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800000018

第18章 中国电视知识分子特征类型 (5)

李敖在电视传媒中的介入主要以"内部人"中的"幕前主持"形式,但是其特殊之处,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其在电视中所表现的内容以及鲜明的个性特征。李敖毫无传统知识分子对电视的排斥心理,虽然他曾宣称自己不看电视,但是,他对于电视传媒的利用"热情"是异常高涨的。

首先,他毫不避讳利用电视传媒谋利的动机,他不讳言上电视就是为了赚些钱,当然,独立的收入有利于知识分子的独立批判意识的树立;其次,积极占据电视平台宣扬自我观点,甚至是灌输式、训斥式,尤其在台湾地区利用台湾媒体批判台湾当局政客的做法,让他与西方的公共知识分子非常相似;第三,他对电视观众的媚俗、哗众取宠式的电视表达方式也是令知识分子汗颜的,他说,既然粉墨登场,就要让观众看得入戏,观众的骂、笑、抓狂都代表自己的演出成功。有学者对李敖评价道:"与其他传媒人不一样的是,他想得深沉博大,说得尖酸刻薄,秀得老奸巨猾。" 一些人称他为"搅史棍",笔者更愿意称其为"搅局者"。在他身上融合了电视知识分子最闪光的批判意识和最粗俗的话语模式,而且都表现得那么极端,这种看似夸张的表现容易造就媒体的排斥和观众的"审丑"疲劳,所以,李敖也说过,在台湾做电视节目,他是做一个少一个了,而且,随着他年事已高,频繁介入电视传媒的活动日趋减少。

李敖虽然在个性张扬上表现得较为突出,但是仍然反映出"幕前主持"型电视知识分子的典型特征,即对于节目风格的高塑造性。由于主持人对于电视节目具有核心影响力,在所有类型的电视知识分子中,"幕前主持"型最有可能对电视节目的风格和特征产生强势影响,知识分子的理性和批判性特质最容易被带入到节目中。某种意义上,节目的魅力源于作为主持人的知识分子的个人魅力,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造就了双方的捆绑性,一方面会带来电视节目品位的迅速提升,另一方面也会在电视节目制作播出中,由于个性烙印过深,而使得此类电视节目缺乏长期持久性,例如《李敖有话说》一旦离开李敖,便彻底没话可说了。

3."阐释者"型案例--张召忠

(1)张召忠档案

张召忠,男,1952年生于河北盐山,1970年入伍,1974年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学习。1970年起先后在海军北海舰队、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从事岸舰导弹及其他海军武器装备的使用、论证和研究工作,1993年以后从事国际战略、海战法、海洋法及战略问题研究。1998年调入国防大学,现任国防大学军事科技与装备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少将军衔,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 。1993年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兼任中国军事未来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特邀研究员。被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香港《大公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聘为特邀军事评论员,被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广州舰艇学院等聘为兼职教授。学术成果丰硕,发表论文数百篇,专著十余部,计500多万字,代表性专著有《海战法概论》、《海洋世纪的冲击》、《现代海战启示录》、《兵器知识库》、《谁能打赢下一场战争》、《下一个目标是谁》、《战争离我们有多远--张召忠点评军事革命》、《话说国防--张召忠教授演讲实录》。

(2)张召忠介入电视的行为

1994年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节目策划了一个《三十六计古今谈》的系列讲座,由张召忠主持,收到良好的效果。1998年2月美军的"沙漠之狐"行动爆发,这是他个人的转折点。他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作了3次评述后,第一套节目组向伊拉克派出了水均益等人的战地报道组,他又参与了后方直播室的报道,先后成为《东方时空》、《世界报道》、《新闻调查》、《中国报道》、《军事生活》等重头节目的座上宾。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中央电视台给予了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一天24小时的现场直播,使几位军事和国际问题专家成了曝光最多的"明星",张召忠的名字也为更多人所熟知。此后,张召忠频繁参与电视军事类节目,并成为军事相关电视节目的常客。香港凤凰卫视称张召忠为"战评第一嘴",国内媒体称为"中国首席军事评论家"。他还身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军事顾问。

(3)分析:"阐释者"型电视知识分子的典型

如上所述,电视媒体向"阐释者"型电视知识分子"借名"以获取电视观众对于电视媒体传播内容和观点的认可。例如,1994年的《三十六计古今谈》讲座,本来按计划张召忠是策划人和撰稿人,主讲另有节目主持人担纲,节目制作期间,编导突然发现,张召忠浓眉大眼,形象儒雅,谈吐不俗,"不是主持人,胜过主持人",因为他是专家,节目有更大的可信性和观赏性,结果张召忠主持的这个节目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国防大学教授的身份为电视节目的观点和报道在赢得观众信任上,起到了重要的证明作用。

当然,"阐释者"型电视知识分子同样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一旦成为"媒体常客",经常针对某一问题发言,容易在话语上形成套路和模式,如果无法给观众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观众带来新颖的观点,常会成为崇尚观念多样化的个别受众的"攻击"对象,从网络中大量网友对其的质疑之声就可以发现这样的倾向。为什么一个成功的"阐释者"型电视知识分子最容易成为"媒体常客",这与新闻媒体领域的特殊运作规律密切相关,由于媒体"竞争造成了对竞争对手活动的某种长期的监视(甚至相互侦探),以便吸取对手的失败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同时阻止对方获胜,想方设法借用对手可能使用的成功手段",别人做过的成功节目,自己自然要学习,那么别人请过的嘉宾,自己也要邀请,所以一旦在观众群体中获得一定的影响力,那么迅速成为媒体常客,则指日可待了。同时,这也跟知识分子本人对于政策的掌握、媒体的了解和话语选择的艺术相关。

"阐释者"型电视知识分子最值得警惕的是,成为媒体的"知识花瓶",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穿梭于各种节目之间,而忽视自己的理论研究和知识的再积累,成为只能玩弄一些学术术语游戏、表达"固有思想"的概念售卖者。

4."讲演者"型案例--易中天

(1)易中天档案

易中天,1947年出生于湖南长沙,6岁时随父母移居武汉,1965年高中毕业后,奔赴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共青团农场,其间在一所中学成为代课老师。1978年考取武汉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后调往厦门大学任教,现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著有《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并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

(2)易中天介入电视的行为

2005年初,央视一套热播电视剧《汉武大帝》,与此同时,科教频道《百家讲坛》邀请易中天讲汉代历史,于当年4月推出《汉代风云人物》。获得成功后,2006年易中天又应《百家讲坛》邀请,主讲《易中天品三国》系列讲座。"他继刘心武、阎崇年之后,更加民主地更加成功地运用学者加说书人的身份,声情并茂、妙趣横生地讲述了民众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从而受到广大观众追捧",一举成名。2006年其新书《易中天品三国》销量上百万,接受多家电视台专访,并开始频繁接触电视媒体,掀起一股"易中天"现象,成为学术界和大众争论的社会话题。因《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标题,而享有了"学术超男"的称号。

(3)分析:"讲演型"电视知识分子的典型

易中天可谓是"讲演型"电视知识分子的经典个案,从厦门大学一位默默无闻的中文系教授,一夜之间成为"明星学者"、"首富教授"。展现了知识分子在向电视媒体"借势"的过程中所获取的巨大文化资本,以及由此所转化的经济资本。《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曾总结说:"易中天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是现代视角和平民立场。"由于易中天现象所涉及的问题在于传媒与学术的关系,所以,关于易中天的争论焦点是:教授不搞学术研究,而热衷大众传媒,这样的学者明星到底应不应该出现;学术研究沦为常识的普及乃至通俗的演绎,甚至加入方便面的快餐式文化特征、无厘头的轻松方式,是不是误人子弟,是不是学术的堕落。从内容上看,西方知识分子在电视媒体开讲座,主要是对思想、哲学领域的学术问题进行探讨和解释,而以易中天为代表的中国"讲演者"型电视知识分子,则更多地在讲故事、揭谜题,满足观众的窥探欲。这里也牵扯了另一个关键性话题,电视知识分子的话语、知识分子讲演者的话语是经过了电视化、大众化甚至媚俗化改造的,不能按照学术的标准来评判,但应该指出的是裹在大众化话语外部的学术外衣则应该由知识分子自觉地揭开,否则,所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将会是深远的。

二、复合型

所谓复合型主要指某电视知识分子在介入电视制作中,所呈现的身份是复杂多样的,兼具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型。

1复合型案例之一--余秋雨

(1)余秋雨档案

余秋雨,著名散文作家、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1946年8月出生于浙江宁波。1968年8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教授;出任过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浙江省慈溪市政府文化顾问,慈溪画院名誉院长、全国文艺理论协会秘书长、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等等;1985年,当他39岁时,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主要散文著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

1983年之后,出版了一系列学术著作如《戏剧思想史》、《中国戏剧史》、《观众心理学》、《艺术创造论》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曾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出版奖、台湾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白金作家奖等。其文化散文《文化苦旅》,长期位居全球华语书畅销排行榜前列。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2004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和"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

(2)余秋雨介入电视的行为

同类推荐
  •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真实形象地描述了1932年至1935年间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建立川陕苏区、发展壮大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最后迎接中央红军并进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的全过程,本书以纪实的笔法。满怀深情地颂扬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生动有力地刻画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
  • 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

    火车头震荡:宜万铁路始末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作为古蜀道中最艰险的南部通道,宜万铁路线上山高壁陡,河谷深切。岩溶、顺层、滑坡、断层破碎带和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广泛,是目前国内铁路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铁路。作家赵瑜用感性的文字为读者展示了其中的惊叹、悲伤、感动和震撼。377公里的宜万铁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 苦恼的叙述者

    苦恼的叙述者

    《苦恼的叙述者》由赵毅衡所著,大部分篇幅,都是讨论叙述形式问题,过于深入到细节之中。为了醒目起见,我把《苦恼的叙述者》的分析原则在此作简要说明。在全书开头讲这问题,有先人为主之嫌,实际上,下面的讨论应是全书的结论。建议有兴趣的读者看完全书后不妨再读此节。
  • 象形

    象形

    本书(川上主编)收录了《志向》、《历经火与水》、《狂躁》、《奔丧》、《暗锋消失》、《明迪——红草莓,蓝草莓死神》、《陷阱》、《光阴》、《移动的标本》、《太阳花》、《黎衡——凌波门》、《在傍晚的窗前读书》、《油漆绿》、《生命的放映机》、《别后》、《陈均——生活史的形状》、《箱子》、《给另一个人》等文章。
  • 我读.4

    我读.4

    《我读4》万象包罗地收录了关于思考,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家园的书籍,温暖而博大,细腻并客观。梁文道以他的独立思考和敏锐的眼光为我们选择各种好书,期待着与读者分享作者的精神世界。每个读者都能在这本小书里找到与自己的精神领地,也可以循着其中的线索和脉络,挑选最合宜的读本,完成这场愉悦而柔软的阅读之旅。在这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会逐渐变得强大而丰盈,写作者和读者之间,也实现了某种连结。
热门推荐
  • 执手看天下

    执手看天下

    一粉雕玉琢的女娃娃,正拿着吃食洒向面前一整排的钨铁打造的精巧小笼子中。“你在做什么?”一身明黄邪魅男子好奇问道。“喂食。”女娃娃不耐的应道。“这是……七彩毒蛛,你养这个干什么?”男子一脸乌黑,邪魅的俊颜上风雨欲来。“你再敢强闯我母后房间,我就放毒蛛咬你!”每一个狠毒皇后的背后,都有一个千刀万剐的狗皇帝。盛宠、无子、废黜、赐死,这是她的上一世。三尺白绫悬于颈,方如梦初醒,原来一切不过是一个局。人不死一次,很难知道自己贱在哪里。前世的郦香雪,倾全族之力助慕元澈登基为帝,成功封后。她是宠冠后宫的皇后,她是骄纵跋扈的皇后,她是谋害嫔妃、皇嗣的皇后。这一项项的罪名一件件的叠在她的头上,不过是为了给他的宠妃甘夫人腾出皇后的位子。待她重入宫门之际,便是大仇得报之时,却才恍然发现真相远不是她以为的那么简单,层层叠叠的阴谋被渐渐的剥开,夜晚才发现天下之大,竟无她容身之处……
  •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死坟画室—血雨

    死坟画室—血雨

    因为几年前的一次事件,却遭来了几乎是无法摆脱的噩梦般的命运……这一切,他又该怎样去摆脱?一次次的与死神擦肩而过,拥有着不一般的“眼睛”的白灵翌又怎样才能逃过他被鬼所追杀的命运?也许,方法很简单……
  • 胡马北风

    胡马北风

    从这个角度看,向中原大地瞭望,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是以另外的一种形态存在着的。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二十四史观点,在这里轰然倒地。这就是,每当那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明,站在长城线外,走到十字路口,难以为续时,于是游牧民族的踏踏马蹄便越过长城线,你会发觉,呼啸而来,从而给停滞的文明以新的“胡羯之血”。这大约是中华古国未像世界有几个文明古国一样,消失在历史路途上的全部奥秘所在
  • 做人与处世

    做人与处世

    小阀门酿成大悲剧,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之中隐藏机会,细节产生效益,魔鬼在细节,细节是关键所在,细节贵在执行,莫为蝇头小利所迷惑,处处留心皆学问,细心才有灵感
  • 万古至尊

    万古至尊

    十大封号武帝之一,绝世古飞扬在天荡山脉陨落,于十五年后转世重生,化为天水国公子李云霄,开启了一场与当世无数天才相争锋的逆天之旅。武道九重,十方神境,从此整个世界暴走!//火爆新书《天神诀》已发,欢迎大家捧场。
  • 特工穿越1:冷宫皇后要翻身

    特工穿越1:冷宫皇后要翻身

    只不过中了一枪,她居然穿越了!可是那该死的人居然鄙视她,还把她这个皇后打入了冷宫,士可杀不可辱!她一定要叫他刮目相看,一定要让他爱上她……      
  • 从冬到夏谈养生:中医养生与二十四节气

    从冬到夏谈养生:中医养生与二十四节气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道法自然”。中医养生从千年文明中不断吸取精华,以中医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精液、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特点,以食疗、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方法为手段,总结出一套神奇且行之有效的养生大法,成为人们预防疾病、保养身体、促进康复的重要依托。本书综合了历代养生名家名著的理论,针对二十四节气制定了饮食、运动、食疗、起居等方面具体的养生方案,读者可以掌握并运用到生活当中,轻松地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尘封档案系列故事之一公交车离奇事件

    尘封档案系列故事之一公交车离奇事件

    你知道吗?在我住的地方曾经出现过一个非常离奇的事情。这件事是在一九八七年的一个冬天发生的。而且也不大不小的轰动了整个城市。可是政府却没有大肆的报道,只是出面辟了几次谣。所以,人们似乎对这件事的兴趣也就慢慢地淡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