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问儿:"谁是汝父?"(《搜神记》卷十六)
例(66)是人称代词作主语,例(67)是指示代词作主语,例(68)是疑问代词作主语。
数词也可以充当"是"字句主语。如:
(69)得经二卷:一是十二因缘经,二是八关斋文。(《贤愚经》卷一,4/354a)
(70)众人咸见阎浮提内有三日现,怪问导师:"今三日出,是何端应?"导师答言:"汝等当知:一是正日,二是鱼眼。......"(《贤愚经》卷六,4/394b)
(71)右十三条八月中事,二条是来,十一条是梦往。(《周氏冥通记》卷四)
例(69)是序数词充当主语,表示列举,序数词"一"、"二"称代"第一卷"、"第二卷"。例(70)是基数词作主语,基数词"一"、"二"后省略了其所修饰的中心语"日","一"、"二"代替了名词性的偏正结构"一日"、"二日"。基数词"一"、"二"在这里不是计数,而是称代,是体词性的。例(71)是数量短语作主语,"二条"、"十一条"称代"二条事"、"十一条事",是体词性主语。
体词性成分中"者"字短语、"所"字短语也可以充当"是"字句主语,各举2例:
(72)时谏师者,舍利弗是也。(《中本起经》卷下,4/163c)
(73)向高坐者,故是凶物。(《世说新语·赏誉》)
(74)君侯所患,正是精进太过所致耳。(《世说新语·术解》)
(75)我所怀妊,必当是男。(《贤愚经》卷九,4/410b)
"之"字短语偶尔也可以充当"是"字句主语。如:
(76)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世说新语·德行》)
与体词性成分相对的是谓词性成分,充当"是"字句主语的谓词性成分主要是动词及动词短语、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和主谓短语,依次各举2例:
(77)赐与参访,实是所希。(《周氏冥通记》卷二)
(78)内教多途,出家自是其一法耳。(《颜氏家训·归心》)
(79)荣位尊豪,快乐如意,皆是前世福德所致。(《中本起经》卷下,4/161c)
(80)重沓是多饶积厚之意,从黑更无义旨。(《颜氏家训·书证》)
(81)故得道者,则当飞上天,亦是其去世也。(《太平经》卷97/160)
(82)甘露降竹柏,乃是瑞气降。(《周氏冥通记》卷一)
中古"是"字句主语的构成上,体词性成分相对于谓词性成分占有绝对的优势。由中古前期到中古后期,体词性主语在各类文献中所占比重上升,相应地谓词性主语所占比重下降。
2.谓语的构成
体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都可以作"是"字判断句的谓语,体词性成分中最主要的是名词及名词短语。如:
(83)如见大鸟来集,群鸟附之,则是凤皇。(《论衡·讲瑞》)
(84)后受《洞房经》,亦是此君。(《周氏冥通记》卷一)
不仅普通名词可以作"是"字句谓语,中古时期,特别是后期,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也可以作"是"字句的谓语。如:
(85)旦闻言已,举头四视,都失向处,乃是地狱中。(《古小说钩沉·冥祥记》)
(86)卿诸人并家在江南,此是长安城北门外,去家万里,而舫乘衣粮,并已逐流去,岂复有求生之计邪!(《宋书·王镇恶传》)
(87)历城既陷,梁邹便是掌中,何烦兵力?(《魏书·刘休宾传》)
(88)天真是两眉之间,眉之角也。(《真诰》卷九)
(89)此乙丑所受,则长史往年书是甲子年中。(《真诰》卷十一)
(90)绍焚身是元嘉二十八年,年二十八。(《高僧传》卷十二)
(91)许长史立山宅应是晋穆帝永和中,至今一百六十七年耳。(《周氏冥通记》卷四)
例(85)~(88)是方位名词短语作谓语,例(89)~(91)是时间名词短语作谓语。
体词性的代词也可以作"是"字句的谓语。如:
(92)指韫形像问曰:"此何人而在舆上?"韫曰:"此正是我。"(《宋书·宗室传·长沙景王道怜》)
(93)人所不及,正是此也。(《太平经》卷98/161)
(94)桓曰:"第一流复是谁?"(《世说新语·品藻》)
例(92)作谓语的是人称代词,例(93)是指示代词,例(94)是疑问代词。
数词及数量短语也可以作"是"字句谓语。如:
(95)陆士衡初入洛,咨张公所宜诣;刘道真是其一。(《世说新语·简傲》)
(96)子业启事陈谢,上又答曰:"书不长进,此是一条耳。闻汝素都懈怠,狷戾日甚,何以顽固乃尔邪!"(《宋书·前废帝纪》)
(97)右一曲,晋淮南王舞歌。六解,前是第一,后是第五。(《南齐书·乐志三》)
例(95)是数词短语作谓语,例(96)是数量短语作谓语,单独的基数词一般不作"是"字判断句谓语。例(97)是序数词作谓语,序数词"第一"、"第五"具有称代作用,指"第一解"、"第五解"。由于"是"字句表示列举也是采用序数词放在句首的形式,因此,同"为"字句一样,"是"字句中单独的序数词作谓语也极为少见。
体词性成分中,"者"字短语、"所"字短语也经常作"是"字句谓语,各举2例:
(98)此上士是尚第一有志者也。(《太平经》卷49/66)
(99)帝曰:"让是杀我侍中者,不可宥!"(《世说新语·政事》)
(100)师曰:"必是佛所为耳。"(《中本起经》卷上,4/151a)
(101)舒风概简正,允作雅人,自多于邃,最是臣少所知拔。(《世说新语·赏誉》)
"之"字短语极少作"是"字句的谓语,目前只在《宋书》中发现1例:
(102)而了不逊愧,又无表疏,文思经正不反,此是天地之不容。(《武帝纪中》)
另外,中古后期作"是"字句谓语的体词性成分有时比较复杂。如:
(103)此符是老君所戴,百鬼及蛇蝮虎狼神印也。(《抱朴子·内篇·入山符》)
(104)四娘问:"此为何声?"答曰:"此是无行众僧,破斋犯戒,获此苦报,呼叫声也。"(《古小说钩沉·冥祥记》)
(105)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世说新语·假谲》)
(106)此是其见我伐燕,内已怀惧,自张之辞耳。(《宋书·武帝纪上》)
以上例句谓语中心词都是名词或"所"字结构,但是由于其修饰成分较长,使谓语变得复杂化。
与体词性成分相对的是谓词性成分,作"是"字句谓语的谓词性成分主要是动词及动词短语、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和主谓短语,依次各举2例:
(107)卫曰:"形神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世说新语·文学》)
(108)此当是去期近,密防诸试。(《周氏冥通记》卷二)
(109)而才性殆是渊源崤、函之固,君其慎焉!(《世说新语·文学》)
(110)此人不应是老。(《贤愚经》卷四,4/377a)
(111)便是熊渠、养由基、李广主名不审,无实也。(《论衡·儒增》)
(112)谢曰:"故当是其妙处不传。"(《世说新语·文学》)
中古后期充当"是"字句谓语的主谓短语有时较为复杂,谓语本身或者是个复杂的单句,或者是复句。如:
(113)吞气断谷,可得百日以还,亦不堪久,此是其术至浅可知也。(《抱朴子·内篇·道意》)
(114)此是其所与凡人无异者甚多,而其所以不同者至少矣。(《抱朴子·内篇·辨问》)
(115)故当是丈夫之德,表于事行;妇人之美,非诔不显。(《世说新语·文学》)
(116)子良是其本父乍生便名此,无别小名也。(《周氏冥通记》卷二)
(117)字符和者,是癸巳年十七,于华阳东岭冠,师为作此字,烧香启告以受之。(《周氏冥通记》卷二)
(118)必是象马失此不净,仙人忿恨,便结神咒,令顶生王及其人众,悉住不转。(《贤愚经》卷十三,4/440b)
(119)《风俗通》云:"诸郭皆讳秃。"当是前代人有姓郭而病秃者,滑稽戏调,故后人为其象,呼为郭秃,犹《文康》象庾亮耳。(《颜氏家训·书证》)
(120)昔汉武帝逐夷至于海滨,闻有香气而不见物。令人推求,乃是渔父造鱼肠于坑中,以至土覆之,香气上达。(《齐民要术》卷八"作酱等法第七十")
"是"字判断句体词性谓语对谓词性谓语占有绝对优势,体词性谓语中名词及名词短语又是最主要的构成成分。由前期到后期,世俗文献和佛教文献中,体词性谓语所占比重略有上升,谓词性谓语所占比重略有下降,而道教文献与之相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周氏冥通记》多解释性语言,多使用谓词谓语判断句。考虑到这种因素,由中古前期到中古后期,"是"字句谓语的构成上"体升谓降"应该是基本的趋势,这与主语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总之,中古汉语"是"字判断句谓语的构成上以体词性成分,特别是名词和名词短语为主。由前期到后期有两个显著变化,一是体词性谓语所占比重上升,二是构成成分复杂化。句子容量的扩大必然导致"是"字句语义的复杂化。
3."是"字的修饰成分
中古"是"字判断句中系词"是"的修饰成分主要有副词、形容词和助动词。
A.副词
副词是最常见的系词修饰语,出现在中古六部专书"是"字句中的副词有非、不、审、果、便、故、即、亦、乃、必、但、尽、真、犹、盖、为、特、又、全、的、纯、将、更、悉、自、本、并、定、正、皆、直、岂、则、最、既、且、殆、同、实、偏、复、独、或时、自然、居然、非特、得无等47个,部分实例:
(121)窦太后言于景帝,召见问其故,果是,乃厚赐之。(《论衡·吉验》)
(122)无鸟附从,或时是凤皇;群鸟附从,或时非也。(《论衡·讲瑞》)
(123)人即是六畜之司命神也。(《太平经》卷93/137)
(124)人所不及,正是此也。(《太平经》卷98/161)
(125)本谓龙火,定是佛光。(《中本起经》卷上,4/150b)
(126)只心惟佛,必是至尊。(《中本起经》卷下,4/156c)
(127)仲堪此举,乃是国之亡征。(《世说新语·识鉴》)
(128)康伯少自标置,居然是出群器。(《世说新语·赏誉》)
(129)丞犹是赵丞。(《周氏冥通记》卷二)
(130)朝闻夕殡,亦是所愿。(《周氏冥通记》卷三)
(131)诸小夫人,月满各生,皆是男儿。(《贤愚经》卷二,4/364c)
(132)彼人力壮,又是国亲,难与争胜。(《贤愚经》卷七,4/401a)
系词"是"是由同形的代词虚化来的,"是"作为复指代词出现在判断句中,副词一般位于"是"后,"是"字虚化后,判断句中如果出现副词,那么副词居于"是"前,这样就明确了"是"的系词性质。随着系词"是"字使用频率的增加,出现在"是"字前的修饰副词也会越来越多,因此王力把系词"是"字受副词修饰作为其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上古晚期"是"前的修饰副词还不多见,到了中古时期,"是"字句中的修饰副词就大大增加了。而表4-6显示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古后期与前期相比,"是"字句中副词个数和出现次数都有明显增加。
修饰副词中,否定副词的出现又是系词"是"字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界一般把"不是"的出现作为系词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否定副词在判断句中所起作用不同于一般副词,表达肯定判断时一般副词是可有可无的,而要表达否定判断,否定副词却是必需的,特别是上古汉语无系词判断句中表达否定判断必须借助否定词"非","久而久之,'非'在人们眼里就成了不是判断词的'判断词'"。因此,在系词"是"字产生后的相当长时间里表达否定判断还沿用旧形式,即在判断谓语前面直接加一个"非"字。后来随着"是"字不断发展成熟,系词逐渐在人们观念中被理解成判断句必需的成分,"非"才与"是"结合,构成"非是"这样的否定判断形式,然后再经由词汇替换,"不"取代"非",形成"不是"这种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的否定判断词组。
中古时期修饰"是"的否定副词除了"非"和"不",还有一个"未","非是"、"不是"、"未是"的出现时代有先后差别。"不"、"未"多否定谓词性成分,"非"多用于否定体词性成分。系词"为"由动词虚化而来,其产生初期仍带有动词的特点,因此可以受"不"、"未"的修饰,"不为"、"未为"早于"非为"出现。与"为"不同,系词"是"是由代词虚化来的,作为代词一般不受"不"、"未"修饰,加上"非"字长期以来一直是表达否定判断必需的副词,因此"非"与"是"比较容易结合,产生"非是"这样的否定判断形式,"不是"、"未是"自然就晚于"非是"而产生。
目前发现最早的"非是"用例见于东汉《论衡》,计有2例: