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200000022

第22章 《暴风骤雨》的版本变迁研究(2)

周立波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劫难,作品也被污蔑为毒草无法出版。1977年,《暴风骤雨》终于再次出版,作者在后记中说:“我只删去了几句,并在全书文字上略有改动。”这次版本变动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进行了洁化处理,对某些涉及两性关系的段落进行了大刀阔斧地删除。第一节中老孙头谈到土匪的胡作非为“白日放哨,下晚扎古丁,叫娘们把裤子脱光,还得站起来,给他们瞅瞅,真不是人作得出的呀”(1956年版,9页)。在新版本中把侮辱女性的细节去掉,简化为“还糟蹋娘们,真不是人”(1977年版,9页)。1956年版本中,在斗争会上韩老六嬉皮笑脸地承认自己玩弄过十几个妇女,借此机会转移斗争会中群众的注意力。1977年的版本中,韩老六的态度由油滑轻浮变为老实认罪,更符合斗争会上严肃庄重的气氛。

第一部中韩爱贞勾引杨老疙瘩的情节,删去了一些具有挑逗意味的细节,如韩穿着水红小褂,胸脯突出,头发松散,杨见了之后“神魂动荡,手脚飘飘”等。这样,韩的极具异性吸引力的身体叙述被简化,对杨的心理冲击力也减少了。下文中因杨老疙瘩慌里慌张不慎摔坏了扇子,韩哈哈大笑起来。1956年版本中有对此的议论:“民歌里说:‘多少私情笑里来。’破鞋劲的女人本能地领会这一点。这女人用笑声,用她胖手背上的梅花坑,用她从日本人森田那里练习得来的本领,来勾引老杨。”(1956年版本,163页)叙述者出于强烈的道德感十分鄙夷韩的无耻行为,不屑之意溢于言表,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文本冷静客观的叙述,而且也隐含男性作者意识深处“红颜祸水”的菲勒斯中心文化想象,女性只是一具诱惑异性的躯壳。1977年版本中,这段话被删掉。而杨老疙瘩的“心魂飘荡”以及听到韩的娇笑后“这下越发撩起了他心头的火焰”,这些人物内心的心理变化虽生动形象,但这样的细节与全书严肃的革命历史主题构成了潜在的冲突,作者在1977年版本中进行了删改。

第二部中删去的主要是张富英和小糜子偷情的情节、刘桂兰被公公欺负的细节。经过大幅度的改动,作品中关于性的内容基本已经删干净了,尽管在农村“性的方面也比较的有自由,农村中三角及多角关系,在贫农阶级几乎是普遍的”。这些普遍存在的事实不适于在作品中呈现,因为革命历史小说要担负起传承革命精神、教育后来者的重大责任。较多的情爱描写固然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趣味,但也会将读者的注意力由激烈的阶级斗争加以转移,违背作者的本意。

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变迁,政治层面上的叙述也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较为明显的是对于林彪、苏联叙述的改动,林彪由革命的功臣成为了反党分子,其在解放战争中的功绩不宜再提起。第一节,萧队长在路上“想起了林彪同志在哈尔滨南岗铁道俱乐部里的讲话”(1956年版,10页)改为“想起了松江省委的传达报告”(1977年版,9页),“林彪将军率领的民主联军,遵照毛主席的战略,把蒋匪的美械军队打得大败了”(1956年版,153页)改为“人民军队遵照毛主席的战略,把蒋匪的美械军队打得大败了”(1977年版,144页),“咱们林司令员带的兵,在前方打了大胜仗”(1956年版,491页)改为“毛主席的军队在前方打了大胜仗”(1977年版,447页),在婚礼现场“现在贴着毛主席、朱德司令和林司令员的放大的照片”(1956年版,511页)改为“现在贴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肖像”(1977年版,464页)。

苏联从早期的亲密无间的老大哥成了敌对关系,有关苏联的叙述也进行了修改。送给赵玉林衣裳的由苏联红军战士改成了八路军。“光复那年,苏联红军驻扎在他们屯子里,听说这情形,送了两套军装给他们”(1956年版,30页)改为“八路军三五九旅三营,来这屯子打胡子,听说这情形,送了两套灰军装给他们”(1977年版,28页),“不是八一五苏联红军的大炮声,咱们都进了冰窟窿了”(1956年版,52页)改为“不是三营来,咱们都进了冰窟窿了”(1977年版,48页),“往后就用拖拉机,跟咱们老大哥苏联一样(1956年版,539页)”改为“往后就用拖拉机”(1977年版,489页)。还对一些名词进行了改动,东北民主联军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前身,在1977年版中,对这一旧有的称呼进行了调整。另外,对纪年方式也进行了修改,将原来的中华民国纪年改为公元纪年。

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作者对有碍表现人物英雄性格的细节进行了删除。赵玉林是作者着力塑造的英雄人物,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的壮烈牺牲被诬蔑为是对农民形象的污蔑。作者为了让赵玉林的形象更高大光辉,回击之前“四人帮”对其上纲上线的政治化批评,于是对人物形象进行了提纯和放大,使他从一个人性化的先进分子形象成为了光彩照人的革命战士的高大形象。原来的版本中,赵玉林是有血有肉的普通农民形象,他会因疼痛而叫妈,要求添上一枪以结束难挨的痛苦。改动之后,赵玉林成了一心为公的革命英雄,以坚强的毅力忍住剧痛,要求大伙去撵胡子,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样,人物的阶级性压倒了身体的感觉,在凸显英雄形象的同时也削弱了普遍存在的人性。

关于老孙头的形象也进行了修改,去掉了表现人物胆小怕事、摇摆不定的细节,第一节中小王拿出枪来打兔子和在赵玉林葬礼上听到礼炮时老孙头害怕的细节都去掉了,同时加强了人物坚定的革命性。当老孙头接工作队回村时,韩长脖前去打探,老孙头的反应由简单的点头变成了置之不理,立场上更为坚定。第二部第四节中老孙头撕下“主任训话处”的徽子,原版本是没有说啥,新版本改为“他说:‘姓张的这狗腿子主任,我们扔定了。’”(1977年版,263页)原来老孙头的行为只是对自己曾经挨踢的简单报复,经过改动之后由私仇而成为公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老孙头的形象。

萧队长的塑造则更符合党性原则。萧队长找老花做思想工作,增加一句“他又寻思等老花再来农会时,要多跟他谈一谈”(1977年版,400页),显示了萧队长在工作上的尽职尽责。萧队长问郭全海“地主还有不坏的?”(1956年版,248页)改为“封建大地主都是靠剥削起家,还有不坏的?”(1977年版,231页)原来的反问句是将所有的地主归为坏人,改动之后,加上了地主“坏”的原因陈述,他们是靠剥削生活的,所以是坏的。尽管前面加上了地主剥削是坏的原因,表达上更为严密,但用经济原因的剥削来直接对等于道德判断上的好坏,即将贫富等同于善恶,仍然是有些牵强的。

新版本对一些词语进行了调整,将“洋火”改为“火柴”,“八个马”改为“八匹马”,“合计”改为“部署”,“说到死者的功劳”改为“赞颂死者的功劳”,“死了”改为“牺牲了”,“跟胡子豁上”改为“跟胡子肉搏”。修改后用语更加准确生动,行文更加流畅,有助于新的时代环境下读者的理解。同时对某些语言的表述也做了修改,提到老侯家男的说了算,“东风压倒了西风”,老花家是女的说了算,“西风压倒了东风”(1956年版,437页),以东风与西风的力量的消长来比拟家庭内部权力关系的变化,男的当家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女的当家就成了牝鸡司晨,是不合情理的。在1977年版中,这一具有丰富意义指涉意味的“东风西风”论被去掉了,家庭中权力争斗的色彩淡化了。

此外,在1977年版中去掉一些容易理解的注释,第一部去掉58个注释,第二部去掉27个注释。某些词语虽是地方口语,但其他地方的读者也能大概猜到什么意思,这样就不必面面俱到地对每个方言词语进行解释。

总的来说,随着时代的变迁,作者在不断地修改《暴风骤雨》的版本,这除了是一种文字技术上的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读者接受了时空的变化和政治语境的变迁。一方面,读者圈不仅只是东北地方的土改工作队成员,而是扩展到了全国不同年龄、职业的读者。原本作品中使用大量方言土语是作者引以为傲的向农民学习的成果,现在却对其他地区的读者的理解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于是,作者将其中的不必要的方言词汇改换为普通话,同时对某些必须使用的方言词语做出注释,以解除东北方言的使用造成的阅读障碍,便于不同地区读者的理解。这样,作者煞费苦心地学习群众语言,为作品增添了生动纯朴的乡野气息,结果出版作品时反而要加上诸多的注释才能让读者理解,这种过犹不及的做法使作家陷入解释的悖论中。这就说明,在学习群众的语言上,作者走到了另一个误区,即从高高在上的俯视者成为了俯首称臣的学习者。农民的口语应当有所批判地吸收,予以恰当地运用,不应该是不加审视地照盘全收,更不能炫耀式的直接塞进文章里,除了能证明作者是努力学来的地方语言之外别无用处。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政治对文学的制约越来越严重,文学自身的审美性被忽视,而工具性则大大加强。作家需要按照新的创作原则修改自己的旧作,来积极呼应意识形态对文学的要求。一是去粗去俗,凡是涉及农村中不正当的两性关系的描写如逛道儿、偷情、勾引干部、扒灰,都进行简化或删除。农村散漫自由的性关系不适于在具有重大革命教育意义的作品中出现,唯有郭全海和刘桂兰因革命而产生的爱情才能在文本中保留下来。这也是在暗示只有道德败坏的反动人物才能享受性的自由,放纵自己的欲望,而正面的人物需要用革命理性来克制本能的欲望。另外,涉及性器官修辞的粗俗语言在文本中也被删去。二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突出革命品质,深化阶级属性。郭全海的不善言辞、老孙头的胆小怕事、赵玉林受伤后的人性流露等这些人物性格缺陷在文本修改中被去掉,在削减丰富的人物个性的同时,人物的革命性得以放大,高大光辉的形象令读者不免感到几分空洞。人物形象从丰富的生活细节中高度提纯,并且呈直线式缺乏变化的发展轨迹,成为阶级性突出的“扁形人物”,而这正是《暴风骤雨》的主要艺术缺陷之一。三是历史叙述层面的修改和组织原则的加强,涉及林彪、苏联的地方进行了调整,纪年方式也做了修改,消除了历史的时代印记,在某种程度上有违于实事求是的历史精神。而有关入党、开会、工作纪律等方面的叙述更加严密完整,力求符合相应的政策制度。在生动的生活细节中贯穿着政策的正确有序的执行,这种不甚协调的情节组织方式削弱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于是,“现实人生被叙述成无性的人生,人的自然属性被抽空,作品越来越洁化。同时作品也或浓或淡地意识形态化了。修改以后,作品更清晰地表达了阶级观念,更有效地服务于当时的政治路线,有的甚至更突出地将人抽象为残缺的政治主体。总之,关于性和革命或政治问题的修改最终都可以归因于新的国家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影响”。《暴风骤雨》的不断修改可以说有利有弊。修改后加强了语言的规范性,用语更为贴切,行文更为流畅自然、通俗易懂。同时,删去了很多与主题无关的枝蔓细节,加快了故事进程,有利于突出主题。不过,在人物形象上的过分拔高使得原本平面化的人物显得更为单薄,政治性原则的加强也破坏了文本的可读性。作品版本的不断变迁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其变动情况所带来的文本释义的差别需要在解读文本时细心体会,这是在研究《暴风骤雨》时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同类推荐
  •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

    《喜马拉雅词典》是何小竹以词典的形式写的一本关于西藏文化与自我思考方面的,集藏文化知识简介和个人随笔于一体的休闲读物。作者从A到Z的顺序列出有关西藏文化的一系列关键词,并给予深入延展的诠释。
  • 山西民间笑话

    山西民间笑话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喜欢把中国和印度做比较?印度和中国同样是古老的国家,到底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他们穿着纱丽、练着瑜伽、谈论着玄之又玄的精神生活,却又讲着英语、玩着鼠标……作者跋涉两万公里,走遍了印度70个城市,上百个景点,同时结合大量史实,穿越于历史与现实间,用一步步的脚印去丈量印度这片土地。从不同的宗教根源入手,以政治、经济、历史等多个视角去拷问印度的文化,描绘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印度浮世绘。《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一书为作者“文化旅行”系列作品第一部,后续作品《一半印度、一半中国》、《骑车去元朝》等即将出版。
  •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枝奇葩,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化色彩于一体,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青少年熟练地掌握大量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该书甄选的成语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强,且在当代使用频繁,十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穿越之醉红颜

    穿越之醉红颜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历史的车轮始终是不会因为一个意外而有所改变两个不同时空的人,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恋,一曲流传千古的爱情悲歌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精选了曾国藩家书一改过去各版本形式,将曾国藩生平分为京宦生涯、窘困的团练大臣、人生巅峰、余晖残照四部分。在讲解曾国藩家书的同时,以这种简介的形式方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曾国藩其人、其事、其思想。
  • 为什么你勤劳却不富有

    为什么你勤劳却不富有

    本书揭示了快速告别“穷忙族”的18个秘密。人人都不希望自己是一个空有才华的穷人,人人都想摆脱穷忙成为富闲一族。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梦想呢?显然,任凭命运摆布的人是不能成为富闲族的。只靠辛勤劳作而不知道思考的人也不能摆脱穷忙。本书阐述了一些让你摆脱穷忙成为富闲族的方法和技巧,那就是:首先要有成为富闲族的想法,运用潜意识的力量,相信自己能成为富闲族,从而在心里形成财富暖流。其次是,要培养财富智慧,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敢于冒险,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出正确的决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马上行动……另外,本书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测验。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摆脱穷忙成为富闲族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难。
  • 重案缉凶

    重案缉凶

    “在这个世上,没有破不了的案,只有破不了案的人。任何看似完美的罪案其实都不完美,因为制作罪案的人本身就不完美。”《重案缉凶》(作者九木)收集了近年来中国最为刺激、惊险、复杂的真实案例,以档案小说的形式,深度剖析犯罪动机,完美演绎犯罪情节,并对罪犯心理做了深入的解析探讨,完整地还原了扑朔迷离的复杂案情。《重案缉凶》将给“犯罪”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权威性借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承载着三千年华夏历史的《史记》,全面地展现了帝国的治乱兴亡、朝代更替、庙堂权术、江湖生存的原始形态,贯穿其中的则是智谋、心力、情感、品质等人性文化的潜规则。知源流,明因果,识人性,观成败,历史的经验正可以用来弥补人性的弱点,让我们游走于世情的边缘,寻找属于自己的心路历程。
  • 极品最强大少

    极品最强大少

    无敌大少回归都市,校长你好,我是你的未婚夫……
  • 优秀小学生爱读的益智故事

    优秀小学生爱读的益智故事

    一本书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可能会塑造孩子的一生。希腊谚语说:“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芽: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动。”雨果也告诫我们:“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和丰富的知识相比,机智显得更重要。编辑精心选取能帮助孩子开发智力的小故事,汇成了这本可以边读边思考的故事书。书中有趣的益智故事,就像夜晚在空中眨着眼睛的星星,它带给孩子的,除了智慧,还有无尽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