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500000025

第25章 章太炎 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2)

诸子之中,章太炎对庄子的评价最高。他说:“若夫九流繁会,各于其党,命世哲人,莫若庄氏。消摇任万物之各适,齐物得彼是之环枢,以视孔墨,犹尘垢也;又况九渊、守仁之流,牵一理以宰万类者哉。”章氏曾专门作《齐物论释》以发挥庄子的思想。对于这部会通佛、庄的大著,章太炎自许极高。在与人书中,他称:“所著数种,独《齐物论释》、《文始》,千六百年未有等匹。”

根据他的弟子记载,章太炎民国初年就曾慨叹,自己的经史小学均有传者,唯独诸子哲理后继乏人:

先师尝言:经史小学,传者有人,光昌之期,庶几可待。文章各有造诣,无待传薪,惟示之格律,免入歧途可矣。惟诸子哲理,恐将成广陵散矣。

这固然反映了章氏于发明诸子哲理处的自负,但也未始不与诸子学说的性质有关。正如太炎所常说,诸子之学是一种“主观之学”,它寻求的是义理而不是史实的异同。讲义理就必须靠“直观自得”。因此,它并不像经史小学那样有辙迹可寻。章太炎自己就承认,治子远比治经为难。所以,当他称“说诸子之法与说经有异”时,这恐怕并不是一句泛泛之论,其中实在饱含着他个人治学的种种心得与甘苦。

章太炎的诸子学研究影响很大。无论是抬高荀、韩还是特别表彰老、庄,在当时都起到了平视各家、解放思想的作用。他对墨家和荀子的名学思想的发掘开创了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先河。他诠释诸子思想的作品如《原名》、《明见》、《齐物论释》等受到梁启超、胡适等人的交口称赞。可以说,晚清诸子学的复兴与章太炎的努力密不可分。

必须指出的是,章太炎之所以表彰诸子,不仅仅是基于个人对义理之学的偏爱,也不仅仅是出于反孔批儒的政治需要(有一个时期,他的确如此)。他认为,研究周秦诸子,还有两种更根本的作用:一是可以追求真理:“盖学问以语言为本质,故音韵训诂其管籥也;以真理为归宿,故周秦诸子其堂奥也。”二是可以振兴民德和改造国性:“若夫周秦诸子,趣以张皇幽眇,明效物情,民德所以振起,国性所以高尚。”前者是治学的归宿,后者则关乎民族国家的前途。

把研究周秦诸子看成是振起民德、高尚国性的工具,说明即使在纯粹追求真理的“主观之学”领域里,章太炎仍然无法忘怀他的民族主义理想。

胡适的治学道路与章太炎完全不同。胡适受的是新式教育,走的是留学路线,修的是哲学专业,信奉的是实验主义,与章太炎的经学出身、小学训练几乎找不到任何相似之处。可是,由于某种特殊的缘故,两人在学术上还是扯上了意想不到的关联。

这得从胡适对“方法论”的偏爱说起。

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胡适也许是最喜欢讲方法的大学者。他认为,研究对象是死的,但研究方法可以很灵活。具体主张的应用是有限的,但方法的作用却可以无穷。因此,他非常热衷于宣传“科学方法”。他甚至声称,他的许多作品都可以当作“方法论”去阅读:

我这几年的言论文字,只是这一种实验主义的态度在各方面的应用。我的唯一目的就是提倡一种新的思想方法,要提倡一种注重事实,服从证验的思想方法。古文学的推翻,白话文学的提倡,哲学史的研究,《水浒》、《红楼梦》的考证,一个“了”字或“们”字的历史,都只是这一个目的。

胡适曾把自己所理解的“科学方法”概括为十个字:“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十个字也成了他一切学术活动的指导思想。

胡适承认,他对科学方法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西方。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最大,它们分别是赫胥黎和杜威。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教他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教他怎样思想,教他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待证假设,教他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并且胡适还特别指出,他所掌握的这种圆满的科学方法论,是欧洲科学发达二三百年之后才逐渐形成的。

不过,当把目光转回到中国时,他却获得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就是清代学者特别是考据学派同样掌握了这种方法的精神,并已经应用到他们的研究实践中去。胡适为此而非常高兴,直到许多年后,他还自豪地说:“很少人曾想到现代的科学法则和我国古代的考据学、考证学,在方法上有其相通之处。我是第一个说这句话的人。”

胡适所发现的考据学派的“科学方法”主要体现在文字、训诂、校勘和考订等领域。在这些与经典考校有关的学科内,材料的归纳、通则的确定及史实的订正都是最基本的研究手段。胡适认为,这几项已足以证明,清代学者会怀疑、懂归纳并且知道验证的重要性。这正是“科学方法”的表现。

一提到考据学派,自然少不了“能为正统派大张其军”的章太炎。在《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导言里,胡适曾特别指出章太炎与其他考据学家的不同:

清代的汉学家,最精校勘训诂,但多不肯做贯通的工夫,故流于支离碎琐。……到了章太炎方才于校勘训诂的诸子学外,别出一种有条理系统的诸子学。太炎的《原道》、《原名》、《明见》、《原墨》、《订孔》、《原法》、《齐物论释》都属于贯通的一类。《原名》、《明见》、《齐物论释》更为空前的著作。

这种评价真是高极了。“贯通”是指把每一部书的内容融会贯穿,寻出一个脉络条理,组成一种有头绪的学说,大体相当于胡适常说的“系统的整理”。胡适认为,宋儒的特点是重贯通,但由于不明校勘训诂,所以流于空疏和臆说;清代汉学家的特点是精于校勘训诂,可又不做贯通的工夫,故陷于支离琐碎;只有到了章太炎才把这两者融会起来。按照胡适的标准,既然清代的汉学家都已掌握了成熟的“科学方法”,那么善做贯通工夫的章太炎就更不在话下了。

在《大纲》自序里,胡适再一次提到章太炎:

我做这部书,对于过去的学者我最感谢的是:王怀祖、王伯申、俞荫甫、孙仲容四个人。对于近人,我最感谢章太炎先生。

从这些话里,足可看出胡适对章太炎的推尊程度。

问题是,章太炎未必会接受胡适的这种好意。从章氏自己的学术理路看,“贯通”根本算不得什么像样的评价。能做贯通工夫即使不属于校勘、训诂的要求,它也至多只能归到“考迹异同”的客观之学。把《齐物论释》这部章氏自许为会通“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的“直观自得”之作归到“贯通”一类,简直就是在贬章太炎的身价!

胡适对章氏著作的这种明显的“误读”,足以说明两人在治学道路上有着实质性的不同:

首先,两人的学术兴趣迥异。章太炎虽然受的是朴学训练,擅长于考证经史,但由于佛典的影响,他对义理之学有同情的了解。而胡适虽以哲学为专业,但却更钟情于历史,特别是其中的考证学。胡适自称是有“考据癖”的人,他可以花二十年时间去做一件有关《水经注》的辨伪工作而乐此不疲,全靠这种对历史考证的浓厚兴趣。事实上,胡适在学术史上的贡献主要就集中在历史领域,如哲学史、小说史、禅宗史等等。

其次,对“方法”的认识不同。章太炎虽然也有关于治学的种种心得,但并不像胡适那样“方法”先行。他所总结出来的一些看法,如“说经之法”与“说诸子之法”的不同,都是根源于他治经治子的经验。相反,胡适对“方法”的执著则来源于一种哲学思潮。正如他自己所指出:

杜威对有系统思想的分析帮助了我对一般科学研究基本步骤的了解。他也帮助了我对我国近千年来——尤其是近三百年来——古典学术和史学家治学的方法的,诸如考据学、考证学等等的认识。

胡适相信,只要掌握了这种“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那么无论应用到什么地方,都可以获得大量的发现或知识的进步。西方近代文明把这种“科学方法”应用到了自然界,所以有科学的突飞猛进,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中国人把这种“科学方法”应用到了书本、文献的考证上,出现了清代考证学的勃兴。这些均说明“方法”可以超出研究对象之外,具有独立的价值。正是基于这种信念,胡适才把自己一生的学术活动差不多全部奉献给了这种“科学方法”的实践。

同类推荐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热门推荐
  • 妃常妖娆之暴君你走开

    妃常妖娆之暴君你走开

    西冷一出生就成为孤儿,寄养在丞相府。随着西冷的成长,对于西冷,几位皇子都势在必得,皇位之争,美人之争,本想要平淡一生的西冷陷入进去,想要抽身又何其之难,最后西冷花落谁家?是温柔善良的七皇子轩辕泽,还是霸道残忍的太子轩辕昊?亦或是孤独终身?
  • 最后一个道士1

    最后一个道士1

    查文斌——茅山派祖印持有者,正天道最后一代掌教传人。他救人于阴阳之间,却引业火烧身,遭天罚阴遣;仗侠肝义胆与一身道术,救活人于阴阳罅隙,渡死人于无间鬼道!诡异古村中,阴差煞言七个村民必死无疑。查文斌却一人逆天而行,将军庙里大战百年邪道,奈何桥上对决阴差,然而,七个村民还是……
  • 满天飞沙:沙尘暴灾害的防范自救

    满天飞沙:沙尘暴灾害的防范自救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成长过程中应受到各方面的特殊保护;同时,青少年自身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一些必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对于防范自然灾害来说,居安思危才能处变不惊,防患未然才能游刃有余。青少年必须学会自我保护,树立防范意识,知道防范的方法,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本书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常见的自然灾害的防范常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同学们如何面对突然的灾难,保持冷静、勇敢,及时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 做人活一点

    做人活一点

    成功的机会到处都有,但成功的路上别人对你的阻力和助力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你做人能灵活一点,就能给你带来很多帮助的。 如果你懂得与人相处之道,就可以减少很多敌人,多很多朋友。
  • 逆天邪尊:霸宠草包五小姐

    逆天邪尊:霸宠草包五小姐

    世界第一杀手,年幼时亲人背叛、父母被杀,她隐姓埋名混入敌营报仇,大仇得报时,哪知一个神秘碗将她带入异世,成为明幻国第一废物?放屁!身带奇宝,萌宠相随,身世成迷,天赋妖孽,敢说她废材,直接抽飞!至于美男,这不身后那个妖孽痴缠不休如影随行……“娘子,谁敢欺负你,相公揍他!”且看夫妻携手,大杀四方!
  • 血型与属相(古代文化集粹)

    血型与属相(古代文化集粹)

    看人要看本质,看其先天的材料,抓住本质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别人,把握好我们的人生。血型和属相能够为您提供一定的判断依据,这本书为您提供了不同血型的人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以及各个属相的人的个性及适合生活的环境、适合从事的职业等,让您能迅速准确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 风铃

    风铃

    中国小小说30年心血结晶,23位名家殿堂级作品,精短文学的至高水准,值得一生珍藏的经典文丛。由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编著的《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刘国芳卷》为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之一。《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 刘国芳卷》收录了拔去心里的草,爱在天上飞着,风铃,黑蝴蝶,吹笛到天明,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过去,结婚,老鼠带来的爱情,快乐情人节,开始就是结束,忽然,警察与小姐,向往阳台,模特与车,角色,小品,对面……
  • 从亭长到皇帝:流氓的胜利

    从亭长到皇帝:流氓的胜利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烽烟四起。农民、贵族、官僚、强盗、文人、武士,纷纷粉墨登场。攻城略地,纵横捭阖,巧取豪夺,尔虞我诈,最终获得胜利的,却是来自沛县街头的流氓——刘邦。
  • 决定一生的10堂情商课

    决定一生的10堂情商课

    积极向上的心态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决定未来的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更重要是心态。心态好,人生更美好。心态是决定命运的真正主人,它能够从里到外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让人能够积极进取,创造成功;消极的心态却让人消极悲观,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