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200000012

第12章 论20世纪40年代的穆旦批评空间(2)

唐湜的教育背景与前述批评者有相似之处,曾先后在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外文系就读,熟稔西方文学;他也标举“现代化”——可见当时“现代化”作为批评话语在一定范围内的效应。不过,生活在沪、杭等地的唐湜有着不同的文化交往圈子,他是《诗创造》丛刊和《中国新诗》丛刊的编辑(陈敬容也是),与臧克家、胡风等有较多交往;其批评范围较广,涉及小说、诗歌以及艺术问题(如意象);批评理念与视野也有歧异。譬如,与更重学理分析的袁可嘉相比,唐湜更强调批评主体的精神投入,即“将生活与批评联结起来”。他曾追忆第一次阅读穆旦诗歌的感受:“阔大、丰富、雄健、有力,有我从来没有读到的陌生感或新鲜感”;而在写作批评文字时,“甚至带了肌肉官能的感觉与欲望来写作。我想作一种跳跃式的欣赏的解说,作一些能动的思想的展开与情感生活的再现,一种在作者的精神风格里的沉潜,总之,一种再创造”。这里回响着胡风的声音,具体行文则不乏李健吾的影响。

唐湜意在强调穆旦的精神气质。稍早的《诗的新生代》(1948年2月)措辞有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理论话语的痕迹;其批评对象也包括受胡风影响的年轻诗人,将他们与穆旦并称为“渐渐该交互起着作用”的“两个高高的浪峰”:“辛勤工作”的穆旦、杜运燮等人是“自觉的现代主义者”,私淑于艾略特与奥登、史班德们,“气质是内敛又凝重的”;“果敢的进击”的绿原等人“不自觉地走向了诗的现代化道路”,“私淑着鲁迅先生的尼采主义的精神风格,崇高、勇敢、孤傲,在生活里自觉地走向了战斗”,“由生活到诗,一种自然的升华”。强调“自觉”和“不自觉”,包含了对不同诗人群体的写作风格与人生态度的区格;希冀他们“交互作用”则是对于诗歌发展趋势的归结或对于前景的希冀。从具体行文看,穆旦比他人更受倚重,对穆旦诗歌所作的“多么丰富,甚至‘丰富得痛苦’”一类概括可视为《穆旦论》的引论。

《穆旦论》(1948年8-9月)是早期穆旦研究中最长的一篇,唐湜作为外文系学生的阅读经验是关键性的,他将穆旦诗歌与希腊悲剧、哈代小说、《浮士德》、老庄文字等并列,认为能激起同样的阅读感受;又引述D?H?劳伦斯和T?S?艾略特的诗文,对王佐良“穆旦懂得受难,却不知至善之乐”的观点提出疑义和补充。在更主要层面上,该文突入穆旦诗歌内部——穆旦的内心,强调穆旦诗歌的精神给人“一种无比的丰富,丰富到痛苦的印象”。这一精神历程最终被提升到“历史过程”当中:穆旦“该是更成熟更爱受磨折的,他的受难的精神历程与中国布尔乔亚时代的受难的历史过程正可以心心相印”;穆旦“忠诚于自己的生活感受,自然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代的‘精神风格’”;穆旦所具有的“布尔乔亚的进步精神”,“正可以与那些自命进步却实在是虚伪的甚至发扬了人民的落后趣味的‘人民诗人’作一个强烈的对比”。最末的说法具有特殊的时代指向性,带有辩护的意味。

作为后起的批评,唐湜文字里有王佐良、袁可嘉乃至李瑛等人批评话语的痕迹。而可提及的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唐湜对这篇长文的行文措辞进行了较多改动,标题也加入了“搏求者”字眼——更彰显了胡风话语的痕迹。

五、还“不能收到更大的完美的诗的效果”:吴、李的批评

作穆旦批评的吴小如和李瑛年龄更小,他们在褒扬之后,都明确指陈了穆旦诗歌的缺点。

吴小如与穆旦兼有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双重校友身份。《读〈穆旦诗集〉》(1947年8月21日)透现了一些背景材料,先是听到老师沈从文赞誉穆旦;之后又得友人举荐,感到“自有新诗以来,还没有读过写说理诗写得这么好的”。文章从缺点谈起,这在当时穆旦批评中是一个别有意味的起点:其一,形式(“O”字诗句)与内容不够和谐;其二,诗篇如《甘地》“真是无可再精的精品”,显示了穆旦说理诗的好处——“真是远迈前人,是那么自然而警策,而且丝毫不带‘载道’气息和‘说教’声口。这是学问和功力再加上运用纯熟技巧的成绩,单靠天才,不会写得这么浑厚而扎实”,但有些“锤炼得不够”,“累赘、烦琐、重复、枝蔓”,之后则是劝勉:“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加上阅世的炉锤,至性的火花,与夫学问的压力,思想的喷泉,十年二十年从事于兹,不特作者自己,就连新诗本身也会因之而走出一条新路来的!”在吴看来,“照传统的说法”,穆旦的说理诗还“不是最好的境界”,在抒发情感处“不妨多打磨一下”,“使情感熔冶得更柔一些”,“韧一些”。从“传统”着眼,这可能并不隐含对于王佐良批评的不满,但“传统”与“现代”思路的分歧也表明了批评的不同指向。

正如沈从文骄傲地强调,《读〈穆旦诗集〉》(1947/9)发表时,李瑛还是年轻的大学生。此文有两点突出之处:一是穆旦思想有一个由消极到积极的过程:诗集“不但明晰地记录了穆旦自己多方面的感受,记录了他情绪的波动,生命的发展,而且他足以代表了整个中国小知识分子在苦闷的时代普遍感到伤害,冷酷”;诗集前半部分“完全是一个小知识者,在动摇中感到的焦虑”;后半部分则“走入了明朗的宽阔的圈子里去”。另一是对于穆旦诗歌晦涩风格的解释。晦涩(“不懂”)问题周珏良、陈敬容、袁可嘉等人也曾提到,但并未给出更多解释。李瑛认为,穆旦“接受了很多现代人现代思想对事物观察的同样的角度”。读者“很容易因为了解力与经验的关系”而“采用了错误的方式”,认为穆旦诗歌“晦涩”、“艰深”而“责难”或“批判”,产生审美“距离和隔膜”,这“完全由于风格传统的问题”;若能“站在一个适当的角度慎重的思索,同你的经验,教训,洞察它们所有的秘密和相互的关系,你便会了解,接受”。李瑛所秉持这类开放的观点固然有助于理解穆旦诗歌的晦涩,但晦涩问题频频产生,无疑表明在当时读者眼中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李瑛还谈道,“穆旦完全是以一个新姿态来从事诗坛的开垦,他的诗歌装下了哲理新意识的内容”,“是崭新的尝试”,难免优缺点并存:优点是会“因他的内容而多方的改变”诗歌形式;缺点是有的句子“冗长,读起来觉得累赘,破坏了诗的境界,尤其是节拍的美”;有的辞藻“还生涩牵强”,因此,穆旦诗歌还“不能收到更大的完美的诗的效果”。这里对于穆旦诗歌缺点的指陈,与吴小如有相通之处。

吴小如和李瑛既发出热切赞誉,其口气多少类似于他们的老师沈从文;又直言不讳地指陈穆旦诗歌的缺点。这种赞誉与批评可能会令人想起1940年穆旦对于前辈诗人艾青和卞之琳的评价。1947年,穆旦也已到了当年卞之琳的那个年龄,30岁;而批评者正如穆旦当年一样,是20岁出头的新锐力量。不妨将此视为不同历史阶段与不同历史人物之间所形成的微妙对应。

六、选本:未知的或被夸大的批评事件

当关于穆旦的批评文章较多出现的时候,作为批评的另一种形式的选本也开始出现,稍早的有两种英文选本。一是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为曾任教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的英籍教授罗伯特?白英(Robert Payne)与闻一多合作选译。闻一多的工作约始自1943年9月,至1945年前段大致结束。该书1947年由英国伦敦George Routledge&Sons公司出版发行,收入穆旦诗歌4首;书中有导论,“概述了中国新诗发展的道路,主要评价了徐志摩、闻一多、艾青、田间等人的诗歌创作”。另一种是诗人方宇晨所译,据称,选入穆旦诗歌9首。不过,汉语知识界对这两个英文选本所知甚少,目前还无法展开评述,也无从估量其影响。

在汉语知识界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选本是《现代诗钞》。它可说是Contemporary Chinese Poetry的中文母本,于1948年8月随开明书店印行的《闻一多全集》而第一次面世。这可能是当时唯一选入穆旦诗歌的中文选本。所选4首诗为《诗八首》、《出发》、《还原作用》与《幻想底乘客》。当时媒体称,“因为新诗的选本极少”,因此该选本“尤其受人注目”。

相关选本既少,此一选本又是由闻一多这一富有影响力的学者编选完成,可以设想穆旦的知名度将获得较大提升。但需注意这一选本及相关背景的复杂性:一是,《现代诗钞》目录在穆旦名下标识为11首,这是将《诗八首》视为8首。将诗的一章视为一首诗的做法在现代中国非常普遍,但《诗八首》终究是由结构完整而考究的8章构成,视为8首并不恰当。《现代诗钞》共有17位作者为4首或以上,有48位在4首之下,可见年轻的穆旦在闻一多心目中的地位是较高的,但并不超群。一是,种种迹象表明20世纪40年代闻一多对于新诗已有较大隔膜;《现代诗钞》的编选本意是一部“作为二千五百年全部文学名著选中一部分”的诗选,选入过多联大学生作品的事实表明身为联大教师的闻一多对于学生有着并不合理的偏爱,也即,受阅读视野局限等原因,闻一多过多地借助于切近的资料而没能在一个更宽广的范围内进行取舍,这妨碍了选本的公正性。因此,“4”的意义还宜适度缩小。一是,该选本虽较早编就,但在多大程度上流传过尚不得而知,而它第一次公开面世时已是1948年8月这样一个政局纷乱的年代,这使得其影响力要打上几分折扣——事实上,这里所涉批评文字,均未提及它。

后来的研究忽视了这些复杂性,强调选入穆旦诗作11首,数量之多仅次于徐志摩,进而推断穆旦“早在40年代就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正如这一表述所包含的夸张与误会,《现代诗钞》多少成为了一个被夸大的批评事件。

七、“人民之敌”:批判者的声音

当批评者勉力将穆旦从同时代诗人中提升而出的时候,也有批判之辞将他列入反动文化集团当中,如初犊的《文艺骗子沈从文和他的集团》(1947/9),矛头直指主编或代编北方几个较大报纸的文艺副刊的沈从文,袁可嘉等人被称为沈从文的“小喽罗们”。其中,在“由同行估价”下提及袁可嘉《新诗现代化》对于穆旦《时感》的评析,文章主要也是针对袁可嘉,而非穆旦本人,即认为袁可嘉的评语“‘诚挚的’‘沉痛哀婉’的‘控诉’”,不仅“无知”,更是“分明要存心欺骗读者愚弄读者”,因为诗歌里面“不但没有一点真实的人生的活的气息,而那‘希望’也微弱得连死人的喘息和呻吟都不如了”。

《中国新诗》创刊之后,张羽迅即在《南北方才子才女的大会串——评〈中国新诗〉》(1948/7)中称它为“恶流”,“集中国新诗中一种歪曲倾向的大成”。其作者“神经错乱”,对生活“感到惶惑”,而只能向上帝或“甘地的在天之灵”求救。循此,穆旦《我想要走》是作者“简直想离开这个世界”的象征,显示了“这一个悲哀彷徨犹疑贪婪自私的嘴脸,和一个为旧社会所豢养的和有毒的血液所滋育的腐烂的知识分子的消极堕落悲观失望动摇不定的可怜相”。杭约赫《严肃的游戏》、陈敬容《个体的完全》、唐湜《论风格》及《中国新诗》发刊辞《我们呼唤》也被批判。

前引袁可嘉《诗的新方向》乃是此一批判的回应之作——其他回应文字则有唐湜的《论〈中国新诗〉》、《论乡愿式的诗人与批评家》等,以及《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的后记或按语。需指出的是,随着1948年的到来,文化语境发生重要变化,左翼话语强势出击,沈从文、朱光潜这些对穆旦襄助颇多的文化人被定性为有色作家、反动文艺。这种大批判语境对于文艺队伍产生了巨大影响,促成了文艺队伍的分化与重新站队,刊载张羽文章的《新诗潮》丛刊的变脸即是一例。该刊于1948年1月出版第1辑,其作者与《诗创造》有重叠,如羊翚、吴越、戴望舒等,《编者?读者?作者》强调办刊目标是发表“现实性和艺术性都要同样重视”的好诗,其中甚至援引瑞恰慈观点,可见其趣味与袁可嘉等人有相似之处;1948年3月出版的第2辑也以刊登诗歌为主。同月出版的《诗创造》第9辑《丰饶的平原》“诗人与书”栏目还对它进行了介绍。但之后,《新诗潮》脸孔大变,7月出版的第3辑名为《新诗底方向问题》,《编后记》直接操持“有色”话语:“今天的上海诗坛,确是太混乱了,‘红黄蓝白黑,无所不备’的。大有理源清流,一扫这种恶劣作风及歪曲倾向的必要。”

及到12月出版的第4辑《理论与批评》,划清道路的意图更加明显,头两篇即是措辞更为严厉的批判文章,舒波《评〈中国新诗〉》和晋军《踢去这些绊脚石》。前者将活跃在《大公报?文艺》、《文汇报》、《诗创造》、《中国新诗》等报刊的诗人称为“白相诗人”。在诗歌“已经担起了民主与反民主的积极的战斗的任务”的时代,《中国新诗》是“一股逆流”,如《创刊号》上穆旦的《世界》。文章随后集中批判了《中国新诗》第2、3辑,其中涉及唐湜的《穆旦论》。后者是在一次十多人的文艺座谈会之后“以大家的意见为原则而写下的”,批判之辞兼及《诗创造》和《中国新诗》。《诗创造》刊载的是“一些自由主义,第三条路线的诗作品”,“充分的表现了小资产阶级在这个暴风雨的时代里的彷徨和苦闷”,穆旦是其中“比较觉醒的”,也是“恐惧”的,《控诉》“正表现了他们的困惑和不安,一方面了解反对压迫者,而另一方面却反对大众日益增长的攻击力量”。《中国新诗》“大泼其‘为了人民’的烟雾弹”,被陈敬容誉为“真诚的声音”的穆旦即是代表之一,《赞美》、《控诉》等诗表明他“仍旧停留在否认人民的立场,只是看见了人民的盲目,驯服,愚昧,而抹杀了人民的革命可能性,而抹杀了人民背后隐藏着的革命价值”,“在广大的人民已经觉醒了时代里”,这样的“到人民的搏斗里去”的诗人是不允许存在的。“诗创造派”和“中国新诗派”“有意的阻碍了大众的前进,有意的浑乱了诗的阵营”,“以人民之友自居,而实在却是人民之敌”,这样的绊脚石应该“踢了开去”。

这一次,自然是没有人敢站出来还击了——尽管1948年11月,沈从文诸人仍在强调“今日文学的方向”;但到1948年底前后,沈从文等人在平、津、沪等地主编的文艺副刊全部停刊——穆旦被湮没的时间更早,他在“旧中国”的最后一次露面是1948年10月10日的《诗四首》,刊载于沈从文主编天津版《大公报?星期文艺》第102期。

八、从相对复杂的刊物空间纯化为

圈子化程度较高的批评空间

同类推荐
  • 山西民间故事

    山西民间故事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完美的语言文化读本。书中内容包括:琅琅上口的谚语,充满智慧的歇后语,诙谐幽默的精彩对联,深入浅出的日常俗语,知识丰富的谜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优秀读本。
  • 岁月与节庆(和谐教育丛书)

    岁月与节庆(和谐教育丛书)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节庆产生及发展的历史,如阴阳五行与历法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阴阳”和“五行”是影响深远,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
  • 趣谈语言文学

    趣谈语言文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语言文学亦有深厚的功底,诸多名著让人目不暇接。《趣谈语言文学》以细腻的文笔,带领我们慢慢品读诸多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寻找到那份已远去的宁静与淡然。
  • 寂静玛尼歌

    寂静玛尼歌

    浪子啊,你虽已死,但你能否说出,在你短暂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远足值得铭记?因为有着在戈麦高地上与康巴藏人一同游牧四野的传奇经历,作为一个汉人,柴春芽才敢于书写他对中国西部牧野生活的缅怀。因为漫游了西藏大地并最终皈依了藏传佛教,柴春芽才勇于坦露心迹,探索灵魂的深度与载力。
热门推荐
  • 朕的皇后太有财

    朕的皇后太有财

    水儿新文推荐:《特工“贤后”》爆笑无德拜金女,一张毒嘴闯古代步多金——一个视财如命,发誓要寿尽钱堆中的拜金女。为想一夜成为世界首富,竟独身去挖古墓,岂料竟不幸遇地震,竟让她穿越到了一个没有历史记载朝代的冷宫皇后身上。而拜金女的本性难移,这无人问津的冷宫似乎再适合她不过,且看她如何在这古代实现她天下第一首富的梦想“皇后,这已经是你第六次钻狗洞,第八次挖地洞,第十次写罪己诏,第十二次硬闯宫门,第十五次翻宫墙,第五十一次失败被抓了回来。朕希望下次皇后能换点新鲜的招,朕抓累了。”男子低头批阅手中奏章,声音平淡无波道。某女怒气冲冲的瞪着他,咬牙愤恨道:“你到底要怎么样才肯废了我?”“和朕生个皇子,废你后位,放你自由,五湖四海任你逍遥,朕绝不管你。”语气依旧平淡的没有阴阳顿挫,继续埋头批改奏章。某女气得呲牙咧嘴,眼瞪如铜铃,片刻后却像是泄了气的皮球般,心一横,一咬牙,一跺脚,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负还的悲壮道:“好,今晚我们就把这事给办了。”某男一惊,手中笔头一歪,字不成字,终于抬起了头。他是至高无上的帝王,从不知何为丢面子,自从遇见了她,他不但没了帝王的威严,还被她弄得颜面尽失、无地自容。“呜呜,奶奶,你孙子欺负我,他昨晚像狗一样,对人家又添又咬——”面对一室的宫女、太监,某男怒瞪着一脸楚楚可怜的某女,大有想要掐死她的冲动。“铜臭女,你把这狗东西给朕扔出去——”某男指着床上的一只雪白小狗愤恨道。某女立刻一脸严肃的否决:“不行,这不是狗,是钱。一天一百两呢。而若少了一根狗毛,我一天要陪一万两,我可得好好保护它,让它寸步不离我。”“那朕睡哪里?“”哎呀!皇宫这么大,你哪里不能睡啊!和一狗争什么?”“你——”某男简直要吐血。他后宫佳丽三千,从不把女子当回事,而当她出现,似乎改变了他这样的看法,在宫中,她祸害皇宫,本以为废了她便可解决她这个麻烦,但没想到她出了皇宫,更是肆无忌惮的给他惹来了更大的麻烦——竟闹得女子造反要工作,百官罢朝要辞职,嫔妃要自由,美人要解放,就连宫女太监也被她怂恿的罢工要加薪——而且竟把挣钱的主意打到了他身上,竟敢把他十万两卖给一个女子一夜——哼!是可忍孰不可忍,铜臭女,朕倒要看看是你道高一尺,还是朕魔高一丈,制不服你,朕就跟你混——而一心想做天下第一首富的她,当身边出现了这些人:霸道专权的——帝王
  • 生理探谜

    生理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医下堂妃

    神医下堂妃

    她本是现代纵横医商两界的妙手神医,一朝穿越,被无情卷入王室夺嫡的风波中。她手握空间法宝,驾御神兽大军,掌控神奇的炼药术,与三个腹黑可爱的小包子,一起纵横四方。推荐九月的完结文:《神医下堂妃》、《弃妇重生豪门:千金崛起》;连载《火爆小医女:天下第一绝宠》,微博请关注:云起-龙九月。
  • 邪帝的杀手妻:倾城皇后

    邪帝的杀手妻:倾城皇后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呵,顾姑娘没有经历过,不会是打着幌子,在洞房花烛夜,割开手指装初夜吧!”这是某人与她争锋相对时对她的讽刺,却没想到一语成真。洞房花烛夜,她与他不越雷池,她割开了他的手指!
  • 诗国文苑: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诗国文苑:古代文学经典选读

    徜徉诗国,畅游文苑,我们与古代文学大师“交游”。将上古的醇厚、汉唐的华美、两宋的平易、明清的包容揽入手中,展卷细读,掩卷长思,如品清茶,如饮醇酒。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美的熏陶,心灵的皈依,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
  • 行动的实战(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行动的实战(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天赋对于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般来说,天赋包括一般的能力,如音乐、数学或体育等方面的才能。天赋要转换成技能要经过训练和学习。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重生之嫡女风华

    重生之嫡女风华

    机缘巧合,醉心于某无赖,谱写属于自己的盛世王朝。她不再忍让,另类宠文、种田、宅斗、搞笑、火爆。一宠倾国,打下地狱。刁钻刻薄?口蜜腹剑?成!来个假痴不癫,想安逸?先铲除这些“眼中钉,好文相报!,她将一个都不放过!血雨腥风?弄虚作假?成!来个声东击西,且看她如何运筹帷幄之中,弄你个身败名裂。老奸巨滑?设计害人?成!来个欲擒故纵,隔岸观火,一宠定江山!什么?你们想故技重施?扮猪吃老虎?*为三斗米低头哈腰,釜底抽薪。人面兽心?毁我清白?成!来个以退为进,独挑大梁,关门捉贼。赏你个命丧黄泉。送你个自食其果。靠!我重生了!一切尽在我掌握之中!简介无能!!!如若再有冥顽不灵的。却是个王爷!狐假虎威?扮猪吃虎?成!来个金蝉脱壳,私仇全报,跪求拜读,岂料,为保名节,加入书架!评论留言!滴水之恩,整你个自作自受。明枪暗箭?乱我名节?成!来个将计就计,偷梁换柱,决胜千里之外,反客为主,罚你个顾影自怜。好吧,本文1对1,男强女强,让本小姐“掘地三尺”,一宠定江山!天佑我怜,怨气全出,扭转乾坤,金盘洗手,重新做人!想得美!动荡不安的社会,改朝换代,肉中刺”吧!她是天赐王朝素家庄的嫡女素心兰,然而却在庄里过着任人欺凌、虐待、与狗争食的日子,借你的“东风”,某渣男兽性大发,其奋力抵抗未遂,夫妻齐心,咬舌自尽,一命乌呼!推荐:《宠妻,一宠到底》一夜丧命,所向披靡,回到十年前,阿弥陀佛,遇神杀神,她发誓要重掌命运!还有不怕死的?“咔嚓”、“咔嚓”杀之泄恨而后快…嫡女风华,通通放马过来!我誓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亲手将你们这些祸害送上西天,举世无双,围魏救赵,捉你个人赃并获。素家庄上上下下,欺凌、虐待过自己的渣男、恶女、小白,遇佛弑佛!独辟一条安逸之路本文1对1,另类宠文、种田、宅斗、搞笑、火爆。一宠倾国,某月黑风高夜,男强女强,浴火重生,谢天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