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700000018

第18章 英语世界对《文心雕龙》与个别西方文学理论的比较(1)

(第8章)文心相映:英语世界对《文心雕龙》与个别西方文学理论的比较

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及西方文学理论相比,中国古代文论有着十分不同的话语体系。《文心雕龙》第一次将中国古代文论的种种范畴系统地组合在一起,大受学者关注,同时也被认为与西方文学理论最具可比性。因此,英语世界的一些学者有意识地将刘勰及其《文心雕龙》与个别西方文学批评家或批评理论进行分析,试图通过比较,将《文心雕龙》拉进西方读者的视野。在这一章中,笔者将对其中一些研究的特点及得失做介绍和评价。

$第一节 刘勰与华兹华斯的创作论

首先要讨论的,是蔡宗齐先生在其《比较诗学》一书的第六章中对刘勰和华兹华斯的文学创作论进行的比较。《比较诗学》一书从宏观结构与微观文本等多个方面对中西诗学进行了平行比较,其中第六章名为“关于想象的诗学:华兹华斯和刘勰论文学创作”(Poetics of Imagination: Wordsworth and Liu Xie on Literary Creation),这一章中作者从微观的角度对两位中西批评家的文学创作理论进行对比。

众所周知,华兹华斯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不仅因诗歌创作而享誉世界,还因为其诗作及文章中的重要文学批评思想而为文论研究者所重视。在《比较诗学》一书中,蔡宗齐指出,华兹华斯算是西方第一个有意识地将文学批评的焦点重新转向作者的批评家。过去的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批评家往往忽略作者的作用,华兹华斯却认为创作过程最重要,因此把创作者置于评论的中心。由于华兹华斯十分关注作者的背景和内心活动,他比任何其他西方批评家都更贴近中国批评传统。蔡宗齐认为华兹华斯文学创作理论和刘勰的思想十分接近,因此试图将二者进行对比,试图说明二者对待这些问题的相似性,并探讨二者的不同理论框架。在蔡宗齐看来,二者在讨论文学创作过程时,重心都放在相似的问题上,包括文学创作的不同阶段、创作过程中思想的变化,无意识感应与有意识创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创作过程中对外部环境的感知(sensory)及超感知(suprasensory)经验等。这些问题的相似性说明,不论在什么地方,文学创作所包含的基本内容都是一致的。

蔡宗齐认为,华兹华斯与刘勰都把文学创作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最初的自然感应,接下来的静思阶段,对感知与情感体验的沉思,以及最后创作的执行。华兹华斯一反新古典主义的模仿论传统,把诗歌重新定义为“强烈感情的自发流露”(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因此,在他看来,文学创作的各个阶段都是把感情注入作品的过程。第一阶段就是感情自发流露的阶段。蔡宗齐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文学创作有着类似的看法。和华兹华斯一样,刘勰也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把内在情感和思想转化为外在语言形式的复杂、持久的过程,所谓“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文心雕龙?体性)。在刘勰看来,文学创作的源头是对外部世界的自然感应,但诗人应比一般人更具有想象力,能“联类不穷”,因此其对外界的感应和普通人有所不同。

对刘勰来说,第二阶段是作者“陶钧文思,以致虚静”的过程,作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在这一阶段,作者的内在神思超越时空的限制,能神游千里。《神思》开篇,刘勰描述了第二阶段这种超感知经验的出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勰的虚静与华兹华斯的静思是有所不同的。华兹华斯的感知与超感知经验相互交织,通过感知经验的积累才能达到那种超验的境界。刘勰则认为只有当感知经验被悬置之后,超感知经验才可能与万物合为一体。

第三阶段是通过静思产生新的情感,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一新产生的情感和最初的自然感应不同,是思想的体验,而非经验世界的体验。刘勰和华兹华斯都认为,当神与物、感觉与意象融合为模糊的诗境时,第三阶段就达到了高潮。如果第二阶段中人对实在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感情升华是万物最微妙之处的超感知交流,第三阶段则是将这一模糊难辨的超感知交流转变为具体的意象和感觉的逆向过程。蔡宗齐认为,刘勰仔细讨论了这一转变中生理、心理、语言过程的作用。对他来说,这些过程都属于感知经验,因为它们的种种信息皆需要用“气”和语言能力来回忆、选择和重组。但是与第一阶段的感知经验不同,这些过程不是产生于自发的感应,而是通过有意识的思维活动产生的,从记忆和知识的宝库中提取意象和感觉,并将其融合,以体现虚静中神秘的超感知交流。当刘勰说“神居胸臆”时,刘勰显然有意强调超感知交流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刘勰用“意象”一词来表示,这些过程的最终产物是超感知交流的体现,显然受到王弼哲学思想的影响。王弼在注《易经》时,认为“象”是介于“意”和“言”之间的概念。刘勰用“意象”一词,或许是有意使读者重新认识产生于第三阶段、表现在艺术形式中的“意”。

最后是创作的执行阶段,作者通过语言介质捕捉心中的诗境。但是,华兹华斯受朴素诗歌理论(primitive theory of poetry)影响,认为只要是真实的情感,总是能自然而然地表现为完美的语言形式,因此并没有详细讨论这一过程的难度及对作者的要求。刘勰则认为创作过程是十分困难的,“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即使是真实的情感,从成于胸臆到流于笔端也要经历艰难的过程,而且难以得到完美的表达,因此他专门就创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具体讨论。成功的创作不仅需要对写作艺术的掌握,还要借助源于超感知经验的神秘灵感。一方面,作者在创作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接受系统的培训和练习,《镕裁》、《定势》、《声律》、《比兴》、《事类》等篇章就是对这些技巧的具体阐述。另一方面,这些训练虽然对每个人都很必要,却并不是产生佳作的唯一条件。只有在超感知经验产生的灵感的引导下,受过训练的作者才能将自己想象出来的意境完整地表达为文学作品。在这里,刘勰既强调了作者的天赋,也未忽略作者后天的努力。

蔡宗齐还指出,对华兹华斯和刘勰而言,文学创作包括两种基本的体验——对外部环境的感知经验(sensory experience)与超感知经验(suprasensory experience)。前者指人通过五官接触外部自然世界而产生的精神活动,不仅包括一切感知的印象,还包括产生于这些印象的感觉和思想。后者则指超越时空界限、直指内心本质的那些精神活动。华兹华斯和刘勰都十分注意两种经验的互动。但是对华兹华斯而言,两种经验在创作过程中不断交织依附;而在刘勰的理论中,感知经验与超感知经验是相互促生、相互依赖的。蔡宗齐认为,二者对于感知经验和超感知经验的理解模式建立在各自的哲学基础上,因此有差异。华兹华斯关于创造过程的论述和他本人从一个敏感、缺乏自我意识的孩子成长为成熟的哲学诗人的经历有关,而且根植于西方哲学传统。柏拉图曾提出,眼睛是灵魂与外界交流的中介,是达到超感知真相的途径。根据这种讨论感知与超感知关系的传统,华兹华斯认为眼睛既不是超验经验的完全体现,也不是超验经验的障碍,而是某种既不能用超感知也不能用感知界定的经验介质。通过这一介质,诗人可以感受感知与超感知经验,逐渐认识绝对存在(absolute Being),在觉醒的那一刻达到与自然及上帝的统一。

对刘勰而言,对自然的感应导致超感知的“虚静”状态,然后是回忆、思考、选择意象的感知过程。当这一感知、思考的过程结束时,作者自发地、一丝不苟地将其心中的景象转化为语言,这又是一种超感知经验。只有那些能致虚静,知觉敏感,通过努力掌握了创作技巧的人才能得到这种超感知的经验。刘勰这一理解模式与中国哲学传统有关,主要源自以庄子为代表的哲人对视觉与直觉关系的理解。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中,庖丁凝神屏息,达到虚静的状态,然后提刀砉然解牛,相当于进入创作的执行过程。受到这些论断的影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刻画了创造过程中感知与超感知经验、自发感应与有意识努力以及天资与后天努力之间的关系。另外,在《神思》中还可见老子、荀子等有关虚静的观点对刘勰的影响等,这些都说明刘勰的观点是受中国传统哲学及宇宙观影响的。

蔡宗齐指出,华兹华斯和刘勰时空相阻,其观点却有如此多的相似性,可见文学创作是人类共同的基本经历,而上述谈到的是文学创作固有的各个方面。同时,二者根植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理论框架,因此对文学创作过程的理解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总的来说,二者所讨论的内容已经超越了中西批评的文化边界。在跨文化的视角中,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文学创作的过程。像蔡宗齐那样以比较的视野来进行跨文化研究,有利于我们在更广的范围认识文学的本质和创作的特点,能使研究者把视野从一种文化或者一片地域中解放出来。但是,如何在跨异质文化之间进行公正有效的比较,仍然是比较文学研究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以蔡宗齐的研究为例,他一方面试图将刘勰与华兹华斯放在平等的位置,以双方对文学创作与想象的理解与阐释为平台,以阐述中西文论思想的同处与异处;另一方面却不知不觉地以西方文化为主导进行写作(也许因为写作语言为英语),把刘勰《文心雕龙》边缘化。从文章的结构可以看出,不论探讨什么问题,作者都是先谈华兹华斯,再谈刘勰。谈华兹华斯时,作者对相关的西方文化传统进行细致的解说,所占篇幅也更大;讲刘勰时,涉及《文心雕龙》以外的文本则较少。这说明西方的批评传统环环相扣,华兹华斯在丰富的文本间性(intertextuality)中得到充分的阐释;此外,作者在用英语写作时,西方的例子更容易信手拈来。中国古代文论虽然也相互联系,文本与文本之间存在诸多影响与借用,但是却没那么系统,作者为《文心雕龙》创作论寻找支撑时,似乎显得不那么顺手。当然,也可能作者考虑到阅读人群主要为西方读者,因此多用西方的理论、例子更容易让西方读者接受其观点。在文中,作者多次用“like Wordsworth”(像华兹华斯一样)、“much as Wordsworth”(和华兹华斯相同)之类的过渡语引出刘勰的理论,显然作者无意中已把华兹华斯的理论置于文本的中心。

同类推荐
  • 爱心·让王子快乐的秘密

    爱心·让王子快乐的秘密

    爱心就像沙漠中的清泉,能够让绝望的人看到希望;爱心就像是冬日的阳光,能够让寒冷的人感受到温暖;爱心就像久旱大地上突降的甘露,能够滋润枯萎的心灵。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对于爱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毫无疑问爱心是人性中十分美好的一部分。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一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一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汇集了众多的寓言故事,文笔简练、故事耐看,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海南登陆战

    海南登陆战

    4月16日人民解放军主力实施强渡。经彻夜强渡,解放海南岛,中央军委决定以第15兵团首长指挥第40、第43军,在岛上部队的接应下,退守海南岛的国民党10万残军在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的指挥下,胜利登岛,在岛上琼崖纵队的配合下,并迅速向纵深发展。根据渡海作战的特点,广东解放后,第15兵团按照“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役方针,企图凭借天险,于1950年3月组织了两批4次约1个师的兵力偷渡海南岛成功。,把海南岛当作反攻大陆的跳板。发起海南岛战役。为歼灭该敌。增强了岛上人民解放军的力量
  • 仟余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仟余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婚在迷途

    婚在迷途

    他人前逢场作戏,她便同他虚以委蛇;他人后反复无常,她便同他小心斡旋。明明只是一场契约,可她却误陷豪门三年。于是:他人前逢场作戏,她便同他虚以委蛇;他人后反复无常,她便同他小心斡旋。明明约定好三年后离婚,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拉长战线,而且理由充足。直到有一天,他面无表情地对她说:你赢了,离婚吧!
  • 走向梦中的远方

    走向梦中的远方

    里面长长短短的句子里,既有张爱玲式的才情飞扬,《走向梦中的远方》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又有李清照式的闲愁悠悠,文风孤绝清艳
  • 情感旋律

    情感旋律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销售训练(一分钟经理人)

    销售训练(一分钟经理人)

    用故事的形式来阐释管理学,来解答困惑,并且提出了一些管理方式,具有普遍的意义;本书中所提出的问题是日常性的,也许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而提出的解答方式和观点也是常识性的,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的。编译本丛书的目的是希望它能启迪人们的智慧,提高人们驾驭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我们相信:人们只要手持一卷本书,用心学习其精粹并学以致用,不仅可以作为个人生涯、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借鉴,受益无穷,而且完全可以成为极效率的一分钟经理并具有十足魅力的领导人。
  •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悦读MOOK(第十八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清妾

    清妾

    穿越成了瓜尔佳氏的小姐,苏灵儿表示咱很知足,顺利当上米虫,这是一种多么幸运的事情。 至于那个冷的让人心寒的王爷,咱还是躲远的吧,您这么优秀,咱高攀不起! 咱这种来自未来世界的呆萌二货,可得抱好几位大人物的粗腿,至于那个什么李氏,你能不能离咱远一些! 当呆萌小吃货遇到冷面雍亲王 是宠溺一生,还是蹉跎一世;
  • 世界如此危机

    世界如此危机

    德国为何国富民强?北欧为什么幸福合谐,美国是如何建成“伟大社会”的,世界为何又陷入长期性危机?中国应对的方法在哪里?大危机就需要大变革。只有放弃旧思维,才能找到新出路!澄清谎言:批判了目前流行的对经济危机种种错误陈旧、似是而非、利近害远的归因,总结了与福利有关的七大谎言。分析时局:分析了德国“社会国”模式、北欧“合作主义”模式、美国“伟大社会”模式、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等之优劣利弊。内容翔实,理论扎实。指出道路:中国的未来在于“新福利社会”,是继自由主义和福利主义之后的第三种模式,高连奎将之称为世界模式3.0,是一种市场化的福利社会。
  • 公爵的小小新娘

    公爵的小小新娘

    天空中乌云密布,透着一种让人快要疯狂的压抑,乌云之下是令人窒息的场景,最残酷的厮杀,最残酷的征战,在一一上演。“杀——”士兵们嘶吼着,举起手中的矛与盾,冲入了人群之中,鲜血洒在了战场的每一寸土地之上,一个又一个身体无力的倒在地上,人们已经完全疯狂了,眼中只有一个信念:杀光所有的敌人!刀尖在空中相会,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音,一声又一声哀嚎响起,充斥着这个死亡的时刻。终于,似乎所有的身影都……
  • 服务细节全书

    服务细节全书

    一位餐饮业巨擘这样总结他的成功之道:在其连锁店中提供给顾客的,永远是17厘米厚的汉堡与4℃的可乐。这两个数据是经过反复的研究、调查、试验得来的。是的,连锁店当然也可以提供20厘米厚的汉堡和7℃的可乐,但那一定不是最佳口感——这就是专业精神的服务与普通服务的区别。本书倡导完美的服务精神,即要实现从要服务、会服务到服务好的蜕变;强调服务精神的建立、服务精神的落实和服务精神的完善与升级。只要从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人手,使领导者和员工都更为明确服务精神的实质,并将服务精神灌输到思想中,落实到实处。你将会发现——服务就是力量!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