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500000015

第15章 李白在巴蜀的事迹 诗作及交游考(2)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人以有道,并不起。此则白养高忘机不屈之迹也。”李白说他隐居于“岷山之阳”,究竟在哪里?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中的“李白杜甫年表”确定“岷山之阳”在青城山,隐居时间在开元十年至十二年,李白22—24岁时。葛景春又认为“岷山之阳”在三台长平山安昌岩,东岩子就是赵蕤。其实,杨慎早就指出,“岷山之阳则指康(匡)山,杜子美赠诗所谓‘匡山读书处’,其说见晏公《类要》,郑谷诗所谓‘雪下文君沽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者也”。杨慎的看法当然是对的,从地理位置上看,匡山正是“岷山之阳”,岷山主峰在平武与松潘交界处雪宝顶,山脉绵延于川甘两省,“蜀以山近江源者通为岷山”,“岷山跨古雍、梁二州,自陕西巩昌府岷州卫以西,大山重谷,谽谺起伏,西南走蛮菁中,直抵四川成都府之西境”。大匡山正是南北走向的岷山山脉中的一座山,北距岷山主峰雪宝顶只有一百多公里,不论从“山之南为阳”或“向日为阳”两种意义来说,大匡山都可称之为“岷山之阳”。《江油县志》(光绪版)云:“郡治之北,有大匡山焉。在唐书,为岷山之阳。”李白说他隐居时,曾被“广汉太守举二人以有道”,广汉是沿用汉代旧名,绵州是汉代广汉郡的腹心之地,梓潼、涪县(绵阳)曾是广汉郡治所在地,因此广汉太守即绵州刺史,而大匡山正是其管辖范围之内。这位绵州刺史不可能跑到非他管辖的蜀郡青城山去推举人才。宋朝的人都说李白曾隐居于匡山。匡山上的《中和大明寺住持碑》叙述了大匡山上的大明寺兴建于唐贞观年间,到“唐第七主玄宗朝翰林学士李白,字太白,少为当县小吏,后止此山,读书于乔松滴翠之平有十载”。《谪仙祠堂碑》云:“匡山,唐谪仙之祠堂在焉……杜甫所谓匡山读书处岂其是耶?其迹显然,历历可考,则匡山遗迹,能信之可也。”“旧宅碑”也说:“先生旧宅在青莲乡,后往县北戴天山读书。”《彰明逸事》说:“太白……隐居戴天大匡山……今大匡山犹有读书台。”戴天山和大匡山上的李白遗迹有多处,而青城山上无一处李白遗迹,也无一首李白咏青城山的诗。《青城山志》明确说:“蜀中传为李白读书处所在,非只一地,更不得附会李白遗址于此山。”总之,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李白隐居读书处在大匡山,不在青城山。

李白自叙的隐居岷山之阳是不是指三台长平山呢?与他同隐的东岩子是不是赵蕤呢?否。《彰明逸事》说得很清楚:“太白恐弃去,隐居戴天大匡山。往来旁郡,依潼江赵征君蕤……太白从学岁余,去游成都。”隐居大匡山与到三台拜赵蕤为师是分别叙述的两件事。李白说在岷山之阳与东岩子“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他与东岩子并不是师生关系,时间是“数年”而不是“从学岁余”。长平山是在当时的蜀中第二大城市梓州城附近的一座小山,不可能“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绵州刺史(广汉太守)也不会跑到梓州刺史眼皮底下来推荐李白。长平山距岷山甚远,是浅丘陵,不能称之为“岷山之阳”。东岩子是“逸人”,就是从未被皇帝征召过的隐士,而赵蕤是被皇帝征召的隐士,故称“征君”,李白在寄给赵蕤的诗中就称之为“赵征君”,与东岩子显然是两个人。从时间来看,李白与东岩子同隐大匡山在去梓州拜赵蕤为师之先。据《唐大诏令集》载,开元四年(716)七月下诏“宜令各巡本管内,人有清介独立,可以标映士林,或文理兼优,可以润益邦政者,百姓中文儒异等,道极专门,或武力超伦,声侔敌国者,并精访,具以名闻”。下这道诏书时,李白已在匡山隐居一年多了。“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广汉太守闻而异之”,把李白与东岩子看成了“道极专门”的人才,想把他们推荐给皇帝,表演驯鸟绝技。胸怀远大政治抱负的李白对此推荐当然不屑一顾。后来又才去梓州拜师,学经邦治国之道,那应当是开元六年(718)。总之,李白自叙的隐居岷山之阳,不在三台长平山,而是江油大匡山。

北宋乐史编撰的《太平寰宇记》卷八四“龙州”条下云:“大匡山在州南八十里,高九百丈,阴洞潜穴,气蒸成川,有飞泉下流,一百里入剑州阴平合白泽水。”宋朝龙州州治在今平武县南坝镇,“大匡山在州南八十里”肯定在今江油境内,不是在南面二百多公里的三台长平山,更不是在青城山。“高九百丈”,应合二千多米,与大匡山背靠的戴天山差不多。“阴洞潜穴,气蒸成川,有飞泉下流”。在大匡山下有白鹤洞,洞中的阴河从洞口流出,形成飞泉,下泻于老龙潭,老龙潭就是百汇溪的源头,百汇溪流入平通河(即雍村河)再汇入涪江。不过该条目说:“大匡山在州南八十里……有飞泉下流,一百里入剑州阴平合白泽水。”似应指平武、江油交界的藏王寨,藏王寨在南坝正南三十多公里,大匡山在南坝南偏西约六十公里。北宋的阴平县在今江油小溪坝、厚坝一带,潼江有一支流从藏王寨的白阳洞流出,约三十公里在阴平村(即古阴平县治所在地)附近汇入潼江。也可能李白在来往江油时,曾游过或在藏王寨住过,《太平寰宇记》认为就是李白隐居的大匡山。其实大匡山与藏王寨相距不远,可以相互眺望。《大清一统志》、《龙安府志》、《江油县志》、《彰明县志》等都肯定大匡山在江油县西(当时县治在今江油武都镇),彰明县之北,虽里程有出入,但方位是肯定的,不能因各种记载的里程小有出入,就根本否认大匡山在江油境内。

李白隐居读书处除了大匡山还有一个小匡山,《彰明县志》云:“小匡山,县西三十里,亦名读书台。孤峰秀拔,宛如文笔,李白尝读书于此。”《江油县志》(光绪版)云:“读书台有二,一在县西大匡山,一在县南点灯山,皆太白读书处。”小匡山位于青莲乡与大匡山之间,李白在往返于老家与大匡山之时,在小匡山小住并读书,在这里留下遗迹和传说。小匡山之所以又叫点灯山,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李白在小匡山上刻苦读书,常常挑灯夜读到天明,周围几十里都能看到山上灯火,故把小匡山叫点灯山。早在清乾隆年间就建有纪念李白的太白祠,门上有“古读书台”匾额一道,正殿塑李白像。光绪年间又重修扩建,有殿宇三重,后残败。今存古建筑有石塔一座,实际上是化字库,读书学子烧废字纸之处,塔上对联是:“倒笔写天,气贯星斗;举杯邀月,诗惊鬼神。”这的确是李白精神的写照。小匡山上还有李白晒书坪、书箱石等遗迹。

李白主要隐居读书处是在大匡山,因而大匡山上李白的遗迹更多,纪念性建筑也更宏大。大匡山在唐贞观年间由长眉僧骇智兴建了一座佛教寺庙大明寺,后因李白曾在此读书而出名。唐僖宗中和年间“敕赐中和大明寺额”,进行扩建,简称中和寺。宋代再次扩建庙宇,并建了太白祠。这时因避赵匡胤之讳,改大匡山为大康山,从此一山有两名,至今大匡山所在的乡镇仍名大康。据北宋末的“祠堂记”称:“唐谪仙祠堂在焉……山旧有读书台,其侧有僧寺曰大明寺,名存实亡,废久不治,宣和己亥之仲秋(1119),命鸠材作屋四十椽,前敞轩楹,中设绘像,英灵似在,美哉,佳哉!吾乡盛事,庶几不泯也。”这说明在北宋末年之前已有谪仙祠,北宋末废而重建,后明清时期仍在重建、扩建。清光绪年间,龙安知府蒋德钧在大明寺边兴建匡山书院,筑殿三重,前有文昌殿,后有太白殿,中有书院讲堂,还有双桂堂、邀月亭等建筑,共九个院落,一百多个房间,常住师生数百人,成为匡山的极盛时期。1958年“大炼钢铁”,匡山树木伐光,寺庙书院拆毁,成为光秃秃的荒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封山育林,树木逐渐成林,在大明寺废址上又新建一座匡山亭。当地百姓捐资,重建了太白殿,大匡山尚存饲鹤池,为李白吟《别匡山》之处。大匡山的佛爷包之上有太白洞,相传李白曾在洞中读书。

李白在匡山隐居期间的主要活动是读书,创作诗赋,练剑术,不时游览名山,求仙学道,往来旁郡,寻师访友。李白自述:“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十五学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上韩荆州书》)。“十五”不必拘泥于十五岁那一年,而是指十五岁上匡山后开始的活动。他的这些活动对他一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白在匡山以铁杵磨针的坚韧精神勤奋攻读,博览群书。他自己也说:“颇常览千载,观百家”,“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从李白的诗赋中可以看出,他不仅研究了诸子百家的学说,还熟读了《史记》、《汉书》、《三国志》、《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等,对于道教、佛教的经典也很熟悉,真可算得上“读书破万卷”。李白勤奋学习的故事,在他的故乡世代流传,凡是李白停留过的地方,都有李白刻苦攻读的传说。“天才出于勤奋”,李白之所以在诗歌创作上取得辉煌的成就,正是因为在青少年时代勤奋学习,刻苦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千一录》云:“太白读书匡山,十年不下山,浔阳狱中犹读留侯传。以彼仙才苦心如此,今忽忽白日而嘐嘐古人,是自绊而希千里也。”此话说得很有道理。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的这种思想性格,是在第一次隐居时形成的。李白的青少年时代正是统治者大力提倡道教之时,开元二年,唐玄宗置翰林院招徕隐士,其中就有不少是道教徒。玄宗还采取了许多措施,在政治上、社会上提高道教的地位与声势,使道教得以大大发展。李白生长的川北一带,本来就是道教的发祥地,东汉顺帝年间,道教的创始人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首先流行于川北汉中等地。“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鲁雄踞巴汉垂三十年”。李白的故里自东汉末,道教一直十分活跃,在风景秀丽的群山之中,散布着一些道观。李白故居对面的紫云山,又称紫山,峰峦俊秀,林木茂盛,位于江油市西南香水乡的盘江之滨,隔盘江与青莲遥遥相望,距陇西院十公里,也是江油、安县、北川的界山,长约11公里,宽约3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99米。唐代山上就有一座香火很旺、闻名遐迩、颇具规模的道观,据宋人魏了翁《紫云山崇仙观记》云:“其阙则为之始殿,为黄篆宝宫……古松立于庭者,巉岩老硬,盖不知年。而其问所谓黄篆宝宫,则世传为唐开元二十四年神人由他山置于此者也,宫之三十六柱皆檀木,铁绳隐迹,至今不毁。”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邱山居》:“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王琦《李太白全集题嵩山逸人元丹邱山居》注云:“紫云山在绵州彰明县西南四十里,峰峦环秀,古木樛翠,地理书谓常有紫云结其上,故名。岗来自北为天仓,为龙洞;其东为风洞,为仙人青龙洞,为露香台;其西为蟇颐,为白云洞;其南为天台,为帝舜洞,为桃源溪,为天生桥。有道宫建其中,名崇仙观。观中有黄录宝宫,世传为唐开元二十四年神人由他山徙置于此。宫之三十六柱皆檀木,铁绳隐迹在焉。此山地志不载,宋魏鹤山作记,载集中。太白生于绵州,所谓‘家本紫云山’者,盖谓是山欤?”李白曾上此山寻仙访道。

李白第一次隐居期间就是以匡山为基点,游览附近名山,求仙学道。从李白在故乡留下的诗篇中可以看出李白曾到过戴天山、太华山、窦圌山等地。太华山与大匡山为同一山脉,大匡山在南,太华山在北,两山紧紧相连。据清道光《龙安府志·山川》卷二:“太华山,在县西北四十里,三峰奇秀,有似西岳,上有太华观。”《龙安府志·人物》卷八:“唐,毛真人在太华山修炼,道成仙去,今太华观乃其遗迹。”清光绪《江油县志·坛庙》卷十三:“登真观(即太华观),在太华山上。有三峰状如华岳,相传毛真人修炼处,改名登仙观。”可见太华山在唐代已经是道教名山,满山苍松翠柏,山溪潺潺,飞泉道道,清幽秀丽。太华观就深藏于林荫深处,观后有毛真人洞,幽深莫测。李白隐居大匡山到此山寻仙访道,写下了《太华观》:“石磴层层上太华,白云深处有人家。道童对月闲吹笛,仙子乘云远驾车。怪石堆山如坐虎,老藤缠树似腾蛇。曾闻玉井今何在,会见蓬莱十丈花。”描绘了太华仙境。李白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不能不深受熏陶感染,所以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李白在隐居大匡山期间“往来旁郡”,开元六年往梓州长平山拜赵蕤为师,“从学岁余”,开元八年春拜谒益州长史苏颋,随后下渝州,拜访渝州刺史李邕,后游峨眉又回匡山隐居。

李白在隐居匡山期间还到过龙州江油郡江油县,时县治在今平武县南坝镇。从匡山去南坝只能溯涪江而上,在进入涪江峡谷口时曾游了两岸的溶洞,至今还流传着“太白洞对灯笼洞,灯照太白把书诵”的民谣和传说故事。一百多里的涪江峡谷曾是邓艾伐蜀经过的阴平古道的一段,以二郎峡为代表的涪江六峡,山高谷深,江流湍急,峭壁摩天,栈道凌云,李白正是在这段艰苦的行程中,积累了《蜀道难》的素材。李白在江油县访了县尉,留下了《题江油尉厅》:

岚光深院里,旁砌水泠泠。野燕朝官舍,溪云入古厅。

日斜孤吏过,帘卷乱峰青。五色神仙尉,焚香读道经。

这首诗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歌颂了县尉无为而治的道家精神。北宋大书法家米元璋曾书写此诗并刻于石壁上,后又翻刻成碑,今仍存于江油李白纪念馆。该诗中写的“旁砌水泠泠”,至今泉水犹存,叮当作响,故名叮当泉。叮当泉上有太白读书台,至今尚存“太白台”古碑一块,为宋代所刻。

李白经金牛古道游览时,途经梓潼五妇山,即古蜀国五丁力士拽蛇,以至“地崩山摧壮士死”之处。其上两公里即文昌祖庭大庙。

李白肯定到过剑门关,他写的《送友人王炎入蜀》、《剑阁赋》、《蜀道难》都描写了剑门关。剑门关是古今闻名的雄关险隘,属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关口为大剑山的一个V形山口,扼于川陕公路上。北距广元城区南五十公里,南距成都三百公里。大剑山倚天如剑,峭壁连绵,横亘似城。山之中断处,两崖相对如门,故名“剑门”。剑门关为历代军事要塞。后人为纪念李白、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都先后游过剑门关,故在关上曾建过李杜祠、思贤楼等,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六七《剑门关·楼阁》载:“思贤楼。在水门上。有张孟扬、李太白、杜子美、柳子厚画像。因以为名。”又卷六六载:“李杜祠堂。按剑门题诗以太白、子美为重,而世未有并祠之者。会从李参预壁得所赐阜陵御书《蜀道难》,又从李左史得赵忠定汝愚大书《剑门》诗,因建祠,刻二诗于前,榜其堂曰‘文焰’,取韩退之诗语也。”王象之《舆地纪胜·隆庆府古迹》、明《大明一统志》卷六八“保宁府”、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二六都有同样的记载。

同类推荐
  •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时间跨度数千年,从诸神创世到明治维新前的历史;人物涉及成百上千万,从高天原的神灵到难以定论的神武天皇,从大权在握的女天皇到美艳绝代的宫妃,从奇谋异策的豪杰到权重朝野的将军……各色人等,一个个惟妙惟肖;事件不胜枚举,从诸神创世到神武建国、大化革新、仿效汉唐、源平合战、德川幕府。一幕幕内乱纷争、勇武好斗的惨剧;一桩桩争权夺势、君臣反目的闹剧;一件件家族情仇、父子相残的悲剧……以全景视野扫描日本历史,透析她错综的步伐、曲折的轨迹,更清晰、更完整的了解日本千年历史的传奇与真实。在潇洒流畅的笔锋中启悟智慧,在幽默诙谐的解析中知史明鉴。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
  •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奇才,他的诗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全世界都享有很大声誉。李白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以及他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明晰李白的思想、个性特征和诗歌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离奇事件之谜

    离奇事件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热门推荐
  • 碧海洗心录

    碧海洗心录

    天下大事久合分,混沌洪流祸乱生。仙魔妖邪人劫起,佛道儒侠丐入尘。奸佞巧伪祸社稷,世道污秽丧人伦。天地不仁万般苦,刍狗流离困踬行。明王普渡始沦翳,无生弥勒妄施语。黑莲白荷末舛逆,宄源孽藩涂碳糜。虎狼当道何足惧,秉承正义执身忱。纵跃不顾徇家急,粉身不浑赤子心。碧波荡漾明月升,洞天福地洗心灵。雪梅疏影伴吹笛,佳人添香仙鹤鸣。
  • 微微一笑很倾城

    微微一笑很倾城

    前脚“前夫”才“移情别恋”娶了第一美女,后脚就有第一高手来求婚?还说要给一个更盛大的婚礼?名校计算机系的系花贝微微一边囧着,一边……飞快地嫁了。如果一个被无数人仰望的传奇人物、名校顶尖牛人,第一次见面就反问你,“我们什么时候不是那种关系了”,你会怎么反应?那人出身世家,运动全能,外表风雅,气质清华,举止从容,本质……土匪……还傲慢得要死要活……
  • 冠心病健康生活指南

    冠心病健康生活指南

    冠心病是供应心肌血流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的内腔缩小,由冠状动脉供给心肌的血流相对不足,出现胸闷和心前区疼痛等心绞痛症状。一般认为,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均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子。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特别是工作紧张、缺乏体力劳动者。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晚。
  • 罗刹哑妻

    罗刹哑妻

    罗刹:佛教中指恶鬼,指食人肉之恶鬼。恶魔:佛教语。障碍佛法的恶神的总称。上官御淏,传闻中的恶魔王爷,传说因为他身上的煞气太重,接连在新婚之夜克死了两个新娘,所以没有人敢嫁给他。白雪薇,白家小公主,传说她很美,传说她很温柔,传说她不爱说话,传说她除了女红什么都不会。传说…她,代号罗刹女,传说她是一个杀人如麻,嗜血如命的女人。传说她形如恶鬼,心如蛇蝎。这个世界上传说太多,除了当事人,没有人知道,那传说是真还是假,直到,传说与传说相遇,才知道…白家,上官家等家族为修真世家,所以此文背景后期为修真界,以玄幻为主打。片段一:“我娶你,只是因为我的府里需要一个女人。”看着面前面容绝美却显得有些怯弱的不像是世家子弟的女子警告的说道。雪薇听了上官御淏的话,身体一抖,眼底透出一股淡淡的忧郁,怯怯的抬头看了上官御淏一眼。点点头,然后大红喜袍除下,转身躺入床内不言不语。他知她不能言语,故也不再多言,只和衣躺下。片段二:“站住!你是何人!竟敢夺本王的火莲花!”上官御淏冷冷的喝道,看着前面急于离开的有些熟悉的背影。“站住的是傻瓜,听你的更是白痴!”远去的背影不仅没停下,反而加快了速度,空中传来这么一句话。——————————————————————————ps:此文女主前期与后期性格差异巨大,简介为后期性格。▼▽▼▽▼▽▼▽▼▼▽▼▽▼▽▼▽▼▼▽▼▽▼▽▼▽▼▼▽▼▽▼▽▼▽▼▼▽▼▽▼▽▼▽▼推荐自己的穿越文:《独爱冷夫君》链接:卷一虞素冰,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学生而已,虽然她上课睡觉,下课乱跳。但是也不用这么玩她吧?穿越?而且还是这么恐怖的直接空中飞人?天!不会摔死吧?冷无幽,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杀手,只是杀的都是些无人敢惹的强人,呃外加喜欢玩灭门,其他的没什么的。不过这天却杀着杀着,杀出了一个从天而降的牛皮糖。“喂?你在做什么?”虞素冰睁着天真的眼睛,无视那满地的鲜血,抓着冷无幽的衣袖。“杀人。”冷冷的回答,冷冷的眼神,却没有挣开那白净的小手。“杀人?哇!好厉害!”崇拜的眼神,天真的话语,冲淡了那血腥的气息。一场穿越,两个被世人恐惧的人相遇,相识相知。卷二“哼!以为我失忆了就可以随意欺负我?还想骗我?也不看看你是什么德行!”看着面前的幽晟遥,虞素冰的脸上带着冷冷的讽刺。脚下踩着不知道是哪个姬妾的身体。
  • 有妖气:蛇王的倒霉妃(全本)

    有妖气:蛇王的倒霉妃(全本)

    谁有她倒霉,捡块玉石穿越,算命的还说她是天煞孤星,连自己也克死了!而且这是什么魔幻世界啊,美男成群,神魔乱舞的,个个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尤其这位蛇王大人,虽然俊美,但冷酷无情不说。修炼要她陪,喝酒要她陪,不高兴了也要她陪,睡不着也要她陪!可盖棉被纯聊天可以,她没打算做蛇王的女人啊!“陆静茗,你只能是我的女人,不准你喜欢别的人,想也不可以!”他还想封她为妃?做梦去吧。她不要嫁给这个冰块蛇王,绝不!你不看那狂野的龙王,还有风情万种的狐狸精,都在算计着想抢走她。那邪魅的美男子和紫眸少年为她争风吃醋,就为争谁是好师兄。更有那谪仙和黑暗邪魔在旁虎视眈眈。她是什么,神女?人形法宝?还是香饽饽?反正她要逃,正好有美男帮忙——干脆一起私奔吧,先逃出这可怕的地方再说。“你是我的女人,永远都别想从我手里逃出去,想逃,先生个宝宝再说吧。”俊美无情的蛇王冷笑道。“god,我不要生个蛇宝宝!”-------思思的新文,大家撒花票票支持哈。《凤凰斗:第一嫡女》http://m.pgsk.com/a/469117/---思思的微博:http://m.pgsk.com/weiyin1987欢迎围观。木有钻石,木有神笔,木有鲜花,泪,连咖啡都没了,更新啊,思思在努力更新了,伤不起啊有木有!
  •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明早已中断,而中华文明则一脉相承,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一路坚强地走过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远古传说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拼搏不息,创造出了无数辉煌的文明成就。可以说,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随时供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营养。作为中国人,特别是对年轻的一代来说,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继承中国的文化传统,感悟中国人的生存智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指间青春:相思不过泪成殇

    指间青春:相思不过泪成殇

    那一年我们青春年少,那一年我们似水如花;冥冥中我们意外相遇,约定让你我命运无声相连;千般情愫,万般思念也及不过那片刻的相见;我们相信幸福离我们并不远,纵使百般刁难千般羁绊,只要我们还能彼此伸出双手,只要我们还能彼此轻触指尖,所有的苦越累,酸与涩,都不过是我们追逐幸福路上的风景而已;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外省娃娃

    外省娃娃

    在轰轰烈烈的高考中,有一些孩子落寞得与众不同,他们从一个城市“ 返回”到另一个城市,他们在陌生的家乡开始陌生的生活,为了炎热时节终 须放手一搏的高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借读生。 《外省娃娃》作者(苏笑嫣)以本人亲身经历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借读生 从北京返回家乡参加高考前后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