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500000025

第25章 章太炎 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2)

诸子之中,章太炎对庄子的评价最高。他说:“若夫九流繁会,各于其党,命世哲人,莫若庄氏。消摇任万物之各适,齐物得彼是之环枢,以视孔墨,犹尘垢也;又况九渊、守仁之流,牵一理以宰万类者哉。”章氏曾专门作《齐物论释》以发挥庄子的思想。对于这部会通佛、庄的大著,章太炎自许极高。在与人书中,他称:“所著数种,独《齐物论释》、《文始》,千六百年未有等匹。”

根据他的弟子记载,章太炎民国初年就曾慨叹,自己的经史小学均有传者,唯独诸子哲理后继乏人:

先师尝言:经史小学,传者有人,光昌之期,庶几可待。文章各有造诣,无待传薪,惟示之格律,免入歧途可矣。惟诸子哲理,恐将成广陵散矣。

这固然反映了章氏于发明诸子哲理处的自负,但也未始不与诸子学说的性质有关。正如太炎所常说,诸子之学是一种“主观之学”,它寻求的是义理而不是史实的异同。讲义理就必须靠“直观自得”。因此,它并不像经史小学那样有辙迹可寻。章太炎自己就承认,治子远比治经为难。所以,当他称“说诸子之法与说经有异”时,这恐怕并不是一句泛泛之论,其中实在饱含着他个人治学的种种心得与甘苦。

章太炎的诸子学研究影响很大。无论是抬高荀、韩还是特别表彰老、庄,在当时都起到了平视各家、解放思想的作用。他对墨家和荀子的名学思想的发掘开创了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先河。他诠释诸子思想的作品如《原名》、《明见》、《齐物论释》等受到梁启超、胡适等人的交口称赞。可以说,晚清诸子学的复兴与章太炎的努力密不可分。

必须指出的是,章太炎之所以表彰诸子,不仅仅是基于个人对义理之学的偏爱,也不仅仅是出于反孔批儒的政治需要(有一个时期,他的确如此)。他认为,研究周秦诸子,还有两种更根本的作用:一是可以追求真理:“盖学问以语言为本质,故音韵训诂其管籥也;以真理为归宿,故周秦诸子其堂奥也。”二是可以振兴民德和改造国性:“若夫周秦诸子,趣以张皇幽眇,明效物情,民德所以振起,国性所以高尚。”前者是治学的归宿,后者则关乎民族国家的前途。

把研究周秦诸子看成是振起民德、高尚国性的工具,说明即使在纯粹追求真理的“主观之学”领域里,章太炎仍然无法忘怀他的民族主义理想。

胡适的治学道路与章太炎完全不同。胡适受的是新式教育,走的是留学路线,修的是哲学专业,信奉的是实验主义,与章太炎的经学出身、小学训练几乎找不到任何相似之处。可是,由于某种特殊的缘故,两人在学术上还是扯上了意想不到的关联。

这得从胡适对“方法论”的偏爱说起。

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胡适也许是最喜欢讲方法的大学者。他认为,研究对象是死的,但研究方法可以很灵活。具体主张的应用是有限的,但方法的作用却可以无穷。因此,他非常热衷于宣传“科学方法”。他甚至声称,他的许多作品都可以当作“方法论”去阅读:

我这几年的言论文字,只是这一种实验主义的态度在各方面的应用。我的唯一目的就是提倡一种新的思想方法,要提倡一种注重事实,服从证验的思想方法。古文学的推翻,白话文学的提倡,哲学史的研究,《水浒》、《红楼梦》的考证,一个“了”字或“们”字的历史,都只是这一个目的。

胡适曾把自己所理解的“科学方法”概括为十个字:“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十个字也成了他一切学术活动的指导思想。

胡适承认,他对科学方法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西方。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最大,它们分别是赫胥黎和杜威。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教他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教他怎样思想,教他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待证假设,教他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并且胡适还特别指出,他所掌握的这种圆满的科学方法论,是欧洲科学发达二三百年之后才逐渐形成的。

不过,当把目光转回到中国时,他却获得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就是清代学者特别是考据学派同样掌握了这种方法的精神,并已经应用到他们的研究实践中去。胡适为此而非常高兴,直到许多年后,他还自豪地说:“很少人曾想到现代的科学法则和我国古代的考据学、考证学,在方法上有其相通之处。我是第一个说这句话的人。”

胡适所发现的考据学派的“科学方法”主要体现在文字、训诂、校勘和考订等领域。在这些与经典考校有关的学科内,材料的归纳、通则的确定及史实的订正都是最基本的研究手段。胡适认为,这几项已足以证明,清代学者会怀疑、懂归纳并且知道验证的重要性。这正是“科学方法”的表现。

一提到考据学派,自然少不了“能为正统派大张其军”的章太炎。在《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导言里,胡适曾特别指出章太炎与其他考据学家的不同:

清代的汉学家,最精校勘训诂,但多不肯做贯通的工夫,故流于支离碎琐。……到了章太炎方才于校勘训诂的诸子学外,别出一种有条理系统的诸子学。太炎的《原道》、《原名》、《明见》、《原墨》、《订孔》、《原法》、《齐物论释》都属于贯通的一类。《原名》、《明见》、《齐物论释》更为空前的著作。

这种评价真是高极了。“贯通”是指把每一部书的内容融会贯穿,寻出一个脉络条理,组成一种有头绪的学说,大体相当于胡适常说的“系统的整理”。胡适认为,宋儒的特点是重贯通,但由于不明校勘训诂,所以流于空疏和臆说;清代汉学家的特点是精于校勘训诂,可又不做贯通的工夫,故陷于支离琐碎;只有到了章太炎才把这两者融会起来。按照胡适的标准,既然清代的汉学家都已掌握了成熟的“科学方法”,那么善做贯通工夫的章太炎就更不在话下了。

在《大纲》自序里,胡适再一次提到章太炎:

我做这部书,对于过去的学者我最感谢的是:王怀祖、王伯申、俞荫甫、孙仲容四个人。对于近人,我最感谢章太炎先生。

从这些话里,足可看出胡适对章太炎的推尊程度。

问题是,章太炎未必会接受胡适的这种好意。从章氏自己的学术理路看,“贯通”根本算不得什么像样的评价。能做贯通工夫即使不属于校勘、训诂的要求,它也至多只能归到“考迹异同”的客观之学。把《齐物论释》这部章氏自许为会通“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的“直观自得”之作归到“贯通”一类,简直就是在贬章太炎的身价!

胡适对章氏著作的这种明显的“误读”,足以说明两人在治学道路上有着实质性的不同:

首先,两人的学术兴趣迥异。章太炎虽然受的是朴学训练,擅长于考证经史,但由于佛典的影响,他对义理之学有同情的了解。而胡适虽以哲学为专业,但却更钟情于历史,特别是其中的考证学。胡适自称是有“考据癖”的人,他可以花二十年时间去做一件有关《水经注》的辨伪工作而乐此不疲,全靠这种对历史考证的浓厚兴趣。事实上,胡适在学术史上的贡献主要就集中在历史领域,如哲学史、小说史、禅宗史等等。

其次,对“方法”的认识不同。章太炎虽然也有关于治学的种种心得,但并不像胡适那样“方法”先行。他所总结出来的一些看法,如“说经之法”与“说诸子之法”的不同,都是根源于他治经治子的经验。相反,胡适对“方法”的执著则来源于一种哲学思潮。正如他自己所指出:

杜威对有系统思想的分析帮助了我对一般科学研究基本步骤的了解。他也帮助了我对我国近千年来——尤其是近三百年来——古典学术和史学家治学的方法的,诸如考据学、考证学等等的认识。

胡适相信,只要掌握了这种“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那么无论应用到什么地方,都可以获得大量的发现或知识的进步。西方近代文明把这种“科学方法”应用到了自然界,所以有科学的突飞猛进,造就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中国人把这种“科学方法”应用到了书本、文献的考证上,出现了清代考证学的勃兴。这些均说明“方法”可以超出研究对象之外,具有独立的价值。正是基于这种信念,胡适才把自己一生的学术活动差不多全部奉献给了这种“科学方法”的实践。

同类推荐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热门推荐
  • 四小孩探险记

    四小孩探险记

    很久很久以前,有四个小孩儿,他们的名字分别叫:薇兰、史林白,盖伊和赖内。
  • 我的明星大少爷

    我的明星大少爷

    在中心广场上,为了找表妹的江秀语不幸被一幸运雪糕砸中了,从此就拉开了跟未来天王李寒泽的交火战!在殿霆学院里,李寒泽又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出现在她的前面,嚣张,骄傲,一切都与她有关的事,他都要插上一脚。好了,在沙滩上,她不慎被他抓住了把柄,从此恨意更深;在拍摄时,不幸又得罪了他,从此矛盾加剧……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魅惑天下:妲己传

    魅惑天下:妲己传

    她本是昆仑山下一只活泼可爱的白狐狸,而命运的一次邂逅,使她甘愿成为魅世妖姬,祸国殃民受万人唾骂。他本是一介布衣,而命运的一次邂逅,使他背负上伐纣兴周的使命,除暴兴国,封神大权在握受万人敬重。他本是一国之君,万人之上,为博美人之笑,掠珠宝,造豪室,制酷刑.倾世为红颜又会落得如何下场!她是妖,祸国殃民之妖。他是人,拯救天下之人。他是王,万人之上只王.他们的情会是如何纠缠?
  • 娘子大人请减肥

    娘子大人请减肥

    陆老爷:闺女,咱减肥。陆花暖:爹爹,你嫉妒人家身材。路人:陆小姐,减肥吧。陆花暖:哎呦,我知道你说是反话,你是喜欢我了吧,为了吸引我注意力。某人:减肥。陆花暖:是的,相公大人。某人:不要叫我相公。我陆花暖,花痴+自恋,所以说世界的帅哥都是我的,哈哈。
  • 奇人怪谈

    奇人怪谈

    令人生畏的生物馆趣闻、让人惊叹的超人能量、错综复杂的历史真相,如梦如幻地发生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毒宠邪凤:逆天召唤师

    毒宠邪凤:逆天召唤师

    (包月免费看此书)她,绝倾殇,魂穿异世,成为绝氏府邸人尽可欺的废物七小姐,当凤凰涅盘重生,下天风起云涌,谁与争锋,是何番景象?召唤,修灵,炼丹,炼器,身旁美男成群,魔兽大军,亮瞎一帮狗眼。骂她是废物?毁她清白?断她筋脉?特么的,通通丢到炼丹炉里炼丹!绝倾殇的人生原则: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毁我一粟,我夺人三斗,人欺我一分,我报人十倍。当轻狂如她,撞上冷魅如他,将会演绎出怎么样的嗜骨之爱?她如何凤战苍穹,睥睨天地,凌驾于万神之上!(扣扣号:398167130)喜欢的MM们可以加号,敲门砖,帝沧澜。
  • 步步逼婚:权少恋妻成瘾

    步步逼婚:权少恋妻成瘾

    宋池生说:“当年遇见你看你的第一眼,我就万劫不复了。”他们相遇于旧金山,“喂,你这个女人怎么那么不识好歹!”恋爱于旧金山,“穆倾城,小爷我这辈子就喜欢你一个了,你想想怎么对我负责吧。”分别也于旧金山,“穆倾城,我情愿这辈子没遇见过你。”只是,当疑云慢慢散出,剥露出明晃晃的真相时,两人又该何去何从。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所以才多出了一个我。
  • 死亡传说:粉骷髅之恋

    死亡传说:粉骷髅之恋

    我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几百年后是一具没有肉体,没有灵魂的粉骷髅。有一天,我的灵魂觉醒了,在与人类的接触中,我发觉,我爱上了一个人类的男人。被光明视为邪恶的我是选择黑暗的永生?还是选择也许没有结果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