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6700000057

第57章 时间维度上的城市重建:城市景观变迁与城市记忆(3)

2.失去故国家园的悲痛的遗民

明清易代是以满洲贵族对汉民族的野蛮军事征服实现的,因此,在清初的二三十年中,处于被统治地位的汉族民众怀有强烈的民族敌对情绪,这种情绪在江南士人中反映得更为激切。而在四川却是另一番情形了,清初的二三十年间,四川都在各据一方的农民义军、明末将领、清军的各种复杂战争中度过,清军完全征服四川已是康熙三年(1663)了。这时各地的武装反抗早已逐渐平息,在复国无望的情况下,许多士人已遁迹山林、隐居乡里。中原各地的强烈的民族敌对情绪在士人中已经消退。

最初一批流寓江南的士人回到四川,如吕潜、费氏子弟、余榀等回到离乱数十年的故乡,刚刚经历了陵谷变迁的士人面对的是故乡的沦亡,面对的是昔日富庶的明蜀王宫被农民起义军烧毁,面对的是地方被异族政权所征服的客观现实,这一切都令他们触目惊心。清何以兴,明何以亡,这是清初刚刚回到故乡的士人萦绕脑际的最沉痛的思考。

余榀(?-1684),字生生,号钝菴,四川青神人,一直旅居扬州,战后曾返回成都,记录了战后的成都荒凉的景象。阴雨连绵的成都,物是人非,旧景物萧瑟凄冷,偌大的城市百万生民都消失了,亲友故旧所剩无几。他专门提到了蜀王宫,"故宫荒废连禾黍,万里桥边阳气微",蜀王宫荒废了,堙没在荒草中,让人不禁流泪。

四川另一位著名的明末遗民是吕潜,明崇祯十六年癸未进士,明兵部尚书吕大器之子。乱离后,流寓江左,乱后归乡。吕潜在他的《悼蜀王故宫诗》中记述了他对蜀王宫的感情。

吕潜在诗中通过对蜀王宫的废墟的描绘,把对亡明的伤感鲜明地表现出来了,他写道:当年明太祖将他最怜爱的小儿子分封到这里做蜀王,可如今,蜀王宫里台基宫殿荒残得只剩下鸟雀,谁曾在华丽的辇道上意气风发地鸣鞭而过?谁还记得宫门前拥挤着前来拜谒的官员们的旧景?如今蜀王和妃子们葬身的寒井、空落的御道,面对着萧墙外年年开放的桃花李花黯然神伤,年年响起的杜鹃啼叫声更让人体会到杜宇(失去天下后啼血而亡的古蜀国先主)的悲哀。

经过沧桑变故、世道变迁,荒芜的成都城里的仅有不多的茅屋,像一座江边村落,被遗忘的宫殿在日落后有人牧牛羊而过,诗人最后感叹道"摩诃但有支机石,尚共铜驼卧草根"吕潜在他的《悼蜀王故宫诗》记述道:"边檄锡封怜少子,蜀王台殿独雀嵬。谁以辇路鸣鞭过,犹记宫门拜剌来。眢井寒泉沈凤羽,天街白日走龙媒。短墙桃李家家发,画角声中杜宇哀。陆海尘飞井络昏,锦城茅屋类江村。遗宫日落牛羊过,野市人稀虎豺蹲。杨树冥冥香径远,海棠馥馥翠云繁。摩诃但有支机石,尚共铜驼卧草根。"。摩珂池是四川割据政权前蜀皇帝王衍在蜀王宫处修建的大型宫殿群。支机石是成都古老的地方传说的象征物,"铜驼卧草根"象征着昔日的明王朝政权沦陷后残破的景象吕潜在这里强调昔日的宫殿和地方传统都埋没在废墟中。

刘道开(1601-1681),四川巴县人《四川通志》、《巴县志》人物卷中均有记载,从明拒清以明志,在《乱后至成都》中他写道:"锦城丝管地,桑柘任纵横。露下铜驼泣,春归杜宇惊。"蜀王宫的形象作为战后国土沦陷的故宫与亡国之君杜宇联系在一起。康熙年间的张象华也在《哀蜀藩》中写道:"天社星隋古社坛,杜鹃声尽石苔斑。井花清冷无人汲,留得丹心万古寒。"张象华,康熙初年人,与其从兄张象枢,张象翀号称安岳三张,俱以诗名,作者们对蜀王宫萧条景观的描述仍弥漫着愁愤之情,清代"文网之禁"使易代史事相关的叙事在文人笔下变得极为谨慎,蜀王宫等故国家园之类的意象成为其表达的出口。

3.早期来到成都的清朝官员

清初的许多官员无疑还深受晚明文化价值的强烈影响关于清初官员与遗民常常跨越政治上的分歧,而依靠文化传统与士人集团的联系而建立友谊与共识,这些影响表现在他们对明代事物的尊重与好奇上,无论是出于怀念故国之思,还是对文学浪漫主义伤感情调的爱好,来到成都的清朝汉人官员士绅(通过科举考试获得文官之职的汉人官员)对废墟中的蜀王宫总是产生一种伤感,这种伤感有时恰当地和其感怀伤世的离愁别绪结合起来,形成诗情画意。

明蜀王宫曾收有诸家名笔刻为碑石,战后宫废后,这些昔日宝贵的碑石"残碣鳞次,倾卧荒苔",康熙七年(1667),四川按察使李翀霄不忍这些"前贤手泽""灭泯于蔓草荆榛,为牧童樵子所狎侮"李翀霄,字息六,山西绦州人,拔贡生,康熙三年任四川按察使,时蜀初定,以抗逆株连三百人,力为平反,歼渠魁三人,余皆省释。请革陕西茶马累,以苏蜀民,后迁江西布政使。于是将其精心收藏,捐资令成都、华阳两县县令设碑林,覆以屋顶,将其列在贡院至公堂之左。蜀王宫的旧物被精心地收藏起来。

康熙十年(1671)正月,王澐随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自荆南入蜀,他在其《蜀游纪略》中描述了当时的蜀王宫,此时的人们看到蜀王府时,唤起的回忆仍是昔日惨烈的战争场面,蜀王宫妃及其战争中殉难的士人。对于投井自尽的蜀王,他评价道"国君死社稷无愧于三月十九日之烈矣"。作者在这里将蜀王宫中蜀王的自尽与崇祯帝在紫禁城三月十九日之死相提并论。

清初名士王士祯曾在康熙十一年(1672)六月奉命典蜀试,康熙三十四年(1695),又奉命祭诰江渎,二十五年间,两次来到成都,他第二次来到成都时对蜀王府描述到:"蜀藩故宫,昔昭烈即位于武担之南,即此亦王衍宣华苑址也,摩诃池在其内。壬子衡文之役,驻此凡二十日,廿五哉重来,风景如昔,感慨係之。"二十五年间,蜀王府风景如昔,没有太大变化。而贡院依然让他想起的是明蜀藩故宫,是昭烈帝刘备的汉宫,是前蜀王衍的摩诃池。

(二)城市逐渐恢复之后士人对蜀王宫的描绘

伴随着清逐渐巩固统治秩序的过程,清政府其将注意力从军事镇压上转移到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异端思想的清理上。到康熙末年,无论是明遗民自身反清态度的转变,还是遗民故家子弟的出仕,都说明士人的民族意识己经淡薄。乾隆之后,明末战争的阴影已经走远,新成长起来的地方士绅和到成都任职的清代官吏大多都没有经历过明末清初的惨烈战争,也没有经历过明王朝,对晚明只有想象。蜀王宫成为真正的历史,而在政府的引导下,科举制兴盛下的贡院的景象使蜀王宫增加了新的景观因素。

乾隆九年,乾隆皇帝专门御赐四川贡院"旁求俊乂"匾额,又诗四首。这些御诗充分反映了当时四海统一、兴旺繁荣、天下人心归一的和平气氛。乾隆的诗中提到:"周遭围棘院沉沉,景物当前总人吟。"四周沉沉的故宫棘院,与今天人潮涌动的科举考场形成鲜明的对比。乾隆鼓励四川地方人才"禹门鱼变辞凡水,乔木莺迁出故林。寄语至公堂上客,莫教水鉴负初心"。许诺"自古曾阅观国彦,从今不薄读书人。白驹翙羽传周雅,佐我休明四海春"卷首宸章"烧尾宴"是唐代的一种习俗。士子登科、荣进及迁除,好朋同僚一起慰贺,盛宴置酒馔、音乐,谓之"烧尾。""凤池"指代中书省。

贡院为蜀王宫带来的这种新时代的喜悦也在民间的竹枝词中出现:"起凤腾蛟鼓吹迎,千文矮屋蜀王城。卓家酱菜丁家烛,每到科场更出名。"科举中式者"起凤腾蛟"鼓吹相迎在这里开始新的人生。在高大的蜀王府城墙的衬托下,千间科场考室更显低矮。成都的卓家酱菜和丁家蜡烛是受举子们欢迎的考场必备物。

"每到科场十五夜,'至公堂'后庆元颜。即看举子号前月,曾照蜀王宫里人"。中秋日,诸考房各荐省元,"入夜则自监临两大主考以下喝庆元酒,贺得人也"。举子号舍前的月亮曾照着数百年前蜀王府的宫人们,今昔不同往日了。

乾隆士子也利用蜀王宫及其环境来重新想象晚明的城市景象,蜀王宫蜀王被想象成明王朝的理想化身。这一时期,蜀王宫代表着士人们想象中聚集着悲伤浪漫主义情调的明朝旧城,这个想象中的城市以满目荒芜和废墟为基础,尽管重建后的城市实际上此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生机勃勃,但此时以蜀王宫展开的文学想象中的城市仍然滞留在17世纪中叶的荒凉中。

葛峻起,河南虞城人,乾隆十四年任四川学使,留下了《夏日过蜀藩故邸有感》,作者专门注曰:"藩邸亦如宫邸式,至今人犹称皇城,御河桥云。"清代成都民间社会早已重新将蜀王宫称为皇城,蜀王宫旁河道称为御河。诗云:"蜀王宫殿己成荒,一带修篁傍女墙。惆怅当年御沟水,蝉声犹自噪斜阳。"蜀王宫已荒芜,青竹环绕女墙,当年淹没蜀王室王妃的御沟水还在,让人徒增惆怅。他还有一首《过明蜀王故宫》:"宫墙遗址郁嵯峨,回首风烟感逝波。建制依然同象魏,分茅从此割河山。参差碧瓦留残照,寂寞荒榛带女萝。帝子只今何处在,轩车惆怅一经过。"诗中充满了对逝去的明王朝的怀念与惋惜,蜀王宫如今的荒凉使这种惆怅加深了。前蜀或前明的废墟触发了来到成都的学使对荒凉城市的记忆,优美的风景与昔日王宫败落的景象产生奇特的共鸣。

孙(1787-1849)郫县人,先世有田百余亩,所入除自给外,多购书藏之。初习举子业,嘉庆年间游京师,入太学。文思敏捷,下笔立就。自称"岷阳大布衣",又称"独学学生"。后取道山东,扁舟吴楚,览名山大川,遨游缙绅间,郫县人,曾游学京师入太学,在他为蜀王宫写下的《蜀瓦歌》中更多地是感叹世事的变迁,"铁券金符今不见,陆海桑生市朝换","星源黑水绕高台,铜雀磨砻充砚材,鸿宝图书今已矣,取供孝陵蜀秀才"。

在咸丰年间的孙缵所写的《蜀宫行》中,他用很长的篇幅详细描写了蜀王宫的变迁,写了蜀王府战前的荣华:"亲剪桐圭万国观,惟王少小承恩旨";战时的惨状:"眼看事急自投环,端和殿卜涕涟涟,羁魄无家依草莽,残尸乱啄饱鸟鸢";战后蜀王宫的凄凉:"蓬蒿寝苑游麋鹿,血泪君王化杜鹃,王子王孙尽蓬首,金瓯已碎何从走";如今的繁荣:"门名未改东华号,酒市还依御水滨,兵焰全消文焰炽,黄袍又换白袍新";最后表达了适度的伤感:"残香剩馥尽无存,吊古来游易断魂,履霜春冰谁召乱,伤心不仅哀王孙"。

到咸丰年间,史事已随时间淡化,尽管城市中的人们还是没有忘记,今日的贡院就是昔日的蜀王宫,但人们已经用比较平和遥远的语气去谈起这段往事。嘉庆十五年(1810),陶澍典试四川时记录了蜀王宫:"初二日省城各官来晤,饭后始周览贡院,规制颇宏,古墙犹在,明代蜀王藩邸也,献贼据之自称西王,今闱内东西号舍相传义男孙可望李定国之所居也,闱墙后乃当日内宫,今割为营兵操练之所。"贡院内规制颇宏,古墙犹在。

成都人贡生张懋畿在咸丰十一年(1861)写下竹枝词:"'蜀王城'上春草生,'蜀王城'下炊烟横。千家万家好门户,几家高过'蜀王城'"。蜀王城高大的城头已生荒草,城周围是密集的生机勃勃的百姓民居,两者互相映照着。这千家万户的人家,有谁能比得过"蜀王城"昔日的荣华呢?

城市正在得到重建,对过去生活的怀旧幻想发生在城市重建的欣欣向荣的真实的生活之中,在新的欢乐场所与欢乐已逝的旧场所之间的比较就会触发进一步的怀旧,诗歌可以把这种情感转化成为美好惆怅的意境。

同类推荐
  • 抗日之无敌强兵

    抗日之无敌强兵

    现代特种兵孙卫国魂穿抗日战场,打鬼子灭汉奸,成就无敌强兵。“我们手中有枪,腰中有剑,何以让区区三岛倭奴亡我中华。宁碎头颅,还我山河!”——孙卫国。
  •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交通发展实现显著进步的历史阶段。秦汉交通建设对于此后交通史的进程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作者王子今总结了秦汉交通道路建设、津桥、车辆制作、运输动力开发、内河航运、近海航运和海外交通、造船业、都市交通等多方面的成就。对于秦汉主要文化区的交通结构、仓制和主要粮路、产业布局及运销区划、运输业、人口迁徙与人口流动、通信形式、域外交通等也有所论述。交通与秦汉政体的成立,交通与秦汉经济的运行,交通与秦汉文化的发育,在“秦汉文明的交通史背景”这一主题下有所说明。“秦汉人的交通心理与交通习尚”也作为历史文化考察的对象有所讨论。
  • 新史学讲演录

    新史学讲演录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历史研究的观念和手段却与日俱进。本书据著者近年在北京大学等校的讲演写成,阐述并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历史研究的种种趋新的倾向:一、突破“大写历史”的理念和以民族国家为历史研究中心的方式;二、注重以往史家所忽略的“边缘”层面,提倡“自下而上”的新文化史的研究;三、倡导“记忆研究”,将普通人对过去的口述回忆纳入历史研究;四、回应全球化的挑战,尝试全球史的写作,以求在新的认知基础上,重拾、重建史家叙述历史演变、诠释历史走向的传统。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晏子春秋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晏子春秋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晏子春秋》在编写中体现家庭藏书计划的理念,依据市场需求分批出版,所推书目遵循从“基础”到“拓展”的延伸,体现层级深入的理念,展现家庭藏书的层次。内容遵从经典,约请国内古代文史哲领域的专家把关,具有权威性;形式追求现代,采用双色印制;全面照应“经典藏书”理念。
  • 隋走危机(下)

    隋走危机(下)

    内忧外患,君病臣叛——揭秘隋朝走向灭亡的历史之路。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年轻,若有所失

    年轻,若有所失

    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拥有了她的爱情,当成为乙肝患者失去了她的爱情。她不知道爱情是什么,却懂得了亲情的力量。害怕爱情,却不拒绝爱情。希望借助这个故事告诉那些生活在自己私心事里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爱情是可以相信的,但是不能完全相信。最重要的时候靠自己,不能什么都不做光想着依赖他人给你温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 误落龙床

    误落龙床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了叶星瞳面前,她珍惜了,可……上天却反悔了,不但让她在新婚之夜穿越到了古代,还遇到了那一国之君,但帝王之爱自古以来又有几名女子敢去奢望?
  • 盛世宠婚:亿万首席的萌妻

    盛世宠婚:亿万首席的萌妻

    “毕竟我是收过三百封情书的女人,至于你恐怕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情书吧?”沈暗暗得意炫耀。君大少不以为意:“情书没什么用处,又不能满足你。”沈暗暗:“……谁跟你说满足我了?我说的是情书!”“情书不能陪你睡,我可以睡。”“……”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6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6

    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尽管有诸多的压力,尽管有诸多的苦闷,生命的长河都是无止境的,用你的人生阅历,用你对人生的睿智感悟,来正确面对你处的任何一种困境。本书在于让人们认识抑郁和抑郁症的特质,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学会自我诊断,更重要的是掌握消除它的方法。
  •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家是港湾,可为何家会伤人?爱意味着融合,可为何越爱越孤独?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走出孤独,都渴望与别人相爱。如果一个人越重要,我们就越会用自己所懂得的最好的方式去对待他。但很多时候,这种渴望背后的潜台词是:因为我爱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要按我的期待去回应,去做事。而所谓的“好的方式”则常常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在这种逻辑下,相爱便成了强加,成为控制彼此的战争。因为这个缘故,我们都渴望爱,都爱过,然而,要命的孤独感却纠缠着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亲密关系成为咫尺天涯。
  • 九重天

    九重天

    “一朝得见九重天,乾坤玄黄天地变”——一句流传在修真界里无数年的话,但是却没有人知道这句话是何人所说,也没有人知道这句话存在了多久,甚至都没有人知道这句话里所说的“九重天”究竟是什么东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修仙剑尊除妖杀魔:帝剑仙魂

    修仙剑尊除妖杀魔:帝剑仙魂

    在尘世间的一个小镇,有一个少年,心中一直有个修仙的梦想,想要成为一代剑仙。但是因为相士的预言,他却不能如愿,直到有一天,命运的安排让他的人生开始改变……深藏于暗处的邪恶至尊……未知的上古力量和惊天的阴谋……那封印万年的古剑,和御有无穷灵力的仙魂……都在召唤着这少年踏上不凡之路!
  • 美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美食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众多的菜系。目前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说。它们因地理气候、习俗、特产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中国饮食文化有着丰富的饮食观念、民俗风情、物产原料烹调技术、饮食器具、礼仪、食疗养生多重内容。我国的饮食调制方法各式各样,烹、炒、煎、炸、煮、炖、涮等。花样繁多,色香味俱全。《美食高手》一书方便易懂,更提取了各菜系中的精华,渴望成为城乡居民,尤其是家庭主妇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