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7400000031

第31章 突破天险

珠峰的攀登史,是激动人类心灵的文明史。一代一代登山者前赴后继走过来,已有半个多世纪,其中有一些人永远躺在这里,可那可歌可泣的英雄精神却永远留给了我们和后人。

自4月1日的第二次进军开始后,珠峰天气明显好转。

4日,内地队长曾曙生和台湾队长李淳容一到珠峰,马上召集了紧急会议,总结第一次行军的经验和教训,部署了下一步攀登计划。

有主帅老曾坐阵,全队感到有了主心骨。

这是一位我所接触的登山家中,经历特殊、性格独特、人格也独特的指挥者。他对山的喜爱已达近半个世纪,可以说,他把一生都给了祖国的群山。而山给他的更多,山的一切特质都渗进了他的身体。

他本身就是一座山。

视野雄阔、沉稳镇定、果断真实、生机勃勃、坦诚善良。

1993年,他已55岁。仅珠峰,这是他第十五次来。自1960年、1965年、1966年、1974年、1975年、1978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7年、1988年到这次的1993年,无数次的侦察、攀登、摄影、指挥,半生的生涯刻写在了珠穆朗玛峰。

中华民族独立攀登这座地球之巅,在祖国的历史上,继1960年和1975年之后,这次是仅有的第三次。这第三次,又是海峡两岸相隔四十多年之后,合成一支队伍,本是同根生的兄弟一齐向珠峰发起的回归自然的攀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壮行。老曾一次次地对我说:

“三十多年前第一次真正的登山,就是攀登珠峰。它还在这里,就在我的眼前,可我已经不知不觉地老了,尽管我一直不愿承认老,但还是老了。人生易老山难老啊!我明白我再次来到它身边的机会,似乎不多了,我也有种预感,这很可能是最后一次。望着30多年来我在这里留下的脚印,我心中很不是滋味。就在这里,山上的冰雪里,还埋着我最亲密的四个战友……可我想,我的这些死难的战友会欣慰的,留下活着的我,我最后的珠峰之行,是为海峡两岸的骨肉之情来此攀登……”他心中是有底的,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阵发性心房纤颤和冠心病。医生说起码这三个月,得老老实实养病,否则弄不好就去“见马克思”了。但他偷偷准备了一些药,只在医院住了一周,就到珠穆朗玛来了。

山上的消息,时时牵动着他的心。听到仅在6500米的3号营地,下撤时就有那么多人冻伤,他在医院能躺得住吗?

可他的心脏,已承受不了大本营海拔5100米的高度了。到珠峰的当天,他便趴在睡袋上喘不过气来,心脏开始和他算账。他吃了一小堆药,吸了几口氧,马上召集紧急会议。

“这次,我队进山后,遇到了路况极坏、地震、狂风、暴风雪等等情况,凡能遇到的都遇到了。恶劣天气的周期长达半个月之久。第一次进军就出现这么多伤员,在海拔6500米这个高度下撤就造成这么大的损失,是罕见的。这说明了什么?由此可以证明,这就是珠峰!珠峰的高度、难度和气候状况是明摆在那里的。我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内地队员,以为和珠峰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就马虎起来,这能不吃亏?还有,台湾队员的经验和体力比我们差一些,我们要在行动上多替他们考虑。全队要有一种意识,保护好台湾队员。第一次进军光考虑食品和燃料紧张了,让实力最强的藏族队员先下撤,有合理的一面,但这就对下撤时保护台湾队员不利!还有,认为这个高度问题不大,下撤时没有组织好,结果付出了这么惨痛的代价,我们要认真吸取教训。今后,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山上攀登的进展明显加快。

每向上一个营地的高度,队员们的作业分为修路、建营、运输几个组成部分。修路队员最为辛苦,冲在最前方担负探、选、修路,一边攀登,一边还要在危险地带打上冰锥(或岩石锥),架上绳索。后边向上攀登的人,就可以将铁锁挂在保护绳上前进。修路组由实力最强的内地藏族队员组成,组长加措,组员为小齐米、开尊、普布、拉巴等人。

内地汉族队员王勇峰、马欣祥及台湾队员张铭隆、周德久、伍玉龙、吴锦雄、吴俊、黄德雄等人负责运输物资。从3号营地向上背送所需的登山装备、食品、燃料等物资,需要一个营地一个营地向上运。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山体越来越陡峭,冰滑路险,运输消耗体力极大。遇到狂风和雪天,更是艰难异常。

4月10日,修路组和运输组14人从3号营地出发,七个小时后打通道路,建起了海拔7028米的4号营地。这一带冰雪区,被称为“北坳天险”。攀登极难,处处有险。

4月11日,修路组抓住好天气,从北坳出发向上攀登修路。此处为第二天险“大风口”。1990年中美苏三国联合攀登珠峰时,一连三天都没有闯过大风口,人都站不住,别说修路了,最后我们提出由中方在前面攀登,第四天才闯了过去。这里是北坳上方近3000米长的强风地带,狂风越过西侧的山脊卷来,风力常达9级以上,是历史上的“被困地带”。11日,上午天气较好,但下午风力达到7级,吹得队员们站不住脚。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修路组的队员们架好了25根绳索,然后顶风下撤。12日,他们再闯大风口,于下午5时20分,共拉上了32根长1600米的绳索,终于打通了4号营地至7790米的5号营地的线路。仅用两天便打通大风口,是近年来攀登珠峰较为顺利的一次。

14日,修路组建好并进驻5号营地。

这样,自4月5日到12日,藏族队员连续闯过了珠峰的两道险关。他们说:“这两处和‘第二台阶’,是珠峰的三道关口,我们中的不少同伴都一次次尝够了在这里失败的滋味。这一次,天气较好,我们很幸运。”曾曙生和李淳容两位队长,一再通过报话机向他们表示祝贺和感谢。队友们称他们是“真正经得起考验的雪山勇士、雪山之子”!

加措、小齐米、普布都是日喀则南木林县人。加措的父亲旺堆1960年曾作为登山队员参加了我国第一次攀登珠峰,登达海拔8000米。加措小时候就深受父亲影响,希望也成为一名登山队员。1984年,他和小齐米、普布一起进了日喀则地区办的高山协作训练班,之后如愿以偿地成为登山队员。1990年中美苏三国联合攀登珠峰时,加措和当年的父亲一样,登达8000米的高度,眼看登顶在即,就要超过父亲到达的高度了,双脚却因穿的高山靴不适而被磨破,鲜血直流,最后只好饮恨下撤。这一次,他就是为还登顶之愿而来的。

小齐米1992年曾协助一支德国队攀登珠峰。他在海拔7000米处的北坳遇雪崩,被冰雪冲出50多米,又险些掉入冰裂缝。失败和危险,反而更激起了他继续攀登珠峰的雄心。另一位藏族队员开尊,曾登过希夏邦马峰和南迦巴瓦峰,体力好,修路技术熟练,乐观自信。

当他们下撤休整时,我时常在他们的帐篷里和他们聊天。他们的汉话说得一般,但能听懂我的话。他们最怕采访,你一问什么问题,他们就笑,说不出什么来,但切切实实,他们太淳朴可爱了!加措,憨厚的大个子,干什么都抢在最前面,就是一让他说话,他就不好意思地低着头笑。他们的主食是酥油茶、糌粑和风干的生羊肉。我开始在西藏喝酥油茶时怕闻酥油味,但喝了几次后,感到太好喝了。

这是酥油、奶、茶和盐搅在一起打成的茶,喝惯了味道很香,越喝越爱喝。这种茶不仅营养多、热量高,而且可以让嘴唇不裂。一次我陪几个藏族队员去绒布寺,一位老尼马上煮起了酥油茶请我们喝。

我接过一碗,尽管看到碗有些脏,但还是一饮而尽,藏族队员看了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他们这样的款待,是把我当自家人了,我喜欢他们,毫无那些穷讲究。

我还和藏族队员一起吃过风干的生羊肉。这是藏民很喜欢的一种吃法。秋季把羊宰了,就直接吊在树上或放在通风处把它风干(不是很干,一捏肉也软,有弹性),就可保存起来吃一个冬天。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喝茶时,拿过一只羊腿来,用刀子割下一片,就可以直接吃了。一次我正和他们聊天,加措从羊腿上割下一片肉就递给了我,然后一片一片递给别人。我拿在手里看了看,不敢下嘴。小齐米说:“你吃吧,好吃得很。”看他们吃得那么香,我也咬了一口,果然,一嚼,挺筋道的,似乎还带点儿甜味道,有一种特殊的肉香。他们一看我吃了,全都特别高兴,我再找他们谈什么,彼此就有话说了,而且滔滔不绝。

台湾队员也对藏族食品产生了兴趣。这些东西伍玉龙都能吃,吃得和藏族队员一样。吴锦雄对糌粑极感兴趣,直说好吃。糌粑是青稞磨成的面粉,炒熟了之后,加上酥油一拌就可攥成团吃。藏族队员还都爱喝酒。青稞酒的度数不太高,甜香沁人。队员们一般爱喝啤酒,喝得很多,一喝就要喝到量,非常痛快。但是,在登山期间,是不能喝酒的,怕有危险,回到大本营,可以适量喝一些。我虽在大本营,也不敢动一滴酒,怕心脏受不了。

在大本营,我便常常和秘书长于良璞、老曾及台湾的电视导播黄国治等人聊天。在这里,我听到了许许多多登山者的故事,真正开始了解这项勇敢者的运动。山的悲壮与豪迈,令我热血沸腾,我明白我的骨子里有一种应当珍惜的东西和这一切相契合。

这是我一生都体会不尽的感觉。

不上山,不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你是感觉不到,也是无法想象的。现在我明白,说得出来的东西,毕竟有限,而更多的东西是说不出来的。

4月10日,我随老曾和李淳容再次来到珠峰墓地,他们两人面对英雄的墓碑和珠峰,有一段很有深度的谈话,我记录了下来--李淳容:清明节时,我们曾来过这片墓地,尽管当时珠峰被云雾所锁,我的心情仍格外激动。这次台湾不少人是第一次来到珠峰,但珠峰的攀登史,是激动人类心灵的文明史。一代一代登山者前赴后继走过来,已有半个多世纪,其中有一些人永远躺在这里,可那可歌可泣的英雄精神却永远留给了我们和后人。今天,我们有幸站在这里,感触很多。曾队长,您已是第十五次来珠峰了,您有什么感想?

曾曙生:登山者是坚强的,但感情也同样是脆弱的。你看(指着尼玛扎西、罗朗、王洪宝的墓碑),这里躺着我的战友,就连这块碑也是1979年他们在珠峰遇雪崩牺牲后我们亲自刻的。我们和许多登山的战友,将永远怀念他们,包括这墓地上许多外国的登山遇难者。他们长眠了,立起的却是人类不屈之碑!这种英雄主义精神,对于我们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来说,都是一笔永久的财富。

李淳容:是,我们这次合成一支队伍攀登珠峰,其意义也在这里。

曾曙生:可我们也要不断开拓和创新。内地单独登珠峰是1960年和1975年两次,人员都比较多,甚至上百人组队。今天应当反思,这样做代价太大,不利于登山活动的开展和发展。我们这次两岸组队,全队仅34人,这种精干的队伍本身就有了开拓意义。

李淳容:从发展的眼光来看登山,我们应当接近登山本身所赋予的意义。比如和大自然的亲近、强调团队意识、提倡爱与付出等,这都是登山者在大自然面前对人生思考的升华。

曾曙生:是,我们内地登山者对山也早已不用“征服”二字,而讲“与山对话”、”人与山的和谐”。这是一种观念的更新。山给人的东西是主体的,能和社会、人生的很多东西沟通。一个不热爱自然的人,不会是一个完整的人。这次,我们两岸的山友走到一起,就感到兄弟般亲密。对山的看法,共同点那么多,那么一致,很令人高兴!就这一点,无论这次攀登成功与否,收获都是巨大的。

李淳容:是的,我们正在进行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攀登。

自4月12日闯过“大风口”建起7790米的5号营地后,珠峰天气突然转坏,连续几天8级以上的高空风肆虐狂吹,这使得14日挺进5号营地的计划一拖再拖,修路组也只能撤回到4号营地。18日,风势稍减,加措等四名修路组队员和运输组的拉巴从4号营地向5号营地运输氧气等物资,做冲击6号营地的准备工作。同时,运输组王勇峰、吴锦雄、伍玉龙也自4号营地向5号营地运送有关物资,并准备19日进驻5号营地。当天下午,伍玉龙回到4号营地后,进了帐篷想为队友王勇峰烧点儿开水。他一摇瓦斯罐,发现没有气了,就拧下这个空罐准备更换一个新罐。不料遇到明火,致使帐篷突然起火,一下子把帐篷、两人的睡袋、氧气面罩等物资全部烧毁。他们两人只得临时下撤到3号营地。

修路组却又有了新的重大突破。20日上午,五名藏族队员(其中包括拉巴)背着12瓶氧气、绳索和其他物品,自5号营地向上攀登修路。下午天气变坏,高空风加强,能见度降低。直到下午5点,加措才到达8000米的6号营地,随后其他队员也抵达。至此,突击顶峰前的倒数第二个营地--6号营地的路线被顺利打通。但由于天气不好,队员们当晚下撤到5号营地。

于是,大本营开始考虑冲顶的突击队员的人选了。

登顶者,将会是谁呢?

严峻而艰难的抉择开始了……

同类推荐
  • 看见

    看见

    本书精选了阿来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40篇,反映了其行走的经历和读写心得。其中,有对熟悉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的新观察,有对在病床上经历的点点滴滴的感悟,有对文学新的理解和自己作品新的反思。文字清新、朴素,充满了抒情的气质。读阿来的小说,就像在听他讲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和传奇;读阿来的随笔,则像走进他真实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读者精品(生活百味)

    生长在大江北岸一个城市里,那儿的园林本是著名的,但近来却很少;似乎自幼就不曾听见过“我们今天看花去”一类话,可见花事是不盛的。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够放下一个架子;架上至多搁二十多盆花罢了。有时院子里依墙筑起一座“花台”,台上种一株开花的树;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种的。但这只是普通的点缀,不算是爱花。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 晨笛(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晨笛(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生活晨报》是由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报纸,如今已走过十五个年头。他们将十五年来的稿件、图片、版面进行梳理、选编,结集成册,这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三晋文化研究会这些年陆续出了一批书,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我们深知,出书是一件很兴奋也很艰难的事情,如同一位母亲孕育一个生命。个中甘苦,身心的付出,不亲身经历者很难感同身受。
  •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胡适文选:假设与求证

    叶君主编的《假设与求证(胡适文选)》收录了胡适先生以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成果。胡适先生将实证主义从美国引入中国,井提出了“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基本方法,对科学研究有晕大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养脾食谱

    养脾食谱

    《家庭健康调养食谱丛书》精选了近一千多种家庭健康调养食谱的做法,让你轻松享用色香味美的菜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十年之痒,我的娘子

    十年之痒,我的娘子

    阴谋暗算、明枪暗箭,这都是她玩剩下的。订婚当天,欢迎来互粉调戏……,端起一碗狗血,朝那个讥讽她乳臭未干的未婚夫,据说活不过三十岁。从头顶浇了下去。她斗庶姐、贬庶母、掴皇妃、杀大臣、休太子,◇◇他是白族少主,身份神秘,体弱多病,被世人称为八岁妖女,却一次次栽在他的手上。体弱多病的人能一人敌百名杀手,杀手亡而他毫发无伤?“你这个骗子!”她指着那张人神共愤的俊脸指控。“我按你说的做的,哪儿骗你了?”腹黑到姥姥家的某男一脸无辜☆☆她生前是百变卧底,能读懂唇语,精通各国语言,善易容,名扬天下。水晶新浪微博名:雪色水晶-HX,意外穿越到了腿短胳膊短的八岁小女娃身上。身为北辰王府的嫡女,排行第五,却因自小无娘,饱受欺凌。她斗得了所有人,空手道和散打黑带九段,她。
  • 恋上圣樱四少二

    恋上圣樱四少二

    一通电话,四大美女香艳回国,来到圣樱,装扮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吓死了八个老师,九十个白痴。“砰……”某停车场里,一阵巨响……四男戴着墨镜,嘴角拽拽的抿起来,若无其事的开着车,银眸中的逝过不屑,看着自己的车就这么撞过去,只是细微的吹了口气,4部单车就在这一刻,结束了它们的生命,一阵车风吹来,4女的校服裙有些摇摆,可怎么也掩饰不住生气,她们用手捂着裙角,气愤的看着四男“喂,你们干嘛撞我们的单车啊?!”4男取下墨镜,冷冷的扫过我们一眼,嫌恶的挑了挑眉,满不在意的说:“爱好”。于是,轰轰烈烈的校园爱情上演了……
  • 中外名人传记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中外名人传记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在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世界历史岁月中,涌现出成千上万富有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的名人,留下了一串串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名人以深邃的思想,放射出绮丽的光芒,启迪着人们的心智,照耀着人类的内心世界;名人以卓越的军政才能,主宰着世界的风云,改变着历史的格局,影响着人类的进程;名人以精深的智慧,创造了难以计数的科学发明,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之轮飞速前进;名人以敏捷的才思,将深沉的情感注入笔端,写下了打动人心的名篇佳作,传诵至今。
  • 挽红楼之玉舞九天

    挽红楼之玉舞九天

    红楼新文:挽红楼之侠王宠玉——(十三的男主)。。。。。。。。。。。。。。。孤标傲世携与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林黛玉。那样一个绝世风姿的草木之人。红楼一梦几百年、痴情男女泪涟涟。冷月无情葬花魂、三生石刻难成眷。提笔续红楼,只是为着那一个女子,那一个让人怜让人疼让人惜,那样一个“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两弯眉”的绝世风姿的女子——林黛玉!红梦一梦泪尽潇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金玉缘成,她以为,她的一生,就这样了结在潇湘馆。泣血一遇,红尘俗世再结缘。为了她,他笑看世间。为了她,他翻手为云覆手雨。为了她,他弑君篡位。为了他,她周旋于仇敌之手。为了他,她几番于生死中挣扎。这是她与他的故事,是浴火涅磐后的黛玉与与一个奇世伟男子泣血中重生的故事。更是一对开国帝后相依相扶,一生相守不离不弃留下一世传奇的至尊神话!。。。。。。。。。。。推荐好友晨晨的红楼新文:红楼宫心计之宝钗入宫——
  • 豪门婚怨:苏少只爱二手妻

    豪门婚怨:苏少只爱二手妻

    一场被安排的英雄救美,一桩可悲可笑的婚姻。傅锦凉被渣男小三榨干了所有。流产,破产,百年祖屋被推平——家人处境,惨不忍睹,最后,就连她的命也搭了进去。无意重生,她带恨归来,发誓要讨回所有。没想到,在这关键时刻,却又遭遇了一场叫做“苏清泽”的风暴。他总能在她最不经意的时候,以最骚包的姿态从天而降,拖她后腿,扯她裙摆,然后再嬉皮笑脸的勾着她的肩,调情调情再调情。凉凉,我自倾怀,你且随意。凉凉,我爱你,与你无关,你只需享受就好。凉凉,我信任你,就像昏君信任奸妃一样。
  • 天命帝后倾君心

    天命帝后倾君心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爱情的最初,原本就是一场心甘情愿的等待,等你遇到我,等你发现我爱你,等你发现原来你也同样爱着我。等待之初,她奉师命每日守在王府门口,感动王府众人:追求王爷的女子中,她是最执着的一个!执着你妹!传说南拓瑾王宛若谪仙、温润如玉,某女45°仰望天空,骂道:弥天大谎!自己不要脸也就算了,姐很宝贝的脸也被他丢光了!甜宠爱恋,爆笑经典,腹黑情深,共谱一曲倾城之恋!敢不敢,奋不顾身的爱一场?
  • 入土不安

    入土不安

    悬疑小说家陈子言灵感爆发,自认构思出了前所未有的“最终审判者”连环杀人事件,却没想到刚刚写好第一章,警察就在他的负责编辑冯舒的出租屋里发现了一具血淋淋的骨架,竟然与他小说里所描述的古代酷刑“梳洗”一模一样!自此地狱之门大开,好友三皮和小雯也在同一天内接连死于非命,一个被“腰斩”,一个被“剥皮”,且都与陈子言的小说情节相同。难道这是一场“互动式连环凶杀案”?可凶手为何选择了陈子言的小说为蓝本?陈子言是幕后黑手还是下一个受害者?
  • 随身带着魔兽人族四英雄

    随身带着魔兽人族四英雄

    当山丘、圣骑、大法、血法集中到一个装逼青年身上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