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400000060

第60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所进行的改革,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伟大实践。农村改革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是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广大农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逐步探索创造出来的。

万里主政安徽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安徽农村第一步改革的起始与成功,得益于万里主政安徽。

1977年6月,中共中央任命万里为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主政安徽后,首先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深入农村,看农业,看农民,跑遍了全省大部分地区。在调研中,他发现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农村问题远比城市问题严重得多。他认为,农民吃不饱,生产搞不好,主要是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根本原因是党在农村的政策脱离了实际,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此,以万里为首的安徽省委以极大的胆识,大胆纠"左",破除旧的框框,支持改革,推进改革。

1977年11月15日至22日,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着重讨论研究当前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经济政策问题,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简称"省委六条"。其主要内容是: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减轻生产队和社员的负担;分配要兑现,粮食分配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允许和鼓励社员经营家庭副业,产品可以拿到集市上出售;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等。"六条规定"的中心内容是强调保护和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省委要求各级党委把贯彻"六条规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省委六条"的产生,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信号,它奏响了农村改革的序曲,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兴起,起了启动和开拓的作用。

"省委六条"明确提出农村工作"要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公开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率先实现了农村工作重点的转移。"省委六条"的诞生,引起了全国关注。1978年2月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题为《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的通讯。刚恢复工作不久的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对安徽省委制定的这份强调保护和尊重生产队自主权的"六条"规定,给予了热情的肯定。他在出访的途中路经四川,向当时的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赵紫阳做了推荐。不久,四川省委派人到安徽了解情况,顶着"左"的压力,仿效安徽颁布了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十二条"。从此,安徽、四川两省点燃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火把。

包产到户的兴起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着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于1978年冬签订的一张包产合同书。当这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眼含热泪在合同书上按下18个鲜红的手印时,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这是在书写着一页新的历史。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开端的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在这里起步了。

1978年安徽大旱,大部分地区已有10个月没有下雨,400多万人口饮水告急,秋种无望。当时在安徽主持工作的省委书记万里,急农民之所急,从实际出发,认为集体无法种的土地与其放着无法种,倒不如借给农民个人去想办法。正是这一措施,直接诱发了农民大包干的浪潮。肥西县山南区、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等首先搞起了"包产到户"。与此同时,四川一部分地区也搞起了"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的生产责任制。这时,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包产到户"的认识还很不一致。同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两个文件,虽然都肯定了包工到组、联产计酬的管理方式,但在几处作出了"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的规定。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甘肃一个机关干部张浩的来信《"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批评分田到组、包产到组等做法,认为这会搞乱"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搞乱干部、群众的思想,挫伤积极性,给生产造成危害,对搞农业机械化也是不利的。《人民日报》的编者按,也说要坚决纠正分田到组、包产到组的错误做法,给各地包产到组特别是包产到户的带头人造成很大的压力。针对这种批评,中共安徽省委和第一书记万里明确支持农民的试验,并指示省农委给《人民日报》写信,回答那位读者来信提出的问题。3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安徽省农委辛生、卢家丰的题为《正确看待联系产量的责任制》的读者来信,并加了《发扬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因地制宜实行计酬办法》的编者按。这个编者按虽然承认3月15日的来信和编者按"有些提法不够准确","今后应注意改正",但仍然坚持"不准搞包产到户和分田单干"。在这前后,农业部组织了多个调查组,到全国各地实地调查,同时又召集了不同范围的理论讨论会。5月20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一项有力措施》的文章,但仍然只肯定了包产到组。

1979年6月18日至7月1日,万里到北京参加了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期间,他找到邓小平,把安徽实行责任制和他在农村目睹的情况,向邓小平做了汇报,也反映了各方面的压力和不同看法。邓小平听后,果断地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这是邓小平对安徽试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次表态支持。万里受到鼓舞,信心百倍。回安徽后,他以坚定的口气对地县领导干部们说:"有人在报纸上对我们的新办法做了批评。报纸不种田,不打粮,到了秋后农民没有饭吃,可要来找我们哩!别理那一套,我们照样干!"

1979年,凡是实行包产到户的地区都获得大丰收。在这种情况下,同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虽然仍然只肯定可以按定额记工分,可以按时记工分和评议,也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并明确指出"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畜牧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但既然表示某些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包产到户,就证明在政策上终于为此打开了一个小的缺口。这个《决定》正式颁布后,生产责任制有了进一步发展,但形式仍然主要是小段包工和联产到组。因为包产到组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问题,因此,不少地方的群众、干部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采取了包产到户的责任制。特别是在长期贫困落后的地区,群众从切身体验出发,要求包产到户的呼声最高,实行包产到户后,生产发展的效果也最为明显。

同年12月1日,万里在一次讲话中,明确肯定包产到户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生产责任制,他说:"包产到户不同于分田单干。如果说分田单干意味着集体经济瓦解,退到农民个体所有和个体经营的状况,那么,包产到户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它仍然是一种责任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是搞社会主义,不是搞资本主义。"但是,很多人仍对包产到户怀有疑虑。

1980年1月11日至2月2日,国家农委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安徽省农委副主任周曰礼、滁县地委办公室主任陆子修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们在会上介绍了安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经营落后地区农民要求实行包产到户的情况,引起了与会代表十分激烈的争论,大部分人对安徽的做法持反对意见。争论的焦点是,包产到户是姓"社"还是姓"资",它是不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的一种形式?符合不符合中央政策的规定?持反对意见者的主要论点是,包产到户就是分田单干,与社会主义不沾边,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他们武断地说,包产到户调动的积极性是农民个体的积极性,不符合社会主义大方向。国家农委的领导也表示要按照中央文件规定办,"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这次会议之后,公开批判安徽推行的包产到户,指责包产到户违背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宪法上"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规定。这种有"来头"的对包产到户的批判,对安徽形成了强大的压力,引起了省内对包产到户的意见分歧。

1980年1月31日,华国锋、邓小平、李先念、胡耀邦、王任重、姚依林等听完国家农委的汇报后,华国锋强调指出,"责任制和包产到户单干不要混同起来",包产到户使老的、弱的也分了一分地,生产上有困难。已经搞了的,要认真总结经验,提高觉悟,逐步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倾向性依然十分明显。邓小平在会上一直在沉思。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就以"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妙语支持安徽包产到户。这次会上,他未就包产到户直接表态,而是讲了农村工作的另一个问题,即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目标,每人收入1000美元的问题。他说,这是一个战略思想,我们要按1000美元这个目标,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考虑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在不订出规划,不确定目标,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这实际上是告诫全党:在农村改革问题上,要有紧迫感,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再不能裹足不前了。

同类推荐
  •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党旗飘扬 航道辉煌(全国航道系统党建工作论文集)

    本书将全国航道系统党建方面的工作论文集结成册,为四大部分组织: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二是党的组织建设,三是党的文化建设,四是党的廉政建设。尤其是对新的形势下,党的文化建设和党的廉政建设部分。论述较多,意在让全国航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感和积极性,也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思政和对策。
  •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一书收录了作者从事党务工作的心得体会、理论研究。
  • 转变”官“念

    转变”官“念

    本书从七十三个流传甚广的领导观点入手,对许多领导者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提出质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些观点和理论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和论证,突破书本定势,突破经验定势,并且提出新的观点,对各级领导者来说,这是一本开卷有益、掩卷深思的书。
  •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向那些具有常识的读者揭示了国内外盛行的阴谋论的历史、沿革;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思辨,指出了各种阴谋论长盛不衰的原因;并指出阴谋论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不可证伪性和妖魔化。由此希望读者能更加理性地思考,不被妖魔化的思维所裹挟。
  • 美国“阴谋”

    美国“阴谋”

    新华社驻美记者刘洪四年心血,告诉老百姓一系列事件的幕后。提供不一样的答案,讲述你不知道的始末。过去几年,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贸易顺差、中国的责任和义务等许多问题上,中国面临了一轮又一轮的质疑。在美国,翻开报纸,有对中国的批评;打开电视,有对中国的攻击;日常闲聊……
热门推荐
  • 恶魔公主的专属微笑

    恶魔公主的专属微笑

    她是谜一样的女孩,是世界排行第一的千菱集团的千金,是至尊,是舞坛界的天才舞蹈家。这个拥有多重身份的女孩,被逼回国,转入贵族学院,不小心与校园的冰山王子杠上了,两个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对抗,感情也渐渐纠缠不清。矮油,爱情道路好坎坷。
  •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古文观止》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 后事

    后事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胭脂醉(番外:相思泪)

    胭脂醉(番外:相思泪)

    他是这天下四大军阀之首,又遇上自己钟爱的女子,理应拥有这世间的幸福,然而他视若珍宝的女子,偏偏在他父母的祭日期间决然离去。五年后两人重逢,他变成了冷漠无情的男子,依旧没有办法对昔日的爱人过多苛责,只是暗中调查她当年离开的原因,引出惊人的秘密……胡琴咿咿呀呀,说不尽的苍凉故事。请您泡上一杯清茶,在悠悠的琴声里,听我为你道这一段斑驳岁月里传奇。番外:《相思泪》简介胭脂醉笑无百花,相思泪出不相思。相思泪,如同情人心里最深处的那一滴眼泪。然而它不是眼泪,它是药,可以让人不受相思之痛的药,它也是毒,中此毒的人如果再惹相思,便会心痛而死。一滴相思泪,两段无缘情。(本文已全文完结)
  • 一品侯女

    一品侯女

    又是穿越,说好的侯门贵女呢?说好的米虫生活呢?庶出!景钰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黑暗…一切穿越女福利与她无缘,自力更生?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上不得厅堂,下不了厨房…狠爹爹,渣妹妹,还有一群如狼似虎的恶姨娘,这个家,早已没她的容身之处!本以为觅得一良人,便可天上人间!谁知某女双眼高度近视加白内障,良人不良!!!某女叉腰举头问天:“你不仁,我不义!这辈子,再也不相信男人的花言巧语!”某女强大的意志下,是一颗伤痕累累的心,谁能来抚平?只有在梦里,景钰才会发现,有那么一个人,携着她的手,相顾默然无语…----------P:一个伪女汉子魂穿一介弱质,最后抱得美男归的狗血故事!女主柔弱的外表下尽显强大,汉纸又不失妩媚,还有一点小俏皮呢!
  • 重生复仇:豪门蛇蝎大小姐

    重生复仇:豪门蛇蝎大小姐

    她被所谓的亲情蒙了眼,冷血的父亲,虚假的继母,还有一个随时推她至深渊的妹妹,她从人人称羡的豪门千金沦落到惨死在精神病院的下场,借着满腔恨意,她从地狱爬回人间,重生在自己十五岁,那时她的人生还没灰暗,一切都还来得及,总有一天她会让那些人知道,现在她有多恨,将来她就要那些人多痛!
  • 穿越:嗜血邪王的鬼妃

    穿越:嗜血邪王的鬼妃

    一朝穿越,她莫名成为了替身皇妃,自从在棺材里爬出来后,她便成为岚月王朝传说中的鬼妃。成为下堂妃是吧?好,正如她意!什么?她的夫君居然是个嗜血的皇子?而且放/荡/无/比?更可怕的是他日为人,夜为妖?据说,他妻妾无数,却总是在圆房后香消玉殒-----死因不明。据闻,他曾独自一人,一夜之间灭敌十万。偶然机会,她意外发现自己竟然是他解开封印的钥匙?若解开封印,他便不再是凡人,而是掌控魔界与阴府?OMG?为了小命,她逃逃逃,只为了躲开这一劫。可谁曾想,原来这只是一个开始……牡丹建群了,亲们请入群107358226亲们请支持牡丹的VIP文http://m.pgsk.com/a/250631/1:《穿越:邪恶王爷别惹我》文/紫牡丹akhe2http://m.pgsk.com/a/288823/《致命邂逅:总裁的专属女人》文/忆雪泪痕
  • 纵使寂寞开成花

    纵使寂寞开成花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陌小花】那些过去的和现在,离开的和留下的,都像迎着光看过去的胶片,透着一点点回忆的酸涩,过去得那么潇洒,却永远都抹不掉。苏染,很多时候,你都不知道,因为一种信仰,固执的奔跑在生命的旅途里,只为了那盏微弱的灯光,那是生命中一场没有任何把握的赌注,虽然不知前路如何,但为了那瞬间的甜蜜,于是,投注了全部希望。伤害过多少,被伤害过多少,那些已经不再重要。人生很多时候都很讽刺,一转身,可能就是一世。不知不觉中,我们转过多少次身?隔了几世?【许你一生,寂寞流年————苏染】繁华如梦,我终究还是伤害了你。那些年,那些时光,已无法用语言来补偿。我以为我会忘记,却在见到你的那刻,那些自以为是的伪装,顷刻,支离破碎。陌小花,你知道世界上最动听是情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不放弃”所以我们都别放弃好吗?现在,请将你的手放在我手心,让我带着你,一起去寻那年少的梦。我发誓,从此,不再放开你的手。【紫苏鸢尾,花开不败————陆少倾】陌小花,你是个温暖的女孩。可是,有时你却那么寂寞,多想将你捧在手心里呵护,却害怕再也看不见你温润如玉的笑。虽然我知道,你要我爱我给不了。至少,让我留住记忆里,你幸福的过往。【春光散尽烟波里,桃花已天涯————JEEN】她的心,难道从未离开过吗?纵使,他四年音信全无。原来,这么多年的期待,也不过是瞬间的华丽罢了。有些人,有些事,终究不会有结局。可是,我还是听到了什么东西破碎的声音,那么真实。拿出你们的支持、收藏、咖啡、花花,花儿会感激不尽。你们的支持就是给我最大的鼓励。。偶滴群:72769610欢迎大家加入。
  • 八骏图(沈从文小说全集)

    八骏图(沈从文小说全集)

    《八骏图》是沈从文都市题材小说中的典范之作,描写了所谓绅士淑女们不乏高雅却琐碎做作的情欲表达,沈从文以尖锐的笔法讽刺了都市人的生存方式,寄托了其对故乡自然、健康的生存状态的认同和赞扬。
  • 替身嫡侧妃

    替身嫡侧妃

    他宠她,不惜在千里之外采集蚕丝,仅为她编织最美的云裳他宠她,不惜到天山之巅夺取雪莲,仅为她能一度雪莲风采他宠她,不惜大兴土木盖奢侈观月台,仅为了博得红颜一笑…然而,当真相揭露,一切不过镜中花,水中月。“我不是她的替身!永远都不会是!”冷静如她,此刻亦是撕心裂肺的嘶叫。他只是淡淡看着一地狼籍,眼前略微狼狈的她,薄唇微勾。“替身?花箬沫,你不配。”一字一顿,字字冰冷。最后,修长的身影逐渐远离,仿似走出她的生命。原来她连替身都不如…*殷红的鲜血喷洒一地,那曾经对她微笑,处处关心她的人,此刻却是落得头断尸分的悲惨结局。她努力睁开眼睛,却被泪水一次一次掩埋。想发出嘶喊,却掐在喉咙,身体因冰冷而剧烈颤抖,红唇早已被咬破。微颤的脚步刚欲不顾一切趋前,却被身后温暖的身躯紧抱,轻轻一拍,意识逐渐模糊。耳边仍清晰的听见高台出传来的阴骘嗓音:“花箬沫,本王知道你一直都在…别妄图逃脱,那只会让更多人因你而亡。”那锐利而阴寒的眸子扫视着黑压压的人群,最终却不曾见到那抹清雅的倩影…*他,阴骘冰冷的麒麟国三王爷,为心爱的女人不惜一切代价。然而,最终明白,失去的永不能再度拥有。(轩辕沧海)他,坦率真诚的白虎国大将军,纵然伤痕累累,仍是不断往她靠近,哪怕只能是守候,亦心甘情愿。(赫连烈日)他,妖孽腹黑的青龙国首席谋臣,玩弄权谋之人,却因结识她,甘于平凡,浪迹天涯祈求彼此再度相遇。(蓝斐然/慕容蓝斐)他,优雅高洁的朱雀国君主,一代明君,为保疆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却为她几近成千古罪人。(东堂烟月)他,飘然出尘的玄武国王子,本是高贵出生,却因特殊眸子备受排挤。最后终夺得帝位,却需不断追逐心爱的她。(南宫暖熙)他,温润俊美的麒麟国大才子,第一眼见她便注定了此生的悲剧。(柳千茗)*她说:“一颗心需要坚定地去温暖另一颗心,坦诚相待,这样才可以幸福。”然而,天下之大,她却无法找到那颗能让她全心全意去温暖的心。但,她相信只要坚持,梦必能圆!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不当替身侧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