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500000018

第18章 从《东塾读书记》看陈澧的“汉宋调和”论(2)

(3)无用。考证学初起时本来怀抱着一种通经明道的理想,但后来的发展却是大多数汉学家忘记了“明道”,只知道“通经”。于是训释考证变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大多数人都看不懂它那高深的内容,考证学丧失了它的经世功能。陈澧相信,这正是世道衰乱的最根本原因:

谓经学无关乎世道,则经学甚轻。谓有关于世道,则世道衰乱如此,讲经学者不得辞其责矣。盖百年以来讲经学者,训释甚精,考据甚博,而绝不发明义理以警觉世人;其所训释、考据,又皆世人所不能解。故经学之书汗牛充栋,而世人绝不闻经书义理。此世道所以衰乱也。

“汉学无用”论通常是宋学家批评考证学派的利器,现在来自汉学阵营中人也提出了近似的说法,这不能不说考证学的问题已非常严重。

(4)本末倒置。只谈考证,不发明义理,本来就是一种本末倒置。可陈澧认为,当时流行的另一种本末倒置更加让人不可思议:

近人讲训诂者辄云:训诂明而后义理可明,此言是也。然诂者,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读经传之言,固多古今不异,不必训诂而明者,何不先于此而求其义理乎?汉儒训诂精矣,唐人训诂虽不甚精,然亦岂尽不识训诂者,何不先于汉唐注疏训诂不误者而求其理义乎?

经典需要训诂才能被理解,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经典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需要进一步的解释。事实上,需要训诂的毕竟只是少数。那么汉学家们为什么不先在经典中“不必训诂而明”的地方寻求义理呢?

早在考证学初起时,戴东原曾经放言:“诵《尧典》数行,至乃命羲和,不知恒星七政所以运行,则掩卷不能卒业。诵《周南》、《召南》,自《关雎》而往,不知古音,徒强以协韵,则龃龉失读”,听者顿觉振聋发聩,从此“训诂明而后义理可明”成为汉学家的金律。但未及百年,陈澧却已经在追问汉学家们为什么不懂得经典中还有许多“不必训诂而明”的内容,为什么不懂得先易后难的粗浅道理。这大概也就是东塾所谓“学术正变得失”之佳例吧!

陈澧对汉学的批评大体如此。在他看来,无论琐碎无实也好,浮躁无用也好,本末倒置也好,一言以蔽之,皆考证学家们蔑弃义理的恶果。因此,经学要想恢复生机,要想有益于“世道人心”,就必须重新摆正考据和义理、汉学和宋学的关系。《东塾读书记》想解决的主要就是这个问题。

三、“汉宋调和”说

陈澧调和汉、宋的最早尝试见于《汉儒通义》一书。这本书创始于咸丰四年(1854),陈澧时年45岁,四年后刻成。该书的序言称:

汉儒说经,释训诂、明义理,无所偏尚。宋儒讥汉儒讲训诂而不及义理,非也。近儒尊崇汉学,发明训诂,可谓盛矣。澧以为汉儒义理之说醇实精博,盖圣贤之微言大义往往而在,不可忽也,谨录其说以为一书。汉儒之书十不存一,今之所录,又其一隅,引申触类,存乎其人也。节录其文,隐者以显,繁者以简,类聚群分,义理自明,不必赞一辞也。

由这篇序言就可知道,《通义》纯属纂辑之书,除了编纂原则之外,里面并未包含任何陈澧个人的东西。整本书要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观念:汉儒不仅训诂独步,而且义理也很“醇实精博”。

十几年后,陈澧回顾自己的学术活动,把这本书的编纂意图说得更清楚:

又著《汉儒通义》七卷,谓汉儒善言义理,无异于宋儒。宋儒轻蔑汉儒者,非也。近儒尊汉儒,而不讲义理,亦非也。

其中,“宋儒轻蔑汉儒”不对,前序已经提及。“近儒尊汉儒而不讲义理,亦非”则属新加。新加的内容似乎表明,陈澧晚年的注意力已从“宋儒之非”转向“近儒之病”,这应当与他多年来致力于反省汉学轻视义理之弊端有关。

与《汉儒通义》相比,《读书记》则属陈澧心血之作,里面自然包含不少个人的见解。不过在调和汉宋这个大原则方面,两书并无二致,只是《读书记》的论述更全面、更深入,表达也更有技巧而已。

《读书记》首《孝经》、论、孟,次五经、小学,最后四卷为诸子学、郑学、三国、朱子学。前面的内容属经部,后面的近于经学史。只有“诸子学”是个例外,陈澧之所以单列一卷,可能是出于“通论古今学术”的考虑,另外,荀学也是经学史必须考虑的内容。在这一卷中,陈澧的调和心态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批判诸子的同时,仍然不忘逐条摘抄各家“可取”的内容。

在《读书记》中,陈澧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贯彻其“汉、宋调和”的立场:一是借孔门四科论证考据、义理不能偏废;二是在经部的各卷中举例说明汉、宋经解皆有所长;三是分别选郑玄和朱熹作为汉宋之学的代表,说明汉儒也精义理、宋儒也善考据。

三种方式之中,以第一种说法显得最为通达: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皆圣人之学也。惟圣人能兼备之,诸贤则各为一科。……后世或讲道学,或擅辞章,或优干济,或通经史,即四科之学也。然而后世各立门户,相轻相诋,惟欲人之同乎己,而不知性各有所近,岂能同出于一途?徒费笔舌而已。若果同出一途,则四科有其一而亡其三矣,岂圣人之教乎?

这里,“德行”对应于“道学”,“文学”相当于“经史”(或“经学”)。前者为义理,后者即考据。陈澧认为,四科性质不同,不能互相代替。人们可以根据性之所近,选择一种去学,但不能只把自己所学才看成是真学问,别人所学就不是真的。言外之意是,德行与文学、义理与考据皆有其独立的价值。

比较奇怪的是,陈澧认为,四科之学不仅不能互相代替,而且也不可“妄谈”:

四科之学,非但不相抵,抑且不可妄谈。讲道学者谈辞章,办政事者论经学,皆多乖谬。辞章、经学两家亦然。

陈澧举的“对子”是“道学”与“辞章”、“政事”与“经学”,考虑到当时桐城派与汉学家的交恶,他可能是有感而发。但问题是,四科之学也并不是完全无关的,陈澧自己就说过汉学家不讲义理是世道衰乱的原因,我们总不能把那些讲“义理”的汉学家全看成是“妄谈”吧?看看下面这句话就会知道,陈澧自己也没有把“不可妄谈”的说法贯彻到底:“言语、政事、文学,固断不可无德行,而德行、言语、政事,又断不能不由学而入。德行、文学,即宋学、汉学两派也。”

相对于第一种方式来说,陈澧“调和汉宋”的第二种方法更偏重于对经学史上具体问题的分析。作为经典解释的两种最重要方式,汉学和宋学都有一个漫长的历史,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学者和著作。清代考证学兴起以后,尊汉而排宋,训诂考订成为潮流,义理之学受到轻忽。在这种背景下,陈澧借具体文献,分析各家之得失,并重新强调汉、宋经解皆有所长,这当然属不小的进步。后人因此而称陈澧“沟通汉宋,一时学风为之丕变”,虽涉夸张,但也说明陈澧的确抓住了他那个时代经学的大问题。

不过,当我们深入到《读书记》的具体内容时,就会发现陈澧所强调的汉宋经解的“长处”与我们通常的理解并不一致。按照习惯,所谓“长处”当然是这种学术的最主要优点,因此,毫无疑问,汉学的长处在训诂,宋学的长处在义理,强调汉学的长处就应当表彰其在训诂考订方面的贡献,强调宋学的长处就应当表彰其在义理发挥方面的贡献。可是,陈澧并不这样认为,他要说明的是:汉儒之长不仅在“训诂考订”,而且也很善于讲“义理”;宋儒之长不仅在“义理”,而且也很善于从事“训诂考订”。

先看下面两个例子:

毛传简约,郑笺多纡曲。朱传解经,务使文从字顺。此经有毛传、郑笺,必当有朱传也。

近儒说《尚书》,考索古籍,罕有道及蔡仲默《集传》者矣。然伪孔传不通处,蔡传易之,甚有精当者。江艮庭《集注》多与之同。

前段话出自《诗》卷。毛传郑笺属汉学,朱传属宋学,陈澧强调,三者对于读诗来说,皆不可少。后段话出自《书》卷。蔡沈《书集传》,因为是宋人的作品,不受清代汉学家重视。陈澧指出,该书其实有很多精当处,江声的《尚书集注》亦不免与之雷同。众所周知,训释“五经”本是汉儒之胜场,陈澧于此特意表彰朱子、蔡沈,目的就是为了说明宋儒也善考证。

相反,在《孝经》、论、孟各卷,陈澧表彰的对象却换成了汉儒:

郑康成《六艺论》云:“孔子以六艺题目不同,指意殊别,恐道离散,后世莫知根源,故作《孝经》以总会之。”澧案:《六艺论》已佚,而幸存此数言,学者得以知《孝经》为道之根源,六艺之总会。此微言未绝,大义未乖者矣。

“人无有不善”。赵氏注曰:“人皆有善性。”……赵邠卿善读《孟子》,深明乎“皆有”之说也。

前段话出自《孝经》卷,主要是称赞郑康成懂得孔子的“微言大义”。后段话出自《孟子》卷,主要是夸奖赵岐才真正明白孟子性善论的精义,远超出荀、扬之辈。按照陈澧的理解,微言大义、人性善恶当然都属义理的范畴,因此郑玄、赵岐不仅是训诂大家,而且对“义理之学”也有独到的体会。

对陈澧的这种做法,章太炎曾经讽刺说,这就像在一千匹马身上找根颜色长短都相同的毫毛,纯属弃大体、取小节。章氏的批评自然深中陈澧的要害,我们所关心的是,陈澧何以会选择从这样一个困难的角度来论证汉、宋之学皆有所长?

不能说陈澧没有意识到汉、宋各自的长处。在对考证学进行反省时,他曾经提到汉学家不讲“义理”的危害。在《遗稿》中,他更加明确地指出“汉宋各有独到之处”:“合数百年来学术之弊而细思之,若讲宋学而不讲汉学,则有如前明之空陋矣。若讲汉学而不讲宋学,则有如乾嘉以来之肤浅矣。况汉宋各有独到之处,欲偏废之而势有不能者,故余说郑学则发明汉学之善,说朱学则发明宋学之善,道并行而不相悖也。”可是,在具体论证这种观点时,他却常常不自觉地转换话题,“不能偏废”变成了两者皆有,“汉宋各有所长”变成了汉学有宋学的优点、宋学有汉学的长处。这样做的一个严重后果是,他的整个论说的意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是为了提倡兼取两家之长,表达出来却更像无谓的调和。

他为什么会如此?既然给自己著作设定的最终目标就是以“义理”救正“考证学”之弊,那么他为什么不愿意正面地肯定宋儒义理之学的价值?为什么要曲折地论证宋儒也会考据、汉儒亦讲义理?

同类推荐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间的精妙故事,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热门推荐
  • 炮灰当道:冤家良缘不路窄

    炮灰当道:冤家良缘不路窄

    主角有正三观:恋爱、扑倒、无下限炮灰有毁三观:龙套、苦逼、挑大梁有生之年,狭路相会!当炮灰遇上冤家,连缘分都变得囧囧有神~
  • 敢于品尝苦涩人生(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敢于品尝苦涩人生(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一刀惊春

    一刀惊春

    唐门一扯淡姑娘被逐出门派后,浪荡了半年,上夫家认了个门儿,就被某不靠谱男青年认领走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古堡秘影的故事

    古堡秘影的故事

    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 昏君

    昏君

    生活压力很大?那就来当昏君吧!找工作被白眼?那就来当昏君吧!老板剥削厉害?那就来当昏君吧!房价高买不起?那就来当昏君吧!谈女朋友没钱?那就来当昏君吧!股票一路大跌?那就来当昏君吧!老婆不让抽烟?那就来当昏君吧!我们的口号是,当皇帝,就要当一个想干啥就干啥的千古第一昏君。新书需要大家的支持,有啥票就投啥票~~
  • 问出来的事

    问出来的事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娇妃惊天下:霸爱罗刹王

    娇妃惊天下:霸爱罗刹王

    被莫名的丢到异世,杀宣王妃揍皇帝扁摄政王,还生死无惧是为啥?带着神兽小弟,扛着嗜血剑,风风火火的把天下当成了自家后院逛了便,没想到她欠了一屁股的感情债。“我会等你的。”那傻得有点痴呆的严诺。“杀了我嫔妃,你就留下来顶替她的位置吧。”沉默寡言的宣王居然密谋想监禁她终身。“你就是死了,我也能让你活过来,区区逃跑就想躲开我可能吗?”不当人是条命的秦月居然占有欲完全超标。看来除了回家没有其他的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