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200000056

第56章 读傅光明著《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所想到的

编者按: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学者傅光明先生以与美国作家韩秀女士的来往通信,写成《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一书,出版前,将书稿以电子邮件方式传奉,向老舍研究专家史承钧先生请教意见。以下是史先生读后所写的长信,自是一篇富于学术价值的书信体书评。发表在此,以飨读者。《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一书,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读傅光明著《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所想到的

史承钧

傅光明先生:

您好!

很抱歉这么晚才给您回信。您传来的书稿我在前两周才断断续续得以读完,并酝酿着写点感受给您。但我忙于家务琐事,特别是在带小外孙(还不到3岁,是个可爱而淘气的孩子),有点身不由己,所以拖下了。

书稿很有意义。它不仅展示了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和老舍,也记录了“舒公公”、“赵姨”与他们的小慧之间的隔代情谊,还有您和韩秀之间的跨越时(年龄)空(地域)的友情,这些都是真实感人的。书稿的文字也很生动亲切,富于文采。使人觉得仿佛不是论著,而是文学散文。所引的那些书信,也是赵清阁先生在《沧海往事》前言中提到文人书信时所说的“美妙的散文”。这是令人欣喜的。

只是我觉得“赵清阁与老舍”作为全书的主要内容,似还嫌单薄些。书稿中这一部分,如韩秀所说,是她以书信形式接受了您的采访。由您提出问题,她来作答,并提供相关的材料。不知您在给她的书信中,是否也会对此说出自己的想法或介绍国内的说法,如果能够多引述一些,形成讨论,似乎能更好一些。同时,如果能结合自己的调查研究,也吸收社会上的其他研究成果加以梳理,较全面地反映赵清阁和老舍的交往和情谊,那就可能更充实了。

不过,书稿的“附录”中收入的赵清阁致韩秀的8封信和另外的4封信,收入了老舍致赵清阁的4封信和赵清阁的《落叶无限愁》和《〈落叶〉小析》等重要的文章,作为翔实的证据和补充,也能大致弥补了上述的遗憾,使读者能领略他们之间曾经存在的凄美的诗和梦一般的爱情,以及这种爱情无法继续的凄婉和美好,还有赵清阁先生为此做出的默默的牺牲以成全老舍的事业和家庭的良苦用心。

韩秀的信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提供了许多有关老舍和赵清阁的真实信息。如她作为孩子秘密为老舍传递书信,促成老舍寄款以救急;她以孩子的敏感和好奇边玩耍边聆听了外婆谢慧中对老舍有负于赵清阁的义正词严的责备,感受了老舍的哀戚无助和无言的痛苦;还有她1964年去山西插队,最后一次见到老舍时,老舍要求她再给他念普希金的诗,听得“老泪纵横”,而最后送给她的是“吃饱穿暖”四个字。这些都写得很动人。这是个真实的老舍。他始终关爱着赵清阁而又怀着歉疚,不能自拔;他看来并不赞同那耽误了一代人青春的“上山下乡”运动,只是嘱咐他的小友好好保重身体,而不说那些套话,显示出最人性化的一面。韩秀对关于老舍之死一些听闻和推论也提供了不少令人思考的方面。他所说的“晨昏一炷香,遥祭三十年”虽有些诗化,也有事实根据。我了解赵先生晚年,每逢老舍的生辰或忌日,均有这样的表现。

不过,个人的见闻总是有限的。韩秀的叙述中,也有一些不确切的地方。如她对于《落叶》,似看得太实了,以致说一个月后舒太太也带着孩子追到上海,那是没有的事,而且老舍1946年2月15日抵上海,3月5日乘船赴美,也不到1个月。又说从那以后两人再没相见也不确,事实上,50年代赵清阁因事去北京时也曾见面(不过没去老舍家,而是在阳翰笙或马彦祥家);1963年4月,老舍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话剧、歌剧、儿童剧座谈会后,曾途经上海,两人再次相见,成了永诀。还有,说两人在北碚都住在林语堂的房子里,也不确。老舍去北碚时住在那儿不假,老向夫妇、萧伯青、萧亦五均在那儿住过,但赵清阁是和她的好友杨郁文住在一幢小楼的二楼,离梁实秋住的雅舍不远,老舍后来也在附近找了一间平房住下。这在梁实秋的回忆中曾提及。

韩秀可能太爱她的舒公公和赵姨了,以致有时对于她认为有损他们形象的事情无法接受。如关于有台湾人在她面前攻击老舍支持文字改革,要消灭中国字。对此的争论从“五四”就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后成了一种政府行为,赞成的和腹诽的都有,台湾学者更有不同看法。从他们的观念出发对老舍的指责也是有一定根据的,不能如她所说的没有半点关系。因为老舍担任过《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委员,并以作协副主席身份主持过座谈会并作总结,而且发表过《拥护文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文字改革是广大人民的迫切需要》等文章,主张简化汉字并试行拼音文字。我以为老舍在政治上是天真而热情的,回国后的十几年中,他一方面是热情拥护新政权的,相信新政权一切为人民利益着想,因而努力改变自己来适应新的形势。他写出许多自称歌德派的作品,修改《骆驼祥子》、《离婚》等旧作,否定《猫城记》,参与许多政治活动,都是为此,不都是“敷衍”(那些在反胡风、“反右”中写的声色俱厉而最后又流露出温情的批判,也许可看作是一种敷衍)。然而根深蒂固的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等思想又和他面对的现实和理论常常格格不入,有时不免露出本色。他借批评丁玲说出对“革命作家”的不满,写《论悲剧》,不愿出《老舍文集》等等,就表现出这一点,直至“文革”初期的最后失落。

还有对于赵清阁的入党,韩秀感到痛苦无言。我觉得她太过认真了。1984年,当时国内通过否定“文革”,平反冤假错案,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有一定民主化趋势,的确有不少好的气象。这时,党也打破过去成分出身的限制,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不少人对此抱有信心。赵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入党的。洪钤说赵这样向她说明:“过去(他们)一直不信任我,现在我成了他们中一员,也算是给自己‘正’了名。”我觉得这是她晚年在孤寂中寻求某种慰藉,由此证明自己为国家作过贡献的一种自我保护、自我肯定的行为。党内的确有不少优秀的人才,有许多令人钦佩的人物。但这点在宣传中被绝对化了,一度造成优秀人物必定是党员或必须入党的社会心理。党和非党,区别是很大的,影响到职业分配、职务升迁、职级评定、社会评价等等方面。但在彻底否定“文革”之前,有所谓历史问题或出身不好及社会关系复杂的人是不能入党的,赵先生也在排斥之列。了解这点,对赵先生的晚年入党也就可以理解了。况且赵先生从未以此炫耀于人。小传和生平介绍等等,都是别人写的。

再就是所谓的“肌肤之亲”了。韩秀开始对于那些刺探性问题很反感,而以“男女授受不亲”回答。我理解这是对提问者的窥探之心的鄙视,谴责那是封建思想作怪。而另一处却说虽然“男女授受不亲”,但能相见也是幸福,似是否定他们有“肌肤之亲”了。洪钤文章中也特意对此加以否定,认为那是“并非眼见为实的传言”的夸大和猜测。老实说,这也是2007年您邀我写而我有所顾忌不愿写也不能说的原因之一。虽然我不能问赵先生那种无聊的问题,但我从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分析,却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而说出来又怕被无聊者利用。因为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这种两人间最私密的事常常被看做是见不得人的甚至龌龊的事。其实,只要不是肮脏的交易或罪恶的占有,这就纯属两个人之间的事,旁人不应过问的;而对志同道合、患难与共、两情相悦者来说,却是一种情感上的升华,更应该给以肯定和尊重。我以为老、赵两人正是这样。况且他们的爱情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和环境中。在战争令夫妻分离,两地隔绝,而形势又常使人孤寂苦闷之时,在文化人之间有过不少这样的事情。在一些著名的作家、剧作家和一些年轻有为的女性之间,也有同样的事情,比老、赵他们大胆和浪漫多了。

抗战初起,老舍别妇抛雏来到武汉投身抗战,担负起领导“文协”的重任。后来到了重庆,在复杂的斗争中,他任劳任怨,苦心撑持,为抗战,为文艺呕心沥血。但他孑然一身,贫血,头晕,苦闷,孤寂。这时赵清阁和他相爱,在战争中相濡以沫,相互支持,不也是在抚慰一颗痛苦疲惫的灵魂吗?但她得知胡絜青冲破封锁线,千里迢迢赶来重庆,而因经济困难中途滞留时,她还是和梁实秋一起去找到当时在救济总署负责发放美国援助基金的端木恺,汇了一笔钱到西安,促成了他们家庭的团圆。(这事赵先生对我说过,洪钤文章中也提到。)老舍和赵清阁之间超乎朋友的关系因此戛然而止。对此赵先生曾对我说,我没有破坏他们的家庭,相反,我还成全了他们,促成了他们的团圆。

老舍的朋友很多,他的事情瞒不过朋友们。有些朋友从爱护老舍的观念出发,写信告诉了胡絜青。因此才有胡絜青甘冒风险,勇敢地维护自己的家庭的行动。而在了解真情后,这些朋友也有些后悔。

再有一个顾虑就是老舍的归国。因为老舍应周总理之邀回国,已作为他的爱国行为深入人心,而我了解老舍其实也有过不回来的打算。我不能不据实写,而写了又怕影响老舍爱国者的形象。近年来有人披露曾见到过老舍1948年的一封信,老舍在信中说已在马尼拉买好房子,让赵清阁去马尼拉团聚,已经触及这个问题了。我没有见到这封信。但赵清阁先生和我谈到过,不过她说的是新加坡。她说遵照阳翰笙的指示写信动员老舍回国,老舍曾写信要她去新加坡共同生活。他说,到了国外,就没有什么名分不名分的问题了。她回信不同意,说你回来再说吧。老舍不久便回来了。她说这事不能说,现在老舍都成了神了。

其实,爱国是不分畛域的。不能说一定要生活在国内才是爱国。爱国者由于种种原因,长期的或一时的离开祖国是不足为怪的。被称为“无产阶级导师”的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生活在国外,没人因此说他们不爱国。毛泽东没离开过中国,但他的“战友”***、周恩来、邓小平等曾去国外留学。还有许多华侨,如陈嘉庚为代表,对祖国也作出过重大的贡献,自然是爱国者。在科学家中,新中国成立后回到国内的邓稼先、钱学森等固然是爱国者,但也不能否定选择继续留在国外的杨振宁、李政道等也是爱国的。文学家中,我们不能说长期生活在国外的林语堂不是爱国者,也不能说去了香港的徐嶀等人不爱国。如果老舍选择留在美国,继续介绍和发扬中华文化,写出他立志要写的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如未能完成的《正红旗下》之类自传性和历史性的巨著,他就不是个爱国者了吗?

赵先生有一个底线,就是一定要老舍和胡絜青离婚,并安排好她和子女的生活和子女的教育,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老舍的确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她说她也有半封建思想,她也爱惜羽毛,她要一个名分,不能不明不白地和他在一起。但老舍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和胡絜青是由他的好友白涤洲和罗常培介绍,由双方老人认可,然后通信恋爱,正式成婚的。他和胡絜青在济南也有过“爸笑妈随女扯书,一家三口乐安居”的生活,抗战前有了三个孩子(后来又添了个女儿)。尤其是胡絜青为了支持他出去抗战,挑起了一家的担子,养育子女,特别是代他奉养他的老母亲并为她尽孝送终。他欠她的很多。因此,他要理直气壮地提出离婚,取得妻子的谅解,是很困难的。更何况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接一个的运动,重视强调集体利益而轻视个人情感,还有作为“名人”的形象,是不容许有婚姻纠纷出现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只能屈从现实,继续由赵先生做出牺牲,成全老舍的家庭和事业。而除了“文革”中所受的政治迫害,这也是从另一角度导致老舍的自沉、赵清阁的孤寂的原因。

顺便说说,我对于胡絜青先生也并无成见甚至怀有敬意。我觉得对于老舍,她可说是贤惠的妻子和孩子的慈爱母亲。后来,她也成了有成就的画家。她冲破日军封锁去到重庆保卫自己的婚姻,从她的角度,或当时一般人的眼光看也有其合理性,而且很勇敢。但她不理解老舍和他的情感,也不理解赵清阁的情感和她做出的牺牲,因此虽然保住了婚姻,却未能赢回老舍的心。这事最终对三个人来说都是悲剧。要多研究历史的、社会的原因,各人思想、性格和观念的差异,而不能过分责备某个人。

就写到这儿吧,已经很长了。这封信也由于开头所说的原因,断续写了两周多。但总算把阅读时想到的一些写出来了。

还没能写到对您和韩秀的友情的感受。但正是这种友情感动了我,拉近了我们间的距离,使我愿意写出上述感受。

祝好!

史承钧

2011年5月7日

同类推荐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性学术期刊,以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和前沿观察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展开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论述,倡导跨学科的视角研究文化产业现象和趋势,希望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论坛,成为凝聚华人学者文化产业研究通向国际学术前沿的桥梁
  •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遗产是过去给未来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的传递注定由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来完成。这是怎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民……
  •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系列丛书发现古老的文明,探寻逝去的记忆,掀开古 代世界神秘的面纱,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展示各大 文明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辉煌,带你领略几千年前古代人类的风采 ,充分了解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叹为观止的成就……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 雾,人类文明之谜向你娓娓道来!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热门推荐
  • 这个王妃很米虫

    这个王妃很米虫

    什么!这样就穿越了?她要在这里寻找自己的命定姻缘?谁是她的真命天子?她只想混吃混喝当只米虫耶麻烦却一堆堆地找上门没关系看她运用现代的知识找个美男王爷迈向通往米虫的康庄大道!
  •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要求学习和阅读中医古籍,领会和参悟医道原理,以提高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包括具备一定古汉语水平的中华文化热爱者和中医爱好者。本书的目的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系统、准确的中医古籍原文及现代汉语译注本,并进一步提供各种外国语译注本。以期正本清源,弘扬医道,泽被圜州,造福桑梓。
  •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中国绘画溯源美术面面观我国绘画的最初表现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考古发掘发现的中国最早绘画形式有岩画和刻绘、彩陶纹饰、地画、壁画与帛画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选对行业跟对人

    选对行业跟对人

    《选对行业跟对人》是由哈尔滨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一本职场类图书,是为职场新人量身定做的职业规划书。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总会感到些许的迷茫,不知道自己选择的职业是否适合自己,不知道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如何,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复杂的职场环境,不知道如何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哈尔滨出版社重磅推出的《选对行业跟对人》能够帮助初面职场的你化解心中的疑虑,摆脱这些问题带给你的种种困扰。
  • 蜜恋囧婚:相亲101次

    蜜恋囧婚:相亲101次

    【青梅竹马的甜宠文】她出生第一眼看见的人是他,至此之后便死皮赖脸的赖在他身后,从此,他的身后便多了一条甩也甩不掉的小尾巴。呆萌的她赖上腹黑的他,从此就是一辈子......
  • 朗月行

    朗月行

    六年前这样结束,果然不是真的结束。醒来之后,白冉月还是觉得,那是她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她从来不会后悔。真的,手牵手,阳光普照,真的很好。
  • 斗行世界

    斗行世界

    帅林,斗气大陆一名蝼蚁!但是蝼蚁却有蝼蚁的梦、他只想以自己看似弱小的身躯撑起一片天……让爱他的和他爱的人、关心他的和他关心的人不受一丝伤害。让温情与和谐充满整个大陆、以灵魂和斗气实现梦想。激情与温情,亲情与友情并存……一起来见证帅林的激情励志之旅斗行世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意外重生小心混混女

    意外重生小心混混女

    一个馒头可以引发一场血案,一个馒头也可以成就一代女恶棍。她是天符井街最有名有可恨的女混混,她混吃,混喝,混自己。她打架不要命,抢钱不要脸。反正她就是坏,她也喜欢别人说她坏。直到一次烂好心,她救人却是挂了自己,却在醒来时,穿越到了一个200多斤的肥女身上,当狠毒遇到愚蠢,当肥胖遇到减肥,当余珠遇到鱼柱,当女混混变成花痴,当银河落下一滴银泪,请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肥是减不下去的,也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