位的优越——可“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又有富足、闲适的生活条件,大多倾向于满足偏安的现状;发而为言,社会责任感就愈益淡漠了,王羲之就可说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尽管王羲之一度“勤政”,“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甚至还曾当面驳斥谢安的清谈,“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但当殷浩北伐时,却一再修书与殷浩及会稽王司马道子劝阻其事。因为在王羲之看来,“以区区江左,所营综如此,天下寒心,固以久矣”,在“今军破于外,资竭于内,保淮之志非复所及”的情况下,“莫过还保长江,都督将各复旧镇,自长江以外,羁縻而已”。就是说,以区区江左之地,意欲力争经营全国,鲜有不败亡的;因此,莫如退还长江,划江而治。这一论调,在《与会稽王笺》中又一再出现。今日看来,王羲之“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的观点,是耐不得推敲的,也站不住脚;往昔,偏在西北一隅的秦国,不就一统了天下。更重要的是,王羲之不仅不要北伐,还建议退守长江——这当然是一种更加保守的心态了,这不能不是一种器局狭小的偏安心态。王羲之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协,“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不仕,“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优游山水之间,以服食、畅游为乐事,就不免是门阀制度下士族子弟失意时的典型做派:社会责任感在渐次淡漠,追求的只是一己的自适、快意。流风所及,甚至一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在日日躬耕南亩之际,在日日与左邻右舍共话桑麻之时,也没有写出对周遭民生疾苦关注的诗文,这岂非咄咄怪事!这种东晋士人特有的追求淡雅、雅致的品格和思想,不能不对文学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种偏安、苟且的心理,并非只有王羲之一人具有,确实是当时整个的社会思潮。“百郡千城,流寓比室”,“即永嘉以来,北方平均八人之中,有一人迁徙至南方。”为规避版籍的混淆,便于统一对编户齐民的剥削,东晋政府实行了土断。晋成帝咸宁七年(341)第二次土断时,政府把户籍分为两种颜色:“白籍”(北来侨户的户籍)与“黄籍”(正规的土著户籍)。之所以有“白籍”的存在,就是说一旦故地收复后,还有返回原籍的希望,这正如沈约所说的“人伫鸿雁之哥,士蓄怀本之念,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已渐安于雨柔风丽的江南。隆和元年(362),桓温以“河南粗平”,将移都洛阳,孙绰上书反对,理由就是“存者长子老孙,亡者丘陇成行”,又说,“自丧乱已来六十余年,苍生殄灭,百不遗一,河洛丘虚,函夏萧条,井堙木刊,阡陌夷灭,生理茫茫,永无依归。播流江表,已经数世,存者长子老孙,亡者丘陇成行。虽北风之思感其素心,目前之哀实为交切。……何者?植根于江外数十年矣,一朝拔之,顿驱踧于空荒之地,提挈万里,逾险浮深,离坟墓,弃生业,富者无三年之粮,贫者无一餐之饭,田宅不可复售,舟车无从而得,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出必安之地,就累卵之危,将顿仆道涂,飘溺江川,仅有达者。”约十年后(在桓温薨后,孝武帝时期),范宁上疏陈时政,又再一次强调了这一事实:“自尔渐久,人安其业,丘垄坟柏,皆已成行。虽无本邦之名,而有安土之实。”人们已安习水乡了;渐安中,人们逐渐断了恢复北方的念头。这时距东晋建国仅过了六七十年。

这种偏安、苟且的心态只能导致创作器局的狭小,而不可能出现一个因时代变乱而兴起的慷慨激昂、悲壮向上的思潮。士人的理想也发生了变化,谈玄、养生、沉醉于佳山丽水等,追求自适、闲逸等自然高雅的情趣。东汉末年,“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同样是更深的灾难、更多的乱离,却没有激起东晋士人心底更多的、持久一些的波澜;尽管元帝曾说过“寄人国土,心常怀惭”,一代清谈名士卫玠说过“见此茫茫,不觉百感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执宰大臣王导说过“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但也都仅是一刹那间焕发的异彩,“社稷焚灭,山陵夷毁”的惨痛很快就消散在茫茫流光之中了。与同是偏安江左半壁江山的南宋相比,辛弃疾、陆游等慷慨悲歌、昂扬奋发;甚至一代巾帼李清照虽怅然满腹,也写下了“凄凄惨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诗句相比,这种格调、悲歌,东晋是很难寻觅的。这不能不是一个特定时代下的产物。除了人才断层、渡江高门只为一家之念外,西晋以卑鄙的手段夺取曹魏政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世说新语?尤悔》的记载就充分说明了这种情况。东晋以来,时人一直在探求西晋速亡的原因,干宝《晋纪总论》就是这种思潮下的直接产物。

第二节 因谈余气,流成文体:玄风弥漫下的清丽

对东晋一代清谈、文风的概述,莫过于《文心雕龙?时序》和沈约《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论》:

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

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单乎此。

从刘勰说的“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及沈约说的“有晋中兴,玄风独振”来看,都清楚地道出了一个事实:即东晋玄风复炽,甚至比西晋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弥漫一时的玄风,时至今日,至少从《世说新语?文学》篇还能窥其一二:《文学》篇共104条,其中,前65条是谈当日的学术,后39条才近于今日所说的文学。65条中,涉及清谈的共有46条;再细分,涉及西晋人的15条,东晋的31条。这样,在具体条目上,东晋占绝对优势。最能说明一时清谈之盛的,莫过于众人“互为客主”、聚众反复辩难。这种聚众情形,西晋时仅有“裴散骑娶王太尉女。婚后三日,诸婿大会。当时名士,王、裴子弟悉集” (第19条)一次;东晋则多达八次:

“殷中军为庾公长史下都,王丞相为之集,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第22条);

“宣武集诸名胜讲《易》”(第29条);

“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第40条);

“殷、谢诸人共集”(第48条);

“支道林、殷渊源俱在相王许”(第51条);

“张遂诣刘。刘洗濯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第53条);

“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第55条);

“殷中军、孙安国、王、谢能言诸贤,悉在会稽王许”(第56条)。

就谈玄辩难酷烈的程度来看,也以东晋为最,如“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丞相与殷共相往反,其余诸贤,略无所关”(第22条);“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第31条);“许意甚忿,便往西寺与王论理,共决优劣。苦相折挫,王遂大屈。许复执王理,王执许理,更相覆疏;王复屈”(第38条);“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第53条);甚至在殷浩“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的感召下,谢尚“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第28条);支道林与始在总角的谢朗辩难,“遂至相苦”,致使其母王夫人不得不抛头露面,“流涕抱儿以归”(第39条)等,其酷烈的程度都远远超过西晋。西晋最多的只是发问,“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第9条),或“时人攻难之,莫能折”(第12条)之类的——这一切不能不让我们看到东晋谈风的弥漫、繁盛。

同类推荐
  • 人皆有错:名家经典

    人皆有错:名家经典

    科学是美丽的,科学中有对真善美的追求。《人皆有错(名家经典)》所辑文章,既有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也有科学研究的心得体会;既有科学与艺术、科学与人类文明、东西方科学的对照,也有对科学未来发展状况的争辩与沉思。读之,可以开拓科学视野,可以深味科学思想与精神,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块好奇、怀疑、智慧的疆域吧!
  •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2010年由杨钦欢总策划,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评传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套装上下册)》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相遇、分离、等待、回忆,最终释然。本书是一本温暖人心的青春文字,书写了当下年轻人感情的各个横切面,与《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青春书籍,一起掀起“怀念青春,回味温暖”的热潮。四十八篇独具个人风格的温暖爱情故事,是作者的故事,也倒映着每一个用力爱过的人的影子。值得纪念的时光,与幸福有染,与憾恨无关。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热门推荐
  • 宅门心深

    宅门心深

    江灵月和钱启明此相爱。钱家有钱有势,江家也是大户人家,门当户对,本在钱启明出国留洋前订亲,江夫人偏偏在这个时候离世,为了守孝,亲事搁置。江夫人死后,江家忽然多了姨夫人、二小姐以及三小姐,原来这是江老爷在外的收房。从此,江灵月的命运改变了。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雾满拦江PK当年明月?谁是幽默讲史第一人?读者自有公论!清朝多少事,都付笔谈中,让你笑得肚子疼的清史读本:《别笑,这是大清正史》讲述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大清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
  • 豪门boss缠妻成瘾

    豪门boss缠妻成瘾

    “哪怕是强的,恨我也好,这辈子休想逃出我的手心。”在她倒在血泊中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快疯了……“我说过没有我的允许你不许离开我的身边,死也不行!“他哭了,为了这个女人再次流泪了,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但是她就是有这样的本事,让他着魔。“爱上你我无怨无悔!看到你的眼泪我觉得我好幸福!“她躺在他温暖的怀里,笑着离开,就像是一颗陨落的流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dei公主殿下哪里逃

    dei公主殿下哪里逃

    本文的主人公嘞,就是天界人见人闪,调皮捣蛋,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帝小八女儿,天尛白,人称小白、小小白、小…白。人如其名,别的没什么优点就是人有点‘白’不对,是仙有点‘白’,这个你懂得~本人嘞,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就是有点点调皮捣蛋而已外加有那么一点点的爱财。没事就是喜欢牵牵红线,练练丹什么的…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实在不咋么滴!我只是轻轻的触碰一下,将东西放进去,然后就轰隆了!!差点没把本公主轰分了尸,不行得找太上老头要损失费去!!!谁知把自己也给搭进去!!呜呜~得不偿失啊!!太上老头还有月老,你们两个最好祈祷表被偶逮到!!否者老娘扒光你们的衣服把你们买到窑子里去!救命啊!!!~~
  • 图解卡耐基成功学大全集

    图解卡耐基成功学大全集

    《图解卡耐基成功学大全集》囊括了卡耐基励志著作中最经典的《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和《语言的突破》五部分内容,浓缩了卡耐基成功哲学中所有的的思想精华,旨在帮助读者解决生活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社会交往、商务活动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大敌——忧虑,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如何在公共场合表现突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赢得听众的赞赏和尊重。
  • 一本书读懂大数据

    一本书读懂大数据

    本书是深入研究互联网思维的经典之作,从互联网思维的定义到互联网思维应用的具体案例表现。作者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全面阐述互联网思维的内核与精神,逐一点评当前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各种观点。本书从最初级的互联网思维应用到高端的粉丝经济,平台建设,自媒体营销的方法都有详细讲解介绍。让读者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的同时还能学会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已经生活中。
  • 盛先生持证上岗

    盛先生持证上岗

    避雷:女主极度腹黑,你怎么说话不算话!”“嗯,前期表里不一,男人不仅不恼,男主绝非善类“”盛少安,她李代桃僵被迫嫁给本该是她姐夫的男人——人人都想攀附的豪门权少。身份败露之后,你,反而将错就错掳她入室。”“你这个奸商!大奸商!””“嗯,我无耻。“说好了让我离开,你一大早想要干什么!““嗯,姐姐逃婚,我还下流。我卑鄙。”本文又叫#我的老婆每天都在演戏##原来老婆演技辣么高
  • 给真爱一个空间

    给真爱一个空间

    后来我知道了,一本好书……轻轻抚慰,当我走向你,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智慧、美丽、梦幻、快乐……慢慢品味,"我试着接近你,人生永远在书香里跳跃。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需要给真爱一个空间!一杯清茶,我试着呼唤你,一缕光线,原来你也正朝着我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