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500000025

第25章 章太炎 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2)

诸子之中,章太炎对庄子的评价最高。他说:“若夫九流繁会,各于其党,命世哲人,莫若庄氏。消摇任万物之各适,齐物得彼是之环枢,以视孔墨,犹尘垢也;又况九渊、守仁之流,牵一理以宰万类者哉。”章氏曾专门作《齐物论释》以发挥庄子的思想。对于这部会通佛、庄的大著,章太炎自许极高。在与人书中,他称:“所著数种,独《齐物论释》、《文始》,千六百年未有等匹。”

根据他的弟子记载,章太炎民国初年就曾慨叹,自己的经史小学均有传者,唯独诸子哲理后继乏人:

先师尝言:经史小学,传者有人,光昌之期,庶几可待。文章各有造诣,无待传薪,惟示之格律,免入歧途可矣。惟诸子哲理,恐将成广陵散矣。

这固然反映了章氏于发明诸子哲理处的自负,但也未始不与诸子学说的性质有关。正如太炎所常说,诸子之学是一种“主观之学”,它寻求的是义理而不是史实的异同。讲义理就必须靠“直观自得”。因此,它并不像经史小学那样有辙迹可寻。章太炎自己就承认,治子远比治经为难。所以,当他称“说诸子之法与说经有异”时,这恐怕并不是一句泛泛之论,其中实在饱含着他个人治学的种种心得与甘苦。

章太炎的诸子学研究影响很大。无论是抬高荀、韩还是特别表彰老、庄,在当时都起到了平视各家、解放思想的作用。他对墨家和荀子的名学思想的发掘开创了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先河。他诠释诸子思想的作品如《原名》、《明见》、《齐物论释》等受到梁启超、胡适等人的交口称赞。可以说,晚清诸子学的复兴与章太炎的努力密不可分。

必须指出的是,章太炎之所以表彰诸子,不仅仅是基于个人对义理之学的偏爱,也不仅仅是出于反孔批儒的政治需要(有一个时期,他的确如此)。他认为,研究周秦诸子,还有两种更根本的作用:一是可以追求真理:“盖学问以语言为本质,故音韵训诂其管籥也;以真理为归宿,故周秦诸子其堂奥也。”二是可以振兴民德和改造国性:“若夫周秦诸子,趣以张皇幽眇,明效物情,民德所以振起,国性所以高尚。”前者是治学的归宿,后者则关乎民族国家的前途。

把研究周秦诸子看成是振起民德、高尚国性的工具,说明即使在纯粹追求真理的“主观之学”领域里,章太炎仍然无法忘怀他的民族主义理想。

胡适的治学道路与章太炎完全不同。胡适受的是新式教育,走的是留学路线,修的是哲学专业,信奉的是实验主义,与章太炎的经学出身、小学训练几乎找不到任何相似之处。可是,由于某种特殊的缘故,两人在学术上还是扯上了意想不到的关联。

这得从胡适对“方法论”的偏爱说起。

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胡适也许是最喜欢讲方法的大学者。他认为,研究对象是死的,但研究方法可以很灵活。具体主张的应用是有限的,但方法的作用却可以无穷。因此,他非常热衷于宣传“科学方法”。他甚至声称,他的许多作品都可以当作“方法论”去阅读:

我这几年的言论文字,只是这一种实验主义的态度在各方面的应用。我的唯一目的就是提倡一种新的思想方法,要提倡一种注重事实,服从证验的思想方法。古文学的推翻,白话文学的提倡,哲学史的研究,《水浒》、《红楼梦》的考证,一个“了”字或“们”字的历史,都只是这一个目的。

胡适曾把自己所理解的“科学方法”概括为十个字:“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十个字也成了他一切学术活动的指导思想。

胡适承认,他对科学方法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西方。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最大,它们分别是赫胥黎和杜威。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教他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教他怎样思想,教他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待证假设,教他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并且胡适还特别指出,他所掌握的这种圆满的科学方法论,是欧洲科学发达二三百年之后才逐渐形成的。

不过,当把目光转回到中国时,他却获得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就是清代学者特别是考据学派同样掌握了这种方法的精神,并已经应用到他们的研究实践中去。胡适为此而非常高兴,直到许多年后,他还自豪地说:“很少人曾想到现代的科学法则和我国古代的考据学、考证学,在方法上有其相通之处。我是第一个说这句话的人。”

胡适所发现的考据学派的“科学方法”主要体现在文字、训诂、校勘和考订等领域。在这些与经典考校有关的学科内,材料的归纳、通则的确定及史实的订正都是最基本的研究手段。胡适认为,这几项已足以证明,清代学者会怀疑、懂归纳并且知道验证的重要性。这正是“科学方法”的表现。

一提到考据学派,自然少不了“能为正统派大张其军”的章太炎。在《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导言里,胡适曾特别指出章太炎与其他考据学家的不同:

清代的汉学家,最精校勘训诂,但多不肯做贯通的工夫,故流于支离碎琐。……到了章太炎方才于校勘训诂的诸子学外,别出一种有条理系统的诸子学。太炎的《原道》、《原名》、《明见》、《原墨》、《订孔》、《原法》、《齐物论释》都属于贯通的一类。《原名》、《明见》、《齐物论释》更为空前的著作。

这种评价真是高极了。“贯通”是指把每一部书的内容融会贯穿,寻出一个脉络条理,组成一种有头绪的学说,大体相当于胡适常说的“系统的整理”。胡适认为,宋儒的特点是重贯通,但由于不明校勘训诂,所以流于空疏和臆说;清代汉学家的特点是精于校勘训诂,可又不做贯通的工夫,故陷于支离琐碎;只有到了章太炎才把这两者融会起来。按照胡适的标准,既然清代的汉学家都已掌握了成熟的“科学方法”,那么善做贯通工夫的章太炎就更不在话下了。

在《大纲》自序里,胡适再一次提到章太炎:

我做这部书,对于过去的学者我最感谢的是:王怀祖、王伯申、俞荫甫、孙仲容四个人。对于近人,我最感谢章太炎先生。

从这些话里,足可看出胡适对章太炎的推尊程度。

问题是,章太炎未必会接受胡适的这种好意。从章氏自己的学术理路看,“贯通”根本算不得什么像样的评价。能做贯通工夫即使不属于校勘、训诂的要求,它也至多只能归到“考迹异同”的客观之学。把《齐物论释》这部章氏自许为会通“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的“直观自得”之作归到“贯通”一类,简直就是在贬章太炎的身价!

胡适对章氏著作的这种明显的“误读”,足以说明两人在治学道路上有着实质性的不同:

首先,两人的学术兴趣迥异。章太炎虽然受的是朴学训练,擅长于考证经史,但由于佛典的影响,他对义理之学有同情的了解。而胡适虽以哲学为专业,但却更钟情于历史,特别是其中的考证学。胡适自称是有“考据癖”的人,他可以花二十年时间去做一件有关《水经注》的辨伪工作而乐此不疲,全靠这种对历史考证的浓厚兴趣。事实上,胡适在学术史上的贡献主要就集中在历史领域,如哲学史、小说史、禅宗史等等。

其次,对“方法”的认识不同。章太炎虽然也有关于治学的种种心得,但并不像胡适那样“方法”先行。他所总结出来的一些看法,如“说经之法”与“说诸子之法”的不同,都是根源于他治经治子的经验。相反,胡适对“方法”的执著则来源于一种哲学思潮。正如他自己所指出:

杜威对有系统思想的分析帮助了我对一般科学研究基本步骤的了解。他也帮助了我对我国近千年来——尤其是近三百年来——古典学术和史学家治学的方法的,诸如考据学、考证学等等的认识。

胡适相信,只要掌握了这种“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那么无论应用到什么地方,都可以获得大量的发现或知识的进步。西方近代文明把这种“科学方法”应用到了自然界,所以有科学的突飞猛进,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中国人把这种“科学方法”应用到了书本、文献的考证上,出现了清代考证学的勃兴。这些均说明“方法”可以超出研究对象之外,具有独立的价值。正是基于这种信念,胡适才把自己一生的学术活动差不多全部奉献给了这种“科学方法”的实践。

同类推荐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热门推荐
  • 三国之汝南陈伯至

    三国之汝南陈伯至

    他,非是穿越男但他,是穿越男之后他是小地主,他是名将之兄长看他如何在门阀偏见,士族垄断的东汉末年渐长渐强没有王霸之气没有显赫之名只有严酷的冷兵器社会他不是一开始便是社会的中心又如何从“看客”变成主角的呢且看他如何书写这部悄然改变的史书。
  • 不二顽妃

    不二顽妃

    五年前的一场夺嫡之争,却导致了朝廷第一谋臣淳于世家的狱案,妹妹少施所患的绝症跟这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在女主曲折调查中却渐渐疑心自己的亲娘是幕后帮凶,多次救她于水深火热中的神秘组织又是什么?这又与她家的案情有何关联?而她一直倾心的轩辕君北又隐藏着怎样的武林秘辛和野心?是什么令一度相爱的恋人青锋所向,曾经的海枯石烂,真的抵不过好聚好散吗?又是什么挑起了轩辕家族的谋逆之心,随着案情的深入拨开层层迷雾,淳于香手中能令皇权易主,江山失容的东西又是什么?女主淳于香能否令真想大白?一个是对她情根深种却有愧于她的皇帝,一个是负她真心却能治理天下的野心家,她那决定雌雄的一票会如何取舍?试看,一个女人面对众多波折时乐观渡劫的坎坷历程……简洁言情版:本文描述的就是某位偶尔犯二却很能干的姑娘一直坚定不拔至死不渝的计划着怎样才能一步步吃干抹净男主的悲惨血泪史故事,女主无所不用其极包括对男主使用各种酷刑,如推到……
  • 光影之歌

    光影之歌

    本书讲述了中国第一代“电影艺术家”何云的光辉革命事业。上战场,杀敌寇,洒热血,学电影……历尽艰险、磨难、挫折、生死,收获爱情、亲情、友情……在这光与火、血与泪的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何云为新中国的解放、电影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他的行动给我们展现出一颗璀璨明亮的赤子之心,表露出中国第一代“电影艺术家”敦厚大度的思想品格以及崇高光辉的革命精神。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红娘宫婢要成妃(完本)

    红娘宫婢要成妃(完本)

    第一次相遇她舞姿卓越将粉色的轻纱白色的广袖翻飞缠绕,如蒹葭绽放他冷笑着骂道:“丑女……”第二次相遇她逃生,他改扮,匆匆相遇,匆匆别他微薄的嘴唇轻抿女人……一再的邂逅,状况层出不穷那个小小宫女居然自告奋勇的为皇后牵起了红线她在他面前进进出出,他忍了她骗他上了床,事后找人顶替,他也忍了什么,居然跟靖王不清不楚?于是,一纸圣谕“查柳氏乔若,贤良淑德,实为宫中表率,特封为贵妃。”他冷漠疏离的脸上闪过一丝邪魅“敢设计朕,哼,你一定要活久一点啊,来人,从今日起朕每日只宿贵妃宫中。”推荐总裁馆,好文多多喔http://m.pgsk.com/zongcai/
  •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网游之天涯共此时

    网游之天涯共此时

    用科技制造出来的试管婴儿,是一个我们现实意义中的人?还是只是一个实验品?这本书里的主人公,这种是人非人的身份,难以融进社会的自然人的关系网里。为此,他(它?)进入了网络游戏,这个无法知道对面的角色是人,还是其它生命的网络世界。
  • 龙说

    龙说

    一个神秘的国度,一个强悍的民族;一段传奇般的经历,一段血腥似的征程;他,一个从小就被预言了的奇才;他,一个注定经历万般磨难的少年。他的人生有过平淡,有过曲折,也有过辉煌。人生的酸甜苦辣一次次的降临在他的身上,他没有屈服,也没有认输,而是顽强的站立了起来。
  • 善待失意,活出诗意

    善待失意,活出诗意

    善待失意,十年磨一剑,方成大器! 活出诗意,悠悠人生路,浪漫栖居!
  • 智慧处世术:91种左右逢源的圆融处世艺术

    智慧处世术:91种左右逢源的圆融处世艺术

    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将现代人生存立世必须具备的智慧告诉您。指导您做适者生存、永立人上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